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陆上老油田开发实践与规律探索
中国石化东部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及攻关方向
中国石化东部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及攻关方向
张莉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22(43)3
【摘要】针对中国石化东部老油田的油藏特点和开发矛盾,介绍了水驱、化学驱、稠油热采、CO_(2)驱等不同开发方式下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要进展和矿场应用效果。
水驱调整以局部注-采关系完善为主,配套工艺采取智能分注分采技术,特低渗油藏开展了压驱注水试验;化学驱形成了无碱二元复合驱和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并已工业化推广应用,研发了耐温、耐盐、抗钙镁驱油剂和驱油体系;稠油油藏发展了低效稠油降粘复合驱技术、深层特超稠油HDCS技术、浅层超稠油HDNS技术和深层稠油化学蒸汽驱技术;CO_(2)驱针对中-高渗高含水油藏采取长效焖井+大段塞注入模式,针对低渗/特低渗油藏采取高压低速注入、异井水气交替注入模式,针对致密油藏采取异步周期注采模式。
在上述技术进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类型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攻关方向。
【总页数】7页(P717-723)
【作者】张莉
【作者单位】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
【相关文献】
1.中国东部几个主要油田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方向
2.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3.提高老油田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以美国东部海湾岸区沃姆马克山油田为例
4.对我国东部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几点看法
5."产学研"联合攻关破解特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难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识油田开发规律 科学合理开发油田
认识油田开发规律科学合理开发油田在新中国刚成立初,油田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帮助国家战后经济的复苏。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开发油田的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油田并不是取之不尽的,油田的开发使用是我们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油田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使用,但使用时要遵循油田开发的自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油田开发规律,并且要科学合理的开发油田资源。
标签:认识油田开发规律;科学合理开发油田油田的开发利用是当今社会生活人类不能缺少的,就像自然发展规律一样,一切事物似乎都遵循一种“平衡感”,那一边都不能加重,不然就会失去平衡,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就将会得到自然的“报复”,从哲学的角度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由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保持一个正确的发展观念,真正认识到自然资源存在的规律性。
充分了解油田资源的开发规律,遵循油田开发的规律开采油田,使油田资源能够无限的被人类开采利用。
1 正确认识油田开发规律油田的开发利用,其本身开发利用存在着规律性,但万物之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彼此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油田的开发对相关产业及技术也有着影响,油田开发工作也同其它事物一样,其中存在着内在的客观自然规律。
油田开发工作涉及了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关系到自然污染情况,要想更高效率的进行开采油田,为国家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优化,就必须要了解油田的开发规律,进行合理有效的开采。
近几十年的油田开发利用也影响了相关产业与技术的发展,出现许多相关的学术,同时这些新兴的学术理论也对油田的开发利用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扩展了油田的理论基础。
不断的发现油田开发的客观规律和深化开发规律的认识是发展油田开发工作形成油田开发理论,创新油田开发技术的前提和必备条件。
首先,油田开发阶段的划分。
油田的开发根据不同的开发指标有着不同划分方法。
按照技术进步的规律可以划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及三次采油,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开次油田基本上都是从二次开采开始进行,更加先进的可以从第三次开采进行;再有按照油藏开发的生命周期进行划分。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油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变得越发迫切。
在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开发方式。
这种开发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油田产能,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进行解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扩边井开发是指在原有井位周围增加新的注采井,以扩大油田的开采范围和提高井网密度,从而提高原有井的产能和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
在油田某东部过渡带,由于地质条件和油品性质的不同,采用扩边井开发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合理性。
在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着大量的难以开采的隐蔽油气储层。
在扩边井开发过程中,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地质层进行精细地调整井位,这就对开发技术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井网密度增加,井位之间的干扰也会增加,可能导致产能受损、井冲程增加等问题。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油气资源丰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田逐渐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原有油井的产能逐渐下降。
采用扩边井开发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单井产能下降的问题,但需要考虑新井的生产能力和采出率,以及新老井之间的协同产能。
在油田某东部过渡带,环保和安全监管逐渐严格,对井网密度和井位布局提出更高的要求。
扩边井开发需要在保证油田生产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就需要提高开发技术的创新和研发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油田某东部过渡带在扩边井开发方面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
一方面,油田开发公司加大了对地质勘探和储层分析技术的投入,力求对油气资源进行更为全面的认知和利用。
开发公司也在加快研发新型采油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扩边井开发的效率和产能。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也在加强产业协同,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油田开发经验和技术,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效益。
通过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油田开发方面逐渐形成了一种合作共赢的态势,为提高扩边井开发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是一个重要的油气资源开发区域,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发,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油气田群。
随着油气资源的不断耗竭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油田某东部过渡带的油气开发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该地区的扩边井开发状况进行解析,并对未来的开发趋势进行展望。
一、地质背景油田某东部过渡带地处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断裂构造发育。
