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
中医妇科围绝经期综合征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妇科围绝经期综合征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a336e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b.png)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由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时,出现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导致身体出现各系统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既往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中国古代医籍中无专篇叙述,散见于“月经不调”、“眩晕”、“心悸”、“失眠”等病中。
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肾的阴阳平衡失调,肾阴虚不能涵养心肝,心肝气火偏旺,或因阴虚及阳,肾阳偏虚,心脾失调,加上社.会、家庭、个性心理因素的多重影响,加重脏腑功能失调,遂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致使症情错综复杂。
也有因手术等因素切除性腺,骤生类似症状者,亦属本病范畴。
【诊断】1.一般在45岁以上,月经紊乱或绝经后,见烘热出汗,烦躁易怒,激动流泪,头晕耳鸣,心悸失眠,浮肿泄泻,神疲乏力,甚则情志异常等症状。
2 .血清雌二醇(E2)下降,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升高。
以及血生化查钙、磷、血糖、血脂、肝肾功能,骨密度、骨皮质厚度单/多束光吸收测量等检查。
3 .排除肿瘤、精神性疾病或其他内分泌、代谢失调性疾患。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的发生主要在于肾气渐衰天癸竭的过程加速、程度加剧,以致心、肝、脾诸脏功能紊乱,尤其以肾的阴阳失衡为前提。
治疗方法应以滋肾为本,结合平降心肝;偏于阳虚的,结合补阳调脾;兼有痰浊、瘀血、水湿为患的,则当标本合而治之。
1.肾阴虚证月经后期、量少,或先期、量多,色红质稠,烘热出汗,烦躁失眠,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弦数。
治法:益肾滋阴宁神。
方药举例:左归饮加减。
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萸肉各IOg,钩藤、紫贝齿各15g,莲子心3g,浮小麦10g,紫草10g,合欢皮10g。
加减:肝经郁火明显者,加焦板子6g,苦丁茶10g,夏枯草10g。
阴虚阳亢者,去浮小麦,加天麻10g,石决明10g,炙鳖甲(先煎)15g。
如有脾胃不和者,兼见胃院胀痛,大便澹薄,神疲乏力者,去熟地,加佛手片6g,炒白术10g,茯苓15g。
2.偏阳虚证月经量多,色淡无血块,烘热出汗,烦躁寐差,纳差腹胀,大便清薄,神疲乏力,面浮足肿,形寒肢冷,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围绝经期综合症-中医课件
![围绝经期综合症-中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b775458bd63186bcebbcf6.png)
山茱萸、枸杞、菟丝子、牛膝) 中成药:左归丸。三Biblioteka 辩证论治❖ 2、 脾肾阳虚
证候: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腰膝酸 软,纳呆腹胀,大便溏薄,或经行量多或崩,色 淡或黯,面浮肢肿,或尿频失禁,或带下清稀, 舌淡,或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肾扶阳,佐以温中健脾。 方药:右归丸(熟地。山药、鹿胶。山茱萸。枸
杞子、菟丝子、当归。肉桂、杜仲。制附子) 中成药:右归丸。
四、思考题
❖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中医哪一范畴? ❖ 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上中医是如何分型论治?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一、定义
❖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 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 本病属中医学“脏躁”范畴。
二、病因病机
❖ 肝肾阴虚 ❖ 脾肾阳虚
三、辩证论治
❖ 1、肝肾阴虚
证候: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或少。色红或淋漓不 净,轰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便坚,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便秘,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f0a7a7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e.png)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个在女性生命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阶段,给许多女性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了解其发病机制,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女性在这一时期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围绝经期综合征在中西医方面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西医发病机制1、卵巢功能衰退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中的卵泡逐渐减少,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也随之下降。
这是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
雌激素对女性的心血管、骨骼、神经系统等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水平的降低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2、神经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 轴)在女性生殖内分泌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围绝经期时,HPG 轴的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促性腺激素(如促卵泡生成素 FSH 和促黄体生成素 LH)的分泌增加,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失衡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在调节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的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波动,自主神经功能容易出现紊乱,表现为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出汗等。
4、社会心理因素现代社会中,女性面临着工作压力、家庭负担、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
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可能会加重围绝经期的症状,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发病机制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气血阴阳失衡有关。
