“啃老族”社会现象的调研分析
“啃老族”社会现象的调研分析
“啃老族”社会现象的调研分析第一篇:“啃老族”社会现象的调研分析“啃老族”社会现象的调研分析啃老族又称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湾的译音,NEET的全称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
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34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
——摘自百度。
啃老族,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语。
近年来,许多新闻栏目都竞相报道这一现象,说明它已经有一定的规模。
然而在暑期的调查分析中,近一成的调查者不知道什么是啃老族,大约三成的调查者知道啃老族这个词,但并不知道它的代表意义,有人认为啃老族是守一份工作不变动。
由于不了解这个词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啃老族对于自身和社会有着不小的影响,所以对于“啃老族”的调研分析是很重要的。
调查中大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是不恰当的教育模式造成的,反映的是现代青年一种缺乏责任感、知识水平不高、无法忍受生活苦难的行为,是懦弱群体的代表。
更有甚者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在多次查阅资料和了解下,我认为这些观点有些偏激,这些表面上的东西是社会上普遍的观点,其实在啃老族的背后有许多让我们思考的东西。
啃老族的形成有很多原因,自己、家庭、社会等等都是原因。
但不可否认自己是造就啃老族的最大原因之一。
这里我对于几种不同群体及形成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在对许多媒体对啃老族的这一群体的调查和暑期调查分析后发现,几个主要组成群体大多由于自身原因而加入啃老族大军的原因如下:一、是大学毕业生,约占20﹪;这一类人主要是由于在大学生活中没有很好的去体会大学是无限接近社会的、甚至可以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的意义,所以这些人在校期间过于注重课本的知识记忆。
从幼时教育开始他们就形成书本为主的潜意识,这对他们影响不小,从而缺少对于自身能力的培养,导致学业生涯结束后对于繁杂的社会没有适应意识,使得精神状态不能适应社会而不能很好的工作。
最新大学啃老现象调查实践报告
大学啃老现象调查实践报告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习惯用“某某族”来概括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价值诉求等独特而内在趋同的某一特定群体,我们看看下面的大学不文明现象调查实践报告吧。
一、大学校园族现象原因分析剧烈的社会变革使大学校园现象也呈现蔓延之势,从生活状态相关的宅一族、啃书族、玩乐族、生意族,到跟消费习惯相关的月光族,透支族,辣奢族,再到跟就业相关的考试族,毕嫁族,空巢族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1。
大学生校园“族”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青年性和时代性两方面来说,从青年性来看,青年时期是一个过渡时期,也是一个转变期和不稳定期,是动荡多变躁动不安为特征的一个人生过程。
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日益膨胀,,青年大学生的主体自我尚在形成过程中,他们会产生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与寻找归属感的愿望就会反映在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
另一方面,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人们固有的生活模式在消解,以往的思维方式正失效,社会许多群体的生活状态出现了“不稳定性”,“族”,“奴”现象正是其典型表现。
由于高等教育转型,大学扩招,就业形势严峻,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群体中校园族群现象的盛行。
2。
就业压力剧增引起的就业焦虑成为“族”现象产生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就就业压力的影响来看,20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0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平均规模达到近700万人。
大学生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对可能无法实现的.就业目标所产生的焦躁不安情绪体验。
近几年就业压力常态化导致就业焦虑泛化,因就业压力产生的焦虑,情绪不稳定等现象普遍存在于大三,大四学生中,甚至逼向低年级大学生。
金融危机和就业压力大背景下,有不少大学生才就读大学就开始担心就业。
低年级学生的焦虑主要来自于种种“听说”,自己其实并未有过亲身经历,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脆弱问题。
二、大学生“啃老族”的现状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存在二十多岁、大学毕业的成年子女仍靠父母养活的现象,他们被称为“NEET族”。
对“啃老族”的分析与探究
对“啃老族”的分析与探究山丹(南开大学艺术系09级04班)摘要:本文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中关于价值观,物质观及时间观的观点,来分析关于近年来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啃老族”。
其中解释了关于“啃老族”的基本含义及其特征,并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对这一社会现象的产生原因等方面发表了个人理解。
关键词:“啃老族”;就业;社会压力;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啃老族”是那些在教育结束以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也不参加家务劳动,靠父母养活的年轻无业人员。
他们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无求职愿望”;二是“即使有求职愿望,却没有求职行动”。
他们既不同于那些因为收入低而不得不依靠父母帮助的年轻就业者,也不同于那些由于某种原因失业后而积极主动去寻找就业机会、暂时不得不依靠父母养活的年轻人。
他们纯粹是赖在父母怀里没有“断乳”的“成年孩子”。
这群体并非当代中国特有。
美国和日本也存在着大量大学毕业后仍然依靠父母养活的年轻男女,他们称之为“NEET(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族”。
有人说,“啃老族”只是个人和家庭的问题。
其实,少量的“啃老族”增加的只是个人成本或者家庭成本,但是大规模的“啃老族”的存在就会使个人成本、家庭成本最后转化为社会成本,带来人力资源的浪费、社会养老保障的负担、就业人口的结构失衡和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艰难,当今“啃老族”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找出“啃老族”思想政治教育难点的症结所在,探索如何有效地教育引导他们,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部分“啃老族”心理自卑和封闭。