在地层组成上,下部主要为砂岩和页岩,上部主要为碳酸盐岩。
各类构造断裂交错分布,形成了多个构造带和构造陷落。
二、扩边井开发情况1. 开发区域在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已有的油气田周边,以及一些新发现的潜在油气资源区域。
这些区域大多处在构造带和断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带,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
2. 技术手段扩边井开发主要采用水平井、多级压裂等先进的油气开采技术。
通过水平井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井采收率,降低油气开采成本。
而多级压裂技术则可以增加油气井的产能,提高整体开采效率。
3. 产能情况扩边井的开发对油气田的产能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通过水平井和多级压裂技术,单井的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整体产能也随之得到了提升。
4. 开发效果扩边井开发在油田某东部过渡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大量的油气储量被成功开采,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对油田的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问题与挑战1. 技术难题尽管扩边井开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技术难题。
在复杂地质构造下的水平井设计和钻采技术,对油气储量的准确定位和开采具有挑战性。
2. 环境保护在油气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扩边井开发可能会对当地的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造成潜在影响,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仍需要加强研究。
3. 经济效益尽管扩边井开发能够提升油气田的产能,但在当前的油气价格下,其经济效益并不十分乐观。
如何提高油气开采的成本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庆百年油田战略(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创建百年油田靠什么大庆油田作为我国第一大油田,否继续承担起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这一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令世人瞩目。
大庆油田于2004 年提出了创建“百年油田”的宏伟目标。
如今, 已经昂首走过了创建百年油田的头两年, 在油田的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大庆油田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依然承担着“原油硬稳定, 天然气快发展”的责任。
新起点、新机遇、新战略, 必将铸就大庆油田新的辉煌。
那么, 靠什么创建“百年油田”呢?一、靠科学发展观2005 年大庆油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大力推进“持续有效, 创建百年油田”战略, 取得十项重大突破,续写了全国原油年产量第一、采收率第一、纳税第一的记录, 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油田去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均突破亿吨, 创油田开发以来历史最高水平。
油田既在地下寻找资源, 也在人的头脑里寻找“石油”。
即解放思想, 创新勘探思路、地质理论、勘探技术, 实施科学勘探, 积极寻求石油勘探新领域、新目标, 实现了勘探的大突破。
在松辽盆地取得突破的同时, 海拉尔盆地探明储量达 1 亿吨,使大庆油田迎来了第三次储量增长高峰期。
天然气探明储量突破1000 亿立方米, 发现了我国东部陆上第一大气田——庆深气田。
这一发现是大庆油田几代人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艰苦奋斗的结果; 是勘探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油田开发的实际工作, 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结果;庆深气田的诞生为大庆油田的资源接替和实现创建百年油田的宏伟目标提供了资源基础, 为中国找油找气提供了新领域。
那么, 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百年油田”呢? 所谓“百年油田”, 它不是只要地下有油, 油田开发到了一百年, 就是实现了“百年油田”。
而是一个以本土油气勘探开发为基础, 以海外业务为补充, 以优势技术、一流人才、先进文化为支撑, 具有强劲竞争力、成长力、生命力的“百年企业”。
创建“百年油田”, 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我国陆上油气勘探开发存在的基本问题与战略思考
由于油田开发趋势主要取决于资源投入的趋势,因此未来15~20年内,若保证资源投入产出平衡,可保持稳产在1.6亿吨左右的年产水平。若目前主要油区的欠平衡继续发展,全国的产量可能会有所下降。若未来科技的发展使得储量增长达到预测指标,预计我国原油产量的高峰期将在2010~2015年期间,产量可能达到1.8~1.9亿吨。到2005年、2010年、2015、2020年我国原油产量可能分别达到1.6~1.7亿吨、1.7~1.8亿吨、1.8~1.9亿吨和1.7~1.8亿吨。
石油资源相对贫乏。根据石油资源特征,国外多家机构预测我国最终可采资源在97亿~158亿吨之间,平均值约124亿吨,国内的预测值稍高于国外预测值,约100亿~158亿吨,平均值约135亿吨。从丰度上看,即使按照135亿吨高值计算,我国可采资源总量也只占全球的4.2%,我国每平方公里沉积岩平均可采资源仅0.12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拥有石油可采资源量和人均产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人均仅10吨左右。
2.主力油田生产进入稳产后期,产量增长潜力有限
“九五”以来,我国的油气资源勘探不断向新领域、新盆地、新层系延伸,以重大发现与获得更多的优质高效储量为目标,分别在东部、西部和海上取得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成果,1997年原油产量达到了1.6亿吨。但近几年,我国的石油产量却一直徘徊在1.6亿吨左右,2001年产量为1.615亿吨,列世界第5位,其中陆上1.427亿吨,占总产量的88.3%。
3.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处于快速增长期、市场开发滞后
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总量38万亿立方米,其中,陆上占78.6%,海域占8.14%。美国著名地质家C?D?玛斯特预测我国最终可采资源量6.24万亿立方米,我国学者研究指出,最终可采资源量约11.55万亿立方米,其中,气层气10.5万亿立方米,油田溶解气1.05万亿立方米。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近年来,油田某东部过渡带一直处于扩边井的开发阶段。
本文将对该地区的扩边井开发状况进行解析。
扩边井开发是指在原油田的边缘区域进一步扩展新井进行开发。
这种开发方式通常是为了利用尚未开采或开采较少的油气资源,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的扩边井开发主要集中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油气资源潜力较大的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具有较厚的油层、较好的孔隙储集条件以及较高的渗透率,有利于油气的储集和产量的提高。
在扩边井的开发过程中,储层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原有油田的储层进行重新评价,确定储层的分布、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对扩边井的定位和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还需要对扩边井的开发方案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钻井和完井参数,确保井口产能和井底压力的平衡,提高产能和经济效益。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的扩边井开发还面临一些挑战。
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多的构造、岩性和层序的变化,给井下作业带来了困难。
由于该地区属于较新的油田,油气资源相对较少,使得探明储量可能较低,开采风险较高。
该地区的水深较浅,井群密度较高,对井场施工、设备调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油田某东部过渡带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采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和储层评价技术,提高勘探的准确性和储量的评估能力。
在井下作业方面,引入了先进的钻井和完井技术,提高了井口产能和井底压力的控制能力。
采用了智能化的井场施工和设备调度系统,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的扩边井开发状况较好,通过科学的勘探和评价,合理的工艺设计和作业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益。
