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献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历史名著与经典文献

中国古代的历史名著与经典文献

中国古代的历史名著与经典文献中国古代是一个文化璀璨的时代,积淀了众多的历史名著与经典文献。

这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卓越的贡献,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几部代表性的古代历史名著与经典文献,以展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左传》是古代中国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它是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春秋》的一部分,以其精细入微的史实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而闻名。

《左传》将对过去历史的精确描述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相结合,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它记录了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外交纷争、道德沦丧和文化传承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不仅是历史学家研究春秋时代的重要资料,也是人们研究古代历史和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另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历史名著是《史记》。

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

《史记》分为纪传体和表,以本纪形式叙述歷史事件,以传记式记载历史人物,既有对古代历史的详实叙述,又有对历史人物的深入剖析。

《史记》不仅记录了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还揭示了封建统治下的种种弊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以其广泛的史料收集和独到的叙述方式,成为后世学界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籍。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令人称道。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悲剧。

它不仅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小说,更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作。

除了上述的历史名著,还有一些经典文献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是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主要作品,以其诗意的语言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而闻名。

它以讽刺的方法质疑人类的固有观念和价值观,探讨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庄子》的创作风格婉约而抒情,思想深邃并富于哲理,对后世的哲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于参考文献·经典类

关于参考文献·经典类

参考文献·经典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兰西内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学手稿(1857-1858)》《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反杜林论》第一编第9—11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列宁:《共青团的任务》《伟大的创举》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改造我们的学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孔子:《论语》参考文献·文章类1. 罗国杰:《论“以德治国”》《求是》 2001年第15期2. 罗国杰:《为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而努力》《道德与文明》 1999年第2期3. 罗国杰:《重视道德的精神动力作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第1期4. 罗国杰:《“以德治国”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3期5.马振铎:《儒家的道德准则及人性基础》《光明日报》 1999年7月2日6.牛敬业:《恪守“ 慎独”》,《道德与文明》 1996 年第 3 期7. 科技伦理:《真与善的价值融合吕耀怀》《道德与文明》 2001 年第 1 期8.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 1996 年第 9 期9. 鲍宗豪:《全球化、现代化与当代社会发展》《光明日报》1998、09、1810. 陈寿灿等:《信仰与人生》,《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11. 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 年第 4 期12.许启贤:《“以德治国”方略的意义》《高校理论战》线 2001年第3期13. 许启贤:《尊重: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2 期14.郑永廷:《论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年第10期15. 张岱年:《生命与道德》,《新华文摘》 1995 年第 12 期16.田秀云:《重视道德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光明日报》1998、07、2417.张曙光:《文化意识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1999、02、1218.李啸:《论修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1期19.孙君恒:《全球化呼唤人类社会的普遍道德》《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20.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一)——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3;21.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二)——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4;22.公方彬:《修养身心,美化人生(三)——关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报告》《教育艺术》2002、05;23.林泰:《对个人主义的历史思考》,《高校理论战线》 2000年第2期24.林泰:《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历史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1999年第5期25.张瑞甫:《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的哲学证明》,《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李锦峰等:《网络人际关系的内在伦理矛盾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4期26.温克勤:《评“个人本位主义”》《新华文摘》1991年第7期27.翟春同:《走出个人主义的认识误区》《道德与文明》 1998年第1期28.宋希仁:《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1期29.赵欣:《“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3期30.欧阳斌:《科学地理解主体性》《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31.李坚:《先秦儒家论人的本质》《新华文摘》 1991年第11期32.王立仁:《市场经济与个体文明》《光明日报》1998、04、0333.孙立平:《社会结构转型与个人的社会定位》《光明日报》1998、04、0334.赵汀阳:《我们和你们》《哲学研究》2000年第2期35.王哓霞:《儒家文化中人际关系理论》《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6期36.孙立:《朋友的种种“交”考源》《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4期37.万俊人:《普世伦理及其方法问题》《哲学研究》1998年第10期38.张锡勤:《尚公,重礼,贵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道德与文明》1998,439.吴潜涛:《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2期40.吴建国:《雷锋精神的现代价值》《光明日报》1999、03、0541.夏伟东:《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4期42.罗国杰:《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3期43.杨向奎:《人生境界论》,《新华文摘》1996年第9期44.蒋正明:《对爱情美的伦理探讨》,《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3期45.《爱情的哲学思考——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述评》《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2期46.陈沙麦:《与青年谈爱情》《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7.彭薇:《爱情五要素》《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4期48.肖群忠:《孝与友爱:中西亲子关系之差异》《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1期49.郭学贤:《婚外情是人性的回归吗?》《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4期50.华子:《走出爱情的四大误区》《道德与文明》1996年第2期51.郭学贤:《性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要求》《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2期52.李桂梅:《中国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化及思考》《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4期53.包连宗:《对“第三者”插足问题的我见》《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6期54.关培兰:《中美家庭比较》《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5期55.蒋芳:《爱情、亲情、友情,情为何物?——从<欧也妮·葛朗台>看西方社会的人情关系》《外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4期参考文献·拓展类1.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社会和个人》2. 托马斯沃特曼:《心灵咖啡》,现代出版社2004年版3. 培根:《论人生》4. 拉罗什福柯:《道德箴言录》5.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钱荣广《学会自尊》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仲富兰、冯海荣主编:《文化寻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8.樊天顺等主编:《中华精神》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9.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中华民族新生的阵痛》,商务印书馆200110.刘伟:《中华文明传真:东方的曙光》,商务印书馆200111. 王树英:《非凡人生——季羡林先生》,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12.刘言编著:《读者文摘书系·感悟人生的真谛》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3. 林语堂《信仰之旅》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4.甘绍平:《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15.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带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6.李建华著译《奥斯卡爱情经典名作》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17.徐进军:《成就与爱情》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8.徐进军:《爱情与事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19.张然:《谁来经营中国》中国青年 200120.徐进军:《怎样发挥自身最大潜能》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21.李勇:《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矫正技术》吉林大学 2000.622.林嘉利:《战胜压力》暨南大学 200323.林嘉利:《战胜孤独》暨南大学 200324.林嘉利:《战胜失败》暨南大学 200325.林嘉利:《战胜恐惧》暨南大学 200326.谢柯陵:《交际礼仪》山东人民 200127.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长春 2004.128.葛剑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四海一家》长春 2004.129.徐进军:《爱国创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0.唐任伍:《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国社会科学 1999.931.周启程:《中华文明史(1-6)》河北教育 1999.132.李钟栓:《享受快乐的人生》当代世界 2000.933.瞿祥:《克服人生的盲点》海潮出版社 2001.134.《富兰克尔:意义与人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5.徐进军:《我要第一》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6.徐进军:《奋斗》天津职业技术学院 200437.苏国:《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四川人民 2003.838.陈林:《走出荆棘林》昆仑 199939.白天:《人生的66把钥匙》中国社会科学 199940.张书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中国轻工业 2000.141.戴尔.卡耐基(美)著:《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国学经典文献

