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学理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应急技术与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应急技术与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应急技术与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应急技术与管理领域是一门关注灾害事故的应急响应与风险管理的学科,致力于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频繁发生,应急技术与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通过对应急技术与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研究现状1.1 应急技术的发展应急技术是应对灾害事故的基础工具,可以分为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多种类型。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在应急响应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与预测,提供实时的应急指导和决策支持,有效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1.2 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应急管理是应急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其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应急管理体系和方法。

在应急管理领域,灾害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编制、危机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

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风险与脆弱性评估、组织与协调机制、决策与应变能力等方面。

这些研究对提高应急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趋势2.1 多领域交叉融合应急技术与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是多领域交叉融合。

面对复杂多变的灾害情景,需要从多个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应对,如应急技术与信息技术、应急管理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合作。

这种融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应急响应的效能,对灾害的预防和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2.2 强调实践与实证研究应急技术与管理领域需要注重实践与实证研究。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验证,可以提高该领域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实证研究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验证应急技术与管理的有效性,为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推动学科的发展。

2.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应急技术与管理领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跨国性和全球性的特点,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分享资源、经验和技术。

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路径分析

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路径分析

本期关注我国应急管理的 发展现状与未来路径分析撰文/李希腾王保庆2003年非典过后,我国应急管理“一 案三制”体系正式提出并逐步构建,随后 应急管理体系得到迅速完善,但总体来看 还是“摸着石头过河”。

十八大后,习总 书记提出国家总体安全观、防范和化解重 大风险等重大战略安排和制度选择;十九 大以来,国家机构改革组建应急管理部、 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应 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应急管理提 供重大发展契机。

当下,我国内部条件和 外部环境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话题,涉及 到各行各业,不是纸上谈兵,重点在于解 决实际问题,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特 提如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理顺应急编配体制,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应急管理具有准军事化的性质,编配 体制具于基础地位,编配体制是否合理, 决定着应急管理能力的强弱。

因此,明确 应急管理编配体制和各部门从属关系,是 应急管理改革的第一要务。

应急管理部组 建以来,我国加快建设统一指挥、专常兼 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 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过程繁琐,任务艰 巨,改革必须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一)押.顺矜部I ’j 从属关系,确保统 一指挥当下,应急管理相关部门仍存在编制14 2021-01防灾博览表一各部门职责分工突发事件种类主要负责部门自然灾害水旱灾害水利部气象灾害中国气象局地震灾害应急管理部(地震局)地质灾害国土资源部海洋灾害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森林草原防火.自然资源部(林业和草原局)事故灾难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部交通运输事故应急管理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社会安全事件暴乱中央军事委员会(解放军、武警)、公安部战争中央军事委员会(解放军、武警)、公安部恐怖活动中央军事委员会(解放军、武警)、公安部粮食安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局)经济危机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涉外事件中央军事委员会(解放军、武警)、外交部体制改革不深入彻底、各部门职责划分不 明晰,甚至部门还未完全整合等亟待解决 的问题应坚持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属 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祁明亮池宏赵红孙颖(1.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80)摘要:当前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调研, 针对实际需求, 总结了应急管理的研究内容, 并重点综述了其中的决策辅助模型, 提出了应急管理今后发展的方向。

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两点, 一是从实际需求出发,对目前分散在不同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初步总结, 明确了应急管理研究的主体内容; 二是对应急管理中使用的决策辅助模型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管理; 现状与展望; 决策辅助模型; 研究综述前言2001年美国的“9.11 事件”、2003 年的“SARS事件”、2003 年8 月的美加大面积停电事故、2004 年的“3.11 事件”以及2005 年初的印度洋海啸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爆发, 在不断地提醒人类, 面对时刻存在的突发公共事件给人类带来的潜在威胁, 迫切需要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和应对工作。

