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学的发展概况
西方管理学的发展概况
西方管理学发展概况摘要: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众所周知,管理学的精华在西方,纵观管理的发展,从管理萌芽的出现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再到现今管理理论的百花齐放,西方管理学理论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
关键词:管理学西方发展过程演变正文: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
有史料记载的西方管理实践和观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但直到19世纪末管理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纵观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早期管理思想,一是管理理论的正式形成和发展。
(一)早期管理思想西方的管理实践和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奴隶社会,管理实践和思想主要体现在指挥军队作战、治国施政和管理教会等活动上。
古罗马人在这些方面有过重要文献。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出现过许多管理思想。
然而,西方的管理实践和思想是在工厂制度产生之后。
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不仅在工业技术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在社会关系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新的管理问题需要人们去回答、去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少对管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管理实践和思想因运而生。
这其中有: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他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2、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他们接管了一家铸造厂后采取了不少有效的管理方法,建立了许多科学的管理制度。
如:实行生产化标准,详细的监督管理制度,制定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规划,选举委员会来管理福利。
3、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1841年的马赛诸塞车祸后,舆论哗然,对铁路老板低劣的管理工作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管理学发展简史
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理论
• 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理论》
• 研究重点: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
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 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来管理。 – 非人格化管理是指去除人为因素对管理行为的影响,让管理技术 化、制度化、理性化的管理机制 – 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 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 影响人员行为绩效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指“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 激励因素指"得到后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的因素 • 管理人员必须抓住能促使职工满意的因素。
麦克莱兰(D.C.Macleland)的激励需求理论
• 任何一个组织及每个都代表了实现某种目标而集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
• 要点:
– 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
– 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 – 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 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管理学发展简史
廖开际
管理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9世纪初到30年代)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第三阶段:以战略管理为主的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的时代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 第四阶段:企业再造时代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
费根堡母(A. V. Feigenbaum) 的全面质量管理 (TQM)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历程及趋势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人类的管理活动拥有悠长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西方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不停发展的结晶,在管理思想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
观察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有益于我们从中正确地汲取和消化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我国管理科学的超越式发展。
1传统管理阶段人类最早的管理活动是从原始家庭组织开始的,跟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停扩展,社会组织构造也从简单到复杂不停发展,管理活动也随之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
18世纪60年,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家产革命,人们开始把科学思想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卓有贡献的思想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进入了传统管理阶段,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和罗伯特·欧文等。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看法和经济人看法。
斯密在1776年发布《国富论》,以为劳动分工能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并提出了经济人看法,以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整部是个人利益。
(2)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酬劳制度。
巴贝奇1832年发布《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以为要提升工作效率,必须认真研究工作方法,同时还提出了一种薪资加收益的分派制度,为现代办动薪资制度的发展和完美做出了重要贡献。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欧文提出要缩散工人的劳动时间、提升薪资、改良住宅,并在自己的公司进行改革试考证明:重视人的作用、尊敬人的地位能够使工厂获取更大收益。
在传统管理阶段,管理基本上处于累积经验阶段,为以后泰勒等人创办科学管理系统打下基础,开始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渡。
2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月,该学派把管理分为三个主要职能———计划、组织、控制。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含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
2.1科学管理理论这个管理学派以为能够从“科学”的看法去剖析所干的工作和对劳动进行监察,经过客观事实剖析并利用从经验中获取的数据应能找到进行工作的最好方法。
