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人体机能学

合集下载

人体生理学血液

人体生理学血液

人体生理学血液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人体生理学中,血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作为循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血液在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与人体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其他溶解物组成。

其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成分是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血浆中还含有多种离子、激素、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主要参与免疫反应,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负责血液凝固,发挥止血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运输、调节和保护作用。

1. 运输功能:血液通过对氧气、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等的运输,实现了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红细胞携带氧气到达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体外。

2. 调节功能:血液通过调节体温、pH值和水分平衡等,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血液通过扩张血管和汗腺分泌来调节体温。

3. 保护功能: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消灭病原微生物。

此外,血液中的抗体和凝血因子也能够帮助身体抵御疾病和止血。

三、血液与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血液与其他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

1. 循环系统:血液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经血管系统流动到身体各个部位,完成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的运输,同时将代谢废物运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泄。

2. 呼吸系统:血液与呼吸系统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实现紧密联系。

在肺部,血液中的红细胞与肺泡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同时,二氧化碳从组织和器官返回到肺部,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3. 消化系统:血液通过运输从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将其分配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满足能量和营养需求。

人体机能学试题及答案

人体机能学试题及答案

人体机能学试题及答案人体机能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反应的科学。

本文档包含一系列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和专业人士检验对人体机能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选择题1.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A. 肝脏B. 皮肤C. 心脏D. 肾脏答案:B. 皮肤2. 下列哪个系统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部位?A. 循环系统B. 消化系统C. 神经系统D. 内分泌系统答案:A. 循环系统3. 人体中负责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是?A. 胰岛素B. 甲状腺素C. 肾上腺素D. 生长激素答案:A. 胰岛素4. 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肌纤维B. 肌原纤维C. 肌球蛋白D. 肌动蛋白答案:B. 肌原纤维5. 下列哪个器官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A. 肺B. 肾C. 皮肤D. 肝脏答案:B. 肾二、填空题1. 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它是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燃料。

答案:葡萄糖2. 人体中的________系统负责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答案:内分泌3. 在人体中,________是负责感知外界刺激并传递信号到大脑的结构。

答案:感受器4. 人体的________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流出,经过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最终回到心脏的循环过程。

答案:大循环5. 人体通过________系统进行呼吸,以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答案:呼吸系统三、简答题1. 简述人体肌肉的三种类型及其功能。

答:人体的肌肉主要有三种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主要负责身体的运动和姿势维持,它们通过神经刺激而收缩。

平滑肌主要存在于内脏器官中,如消化道和血管,控制不自觉的收缩和舒张。

心肌则存在于心脏,负责泵血到全身。

2.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答: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

消化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摄入食物,通过机械和化学作用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以便身体吸收和利用。

人体机能学练习题(第六章 循环系统)

人体机能学练习题(第六章 循环系统)

第六章血液循环名词解释心动周期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最大舒张期电位期前收缩代偿间歇自律性窦性节律异长自身调节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血管中枢减压反射有效滤过压有效不应期二、填空题1.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更为显著。

2.心室收缩与射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时期。

3.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_________,半月瓣处于_________状态。

4.心输出量等于_________与_________的乘积。

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_________。

5.心室肌的前负荷是_________,后负荷是_________。

6.当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室充盈时间将明显_________,每搏输出量_________。

7.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_________mV,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五个时期。

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外向离子流是由_________携带的,内向离子流主要是由_________携带的。

10.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兴奋的基础是_________。

11.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除极的内向电流是由_________负载的。

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除极的内向电流是由_________负载的。

12.心肌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3.心室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发生的改变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额外的刺激落在心肌兴奋过程兴奋性变化的_________中,不会产生第二个兴奋和收缩。

14.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在_________,其它部位的自律细胞为_________起搏点。

血液生理功能

血液生理功能

血液生理功能
血液是人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以下是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1.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血液中的红细胞携带着氧气,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使其正常工作。

此外,血液还携带着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供应给身体各个细胞,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2. 清除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血液通过循环系统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送到肺部和肾脏进行排出。

此外,血液还通过肝脏和脾脏等器官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如毒素、细菌和病毒等,维护体内环境的稳定。