1、概念目前, 国际上对突发事件有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欧洲人权法院对“公共紧急状态”(Public Emer-gency)的解释, 即“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 影响全体公民, 并对整个社会g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突发事件在美国又被称为紧急事件, 美国对突[1]发事件的定义大致可以概括为 : 由美国总统宣布的、在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下, 在美国的任何地方发生的需联邦政府介入, 提供补充性援助, 以协助州和地方政府挽救生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及财产或减轻、转移灾难所带来威胁的重大事件。

本研究认为, 突发公共事件指的是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安全与稳定的突然爆发的事件, 以下简称“突发事件”。

它具有破坏性、不确定性、综合性、社会性、突发性和紧急性等特性。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就是在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前、爆发后、消亡后的整个时期内, 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加以干预和控制,使其造成的损失最小。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与发展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与发展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与发展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与发展应急管理是现代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全球性灾害的频繁发生和不断增强的安全压力,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逐渐显露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本文从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就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彰显中国在应对灾害、保障国家安全方面的实力和经验。

首先,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技术支撑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指挥调度系统。

通过路径分析、风险评估等技术手段,能够对灾害事件进行快速定位和预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应急指挥中心和各级应急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多部门、跨地区、全天候的协同作战。

例如,在抗击COVID-19疫情期间,中国通过快速建设移动小区、应急医疗队、疫情监控系统等,有效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传输,提高了社会应急响应的效率。

其次,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注重了从“后事后防”向“前事前防”转变的理念。

这就意味着中国着力于加强灾害风险评估、预警预报、预案编制等前期预防工作,通过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和制度安排,降低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例如,中国将地震区划、破坏性地震预报、建筑抗震设计等成果应用于实践,大大提高了地震灾害的防范能力。

同时,中国坚持把执法监管和救援救护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救援适时、高效地展开,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的效能。

此外,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注重了全民参与和社会共治。

中国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应急管理纳入“一社会”思维框架,倡导政府、企业、公众等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的协同机制。

中国通过实施灾害公共教育、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巡查、法治化、科技化等手段,弥补了政府单一主导的不足,逐步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和民主化。

我国应急管理的进展与趋势

我国应急管理的进展与趋势

我国应急管理的进展与趋势作者:梅昌盛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7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影响国家安全、财产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

各类自然灾害、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逐年增加,并且危害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甚至蔓延全球。

在最近几年全世界各种危机事件的增多使得公共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层面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对我国应急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深入探讨了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政策和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公共危机事件应对管理体系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应急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完善建议一、我国应急管理现状1.相关的应急法律框架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构建从当前我国立法情况来看,关于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很多。

同时,针对灾发事件应对法在2007年11月1日也正式颁布并实施。

国务院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也建立起了协调、匹配、完善的体系。

这一体系是在相关部门整合、修订各部门、各地区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而展开的[3]。

通过这一体系的建立,为政府部门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相关的组织机构及管理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信息报送渐入正轨当出现突发应急事件时,国务院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区分事件的严重程度,将各方面带来的重大影响上报给国务院。

在下属单位上,相关医疗卫生行政机构检测机构都应该对其所属的部门进行报告,而收到报告的部门要对本级别的人民政府汇报,同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形成层层上报的体系是信息报送及时有效的传达。

二、我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1.事前的监测预警机制有待提高预警机制经验不足是我国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国内各地区的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群众对于公共危机事件重要性认识上有不足且不够深刻,因此在监测预警机制的实施方面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事发时应对工作不到位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而使得危机事件形成的损害不断升级。

由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起步较晚,还有很多待完善的方面。

基于应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于应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于应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应急管理是一种针对突发事件、灾害和紧急情况的综合管理方法,旨在降低灾害损失和保障公共安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内外在应急管理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国内研究现状在中国,应急管理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

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组织实施应急演练等方式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高校和科研机构则致力于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应急管理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应急管理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应急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

中国政府加大了应急管理领域的立法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是应急管理技术和装备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应急管理技术和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提高了救援效率和减灾能力。

三是应急管理组织和协调机制研究。

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组织和协调机制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关键。