二、西方管理学史
二、西方管理学史西方管理学是现代管理学的主要源头,它起源于西方世界,并且对当今世界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概括介绍西方管理学的历史演进及其主要学派和理论,以便更好地了解现代管理学的发展脉络。
1. 古代管理思想古代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些关于领导和组织的思考。
他们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德行、智慧和善于引导团队的能力。
古罗马的统治者尤利乌斯·凯撒和西塞罗也对组织管理提出了一些观点。
2. 工业革命前的管理思想在工业革命之前,管理主要是个人行为,而不是系统化的实践。
然而,一些管理先驱开始对管理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例如,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分工的概念,认为通过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这为后来的科学管理学奠定了基础。
3. 科学管理学科学管理学是西方管理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由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等人开创。
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核心观点,强调通过科学方法确定最佳工作方法和工作标准,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福特则应用了泰勒的理论,通过流水线生产和大规模生产来实现超乎想象的生产效率。
科学管理学的出现对管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强调通过分析和测量来改善工作效率,并强调管理者应该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
这一理念引发了现代管理学的兴起,并衍生出许多管理理论和方法。
4. 行为科学学派科学管理学的主要问题是忽视了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
为弥补这一不足,行为科学学派在管理学中崛起。
该学派由埃尔顿·梅奥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等人领导,强调人的需要和动机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
行为科学学派提出了人际关系和参与决策等概念。
他们认为,通过改善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和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决策,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组织的整体绩效。
5. 现代管理学现代管理学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现代管理学中出现了多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如系统理论、控制理论、组织理论等。
了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发展各历史阶段及其代表学说
尊重需要:要求得到别人认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心、荣誉或地位。
当满足后会产生自信心,权威、权利及控制的感觉,感到对环境的影响力。
自我实现需要:自我成就,发挥个人潜力极限之需要。实现个人理想、抱
负、事业的需要。成就感、成就欲。 如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政治家、艺术家、运动员等。
–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成为高层次满足的原动力 –层次从低到高并非固定,有许多例外情况同一时刻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 –人的行为是优势需要决定的。如图 –低层次需要满足人数比较高,高层次需要满足人数比较少。 –低层次需要满足是外部条件使人满足,高层次需求则是从内部使人满足。 尊重 自我实现
需要的 相对强 生理 度
安全
社交
A
B
C
心理发展
需要模式特征不一定准确,不同国家情况不同: ⑤ ⑤ ④ ③ ② ① 发展中国家 ④ ③ ② ① 发达国家
代表人物3: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
主要贡献: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企业政策,人际关系,工作,个人生活等。 激励因素: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性质,个人发展和责任,受重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管理方式:
♦管理者关心的是工作效率和完成任务; ♦管理者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监督; ♦管理者用职权发号施令使下属服从; ♦不考虑感情上和道义上对人的尊重; ♦强调严密的组织、规则、制度; ♦用金钱收买下属的效力和服从。
♦管理者的任务是创造使人能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不是指挥者、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辅助者、 支持者、帮助者; ♦让下属承担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做出成绩,满足其自 我实现需要; ♦给予更多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参与管理和决策。
一直到一定程度满足为止。否则,人们绝大部分行为将停留在这个水准, 其他需要不产生激励。
简述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简述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威尔逊时代(1887-1913年)。
1887年,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发表了《西方行政管理学》一书,从此西方行政管理学开始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研究学科和实践活动,标志着西方行政管理学开始兴起。
在这个阶段,威尔逊以政治科学的角度,把美国的联邦、州和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提出了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原则。
2.第二阶段:泰勒斯时代(1914-1939年)。
在这个时期,美国政治学家泰勒斯发展并系统化了威尔逊的理论,把西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扩展到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宏观行政管理与行政改革、决策理论和行政决策技术、内部管理和服务理论等方面。
3.第三阶段:当代时代(1940年以后)。
自20世纪40年代以后,西方行政管理学不断发展和发展,从重视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和网络设计到关注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问题,以及从政府行政管理到公共行政事业以及跨界和国际政策的管理,西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更加多元化,学科不断深入发展。
西方管理理论
第一讲、西方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西方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四个 阶段
(一)西方管理理论的孕育阶段 1、国外古代社会的管理思想 (1)苏美尔人的城市管理思想 (2)古巴比伦的管理思想 (3)希伯来人的管理思想 (4)古代埃及的管理思想 (5)古代希腊的管理思想 (6)古罗马的管理思想
(三)正确认识技术与管理的关系,在重视 技术的同时也要重视管理
四、一般管理理论有关管理概 念与管理职能的观点
法约尔的主要贡献是对管理的职能进行分析 界定。提出了大经营小管理的概念。法约尔 认为经营与管理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经营 主要包括: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 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主要包括: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人际关系理论阶段
人际关系理论是以乔治.埃 尔顿.梅奥(1880—1949)等 人从1924到1932年通过著名 的“霍桑试验”提出来的理 论。
2、个体行为理论
个体行为理论是以亚伯拉罕.