3. 免疫功能:血液中含有丰富的白细胞,它们是身体的主要免疫细胞。

当身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白细胞能够识别和杀灭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疾病侵袭。

此外,血液中还含有抗体和淋巴细胞,能够对抗感染和病毒入侵。

4. 调节体温:血液通过循环将热量从机体的核心部位输送到皮肤表面,以调节体温。

当体温过高时,血液通过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当体温过低时,血液通过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从而维持机体的恒温状态。

5. 凝血功能: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能够快速止血和修复受损的血管壁。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阻止血液继续流出。

同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激活,
形成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进一步加固血栓,促进伤口的愈合。

综上所述,血液具有运输、代谢、免疫、调节体温和凝血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对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血液功能的失调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并严重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因此,正确理解和保护血液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健康意义。

人体机能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人体机能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因素
当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时,心室 功能曲线向左上方移位;反之
左室每搏功 收缩能力↑
向右下移位。 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 →
收缩能力↓
心肌收缩能力↑ ACh、缺氧、酸中毒 → 心肌收
左室舒张末期压
缩能力↓
(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心输出量↑ 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都会减少。
用心脏作功量评价心脏泵血功能
从作功的角度来评价心脏泵血功能,比单纯看输
出量更有意义。因为心脏的收缩不仅仅是排出一定量
的血液,而且这部分血液具有很高的压强能。在动脉
血压升高的情况下,心室要射出与原先同等量的血液
就必须加强收缩,增加耗氧量和作功量。 心脏所完成的外功
心脏的效率 = 心脏耗氧量
(三)心泵功能的贮备
等容舒张期 0.07 房﹤室﹤动 关 关
——
——
快速充盈期 0.11 房﹥室﹤动 开 关 房→室

减慢充盈期 0.22 房﹥室﹤动 开 关 房→室,慢 ↑
三、心动周期中房内压的变化
初级泵的作用:心房的收缩使心室充盈量增加1/4-1/3, 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心室肌收缩的初长度增加, 从而提高心室的泵血功能。
搏出量接近原来水平
心输出量
主动脉压力 长期大动脉BP过高
心肌加强收缩维持心输出量→心肌肥厚等病理 改变→泵血功能↓
(三) 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的
强度和速度)的内在特性。 等长调节 机体通过心肌收缩能力这个与初长度无关的心肌内
在功能变数的改变而调节泵血功能
♥ 心率过快(>200 次/min)→心室充盈时间过 短→充盈不足→搏出量↓→每分输出量↓。

人体机能学试题及答案

人体机能学试题及答案

人体机能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运输氧气至体内各组织细胞B. 分解食物,提供营养物质C. 帮助体内排除代谢废物D. 调节体温,维持体内恒温2. 以下哪个器官是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A. 心脏B. 腎脏C. 肺D. 胃3. 下列哪种细胞负责传递神经冲动?A. 血红细胞B. 红骨髓细胞C. 神经元D. 肌肉细胞4.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A. 心脏B. 肝脏C. 脑D. 皮肤5.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A. 呼吸B. 消化C. 泵血D. 运动二、填空题1. 呼吸过程中,氧气进入肺泡,与血液中的__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2. 人体的神经系统分为__神经系统和__神经系统。

3. 食物消化过程中,胃液会分泌__来帮助消化。

4. 血液中的细胞主要分为__细胞和__细胞。

5. 皮肤是由__层组成的。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人体的呼吸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答: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头、气管和肺部。

当我们吸气时,空气经由鼻腔进入,经过喉头进入气管,再分别进入左右肺的支气管和肺泡。

在肺泡中,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同时,二氧化碳从血液中进入肺泡,经过气道排出体外。

2. 请简述人体的消化系统是如何将食物分解并吸收的。

答: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组成。

食物经由口腔进入,通过咀嚼和唾液中的酶的作用开始被分解。

随后,食物顺着食道进入胃,胃液的酸性环境以及胃蠕动有助于将食物消化为较小的颗粒状物。

然后,食物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的酶分解食物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最后,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肠壁进入血液,供身体各部分所需。

3. 请解释神经系统中的两个主要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答: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它是人体的指挥中心。