四是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编制研究。

通过对灾害风险的评估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灾害的效果和效率。

然而,国内应急管理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是理论研究薄弱,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

二是应急管理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完善的机制和标准。

三是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缺乏专业化和高素质的应急管理人才。

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应急管理研究较早,比较成熟,涵盖了政策研究、技术研究、组织研究和培训研究等多个方面。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应急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拥有庞大的研究团队和专业人才。

欧洲国家在应急管理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欧盟成员国之间开展了紧密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灾害和紧急情况。

欧洲各国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在应急管理政策、技术和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日本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应急管理研究也十分重要。

应急管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应急管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应急管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近年来,全球各地频繁发生自然灾害、技术事故、突发公共事件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应急管理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作为应急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应急管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应急管理科学与技术指的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

应急管理科学的研究领域包含多个学科,如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心理学、物流学等等,应急管理技术的研究方向包括应急指挥通讯技术、应急装备技术、应急救援技术、应急物流技术等等。

目前,应急管理科学与技术正在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分析:一、应急管理技术的硬件设施支持方面应急管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先进的硬件设备、系统和装备来支持指挥决策、信息共享、救援行动等各项工作。

在硬件设施方面,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协助指挥员决策,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风险和评估资源配置情况。

2. 模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模拟仿真技术可以在事前模拟异常情况,训练应急人员和救援队伍,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

3. 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

空间信息技术可以为应急管理提供高精度的地理信息系统支持,支持指挥员对人员、物资、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定位。

二、应急管理技术的软件系统支持方面应急管理技术的软件系统支持包含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应急物流管理系统、应急救援系统等等。

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难题,比如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指挥决策效率和协同作战等问题。

1.数据权威性的问题。

应急事件会伴随着大量的信息并被多个部门收集,如何对多个来源的信息进行统一整合被认为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这个方面开发一个统一平台支持部门间有效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2.开放数据的运用。

跨部门之间数据的开放共享同样也推动着软件系统的开发。

比如,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关键的公用设施要如何就近向被困群众推送最新信息,就需要实现数据对接和共享。

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各种紧急情况频繁发生。

应急管理成为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应急管理的现状却并不乐观。

本文将从现状、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展开应急管理的探讨。

一、现状当前,我国应急管理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应急预案难以落实,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缺失、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等,很多重要的应急设施也存在一定的缺失。

这些问题都使得当灾情发生时,救援难度大、救援效率低、救援质量难以保证,并且这些问题与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没有达到协调和同步的效果。

二、原因应急管理现状的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应急管理的专业性不足,时常出现缺乏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以及过时设备和资源;其次是应急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各个环节之间存在信息闭塞、沟通不畅等问题;此外,社会大众素质的参差不齐,对于灾难及其应对的认识和观念不够科学;最后,灾害的种类和频率较高,相关救援人员经验不足,预案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不够,难以应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灾害。

三、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几点对策:一是加强应急管理的专业化建设,注重人才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强物资装备储备和维护以及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举措;二是建立健全灾难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畅通,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三是推进社会大众灾害应对意识和能力的普及和提升,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后,加强实战演练和救援经验积累,提高现场救援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和现实的问题,其研究和改善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通过加强应急管理的专业性建设、信息共享,加强社会大众应对灾害的防范和提高救援经验积累的实战演练,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应急管理的水平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应急技术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应急技术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应急技术与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频发,应急技术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应急技术与管理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应急技术与管理的现状1. 综合应急技术的应用广泛性综合应急技术是应急管理的核心,包括预警技术、紧急救援技术、信息系统技术等方面。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综合应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灾害和事故的发生,及早采取应对措施;紧急救援技术可以提高救援行动的效率和安全性;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指挥调度。

2. 应急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应急管理制度是保障应急工作的法律和行政依据,对应急技术与管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加大了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力度,建立了一系列应急预案、操作规范和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也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技能。

二、应急技术与管理的发展趋势1. 大数据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在应急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通过海量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分析,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