马斯洛等人提出来的一种行
梅奥
为科学理论。
3、团体行为理论 团体行为理论主要研究团体内 人与人关系的协调,如何增强 团体合力和团体内聚力。
1、费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泰罗(1856—1915)是古
典管理理论杰出的代表。
2、亨利.法约尔 法约尔(1841—1925)是以研究 一般管理理论即职能管理理论 而著称的法国管理学家。
3、马克斯.韦伯
韦伯(1864--1920)是理想的行 政组织理论管理学说创始人。
泰罗 法约尔
( 三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三)既要重视管理教育,又要重视管 理理论教育
复习思考题
·1、科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2、科学管理应遵循哪四条原则? 3、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理措施
关于西方古典管理理论
关于西方古典管理理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学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观点和现实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发展历程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的进步,管理思想逐渐成为重要议题。
早期的管理学研究以管理实践为主,缺乏理论体系。
1911年,美国工业工程师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通过科学方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20世纪20年代,韦伯引入“管理”的概念,提出了官僚制理论,强调组织的法规性和等级性;伯恩斯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认为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对组织运作至关重要;而马克斯·韦伯则强调了一种以工作绩效论为核心的职业生涯管理方案,为人们的工作职业带来动力和激励。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时代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从组织机制和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基本规律和管理原则,奠定了现代管理学的基础。
管理第一波浪潮的理论家们提出了一些经典的管理理论和管理规则,使管理走上了理论化的道路,为后来经济学之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计划经济流产》的出版铺垫。
二、主要理论观点1.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生产效率为主要目标,通过对工作流程的详细研究和逐步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理论提出了优化工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进行工作测量、发现优秀员工、提高员工技能等管理原则。
但是,这种理论缺乏管理机制和人性关怀,容易引起员工不满和劳动冲突。
2.官僚制理论韦伯官僚制理论认为,组织应该具备法规性、等级性和专业性,以规范员工行为,并提高组织效率。
理论重视组织规则和形式,实现中央控制与去中心化等运作。
该理论强调组织法规制度,使管理者的权力不受人员变动的干扰,缺点在于繁琐的程序、过于死板的规定和官僚主义的现象。
3.人际关系理论伯恩斯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满意程度和生产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员工对管理者的态度和对待同事的情况需要得到重视。
西方管理历程与发展趋势
西方管理历程与发展趋势全球品牌网2006-4-14赵东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已历经了上百年的历史,其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成为当前发展中国家管理专业学习的教材。
管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从低级向高级阶段不断进步的。
追寻西方管理历程,有助于我们了解管理的进步历史,吸纳先进的管理文化和思想。
依据不同的追寻轨迹,对管理历程的划分和评价就会不同。
管理是一门学科,所以管理历程通常是以各时期有影响力的管理学术派别作为划分依据。
到现阶段,西方管理历程大致经历了雏形时期-古典管理理论时期-行为科学理论时期-现代管理理论时期。
一、西方管理历程1、雏形时期有了劳动分工,就有了管理。
原始部落简单的生产关系构成了管理雏形,当时的管理是原始的、自发的管理,没有思想和理论体系指导,分工简单,主要依据的个性化、管理,不属于真正定义上的管理。
2、古典管理理论时期在大工业兴起的年代,社会分工日益复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制造商发现,靠个性化、监工式的管理难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于是,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人们开始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研究,并由此诞生了古典管理学派。
古典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有弗雷克里德●泰勒、亨利●法约尔和马克斯●韦伯。
19世纪末(1881年开始),蒸汽机发明了,机器代替了手工作坊,制造业开始重视生产效率。
美国以泰勒为首的普通从业者开始研究人机效率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作业标准、激励机制、作业环境及工人熟练程度等条件,对劳动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于是泰勒提出了一些独到的管理主张:2、1推行劳动定额管理。
实行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把工人的报酬与工作绩效联系起来,提高劳动效率近三倍。
2、2行标准化作业。
着重分析劳动过程中工人的各个动作,注重工人作业过程的记录和分析,并设计了工艺流程,强调标准的作业方法;按作业要求挑选和培养工人。
同时强调体质和技能的熟练程度。
2、3重视作业条件与环境对劳动效率的影响。
通过改善工人作业条件和环境,提高工人的积极性。
西方管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代表性理论
西方管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代表性理论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其主要内容见表2-4-1。
表2-4-1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内容表理论分类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理论制定工作定额;选择第一流的工人;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强调顾主与工人合作;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强调例外管理古典组织理论1、约法尔的管理程序理论区别经营与管理的概念;明确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2、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行政组织机构内涵,认为行政组织是通过公职或职位来管理;权利论,权利分为三种,合法合理的权利、传统的权利和个人魅力型的权利;理想行政组织体系,认为主要负责人其职能是决策,行政管理人员是执行上级决策,一般工作人员职能是做实际工作。
综合古典管理理论控制职能就是运用指挥原则,支配与监督下属的活动。
控制职能包括配备人员、选择安排、纪律和训练,与此项适应的原则集中、报酬和公平。
(二)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60年代,它可分为人际管理理论、激励理论和领导效能理论,其理论的主要内容见表2-4-2。
表2-4-2 行为科学理论主要内容人际管理理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的工作态度与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激励理论1、需求层次理论:动机产生行为,需要产生动机。
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需要2、人性假设理论任何组织的管理者多其下属所持有尤的基本看法为“管理的假定”。
