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耦电容选取

合集下载

旁路、耦合、退耦电容的选取

旁路、耦合、退耦电容的选取

旁路、退耦、耦合电容的选取高手和前辈们总是告诉我们这样的经验法则:“在电路板的电源接入端放置一个1〜10^F的电容,滤除低频噪声;在电路板上的电源与地线之间放置一个0.01〜0.1 H 的电容,滤除高频噪声。

”在书店里能够得到的大多数的高速PCB 设计、高速数字电路设计的经典教程中也不厌其烦的引用该首选法则(老外俗称Rule of Thumb )。

但是为什么要这样使用呢?各位看官,如果你是电路设计高手,你可以去干点别的更重要的事情了,因为以下的内容仅是针对我等入门级甚至是门外级菜鸟。

做电路的人都知道需要在芯片附近放一些小电容,至于放多大?放多少?怎么放?将该问题讲清楚的文章很多,只是比较零散的分布于一些前辈的大作中。

鄙人试着采用拾人牙慧的方法将几个问题放在一起讨论,希望能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如果很不幸,这些对你的学习和工作正好稍有帮助,那我不胜荣幸的屁颠屁颠的了。

(以上有些话欠砍,在此申明以上不是我所写)什么是旁路?旁路(Bypass),在电路中为了改变某条支路的频率特性,使得它在某些频段内存在适当的阻值,而在另一些频段内则处于近似短路的状态,于是便产生了旁路电容的概念。

旁路电容之所以为旁路电容,是因为它旁边还存在着一条主路,而并不是某些电容天生就是用来做旁路电容的,也就是说什么种类的电容都可以用来做旁路电容,关键在于电容容值的大小合适与否。

旁路电容并不是电解电容或是陶瓷电容的专利。

之所以低频电路中多数旁路电容都采用电解电容原因在于陶瓷电容容值难以达到所需要的大小。

使用旁路电容的目的就是使旁路电容针对特定频率以上的信号相对于主路来说是短路的。

如图形式:要求旁路电容需要取值的大小;已知:1、旁路电容要将流经电阻R的频率高于f的交流信号近似短路。

求旁路电容的大小?1 2 f?C12 f ?R2 f ?C 2 f ?R解:旁路电容C的目的就是在频率f以上将原本流经R的绝大多数电流短路; 也即频率为f时,容抗远小于电阻值;当f=1khz,R=1k时,C应该远大于0.16uf。

电容去耦原理(解释十分透彻)

电容去耦原理(解释十分透彻)

电容退耦原理采用电容退耦是解决电源噪声问题的主要方法。

这种方法对提高瞬态电流的响应速度,降低电源分配系统的阻抗都非常有效。

对于电容退耦,很多资料中都有涉及,但是阐述的角度不同。

有些是从局部电荷存储(即储能)的角度来说明,有些是从电源分配系统的阻抗的角度来说明,还有些资料的说明更为混乱,一会提储能,一会提阻抗,因此很多人在看资料的时候感到有些迷惑。

其实,这两种提法,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而已。

为了让大家有个清楚的认识,本文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解释。

4.1 从储能的角度来说明电容退耦原理。

在制作电路板时,通常会在负载芯片周围放置很多电容,这些电容就起到电源退耦作用。

其原理可用图 1 说明。

图 1 去耦电路当负载电流不变时,其电流由稳压电源部分提供,即图中的 I0,方向如图所示。

此时电容两端电压与负载两端电压一致,电流 Ic 为 0,电容两端存储相当数量的电荷,其电荷数量和电容量有关。

当负载瞬态电流发生变化时,由于负载芯片内部晶体管电平转换速度极快,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为负载芯片提供足够的电流。

但是稳压电源无法很快响应负载电流的变化,因此,电流 I0 不会马上满足负载瞬态电流要求,因此负载芯片电压会降低。

但是由于电容电压与负载电压相同,因此电容两端存在电压变化。

对于电容来说电压变化必然产生电流,此时电容对负载放电,电流 Ic 不再为 0,为负载芯片提供电流。

根据电容等式:(公式 1)只要电容量 C 足够大,只需很小的电压变化,电容就可以提供足够大的电流,满足负载瞬态电流的要求。

这样就保证了负载芯片电压的变化在容许的范围内。

这里,相当于电容预先存储了一部分电能,在负载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即电容是储能元件。

储能电容的存在使负载消耗的能量得到快速补充,因此保证了负载两端电压不至于有太大变化,此时电容担负的是局部电源的角色。

从储能的角度来理解电源退耦,非常直观易懂,但是对电路设计帮助不大。

从阻抗的角度理解电容退耦,能让我们设计电路时有章可循。

电容去耦原理(解释十分透彻)

电容去耦原理(解释十分透彻)

电容退耦原理采用电容退耦是解决电源噪声问题的主要方法。

这种方法对提高瞬态电流的响应速度,降低电源分配系统的阻抗都非常有效。

对于电容退耦,很多资料中都有涉及,但是阐述的角度不同。

有些是从局部电荷存储(即储能)的角度来说明,有些是从电源分配系统的阻抗的角度来说明,还有些资料的说明更为混乱,一会提储能,一会提阻抗,因此很多人在看资料的时候感到有些迷惑。

其实,这两种提法,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而已。

为了让大家有个清楚的认识,本文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解释。

4.1 从储能的角度来说明电容退耦原理。

在制作电路板时,通常会在负载芯片周围放置很多电容,这些电容就起到电源退耦作用。

其原理可用图1 说明。

图1 去耦电路当负载电流不变时,其电流由稳压电源部分提供,即图中的I0 ,方向如图所示。

此时电容两端电压与负载两端电压一致,电流Ic 为0 ,电容两端存储相当数量的电荷,其电荷数量和电容量有关。

当负载瞬态电流发生变化时,由于负载芯片内部晶体管电平转换速度极快,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为负载芯片提供足够的电流。