例如,通过对天气、地质、气象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天灾的提前预警,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同时,大数据还可以在应急救援中实现资源的精准调配和效率的提升。

2. 人工智能在应急技术与管理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话题,其在应急技术与管理中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人工智能可以具备识别、分析和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能力,从而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

例如,在火灾应急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监控摄像头实时检测火源,并自动向消防部门发送报警信息,缩短救援时间。

3. 区块链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点,为应急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现状应急管理是指针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通过组织、协调和执行一系列工作,以减少灾害的危害、保障和恢复社会正常运转的一项活动。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将介绍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的现状。

其次,国外的应急管理体系注重全过程的管理。

这包括灾前预防、灾中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与重建等各个环节。

各国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制度,包括指挥体系、应急预案、资源调配机制等,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衔接,提高应对灾害的效率和能力。

例如,日本的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国家级、地方级和基层层级的指挥体系,各级政府根据不同灾害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预案和措施,实现从上至下的全过程应急管理。

另外,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强调公众参与和社区防灾意识的培养。

各国政府鼓励并积极组织公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和自救自护意识。

社区防灾意识得到加强,公众通过参与防灾演习、宣传教育和提供反馈意见等方式,增强了对应急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例如,新西兰的应急管理体系中,社区和居民被视为灾害管理的关键参与者,政府通过开展社区防灾培训、建立社区应急资源库等措施,培养了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最后,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向多部门协同合作和跨国合作。

各国政府意识到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复杂性和跨国性,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和跨国合作来有效应对。

国际组织和跨国合作机制的建立,为各国提供了合作平台和资源支持,加强了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例如,欧洲联盟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成立应对危机与自然灾害功能性公司(ERCC)等机构,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提高了欧洲地区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呈现出多部门协同合作、全过程管理、公众参与和跨国合作等特点。

这些经验和实践对于我们完善国内应急管理体系具有借鉴意义,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我国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应急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应急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应急管理的现状与思考应急管理是安全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线,反思应急管理体系现行运行效果以及对如何更加契合公司应急管理实际对安全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阐述了公司现有应急管理体系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为契合实际出现的突发事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标签:应急管理体系;现状;思考;建议、应急电子信息管理设想由于地区规划不善,化工項目在这30年内盲目快上,导致项目设计不合理、装置落后、操作规程不严谨、工艺不成熟、设备管理不到位等,发生了大量的危险事故,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化工企业中的安全第一是真的要落到实处。

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此,应急管理必须体系化、网络化、标准化,并纳入到公司安全生产整体管理体系中去,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突出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做到有备无患。

1 目前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自从建立应急管理体系运行将近十年来,公司应急管理有章可循。

避免了以前应急演练计划及应急演练方案的不完善。

但由于近几年过度追求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方案以及应急演练过程中的衔接完美以及应急演练的过程顺利。

应急方案制定的越来越详细,人员应急程序安排越来越细化,有时候会具体到每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所需要做的应急事项。

使得应急演练有如“应急演戏”。

这使得应急演练与实际存在的情况有差距。

应急知识培训不足,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意识、能力意识及思路长短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使得应急管理演练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应急管理工作“两张皮”的现像时有存在。

主要表现在以下的方面:公司领导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应急管理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目前,公司处在安全管理的严格管理阶段,安全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公司领导对于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的前期防控重视程度高,但对事故后的应急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事故后的应急也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

浅析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赣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公共管理本科专业2011——2012学年学年论文题目:浅析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年级:2011级公共管理本科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2年9 月12 日目录一、背景二、应急管理体系的相关概念三、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与信息化程度五、我国现有应急系统存在的问题六、未来发展趋势浅析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内容摘要: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虽然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发展还比较落后,同时有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受国际全球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种重大自然灾害、突发疾病、技术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