有麦克雷格假定(X理论\Y理论)、超Y理论、Z理论和不成熟-成熟理论;3、群体行为理论团体力学理论,主要论述了非正式团体的要素、目标、凝聚力、规范、结构、领导方式、规模、行为分类、参与者、组织者对变动的反应等。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在人类的历史上,自从有了有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
直到19世纪末,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管理理论才真正出现。
管理论论作为对管理思想的提炼与概括,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作为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分水岭。
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早期管理思想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即著名的《国富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
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日用必需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
这些日用必需品的好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有用劳动与的人数和合从事无用劳动人数的比例。
斯密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并认为人都是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经济人”。
同样是英国人的查理▪巴贝奇在1832年所著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中,发展了斯密的论点。
但巴贝奇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工资支付这一好处,并由此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
二、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19末随着企业管理职能与资本所有权的分离,出现了专门的管理阶层,并产生了“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雷德里克▪泰罗,他认为单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
就针对谋求最高工作效率、用科学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思想变革等几个主要方面溢出了5点管理制度:第一,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第二,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第三,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第四,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推广;第五,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泰罗管理学说上升到了理论高度。
甘特曾是泰罗的同事,甘特的代表作为1916年出版的《工业的领导》和1919年出版的《工作组织》。
西方管理学理论的流变、现状与发展趋势
社会探索西方管理学理论的流变、现状与发展趋势陈小先[内容提要]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本文将对西方管理学理论做一回顾,并从其理论的人性假设、内在逻辑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管理学 研究方法 人性假设 逻辑一、前言在管理学的历史上,泰勒(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的原理》(1911)以及法约尔(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是管理学诞生的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至今还不到100年。
在不足100年中管理学的理论研究者与学习者实践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
20世纪初,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其核心内容是科学管理、管理职能分析、古典组织理论等,古典管理理论侧重于“物”的管理,研究方法以工业工程方法为基础,泰勒及其追随者鲜明的体现出这个特点。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说及随后发展的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研究的重心转向“人”,研究方法上注重采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实验研究方法。
20世纪60年代以后,管理学的发展被孔茨描述成“管理理论丛林”的阶段,各个学派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提出各自的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也体现了多样性和创新性,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出现,极大的丰富了管理科学研究。
二、管理学的发展与现状(一)关于人性假设的嬗变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道德人”。
没有“经济人”假设,泰罗就不会提出科学管理理论;没有“社会人”假设,梅奥就不会提出人际关系理论。
人性观是管理理论的依据,也是构建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西方近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清晰地展示了人性假设与管理模式之间的必然联系。
浅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
浅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一、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此期间,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规模的增加催生了对管理思想的需求。
以下是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的一些重要里程碑:1.科学管理理论(1880s-1920s):由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等人主导。
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分析和改进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主要原则包括工作分解与分工、科学评定与激励、严密计划与监控。
2.行为学管理理论(1920s-1940s):由埃尔顿·梅奥和奥斯本等人主导。
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员工的个人和群体行为是决定组织绩效的关键。
提出了员工参与决策和自我实现等概念。
3.管理科学理论(1940s-1960s):由杰拉尔德·韦恩利克等人主导。
利用数学和定量技术来解决管理问题,强调决策分析、优化和模型建立等方法。
4.系统管理理论(1950s-1960s):由彼得·德鲁克等人主导。
认为组织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应该综合考虑内外环境的影响,并追求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5.现代管理理论(1960s-1980s):由查尔斯·赫尔曼等人主导。
强调管理和组织的复杂性,倡导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管理方式,例如项目管理和矩阵式组织。
6.战略管理理论(1980s-至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管理学者开始关注组织的战略性和竞争优势,提出了策略规划、竞争分析、组织文化等概念。
二、西方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1.有效性与效率:西方管理理论普遍追求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有效性指的是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效率指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目标的最优方式。