由于当今中国新增就业人口数量大增,再加上国际金融海啸导致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要求日益严格,不仅强调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性别年龄等方面,而且变相降低劳动者的收入待遇,使得广大应届毕业生一开始就在就业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
啃老族的看法
啃老族的看法1. 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啃老族这一名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啃老族指的是那些已经成年但依然依赖父母生活、无意愿或能力独立生活的人群。
他们不愿意自食其力,过度依赖父母提供的经济支持和生活条件。
针对啃老族,社会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啃老族的看法,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2. 啃老族现象2.1 啃老族的定义啃老族是指那些已经成年但仍然依赖父母供养、无意愿或能力独立生活的人群。
他们不愿意自食其力,无努力谋求工作或创业机会,完全依赖父母提供经济支持和生活条件。
2.2 啃老族的特征•缺乏独立性:啃老族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不愿意承担责任和面对困难。
•懒惰无动力:啃老族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不愿意努力工作或创业,过度依赖他人。
•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啃老族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缺乏关注。
3. 啃老族的看法3.1 负面看法3.1.1 肩负不起家庭负担一些人认为啃老族的存在给父母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父母本应享受退休生活,但因为子女的依赖而不得不继续工作以供养他们。
这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3.1.2 缺乏责任心和独立性啃老族的行为被认为是对社会责任和独立性的背离。
他们无视自己成年后应该承担的责任,依赖父母提供生活费用和其他支持。
这种行为使得他们无法成长并逐渐失去独立性。
有人认为啃老族过度依赖父母,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父母的资源和财富被啃老族占用,而其他有需要的人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帮助。
3.2 正面看法3.2.1 家庭观念的延续一些人认为啃老族是家庭观念的延续。
他们依赖父母并与他们保持亲密联系,这种亲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更加珍贵。
3.2.2 经济压力减轻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来说,供养啃老族可能并不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相反,他们可以享受家庭团聚的乐趣,并减轻子女独立生活带来的经济压力。
3.2.3 家庭关系更和谐啃老族与父母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这有助于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分析00 后社会啃老的现象
分析00 后社会啃老的现象“啃老族”是类特殊的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结构变迁过程中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激烈碰撞的产物。
“啃老”已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压力,并已从一种家庭现象逐渐演变成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颠覆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价值观。
伴随着“啃老族”群体日益扩大,以及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一、“啃老族”现象的成因分析首先是个人因素,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每件事情的产生都有其自身的原因,“啃老族”的产生也有其自身的原因:有些是对职业和收入预期过高,谋求不到中意的岗位而宁愿失业在家;没有一技之长,文化低,好吃懒做,或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宁愿在家“啃”父母;有的则是平时享受惯了,吃不了苦;有的是因种种原因拒绝参加工作和独立生活,结果其原有知识、技能也就渐渐与时代脱节,等到想就业已很难,于是最终失业在家,堂而皇之地继续“啃老”;还有的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缺乏真才实学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
其次是家庭因素,家庭作为人生经历的第一站,是早期社会化的启蒙地,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
在父母抚养孩子的过程中,00后都比较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关注00后是否吃饱穿暖,父母通常很少关注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更不会关注孩子是否有什么心理疾病。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都是孩子,00后提什么要求父母都想方设法满足,这就使得孩子在精神上依赖父母,经济上无法独立。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坚持唯学习论,只要成绩好就行,其他的都不重要。
这种思想使得孩子们只是认真的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00后不关心社会上的事,对外界的事一无所知。
00后只关心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关心现在社会上需要什么。
在家中00后是小公主、小皇帝,衣食无忧,没有责任心。
以至于成人后进入社会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只好成为“啃老族”。
再次是社会因素,是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啃老族”的形成。
啃老族调查报告
啃老族调查报告啃老族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一个新的社会现象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啃老族。
啃老族指的是那些成年人依赖父母长期生活的群体。
他们不愿意独立生活,依赖父母提供物质和经济支持。
本文将通过一项调查研究,探讨啃老族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调查对象为25岁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共有500人参与。
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是啃老族。