但是稳压电源无法很快响应负载电流的变化,因此,电流I0 不会马上满足负载瞬态电流要求,因此负载芯片电压会降低。

但是由于电容电压与负载电压相同,因此电容两端存在电压变化。

对于电容来说电压变化必然产生电流,此时电容对负载放电,电流Ic 不再为0 ,为负载芯片提供电流。

根据电容等式:公式1 )只要电容量C 足够大,只需很小的电压变化,电容就可以提供足够大的电流,满足负载瞬态电流的要求。

这样就保证了负载芯片电压的变化在容许的范围内。

这里,相当于电容预先存储了一部分电能,在负载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即电容是储能元件。

储能电容的存在使负载消耗的能量得到快速补充,因此保证了负载两端电压不至于有太大变化,此时电容担负的是局部电源的角色。

从储能的角度来理解电源退耦,非常直观易懂,但是对电路设计帮助不大。

从阻抗的角度理解电容退耦,能让我们设计电路时有章可循。

去耦电容、旁路电容、滤波电容的选择和区别

去耦电容、旁路电容、滤波电容的选择和区别

区别去耦电容去除在期间切换时从⾼高配到配电⽹网中的RF能量量储能作⽤用,供局部化的直流电源,减少跨板浪涌电流在VCC 引脚通常并联⼀一个去耦电容,电容同交隔直将交流分量量从这个电容接地有源器器件在开关时产⽣生的⾼高频开关噪声江燕电源线传播,去耦电容就是提供⼀一个局部的直流给有源器器件,减少开关噪声在板上的传播并且能将噪声引导到地。

如果主要是为了了增加电源和地的交流耦合,减少交流信号对电源的影响,就可以称为去耦电容;旁路路电容从元件或电缆中转移出不不想要的共模 RF 能量量。

这主要是通过产⽣生 AC 旁路路消除⽆无意的能量量进⼊入敏敏感的部分,另外还可以提供基带滤波功能(带宽受限)。

在电路路中,如果电容起的主要作⽤用是给交流信号提供低阻抗的通路路,就称为旁路路电容;电⼦子电路路中,去耦电容和旁路路电容都是起到抗⼲干扰的作⽤用,电容所处的位置不不同,称呼就不不⼀一样了了。

对于同⼀一个电路路来说,旁路路(bypass)电容是把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噪声作为滤除对象,把前级携带的⾼高频杂波滤除,⽽而去耦 (decoupling)电容也称退耦电容,是把输出信号的⼲干扰作为滤除对象。

滤波电容选择经过整流桥以后的是脉动直流,波动⽅方位很⼤大,后⾯面⼀一般⽤用⼤大⼩小两个电容⼤大电容⽤用来稳定输出,因为电容两端电压不不能突变,可以使输出平滑,⼩小电容⽤用来滤除⾼高频⼲干扰,使输出电压纯净,电容越⼩小,谐振频率越⾼高,可滤除的⼲干扰频率越⾼高容量量的选择⼤大电容,负载越重,吸收电流的能⼒力力越强,这个⼤大电容的容量量就要越⼤大⼩小电容,凭经验,⼀一般104 即可1、电容对地滤波,需要⼀一个较⼩小的电容并联对地,对⾼高频信号提供了了⼀一个对地通路路。

2、电源滤波中电容对地脚要尽可能靠近地。

3、理理论上说电源滤波⽤用电容越⼤大越好,⼀一般⼤大电容滤低频波,⼩小电容滤⾼高频波。

4、可靠的做法是将⼀一⼤大⼀一⼩小两个电容并联,⼀一般要求相差两个数量量级以上,以获得更更⼤大的滤波频段.滤波电容电源和地直接连接去耦电容1.为本集成电路路蓄能电容2.滤除该期间产⽣生的⾼高频噪声,切断其通过供电回路路进⾏行行传播的通路路3.防⽌止电源携带的噪声对电路路构成⼲干扰滤波电容的选⽤用原则在电源设计中,滤波电容的选取原则是: C≥2.5T/R其中: C 为滤波电容,单位为UF; T 为频率, 单位为Hz,R 为负载电阻,单位为Ω当然,这只是⼀一般的选⽤用原则,在实际的应⽤用中,如条件(空间和成本)允许,都选取C≥5T/R.PCB制版电容的选择⼀一般的10PF 左右的电容⽤用来滤除⾼高频的⼲干扰信号,0.1UF 左右的⽤用来滤除低频的纹波⼲干扰,还可以起到稳压的作⽤用。

去耦电容的选择、容值计算和布局布线

去耦电容的选择、容值计算和布局布线

去耦电容的容值计算和布局布线有源器件在开关时产生的高频开关噪声将沿着电源线传播。

去耦电容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一个局部的直流电源给有源器件,以减少开关噪声在板上的传播, 和将噪声引导到地。

去耦电容的容值计算去耦的初衷是:不论I C对电流波动的规定和要求如何都要使电压限值维持在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使用表达式:C⊿U=I⊿t由此可计算出一个I C所要求的去耦电容的电容量C。

⊿U是实际电源总线电压所允许的降低,单位为V。

I是以A(安培)为单位的最大要求电流;⊿t是这个要求所维持的时间。

x i l i n x公司推荐的去耦电容容值计算方法:推荐使用远大于1/m乘以等效开路电容的电容值。

此处m是在I C的电源插针上所允许的电源总线电压变化的最大百分数,一般I C 的数据手册都会给出具体的参数值。

等效开路电容定义为:C=P/(f U^2)式中:P——I C所耗散的总瓦数;U——I C的最大D C供电电压;f——I C的时钟频率。

一旦决定了等效开关电容,再用远大于1/m的值与它相乘来找出I C所要求的总去耦电容值。

然后还要把结果再与连接到相同电源总线电源插针的总数相 除,最后求得安装在每个连接到电源总线的所有电源插针附近的电容值。

去耦电容选择不同容值组合的原因:在去耦电容的设计上,通常采用几个不同容值(通常相差二到三个数量级,如0.1u F与10u F),基本的出发点是分散串联谐振以获得一个较宽频率范 围内的较低阻抗。

电容谐振频率的解释:由于焊盘和引脚的原因,每个电容都存在等效串联电感(E S L),因此自身会形成一个串联谐振电路,L C串联谐振电路存在一个谐振频率,随着电力的频 率不同,电容的特性也随之变化,在工作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电容总体呈容性,在工作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电容总体呈感性,此时去耦电容就失去了去耦的效 果,如下图所示。