国学经典文献
富于神话传说的古籍——《山海经》 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 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 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战国策》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战国时期新兴的诗歌体——《楚辞》 道家学派的传世经典——《道德经》 儒家学派的传世经典——《论语》 墨家学派的传世经典——《墨子》 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孟子》 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庄子》 战国末期的儒家典籍——《荀子》 法家学派的重要典籍——《韩非子》 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列子》 古代占筮典籍——《周易》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 融汇百家之说的总结性之书——《吕氏春秋》 记述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著作——《晏子春秋》 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 儒家主要经典——《大学》 儒家主要经典——《中庸》 训释语言文字的工具书——《尔雅》 反映法家政治思想之书——《商君书》 先秦百工技艺之书——《考工记》 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六韬》 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黄石公三略》 古代“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古代兵家计谋总结——《三十六计》 中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医家之宗——《黄帝内经》 两汉时期 史家之绝唱——《史记》 “天人合一”的神学观——《春秋繁露》 阐述哲学思想的专著——《法言》 取自法家而优于法家之书——《淮南子》 古代妇女的教育专著——《烈女传》 据“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主要史书——《盐铁论》 展现吴越争霸的历史轨迹——《吴越春秋》 抨击迷信活动的学说——《论衡》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 天文史上的不朽巨著——《灵宪》 一部政治性的哲学著作——《潜夫论》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 道教的重要经典——《太平经》 三国 两晋 南北