这一结果令人震惊,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选择依赖父母呢?首先,经济压力是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社会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房价高涨、就业难度增加,使得年轻人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依赖父母成为了一种无奈的选择。
他们希望通过依靠父母来减轻经济负担,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发展。
其次,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是导致啃老族现象的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对大学学历的追求导致了教育负担的增加。
许多年轻人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选择继续深造,而这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
父母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愿意承担经济压力,这也导致了啃老族现象的出现。
此外,文化传统和家庭观念也对啃老族现象产生了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应该报答,因此,许多年轻人认为依赖父母是一种孝顺的表现。
加之家庭观念的影响,许多家庭认为子女应该依靠父母,而不是独立生活。
这种观念的传承,使得啃老族现象在一些地区得以长期存在。
然而,啃老族现象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首先,啃老族的出现导致了家庭财务压力的增加。
父母需要承担额外的经济负担,可能影响他们的退休计划和生活品质。
其次,啃老族的存在也削弱了年轻人的独立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长期依赖父母,使得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为了解决啃老族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年轻人的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有关啃老族的社会调查报告
有关啃老族的社会调查报告有关啃老族的社会调查报告咣!咣!咣!"你们家的人跳楼了!""不可能!适才---",啃老族现象调查报告。
这是今年8月咱们石河子11小区建安公司家眷区发生的一路"啃老族"事件。
由此,咱们揭开石河子市,农八师农牧团场的"啃老族"现象--据多个知情人介绍,此日下午用饭前,这家的老爷子和儿子发生了猛烈的争吵。
吃过饭后,就发生了老爷子从自家二楼的阳台上跳下去,当场死亡的事。
有三家媒体前去采访毫无收成。
老爷子今年70岁了,有三个儿女。
老大老二是女儿,老三是儿子,也都已成家单过。
儿子三十岁了,一家三口,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孩。
前两年,开饭馆说是赔了。
后来,买了一辆车,说是没挣上钱,这就回家向老父亲要钱。
老爷子说没钱,儿子说没钱也得给。
老爷子说,我死了看你问谁要?儿子说,死了也问你要。
在用饭时,老爷子给老太太说,钱放在XX地址,并把自己的钥匙交给老太太,并说这是最后一顿饭。
吃过饭后,老爷子在客厅呆了一会,家里人也没有注意老爷子何时进阳台的,更没想到会跳楼。
在新疆解放前后,王震将军和陶峙岳将军受命率领手下,进驻石河子。
他们全部官兵节衣缩食,节衣缩食,建起了石河子糖厂,毛纺厂,纺织厂等几家上万人的大型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后,由于设备陈腐,掉队,先前工人接踵退休。
加上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石河子的国有企业显现了效益越好,垮的越快的怪现象。
这几家国有企业接踵破产倒闭,工人下岗失业。
相当一些没有特长,技术的工人,下岗失业后,靠打工维持生计,靠父母帮忙,补助,或养小孩,或常常去父母家吃喝,调查报告《啃老族现象调查报告》。
而一些游手好闲的和有固定收入的年轻人,一家三口也常常去父母家吃喝。
在咱们小区有一老太太的女儿,女婿,竟吃住在老太太处。
众老姐妹都说这老太太后,女儿,女婿才搬走。
在农八师的农牧团场,"啃老族"现象也比较严峻。
当今社会“啃老族”现象解析
当今社会“啃老族”现象解析传统上人们以经济独立作为长大成人的标志。
但如今,中国出现了“啃老族”,即那些已成年,有谋生能力,但主动或是被动放弃了谋生意欲,依旧躺在父母怀里,在不“断乳”的状态下生存的年轻人。
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是父母,“长大不成人”是这些“成年孩子”及社会面临的共同尴尬。
一边是劳心劳力、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边是依赖在父母怀里不“断乳”的子女,与赡养老人相对应,人们将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啃老”。
“啃老族”的出现,已经成为全国性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有一则调查报告总结“啃老族”6类常见人群:第一类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第二类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第三类属于“创业幻想型”,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又不愿当个打工者;第四类是频频跳槽者;第五类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最后一类人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工作,但因怕苦怕累索性躲在家中。
“啃老族”的形成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就业压力大、父母的溺爱等。
但纵观所有“啃老族”的,他们“啃老”的根本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的形成来源于人的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实践,而这些青年人由于平时沉溺在种种其他安逸的活动,从而没有了正常社会生产与实践,这使得他们没有办法确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
而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他决定的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正是由于这些青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得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没有明确的方向,并且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所发上的一些事情。
人生观和世界观是紧密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啃老调研报告
啃老调研报告啃老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啃老是指成年人依赖或依靠其父母长期提供生活费用、住房、就业机会等方面的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啃老现象在我国逐渐增多,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啃老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