在未来的开发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能力,为该地区的油田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东部老油田开发的实践探索与启示
址 . . L. . . 址 址 S 址 S
数据 录人 。经费 管理系统 中每笔数据相应 的凭证号 , 实现两个 系
统 的对接。通过应 用这套 系统 , 各个培训部 门可 以很 清楚地 了解
审批透 明化 , 起到各环节相互监督 的作 用 , 督促各级各 部门尽快按
规范处理相 关的业务 。同时模块 的上线 能够 适当的消除因地域不
—羹 0 羹 油 1 ;
中 国东部老 油 田开发 的实 践探 索 与启 示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财 务 资 产 处
【 摘
和启示。
董 卫 兵
要 】文章通过 对中国东部老油田开发历程的回顾及资源现状分析 , 出东部 油田仍是我 国最重要 的油气资源基础 。同时. 指 归纳
分析 了东部 老油田进入 开发后期 面临的问题 , 总结 了东部 老油田增储稳 产的实践与探 索 , 在此基础上总 结 了开发 东部老油 田的几点经验
( 】 内控 、 1强化 加强管理 。通过 系统的实施 . 进一步强化 了财
务 内部 控制 管理 , 高 了财 务 、 算管 理 水平 , 少了不 必要 的 提 预 减
支出。
请情况 。
为 了适 应不 断发展 的财务信 息化 工作 ,我 们构 想在不 断完
善 经费管 理系统 功能 的基础上 ,充分利 用现有 的信 息化技 术手 段 , 立起覆 盖 整个 学校 的财 务信 息网络 平 台 , 学 员信息 、 建 把 学 员在 食堂就 餐 、学 员在公 寓的住宿 管理全 部纳 入信息 化管理 的
便造成的签批不及 时等 问题 , 使领导能及 时掌握经 营动 态 , 高财 提
务信息化的水平。 系统 中增加 了“ 同申请 网上签批模 块” 合 。由于现在较 多学校 地域分散 , 分校 区, 存在 为了解决业务 人员签合 同来回跑 的弊 端 , 系统将合同申请表纳入 网上签批管理。按照合同申请 的审批流程 , 各用户能动态跟踪合同 申请的审批情况 ,并实现合同 申请信 息的 自动流 转。 这个模块 的上线减少了业务人员往返跑 的次数 , 高了 提 工作 效率 , 合同各 归 口 门的查询、 于领 导及时掌握合 同申 便于 部 便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是指在该油田的东部过渡带中进行扩边井的油田开发工作。
以下是对其开发状况的解析。
东部过渡带是指油田的边界区域,位于传统油田和非传统油田之间。
由于地下储层和油气的分布不均,呈现复杂的特征,因此对于开发该地区的油田需要采取特殊的方法和技术。
在扩边井的开发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开发手段。
首先是水平井开发,通过水平井的钻探和完井,可以在储层中获得更多的原油和天然气。
还可以采用液压压裂技术,在地下储层中注入高压液体,从而增加储层的渗透性,提高产量。
对于该地区油田的开发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由于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含水量高,地下水位相对较浅,因此需要采取防漏措施,避免油气泄漏和对地下水的污染。
还需要加强对井口的安全管理,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还需要考虑经济效益。
由于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井口单井产量,以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
还需要考虑油价的波动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市场敏感度,从而调整开发策略。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
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等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探索油田开发规律
探索油田开发规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石油勘探开发也进入了一个日益紧张的时代。
面对着油田开发的严峻形势,怎样才能更加合理的推进我国的油田开发,满足我国的石油战略需求也就成了众多石油勘探人员的使命和责任。
本文从我国油田开发的战略思考出发,详细阐述了油田开发战略部署,指出要根据油田开发规律和我国油田开发特点,积极稳妥的推进油田开发方式转变,加强油田开发战略接替。
【关键词】油田开发规律科学现阶段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15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会超过60%。
一方面是我国的原油消费增长势头强劲增长;另一方面则是我国油田开发面临着既要大规模动用低品位储量,又要有效开发“双高”阶段油藏的双重难题。
面对着原油的供需矛盾,为有效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国内相关的油田开发企业必须做到原油产量的稳定增长。
油田开发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需加强油田开发战略研究,开展油田开发战略接替,推进油田开发方式转变,实现油田可持续、长期高效益开发。
1 油田开发趋势规律的探索油田开发是一项工程量大且十分复杂的工程,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掌握其开发趋势的规律。
一般而言,油田的开发是有生命周期的。
如果我们想要更为合理地开采油田就一定要掌握其生命周期。
这个生命周期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即为上产(亦称开发建设)、稳产(亦称正常生产)、收尾(缓慢递减)三个阶段。
开发的上产阶段是开发的第一个阶段,因此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关系到接下来的开采工作。
由于不同的油田存在各自的特点,所在的地形地势都是非常不同的,使得每一个油田的规模、开发速度等都是大大不同的,因此对此阶段没有明确的限定。
稳产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开采阶段,这个阶段是主要的开采阶段,因此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更要充分考虑外部的环境,避免出现意外状况后而束手无策。
在此阶段,应着重以开发速度、外在条件等因素来决定开采工作。
此外,这个阶段是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生产时间的重要阶段,想要提高生产率就要不断完善稳产阶段的各项工作,以此提高生产率。
油气田开发动态规律的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贾春光
油气田开发动态规律的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贾春光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油田开发数量逐渐增加,各油田原油产量规模不断扩大,开采难度也不断增加。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要经常总结生产规律,不断进行油气田开发动态分析。
油藏动态分析预测方法虽然种类繁多,但在选择一种方法预测开发动向时,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迅速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研究了分析油气田开发动态规律的方法,完成了油气田开发动态指标预测系统,为油田开发决策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油气田开发;动态规律;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1、油气田开发动态分析对油井开采动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油田投产井数不断增加的同时,新井产量占比则越来越低,仅在10%~20%之间。
由于地层能量长期未得到补充,投产初期的新井产油量不断下降,年产从3073t下降至249t。
从油气藏特征上来看,多数井为中等产能,开采油层相对单一。
而产层达到1500 m的油田具有较高生产能力,部分打开油层单层厚度超过4 m的油井在一段时间都保持较高产能。
部分井层段为油气同层,在后期随着气油比的不断提高,最终转为气井生产。
目前,大多数油井缺乏天然能量,而不同层位和断块油层拥有的天然驱动能量存在较大差别。
对气井开采动态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在投产气井中,由油井转气井的达33口。
各气井在平面上产能上有较大差异,中浅层地层在纵向上的上气层也有较大产能差异,深层地层纵向上气层的产能差异则较小。
在开发初期,气井生产产量较高。
但在地层压力逐渐下降的情况下,气井产能也在逐步降低。
受早期测井判识误差影响,同时由于油气田构造复杂等因素的影响,油气、气水和油水的界面未能得到同一界定,进而造成油气井误射,并导致油井、气井频繁互换。
2、油气田开发的动态指标及指标预测方法油田开发从渗流力学和控制论的角度理解,属于分布式系统。
油层压力场及饱和度场是描述油层系统状态的最基础的物理量。
更准确地衡量油田开采状况的指标是产油量、含水率、采油速度、采出程度等。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旗下的一个重要油田,位于华北地区的东部。