从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涝灾害、2003年的SARS 事件、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到每年都有发生的煤矿倒塌事件、每天都在发生交通事件,再到居高不下的万人死亡率、事件经济财产损失率等,都意味着我国目前各种社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政府面临的任务和压力还比较大,有效地应对和防范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考验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甚至执政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字: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一、背景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隶属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二、应急管理体系的相关概念1.应急管理的定义应急管理是组织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措施与应对策略,该管理措施与应对策略包含应急准备、处理与复原等过程⑴。

国内外应急管理机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国内外应急管理机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国内外应急管理机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变迁,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各国的安全稳定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应急管理机构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我国,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在应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防范意识的普及、灾害预警、救援救助和灾后重建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机构加强了对突发事件的预譳和处置,提高了公众应急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但仍有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和应对。

与此国外应急管理机构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各国在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了解和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机构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研究国内外应急管理机构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应对策略和措施,有助于加强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灾害应对能力,推动应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字数:225】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国内外应急管理机构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差异和共同点,探讨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应急管理机构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研究应急管理机构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可以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支撑和指导,为提高国家的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国内外的应急管理机构的整体实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1.3 研究意义应急管理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应急管理机构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在灾害和危机发生时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国内外应急管理机构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各国在应急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浅谈我国基层应急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基层应急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基层应急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加上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我国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组建时间还较短,基层应急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须改进和完善, 特别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广度深度不够,现有的社会救援力量专业化水平偏低,广大民众逃生避险、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较弱等,为此笔者从党委、政府、救援队伍、社区和民众五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急管理;基层应急管理;突发事件;防灾减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应急工作的实际成效。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类灾害灾难的应对,基层应急管理取得了持续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挑战和难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尽快补齐短板弱项。

一、我国应急管理发展的历史沿革和重要节点我认为,我国的应急管理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2003年以前。

我国的应急管理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方面,由民政部门牵头,国家层面有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主要围绕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开展救援。

可以说2003年“非典”事件的爆发成为了中国应急管理改革的转折。

国家在汲取“非典”事件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得以逐步建立。

——2003—2012年。

国务院于2005年制发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设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2007年全国人大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

这部法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应急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被明确为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社会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社会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引言社会应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机制,旨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应急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社会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全球化与跨国应急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突发事件的范围和影响越来越广泛。

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成为社会应急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在应急管理方面的经验和资源可以为各国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支持;另一方面,各国政府需要加强合作,建立跨国联合机制,共享信息和资源,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二、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科技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应急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和响应能力。

同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也为社会应急管理提供了高效的工具和平台,例如建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和处理。

三、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社会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

因此,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是社会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

政府需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的数量和素质。

此外,还应加强应急管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综合风险管理与预防为主传统的应急管理主要侧重于反应和处置,缺乏对风险的全面防控。

随着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加,社会应急管理需要朝着综合风险管理和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

积极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将成为应急管理的重要任务。

政府需通过立法和政策的力量,推动各行各业加强风险管理和预防措施的落实。

五、研究与评估体系完善社会应急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持和指导。

建立完善的研究与评估体系,提高社会应急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政府需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相关研究项目的开展。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对应急管理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的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的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的启示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中国的启示导读: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紧急事件响应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关键字:突发公共事件美国的应急机制振灾机构专业救援队伍特点和趋势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应急机制,这些国家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国际社会都处于领先地位,许多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他们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对中国有许多重要启示:建立协调一致、有序高效的指挥系统,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重要基础;快速救援的机制建设,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关键环节;促使全社会高度关注、共同参与,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根本保证。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就某些国家和局部区域而言,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和平与安全的挑战。

SARS、禽流感的袭击、恐怖活动、印度洋海啸和飓风等灾难,给人类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XXX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全球安全减灾和应对各类紧急突发公共事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大规模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成立了XXX,继续推进“国际减灾战略”行动,以减轻自然、人为和技术灾害。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紧急事件响应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一、美国的应急机制美国的应急管理以渗入生活所有领域中的新经济和新技术、遍布全球的恐怖主义威胁和特大灾害为三大主题。