问卷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地区的被调查对象进行了制定。
访谈主要选择了一些从事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以及一些啃老现象的参与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调研过程中,我们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啃老现象的普遍性和加剧趋势,然后设计了相应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针对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对各项指标的得分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寻找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对于啃老现象从社会、经济、心理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啃老现象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普遍存在。
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啃老主要是出于经济压力大、就业困难、住房问题等原因。
同时,大部分调查对象也认为啃老现象对个人发展,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访谈中,专家学者和啃老现象的参与者也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
他们认为,啃老现象背后存在着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许多年轻人面临着高房价、低收入以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导致他们难以独立生活和养家糊口。
同时,一些家长也希望能够帮助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四、解决方案和建议针对啃老现象,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1.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年轻人就业竞争力。
通过提高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加年轻人就业机会,减少啃老现象的发生。
2. 政府应加大对住房市场的调控力度,提供更多的公共住房和租房补贴做法,以缓解年轻人的住房压力。
3. 家庭应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自力更生的能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4. 公众应该改变对啃老现象的看法,积极为年轻人提供支持和帮助,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并对他们的努力和付出给予肯定。
审视当代中国的“啃老族”现象
审视当代中国的“啃老族”现象论文导读:全国政协委员江中联的一份提案使“啃老族”浮出水面。
并就其原因和对策做出相关评论。
但是尚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原因,审视当代中国的“啃老族”现象。
关键词:“啃老族”,原因,对策2008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中联的一份提案使“啃老族”浮出水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啃老族”,是一个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找不到的新词汇,也是个舶来品。
他的前身叫“袋鼠族”,最早见于法国的《快报》,用来比喻大学毕业后,以薪水少等理由拒绝工作的年轻人。
在欧美发达国家和东方的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等地,“啃老”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今天的“啃老族”又称“NEET”族,它发源于英国,以后逐渐被世界其它国家所接受并一直沿用至今。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转型,我国“啃老族”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分布范围更加广泛,由此带来了许多不和谐的社会问题。
许多社会学家预测,伴随着未来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如今,“啃老族”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社会热点问题研究”课题组已经做出题目为青年“傍老族”现象分析报告;有关网络、报纸、杂志等各媒体也纷纷对“啃老族”这一群体进行观察与采访,并就其原因和对策做出相关评论。
一、“啃老族”现象的原因分析本该在经济上自立、并且能够赡养老人的成年人却成了“啃老族”,看似属于“私人领域”,但随着家庭问题向社会“外溢”,其影响不在只局限于家庭本身,还影响社区乃至整个社会。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青年期比人的任何时期都更富有朝气,精力更充沛,情绪更饱满,他们的求知欲、成就欲与表现欲,都是很强烈的,正是从依附走向独立,走向社会化的重要阶段。
那么与之相悖的“啃老族”的形成原因何在呢?在社会学中,行动是一个专业术语,即主体朝向目标的动作。
行动的第一要素就是行动的目标,即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同时也是采取行动的原因或动机。
啃老族
“啃老族”现象的调查分析啃老族又称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湾的译音,NEET的全称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
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34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
尼特族的特性可分为四类“追求梦想型、丧失自信型、自闭型和家庭溺爱型。
追求梦想型:对于自己的现实工作有理想,非要达理想才能满足自己所需,会有一直转换工作的情形。
丧失自信型:因一次的工作经验失败,对往后就业会有挫折感,信心遭受打击,不敢再面对就业。
自闭型:从小与社会接触环境自然隔阂造成。
家庭溺爱型:从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认真读书只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拥有高学历却不懂自己将来打算,遂成米虫的心态。
据中国媒体调查,目前“啃老族”主要有以下六类人:一是大学毕业生,因就业挑剔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约占20﹪;二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他们觉得在家里很舒服。
占10﹪左右;三是“创业幻想型”青年,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却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
占20﹪;四是频繁跳槽,最后找不到工作,靠父母养活着。
占10﹪;五是下岗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紧张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就离职,约占10﹪;六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呆在家中,占30﹪。