该油田地处陆相盆地过渡带,地质条件复杂,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油田某东部过渡带的开发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进行详细的解析,对于油田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地处陆相盆地,地质条件复杂,但也意味着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扩边井开发可以进一步开采这些资源,提高油田的产能和采收率。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的地质构造复杂,地层条件多变,对于井位确定、油层开发、注采工艺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成本的控制和环保的要求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针对油田某东部过渡带的地质特点和开发难点,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实现高效开发。
首先是勘探技术,包括三维地震、测井技术等,以实现对于油气藏的准确定位和评价。
其次是钻井技术,包括定向钻井、水平井等,以提高井位的确定性和油层的开发效率。
最后是注采工艺,包括水平井注水、CO2注入等,以实现油田的高效开采和生产。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的展望和建议。
在面对种种挑战的油田某东部过渡带的扩边井开发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需要加大技术投入,不断提高勘探开发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需要做好油田的管理和规划,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还需要做好环保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的解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油田的开发方向和策略。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推进油田某东部过渡带的开发工作,不断改进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东、西部石油地质特征的差异与找油新思路
中国东、西部石油地质特征的差异与找油新思路
张文昭
【期刊名称】《石油知识》
【年(卷),期】1995()3
【摘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盆地和完全相同的油田。
我国东部和西部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盆地:东部是区域拉张沉降型的裂谷盆地,主要是中、新生界时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拉张作用形成。
西部则是后期挤压隆升型多期叠合的残留盆地,主要受印度板块向北推移挤压作用形成,这种盆地构造层多,而各构造层成油规律又不相同,既有海相又有陆相,既有拉张力又有挤压力,地壳升降频繁,比东部裂谷盆地更为复杂。
在油气藏形成条件上,东、西部各有优势和弱点。
1.生、储条件塔里木优于渤海湾盆地。
【总页数】2页(P5-6)
【关键词】石油地质特征;油气勘探;中国;东部;西部
【作者】张文昭
【作者单位】中国天然气总公司咨询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4;P618.130.2
【相关文献】
1.试论中国近海两个盆地带找油与找气地质理论及方法的差异性 [J], 邓运华
2.广西博白县油麻坡东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J], 张延
3.传承铁人精神奏出先锋强音争做建设西部大庆的找油找气主力军——记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长庆物探处 [J], 李棐
4.浅谈中国东西部石油地质特征的差异与找油新思路 [J], 张文昭
5.我国低成熟石油地质分布特征及找油方向 [J], 沈忠民;周光甲;洪志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近年来,随着我国油气资源的逐步开发,油田开采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其中,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成为了近几年来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分析该油田的开发状况。
一、油田概况该油田位于某东部过渡带,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含油面积500平方公里。
该油田油层类型为二叠系长兴组和下古生界扬子组,主要含油层位于长兴组顶部。
二、扩边井开发概述1. 扩边井开发原理扩边井开发是指在现有井眼的周围钻探并完井,以扩大油田开发面积,提高开采效率的一种开发方式。
该油田的扩边井开发主要采用均质性水平井作为主要开采方式。
2. 开发规模该油田扩边井开发工程总长度为30公里,涉及到6个连片油层,总开采面积为2000亩。
其中,南区和北区开采面积占比最大,分别为35%和40%。
三、开发技术1. 水平井井眼布置该油田扩边井的井眼布置采用了“横向分段+竖向分层”的技术方案。
即将水平井分成若干段井眼进行布置,每段井眼的长度在100米左右,每一段井眼中钻探出不同层位的含油层。
2. 测井技术为了准确地评估井眼的含油层位和储量,该油田采用了多种测井技术,包括电阻率测井、自然伽马测井、测井侧向漏隙、测井侧向压力等技术。
3. 水力压裂技术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为了提高含油层的渗透性和产能,采用了水力压裂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高压水将含油层裂缝打开,并将砂粒注入裂缝中,从而提高含油层的渗透性和产能。
四、开发效果经过多年的开发,该油田扩边井的开采效果逐步显现。
目前,该油田的产油量已经从最初的每天2000桶逐步提高到了每天1.2万桶。
同时,该油田的采油率也在逐年提高,目前已经达到了85%。
我国油气勘探的经验和体会
我国油气勘探的经验和体会■l999年1月,石油ACTAPETRoLEISINICA第20卷第l期文章编号:0253—2697(1999)01—0001—07.1.,j我国油气勘探的经验和体会邱中建'(中国石油天拣气集团酱司)摘要:中目是一十石油地质条件楹为复杂的地区,而中新生代地层叉肚相沉fff1,1薯【为主,从建国初期年产12i万t石袖蠢l屉到现在i.6亿多吨.过取得的威缋是巨大的.经验是扭其宝贵的.重要的是剖出一条我国自己发展石油工韭的道路.作者从4o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中,亲身件舍到的勘探经验,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I勘探工作是发展石}由工业的首要问嚣I勘探必须遵循必要的程序I在都署上要十丹重视主要断裂及二级带的解剖I要注意克服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不断学习和掌握勘探新技木'发扬技术民主,集中群体智慧,提高勘探成效和垒面总结石袖台战经验t正确应用于当前的勘探工作等^十部分,并举出一些实例加以说明.rI主题词:中国;油气勘探;实践;理论}经验墨莽,~————一'建国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原油年产由原来的12万tCI]达到现在的1.6亿t,进人世界石油大国的行列,重要的是走出一条我们自己发展中国石油工业的道路.通过实践,我们取得了宝贵的勘探经验,也体验到了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油气勘探从建国算起已经历了半个世纪,我们哪些工作做对了,哪些事情没有即时做好,应该进行总结,以便提高自觉性,把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做得更好.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推动理论发展的源泉在任何一个沉积盆地里开展油气勘探工作,总是有一些已知的经过实践考验的理论作指导,这些理论一般地说是公认的和成熟的,大多数都可以在教科书和地质文献中找到.但是就一个特定的盆地而言,就一些具体的勘探对象而言,那是遥远不够的.在盆地勘探的初期,由于勘探工作量的稀少,由于对具体油气分布的规律了解甚少,由于油气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和不均衡性,每叶,沉积盆地都有各自特殊的规律,在资料及认识程度极低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对勘探方向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很难提出具体的油气田位置,特别是主要油气田的位置.勘探工作者总是沿着实践一认识~再实践一再认识的道路,不断探索,不断改正,不断总结,不断前进,经历了失败与成功的交替,最终认识和丰富了油气分布的规律.建国以后,我们石油地质理论有过两次重大突破:一次是在60年代,由于国家对石油的迫切需要,从5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气勘探i舌动,特别是在西北地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勘探经验,也发现了一系列与陆相生油有关的油田.我们在大型沉积盆地进行油气勘探的一般规律指导下,包括陆相地层可以生油的实践结论指导下,并受到"油气勘探应在工农业发达地区进行"方针的指导.广泛开展了我国东部幅员辽阔广为第四系覆盖的大型沉积盆地的勘探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结果在东北的松辽盆地发现了特大型的大庆油田0].由于大庆油田的发现,建立了系统的陆相生油的理论0],发展了陆相朔盆可以形成特大型油田的理论,包括陆相生油母质与演化的机理,源控论,砂岩体和油砂体储集概念,二级构造带理论和生储盖组台理论等,这些对陆相地层石油地质学是个重要的发展.第二次突破是7O年代在渤海湾盆地建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的理论,从50年代开始,近20年在渤海湾盆地经历过多次会战,投入了大量的勘探工作量,遭遇了大量的成功与挫折.开始我们运用了大庆油田成功的理论,发现有一部分是适用的,相当一部分不适用或显得过分的简单.