1、肾阴虚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衰,肾阴不足。
肾阴亏虚不能滋养心肝,导致阴虚火旺,出现潮热、盗汗、心烦、失眠等症状。
2、肾阳虚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虚衰则不能温煦脏腑,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等症状。
3、肝郁气滞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在围绝经期,女性容易情绪波动,肝气郁结,导致乳房胀痛、胸闷、胁痛等症状。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方法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560c6458fafab069dc0257.png)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 困扰绝经前后妇女的一种 常见 泌一 神经 一 免疫调 节功 能从 紊乱 中恢 复 .逐 渐达 到新 从 并 病 . 于中医“ 属 绝经前后诸 证” 的范 畴 临床 表现为月经 的平衡 , 而 延缓 生 殖 轴 的衰 老 , 且 对月 经 紊乱 、 精神 神 经症 状 、 泌尿 生殖 系统 症状 、 血管 疾 心 紊乱 、 烘热汗 出 、 烦躁易 怒 、 心悸 失眠 、 忧郁健 忘 、 浮肿 潮 热 、 便溏、 皮肤麻木 刺痒或有 蚁爬感 、 头晕耳 鸣腰 酸 、 肉 病及 骨质 增生均 有 改善 这 与围绝 经期 症状 产生 的 肌 关节酸楚疼痛等 .本病多发生于 4 ~ 5岁 .平均年龄 多方 面 因素相 吻合 中 医药 防治 围绝 经期 综 合征 以 55 5 0岁左右 有资料表 明 . 目前 围绝经期综合征 的发病 全面调 理 为主 . 帮助女 性恢 复 阴平 阳秘 、 血 调和 的 气 率高达 8 . 1 医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主要采用激 状态 二是 中医学 的整体 观念 与功 能基 因组 学高度 7 %_ 6 l 西 素替代疗法 ( R )长期使用具有 潜在的危险性 , H T, 如生 致 随着 “ 功能基 因组 学 ” 究 的兴 起 , 研 人们 意识 到 殖系统肿瘤及乳腺 癌 、 高凝血状态等 。 中医立足于整体 每种疾 病都 有相 应 的致 病基 因或 易感 基 因 基 因的 活动涉 及基 因组 中一群 基 因的协 同作 用 .程序 化表 治疗 . 调节脏腑功能 . 可取得更佳的治疗 效果 。
0岁 时明显 下降 大脑是 生命 活动 的中枢 , 全身生 对 学 的整体 观念 与全身性 的功能失 调 和多 系统 的临床 4 理 功 能进 行调 节 . 用 C 应 T进 行头 部 扫描 证实 , 大脑 症状 高度一 致 围绝经 期综 合征 患者 功 能 的紊 乱是 04 卵 0岁起 开始 下 全 身性 的 . 各个环 节息 息相关 。卵巢功 能与全 身各器 从 3 ~ 0岁就 开始 萎缩 : 巢重 量 自 3 官 系统 相互影 响 .性激 素参 与调节 全 身各 器官 系统 降 . 4 到 5岁左 右卵巢 的重 量 已减少 至青 春期 的 l2 /, 自4 0岁起卵 巢 门处 血管 发生 老年性硬 化 . 女性 在 4 0 的生理 功能 . 若性 激素失 调则会 影 响整体 身体健 康 。 现 代 医学研 究 证 实 . 医药 可对 生 殖 轴 、 经一 中 神 内分 岁左 右 .虽然 月经仍 然规 律 .但雌 激素 水平 已有 下 衰老 已经 发生[ 故 早期 防治是 十分必要 的 。 2 1 泌一 疫 网络等各 个环 节产 生作 用 。 患者 生殖 内分 降 . 免 使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fff9b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8.png)
可能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
治疗方法
01
中药调理:根据 个人体质和症状, 使用中药进行调
理
02
针灸疗法:通过 针灸刺激穴位, 调节内分泌,缓
解症状
03
推拿按摩:通过 推拿按摩,缓解 肌肉紧张,减轻
症状
04
饮食调理:注意 饮食平衡,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
辛辣刺激食物
05
心理疏导:保持 心情舒畅,避免 焦虑、抑郁等负
位,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分泌,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4 中医疗法效果
改善症状
缓解潮热、出汗:中医疗法可以调 01 节内分泌,减轻潮热、出汗症状
改善情绪波动:中医疗法可以调节
02
情绪,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改善睡眠质量:中医疗法可以调节
03
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缓解关节疼痛:中医疗法可以缓解
04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 疗法
演讲人
目录
01.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02. 中医疗法原理
03. 中医疗法实践
04. 中医疗法效果
1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症状表现
潮热、出汗
情绪波动、易怒、 焦虑
睡眠障碍、疲 劳
关节疼痛、肌 肉酸痛
记忆力减退、注 意力不集中
心血管疾病风险 增加
泌尿生殖系统症 状,如阴道干燥、
面情绪
06
运动锻炼:适当 进行运动,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
力
2 中医疗法原理
阴阳平衡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中医认为,人体 是一个阴阳平衡 的系统,阴阳失 调会导致疾病。
围绝经期综合征 是中医所说的 “脏躁”,是由 于阴阳失调、气 血失和导致的。
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及用药经验总结
![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及用药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5dd3f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0.png)
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及用药经验总结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及用药经验总结绝经期是每个女性都会面临的生理阶段,伴随着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女性身体发生了各种变化。
围绝经期综合征(Pre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指在绝经前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给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
近年来,王小云教授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经验,并对常用的药物在不同辨证类型下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王教授认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应该根据辨证论治的理念,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王教授的观察和经验,在临床上常见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类型包括肝阳上亢、心脾两虚、肾阴亏损等。
对于肝阳上亢型的患者,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怒、头痛、失眠多梦等。
王教授常用风热泻肝汤加减,其中包括柴胡、黄芩、白芍等中药。
这些中药可以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的作用,有效缓解症状,并且不会引起副作用。