国学经典分类

国学经典分类

国学经典分类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下面按照一定分类,介绍一些重要的国学经典。

一、经典儒家文献: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3.《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阐述了“中庸之道”的理念,主张保持适度和平衡,追求内外兼修的境界。

二、佛教经典:1.《金刚经》:是佛教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强调了“无我”和“般若”等核心概念,通过智慧的觉悟来超越痛苦和迷惑。

2.《心经》:也是佛教中的经典之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核心思想,强调了空性和无我。

3.《楞严经》:是禅宗佛教的重要经典,以对话形式阐述了诸法的实相和修行的方法,强调了觉悟和证悟的境界。

三、道家经典:1.《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以短小精炼的语言表达了道家的核心思想,强调了“无为而治”和“自然而然”的道理。

2.《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通过寓言和哲理故事,阐述了“自由自在”和“无为而治”的境界。

3.《列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以讲述列子的故事和哲理对话的形式,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文言文经典:1.《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思想,是研究古代政治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2.《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巅峰之作,以纪传体的形式,全面而系统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对后世影响深远。

3.《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以编年体的形式,纵横比较地记述了中国历史,是研究历史和政治的重要参考。

五、诗词经典: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代的民歌和宫廷雅乐,是研究古代文化和美学的重要资料。

2.《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选集,包含了王之涣、杜甫、李白等众多优秀诗人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古典文献学中的经典著作

古典文献学中的经典著作

古典文献学中的经典著作《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也是古典文献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它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记载了周朝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在古代,它被视为权威的文献之一,为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政治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尚书》的成书时间大约可以追溯到周朝晚期,内容主要是关于"堯舜禹湯文武天下官功德"的记述。

《尚书》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大传、小传以及书序。

大传又分为五个部分,又称五经,包括:《诗》、《书》、《礼》、《乐》、《易》。

其中,《诗》主要记录了古代的文化和教育,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主要纪录了古代君臣之间的治国策略和方法,是古代政治研究的重要来源;《礼》主要是关于周朝官方制定的礼仪制度,对于了解古代礼仪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乐》主要介绍了古代的音乐和舞蹈,对于研究古代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易》主要探讨了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是道家和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小传部分则记录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德行能力,主要涉及古代统治者的品行和政绩。

书序部分则是关于《尚书》的内容和成书过程的介绍,对于理解《尚书》的文献背景具有重要的帮助。

《尚书》不仅是历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古代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通过研读《尚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周朝的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官员职责等方面的内容。

另外,《尚书》中也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军事战略和经济状况等信息,这些都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尚书》在古典文献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者们通过对其文献文化的研究,揭示了古代社会的特点和历史,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研究《尚书》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底蕴和演变过程,对于我们继承和传承优秀的古代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尚书》作为古代文献学中的经典著作,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献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献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献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献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文献:1.《论语》:这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和思想,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

2.《孟子》:这是孟子及其门徒的著作,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与《论语》一起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

3.《道德经》:这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包含了老子的一系列哲学思想和观点,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之一。

4.《诗经》: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集,包含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遗产之一。

5.《史记》:这是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巨著,由司马迁所著,记载了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的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珍贵遗产。

6.《资治通鉴》: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主编,记载了自周威烈王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重要著作之一。

7.《四书五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统称,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九种著作,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8.《左传》: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左丘明所著,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重要著作之一。

9.《墨子》:这是墨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包含了墨子的言行和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10.《孙子兵法》: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遗产之一。

以上是一些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献,这些文献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军事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典文献[5页]

经典文献[5页]

“国际法是对国家在它们彼此往来中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则的总体。

这些规则主要是支配国家关系,但是,国家不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

国际组织,以及在某种范围内的个人,可以是国际法所给予权利和设定义务的主体。

”——奥本海《奥本海国际法》“国际法,简言之,是国家间的法律,或者说,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是以国家之间的关系为对象的法律。

”——王铁崖《国际法》“国际法是对国家在它们彼此往来中有法律拘束力的规则的总体。

这些规则主要是支配国家关系,但是国家不是国际法唯一主体。

国际组织,以及在某种范围内的个人,可以是国际法所给予权利和义务的主体。

国际法,简言之,是国家间的法律,或者说,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是以国家之间的关系为对象的法律。