因此,美国的应急机制的内容,也以这三大主题为主。

(一)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振灾机构美国在1979年3月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三里岛事件以后,XXX针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专门管理灾难的机构—XXX(XXX: XXX),XXX的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总署设署长办公室、总顾问办公室、国家紧急准备办公室、XXX、公民使团办公室、平等权利办公室和监察长办公室。

应急预案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应急预案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应急预案的机遇与前景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发展,应急预案可以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高响应 速度和效果。
法律法规完善
政府对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应急预案的实施提供了更好的 法律保障。
社会参与
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弥补政府应急资源的不足,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施 效果。
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
加强科技应用
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高应急预案的响 应速度和效果。
预案内容更加具体和科学
预案内容更加具体和科学,不仅明确了应对措施,还对应急资源、人员调配等进行了合理规划,提高了预案的可操作 性和实用性。
预案实施存在不足
尽管预案体系和内容得到了完善和提升,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传递不畅、资源 调配不及时等,影响了预案的实施效果。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标准化
制定全球统一的应急预案标准,提高各国应对能力。
资源共享
优化全球资源分配,提高应对效率。
未来应急预案的可能改进方向
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利用AI技术,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和预警潜在风险。
跨部门协同机制
建立更加有效的跨部门协同机制,提高应对效率。
04
挑战与机遇
03
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对应急预案的影响
信息技术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应急响应速 度。
人工智能
应用AI算法,自动分析数据,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
物联网
实现设备间的实时通信,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准确性。
全球化与跨国合作对应急预案的影响
跨国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共同应对跨国威 胁。

应急管理发展目标

应急管理发展目标

应急管理发展目标
应急管理发展目标是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战略愿景,旨在提升国家和社会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首先,应急管理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健全高效、科学的应急管理体系。

这包括完善应急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实现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同时,还需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战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其次,应急管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全社会的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

这要求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最后,应急管理发展的目标还包括推动应急管理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通过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设备,提高应急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应急管理队伍,为应急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应急管理发展目标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战略愿景,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通过完善体系、提升能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措施,不断提升国家和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智慧应急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智慧应急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智慧应急现状与发展研究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应急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管理学理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理沦文献滴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应急管理学的理沦框架,且从理沦主题、理论重心、理论范畴等角度分折了应急管理理论发展的障碍;然后,展望应急管理学的发展方向。

最后,在总结近年来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过程的基础之上,探讨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的特点及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应急管理理论发展现状脆弱性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特别是非常规突发事件日益增多。

2001年“9·11”恐怖事件、2003年“SARS”事件、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及玉树地震等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一切反映了应急管理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着不足,且迫使我们重视应急管理学理论研究,以解答应急管理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重大非常规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实际工作提供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综述应急管理学的理论研究现状,且结合国内外应急管理案例,展望应急管理学的发展方向。

现今,应急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

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促进了学术界对“应急管理”概念和性质的重新界定,恐怖主义已经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制定决策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以美国为例,其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of Homeland Security,DHS)的建立,及联邦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Management Agency,FEMA)的纳入,是过去50年来美国政府最大的一次改组,国会还大幅度地加大了对该领域的资金支持。

此外,应急管理领域也受到了近年来科技发展的重大影响,比如GIs、GPS、无线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的诞生及进一步产业化为应急管理从业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手段。

另外,对培训和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造就了一批专业化人员(例如中国国家救援队的组建及编制的逐步扩大),以便应对未来的挑战。

针对现在防灾各灾的目标,应急管理者所肩负的责任正在增加,而且一个观点正在达成共识,即应急管理需要多业务部门、多级别机构的人员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协调完成任务。

如McEntire所言,“应急管理”现状仍然保留着过去的痕迹,但毫无疑问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过去,学者多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学)和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两学科的角度去研究灾害,但现在更多学者意识到,应急管理学不仅仅是两门学科的交叉,而是涉及到更多的学科,且学科数目正在伴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扩大。