对于心脾两虚型的患者,表现为气短懒言、心悸乏力、失眠多梦等。
王教授通常使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其中包括熟地、山药、枸杞子等中药。
这些中药可以益气养阴、健脾养心,增强体质,改善心情,减轻症状。
对于肾阴亏损型的患者,表现为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
王教授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其中包括熟地、山药、山茱萸等中药。
这些中药可以滋阴补肾、固精止渴,调整内分泌,改善症状。
当然,这些只是王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总结中的一部分,实际治疗中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处理。
另外,辅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等。
通过王小云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经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药在治疗绝经期的症状上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辨证论治是个体化疗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相对较为安全和有效。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入探讨,以期为广大绝经期女性提供更加科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而言,中医药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围绝经期综合征浮肿的中医治疗方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浮肿的中医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79183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e.png)
围绝经期综合征浮肿的中医治疗方法围绝经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女性在月经周期前一周至开始的数天内出现身体、情绪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症候群。
其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浮肿,给女性的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针对浮肿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下:1. 调节气血浮肿在中医学中属于水液代谢障碍,往往是因为气血不畅所致。
因此,调节气血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浮肿的关键。
中医提倡““血根气本”,通过调节气血,促进气血顺畅及内分泌稳定,可以有效改善体内水液平衡,缓解浮肿症状。
2. 活血化瘀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浮肿与女性体内的水液代谢异常有关,但同时也与女性的内分泌变化有很大关系。
中医认为,血液运行不畅会导致瘀滞,而瘀滞又造成了水液的郁积,形成浮肿。
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浮肿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活血化瘀治疗是通过调节体内气血平衡、使血液畅通,排除体内淤血,保持水液代谢平衡,缓解浮肿症状。
3. 改善脾胃消化功能中医认为脾胃为水液生化之源,脾胃的功能决定了人体的水液代谢。
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有浮肿的女性,往往有脾胃虚弱的表现,脾胃消化功能不佳,导致行气不畅,影响气血流转,脾胃一经调理,气血自然畅通,水液代谢也会得到改善。
中医调理脾胃包括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两方面。
在饮食方面可采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稀饭等,避免辛辣、油腻等食物刺激脾胃;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采用温中消食的药物,如枸杞、山楂、木香等,促进脾胃消化功能的恢复。
4. 调节心境情绪波动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导致浮肿症状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以通过调节心情,改善情绪,帮助女性克服情绪波动症状,减轻浮肿症状。
常用的调节心境的中药有益智仁、柴胡、酸枣仁等,可以通过调节人的情绪,舒缓女性的神经系统,达到消除症状的效果。
5. 预防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作为女性,应该从日常生活和饮食方面改变一些不良习惯,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浮肿的发生。
绝经前后诸症的中医调理
![绝经前后诸症的中医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5eee4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c.png)
绝经前后诸症的中医调理绝经前后诸症主要指女性在围绝经阶段产生的临床症状,女性在步入绝经期前后一般会发生一些不适感,来源于心理与身体等方面,病情相对复杂,部分病患的病情严重、症状明显,对其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现代医学针对绝经前后诸症的研究表示,此病的出现主要因为女性在步入绝经前后卵巢功能下降,且雌激素、受体神经递质和免疫因素等也会受此影响。
中医认为女性绝经前后诸症的产生原因在于肾虚,而本科普将带大家了解绝经前后诸症的中医调理。
1绝经期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症具体指女性在绝经前后发生面红燥热、大量出汗、精神萎靡、焦躁易怒、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失眠记性变差、腰酸背痛、手脚发热,并且还有月经不调和绝经相关的症状。
中医认为此病的出现和绝经前的生理特点相关。
女性在四十九岁之前,肾气从强盛慢慢衰落,天癸从少慢慢到衰竭,冲任二脉也开始下降。
在这个生理变化转折阶段,遭到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如身体阴阳出现过盛或是过衰,性格抑郁,存在顽疾,或是家庭、社会环境等产生变化,极易因为营养失衡而患上该病。
2治疗原则应该补充肾气,注重调节冲任,并且关注心肝脾的治疗。
要谨慎用药,阳虚不能过用辛燥,以防止损伤阴气。
阴虚不能过量用滋腻,避免阻碍阳气。
3证治分类①肾阴虚绝经前后,月经不正常,月经提前且量少或是量多,月经颜色鲜红,出现崩漏情况;头昏眼花并出现耳鸣,头部脸部出现片段式发热出汗,心里烦闷、腰酸背痛、脚跟疼痛,或是皮肤干燥、瘙痒,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尿少且颜色发黄。
治疗方法:滋阴养肾、佐以潜阳。
药方: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龟甲何首乌。
常用药:用川牛膝滋补肝肾,同时活血;用山药和熟地等药物补养肝肾,用鹿角胶和龟甲胶调节肾中阴阳,同时龟甲胶填补任脉的不足,鹿角胶填补督脉的虚弱;枸杞和二至丸填补肝肾,益精。
②肾阳虚断经前后,经行量多,月经颜色较暗,出现崩中漏下;精神不振,面色暗淡,腰背酸痛,夜间尿频,且面部和四肢出现浮肿情况;齿痕舌,舌苔发白,脉象沉细弱。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研究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e945e3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5.png)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研究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闭经前、闭经过程及闭经后不同阶段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生理症状,如潮热、头痛、失眠、情绪波动等。