因此,要提高串联谐振频率,就要尽可能降低电容的等效串联电感。

电容的容值选择一般取决于电容的谐振频率。

电源的去耦

电源的去耦

这里再介绍一下电源去耦电路参数的选择:C1的选择: c1=K*I*tr/U,这里假设电源提供电流为I,tr为brust时间,即电压变化稳定前后的时间。

K通常取10,是经验比例。

参数含义见图11。

(粘不上)一般应用时取电容标称值在计算值附近就可以了。

C2的选择:C2为高频陶瓷电容,一般在0.1uF以下取值。

本文来自: 原文网址:/articlescn/basic/0075647.html电源的去耦模电书上讲的去耦大多是讲电源的去耦,就是一个电路的各个单元共用同一电源供电,为了防止各单元之间的耦合,需加去耦电路。

造成耦合的原因有:数字电路——在电平翻转时的瞬间会有较大的电流,且会在供电线路上产生自感电压。

功率放大电路——因电流较大,此电流流过电源的内阻和公共地和电源线路时产生电压,使得电源电压有波动。

高频电路——电路中有高频部分因辐射和耦合在电源上产生干扰。

这些干扰会对同一供电电路中的对电源电压较敏感或精度要求较高的部分,比如微弱小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等产生干扰,或者相互干扰,严重时使整个电路无法工作。

为了阻止这种干扰,可以加电源去耦电路来解决,一般常用的电源去耦电路有RC或LC电路,要求较高的另加用稳压电路。

你可能对RC或LC去偶的原理不太明白,这里我举个通俗的例子:(不是很确切)有一条流动的水沟,水沟的一端水波动得很厉害,波纹就会传到另一端,为了不让波纹传到另一端,可以在水沟的中间放点稻草,如果你觉得还不够,可以在稻草后面挖个水池,这样在沟的另一端水就会平静多了。

在这里,水的波动相当于电压的波动,稻草相当于电阻或电感(对交流电有阻碍),水池相当于电容(很多人不是把大电容叫做大水塘吗?)。

现在明白了吧?不相同,电源滤波使用的是大容量的电解电容,是用来去除直流电中工频波形(50Hz-100Hz)减小直流电的波动程度,即起平滑波形的作用;去耦电容的容量很小,通常为0.01-0.1uF,是用来滤除电路在工作时产生的高频谐波成分。

电路谐振分析及去耦优化

电路谐振分析及去耦优化

= lOxhxla(言)
(2)
式 中 ,LPCB表 示 安装 电 感 ,单 位为 pH:h为 过孔 长 度 ,s为两
过孔 的 中心距 ,d为过 孔直 径 ,单位 均为 mil。 对 于高 速 电路设 计 ,Multi—Pole是 最 常 见的 去 耦 电容 网 络 设计
方法 。常 用 的两种 实 现方 式 :One per decade和Three per decade,这 两种 方法 类 似 , 区别就 在于 容值 的间距 大 小 ,前者 是在 每 个十 倍程 容值 范 围 内选取 一种 电容值 ,而后 者是 在十 倍程 容 值范 围 内选 择三
图2 65.23MHz的 电压分布 2l2 去耦 优 化
去耦 电容选 择 0805封 装 ,它 自身的 寄生 电感 为0.6nil。安 装 过
电 子 世 界 ·55 ·
ELECTRONlCS WORLD ·拐 袁 与 燎
【)【{

I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 1去 耦 电容 选 择
惭振 频 点 (Mltz)
R O O O O O O




1 o627o 7
2 3
一 1 727829 1 25535484

h O O O O O O
1 331O7栩
122 6嘲 ∞O 12o蠲锄2850o 12o759B loo 1178449464oo
3 结 束 语
小文 介 谐 振 原理 祠I去 耦 电容 的 础 f .利 用Slwave软 什针 对LVDS 动/接 收PCB电路 进 行 r谐 振 分析 并埘 谐振 结 果进 行 了优 化 ,优化 惜振 得 到 J 抑 制 。

揭秘滤波电容、去耦电容 , 旁路电容的作用

揭秘滤波电容、去耦电容 , 旁路电容的作用

经过整流桥以后的是脉动直流,波动范围很大。后面一般用大小两个电容,大电容用来稳定输出,众所周知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因此可以使输出平滑,小电容是用来滤除高频干扰的,使输出电压纯净,电容越小,谐振频率越高,可滤除的干扰频率越高.
容量选择:
(1)大电容,负载越重,吸收电流的能力越强,这个大电容的容量就要越大
(2)选取滤波电容:1、电压大于28.2V;2、求C的大小:公式RC≥(3--5)×0.1秒,本题中R=24V/0.5A=48欧
所以可得出C≥(0.00625--0.0104)F,即C的值应大于6250μF。
(3)电容滤波是升高电压。
滤波电容的选用原则
在电源设计中,滤波电容的选取原则是: C≥2.5T/R
原理我就不说了,实用点的,一般数字电路去耦0.1uF即可,用于10M以下;20M以上用1到
10个uF,去除高频噪声好些,大概按C=1/f 。旁路一般就比较的小了,一般根据谐振频率
一般为0.1或0.01uF
说到电容,各种各样的叫法就会让人头晕目眩,旁路电容,去耦电容,滤波电容等等,其
其中: C为滤波电容,单位为UF;
T为频率, 单位为Hz
R为负载电阻,单位为Ω
揭秘滤波电容、去耦电容 , 旁路电容的作用
滤波电容用在电源整流电路中,用来滤除交流成分。使输出的直流更平滑。
去耦电容用在放大电路中不需要交流的地方,用来消除自激,使放大器稳定工作。
旁路电容用在有电阻连接时,接在电阻两端使交流信号顺利通过。
1.关于去耦电容蓄能作用的理解
1)去耦电容主要是去除高频如RF信号的干扰,干扰的进入方式是通过电磁辐射。而实际上,芯片附近的电容还有蓄能的作用,这是第二位的。