原因:现在的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因为儿时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
大多数啃老族们因为从小依赖父母习惯了,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而且也养成了懒惰和只接受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习惯,因而长大了还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啃老族生活现状调查:啃一口书本啃一口父母。
中国城市青壮年啃老族的社会学分析
中国城市青壮年“啃老族”的社会学分析梅志罡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一、有关NEET的内涵及文献综述二、NEET――社会化失败的产物三、社会转型期过度市场化的压力四、防止“啃老亚文化”的扩大【注释】【参考文献】最近十余年,“啃老族”一词在中国的都市中流行。
许多处于青壮年阶段的人,无论是否参加工作、有无收入、收入水平高低,都要继续依靠父母养活。
这一现象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
有关NEET的内涵及文献综述“啃老族”在中国是个新名词,也是个舶来品。
它的前身是法国的“袋鼠族”,最早出现在1998年法国的《快报》上。
“NEET”一词,原本的完整形式是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or Training,它源自英国,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之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
由此可见,“NEET”所体现的内涵就是成年后不能独立,仍然依赖父母生活的人[1]。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
有学者认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独生子女逐渐成年,中国“啃老族”的队伍还将扩大。
而中国将在十多年后进入老龄化社会,“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2]。
这并非危言耸听,现实表明,“啃老”已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透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有关调查研究资料,可以检视中国NEET 的大致数量及其特征。
“五普”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失业率为8.2%,失业现象主要集中在15-29岁年龄段,下岗失业人员所占比例反而很小。
35-44岁(10岁间隔)的失业人口占失业总人口的比例相当于20-24岁(5岁间隔)失业人口占失业总人口的比例。
15- 29 岁未就业人口的生活来源主要是依靠家庭其他人员供养,其比例占80.29%。
从中国的家庭结构和现实来看,可以推知,这部分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年轻人,其供养人自然为父母。
啃老族调研报告
啃老族调研报告啃老族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人们对于养老问题越来越关注。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现象—“啃老族”,即指子女长期依赖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的人群。
为了了解啃老族的现状和原因,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450份有效问卷。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一些研究对象的家庭,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三、调研结果1. 收入来源: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父母的经济补贴,很少有自己独立的收入来源。
2. 学历背景:大部分啃老族群体具有较低的学历背景,高中毕业或者以下居多,很少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
3. 消费观念:啃老族普遍存在一种不良的消费观念,对于金钱的花费缺乏自主性和安排能力,更多地依赖父母的补贴。
4. 就业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啃老族之所以长期依赖父母,一方面是由于自身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缺乏就业意愿和动力。
5.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对啃老族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子女应该供养父母,导致了一些子女无法独立生活。
6. 父母态度:父母对于子女的态度也是啃老族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调查显示,大部分啃老族的父母并未因为子女的长期依赖而感到担忧或不安。
四、调研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啃老族普遍存在独立生活能力差、消费观念不良、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
2. 社会环境和父母的态度是导致啃老族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3. 长期依赖父母不仅对啃老族个人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五、建议与对策针对啃老族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水平,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从源头上避免啃老现象的出现。
2. 加强教育,提高年轻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让他们在社会上能够自立生活。
3. 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年轻人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减少对父母经济支持的依赖。
啃老研究报告
啃老研究报告《啃老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了解并分析啃老现象的成因、状况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收集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结果和参与者的观点,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果1.成因分析(1)经济压力:年轻人的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成本日益增加,导致难以独立生活。
(2)拖延成熟:一些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培养起独立生活的能力,导致长期依赖父母。
(3)职业选择: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致使迟迟不愿脱离父母羽翼。