中医发展至今已有悠久历史,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和疗效。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归纳了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以期对广大女性朋友在面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介绍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往往影响到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多样,可伴随发作性潮热、盗汗、情绪不稳定、失眠、头痛等症状。
传统中医学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是和女性体内的气血、阴阳、脏腑等系统密切相关的。
针对这些因素,中医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有着独特的思路和疗效。
中医基本原理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基于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各经络、脏腑、气血等系统之间互相联系和影响。
在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原则:1.精神调整中医认为,女性情志关系紧密,情绪稳定有助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康复。
因此,在中医治疗中需要进行情志疏导、情绪调节等工作,以达到平衡心态、调整情绪的目的。
2.调节气血在中医治疗中,气和血是重要的治疗对象。
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因气血失调、气滞血瘀等原因引起。
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调节气血平衡,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补充营养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因女性体内气虚血弱、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
中药补益、营养调节可以有助于调节女性身体状况,增强身体素质。
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调理中药方是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中药方的调配过程中,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症状、气血状况等因素调配中药方剂,包括调理肝肾、益气养血等方等,以达到滋补、调理身体的目的。
2.针灸推拿针灸和推拿是中医理疗的两种主要方式。
通过对女性腧穴的刺激,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引起的症状。
同时,推拿理疗可以通过按摩、拍击等手段刺激女性体内的穴位,起到缓解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围绝经期中医治疗
![围绝经期中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98cde8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3.png)
发展趋势预测
标准化和规范化
未来,随着中医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中医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等将逐渐实现标准化 和规范化,提高临床研究和治疗水平。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未来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 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模式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 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 供参考。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 评估中医治疗对患者 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 程度。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充分发挥两种 医学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在围绝经期治疗中,中医注重整 体调理,西医注重对症治疗,二 者结合可更全面地解决患者问题
。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 具体情况制定,避免盲目用药和
过度治疗。
06
现代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国内外关于围绝经期中医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药方剂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不同症状,研发出了许多有效的中药方剂。这 些方剂多以补肾、疏肝、健脾、养心等为主要治法,通过调节内分泌、改善神经功能紊乱 等途径,缓解更年期症状。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激素水平变化,围绝经期可分为绝经前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三个阶段。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女性年龄、临床表现和激素水平 检测,可明确诊断围绝经期。具体标 准包括年龄45岁以上、月经紊乱或 停经、雌激素水平下降等。
鉴别诊断
围绝经期应与相关疾病进行鉴别,如 甲状腺功能亢进、抑郁症等。这些疾 病也可出现类似围绝经期的症状,但 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不同。
心理干预在围绝经期治疗中的作用
心理疏导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护理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护理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228890b9d528ea81c77978.png)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护理法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往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品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多发生在45~55岁之间。
有人可持续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
属中意的“绝经前后诸证”的范畴。
一、月经断前后诸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面赤,进而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称“经断前后诸证”,又称“经绝前后诸证”。