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和处理大部分外界信息,并向身体各部分发出指令。

例如,当我们触碰热物体时,中枢神经系统会感受到热度,然后传达指令给肌肉收缩,让我们快速将手离开热物体。

人体机能学实验原理

人体机能学实验原理

一、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结果分析】1.牵拉左颈总动脉残端:牵拉使得颈动脉窦张力感受器受到刺激,传出神经冲动的频率加快。

信息沿窦神经上传至延髓孤束核心血管中枢。

使心迷走紧张增强,心交感和心缩血管紧张减弱,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回降。

2.用动脉夹夹毕右颈总动脉:夹闭颈动脉后,远心端的颈动脉窦张力感受器感受到血压下降,传出神经冲动的频率减慢。

信息沿窦神经上传至延髓孤束核心血管中枢。

使心迷走紧张减弱,心交感和心缩血管紧张加强,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从而血压恢复性升高。

若血压下降过大,交感缩血管紧张还会扩展到静脉系统,是静脉收缩,促进血液回心,使每博输出量增加。

3.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在心脏,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上的β1受体结合,激活的β1受体通过G蛋白-AC-cAMP途径激活蛋白激酶A,使心肌细胞的许多功能磷酸化,并改变他们的功能。

包括激动L型钙通道和If通道,使L型钙电流和If电流增强;激动肌质网上的RYR和钙泵,促进肌钙网对钙的释放和回收;降低肌钙蛋白与钙的亲和力,促进舒张期TnC 与钙的解离。

可产生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即心率加快和心房肌、心室肌收缩能力增强,最终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

4.乙酰胆碱对血压的影响:Ach激活M受体后,能使cAMP浓度降低,表现出与β1激活后相反的效应。

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传导性减弱。

使得血压下降。

5. 去甲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和心肌的β1受体结合,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结合能力弱。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收缩,管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加,从而使平均动脉压升高。

此外,去甲肾上腺素还可以使心率增加,心收缩力变大。

只是缩血管效应更明显。

综上导致血压上升。

6. 结扎并剪断右侧迷走神经并刺激其外周端:在实验中,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其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出现心率减慢,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

人体机能学-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人体机能学-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单根窦神经压力感受器传入纤维 在不同动脉血压时的放电
主动脉弓——主动脉神经(加入迷走神经) ( 兔 : 降 压 神 经 ) (aortic nerve, depressor nerve)
(3) 反射过程
降压反射反射弧★ 窦-弓反射
(4)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
将颈动脉窦和循环系统其余部分隔离开来,仍保持其通过窦神经与中 枢的联系,人工改变颈动脉窦内灌流压,观察体循环血压的变化。
(二)心血管中枢
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 中 的 部 位 —— 心 血 管 中 枢 (cardiovascular center)。
各级都有,延髓为最基本中枢。 1. 延髓心血管中枢:
在延髓和脊髓交界处横断脑干, 血压降至40 mmHg;在延髓上缘横 断脑干,血压无明显变化。
心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起源于延髓。
(5) 生理意义:
负反馈调节,在短时间内快速调节动脉血压,保持动脉血压相 对稳定。 在动脉血压长期调节中不起主要作用。
在慢性高血压病人,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右移—— 压力感受性反
射重调定 (resetting) 。 此 时 ,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 工作范围发生改变, 即在较高的血压水 平上工作,动脉血 压维持在较高水平。
2. 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以及下丘脑、大脑和小
刺激下丘脑“防御反应区”(defense zone) →心率↑、 搏出量↑、皮肤和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血压↑ (适应防御、搏斗或逃跑等行为需要)。
(三)心血管反射
1.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 性反射(降压反射) baroreceptor reflex
(1) 压力感受器 (baroreceptor) 不是直接感受血压变化,而是感受血

《人体机能》课程标准(2019-护理专业高职高专)

《人体机能》课程标准(2019-护理专业高职高专)