2.状况分析(1)啃老比例:根据调查,约有60%的年轻人过度依赖父母经济上的支持,不能自力更生。
(2)啃老时间:啃老时间普遍延长,大部分年轻人在30岁之前仍然依赖父母经济支持。
(3)啃老态度:部分年轻人对啃老现象持消极态度,希望尽快独立;另一部分年轻人对此淡然处之,没有明确的自立计划。
3.社会影响(1)经济负担:啃老现象导致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
(2)社会不公:啃老现象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3)个人发展受限:长期啃老会影响年轻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制约个人发展。
四、政策建议(1)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年轻人就业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促进就业。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3)加强教育引导:加强对年轻人独立生活能力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4)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宣传和舆论引导,塑造社会对啃老现象的正确态度,鼓励年轻人自立自强。
五、结论啃老现象在目前社会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年轻人中较为突出。
经济压力、拖延成熟和职业选择是导致啃老的主要原因。
啃老现象对家庭和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就业能力等措施都是必要的。
啃老族现象调查报告
啃老族现象调查报告啃老族现象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啃老族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所谓啃老族,指的是那些年过而立、却依然依赖父母经济支持的成年人。
本文将对啃老族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调查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啃老族现象,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共有500名受访者参与。
调查对象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涵盖了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个体。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二、调查结果1. 啃老族比例高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存在啃老问题。
这一比例较高,说明啃老族现象在社会中广泛存在。
2. 原因复杂多样针对啃老现象的原因,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压力是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房价、教育费用等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许多年轻人难以承担起自己的生活开销。
同时,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也变得困难,导致许多年轻人无法独立生活。
另外,调查还发现,一些年轻人在追求个人梦想的过程中,选择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
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为了生计而奔波。
这种心态也成为啃老族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影响深远啃老族现象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人方面,啃老族容易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自主性和责任感。
他们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缺乏经济独立性,无法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社会方面,啃老族现象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影响了家庭和谐。
同时,啃老族对社会资源的过度依赖也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啃老族现象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
1. 家庭教育引导家庭教育是解决啃老现象的关键。
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让他们懂得独立生活的重要性。
我国社会的“啃老”现象评析
我国社会的“啃老”现象评析摘要:目前,我国城市中出现的“啃老”现象是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这种现象一方面会使“啃老”群体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难以实现正常的社会就业,另一方面,会给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带来更为消极的影响。
此现象表明,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国家致力于经济发展,忽视了对社会道德规模的控制。
关键词:啃老;社会转型;因素;影响一、“啃老”的含义及分类近年来,我国社会中出现了一个被人们命名为“啃老族”的群体。
何为“啃老”,是指不包括正式脱产在学人员在内的、拥有正常劳动能力的中青年群体(18―35岁),依赖于父母提供全部或者部分生活费用,或者索取一定物质、非物质资助的行为。
“啃老”群体分为以下两类人群:(一)失业、待业人员群体这一群体即是备受社会及学界关注的“新失业群体”。
其中包括近些年比较突出的所谓“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群体和一些下岗失业的中青年人员。
(二)就业人员群体与无业、待业人员群体不同的是,就业人员每月都有收入,本应能够独立生活,但由于他们没有掌握高技术,从而仅能获得较低的薪水,不能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
二、“啃老”现象产生的现实因素(一)社会因素1.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上升,导致独立生活成本增大。
“啃老”群体面对的是一个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转型社会,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城市中的生活成本也急剧攀升,客观上形成了“啃老”群体向父母和家庭伸手的社会原因,只升不降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给“啃老”群体带来的独立生活成本压力,很容易使其因无力承担而转向父母伸手求援。
我们可以用三组数据进行说明。
表1和表2说明我国在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但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成本也急剧攀升。