这些证候常参差出现,发作次数和时间无规律性,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月,长者可迁延数年以至十数年不等。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更年期综合征,双侧卵巢切除或放射治疗后双侧卵巢功能衰竭者,也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本病的发生与绝经前后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
妇女49岁前后,肾气由盛渐衰,天癸由少渐至衰竭,冲任二脉气血也随之而衰少,在此生理转折时期,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如素体阴阳有所偏胜偏衰,素性抑郁,宿有痼疾,或家庭、社会等环境改变,易导致肾阴阳失调而发病。
“肾为先天之本”,又“五脏相移,穷必及肾”,故肾阴阳失调,每易波及其他脏腑,而其他脏腑病变,久则必然累及于肾,故本病之本在肾,常累及心、肝、脾等多脏、多经,致使本病证候复杂。
常见的分型有肾阴虚和肾阳虚。
二、月经断前后辩护施护1、肝肾阴虚(1)注意腰部及膝部的保暖,可使用护腰及护膝,不要淋雨或冷水淋浴。
(2)头晕按医嘱氧气吸入,以改善氧分压。
(3)夜寐不宁可耳穴压子,取神门,交感心等穴位,或于晚上睡前按压耳穴3分钟,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4)饮食宜滋补肝肾之品。
如甲鱼、乌鱼、黑木耳,如“黄连阿胶汤”,(坤泰)胶囊即选自于此,可滋阴清热。
但忌服辛辣煎炸动火之品,以藕汁、梨汁等代茶饮。
(5)中药汤剂宜偏凉服。
2、脾肾阳虚(1)注意保暖,脾虚加之出血病人,多畏寒易感冒,故保暖很重要。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ee84763a45177232f60a2cb.png)
围绝经期综合征一、概述围绝经期指卵巢功能开始减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一段时期。
妇女在此期内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叫围绝经期综合征。
本病属中医“绝经前后诸症”范畴。
二、西医诊断(一)临床症状1、月经紊乱:月经频发、月经稀发、不规则子宫出血、闭经等改变。
2、激素下降相关症状:(1)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是雌激素下降的特征性症状。
(2)精神神经症状:①情绪症状: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不能自我控制。
②记忆力改变:记忆力减退及注意力不集中。
③认知功能改变:表现为老年痴呆、记忆力丧失、失语失认等。
(3)性欲改变:性欲下降。
但有学者认为人类的性行为完全可以不与性激素水平相平行。
(二)体征1、泌尿生殖道检查: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器官萎缩、干燥、阴道炎、张力性尿失禁等。
2、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高血压和脑出血。
3、骨质疏松:围绝经期约25%妇女患有骨质疏松。
4、其他:皮肤萎缩,视力欠佳,眼干、红等。
(三)实验室检查1、FSH测定:FSH>10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FSH>40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2、氯米芬兴奋试验:月经第5日起每日服用氯米芬50mg,共5日,停1日测定血FSH,若FSH>12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3、性激素改变:雌酮(E1)高于雌二醇(E2),形成E1/E2>1;孕酮减低或无孕酮;雌激素-睾酮升高。
(四)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评分标准为了对围绝经期临床病症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国际、国内广泛采用Kupperman评分标准进行量化评分[3]。
三、辨证分型中医认为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肾阳肾阴易于失衡。
部分妇女因素体差异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营阴暗耗,真阴亏损,阳失潜藏,阴阳严重失调,不能通过自身脏腑之间的调节适应这一生理变化,因而出现一系列因阴阳二气不平衡而导致的脏腑功能紊乱证候。
《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近代文献研究》
![《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近代文献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05e16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1.png)
《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近代文献研究》一、引言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近代文献中关于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成果。
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认识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肾气衰弱、肝气郁结、心脾两虚等因素有关。
肾气衰弱导致内分泌失调,肝气郁结导致情绪不稳定,心脾两虚则易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从补肾、疏肝、健脾等方面入手。
三、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方法(一)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通过调节肾、肝、脾等脏腑功能,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近年来,许多中药方剂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
如:以补肾为主的地黄丸、以疏肝为主的逍遥散等。
(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推拿和艾灸则可以通过舒筋活络、温通经络等作用,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
四、中医近代文献研究概况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在近代文献中,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这些研究主要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及效果(一)临床应用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许多患者在接受中药及针灸等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同时,中医治疗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二)临床效果根据近年来的研究,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
许多中药方剂及针灸等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93da7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5.png)
阴阳五行理论认为,人体 内的阴阳五行平衡是健康 的基础,如果阴阳五行失 衡,就会导致疾病。
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疗法 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 针灸、推拿、中药等。
脏腑气血理论
脏腑:中医理论中,脏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 等。
诊断方法
0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等