《人体机能》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人体机能学学分:6计划学时: 72(理论)+24(实践)适用专业:护理、助产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人体机能学是护理专业群(含助产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以人体生理学为主干,对人体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而形成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1.2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建立人体机能的整体观、稳态观、健康观,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全面理解和认识人体机能,从而为学好后续基础理论课程、职业能力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建立人体生命的整体观、稳态观、健康观;养成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和救死扶伤、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团队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会血型鉴定、心音听诊、动脉血压测量、肺通气功能测定、体温测量、瞳孔对光反射检查、视力、听力检查等基本技能;会科学、规范描述学习(工作)中所观察到机能活动现象;初步学会动物常用生命指标测量方法;能初步应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解释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为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主要生理功能;●掌握重要器官系统常见疾病的功能和代谢变化;●熟悉重要器官系统的功能调节方式;●熟悉人体生命现象的重要生理参数和意义;●熟悉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具备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其他职业资格考试的基本理论知识。

2.2.2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机能学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掌握基本操作技术;●训练学生掌握常用生命指标测量方法,学会血型鉴定、动脉血压测量、肺通气功能测定、体温测量、视力、听力检查等基本临床技能;●学会科学、规范描述学习(工作)中所观察到机能活动现象的能力;●能初步应用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解释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为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提供理论依据;2.2.3素质目标●建立人体生命的整体观、稳态观;●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和救死扶伤、乐于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团队合作和团队工作精神;●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勤奋的工作态度。

简述血液的生理功能。

简述血液的生理功能。

血液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输作用:血液可以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

2. 调节作用:血液中含有各种激素、电解质和细胞因子等,它们可以参与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如维持酸碱平衡、水平衡等。

3. 防御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可以帮助机体抵御病原体的入侵,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4. 凝血和止血作用: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可以在血管受损时启动凝血过程,形成血凝块,阻止血液的过度流失。

5. 维持稳态:血液可以调节体温,维持体温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总之,血液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保证了机体正常的代谢和生命活动。

《人体机能》课程标准(2019 护理专业高职高专)

《人体机能》课程标准(2019 护理专业高职高专)

《人体机能》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人体机能学学分:6计划学时: 72(理论)+24(实践)适用专业:护理、助产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人体机能学是护理专业群(含助产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以人体生理学为主干,对人体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而形成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1.2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建立人体机能的整体观、稳态观、健康观,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全面理解和认识人体机能,从而为学好后续基础理论课程、职业能力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建立人体生命的整体观、稳态观、健康观;养成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和救死扶伤、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团队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会血型鉴定、心音听诊、动脉血压测量、肺通气功能测定、体温测量、瞳孔对光反射检查、视力、听力检查等基本技能;会科学、规范描述学习(工作)中所观察到机能活动现象;初步学会动物常用生命指标测量方法;能初步应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解释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为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主要生理功能;●掌握重要器官系统常见疾病的功能和代谢变化;●熟悉重要器官系统的功能调节方式;●熟悉人体生命现象的重要生理参数和意义;●熟悉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具备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其他职业资格考试的基本理论知识。

2.2.2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机能学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掌握基本操作技术;●训练学生掌握常用生命指标测量方法,学会血型鉴定、动脉血压测量、肺通气功能测定、体温测量、视力、听力检查等基本临床技能;●学会科学、规范描述学习(工作)中所观察到机能活动现象的能力;●能初步应用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解释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为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提供理论依据;2.2.3素质目标●建立人体生命的整体观、稳态观;●培养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和救死扶伤、乐于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团队合作和团队工作精神;●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勤奋的工作态度。

血液人体机能学

血液人体机能学

2023血液人体机能学•血液人体机能学概述•血液人体机能的生理学基础知识•血液人体机能障碍与疾病•血液人体机能的检测与诊断目•血液人体机能的治疗与防治录01血液人体机能学概述血液人体机能学是研究血液系统及其与全身各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体机能学的重要分支。

定义血液人体机能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等特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个领域。

特点定义与特点起源古代中医对于血液的认识和治疗已有数千年历史,而现代血液人体机能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对血液的认识逐渐深入,出现了多种治疗手段。

发展历程20世纪以来,血液人体机能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后半叶,随着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血液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血液人体机能学的历史与发展基础医学的重要分支血液人体机能学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深入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人体机能学的重要性临床医学的支撑血液人体机能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特别是在肿瘤、血液病、免疫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血液人体机能学的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揭示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02血液人体机能的生理学基础知识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荷尔蒙,同时排除废物和抵御感染。