这个地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有多套生油层,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生油凹陷,有多方向多类型的储集体,有非常复杂的断裂系统,有多种类型的圈闭,有非邱中建,男,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塘质系,教授壤高级工程师.进讯赴:中目石油天鼎气集团公司.邮敢碧碍:1007241●●l2石油第20卷常复杂的油气分布贫富不均的二级断裂构造带,使我们的勘探工作经常处在迷雾之中对一个二级断裂构造带的评价,经常花费过多的工作量,经常花费更长的时间.某些局部地区甚至探井比生产井还多.通过反复实践和反复认识,通过大量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终于逐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建立了复式油气聚集区的理论.创造了渤海湾年产6000多万吨的高峰产量这个认识经过多次转化和补充,目前认为:在一个有利的断陷盆地区内,基本上是一种复合式的含油气富集区,它具有几套生油层系,多种储集类型,多种断块构造圈闭和不同含油气层系的叠加连片,形成多种复合类型油气藏聚集区.在这个区内无论断裂构造带,凹陷带,斜坡带,岩性变化带或是潜山带都是找油的有利地带,通过勘探还可以找到相当数量的非构造油气藏.近十年以来,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方针指引下,我们又对广大的西部地区投人了大量的勘探工作.通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勘探领域不断拓宽我们在不断突破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吐哈盆地及柴达术盆地油气发现的同时,正在系统总结海相地层生成油气和多次油气运聚,散失和保存的机理,同时在煤成油,低熟油,低渗透油气田和天然气的富集规律等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新进展.我们十分重视石油地质理论的指导作用,但我们更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推动理论发展的源泉.每个沉积盆地个性很强,每个油气田个性也很强,我们在每个沉积盆地进行工作发现油气的时候,不仅要掌握它们的一般性规律,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它们的特殊性规,牵和它们的特征,这是发现油气田的钥匙.实践证明,在油气勘探工作中,对地下情况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经常反复螺旋式上升,要敢于实践.面对复杂的地质情况,只要石油地质基本条件具备,我们就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根据新的资料深人分析,不断总结.当我们的认识比较符合或接近客观实际时,在勘探上就会取得新的进展,获得新的油气成果,在地质条件复杂的盆地或构造带上进行勘探,"二进宫"或"三进宫是常有的事,要善于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如四川的威远气田,川东的石炭系气田,胜利的东辛油田,辽河的大民屯油田,吐哈的鄯善油田等,都是经过两次或三次勘探才发现或弄明白的.实践证明,油气勘探贵在坚持,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面对复杂的含油气盆地,只要有一定规模的含油气现象,那就值得探索,值得坚持.对它的不利条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但要采取积极态度.尽可能多的获得新情况,新线索.当一个地区久攻不克的时候,当一批探井大都失败的时候,要克服盲目的悲观情绪,要认真分析主客观的原因,例如是否急于求成超越了程序,是否由于技术原因或质量因素不能满足勘探要求,是否有新的积极因素的出现,还有那些不明白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等.但切忌轻易做出否定的结论.总之,从陆地到海洋,中国的含油气盆地丰富多彩,油气田琳琅满目,象一幅引人人胜的画卷,象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复杂而又精彩,通过石油勘探工作者的勤奋努力,将会对人类的油气勘探事业做出贡献.2油气勘探工作是发展石油工业的首要问题石油工业是资源性工业,可采油气储量是发展的基础,因此石油工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加强勘探,发现新的油气田,以最快的速度增加可采油气储量,提高生产能力.油气勘探风险很大,周期很长,投资很大,并关系全局,始终是中央领导关心的一件事.建国以来有四次重大决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油气勘探工作的发展.第一次是1955年,由于当时石油工业基础薄弱,勘探力量不够,中央决定集中全国的力量开展油气普查及勘探工作一,并分工由地质部承担油气普查工作,石油部承担勘探及开发工作,科学院承担科学研究工作,迅速掀起了一个既分工又协作的勘探局面,很快对我国的一些大型沉积盆地摸了底.在50—6O年代期间,一些重大的油气发现,包括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发现,大都是双方大协作共同完成的.第二次是1958年,中央决定要到我国东部工农业发达的地区去找油,并发展石油工业,我们迅速加大了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的勘探工作,特别是松辽盆地,加强了物探及深井钻探工作,并于1959年9月发现了大庆油田,掀起了一场石油会战,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石油勘探会战,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石油工业战略东移的任务.6O年代初期,我们又相继在渤海湾盆地发现了胜利,大港等重要油田.随着大庆油区和渤海湾油区的评价和发展,油气勘探工作大发展,油气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石油工业也获得大发展,石油年产量高速增长,这种增长的势头从196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78年,当时1959年原油年产量为393万t,到1978年年产量达第1期我国油气勘探的经验和谇舍3到10400万t,19年间原油年产量竟增加28倍.这段时期真是石油工业的黄金时代,勘探力量也获得巨大的发展.据统计,当时我国油气勘探的主要工种钻井队和地震队的效量除美国和前苏联以外居世界第三位.第三次是70年代末期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央决定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勘探开发沿海大陆架,自南向北,从南海,沿黄海直到渤海.沿着广阔的大陆架和内海开展了大规模物探和钻探工作,很快获得了一批大中型油气田.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国外投资迅速发展了自己的海洋石油工业,并从中学到了油气勘探的新工艺技术,油气资源评价的新方法及管理的新模式,这对全国油气勘探赶上国际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四次s是80年代末期中央制定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我们在积极勘探东部的同时,大力加强了西部的勘探工作,并取得明显的成效.我们不断突破西部各大型沉积盆地的重要油气发现,找到了~批大中型油气田.并使西部石油年产量大幅度增加,从1990年产油964万t,到1997年年产原油达到2143万t.除了弥补东部油田年产量下降外,并使全国原油产量稳步增长,再加上近几年海洋原油产量急剧增长,从1990年年产量127万t,到1997年年产量达到l629万t,使我国的原油产量呈现新一轮蓬勃发展的趋势.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加强西部勘探的时候,使天然气储量获得大幅度的增长,全国陆上天然气储量1990年为5963亿i21a,到1997年已达到14212亿ITI.,增长了1.5倍,这些储量主要是西部地区增加的,从而使四川,鄂尔多斯,新疆,青海形成西部四大气区.擐近塔里木盆地又发现了三个大型气田,更促进天然气储量的大发展.实践证明,石油工业的发展依靠油气储量的增长,油气储量的增长必须建立在充分而可靠的勘探工作量基础之上,因此每年必须有足够的勘探资金使油气勘探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纵观建国以来的勘探历史,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于政策不到位,勘探资金相对紧张,储量增长形成了低谷,产量增长也形成低谷.经过一亿t政策包干后,勘探资金有了来源,勘探工作量和勘探设备有了保证,油气储量和产量都有大幅度的回升8O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由于油价不到位,原油长期处于低油价,利润转移到了下游,石油工业挤不出更多的勘探资金,结果储量及产量的增长又进入低谷,后来由于油价逐步到位,全国加大了勘探投入,才逐步的扭转了这种被动局面.事实证明,在任何时候都不宜以削弱勘探工作为代价,换取石油工业的生存和发展.50年代全国范围内的油气勘探,地质和石油两部系统合作得很好,双方发挥各tl的优势,充分进行相互补充的勘探工作,取得很重要的成效.可惜,这种合作到60年代以后,双方都向对方的领域延伸,地质部从普查一直延伸到预探,详探,甚至油气田开发;石油部勘探力量逐步强大,又因全国的普查力量不够,也向盆地普查延伸,那种5O年代亲密的合作关系已荡然无存,勘探工作的重复和分割在所难免,这是今后应该避免的3油气勘探工作必须遵循必要的勘探程序对一个新区或盆地的勘探,要想很快得手是不容易的,必须遵循必要的勘探程序,过去我们曾经用过的作法,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可行的-51:(1)对盆地进行区域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勘探,在大型沉积盆地中并配合少量的基准井和参数井,必须以区域构造为背景,首先解决宏观上的找油认识问题,了解盆地的基底,区域构造和断裂分布,二级构造带,盆地的地层系统及沉积环境,生油层,储油层与盖层的组合和划分等;(2)抓有莉地区,定凹选带,确定主要生油凹陷和主要的构造圈闭进行预探;(3)在有利地区内抓重大发现,并对该发现所组成的二级构造进行整体解剖,或对该发现所处的圈闭进行评价;(4)在勘探过程中注意区域勘探,圈闭准备,预揉,评价,滚动勘探的层次,比重和相互关系,并随时进行调整.