02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身体状态,如体重、血压、心肺功能等
03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CT等检查,了解患者的器官状态和病变情况
2
中医疗法原理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 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阴阳五行之间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
02
中医疗法通过调 节内分泌,改善 围绝经期综合征 引起的潮热、盗 汗等症状,降低 并发症的风险。
03
中医疗法还可以 改善围绝经期综 合征引起的情绪 波动、睡眠障碍 等症状,降低并 发症的风险。
04
中医疗法通过 整体调理,提 高机体免疫力, 降低并发症的 风险。
谢谢
3
中医疗法方法
药物疗法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症
01
状,使用中药汤剂进行
调理
中成药:使用中成药进
02
行治疗,如逍遥丸、六
味地黄丸等
针灸疗法:通过针灸刺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
03
激穴位,达到调理气血、
04
摩,缓解围绝经期综合
平衡阴阳的作用
征引起的不适症状
针灸疗法
01
原理:通过刺激穴位, 调整气血,达到治疗目 的
发病原因
01 卵巢功能衰退:随着年龄 02 遗传因素:部分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PPT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c6f3884e6294dd88d0d26bc0.png)
9、阴血亏虚 神志错乱,性情异常,呵欠频作,坐立不安,神不自主,
或沉默少言,多思善虑。舌淡白,苔薄,脉弦细。
围绝经期综合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妇女在更有畏冷感、心悸胸闷、 眩晕耳鸣、头痛失眠,或有腰背关节疼痛、皮肤干燥瘙痒 以及精神情绪的改变,如抑郁忧愁、多思善虑,或易于激 动、焦虑急躁,甚至喜怒无常等。
雌二醇(E2)是体内主要由卵巢成熟滤泡分泌的一种天然雌激素,能促进和调节 女性性器官及副性征的正常发育。其主要药理作用为: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②增强子 宫平滑肌的收缩;③促使乳腺导管发育增生,但较大剂量能抑制垂体前叶催乳素的释放, 从而减少乳汁分泌;④抗雄激素作用;⑤降低血中胆固醇,并能增加钙在骨中的沉着。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围绕绝经期综合征
定义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西医、中医) 诊断(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方法
定义
定义: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绝经期综合征,
或者更年期综合征 ,是指妇女在绝经期或 绝经后因卵巢功能减退、雌性激素水平下 降引起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代谢 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综合征。
(3)甲状腺功能亢进 一般病程较长,有持续性潮热、汗出,以白天
为甚,通过实验室检查可鉴别。
围绕绝经期综合征
治疗方法
西医:激素替代治疗,例如倍美力、利维爱等
注意:因为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服用起来还是很安全的,一 般来说3-6个月是没问题的,相关的检查有妇科常规检查,B超子宫附 件乳房、肝功能等,排除有关服药的相关禁忌症,如子宫肌瘤、子宫 内膜增生过长、肝肾功能受损等,如果没有禁忌症,有围绝经期相关 症状还可以继续服药。
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课件ppt
![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2bfc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a.png)
专家点评与建议
专家点评
针对典型案例,专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治疗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建议与改进
根据专家意见,为今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THANK YOU
其他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乳腺检查和 骨质疏松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
治疗相关疾病。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患 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充足睡眠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7-8 小时,以提高免疫力和精力。
05
案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案例分析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症状表现、 病程等。
诊断与评估
增加日常活动量
尽量多走路、爬楼梯,减 少久坐时间,以保持身体 健康。
平衡运动
结合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 练,以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
心理调适
管理压力
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如通过冥想 、瑜伽或深呼吸来放松身心。
保持社交活动
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参加社交活 动,以缓解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接受心理咨询
如有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学习应对围绝经期症状的方法。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
面评估。
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中西医结
合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
跟踪患者治疗过程,记 录治疗效果,评估治疗
的有效性。
患者经验分享
患者自我感受
分享患者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过程 中的心理变化、症状改善情况等。
经验总结
患者对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生活 方式的调整等方面的经验总结。
特点
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 伴有神经心理症状,且个体差异 较大,病程长短不一。
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738fcf2cc58bd63186bd20.png)
济心火 , 使水火不 济 , 导致心 肾不交等 。
总之 ,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特点是肾虚精血亏虚 ; 发病关
键是 肾阴阳失调 ; 病机演变特征是心 、 、 肝 脾各脏功能失调 。
2 治 疗 方 法
温肾健脾 , 常用药 : 肉桂 、 附子 、 人参 、 山药 、 芡实 、 紫河车 、干
姜、 白术 、 角胶等 。对这类 患者必须 密切 观察 是否夹 有 炒 鹿
・
44・ 3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1 9月第 1 0 0年 7卷第 5期 Sp2 1 o 1 o5 e .0 0 V 1 7 N . .