血液的生成和循环血液的生成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血液通过心脏泵送,循环全身,为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中性粒细胞参与对细菌的吞噬和杀灭,淋巴细胞参与对病毒的抵抗,单核细胞吞噬和消化坏死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对寄生虫的抵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晶体物质(电解质)所形成
的渗透压(770 KPa)。
作用: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Na+、Cl-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白蛋白)所形成的 渗透压(3.3 KPa) 。 作用: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与血浆渗透压相比
=血浆渗透压: 等渗溶液 等渗溶液: 0.9% NaCl 溶液、 5% 葡萄糖 溶液和1.9%尿素溶液。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在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 在几分钟内就自行停止的现象。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血管收缩
血小板止血栓 的形成
血液凝固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临床上用针刺破指尖,使血自然流出,
测定出血持续的时间。 1-3 min 血小板缺少或功能缺陷——出血时间增加 或出血不止
机体一次失血量小于血量的10%---
反射性引起心脏活动加强、血管收缩; 储血库的血管收缩,释放一部分储存血液
机体一次失血量大于血量的20%--- 血压显著降低;
机体一次失血量大于血量的30%--- 危及生命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
1.粘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
机制:血管受损后暴露血管壁胶原,vWF与胶原纤维结合
导致vWF变构,然后血小板膜糖蛋白与变构的vWF结合。
2. 聚集
血小板聚集有两个时相: 第一时相(可逆聚集时相) 第二时相(不可逆聚集时相) 生理性致聚剂:ADP,TXA2, 胶原,凝血酶 病理性致聚剂:细菌,病毒,药物
(四)纤溶抑制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1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 补体C1抑制物:灭活激肽释放酶
α2-抗纤溶酶和α2-巨球蛋白:抑制纤溶酶
Fibrinolysis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一)血型:血细胞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有血型,通常指红 细胞血型。
凝血过程的启动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血管内膜下胶原纤维 或异物激活因子Ⅻ
因子Ⅷ复合物
全在血浆中 多 慢,约数分钟
凝血因子分布
参与凝血过程酶的数量
凝血时间
2.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
3.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三) 抗凝系统
(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2)蛋白质C系统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主要功能是运输O2与CO2。
对机体内的酸碱具有缓冲作用。
KHb/HHb;KHbO2/HHbO2; KHCO3/H2CO3;K2HPO4/KH2PO4
(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1. 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
(1) 铁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铁和蛋白 质。成人体内共有铁 3 ~ 4 g ,其中约 70 %
二、红细胞血型
1995年,国际输血协会——23种血型系统:
ABO 、 Rh 、 MNSs 、 Lutheran 、 Kell 、 Lewis 、 Duff等

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最重要。
(一)AB0血型系统
1.ABO血型的分型:4种——A、B、AB和O。
2.ABO血型的遗传
A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 基因型 AO, AA BO,BB 表现型 A B AB AB OO O
凝血过程可以概括为: “两源三步,相继激活,逐级放大”

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的激活

3.纤维蛋白的生成
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
因子Ⅹ的激活可以通过两种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启动凝血的因子全部来源于血液。
如仅血管内膜受损或抽出血液置于玻璃管时发生的凝血。
外源性激活途径:启动凝血的组织因子来源于组织, 而不是血液。如创伤出血后发生凝血的情况。
三、纤维蛋白的溶解
(一)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的概念
血凝过程中形成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可在水解酶的 作用下,变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二)纤溶的意义
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防止血栓形成,保证血流 通畅。 还参与组织修复和血管再生过程。
四、纤溶过程
1. 纤溶酶原(plasmiongen)的激活
血浆中有纤溶酶原,被激活成纤溶酶后,可水解纤维蛋白 等凝血因子。
(二)血液的粘度
与水相比的相对粘度: 全血:4-5,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 血浆:1.6-2.4,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三)血浆pH值:
7.35~7.45, 缓冲对
(四)血浆渗透压
渗透作用:使水分子溶剂向膜 的高浓度一侧透过的现象 渗透压:由渗透作用形成的一 种压力 影响因素:与溶液中溶质颗粒 数目成正比,与溶质种类和颗 粒大小无关
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
原因:
• 红细胞表面积/ 容积之比值较大, 红细胞与血浆之间
的摩擦力也大,下沉缓慢。 • 血液在不停流动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
男性:0~15mm/h;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距离。 女性:0~20mm/h 血沉快慢取决于— 红细胞是否容易相互叠连 导致红细胞相互叠连的原因— 血浆成分改变
存于血红蛋白中。
人体铁的来源包括食物中的“外源性 铁”和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来的“内源性 铁”— Fe2+。
红细胞小、畸形,中心 缺铁性贫血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淡染区明显扩大。
(2)叶酸和维生素B12
促使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因子:叶酸 和 维生素B12,加快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促进 红细胞的发育成熟。合成DNA必须有叶酸和 维生素B12作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 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促进的维生 素B12 吸收。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四)RBC的破坏
RBC平均寿命120 天。