信号完整性分析-电容去耦

信号完整性分析-电容去耦

(转自网络)电源完整性(1)为什么要重视电源噪声芯片内部有成千上万个晶体管,这些晶体管组成内部的门电路、组合逻辑、寄存器、计数器、延迟线、状态机、以及其他逻辑功能。

随着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内部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大。

芯片的外部引脚数量有限,为每一个晶体管提供单独的供电引脚是不现实的。

芯片的外部电源引脚提供给内部晶体管一个公共的供电节点,因此内部晶体管状态的转换必然引起电源噪声在芯片内部的传递。

对内部各个晶体管的操作通常由内核时钟或片内外设时钟同步,但是由于内部延时的差别,各个晶体管的状态转换不可能是严格同步的,当某些晶体管已经完成了状态转换,另一些晶体管可能仍处于转换过程中。

芯片内部处于高电平的门电路会把电源噪声传递到其他门电路的输入部分。

如果接受电源噪声的门电路此时处于电平转换的不定态区域,那么电源噪声可能会被放大,并在门电路的输出端产生矩形脉冲干扰,进而引起电路的逻辑错误。

芯片外部电源引脚处的噪声通过内部门电路的传播,还可能会触发内部寄存器产生状态转换。

除了对芯片本身工作状态产生影响外,电源噪声还会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

比如电源噪声会影响晶振、PLL、DLL的抖动特性,AD转换电路的转换精度等。

解释这些问题需要非常长的篇幅,本文不做进一步介绍,我会在后续文章中详细讲解。

由于最终产品工作温度的变化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一致性,如果是由于电源系统产生的问题,电路将非常难调试,因此最好在电路设计之初就遵循某种成熟的设计规则,使电源系统更加稳健。

电源完整性(2)电源系统噪声余量分析电源系统噪声余量分析绝大多数芯片都会给出一个正常工作的电压范围,这个值通常是±5%。

例如:对于3.3V电压,为满足芯片正常工作,供电电压在3.13V到3.47V之间,或3.3V±165mV。

对于1.2V电压,为满足芯片正常工作,供电电压在1.14V到1.26V 之间,或1.2V±60mV。

这些限制可以在芯片 datasheet中的recommended operating conditions部分查到。

选用电容一般原则

选用电容一般原则

电容从电路来说,总就是存在驱动得源与被驱动得负载。

如果负载电容比较大,驱动电路要把电容充电、放电,才能完成信号得跳变,在上升沿比较陡峭得时候,电流比较大,这样驱动得电流就会吸收很大得电源电流,由于电路中得电感,电阻(特别就是芯片管脚上得电感,会产生反弹),这种电流相对于正常情况来说实际上就就是一种噪声,会影响前级得正常工作。

这就就是耦合。

去藕电容就就是起到一个电池得作用,满足驱动电路电流得变化,避免相互间得耦合干扰。

旁路电容实际也就是去藕合得,只就是旁路电容一般就是指高频旁路,也就就是给高频得开关噪声提高一条低阻抗泄防途径、高频旁路电容一般比较小,根据谐振频率一般就是0.1u,0.01u等,而去耦合电容一般比较大,就是10u或者更大,依据电路中分布参数,以及驱动电流得变化大小来确定。

ﻫ旁路就是把输入信号中得干扰作为滤除对象,而去耦就是把输出信号得干扰作为滤除对象,防止干扰信号返回电源。

这应该就是她们得本质区别。

去耦电容在集成电路电源与地之间得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就是本集成电路得蓄能电容,另一方面旁路掉该器件得高频噪声。

数字电路中典型得去耦电容值就是0。

1μF。

这个电容得分布电感得典型值就是5μH。

0.1μF得去耦电容有5μH得分布电感,它得并行共振频率大约在7MHz左右,也就就是说,对于10 MHz以下得噪声有较好得去耦效果,对40MHz以上得噪声几乎不起作用。

1μF、10μF得电容,并行共振频率在20MHz以上,去除高频噪声得效果要好一些、每10片左右集成电路要加一片充放电电容,或1个蓄能电容,可选10μF左右。

最好不用电解电容,电解电容就是两层薄膜卷起来得,这种卷起来得结构在高频时表现为电感、要使用钽电容或聚碳酸酯电容。

去耦电容得选用并不严格,可按C=1/F,即10MHz取0。

1μF,100MHz取0.01μF。

分布电容就是指由非形态电容形成得一种分布参数。

一般就是指在印制板或其她形态得电路形式,在线与线之间、印制板得上下层之间形成得电容。

去耦电容的选择

去耦电容的选择

去耦电容的选择在高速时钟电路中,尤其要注意元件的RF去耦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元件会把一部分能量耦合到电源/地系统之中。