渊源的意思是指泉源或水源:它应该解释为一股水从地面的流出。

当我们看到一股水而想要知道它从哪里来的时候,我们就逆流而上,直到它从地面自然流出的地方。

我们说,那个地方就是这股水的渊源。

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个渊源并不是那股水的起因。

渊源只是指水从地面上某一个地方的自然流出,而不论流出有什么自然起因。

如果我们把这种意义上的渊源的概念应用于‘法律渊源’一词,渊源和起因就不会混淆。

正如我们看到水流在地面上一样,我们也可以说我们看到法律规则流在法律领域上。

如果我们要知道这些规则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就必须逆流而上,直到它们的起点。

我们找到这些规则发生的地方,那就是它们的渊源,它们是来自一个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的种种事实的。

例如在英国,由于国会立法而产生许多法律规则。

因此,‘法律渊源’是一个名称,用以指行为规则所由所生和取得法律效力的历史事实。

”——奥本海《奥本海国际法》“所谓国际法的渊源可以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国际法作为有效的法律规范所以形成的方式或程序,其二是指国际法规第一次出现的处所。

从法律的观点说,前一意义的渊源才是国际法渊源;后一意义的渊源只能说是国际法的历史渊源。

”——周鲠生《国际法》“联合国宪章对于非缔约国没有拘束的效力。

古代文献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古代文献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古代文献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古代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其主要任务是对古代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解释。

在古代文献学的研究中,对古代文献的分类和研究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献学的分类与研究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一、古代文献学的分类古代文献根据其性质和来源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古代文献分类方法:1. 史书类文献:这类文献主要包括史书、史记、编年体史书等,记录了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这些文献对于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经典文献:经典文献是古代文化的瑰宝,包括了诗经、论语、道德经等。

这些文献承载着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思想,对于理解和研究古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3. 科技文献:这类文献主要包括古代的科技著作、医学经典、农业技术等,记录了古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科技的现状和演变。

4. 古籍文献:古籍文献包括各种典籍、文集、史料等,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文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全面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特点。

二、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方法1. 文本校勘:这是研究古代文献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调查和比对,确定正确的文本版本并进行校勘,以确保文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 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研究古代文献内涵和意义的关键方法。

通过对古代文献进行详细的解读,揭示文献中的价值观、思想体系和文化内涵,进一步理解古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3. 文献比较法:对不同版本的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各个版本间的异同,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比较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献的演变过程和历史背景。

4. 学科交叉法:古代文献学的研究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可以结合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知识,全面分析古文献的价值和意义。

5. 数字化处理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处理成为古代文献研究的新方法。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古代文献进行扫描、存储和检索,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考公经典参考文献 (9)

考公经典参考文献 (9)

一、自立(一)精彩论点1.自立是成功的第一步。

2.要自立就要勤奋努力。

3.自立方能不求人。

(一)精彩论据4.理论论据(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匏人,靠天,匏祖上,不算好汉——陶行知(2)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

——居里夫人(3)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 拿破仑(4)没有自立性的态度和意志,只靠别人的力量或金钱买来的,都只是力量微弱的东西。

——松下新之助5.事实论据(1)莎士比亚离家闯世界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一个富商家庭。

13岁时,他便离开学校,帮助父亲料理生意。

16岁时,他离开家庭,外出独自谋生。

他在伦敦•家剧院门前替看戏的绅士们照看马匹,在剧院打杂,有时给演员们题词或者跑跑龙套。

此外,他还在屠宰场当过学徒,给人家当过书童,做过乡村教师,当过兵,做过律师,任过小官。

为了谋生,他还漂过英吉利海峡,到过荷兰、意大利。

在独自谋生的闯荡中,莎士比亚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增长了才干。

这为他后来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等一大批著名戏剧奠定了基础。

(2)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还乡后,想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座桥。

但是子女却表示反对:“您当了一辈子高官,我们却没占到一点光,好不容易盼到您回家,您却如此不顾我们。

”刘荫枢很伤心,他觉得自己虽然一身清白,但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

于是,他用尽积蓄,历时五年,修成大桥,取名“骄秀桥”。

桥修好后,他对子女说:“我之所以用全部积蓄修桥,就是想用事实告诉你们,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

”为了彻底消除孩子们依赖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两白银的价钱把桥卖给了官府。

(3)张爱玲的选择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她的童年却是阴郁的,像旧上海的阁子楼,偶尔有阳光射进来,也被灰尘遮挡得细碎而且灰暗。