在表3中,我们以住房为例,证明了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表中数据均截至2002年,但从2002年到现在,从各种渠道公布的数字看,表中项目数据仍呈逐年上升趋势)。
啃老族调查报告
啃老族调查报告篇一:对大学生“啃老族”现象的研究报告应用伦理学研究报告课题:对大学生“啃老族”现象的研究小组成员:王安琪、梅润智、周欢研究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老师:陈金华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不再是找到好工作的保证,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了“啃老”现象。
这是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冲击,同时也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对青年人自身会造成不良影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家庭的,个人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学校教育的不足。
要改善这种现象,要从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指导等方面入手。
背景近年来,中国出现了这样一批人。
他们年轻,有一定学历,却处于事业状态,靠父母的收入生活。
他们就是“啃老族”,又叫做nEET族。
nEET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是notin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ning的缩写。
目前,在英国,美国,日本,法国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啃老族。
目前,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啃老族”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根据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
有30%左右的成年人被老年人供养着。
这其中既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又有“创业幻想”的年轻人。
还有低学历,低技能的年轻人。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高校毕业生中的“啃老”现象。
高校毕业生的“啃老”现状高校毕业生为什么会选择成为“啃老族”呢?一些毕业生觉得之前的工作工资太低,工作内容又无聊,还没有发展前途。
还不如辞职,在家调整调整状态,说不定会找到更好的工作。
这一调整就没了期限,工作一直没有找到,成了在家赋闲的“啃老族”。
有的毕业生在几次找工作失意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本科生的工资太低了,要再次深造才有前途。
于是他们回到学校考研。
随着考研失败,他们再次成为了失业者。
很多人在就业的时候都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想去的公司嫌自己学历低,又没有工作经验,而愿意录用自己的公司,自己又看不上。
现实的工作于理想状态的相距甚远导致了一部分人选择成为了“啃老族”根据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张延丽的研究,目前,高学历的“啃老族”主要有四种类型1:一、追求梦想型。
新型啃老问题总结报告
新型啃老问题总结报告随着社会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新型啃老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新型啃老问题主要指的是一些年轻人依赖父母或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不愿意独立生活和承担责任,给父母或老年人造成了经济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
本文将从该问题的原因、影响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整理总结。
首先,新型啃老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环境的变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成本逐渐增加,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经济负担也越来越大,因此更倾向于依赖父母或老年人的经济支持。
其次,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些年轻人对独立生活和承担责任缺乏动力和勇气,害怕面对困难和挑战,因此依赖父母或老年人成为一种安逸的选择。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导致年轻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其次,新型啃老问题对社会和家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家庭方面,啃老行为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还会导致父母或老年人的精神压力和身心健康问题。
在社会层面上,新型啃老问题会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加剧,并给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
针对新型啃老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年轻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其次,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加大对啃老行为的惩罚力度,从法律层面上约束和规范相关行为。
此外,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独立生活的理念和价值观,促进社会对新型啃老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总之,新型啃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现象,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剧,解决新型啃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教育引导,完善制度机制,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啃老族”社会现象的调研分析
啃老族又称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湾的译音,NEET的全称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
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34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
——摘自百度。
啃老族,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语。
近年来,许多新闻栏目都竞相报道这一现象,说明它已经有一定的规模。
然而在暑期的调查分析中,近一成的调查者不知道什么是啃老族,大约三成的调查者知道啃老族这个词,但并不知道它的代表意义,有人认为啃老族是守一份工作不变动。