这些能量以共模或差模RF的形式传播到其他部件中。

陶瓷片电容需要比时钟电路要求的自激频率更大的频率,这样可选择一个自激频率在10~30 MHz,边沿速率是2 ns或者更小的电容。

同理可知,由于许多PCB的自激范围是200~400 MHz,当把PCB 结构看做一个大电容时,可以选用适当的去耦电容,增强EMI的抑制。

表5-1和表5-2所示给出了电容选择方面有用的数据。

从这两个表中,可以知道由于引线中不可避免存在较小电感,表面安装元件具有更高的(大约两个数量级)自激频率。

铝电解电容不适用于高频去耦,主要用于电源或电力系统的滤波。

由实际经验可知,选择不同去耦电容的依据,通常是根据时钟或处理器的第一谐波来选择。

但是,町电流是由3次或5次谐波产生的,此时就应该考虑这些谐波,采用较大的分立电容去耦。

在达到200~300 MHz以上频率的电流工作状态后,0.1μF 与0.01μF并联的去耦电容由于感性太强,转换速度缓慢,不能提供满足需要的充电电流。

在PCB上放置元件时,必须提供对高频RF的去耦。

必须确保所选去耦电容能满足可能的要求。

考虑自激频率的时候需要考虑对重要谐波的抑制,一般考虑到时钟的5次谐波。

以上这些要点对高速时钟电路尤为重要。

对去耦电容容抗的计算是选择去耦电容的基础,表示为其中,Xc是容抗(Ω);f是谐振频率(Hz);C为电容大小。

选择去耦电容的关键是计算所用电容的容值大小,这里向大家介绍常在高速电路里使用的波形法。

如图1所示,逻辑状态由0转换到1,实际的时钟边沿速率发生了变化。

虽然切换位置仍然保持不变,但t1、t2,已改变,这是因为电容充、放电使信号边沿变化变缓的原因。

图1 时钟信号的容性影响利用表的公式可以计算图1中的时钟边沿变化率。

在设计时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最慢的边沿变化率不会影响其工作性能。

去耦电容选择原则

去耦电容选择原则

去耦电容选择原则
1. 去耦电容的容值应选择足够大,以提供足够的电流响应能力。

一般来说,容值在10uF或以上是比较常见的选择。

2. 选择电容器时,应注意其最大工作电压是否符合电路要求,以避免电容器过压损坏。

3. 需要注意电容器的尺寸和重量,以确保其可以适应所设计的电路板和整体产品结构。

4. 可以考虑使用低阻抗的电解电容器(如固态铝电解电容器)来减小电路中的串扰和噪声。

5. 根据电路的特性,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电容器,如铝电解电容器、固态铝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等。

6. 在选择电解电容器时,应注意其额定寿命和温度范围是否符合电路的要求。

7. 对于需要高频去耦的电路,可以选择使用陶瓷电容器,因为其具有较低的ESR(等效串联电阻)和较好的高频性能。

8. 可以根据电路的需求选择使用多个并联的去耦电容器,以提高去耦效果和系统稳定性。

信号完整性分析

信号完整性分析

信号完整性分析我们在滤除较为低频的噪声的时候,就应当选择电容值比较高的电容,想滤去频率较高的噪声,比如我们前面所说的EMI,则应该选择数值比较小的电容。

所以,在实际中,我们通常放置一个1uf到10uf左右的去耦电容在每个电源输出管脚处,来抑制低频成分,而选取0.01uf到0.1uf左右的去耦电容来滤除高频部分。

何为高速电路“高速电路”已经成为当今电子工程师们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但究竟什么是高速电路?这的确是一个“熟悉”而又“模糊”的概念。

而事实上,业界对高速电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通常对高速电路的界定有以下多种看法:有人认为,如果数字逻辑电路的频率达到或者超过45MHZ-50MHZ,而且工作在这个频率之上的电路已经占到了整个电子系统一定的份量(比如说1/3),就称为高速电路;也有人认为高速电路和频率并没有什么大的联系,是否高速电路只取决于它们的上升时间;还有人认为高速电路就是我们早些年没有接触过,或者说能产生并且考虑到趋肤效应的电路;更多的人则对高速进行了量化的定义,即当电路中的数字信号在传输线上的延迟大于1/2上升时间时,就叫做高速电路,本文也沿用这个定义作为考虑高速问题的标准。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产生混淆的是“高频电路”的概念,“高频”和“高速”有什么区别呢?对于高频,很多人的理解就是较高的信号频率,虽然不能说这种看法有误,但对于高速电子设计工程师来说,理解应当更为深刻,我们除了关心信号的固有频率,还应当考虑信号发射时同时伴随产生的高阶谐波的影响,一般我们使用下面这个公式来做定义信号的发射带宽,有时也称为EMI发射带宽:F=1/(Tr*π),F是频率(GHz);Tr(纳秒)指信号的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

通常当F>100MHz的时候,就可以称为高频电路。

所以,在数字电路中,是否是高频电路,并不在于信号频率的高低,而主要是取决于上升沿和下降沿。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推算,当上升时间小于3.185ns左右的时候,我们认为是高频电路。

去耦电路的作用

去耦电路的作用

去耦电路的作用一、引言去耦电路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一个重要电路,它的作用是去除信号中的直流成分,使得信号更加纯净,从而保证电路正常运行。

本文将对去耦电路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二、去耦电路的定义和原理去耦电路是一种用来去除信号中的直流成分的电路,它是由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组成。

电容的作用是阻隔直流信号,只允许交流信号通过;而电阻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负载,使得交流信号能够正常传输。

去耦电路通常被连接在信号源和负载之间,起到去除直流成分的作用。

三、去耦电路的作用1. 去除直流偏置:在很多电子设备中,信号源产生的信号中往往含有直流偏置,如果直接将这样的信号输入到负载中,会导致负载工作不稳定甚至损坏。

通过引入去耦电路,可以将直流偏置去除,从而保证负载的正常工作。

2. 提高信号质量:信号中的直流成分会对信号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使得信号失真,降低信噪比。

去耦电路的作用是将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去除,使得信号更加纯净,提高信号质量,从而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

3. 保护负载:在一些电子设备中,负载对直流信号非常敏感,过高或过低的直流电平都会对负载造成损害。

去耦电路可以将直流成分去除,保护负载免受损坏。

4. 提高系统稳定性:去耦电路的引入可以减小直流电平的波动,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特别是在高频信号处理中,由于电容的高通特性,可以阻止低频信号通过,从而有效去除直流成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四、去耦电路的应用场景1. 通信系统:在通信系统中,去耦电路经常用于去除信号中的直流偏置,提高信号质量,保护通信设备。

2. 音频处理:在音频处理中,去耦电路可以去除音频信号中的直流成分,提高音频质量,避免音频设备的损坏。

3. 电源滤波:在电源系统中,去耦电路可以用于去除电源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和高频噪声,从而提供干净稳定的电源。

4. 放大器设计:在放大器设计中,去耦电路可以用于去除输入信号中的直流偏置,避免对放大器的影响,保证放大器的正常工作。

五、去耦电路的选取和设计注意事项1. 电容的选取:电容的选取应根据信号频率和负载电阻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电容的阻抗要小于负载电阻的阻抗。