这套程序是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每个盆地地面及地下条件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黄土高原地震长期过不了关,缺乏全盆地的区域勘探.在非常复杂的构造地区,地震速度又变化很大,配合少量的探井才能尽快的弄清构造面貌.海洋大量地使用地震工作,但由于钻探费用太高,很少打基准井或参数井.50年代,我们学苏联的勘探程序和规程,比较死板.例如:确定钻探一个构造,要上就是3~5口并,打剖面,不能一口一口的进行;基准井主要是了解地层,钻探要全取岩心,大部分都不打在构造上,发现油气层不能完井要继续打到设计并深等.松辽盆地的油气勘探就打破了一些框框,基准井要求必须打在有利构造上,把探地层和探油的任务结合起来,橙基3井发现了油层,领导当机立断决定完钻试油,从而提前发现了大庆油田.回顾过去的勘探历程,根据"程序不可逾越,节奏可以加快的勘探思想,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例如50年代石油第20卷发现克拉玛依油田后,对油藏类型和吉油范围也有多种设想,当时部领导从全局出发,由红山咀到乌尔禾100多公里的范围内,自北而南部署了lO条钻井大剖面,不到一年时间就控制了油区范围,发现了白碱滩,百口泉等油田,大大地提高了建设速度.这就是根据实际条件开拓性执行勘探程序的结果.二连和吐哈盆地都是先进行地震普查,局部有利地区进行详查,加上参数井的钻探,对其盆地构造格局,二级带和油气地质条件有了较深入了解,先后发现了阿南油田和鄯善油田.二连只用了四年时间,在气候条件不利,地质条件复杂环境下,探明了1亿多吨储量,建成年生产100万t的油区吐哈盆地则在l989年发现鄯善油田之后,用了一年多时间,发现了6个油田,探明了2亿多吨地质储量.从区域人手,地震先行,同时进行参数井钻探,加强综合研究,优选有利二级构造带.一经发现工业油流即组织力量重点解剖,追踪勘探,扩大战果,这是取得高效益的成功方法.不可讳言,我们也有过不遵照勘探程序进行勘探的实例,往往是一个地区出现新的形势之后,有一口或几口井喷油,不考虑实际地质条件,急于扩大战果造成的.如第一次四川会战,甘青藏会战,塔西南会战,武腾会战和70年代陕甘宁等会战取得的成效均比较少,其主要受挫原因是对区域石油地质条件缺乏深入了解,对生油层储油层的性质缺乏认真的评估,局部圈闭深浅层构造的吻合程度尚不清楚等.原部领导在总结第一次四川会战经验时指出:"一口井一时的高产,不等于长期高产,一口井出油,不等于拿到了油田,这是很深刻的.我国陆上东部油气区油气藏类型复杂;西部油气区除地面条件极差外,油气埋藏深,勘探难度大,仍必须坚持科学的勘探程序,重要的是加强勘探成果的综台研究,对一些丰度较小的复杂油气藏采用"滚动勘探",实行勘探同开发工作结台起来,以提高勘探实效,这是成功的经验.延长油田采用针对性强,适应,符合陕北三叠系特低渗透油藏特点的勘探方法,从l972年年产3万t发展到1997年1O0万t的水平,这是一个巨大的成绩4要十分重视含油区内主要断裂及二级构造带的解剖E5一通过多年的油气勘探认识到,油气的富集带常常同太断裂带和二级带相结合,如新疆的克一乌断裂,油气田分布就是依附断裂带两侧.在断裂长期活动,落差大的地段,多形成高产油田.在塔里木盆地的塔北隆起的轮南断裂,塔中隆起的北缘断裂带,巴楚隆起的南缘断裂带都发现油气的富集带,这是中国油气聚集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我国的渤海湾等地区,认识到大部分断裂都具有同生性质,沿断裂带多发育断裂背斜,屋脊状圈闭,逆牵引圈闭,古潜山等,形成了类型不同的油气聚集带.在一个地区或一个盆地的勘探中,一定要抓二级构造带,二级构造带常常同主要断裂带相伴随.位于生油区及其附近的二级构造带,对油气聚集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应及时进行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局部圈闭对一个地区来说,在对局部构造圈闭布井的同时,要注意它在二级带的部位和背景.松辽盆地对二级构造带控制得较准,大庆长垣很快评价成功.渤海湾地区油气藏也是按二级断裂构造带形成的断块构造油藏,规模是大的,有时从局部圈闭人手,忽视了整体二级断裂构造带的油气富集规律,也延误了时间.青海冷湖一号至七号到南八仙,鱼卡也是一个弧形带,过去一般认为是七个局部圈闭高点,南八仙喷气之后,作为一个二级带进行解部,认识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对二级构造带的解剖要同是否有丰富的生油条件,良好的储层结合起来,不在于盆地的大小,事实已经证明,在一些小型的陆相盆地中,同样可以找到高产富集的含油气区.5要注意克服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油气深埋地下,隐蔽性强,人们不能直观察觉,只能借助各种技术手段,间接地认识地下油气藏的规律.因此,石油勘探具有风险性大,探索性强的特点.这就决定我们对地下地质情况特别是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藏的认识,不可能只经过一两次实践就认识深刻.对一个油田,一个构造带,一个区块是这样,特别是对一个大的盆地更是如此,都要经过多次实践,研究,才能使人们的认识接近客观实际,才能取得油气勘探上的突破.实践认识的基础主要靠资料的齐全准确,没有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取得的地下资料,就谈不上正确认识地下情况,而且必须有十分勤奋,顽强的精神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尽量防止和克服思想认识上的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如新区勘探,经过综合分析都设计有主要钻探目的层,但是在新区或新的带上要十分警觉,重视新的吉油第1期我国油气勘探的经验和体会层系的发现,即常说的"有目的层,不唯目的层.这在不同地区的勘探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打破了原来的认识.1964年.由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出了高产油井,大港油田在钻探港3井,港4井时,原设计目的层也是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和奥陶系,当港3井,港4井钻人上第三系馆陶组时,连续发现油气显示及漂浮油花,现场蹲点人员也曾向指挥部报告,请求中途电测,答复是继续钻进沙河街组完井,结果是该井区缺失沙1间街组直接进人中生代红层.因钻井卡钻,却意外的在上第三系喷出了原油,日产1O0多t,发现了港西上第三系油田.其他地区如辽河大民屯凹陷主要目的层也是探沙河街组,结果在太古界花岗岩中发现了潜山油气藏,探明储量3亿多吨.在任丘构造钻探时,以第三系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为主要目的层,结果是新发现了震旦系白云岩潜山高产油田.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这是中国自燕山运动来受到强烈的构造运动,断裂发育,特别是晚第三纪末至早更新世这次活动,影响更为明显,所以在中国的东西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从基底潜山向上分布有各类型油气藏,常常是断层断到哪里油气运移到哪里.渤海湾地区的上第三系油藏,都是深部油源沿断裂或不整合面运聚而形成对一个含油盆地的评价,一般总认为大盆地远景大.这是对的.但对中小盆地一般评价过低,这需要具体分析.有些中小盆地面积不大,但石油地质条件好,生油层发育,有机质丰度,类型可以达到一类和二类生油层标准,储集层也较好,又有较好的圈闭条件,也可以获得较多的地质储量.如大民屯凹陷和泌阳凹陷面积均为800km,前者探明了3.5亿t储量,后者探明了2.5亿t储量,达到了一类含油丰度标准所以盆地不论大小,应主要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侏罗系不够朋友",这是地质家根据河西走廊从50年代到70年代对侏罗系勘探时的认识.应该说这是代表河西走廊株罗系含油情况的,搞了几十年其找到虎头崖,海石湾,青土井几个小油藏,而且株罗系分布明显被断块分隔,缺乏大的含油潜力.当开展吐暗盆地会战之后,情况突然开朗.吐鲁番盆地一鼓作气拿下6个油田,储量达到2亿多吨,1997年年产300万t,建成一个规模可观的油区其后连续在准噶尔盆地发现了彩南,石西,石南侏罗系油气田,在塔里木盆地发现轮南侏罗系油藏和以株罗系为源岩的一大批凝析油气田.塔里木盆地库车凹陷也曾几上几下,1958年发现依奇克里克油田,工作多年后因产量低而放弃,近几年克服困难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山地地震,井在依奇克里克油田的深层钻了依南2井,发现了株罗系的巨厚气层,并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依南地区构造面积很大,展示了一个大型气田的前景.株罗系更加熟悉了,侏罗系也做出了回报.6不断学习和掌握油气勘探新技术中国石油地质条件复杂,相当数量的油气田存在状态隐蔽,中国油气勘探的发展确与科技进步,新工艺技术同步发展,油气勘探,油气田发现的任何一次新成就都与科技进步有关.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油气勘探水平在很多方面均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解放初期,我们是白手起家全部学苏联,所有的技术装备,操作规程,工艺技术,工作标准都来自于苏联.通过消化吸收,在不长的时间里,我们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系统,特别是大庆油田。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油田某东部地区位于过渡带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油气资源储量丰富,然而开发难度较大。
这里将对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进行解析。