由于不了解这个词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啃老族对于自身和社会有着不小的影响,所以对于“啃老族”的调研分析是很重要的。
调查中大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是不恰当的教育模式造成的,反映的是现代青年一种缺乏责任感、知识水平不高、无法忍受生活苦难的行为,是懦弱群体的代表。
更有甚者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在多次查阅资料和了解下,我认为这些观点有些偏激,这些表面上的东西是社会上普遍的观点,其实在啃老族的背后有许多让我们思考的东西。
啃老族的形成有很多原因,自己、家庭、社会等等都是原因。
但不可否认自己是造就啃老族的最大原因之一。
这里我对于几种不同群
体及形成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在对许多媒体对啃老族的这一群体的调查和暑期调查分析后发现,几个主要组成群体大多由于自身原因而加入啃老族大军的原因如下:
一、是大学毕业生,约占20﹪;这一类人主要是由于在大学生活中没有很好的去体会大学是无限接近社会的、甚至可以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的意义,所以这些人在校期间过于注重课本的知识记忆。
从幼时教育开始他们就形成书本为主的潜意识,这对他们影响不小,从而缺少对于自身能力的培养,导致学业生涯结束后对于繁杂的社会没有适应意识,使得精神状态不能适应社会而不能很好的工作。
二、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占10﹪左右;这些人大多数是那些从小处于养尊处优的状态,当然不能排除那些自身思想比较奢靡的人。
他们认为父母就应该承担一切。
这些人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过着小公主、小王子式的日子,没有干过什么活,也就是那些患有“公主病”的人群。
家里的生活已经把他们的奋斗意识都磨灭殆尽了,安乐的生活也让他们应有的东西也失去了。
也有那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富裕,但是父母的溺爱造就的“公主病”人。
三、是“创业幻想型”青年,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却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占20﹪。
创业在这些人的字典中拥有很强地位,可惜没有认识到自身的素质水平。
其实很多创业者也是在寄人篱下中发现机会创业。
所以这些人频繁的失败,但没有意识到失败所在,最终在一声声“天理不
公”中加入啃老族。
四、是频繁跳槽,最后找不到工作,靠父母养活的,占10﹪。
这种人没有自信,没有奋进心,只是无谓的逃避,最终沦入啃老族的大军中。
五、是下岗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紧张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就离职,约占10﹪。
这些人是没有承受能力、也是缺乏奋进心的一类人。
六、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的,因怕苦怕累索性呆在家中的一类人,占30﹪。
这种人可以说是不知死活的一类人,本身素质较低,可是仍不能进取,实属悲哀。
成为啃老族真的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吗?其实未必。
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人类并没有像鲨鱼般成为独居动物,我们拥有我们自己的群体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里面的一份子,我们所做的任何事都会影响着别人,当然这个社会中其他个体也会影响我们的任何行为。
二十一世纪是头脑风暴的时代、经济时代、物质精神时代,对于我们这些小个体的选择影响更加严重,错一步则全盘皆输。
由于这些缘由,我个人来说对于啃老族给予全盘否定是不太公平的。
或许是我们的社会的某个因素,家庭、社会交际造成的。
家庭教育是我们成长起来接触最长的教育,家庭影响从而也是影响我们的首要干预者。
我们其实要把独生子女和啃老族的蔓延结合起来。
以前一个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甚至更多;由于孩子的数量多,所以父母的爱将分给众多的孩子,为了从父母那得到更多的爱和关
注,在孩子中间就有了一股竞争的意识,从而孩子们就努力的去培养自己的能力来赢得自己想要的,这种竞争就带给孩子更多的能力,在同龄人中、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能力去奋斗。
现在的社会是趋近“4-2-1家庭”(4个老人,1个小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爱不再像以前一样去分将开来,所有的爱都是给了那宝贝孩子。
过多的爱加上缺乏兄弟间的那种竞争力,小皇帝的日子就这样过上了。
一切孩子该经历的没了,不需要提前享受的生活也享受了,体重上来了,能力下降了;温室里的苗子不经历风雨是不会长成大树的。
这也就是所谓的家庭“温室效应”。
即使长大了,貌似有大树的样子,只是臃肿了些,可是他们离不开温室;加上家长认为外面的世界太“危险”,就这样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成就了啃老族的核心人员。
本来这些人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家庭有意义的人才,可是一些传统的家庭教育造就了这些“废品”
啃老族的来源也来自于许多失业者及一些暂时失去工作的人。
在当今这个经济时代,人们对于经济的依赖绝对不下于对于谷物的需求,在现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许多公司都倒闭,导致失业者增多。
失业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努力去寻找还是可以再就业的。
可是我们也要看清一些情况,有些人也许只会一种或极少的技能,而社会上的此类工作已经饱和又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再学习技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者无法就业,因而依赖父母不甘心的加入啃老族。
这类人正是我们需要去鼓励去帮助的一群人。
啃老族,一个由于自身、家庭、社会、教育模式等种种影响力造
就的社会群体。
我们小时候需要哺乳的时候还需要一个断乳的过程,进入社会的适应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断乳期,就像小孩子的断乳期有长有短一样,不同的人的社会断乳期也有所不同。
有些人适应性强很快就度过了这断乳期,可是有些人对于不同于学校价值观、人生观的社会有种畏惧的思想,从而造成社会断乳期比较长,依赖父母而成为啃老一族。
我们不能像豹子那样强制的断乳,我们要做的是在断乳过程中鼓励、适当帮扶,让他们度过这一断乳期,让啃老族人群逐步缩小。
其实有很多的啃老族成员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是叹息不止,觉得自己的行为太对不起父母,期待有朝一日能脱离这个圈子。
调查中不少人在评价后说,其实他们大多数人也是承受很大的压力。
我们应该多些谅解,少些指责,应该多些鼓励他们,去让涉入这圈子不深的人走出来。
总之,啃老一族对于趋近老年社会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祸患,对于社会发展不利。
但在否定的同时我们也是要看清啃老族的本质和成员素质,不是完全封堵就会有效的,就像前不久的“番茄花园”的查封事件,只有从根本出发才能解决问题,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将啃老一族变成养老一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