基于优化FDTI算法的多芯片去耦电容快速选择

基于优化FDTI算法的多芯片去耦电容快速选择

基于优化FDTI算法的多芯片去耦电容快速选择姜丰【摘要】针对电源分配网络中多芯片的去耦电容器的快速选取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去耦电容器快速选取方案,使得PDN的阻抗既能低于目标阻抗,又不至于过度设计.文中采用优化的频域目标阻抗法,针对多芯片的电源分配网络模型,给出去耦电容器的种类和数目的选取方案.通过GUI界面的仿真,发现该算法能够有效地适用于多芯片的情况,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年(卷),期】2016(029)006【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电源分配网络;FDTI算法;多芯片;去耦电容【作者】姜丰【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41;TM77随着电子系统供电电压的降低、功耗的增大,电源分配网络设计的目标阻抗也在逐渐降低,电源分配网络的设计尤其是去耦电容器的选择面临挑战:人们只能通过增加去耦电容器的种类和数目来降低电源分配网络(Power Distribution Net,PDN)阻抗,但是盲目地增加不仅会占用大量的PCB板面积,造成设计成本的大幅度增加,还有可能带来过度设计,导致成本浪费;同时也可能出现反谐振点,造成设计隐患[1-2]。

因此,急需一种去耦电容器的快速选取方案,既能使PDN阻抗满足设计要求,又能大幅度降低选取时间,同时不带来过量设计。

目前业界已有的选择去耦电容器的经典算法主要是频域目标阻抗法(Frequency-Domain Target Impedance,FDTI),该方法的目的是使PDN阻抗在一个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如从直流到感兴趣的最高频率,严格不超过目标阻抗的设计目标[3]。

FDTI算法可以利用不同去耦电容器自谐振频率点低阻抗的特性,从直流到感兴趣的频率范围内逐次添加去耦电容器的种类和数目来使目标阻抗降低到合适的范围,同时能使所用去耦电容器的数量达到最优[4],防止过度设计。

耦合电容、滤波电容、去耦电容、旁路电容

耦合电容、滤波电容、去耦电容、旁路电容

耦合电容器主要的作用是隔离直流信号。

电容的阻抗和信号的频率成反比,信号的频率越高,衰减越小。

理论上,对于直流信号的阻抗是无穷大。

很多场合需要放大的是交流信号,所以,会用耦合电容去掉信号中的直流部分。

滤波电容用在电源整流电路中,用来滤除交流成分。

使输出的直流更平滑。

去耦电容用在放大电路中不需要交流的地方,用来消除自激,使放大器稳定工作。

旁路电容用在有电阻连接时,接在电阻两端使交流信号顺利通过。

1.关于去耦电容蓄能作用的理解1)去耦电容主要是去除高频如RF信号的干扰,干扰的进入方式是通过电磁辐射。

而实际上,芯片附近的电容还有蓄能的作用,这是第二位的。

你可以把总电源看作密云水库,我们大楼内的家家户户都需要供水,这时候,水不是直接来自于水库,那样距离太远了,等水过来,我们已经渴的不行了。

实际水是来自于大楼顶上的水塔,水塔其实是一个buffer的作用。

如果微观来看,高频器件在工作的时候,其电流是不连续的,而且频率很高,而器件VCC到总电源有一段距离,即便距离不长,在频率很高的情况下,阻抗Z=i*wL+R,线路的电感影响也会非常大,会导致器件在需要电流的时候,不能被及时供给。

而去耦电容可以弥补此不足。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路板在高频器件VCC管脚处放置小电容的原因之一(在vcc引脚上通常并联一个去藕电容,这样交流分量就从这个电容接地。

)2)有源器件在开关时产生的高频开关噪声将沿着电源线传播。

去耦电容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一个局部的直流电源给有源器件,以减少开关噪声在板上的传播和将噪声引导到地2.旁路电容和去耦电容的区别去耦:去除在器件切换时从高频器件进入到配电网络中的RF能量。

去耦电容还可以为器件提供局部化的DC电压源,它在减少跨板浪涌电流方面特别有用。

旁路:从元件或电缆中转移出不想要的共模RF能量。

这主要是通过产生AC旁路消除无意的能量进入敏感的部分,另外还可以提供基带滤波功能(带宽受限)。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电源和地之间连接着去耦电容,它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本集成电路的蓄能电容;二是滤除该器件产生的高频噪声,切断其通过供电回路进行传播的通路;三是防止电源携带的噪声对电路构成干扰。

0.1uf 电源退耦电容

0.1uf 电源退耦电容

0.1uf 电源退耦电容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电源退耦电容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各种集成电路和元件需要稳定而干净的电源供电,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长久的使用寿命。

而电源退耦电容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电源退耦电容是一种常见的电容器,其主要作用是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以满足集成电路和元件的供电需求。

它通过将电源和地之间的电压波动吸收和抑制到最低限度,从而保持电源电压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对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高频和数字信号处理应用。

在很多情况下,电源退耦电容的额定值为0.1uf(微法)是一个常见的选择。

这是因为0.1uf电容在吸收高频噪声和尖峰信号方面表现良好,并且对于大多数集成电路起到了很好的补偿作用。

它能够同时满足电流输出的快速响应和电压的稳定性要求。

选择合适的0.1uf电源退耦电容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工作频率、功耗要求、尺寸和成本等。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电路设计的要求和厂商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电容器。

此外,对于特殊应用场景,也可以采用多个电源退耦电容并联使用,以进一步提高电源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综上所述,电源退耦电容对于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选用合适的0.1uf电源退耦电容能够有效地抑制电源噪声和波动,提供干净、稳定的电源供电,从而为各种电子元件和集成电路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对于电路设计工程师来说,了解和掌握电源退耦电容的选择和应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电源退耦电容的定义、作用以及选择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的电子元件。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进行介绍,让读者了解文章的布局和章节安排。

以下是对本篇长文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1. 引言:本部分主要是对本篇长文的背景和目的进行介绍。

1.1 概述:简要介绍电源退耦电容的概念和作用,引出接下来的论述。

0.1uf去耦半径

0.1uf去耦半径

0.1uf去耦半径
在电子电路中,0.1uF(微法)电容器通常用于去耦,以消除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

