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

合集下载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指标.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指标.
江西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1*
9
1.2 标识制度—检查内容
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 处臵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臵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固废法》第五十二条)。
编号 检查内容
危险废物 容器和包 装物是否 2* 设臵危险 废物识别 标志。
评分细则 1.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附录A,设臵了规范的(样式 正确、内容填写完整)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得2 分; 2.识别标志样式正确,内容填写不完整或存在错 误但不多于两处的,得1分; 3.未设臵识别标志、识别标志样式不正确、识别 标志填写内容有三处(含)以上不完整或错误的, 均得-1分。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指标
污 染 环 境 责 任 制 度

识 制

管 理 计 划 制 度
申 报 登 记 制 度
源 头 分 类 制 度
转 移 联 单 制 度
经 营 许 可 证 制 度
应 急 预 案 备 案
贮 存 设 施 管 理
利 用 设 施 管 理
处 臵 设 施 管 理
业 务 培 训
13
江西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1.3 管理计划制度—检查内容
编号 检查内容 危险废物管 理计划包括 减少危险废 物产生量和 危害性的措 施。 危险废物管 理计划包括 危险废物贮 存、利用、 处臵措施。
14
评分细则 A.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表述清晰; B.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表述准确; C.危险废物产生量预测依据充分。 1.制定了危险废物管理计划且达到上述要求 的,得2分; 2.制定了危险废物管理计划,上述各项只有 一条未达到要求的,得1分; 3.未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或上述各项有 两条(含)以上未达到要求的,得0分 1.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臵措施表述清楚 的,得2分; 2.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臵有一项表述不 清楚的,得1分; 3.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臵有两项(含) 以上表述不清楚的,得0分。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

有获得环保部 门批准的转移 计划。
1.有获得环保部门批准的转移 划。得2分。
2.未获得环保部门批准,擅自 移危险废物。得0分。 注:需报批转移计划指跨设 市、跨省的转移,设区市市 转移不需报批,该项不适用
按照实际转移 的危险废物, 如实填写危险 废物转移联 单。
1.根据实际转移的危险废物, 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 法》如实填写、运行危险废 转移联单。得4分。 2.联单填写不规范,存在两处 以下错填、漏填等情况。得 分。 3.对未执行一车一联单、联单 按规定交付相应单位、未按照 际转移情况填写联单、联单为 所在地设区市环保部门发放及 单填写存在错填、漏填在两处 上。得0分。
《危险废
物转移联
六、转移 联单制度 (《固体 法》第五 十九条)
单管理办 法》有关 规定,如 实填写转 移联单中 产生单位
4
栏目,并
加盖公
章。
危险废物按种 类分别存放, 且不同类废物 间有明显的间 隔(如过道 等)。
A.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存放 B.不同废物间有明显间隔( 过道等)。
以上每项符合得1分。 注: 此条考核收集时的源 类。
检查项目
检查主要 内容
一、污染 环境防治 责任制度 (《固体 废物污染 环境防治 法》,以 下简称 《固体 法》,第 三十条)
1.产生工业 固体废物 的单位应 当建立、 健全污染 环境防治 责任制 度,采取 防治工业 固体废物 污染环境 的措施。
分数 满得 分分
2
1
达标标准
建立了责任制 度,负责人明 确,责任清 晰;负责人熟 悉危险废物管 理相关法规、 制度、标准、 规范;制定的 制度得到落 实,采取了防 治工业固体废 物污染环境的 措施。
1.在适当场所的显著位置张贴 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 张贴信息能够表明危险废物 生环节、危险特性、去向及 任人等。得1分。 2.未张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指标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指标