・
科 研 思路 与 方 法 ・
中 医治 疗 围绝 经 期 综 征 的 思 与 方 法 合 路
陈颖异
( 温州 医学院附属 第三医院 ・ 瑞安 35 0 ) 2 20
加升麻 、 石斛等。此类 药颇为滋 腻 , 滞者 , 佐 以鸡 内金 、 气 常
木香 调理 气机 , 同时必须 温服 , 口频 服 , 小 有利于药物 吸收 。 2 22 脾 肾阳虚型 一温肾健脾 .. 这类患 者多见于先天后 天
三脏关系密切 。如 : 肾阳虚命 门火衰 , 火不暖土 , 阳失其 温 脾 煦, 可导致脾肾阳虚 , 运化 失 司; 又肝 肾精血 同源 , 肾阴不 足
一
视 心理疏导 , 良好的心理有助于病情缓解 。
2 3 临诊 要 点 .
,
疗效常不满意 , 但该病不属于器质性 病变、 只要正确 掌握
中医治疗围绝 经期综 合 征思路 与方 法 , 在 补 肾气 以资 天 重 围绝经期综合征 的特点是症 癸, 养精血 以营脏腑 ; 肾虚涉及他脏 同病者 , 以扶脾 、 辅 调肝 、 养 心等 ; 对于夹有邪气者 , 以疏泄 。用 药选择得 当 , 可提 兼 既 高患者 肾气活力 , 减轻或消除围绝经期综 合征症状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及治疗进展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及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47cb9f0c8d376eeaeaa3153.png)
5 . 江苏康缘 药业股份有 限公 司, 江 苏 连云港 2 2 2 0 0 2 ; 6 . 中药制 药过程新技 术国家重点实验 室, 江 苏 连云港 2 2 2 0 0 2 )
关键词 : 围绝经期综合征 ; 中医治疗
研究进展 围绝 经期 指妇女从 生殖功能旺盛状态逐渐过 渡
整体 , 气血 阴阳失 调和 脏腑 的功 能紊乱 都会 导致 此 病发 生 。 作为本病 主要病 因的肾虚必然 引起其他脏 腑的功能 失调 , 主
・
7 3 0・
安 徽 医 药
A n h u i Me d i c a l a n dP h a  ̄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3 M a y ; 1 7 ( 5 )
围绝经期综合征 的中医病机及治疗进展
倘余乐 , 段贤春 , 李 琴。 , 汪永忠。 , 吴 健 , 邾枝花 , 夏伦祝。 , 萧 伟
精无力化血 , 肝 血源不足 , 导致肝 肾阴虚 J 。肾精不 足 , 肾水
不能上达于心而致心 肾不交 , 心肝火 偏甚 , 冲任 气血 上逆 心、 肝、 脾 j 。 1 . 3 血瘀痰 浊 妇 女在 围绝经期 阶段 , 肾气衰 退 , 必然 累及 八脉 , 肾水 不足而致气滞血瘀 。黄月顺 认为 肾气亏损致 脏
1 病 因 病 机
脉逐渐 亏虚 , 精血不 足 , 所 以冲任不 足 、 肾虚是 围绝经 期女 性 体 质的共同特点 』 。冲任 二脉 的病理变化 、 生理活动 和脏 腑 气 血有 密切关系 , 冲任 虚弱和失调 源于脏腑功能的虚衰 , 尤 其
是 脾 胃、 肝、 肾这几个脏 腑。人体 的精 、 血、 神、 气 来源 于脾 胃
要是心 、 肝、 脾失调为主 。围绝经期综合征前后 , 肾气 衰退 , 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及治疗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最常见疾病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又常见肝、脾、心等功能的失调。
中医辨证从肾论治的最多,也有从其他四脏论治和五脏合病论治,显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变化的复杂性,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选用古方、经方和经验自拟方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肾虚;肝;脾;心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发
生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候群,是中老年妇女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我国北京地区40~65岁
的妇女中约半数人群有绝经相关症状[1]。
因此,研究和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对保障妇女身心健康,提高妇女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
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长期使
用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中医立足于整体治疗,
调节脏腑功能,长期服用安全可靠,在治疗上取得了一些效果。
1病机认识
古医籍中并无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一病名。
1964着名中医妇科专家卓雨农根据古籍的相关记载,结合临床实践,才提出“绝经前后诸证”这一病名,并列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中。
关于这一疾病,中医历代古籍中未见有专题论述,而是根据其主要表现,散见于百合病、脏躁、崩漏、心悸、郁证、不寐、眩晕等论述中。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目前临床医家多数认为妇女年届七七,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空虚,精血亏乏,脏腑失于濡养,加之素体差异及生活环境、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妇女不能适应这个阶段的生理过渡,阴阳二气失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证候。
由于脏腑经络相互联系,病理上也相互
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又常兼有其他脏腑功能变化。
肝肾同源,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则表现为阴虚阳亢之象;脾为后天之本,赖肾阳以温煦,肾虚阳衰,火不暖土,可导致脾肾阳虚的腰酸、面浮肢肿、小便频数诸症;气血生化乏源,经脉空虚,而致冲任失调,出现月经量多或少、经期延长甚至崩漏;心肾水火相济,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而致心肾不交,出现心神不宁、失眠健忘、心悸等。
因此,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又常见肝、脾、心等脏功能的失调[2]。
2证候分型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分型目前比较多,尚未取得统一意见。