伴随着学术界对应急管理的重视,建立在应急管理基础上的学术成果正以显著的速度进行扩充,让人欣喜地看到该领域的学术进步。

本文将首先基于文献理论调研,来界定应急管理学理论中的基本问题,论述应急管理学理论的发展现状,论述应急管理界的学者进一步探求该领域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外应急管理实践,探索应急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

一、应急管理学的理论架构“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

如果从动词的角度考虑,理论是指辩论是非、争论和讲道理,容易让人联想到学者之间的意见分歧。

必须承认,任何一个学科正是在分歧和争议中被推动发展的。

McEntire在其文献中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是指学者为了推进世界和社会的发展,而必须具有的理想(或者说首要)条件。

以应急管理领域为例,当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且应急管理中频繁出现不协调和混乱状态时,该领域研究者则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论研究,降低灾害的发生频率,降低灾害影响,并提高重大事故(致命的、毁灭性的和破坏性事故)的灾后恢复职能。

我们认为,任何理论的确立都需要知识框架、专业术语与概念、规范原理及模型系统组件的支撑。

针对应急管理学理论来说,除去以上因素,还需要“机理解释”和“分类分级”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知识框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急管理学涉及到与许多学科的交叉,且学科的数目还在扩张,因此现在还很难界定这样一个知识框架的边界,也很难确定该知识框架的详细内容。

(二)术语定义为了有效地传达信息、通畅地学术交流,必须准确界定问题和相关现象。

例如,如果对“风险”的概念没有普遍的共识,我们将无法解释其他相关联的术语,如“脆弱性”。

Dymon 曾对现存的关于灾害和紧急事件的标志和与之相关的词汇做了调查和统计,他认为目前还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志和符号,这妨碍了信息交流,建议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符号和标志的标准(Dymon,2003)。

(三)原则准则在任何一个学科中,都有特定的原则准则来推进学术道德规范和界定研究范围。

灾害研究中有许多关于这些准则的例子,比较著名的有“防范胜于救灾”,“统一指挥、分工协作、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及时灵活、科学有效”,“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这些原则不同于复杂的传统理论,而是切实可行、简洁有效,有利于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践行。

(四)分类分级合理划分灾害的类别和级别,是应急管理部门迅速、科学地配备人员、装备和器材的基础依据,是应急管理中的关键技术。

分类分级的对象有两类,一个是灾害、一个是应急机构。

“类型学”就是进行科学分类分级的方法论和思想,其同理论发展紧密相关,这一点在植物学等研究领域得到了认同。

在应急管理领域,最著名的类型学源自于美国Delawgre大学的灾害研究中心(Disaster Research Center,DRC)。

它从不同角度对比分析了应急机构的任务和结构,且得出已经建立的、正在建立的、正在扩展的及快速组建的应急组织的特性。

我国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实际也是一种灾害“类型学”的雏形。

(五)模型系统模型是表征多变量因素间的理论关系,或者群体内部或群体之间关联的表达式。

有一类模型展示了输入变量如何影响输出结果,例如风险管理图(Risk Management Diagram),该模型枚举了可放大脆弱性的一些因素。

还有一类模型展示了个体或机构部门的关联关系及信息交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国家事故管理系统(National Incident Manftgement System,NIMS)。

该系统规定了不同组织之间实现统一协调的控制方法,以及如何将人力资源分配至计划、行动、后勤和财政/记录等不同部门。

(六)机理解释通过机理解释,来分析特定现象的逻辑因果关系。

例如,在应急管理框架中,当触发事件(T)同脆弱性(V)相互作用时,灾难(D)即可发生,换言之,T+v=D.可以基于一个案例对该因果关系进行解释:当出现城市规划杂乱无章,或建筑法规执行不力,或预警系统不发达,或忽视防治措施,或有特殊人群或高危人群时,风险就很可能演化为灾难。

因果关系对于很多特定现象的解释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能推进政策的实施,及进行错误修正。