危险废物
复或者更换,每年至 少检查一次。
2021/7/4
14
2.2 标识制度---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关于印发排放口标志牌技术规格的通知》
平面固定式标志牌外形尺寸 ①提示标志:480×300mm ②警告标志:边长420mm
立式固定式标志牌外形尺寸 ①提示标志:420×420mm ②警告标志:边长560mm ③高度:标志牌最上端距地面2m
24
2.5 源头分类制度
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 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 处置的危险废物(《固废法》第五十八条)。
编号
达标标准
评分细则
8
危险废物按种类分 别存放,且不同类 废物间有明显的间 隔(如过道等)。
A.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存放; B.不同废物间有明显间隔(如过 道等)。 以上每项符合得1 分。 注: 此条考核收集时的源头分类。
2021/7/4
17
2.3 管理计划制度
编号 达标标准
制定了危险废物
管理计划;内容
齐全,危险废物
4
的产生环节、种 类、危害特性、
产生量、利用、
处置方式描述清
晰。
评分细则
A.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表述清 晰; B.危险废物产生量预测依据充分,且 提出了减少产生量的措施?? C.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表述准确,且 提出了减少危害性的措施?? D.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表 述清楚。 以上每项符合得0.5 分。
21
2.4 申报登记制度
编号
达标标准
评分细则
1.全面、准确地申报了危险废物的种
6
如实申报(可以是 专门的危险废物申 报或纳入排污申 报、环境统计中一 并申报);内容齐 全;能提供证明材 料,证明所申报数 据的真实性和合理 性,如关于危险废 物产生和处理情况 的日常记录等。

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指标(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

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指标(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

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指标(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指标对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企业对危险废物的生成、处理和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指标:1. 危险废物的生成量:评估一个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管理情况首先需要了解其危险废物的生成量。

通过监测和统计废物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对废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2. 危险废物的储存和运输:危险废物的储存和运输环节是管理危险废物的重要环节。

评估指标包括储存场所是否符合规定、储存容器是否适当、危险废物的标识是否清晰、运输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

3. 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是最关键的环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评估指标包括处理方式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是否存在未经许可的倾倒行为、废物是否被合理分拣和分类等。

4. 环境监测: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评估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评估指标包括废物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情况,以及企业在应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等。

5. 法规合规性: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需要遵守国家、地方的相关法规和规定。

评估指标包括单位是否持有必要的执照和许可证,是否按规定报告废物产生和处理情况,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等。

6. 培训与意识: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提高废物管理的水平。

评估指标包括是否开展相关培训、制定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存在员工参与废物管理的安全意识等。

通过上述指标的评估,可以帮助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废物管理,从而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刺激性、易燃性、放射性等特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潜在风险的废弃物。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在危险废物的生成、处理和处置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规定,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 (2)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 (2)

..附件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主要包括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情况,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定情况,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许可、应急预案备案等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等情况等。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见附1,非工业源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医疗机构、实验室、机动车保养维修等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参照附1;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见附2。

;,.附1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环保负责人:检查时间:年月日时至时检查人员: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注:1.检查组应当至少包括两名具有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的人员,可邀请专家参与检查。

2.检查人员要填写检查记录并签字。

3.对危险废物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要核查原始凭证。

4.根据评分细则给出得分。

5.备注栏可对检查情况进行简要记录。

6.检查的主要内容不适用的,计为0分,并将该项分值从满分中扣除后,按比例换算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界值。

;,.;,.;,.;,.;,.;,.;,.;,.;,.附2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环保负责人:检查时间:年月日时至时检查人员: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注:1.检查组应当至少包括两名具有执法证件的人员,可邀请专家参与检查。

2.检查人员要填写检查记录并签字。

最新工业危废产生单位规范和管理指标及抽查表

最新工业危废产生单位规范和管理指标及抽查表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环保负责人:
检查时间:年月日时至时
检查人员: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
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
姓名:单位:环境监察执法证件号:
注:1.检查组应当至少包括两名具有执法证件的人员,可邀请专家参与检查。