衰老RBC变形能力弱,脆性增加。①血流湍急处收
机械冲击而破损——血管内破坏;②滞留在肝、脾、骨 髓的血管或血窦的狭窄处,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管外 破坏。
二、白细胞(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WBC)
Normal adults, (4.0-10.0)×109/L
第七章
血液
第一节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
第四节
生理性止血
血型和输血原则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水 (91%-92%) 血浆蛋白 血浆 (50%-60%) 血 液 溶质 (8%-9%)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40%-50%) 血小板 小分子 有机物 电解质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大的较多, 血红蛋白饱满
2. RBC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缺氧→肾→EPO→骨髓→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系统的定 向干细胞生成原始红细胞,加速血红蛋白合成,并促进网 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进入血液,从而保持血液中红细胞 数量的相对稳定。 负反馈。 性激素: 促进RBC生成。①直接刺激骨髓,促进幼红细胞分裂 繁殖和血红蛋白合成;②促进肾分泌EPO;③ 促进蛋白质 合成。
(二)红细胞凝集
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其 中的红细胞即凝集成簇——凝集。红细胞凝集有时还 伴有溶血。
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
凝集原与凝集素
凝集原——抗原,其特异性完全取决于镶嵌于红 细胞膜上的一些特异糖蛋白。 凝集素——抗体,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 应的特异抗体。 凝集素是由γ-球蛋白构成,溶解在血浆中。 每个抗体上有10个左右与抗原结合的部位。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主要来自血管内 皮细胞,是体内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可抑制Ⅹa 和Ⅶa的活性。
(4) 肝素
酸性粘多糖 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产生
与抗凝蛋白结合,增强其活性
♥ 使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亲和力增加100倍 ♥ 使肝素辅助因子Ⅱ灭活凝血酶的速度加快1000倍 刺激内皮细胞释放TFPI和其它抗凝物质 抗凝剂
Na+ 、 K+ 、 Ca2+ 、 Mg2+ HCO3-、Cl- 、 HPO42- 、 SO42-
营养物质 代谢终产物 激素 O2、CO2
气体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占血液容积的百分比。
正常:男性:40~50%
女性:37~48%
新生儿:55%
二、血量
血液的总量。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 的7%~8%,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 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机体活动的必要条件。
(4)肝素(heparin):
(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以抗凝血酶Ⅲ为代表,可与凝
血因子(Ⅸa、Ⅹa、Ⅺa、Ⅻa)上的丝氨酸残基结合,
将其灭活。
(2)蛋白质C系统:蛋白质C由肝合成,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液
中。凝血酶能激活蛋白质C,使其有活性。在辅助因子的参与 下,能灭活因子Va和ⅩⅢa等,并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3.8~4.6×1012
120~160
110~150
贫血: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 度低于正常。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① 选择通透性 ② 可塑变形性 ③ 悬浮稳定性 ④ 渗透脆性
可塑变形性:
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能力。
影响因素:a.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 b. 红细胞内的粘度; c. 红细胞膜的弹性或粘度
1.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Ca+-PL)的形成
Ⅹa-Ⅴa-Ca+-PL

Ⅸa-Ⅷa- Ca+-PL Ⅶa-Ⅲ-Ca+-P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