这种电容器的去耦半径是指它在电路中的作用范围,通常用于描述其对高频噪声的滤波效果。

实际上,电容器的去耦半径并不是一个通用的术语,而是可能与特定电路设计或应用有关。

通常情况下,0.1uF电容器的去耦半径可以被理解为它在电路中对高频噪声的衰减范围。

这个范围通常取决于电容器的电气特性和电路的频率响应。

一般来说,0.1uF电容器可以有效地去除数百kHz到几MHz范围内的高频噪声。

然而,具体的去耦半径还需要考虑电路的负载特性、布局和其他参数。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设计和要求来评估0.1uF电容器的去耦效果。

如果你有特定的电路设计或应用需要,建议你进行详细的电路仿真或测试,以确定0.1uF电容器的去耦效果和适用范围。

滤波电容选取

滤波电容选取

滤波电容用在电源整流电路中,用来滤除交流成分。

使输出的直流更平滑。

我们知道,一般我们所用的电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滤波和旁路,我在设计中也正是这么使用的。

对于高频杂波,一般我的经验是不要过大的电容,因为我个人认为,过大的电容虽然对于低频的杂波过滤效果也许比较好,但是对于高频的杂波,由于其谐振频率的下降,使得对于高频杂波的过滤效果不很理想。

所以电容的选择不是容量越大越好。

疑问点:1。

以上都是我的经验,没有理论证实,希望哪位可以在理论在帮忙解释一下是否正确。

或者推荐一个网页或者网站。

2。

是不是超过了谐振频率,其阻抗将大大增加,所以对高频的过滤信号,其作用就相对减小了呢?3。

理想的滤波点是不是在谐振频率这点上???(没有搞懂中)4。

以前只知道电容的旁路作用是隔直通交,现在具体于PCB设计中,电容的这一旁路作用具体体现在哪里?~~~~~~~~~~~~~~~~~~~~~~~~~~~在用电容抑制电磁骚扰时,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电容引线对滤波效果的影响。

电容器的容抗与频率成反比,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将电容并联在信号线与地线之间起到对高频噪声的旁路作用。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很多人发现这种方法并不能起到预期滤除噪声的效果,面对顽固的电磁噪声束手无策。

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忽略了电容引线对旁路效果的影响。

实际电容器的电路模型是由等效电感(ESL)、电容和等效电阻(ESR)构成的串联网络。

理想电容的阻抗是随着频率的升高降低,而实际电容的阻抗是图1所示的网络的阻抗特性,在频率较低的时候,呈现电容特性,即阻抗随频率的增加而降低,在某一点发生谐振,在这点电容的阻抗等于等效串联电阻ESR。

在谐振点以上,由于ESL的作用,电容阻抗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这是电容呈现电感的阻抗特性。

在谐振点以上,由于电容的阻抗增加,因此对高频噪声的旁路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电容的谐振频率由ESL和C共同决定,电容值或电感值越大,则谐振频率越低,也就是电容的高频滤波效果越差。

去藕电容 一大一小 总结

去藕电容  一大一小  总结

总结:1.电源对地常接一大一小的电容(去耦电容)2.由于制作的原因,大电容的分布电感比较大,电感对高频信号的阻抗是很大的,所以,大电容的高频性能不好;小容量电容分布电感很小,这样它就具有了很好的高频性能,但由于容量小的缘故,对低频信号的阻抗大3.大容量电解电容肩负着低频交变信号的退耦,滤波,平滑之作用;而小容量电容则以自身固有之优势,消除电路网络中的中,高频寄生耦合。

4所谓去耦,既防止前后电路网络电流大小变化时,在供电电路中所形成的电流冲动对网络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换言之,去耦电路能够有效的消除电路网络之间的寄生耦合。

去耦滤波电容的取值通常为47~200μF,退耦压差越大时,电容的取值应越大。

所谓去耦压差指前后电路网络工作电压之差。

耦合电容如何布置?有什么原则?是不是每个电源引脚都要布置一个0.1uF电容,有时看到0.1uF和10uF并联使用,为什么?所谓去耦,既防止前后电路网络电流大小变化时,在供电电路中所形成的电流冲动对网络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换言之,去耦电路能够有效的消除电路网络之间的寄生耦合。

去耦滤波电容的取值通常为47~200μF,退耦压差越大时,电容的取值应越大。

所谓去耦压差指前后电路网络工作电压之差。

如下图为典型的RC去耦电路,R起到降压作用:大家看到图中,在一个大容量的电解电容C1旁边又并联了一个容量很小的无极性电容C2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高频情况下工作的电解电容与小容量电容相比,无论在介质损耗还是寄生电感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别(由于电解电容的接触电阻和等效电感的影响,当工作频高于谐振频率时,电解电容相当于一个电感线圈,不再起电容作用)。