2.检查人员要填写检查记录并签字。

3.对危险废物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要核查原始凭证。

4.根据评分细则给出得分。

5.备注栏可对检查情况进行简要记录。

6.检查的主要内容不适用的,计为0分,并将该项分值从满分中扣除后,按比例换算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界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
现场核查
二、标识制度(《固体法》第五十二条)
2.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1
1
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附录A所示标签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1.设置了规的(样式正确、容填写完整)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得1分。
2.识别标志有1处错误。得0.5分。
3.未设置识别标志或识别标志样式不正确、填写容有两处及以上错误。得0分。
资料检查(查看相关管理制度)、现场询问、现场核查
1
1
执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公开制度,在显著位置贴危险废物防治责任信息。
1.在适当场所的显著位置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且贴信息能够表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危险特性、去向及责任人等。得1分。
2.未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或贴场所位置不明显,贴信息未能明确表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危险特性、去向或责任人。得0分。
2
2
制定了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容齐全,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危害特性、产生量、利用处置方式描述清晰。
A.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表述清晰;
B.危险废物产生量预测依据充分,且提出了减少产生量的措施;
C.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表述准确,且提出了减少危害性的措施;
D.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表述清楚。
以上每项符合得0.5分。
2.未报县(市、区)环保部门备案或未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有重大改变未及时申报。得0分。
注:管理计划容有重大改变的情形包括:(1)变更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和地址 (2)增加或减少危险废物产生类别(3)危险废物产生数量变化幅度超过20%(4)新、改、扩建或拆除原有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和处置设施。
资料检查(由企业提供已经进行备案的证明材料)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介绍(2019.4)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介绍(2019.4)
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 附录A所示标签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1分
0.5分
0分
设置了规范的危 险废物识别标志
识别标志有1处错误。 未设置或识别标志样 式不正确、填写内容 有2处及以上错误
19
二、标识制度
识别标志分为警告标志和标签,标签的内容填写要全面
20
二、标识制度
(粘贴于危险废物储存容器上的危险废物标签)
5
固体废物相关法律法规简述
第五十七条 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从事 利用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 营许可证。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 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 、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C 制定的制度得到落实,采取了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15
一、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评分细则
2分
1分
0分
负责人明确,责任清 晰;熟悉相关法律、 法规及本单位情况; 制度得到落实;采取 了防治措施。
未建立制度,但 负责人熟悉相关 法律、法规及本 单位情况并采取 了防治措施。
负责人不熟悉相 关法律、法规及 本单位情况;或 制度未落实,职 责不明;未采取 防治措施。
太仓市危险废物规范化达 标建设工作会议
太仓市核与辐射和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2019年4月
1
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定义、鉴别
固体废物 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丧失原有的利用价值或者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
现场查看联单,并结合环评文件、台账记录等材料进行核对。
12.转移联单保存齐全。
2
1
0
当年截止检查日期前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齐全。
现场查看联单,可与申报登记数据核对。
七、经营许可证制度《固废法》第五十七条
13.转移的危险废物,全部提供或委托给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活动。
2
1
2
1
-1
上年度组织应急预案演练。
查看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每年至少组织2次应急预案演练;并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1次修改。
九、贮存设施管理《固废法》第十三条、第五十八条
18.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完成“三同时”验收。
2
1
0
有环评材料,并完成“三同时”验收。
查看环评批复、验收报告等。
19.*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有关要求。
询问所在地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核查相关证明材料
按照《2011年陕西省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工作方案》要求进行网上申报登记
8.申报事项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
2
1
0
及时申报了重大改变。
申报事项有重大改变的,及时向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申报备案。
五、源头分类制度《固废法》第五十八条
9.*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收集、贮存。
0
除贮存和自行利用处置的,全部提供或委托给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
可与申报登记数据及其证明材料,以及转移联单等进行核对。
1.建立危险废物产生记录台账。
2.核查自行贮存和处置的危险废物记录及证明材料。
3.产废企业应与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签订的处置合同并留存许可证复印件。
4.妥善保存两年内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危险废物焚烧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染控制标准》(GB18484 (GB18597)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主要包括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情况、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定情况、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转移联单、应急预案备案、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等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等情况等。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见附一;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见附二。

—1—-----附一:查表标及抽指范生险工业危废物产单位规化管理日日时检查间:年月时至年月时单位/ 地址:被调查人姓名:法定代表人:单位:/ / 姓名/ 单位:姓名单位:姓名检查人员:主持检查人员:姓名:执法证件号:执法证件号:录员:姓名:记3. 检查人员要填写检查记录并签字。

检查组应当至少包括两名具有执法证件的人员,可邀请专家参与检查。

2. 对废物流向、贮存、利用、处1. 注:”,不达标* 置等信息,要核查原始凭证。

4. 标注“”的应重点核查,达标的计“21 ”,基本达标计“-1 ”;其余项目达标的计“2”,计“”,不达标计“基本达标计“1 备注栏可对检查情况进行简要记录。

6. 对产生单位,未自行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对相关栏目以达标5. 0”。

计。

—2—-----情况达标备主要项检查检查内容标准目注检查方法达标不达标达标基本达标一、污染环境防治建立了责任制,负责人明(《固体责任制度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1.* 废查看相现场核查,确、责任清晰,负责人熟悉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治环物污染境防采取防治工度,关管理制度。