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去了法国,父亲是个沾染了一身恶习的没落家族的少爷。

张爱玲和弟弟是在父亲和继母的监护下成长的。

经典文献的名词解释

经典文献的名词解释

经典文献的名词解释经典文献是指在某一领域或特定时期中产生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著作。

这些著作经过长期研究和讨论,被公认为对该领域的发展和理论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经典文献往往包含了创新的思想、深度的分析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对后续研究和学术探索起到了指导和启发作用。

经典文献的出现和流传离不开历史的背景和学术的发展。

在历史背景方面,经典文献往往是特定时期的思想和文化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在学术发展方面,经典文献通常是某一领域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后形成的成果,凝结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经典文献的名词解释旨在了解和理解其中的学术术语和概念。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经典文献名词解释。

第一,在社会科学领域,马克思《资本论》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经典文献。

该著作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其中,马克思通过对商品、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等概念的解释,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和矛盾。

第二,哲学领域的经典文献之一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该著作以对话形式展开,通过对正义、政治、道德等问题的讨论,阐述了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

《理想国》中的“理念”一词在柏拉图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指的是超越感性世界的真实、永恒和完美的形而上学存在。

第三,文学领域的经典文献之一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这部戏剧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主角,通过描绘他的思想、情感和行动,探讨了人性、道德、命运等深刻的人生议题。

著名的“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表达了人类对于存在与否的困惑和思考。

第四,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经典文献之一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这部著作对物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其中以万有引力定律为核心,提出了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经典文献的名词解释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些著作的内涵和意义,也为我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古代文献学中的重要文献类型

古代文献学中的重要文献类型

古代文献学中的重要文献类型古代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主要从文献的产生、流传、保存和研究等方面来探讨和分析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以及思想观念。

在古代文献学中,各种类型的文献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古代文献学中的重要文献类型。

1. 史书史书是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文献,通常以年代为单位,按照时间顺序编写。

史书是了解古代社会和统治者生平的重要途径,如中国的《史记》、《资治通鉴》等,都是古代文献学中重要的分类。

2. 经典文献经典文献是指对于某一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古籍,是古代文献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经典文献通常由哲学、政治或文学作品组成,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和思想观念具有重要价值。

如中国的《论语》、《道德经》等,都是研究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献。

3. 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诗、词、曲、小说等形式表达人们对生活、爱情、友情、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还反映了古代文化和民俗的特点。

比如中国的《红楼梦》、希腊的《奥德赛》等都是古代文献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4. 宗教文献宗教文献是记录宗教信仰、理论和经验的文献,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文化中的宗教文献种类繁多,如佛教的《大藏经》、基督教的《圣经》等,都是古代文献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5. 笔记、日记和信件笔记、日记和信件是一种记录个人思想、经历和感受的文献形式。

这些文献记录了个人对于历史事件、社会状况以及自身经验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细节和个体的生活经历。

总结起来,古代文献学中的重要文献类型包括史书、经典文献、古代文学作品、宗教文献以及个人的笔记、日记和信件等。

这些文献类型通过不同的形式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思想观念,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科技史经典文献

科技史经典文献

科技史经典文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科技与文明》《科技与文明》是美国历史学家刘易斯·弗莱彦在1967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该书对科技与文明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弗莱彦认为,科技是现代社会的基石,科技的发展对文明和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指出,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影响着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动力之一。

《科技与文明》的出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被誉为科技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揭示了科技与文明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我们理解科技对社会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启示。

通过对这本著作的研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科技的发展规律,引导科技创新,实现科技与文明的和谐发展。

二、《工业与帝国》《工业与帝国》是英国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在1968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系统地分析了工业革命对英国帝国建设和全球化进程的影响。

霍布斯鲍姆认为,工业革命是现代世界发展的起点,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兴起和全球经济秩序的形成。

《工业与帝国》深入挖掘了工业革命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揭示了英国帝国建设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这部著作被誉为工业革命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为我们理解工业革命的本质和意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通过对《工业与帝国》的研究和阐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引导我们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三、《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法国工程师弗朗索瓦·塞罗在1835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该书系统地研究了机械工程原理和力学效率问题。