管理者需要在实现目标的同时,考虑时间、成本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2.专业化与科学化:西方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的专业性和国际化。
管理工作需要有专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例如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
西方管理发展简史
西方管理发展简史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般来讲,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初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18世纪前)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今世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一、初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为普遍的,可是人们仅凭经验或一些片段的思想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归纳,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西方初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多数散见于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当中。
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械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和公司的管理愈来愈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愈来愈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慢慢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开创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偏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
简论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西方管理学理论的核心关键词
3、实践:管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最初的泰勒制到现在的数字 化管理,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始终紧密相连。
二、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和现状
二、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泰勒的科学管理:20世纪初,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标准化 和计量化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理论为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了基础。
内容摘要
然而,管理思想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后果。例如,过于追求效率可能导致员工 的过度劳累和心理压力;过于强调组织的层级和分工则可能削弱员工的创造力和 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如何在发挥管理思想的积极作用的同时避免其消极后果, 是企业管理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内容摘要
思想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思想家们就开始探讨人类的本 质和社会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发展和丰富。现 代思想史研究更加注重跨学科的交叉和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 传统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则强调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员工的潜力。这一领域的研究 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常见的人力资源管 理理论包括绩效管理、员工培训与发展等。
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未来,西方管理学将面临全球化、数字化、创新管理等趋势的挑战。 全球化使得企业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运营,这要求管理学研究和实践更 加跨文化管理和社会责任。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则为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 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时代的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应用,以便 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应对市场变化。
简论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 势
目录
01 一、西方管理学理论 的核心关键词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及原因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
有史料记载的西方管理实践和观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但直到19世纪末管理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一)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并颁布了有282条法规的“汉漠拉比法典”,其中有许多条款对人的行为和活动作了规定,以此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规范个人的行为。
欧洲的文明古国古希腊也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管理思想。
如公元前370年,该国学者瑟诺芬曾对劳动分工有过详细的论述:“在制鞋工厂中,一个人只以缝鞋底为生,另一个人进行剪裁,还有一个人制造鞋帮,再有一个人专门把各种组件组装起来。
这里所遵循的原则是: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瑟诺芬的这一管理思想与2000年后产业革命时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及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思想非常接近。
还有在15世纪,意大利的著名思想家马基埃维利对管理思想的阐述很多,最具影响的是四项领导原理。
将该原理与现代管理中的领导理论比较,会发现极为相似。
19世纪末,管理学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
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
科学管理理论的简介科学管理的局限性,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
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
他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工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严格的服从,他没有看到工人的主关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人们只看重经济利益,根本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
由于对工人的的错误认识,必然导致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关于浅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