危险废物管理相关法规、制法》,简称“《固废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度、标准、规范。

法》”第三十条) 2.* 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必须设置危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险废物识别标志。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介绍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介绍



6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依据、内容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
危险特性、去向及责任人等。
或责任人
15
一、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将“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相关内容张贴于厂区主要位置
16
二、标识制度
1 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 附录A所示标签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1分
设置了规范的危
险废物识别标志
9

两项指标
1、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 【非工业源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医疗机构、实验室、 机动车保养维修等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参照】 2、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
10
说明
1. 无自行利用或处置设施的产废企业满分为 50 分, 40-50 分为达标, 30-39 分为基本达标; 29分及以下为不达标;有自行利用或处置设施 的产废企业满分为55分,44-55分为达标,33-43分为基本达标,32分 及以下为不达标;有自行利用和处置设施的产废企业满分为 60 分, 48-60分为达标,36-47分为基本达标,35分及以下为不达标。 2.第12条为否决项,即该项不得分,则综合评估为不达标。 3.考核年度内企业由于危险废物管理不当发生了突发环境事件的(参 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规定),综合评估为不达标。
20
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按照实际转移的危险废物,如实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1.根据实际转移的危险废物,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如实填写、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得4分。
2.联单填写不规范,存在两处及以下错填、漏填等情况。得2分。
3.对未执行一车一联单、联单未按规定交付相应单位、未按照实际转移情况填写联单、联单为非所在地设区市环保部门发放及联单填写存在错填、漏填在两处以上。得0分。
A.贮存场所地面硬化及防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
B.场所应有雨棚、围堰或围墙,并采取措施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C.设置废水导排管道或渠道;
D.将冲洗废水纳入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处理或危险废物管理;
E.贮存液态或半固态废物的,需设置泄露液体收集装置;
F.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完好无损。
以上每项符合得2分。
现场核查
十、贮存设施管理(《固体法》第十三条、第五十八条)
A.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存放;
B.不同废物间有明显间隔(如过道等)。
以上每项符合得1分。
注: 此条考核收集时的源头分类。
现场核查
六、转移联单制度(《固体法》第五十九条)
9.在转移危险废物前,向环保部门报批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并得到批准。
2
2
有获得环保部门批准的转移计划。
1.有获得环保部门批准的转移计划。得2分。
2.未获得环保部门批准,擅自转移危险废物。得0分。
注:需报批转移计划指跨设区市、跨省的转移,设区市市内转移不需报批,该项不适用。
资料检查(查看批准的转移计划)、现场询问所在地县级以上环保部门
10.转移危险废物的,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如实填写转移联单中产生单位栏目,并加盖公章。
4
以上每项符合得0.5分。
资料检查(查看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5.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
1
1
报环保部门备案;及时申报了重大改变。
1.经县(市、区)环保部门备案,并可提供相关备案证明材料;管理计划内容若有重大改变,及时报县(市、区)环保部门重新备案。得1分。
注:对《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前已建成,又未发生改建、扩建的项目,该项不适用。
资料检查(查看环评及批复、验收报告等)
19.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有关要求。
12
12
贮存场所地面作硬化及防渗处理;场所应有雨棚、围堰或围墙;设置废水导排管道或渠道,将冲洗废水纳入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处理或危险废物管理;贮存液态或半固态废物的,需设置泄露液体收集装置;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完好无损。
1
1
在当地环保部门备案。
1.应急预案报所在地县(市、区)环保部门备案,有相关的证明材料。得1分。
2.未备案或无相关的证明材料。得0分。
资料检查(查看备案证明)
邮件确认
16.按照预案要求每年组织应急演练。
2
2
按照预案要求每年组织应急演练。
对于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在10吨以下的企业:
1.有图片、文字或视频记载。得2分。
注:若当地实行电子转移联单,企业如实、规范地填写电子转移联单也视为符合要求,得4分。
资料检查(现场查看转移联单,并结合环评文件、台账记录等材料进行核对)
11.转移联单保存齐全。
1
1
截止检查日期前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齐全。
1.近五年内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保存齐全,数据与申报登记等材料数据一致。得1分。
2.联单保存不齐全或数据与申报登记等材料数据不一致。得0分。
现场核查
二、标识制度(《固体法》第五十二条)
2.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1
1
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附录A所示标签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1.设置了规范的(样式正确、内容填写完整)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得1分。
2.识别标志有1处错误。得0.5分。
3.未设置识别标志或识别标志样式不正确、填写内容有两处及以上错误。得0分。
2
2
有与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签订的合同。
1.与具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位签订了合同且合同在有效期内,可以提供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得2分。