塞罗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深入探讨了机械装置的设计原理和效率提升方法,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机械效率》被认为是现代机械工程学的奠基之作,为我们理解机械原理和力学效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指导方针。

经典书目

经典书目

经典书目1、天下第一奇书——《周易》2、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3、欧洲第一部文学巨著——《荷马史诗》4、史学之租——《尚书》5、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老子》6、西方最早的历史著作——《历史》7、兵学圣典——《孙子兵法》8、儒家经典——《论语》9、拟圣而作的儒家经典——孟子10、世界上第一部寓言总集——伊索寓言11、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巨著——《见何原本》12、哲学家主常下的等级社会——《理想国》13、希腊城邦国家制度的发韧——《政治学》14、自由至上的思想经典之作——《庄子》15、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宗教典籍——《圣经》16、千古绝作——《史记》17、古代原子唯物主义杰作——《物性论》18、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山海经》19、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20、历史上第一部算经——《九章算术》21、千古奇书载地理——《徐霞客游记》22、唯物主义辩证法代表著——《伦理学》23、民间文学史一座金字塔——《1001夜》24、世界第一部写实小说——《源氏物语》25、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笑谈》26、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的巨著——《资冶通鉴》27、传播东方文明的见闻录——《马克波罗记》28、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历史小说——《三国演义》29、中国最早以农民起义为题材小说——《水浒传》30、自然科学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31、一曲人文主义者的悲壮颂歌——《哈姆雷特》32、神魔小说——《西游记》33、骑士文学的终结之作——《堂吉柯德》34、开启物理学大门的巨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35、西方政治思想理论著作——《政府论》36、近代经验论的压轴之作——《论法的精神》37、经济学史上的著作——《经济表》38、经济学的不朽名作——《国富论》39、哲学史上的革命——《纯粹理性批判》40、中国古典文学最高成就之作——《红楼梦》41、近代人口论名著——《人口原理》42、典型资产阶级社会的民法典——《拿破仑法典》43、批判现实性主义杰作——《红与黑》44、一部时代精神发展史——《浮士德》45、具辩证法思想的最早的名著——《战争论》46、科学与上帝的较量——《物种起源》42、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共同纲领——《共产党宣言》48、现代最伟大经济学文献——《资本论》49、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50、描绘劳动人民悲壮命运的巨著——《悲惨世界》51、引起世界文坛地震巨作——《百年孤独》52、人与自然搏斗的壮歌——《老人与海》53、一部巨型炸弹之作——《第三次浪潮》54、唯物主义尼采哲学——《权利意志》55、马克思主义典基文献之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56、中国现代文坛长篇力作——《围城》57、唤醒国民灵魂的钟声——《阿Q正传》58、十九世纪法国社会风俗史——《人间喜剧》59、近代教育史上里程碑——《民主主义与教育》60、一部英雄壮士交响曲——《约翰克利斯朵夫》。

教育学经典文献

教育学经典文献

教育学经典文献一、著作1、Freedman Mervin (1979): Academic Culture and Faculty Development. Berkeley, California: Montaigne pr.2、Mcleod, John (1989). Fostering Academic Excellence. Oxford: Pergamon press.3、Katz L. G. & Mcclellan D. E. (1991):The teacher’s role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Urbana: Clear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4、Hayhoe, Ruth. Ed (1992): Educ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Chinese Experience. Oxford: Pergamon press.5、Maxwell, J. (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Thousand Oaks: Sage.6、Hayhoe, Ruth.(1996 ):China ’s Universities , 1895—1995 : A Century of Cultural Conflict , 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 Inc .7、Van Pattern, James J (2000): Higher Education Culture: Case Studies for a New Century.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8、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经典文献