关于浅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来,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一次变革,成为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
本文将从管理理念的演变、管理科学的出现、管理方法的提出以及整合管理理论的发展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一、管理理念的演变管理理念的演变从以往的机械式管理逐步演变为人本主义管理。
自科学管理理论问世以来,管理意识逐渐从对器械的关注转向对人员的关注。
管理者的职责从单纯的“指挥”变为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人类价值观得到更加重视,企业关注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管理的新趋势。
二、管理科学的出现管理科学的提出是推动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
管理科学中的一些模型和方法为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工具,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组织变革和经营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更好地掌握企业的内在规律和行为趋势,从而更好地制定策略和管理方案。
三、管理方法的提出从现代管理理论的角度来看,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包括:决策规划、组织协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管理技能的不断进化,管理方法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例如,现代企业重视创新管理、基于价值的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式,这些管理方法都是建立在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之上。
四、整合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理论的综合发展被称为整合管理理论。
整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将多种管理理论进行结合,建立起一种更为全面的管理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分解”和“纵向”管理方法,整合管理理论更强调管理者全局意识和对企业运营系统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的把握。
整合管理理论更好地支持企业的过程改造和持续优化,可以使企业实现从中级方向到高级方向的转型。
总之,西方管理理论的经验和发展历程表明,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管理者也应当不断深化自己的管理思想、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实现在快速发展的正常环境中更为优越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管理学的发展与变化
管理学的发展与变化一、管理学理论的萌芽时间:18、19世纪,工厂制度早期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劳动分工理论。
1800年,Jr.WattBoulton:苏霍铸造厂1810年,罗伯特·欧文:——人事管理之父1832年,查尔斯·巴贝奇二、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1.科学管理背景:美国的管理运动代表人物: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如何提高效率泰罗认为,造成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工作指派和劳动方法不合理;分配不合理;组织和管理原因,考试大。
科学管理的其他代表人物:亨利`甘特、福特、吉尔布雷斯夫妇等。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任务:法约尔3.韦伯的组织理论代表人物:韦伯——组织理论之父贡献:提出所谓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BureaucraticModel行政、科层。
三、行为科学阶段时间:30年代后背景:梅奥及其霍桑试验四、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时间:二战后——60年代1、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巴纳德观点: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有三个基本要素。
2、决策理论学派代表:西蒙3、经验主义学派代表:德鲁克4、行为科学学派创始人:梅奥研究个体、群体、组织、领导行为——激励5、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伯法理论基础:运筹学+计算机(模型+程序)6.管理过程学派代表:孔茨五、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时间:60、70年代特点:管理从分化走向统一。
1、系统管理理论时间:60年代中期后理论基础:一般系统论2、权变理论时间:70年代后管理思想和方法=f环境变量比较:古典理论:假如X,那么Y六、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1.强调系统化。
2.重视人的因素。
3.重视非正式组织。
4.强调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5.强调创新。
6.重视战略。
预见能力和竞争定位。
七、未来管理发展趋势1.科技发展:技术更新速度加快、IT的发展2.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跨文化3.竞争:基于资源和顾客环境日趋4.劳动日益以知识为基础:出现劳动雇佣资本现象复杂、多变!5.人:价值观和工作态度、需求的个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管理学发展概况摘要: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众所周知,管理学的精华在西方,纵观管理的发展,从管理萌芽的出现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再到现今管理理论的百花齐放,西方管理学理论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
关键词:管理学西方发展过程演变正文: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
有史料记载的西方管理实践和观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但直到19世纪末管理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纵观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早期管理思想,一是管理理论的正式形成和发展。
(一)早期管理思想西方的管理实践和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奴隶社会,管理实践和思想主要体现在指挥军队作战、治国施政和管理教会等活动上。
古罗马人在这些方面有过重要文献。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出现过许多管理思想。
然而,西方的管理实践和思想是在工厂制度产生之后。
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不仅在工业技术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在社会关系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新的管理问题需要人们去回答、去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少对管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管理实践和思想因运而生。
这其中有: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他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2、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他们接管了一家铸造厂后采取了不少有效的管理方法,建立了许多科学的管理制度。
如:实行生产化标准,详细的监督管理制度,制定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规划,选举委员会来管理福利。