2.与具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签订处理协议,且协议在有效期内,但无法提供相应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得1分。
3.未签订危险废物处理协议,或协议过期。得0分。
C.有应急预案中要求配置的应急装备及物资;
D.内部及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
1.制定了应急预案且达到以上全部要求。得1分。
2.未制定意外事故应急预案,或不能达到上述两项以上要求。得0分。
资料检查(查看应急预案)
八、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固体法》第六十二条)
15.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工厂网上有备案
四、申报登记制度(《固体法》第五十三条)
6.如实地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4
4
如实申报(可以是专门的危险废物申报或纳入排污申报、环境统计中一并申报);内容齐全;能提供证明材料,证明所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如关于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理情况的日常记录等。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
检查项目
检查主要内容
分数
达标标准
评分细则
检查方法
备注
满分
得分
一、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法》,第三十条)
1.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2
2
建立了责任制度,负责人明确,责任清晰;负责人熟悉危险废物管理相关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制定的制度得到落实,采取了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2
2
制定了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内容齐全,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危害特性、产生量、利用处置方式描述清晰。
A.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表述清晰;
B.危险废物产生量预测依据充分,且提出了减少产生量的措施;
C.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表述准确,且提出了减少危害性的措施;
D.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表述清楚。
A.对管理人员和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运输、暂存、利用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进行了培训;
B.参加培训人员对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相应岗位危险废物管理要求等较熟悉。
以上每项符合得0.5分。
资料检查(查看培训相关材料)、现场询问
十、贮存设施管理(《固体法》第十三条、第五十八条)
十、贮存设施管理(《固体法》第十三条、第五十八条)
资料检查(核查合同有效性及危险废物接收单位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八、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固体法》第六十二条)
14.制定了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1
1
有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综合性应急预案有相关篇章或有专门应急预案)。
A.应急预案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及负责人;
B.有意外事故的情形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2.无任何记载或能够证明组织了应急演练。得0分。
对于危险废物年产生量10吨(含)以上的企业,近一年内组织了应急演练,以下每项要求符合得0.5分;未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得0分。
A.有详细的演练计划;
B.有演练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记录;
C.有演练后的总结材料;
D.参加演练人员熟悉应急防范措施。
资料检查(查看应急预案演练记录)、现场询问
1.除贮存和自行利用处置的,危险废物全部提供或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处理(与申报登记、环评、转移联单等数据核对)。得2分。
2.除贮存和自行利用处置的,危险废物部分或全部交由无相应经营资质的单位处理。得0分。
资料检查(可与申报登记数据及其证明材料,以及转移联单等核对)
13.年产生10吨以上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有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签订的委托利用、处置合同。
资料检查(查看相关管理制度)、现场询问、现场核查
1
1
执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公开制度,在显着位置张贴危险废物防治责任信息。
1.在适当场所的显着位置张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且张贴信息能够表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危险特性、去向及责任人等。得1分。
2.未张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信息,或张贴场所位置不明显,张贴信息未能明确表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危险特性、去向或责任人。得0分。
1.全面、准确地申报了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情况;且可提供证明材料(如:环评文件、竣工验收文件、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合同、财务数据等等)。得4分。
2.申报登记表中存在两处及以下错误。得2分。
3.不报或虚报、漏报、瞒报关键危险废物的,或申报登记表中关于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和处置情况存在两处以上错误。得0分。
1.建立了责任制度,负责人明确,责任清晰;负责人熟悉危险废物管理相关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制定的制度得到落实;采取了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得2分。
2.未建立责任制度,但负责人熟悉危险废物管理有关制度和本单位的危险废物管理情况,且采取了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得1分。
3.负责人不熟悉危险废物管理有关制度、不熟悉本单位危险废物管理情况,或制定的制度未得到落实,环境管理职责不明确,或未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现场管理混乱。得0分。
资料检查(由企业提供已经申报登记的证明材料和相应的其他证明材料)
7.申报事项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
1
1
及时申报了重大改变。
1.申报事项有重大改变的进行了及时申报。得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