经典文献
历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其它
通往奴役之路增长的极限致命的自负中国人的性格
政治
论美国的民主政治与市场美国政治基础政府论社会契约论
利维坦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联邦党人文集论自由旧制度与大革命
正义论
经济
资本主义与自由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经济解释制度经济学自由选择:个人声明
个人自由与经济秩序国富论有闲阶级论经济发展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社会
社会学与社会组织乡土中国中国农村家庭的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文献(10条)更多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 - 殷丙山李玉 -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3, (5)“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 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昱 - 《课程教育研究》 - 2013, (21)“慕课”对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启示 - 李兴武曹领祺李向仓 - 《继续教育》 - 2013, 27(11) 慕课在我国发展的SWOT分析 - 王蓁田佳欣 - 《新课程·下旬》 - 2013, (7)慕课来了 - 苏辛 -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 2013, (7)“慕课”: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 《晚霞》 - 2013, (20)“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 - 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昱 - 《科技创新导报》 - 2013, (19) 慕课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 陈文静闫丹阳王轩 - 《湖南教育(上旬刊)》 - 2013, (9) 关于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慕课”的思考 - 夏菊萍 - 《教育界》 - 2013, (25)新型交互技术加速大学教育模式变革 - 摘自《中国教育报》 -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2013, (11)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中国大学到了自我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李曼丽张羽黄振中《中国青年报》( 2013年05月23日 03 版)“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被译为“慕课”)将炸开大学的围墙,炸醒昏昏欲睡的课堂,把老师和学生炸到世界几百年来最深刻的教育变革浪潮中去跳舞。

”大学教育的炸弹来了! 这是在危言耸听吗?2012年开始MOOCs的井喷现象持续发酵, 对于我国乃至全球高等教育革新而言,将不再是儿时伴随我们睡觉的枕边小故事。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最苦恼的问题是什么?一是教育质量,毋庸讳言,即便最顶尖的大学也在被人诟病,有人认为即使最好的大学可能也在某种程度上用“水”课挥霍着学生的青春;二是教育公平,不同大学之间课程与教学质量的巨大差异,使得大部分教育资源薄弱学校的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大学教育;三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欠缺,大学毕业生在创造力上的表现远远不能满足雇主的需求。

上述问题源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创新体制的僵化、以及大学质量评估和管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坦率地讲,这几个问题也是国内外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但是在我国转型期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这些问题造成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使得它在中国的特殊性、迫切性更为突出。

2012年慕课在美国顶尖大学中迅速发展起来,可以初步判断,2013年如果中国高校也能采取行动赶上这趟前所未有的教育变革高铁,今后一代大学的景象会有不同!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网络学分获得了美国大学的承认慕课是什么?所谓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

首先,它不同于传统的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函授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更不同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

就目前看到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包括coursera、edx等)而言,可以发现,在慕课模式下,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

与上述形式相比,慕课的特点是:它是由精英大学首先促动的以着力于“学习的革命”为目的的高深知识传播体。

它会不会带来一场学习的革命,为什么有人认为它一定能带来一场学习的革命?让我们分析一下目前能够观察到的慕课的井喷现象及其基本特点。

从2008年第一个慕课的2300个注册用户,到目前主要几大慕课平台的数百万。

短短几年间,慕课就经历了从悄然无声到井喷的变化。

这场“风暴”始于2011年的秋天,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1门《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这后来孕育了目前的三大平台之一的Udacity;11月另一重要平台、由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创办的Coursera成立;12月麻省理工启动了MITx项目,以此为基础后来哈佛与MIT合作组建了edX平台,发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同时,三大平台获得了数千万的投资支持,推出了近百门课程,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到慕课的多种形式的实践中。

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11月13日,美国教育理事会(ACE)同意对Coursera上由顶尖大学提供的几门课程进行评估;而在今年2月,Coursera宣布其5门课程进入了ACE的学分推荐计划,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学分可获大学的承认。

这一事件标志着慕课正式进入了正规的高等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与Coursera合作的已有全球60余所大学、提供5种语言的300多门课程。

高等教育将翻天覆地学生用脚投票来评估教学质量对于慕课风暴,嗅觉灵敏的人一定会洞察到与以往的广播电视大学、视频公开课等开放课程相比,它即将给高等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深远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源于三个特点:首先,前所未有的开放性。

基于宽带网络、智能手机和移动技术的迅速普及,受众非常广泛。

所谓“大规模、开放式”,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学习者的数量不受限制,除了特定的证书或学分外,学习者也无需缴纳任何费用。

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样的课程进入门槛很低,只要拥有一部联网电脑,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时空和经费对人的学习需求的限制降到极小。

其次,前所未有的透明性。

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不同的学习准备情况、自己的时间需要注册自己需要的课程;完成注册后,在课程的开放周期内,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并提交作业、在社区讨论、互评作业、参加测试;如按要求完成以上学习环节,甚至有可能取得证书乃至学分。