3、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1841年的马赛诸塞车祸后,舆论哗然,对铁路老板低劣的管理工作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这个铁路公司不得不进行管理改革。
老板交出了企业的管理权。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的管理中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4、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欧文对管理学中的贡献是,摈弃了过去那种把工人当作工具的做法,着力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诸如提高童工参加劳动的最低年龄;缩短雇员的劳动时间;为雇员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向雇员出售生活必需品的模式,从而改善当地整个社会状况。
5、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他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利益的思想,分析了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巴贝奇还指出,脑力劳动也同体力劳动一样地可以进行分工。
在劳资关系方面,他强调劳资协作,强调工人要认识到工厂制度对他们有利的方面。
他还探讨了能使投资效率更高的大工厂的优越性。
6、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
他在管理思想上的贡献主要有三:强调指出管理的重要性,支持并推广科学管理运动,提出了一种收益分享制度。
在他之前,有的管理学家提出过利润分享的办法。
但他认为,实行利润分享有可能使得某一部门职工的努力而产生的收益由于另一部门职工的失误而抵消。
为了确切计算每一部门职工的成果,他主张要计算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成本。
这样,每一部门职工的收益就能按照他们的实际成绩偿还给他们。
因此,他把自己的方案叫做收益分享而不叫做利润分享。
他提出的方案是,职工有一个最低保证工资。
超过定额而生产的收益由职工和雇主各得一半。
7、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哈尔西认为,当时美国存在的三种工资制,都有着较大的缺陷:第一种是日工资制,它对工人缺乏激励力。
第二种是一般计价工资制,其缺陷是一当工人较明显地提高产量以后,雇主就会降低工资率。
第三种是享利·汤于1889年提出的收益分享方案,其缺陷是没有反映出工人生产以外的收益增长因素,工人不分勤惰同样地分享收益,工人只分享收益而不分担损失的工资增加以后的受益时间过长。
为了克服以上各种工资方案的缺点,哈尔西提出了一种新的工资和奖金方案,以工人目前的产量作为标准产量,工人如果提前完成了工作,则把节省时间而增加产量的收益按一定比率(约为正常工资率的1/3到1/2)发给工人作为奖金。
哈尔西的工资和奖金方案简便易行,工人的基本工资有保证,奖金多少随各人的勤惰而异,提高生产的利益由工人同雇主共享,而且雇主能得到一半以上,使得雇主不会急于降低工资率,从而减少了劳资纠纷。
(二)管理理论的正式形成于发展管理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
科学管理理论的简介科学管理的局限性,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
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
他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工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严格的服从,他没有看到工人的主关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人们只看重经济利益,根本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
由于对工人的的错误认识,必然导致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的正式产生和盛行时期为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公共行政学的早期研究时期。
特点在于把人看作是机器的附属物,强调的是等级、命令和服从,并且用一种封闭模式的观点来对待组织,忽视了人的因素和环境的作用。
代表人物是韦伯,他得以根据组织内部权利关系,揭示不同组织所具有的特性。
综合古典管理理论:控制职能就是运用指挥原则,支配与监督下属的活动。
控制职能包括配备人员、选择安排、纪律和训练,与此项适应的原则集中、报酬和公平。
(二)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即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60年代,它可分为人际管理理论、激励理论和领导效能理论。
人际管理理论: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据此,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的工作态度与士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激励理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
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领导效能理论:领导者境遇理论、行为连续带理论、领导方式系统理论、领导四象限模式、管理方格论领导行为权变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是继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之后,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发展的第三阶段,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系列学派。
与前阶段相比,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学派林立,新的管理理论、思想、方法不断涌现。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当时林林总总共有十一个学派:经验主义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现代管理理论是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是一个学科群,它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在不断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面前,建立起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自适应系统。
要使这一系统能够得到持续地高效率地输出,不仅要求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而且还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构成现代管理科学。
纵观管理学各学派,虽各有所长,各有不同,但不难寻求其共性,可概括如下:(1)强调系统化。
(2)重视人的因素。
(3)更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即注意“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的作用。
(4)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5)加强信息工作。
(6)把“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结合起来。
(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8)强调“预见”能力。
(9)强调不断创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出现,世界形势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等新的形势,企业之间竞争加剧,联系增强,管理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与全新的格局。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管理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发展趋势。
(1)非理性主义倾向与企业文化(2)战略管理理论(3)企业再造理论(4)“学习型组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