1. 开发背景和目标:油田某东部过渡带的油气资源储量较大,但地表开采已经相对饱和,因此需要通过扩边井开发来开拓新的油气资源。
扩边井开发的目标是实现油气产量的增加,通过提高开采效率和延长油井寿命,增加油田的经济效益。
2. 开发技术和方法:在油田某东部过渡带的扩边井开发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
根据地质勘探数据和地质模型,选定合适的扩边井位置。
然后,采用水平井和多段压裂技术来增加井底面积和提高产能。
还利用了先进的智能采油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提升油田的采收率和开采效率。
3. 开发状况和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的开发状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成功地开发了一些新的油气资源,增加了油田的产量。
扩边井的开采效率显著提高,使得开采周期缩短,降低了开采成本。
扩边井的智能化程度提高,操作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4.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大的地质风险,如复杂的地层结构和沉积环境变化。
扩边井的投资额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 发展前景和建议:尽管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仍然较为广阔。
建议在开发过程中加强地质勘探,提高预测和评估的准确性,降低地质风险。
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继续推进智能采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提高油田的可持续性发展水平。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较好,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成功地增加了油气产量,提高了开采效率。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解决。
展望未来,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前景广阔,有望进一步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是一处新近发现的油藏,属于深层次的矿藏。
该区域开发难度较大,但储量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该区域的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变化大,地下构造复杂。
在此背景下,油田采用了多种
井型进行开发,包括采用D型井、扩边井等方式。
目前,扩边井开发已经成为主要的开发
方式。
扩边井的开发方式是在原有油井的基础上,通过钻探新的水平井道,将水平井道连接
至原有井身,形成一个“十”字形的井,从而增加油层的开采面积。
该方式能够大幅度提
高油井的产量,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油田在扩边井的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扩边井的开采效果较好,平均日
产量在1500桶以上,与其他井型相比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开采效率。
同时,扩边井的开发成本更低,节省了大量的开发成本资源。
在扩边井的开发过程中,油田管理部门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管控、提高生
产管理水平、加强设备维护等,确保扩边井的开发安全和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该区域的油田开发提
供了有力的支持。
未来,油田将继续深入开发,提高生产效率,为我国油气产业的发展做
出更大的贡献。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
油田某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解析过渡带是指油气田天然花岗岩形成的和露头地表层之间的围岩,分布在油气田区域的边缘,因此也称为边缘带。
过渡带油气田逐渐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
本文将对某东部油田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进行解析。
一、区域背景该油田位于东部地区,属于阳西地区的高温高压气藏,气藏类型为凝析气藏,油气相混存,保存在上石炭统下部的石英岩储层中。
二、扩边井开发现状该油田于2015年开始进行扩边井开发,至今已经开发了12口扩边井,每口井的钻井深度和井段数量不同,其中井深最深的井达到了5500米,井段数量多达40段。
该油田采用了多井组合的方式进行扩边井的开发,每个井组合包含2-4口井,井距在300-500米之间。
井组合之间的井距也达到了600-1000米,以此形成井网布局。
采取这样的开发方式是为了增加开采面积,提高油气产出率。
三、井段分析在钻井过程中,该油田使用了多种钻井技术,如密度导向钻进技术、旋转钻头打捞技术、耐磨深齿钻头、定向井下钻头、多段套管、酸处理和压裂等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储层的开采难度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并且在储层开发过程中可以减少储层损伤。
通过对钻井过程的记录,可以看到在钻井过程中,储层的厚度在400米以内,井深达到了5500米。
钻井过程中,尤其是在石英岩或下伏区域的钻井中,需要采取耐磨深齿钻头和酸处理技术,以防止钻头磨损过快和井下的岩石装置受损。
四、试采效果该油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试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对试油历程的分析,可以看到,油井的初期产油压力较大,平均为3.2MPa。
石英岩的流体动力学性质较好,流动性也较大,油井井筒内液体流量较大。
在试油过程中,采用压裂技术进行强制排采,使得在储层的下伏区域也能开采出较多的油气,油气产出率较高。
五、结论通过对该油田过渡带扩边井开发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到,该油田在油气开发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扩边井开发方式能够增加开采面积,提高油气产出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部陆上老油田开发实践与规律探索周 文(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经济开发研究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石油需求快速增长,2008年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东部老油田的稳产仍是我国石油产量稳定在1.8-2亿吨的关键,2008年,大庆、胜利、辽河三大油田的产量贡献率超过了40%,整个东部老油田的原油产量占中国原油产量的2/3左右。
从我国的地理条件来分析,东部老油田指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以东的陆地部分,包括有松辽、华北(渤海湾)、南襄、江汉以及苏北等重要含油盆地,油气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67.2%1,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油气资源基地。
虽然随着石油地质理论的深化和勘探技术的提高,石油储量得到稳步增长,但从储量增长的构成看,大约65%的增量来自已开发油田。
最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结果显示,东部油区远景资源量为418亿吨,占全国的39%;地质资源量为324亿吨,占全国的42%;可采资源量为100亿吨,占全国的47%2。
截止2007年底,全国及东部地区原油探明地质储量等相关数据见表1:表1 全国及东部地区石油储量汇总表1引自全国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2003-2007)。
2引自全国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2003-2007)。
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86680.1039637.3545.7%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205809.83123583.7760.0% 原油累计产量 482046.03396162.1282.2% 可以看出,中国东部油田虽然经过多年开采,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仍占全国的60.1%,资源潜力仍然很大,仍是中国最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东部稳则全国稳。
研究中国东部油田的开发实践,探索东部油田的开发规律,对稳定国家石油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东部主要油田开发历程回顾到2007年底,东部地区共有10个陆上油田,其中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分别是国家第一、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是第四大油田。
这三大油田开发都已经超过30年,是典型的老油田,下面就主要论述这三大油田。
大庆油田自1959年发现,1960年投入开发,年产油量于1976年上升到5000万吨,并在这一水平上实现连续27年高产稳产,1997年达到产量峰值5600万吨。