在线课程直面学生、市场的考量与选择,教学质量评估在自由选择的市场环境中变得简单而公正,学生用脚投票来评估教学质量变得通行无阻。

在线课程让某一高校的课程与教学质量不再是单一校园内的事情,而在全球范围内变得透明、具体。

最后是前所未有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易获得性。

对于学习者而言,慕课让世界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选修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

这场深远的教育变革挑战了谁大学中照本宣科的课程将被取消首先,慕课在知识传递上比传统的实体课堂更加符合学习科学的规律与要求,因而学习者的学习会更加有效。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高效专注时间长度在15~20分钟左右,慕课课程内容通常按照这个时长编排视频,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学习;学生如有疑问,可反复观看视频直到理解为止,这在面授课堂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线观看视频时,经常会有插入的随堂测试题检验学习者的理解程度,而课后的在线测试可以及时对学习者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这是符合学习理论中反馈律的要求的。

当然,这种近乎充分自由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有更强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这对于在应试教育中长大的、习惯被动式学习的中国大学生来说,慕课的学习或许真的是一场挑战。

其次,慕课对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变革的可能。

大学教师可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在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

毫无疑问,慕课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学评价与质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当学生能在网上找到内容相同、上课时间灵活并且费用同样低廉乃至免费的课程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成了学生选择的重要指标,包括内容是否有用、丰富,讲解是否清晰、生动,课程节奏是否合理等等。

如果有一天学生可以用“脚”投票,没有人选择教学水平差的教师,这将迫使教师不得不认真准备课程。

即便是现在没有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也可能预先或同时在线上学习一门同样的课程,这也是对现实课堂上教师的无形压力。

这种评价是公开而透明的。

可以想象,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大学里许多基础性的、不需要师生点对点互动的课程将会被取代,甚至很多低水平的、照本宣科式的课程也将消失。

当然,这对于很多得过且过的教师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对于高校教学和学生来说,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难道美国大学在自掘坟墓吗这事关大学存亡再次,慕课对大学机构的组织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这一点也是我们认为是高等教育革新的关键所在。

很多人会指出资本力量在慕课井喷中的关键作用,也有很多人会因认为慕课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对其未来提出质疑。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大学自身、尤其是世界顶尖大学正投身于这股热潮当中。

难道他们都在自掘坟墓吗?显然不是。

大学正是看到了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变革。

这种力量还不甚明朗,但却有潜在的结构性。

一方面,慕课在美国已经初步得到了正规教育的认可,另一方面,慕课平台也正尝试覆盖高等教育“出口”,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整合高等教育生态链,如Coursera就已开始提供就业匹配服务——这对于大学可能的冲击也是显见的,一旦雇主认可慕课的学分认证和推荐的学生,那么更多的学生就会选择更多的参与慕课的学习,而放弃部分大学学分甚至退出现在的大学。

这事关大学的存亡,与其在未来仅仅依靠校园生活这样的田园牧歌来吸引学生,不如现在就直面挑战、争取主动,推动自我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慕课的大规模开放特性极大地拓宽了课程提供者——教师和学校的影响力。

教师在一门课程上所面对的学生常常数以万计,这可能远远超过了他一辈子在面授课堂上所教学生的总数。

对于学校来说,它们的名字有可能传到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也有机会基于慕课平台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择到更优秀的学生。

除上述两点之外,从高校管理而言,慕课也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路。

例如,可以更好的解决课容量限制的问题;可以为教学评价提供新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海量数据的学习评估深入教学研究,并更好地为用人单位推荐人才……“常青藤”不再封闭,将走向大众。

对于慕课掀起的这场在线教育风暴,我们不能肯定大学是否会因此消亡,我们也不希望如此——当大学自身奋勇向前之时,“慕课是否会取代大学”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变成怎样,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大学必须作出回应,必须改变。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慕课”能否引发大学教学模式变革2013-09-30 10:22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我有话说有9人参与9月23日起,北京大学推出首批七门全球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音译为“慕课”)。

10月,清华大学也将陆续推出系列“慕课”。

上海交通大学紧随其后。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风潮在我国高校掀起。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2012年是全球“慕课元年”,2013年则是中国“慕课元年”。

一些学者认为,对我国内地高校来说,这不仅揭开了课程全球化的崭新一页,甚至意味着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