陈家旭等[3]通过文献检索,对本病同类证型合并,得到围绝经期综合征共41个证型。
常见证型按照
累积频次由大到小依次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证、心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阴虚阳亢证,即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证型。
有研究[4]在现代医学诊断基础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中医症状学、证候学、
证和现代医学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运用“界点”理论,进行临床现场调查,其聚类分析结果由专家根据专业知识最终认定,所聚成五类的对应关系为Ⅰ类肝肾阴虚;Ⅱ类肝郁伤神;Ⅲ类目前尚难确定证型,仅为绝经前月经诸症和检测指标;Ⅳ类肾阳亏虚;Ⅴ类肝阳上亢。
3治疗用药
由于对病机的不同认识,证候分型上的不统一,治法上也各有侧重,目前大多数医家都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机是肾脏虚衰,临床治疗中医辨证从肾论治[5]的最多。
此外,也有从其他四脏论治和五脏合病论治的,显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变化的复杂性。
经方、古方的运用李建生等[6]总结
了8位知名老中医的72首治疗绝经前后诸
症的验方,发现50首以上为古方化裁而来,这些方多以补肾为主兼以四脏同治,如地黄丸类(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饮等)、肾气丸类(金匮肾气丸、济
生肾气丸)等以及逍遥散、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四君子汤、四物汤、百合固金丸、清心莲子饮等,确为临床治本的常用之剂。
李毅[7]用二仙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妇女
围绝经期综合征118例,并与59例更年安
治疗者对照,疗程均为1个月。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3个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42%、20%,6个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92%、47%,两组3个疗程、6个疗程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
显着性差异(P<),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倪
苏侠[8]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汗出多者加五味子10g,浮小麦20g;食欲不振乏力者加
党参15g;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30g,远志
10g,茯神10g。
共治疗126例,治愈66例,有效5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
伍三妹等[9]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226例围绝经
期综合征,并与使用尼尔雌醇治疗的226例
作对照,观察中药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
经验方、自拟方的运用一些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些经验方,用于治疗本
病,也获得了一定疗效。
胡蔚洁[10]以平更汤(生地黄、白芍、女贞子、旱莲草、钩藤、酸枣仁、茯苓、紫草、淮小麦、百合、柴胡、郁金)为主,从肝肾入手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4例,与同期的32例左归丸治疗做对照。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差异(P<),治疗组疗效远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临床主要症状如潮热、汗出、失眠、心悸、头晕痛、烦躁、抑郁等均获得明显改善或者消除,有效率达85%以上,其中潮热、汗出、失眠、心悸有效率达90%以上。
杨智英[11]用妇更汤(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女贞子、生龙骨、生牡蛎、泽泻、茯苓、牡丹皮)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6例。
结果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
赖远征等[12]补肾活血方(生地黄、熟地黄、茯苓、山药、白芍、女贞子、益母草、当归、丹参、牡丹皮、泽泻、山茱萸)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
依就诊顺序将193例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补肾活血方组)102例和对照组(尼尔雌醇组)91例。
结果显示治
疗组的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白丽丹等[13]采用自拟更年舒安汤(熟地黄、杜仲、菟丝子、紫河车、三棱、莪术、赤芍、大黄、石菖蒲、远志)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47例,并与服用更年康片治疗的13例作对照,结果临床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邓小虹,张淞文.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北京医学,2002,24(4):235238.
[2]唐怡,李祖伦.调理肝脾气机以助气化防治女性围绝经期疾病理论探讨[J].四川中医,2005,23(10):1920.
[3]陈家旭,万霞,胡立胜.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分型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1):649651.
[4]申春悌,张华强,朱雄华,等.400例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证候辨证标准现场调查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
志,2004,24(6):517520.
[5]伏晓华.从肾论治更年期综合症[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