截至2009年3月22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0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油田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3。
其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国内同类油田高出10至15个百分点。
大庆油田2004年以来连续4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目前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0亿吨,天然气储量2820多亿立方米。
胜利油田于1961年发现,1964年正式投入开发建设,1978年产原油1946万吨,跃居全国第二位,1987年突破3000万吨,1991年达到3355.19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
此后,在3000万吨水平上保持稳产至1995年。
截止2008年底,平均采收率达到28.9%,累计生产原油9.36亿吨。
胜利油田连续26年实现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过亿吨,储量替代率达到1.1,连续12年实现储采平衡,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24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00.85亿立方米,连续6年实现三级储量过亿吨。
辽河油田成立于1970年,1995年达到原油产量峰值1552万吨,居全国第三位。
1996年起油田进入产量递减阶段,2007年,扭转了连续10年原油产量递减的趋势,实现历史性突破。
目前,辽河油田产量暂居国内第四。
截止2007年底,辽河油田探明地质储量25.87亿吨,累计产量3.54亿吨,平均采收率为22.6%。
3王胜颜,《为祖国的发展“加油”――记大庆油田产量突破二十亿吨》,经济日报,2009-04-01。
表2 油田基本概况油田 发现时间 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亿吨累计原油产量亿吨 平均采收率大庆油田 1959年 6020 50%胜利油田 1961年 48.249.36 28.9%辽河油田 1970年 25.87 3.54 22.6%二、东部主要油田开发后期出现的问题大庆和胜利经过40余年的勘探开发,辽河油田也开发了近40年,目前都已经进入后期“三高”开采阶段,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接替跟进迟缓,新增储量动用难度大东部三大主力老油田均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高产稳产,目前均面临着资源接替困难这一共同难题。
随着石油勘探的不断深入,剩余石油资源赋存条件日趋复杂,勘探难度不断加大,地质目标日趋复杂,石油风度相对降低,储量品位越来越差,导致石油天然气勘探成本大幅提升,新增储量动用难度加大。
大庆油田2003年的新增探明储量只有0.67亿吨,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自2004年以来,连续5年过亿吨。
但新增储量整体上丰度低、产能低、优选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近60%属于低孔、低渗、低流度比的难采储量,具备战略接替的盆地级目标少。
胜利油田连续26年实现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过亿吨,可是从新增探明储量的构成来看,低渗透、稠油、复杂潜山、滩海等低品位、难开发动用储量的比例一直在上升,由“八五”的47.3%上升到“十五”的69.0%。
目前,深层低渗透、稠油等低品位储量比例达到75%,其中深层低渗、特低渗透储量比例已经占到6O%。
辽河油田从1996年起进入了产量递减阶段,2008年从我国第三大油田的位置滑落到第四位。
辽河油田陆上勘探早进入高成熟期,每年资源发现总量减少,品位下降,储量替换率、储采平衡系数均低于1。
(二)特高含水期开发难度加大,套损严重开发了几十年的三大油田都已经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储采失衡的矛盾都十分突出,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的压力日益增大。
特高含水井不断增多,导致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日趋严重,致使套损井数逐年增加,套损井治理难度也越来越大。
大庆油田目前综合含水率达87.71%,其主力油田几乎全面进入特高含水期。
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套损井数逐年增加,截至2004年底已累积发现套管问题井10575口,占已投产油水井的18.67%。
4近年,损坏程度加剧,套损部位由标准层向油层部位发展。
套损井严重影响了油田生产,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胜利油田的主力油田已经普遍进入“三高”阶段,含水高达90%,油田自然递减率为20%。
套损井日益增多,截至2006年底,油田约4000口套损井,每年还新增套损井近400口,导致水驱储量损失近1亿吨,可采储量损失达2700万吨之多。
辽河油田同样也面临上述问题,自然递减率达到28.92%,“八五”期间通过辽河油田五个地区的稠油区块调查的3860口热采井,发生套管损坏的有489口,占12.64%5。
目前辽河油田共有停产井近2800口,并且以平均每年10%的比例上升。
其中因套管损坏而停产的井约占35%。
套损井数量的逐年增多,已成为严重影响辽河油田原油生产的主要因素6。
(三)基础设施老化,地面工程系统及区域间负荷不平衡老油田一般都处在高负荷下运行,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改造,致使基础设施老化,部分储罐年久失修,地下集输管网腐蚀严重。
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各种机泵、加热炉、容器、各类罐及管道一般运行10年左右就出现效率低、腐蚀老化、保温层脱落、罐壁及管壁变薄穿孔等问题,这些“带伤”工作的生产设施,影响着油田安全生产。
另外,随着原油产量的逐年递减,原油含水的不断上升,单位能耗呈逐年上升趋势,地面集输系统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原有部分站、管道、设备等设计能力与实际不匹配,原有集输方式已不适应现场要求,部分地面生产系统设施与实际不配套,致使系统运行效率低、单耗高。
整装大型油田建设的油气集输处理工程应进行系统全面调整。
大庆油田到2002年底,运行时间较长、进入更新维护期,并存在不同腐蚀程4罗建明:《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知网。
5孙雪冬,《套管热应力补偿器在稠油热采井中的研究与应用》,载于《中国石油和化工》,2005年第11期,P52。
6贾选红,刘玉,《辽河油田稠油井套管损坏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载于《特种油气藏》,2003年第10卷2期,P69。
度的大型站库有489座,各种管道有17179 km,分别占总数的44.2%和32.3%7。
大庆油田2002年的原油集输系统气液分离负荷率仅为41.8%,游离水脱除负荷率为56.8%,电脱水负荷率为40.5%8。
另外,大庆油田一些按地区及油田最大量建立的系统,随着各项开发指标的下降也出现了各系统区域性低负荷。
“十一五”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全油田的产液量、产水量、注水量及综合含水量仍呈持续上升趋势,使与之相关的地面系统负荷压力增大,又需新增系统的能力。
截至2007年底,胜利油田分公司注水系统设施中,使用年限大于10年的配水间、泵和干支线分别占到总数的40%以上;油气集输系统设施中,联合站整体运转时间均超过10年。
(四)投资、产量、成本之间的矛盾加大由于老油田处于中后期开发程度,勘探开发难度不断加大,导致石油勘探开发成本长期持续走高。
为保证一定的产量,三大老油田或实施二次开发或二次三次采油,这也使得它们的成本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2001年至2006年,三大油田的单位发现成本、勘探开发投资基本上都有所增长,具体数值见表3、4。
2006年国家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2007年至2008年,在油价处于高位阶段时,原材料、设备价格、人工成本大幅上升,这些因素使得原油勘探开发成本几乎翻番。
可是随着产量的下降,每年投资要减少,这也是三大油田要长期面临的一种趋势。
随着油田新钻井数的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运行成本要求增加,致使投资、产量、成本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表3 三大油田单位发现成本对比表单位:美元/桶单位发现成本 2001年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2006年胜利油田 2.49 2.37 2.57 2.65 3.21 2.38 辽河油田 1.69 1.74 4.85 5.21 5.24 3.31 大庆油田 1.73 1.89 2.46 2.38 0.95 3.277 杨昌玉,白晓东:《大庆老油田优化调整改造探索与实践》, 载于《石油工程建设》,2004年递4期,P2。
8杨昌玉,白晓东:《大庆老油田优化调整改造探索与实践》, 载于《石油工程建设》,2004年递4期,P2。
表4 三大油田勘探开发投资单位:亿元勘探开发投资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大庆油田 122.13 128.83133.31191.22 245.58胜利油田 92.99 92.4990.5290.82 108.47辽河油田 52.34 52.9857.2463.44 86.15(五)老油田勘探开发存在一系列的技术瓶颈随着老油田油藏类型日趋复杂、难开发边际储量增多,老区挖潜难度加大,三次采油转入后续水驱,油田勘探开发技术不断面临新课题、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