换言之,可以通过影响脆弱性的方式来预防灾难,例如在较安全的地点选址、建设时考虑防灾措施、建立预警系统、制定响应和恢复计划、处理特殊人群的需求等。

这种类型的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这些问题会发生,更重要的是如何更正或解决这些问题。

二、应急管理学理论的发展障碍毋庸置疑,应急管理学理论的创建和发展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但是有几个主要的认识论问题阻碍了这一理论的发展。

在一系列问题中,McEntire和Marshall(2003)认为至少有几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把这些问题归结为理论主题、研究重心、研究范畴及发展模式四类。

(一)理论主题(1)什么是灾难?该领域的学者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无法定义对象。

尽管该领域不断地尝试去定义“灾难”,但统一明确的结论尚未得出。

该概念的涉及范围巨大,从天灾到人祸,从物理性伤害到破坏性社会事件……“灾难”具有复杂的物理特点和社会特征,很难进行简单的描述和概括。

就像Quarantellli所说,“除非我们明确地获得对定义本身最起码的共识,否则我们将继续讨论过去一直讨论的有关灾难特点、条件和后果的话题”。

(2)什么是应急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急管理”还没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定义。

“应急管理”源自于对“Emergency Managoment,的翻译,该名称存在一些争议。

首先,该领域的研究者对”灾难“(disasters)感兴趣,而不是”紧急情况(emergencieses);国内学者则认为,应急管理的主体应该是“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的,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计雷、池宏等,2006);其次,对“紧急情况”的重视会使应急管理变得被动,且会影响专业应急者的适用性。

因此,应急管理作为该专业的名称有些用词不当,但是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替代词,同时由于对“应急管理”名称的认可,其他替代词可能很难再被接受。

(二)研究重心(1)我们最关注的风险是什么?首先回顾下应急管理领域关注点的发展历程。

应急管理领域最初关注的是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潜在核战争带来的风险:后来,注意力转移到技术风险(三哩岛,博帕尔和切尔诺贝利);再然后,关注重点是自然风险(洛马普列塔地震,安德鲁飓风,美国中西部水灾和北岭地震);现在,现代恐怖主义的危害比冷战时期的核威胁更加复杂,而学术界和政策研究者的研究重心似乎又绕回到了原地(Alexander,2002)。

从另外一个角度探讨应急管理的研究重心,是普遍发生但风险不大的事故,还是极少发生但影响重大的事故?这是让该领域学者矛盾的地方,因此,很有必要在灾害的普遍性和危险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风险和脆弱性,哪个更为重要?影响该领域的一个挑战是,过去我们更加关注灾害的物理特性,然而现在我们不断地认知到“风险不一定会产生灾害”。

例如,在荒无人烟或者孤立地区,风险将不易产生灾害。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控制风险是很困难的,但是风险脆弱性是具有可控性的。

风险并不意味着一定存在脆弱性;然而,脆弱性经常会产生风险。

现在比过去更多地讨论到“脆弱性”的概念(salter,1998),且国内一些应急管理领域的学者,也逐步重视脆弱性的研究。

例如刘铁民指出脆弱性分析是应急预案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刘铁民,2010),李湖生等提出应该重视社会脆弱性的形成机制(李湖生、姜传胜、刘铁民,2009)。

但是由于过去“脆弱性”概念一直局限于贫困化问题和政治边缘化问题,因此在该领域“脆弱性”概念还未完全被接受。

(三)研究范畴(1)应急管理研究中,究竟涉及到哪些影响因素?通过对多个灾害案例的研究可发现,灾害的发生涉及到一些共性的因素,包括选址风险、建设不当、警戒不充分和交流不畅。

但是,研究表明,还有许多重要的致灾因素存在。

例如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建筑规范的推广、大规模伤亡管理、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度、紧急事件压力等等。

(2)应急管理研究中的哪个阶段更更重要?应急管理历来是一个处于被动位置的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