在不少典型电路,如电源去耦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及各种误差控制电路中,均采用了大容量电解电容旁边并联一只小电容的电路结构,这样大容量电解电容肩负着低频交变信号的去耦,滤波,平滑之作用;而小容量电容则以自身固有之优势,消除电路网络中的中,高频寄生耦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电容是理想的电容,选用越大的电容当然越好了,因为越大电容越大,瞬时提供电量的能力越强,由此引起的电源轨道塌陷的值越低,电压值越稳定。但是,实际的电容并不是理想器件,因为材料、封装等方面的影响,具备有电感、电阻等附加特性;尤其是在高频环境中更表现的更像电感的电气特性。我们都知道实际电容的模型简单的以电容、电阻和电感建立。除电容的容量C以外,还包括以下寄生参数:
简单说明了旁路和退耦之后,我们来看看芯片工作时是怎样在电源线上产生干扰的。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IO Buffer模型,输出采用图腾柱IO驱动电路,由两个互补MOS管组成的输出级驱动一个带有串联源端匹配电阻的传输线(传输线阻抗为Z0)。
为了做成纯文档的格式,尽量采用文字说明,不不采用图片,这样给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看官们见笑了。
可以看出在SRAM的输出同时从0V上升到3.3V时,从电源系统抽取的电流最大,我们选择此时计算所需的退耦电容量。我们采用第一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单根数据线所需要的电流大小为:
I=Cload×(dV/dt)=30pF×(3V/2ns)=45mA
36根数据线同时翻转时的电流大小为t=45mA×36=1.62A。芯片允许的供电电压降为0.165V,假设我们允许该芯片在电源线上因为SSN引入的噪声为50mV,那么所需要的电容退耦电容为:
做电路的人都知道需要在芯片附近放一些小电容,至于放多大?放多少?怎么放?将该问题讲清除的文章很多,只是比较零散的分布于一些前辈的大作中。鄙人试着采用拾人牙慧的方法将几个问题放在一起讨论,希望能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如果很不幸,这些对你的学习和工作正好稍有帮助,那我不胜荣幸的屁颠屁颠的了。
首先就我的理解介绍两个常用的简单概念。
什么是退耦?退耦(Decouple),最早用于多级电路中,为保证前后级间传递信号而不互相影响各级静态工作点的而采取的措施。在电源中退耦表示,当芯片内部进行开关动作或输出发生变化时,需要瞬时从电源线上抽取较大电流,该瞬时的大电流可能导致电源线上电压的降低,从而引起对自身和其他器件的干扰。为了减少这种干扰,需要在芯片附近设置一个储电的“小水池”以提供这种瞬时的大电流能力。
因为ESL在高频时觉得了电源线上的电流提供能力,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法再次计算所需的退耦电容量。这中方法是从Board Level考虑单板,即从Bypass Loop的总的感抗角度进行电容的计算和选择,因此更具有现实意义,当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就越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总是这样,需要一些折中,需要一点妥协。
3、等效并联电阻EPR Rp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容器泄漏电阻,在交流耦合应用、存储应用(例如模拟积分器和采样保持器)以及当电容器用于高阻抗电路时,Rp是一项重要参数,理想电容器中的电荷应该只随外部电流变化。然而实际电容器中的Rp使电荷以RC时间常数决定的速度缓慢泄放。
还是两个参数RDA、CDA 也是电容的分布参数,但在实际的应该中影响比较小,这就省了吧。所以电容重要分布参数的有三个:ESR、ESL、EPR。其中最重要的是ESR、 ESL,实际在分析电容模型的时候一般只用RLC简化模型,即分析电容的C、ESR、ESL。因为寄生参数的影响,尤其是ESL的影响,实际电容的频率特性表现出阻抗和频率成“V”字形的曲线,低频时随频率的升高,电容阻抗降低;当到最低点时,电容阻抗等于ESR;之后随频率的升高,阻抗增加,表现出电感特性(归功于ESL)。因此对电容的选择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容值,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包括:
电容选择上都采用的MLCC的电容进行退耦,常见的MLCC的电容因为介质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可以分成NPO的第一类介质,X7R和Z5V等的第二、三类介质。EIA对第二、三类介质使用三个字母,按照电容值和温度之间关系详细分类为:
第一个数字表示下限类别温度:
X:-55℃;Y:-30℃;Z:+10℃
1、等效串联电阻ESR(Resr):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是由电容器的引脚电阻与电容器两个极板的等效电阻相串联构成的。当有大的交流电流通过电容器,Resr使电容器消耗能量(从而产生损耗),由此电容中常用用损耗因子表示该参数。
2、等效串联电感ESL(Lesl):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感是由电容器的引脚电感与电容器两个极板的等效电感串联构成的。
C=I×(dt/dV)=1.62A×(2ns/50mV)=64nF
从标准容值表中选用两个34nF的电容进行并联以完成该值,正如上面提到的退耦电容的选择在实际中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越大的电容具有更大的封装,而更大的封装可能引入更大的ESL,ESL的存在会引起在IC引脚处的电压抖动(Glitching),这个可以通过V=L×(di/dt)公式来说明,常见贴片电容的L大约是1.5nH,那么V=1.5nH×(1.62A/2ns)=1.2V,考虑整个Bypass回路的等效电感之后,实际电路中glitch会小于该值。通过前人做的一些仿真的和经验的数据来看,退耦电容上的Glitch与同时驱动的总线数量有很大关系。
在电源电路中,旁路和退耦都是为了减少电源噪声。旁路主要是为了减少电源上的噪声对器件本身的干扰(自我保护);退耦是为了减少器件产生的噪声对电源的干扰(家丑不外扬)。有人说退耦是针对低频、旁路是针对高频,我认为这样说是不准确的,高速芯片内部开关操作可能高达上GHz,由此引起对电源线的干扰明显已经不属于低频的范围,为此目的的退耦电容同样需要有很好的高频特性。本文以下讨论中并不刻意区分退耦和旁路,认为都是为了滤除噪声,而不管该噪声的来源。
高速电路板上使用最多的是什么东西?去耦电容!
关键词:去耦(decouple)、旁路(Bypass)、等效串联电感(ESL)、等效串联电阻(ESR)、高速电路设计、电源完整性(PI)、信号完整性(SI)
高手和前辈们总是告诉我们这样的经验法则:“在电路板的电源接入端放置一个1~10μF的电容,滤除低频噪声;在电路板上每个器件的电源与地线之间放置一个0.01~0.1μF的电容,滤除高频噪声。”在书店里能够得到的大多数的高速PCB设计、高速数字电路设计的经典教程中也不厌其烦的引用该首选法则(老外俗称Rule of Thumb)。但是为什么要这样使用呢?各位看官,如果你是电路设计高手,你可以去干点别的更重要的事情了,因为以下的内容仅是针对我等入门级甚至是门外级菜鸟。
什么是旁路?旁路(Bypass),是指给信号中的某些有害部分提供一条低阻抗的通路。电源中高频干扰是典型的无用成分,需要将其在进入目标芯片之前提前干掉,一般我们采用电容到达该目的。用于该目的的电容就是所谓的旁路电容(Bypass Capacitor),它利用了电容的频率阻抗特性(理想电容的频率特性随频率的升高,阻抗降低,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可以看出旁路电容主要针对高频干扰(高是相对的,一般认为20MHz以上为高频干扰,20MHz以下为低频纹波)。
N=(Lserial/Ltot)=76个
另外当频率降到Fbypass的时候,也应该满足板级容抗需要,即:
Carray=(1/(2pi×Fbypass×Xmax))=5.23μF;
Celement=Carray/N=69nF;
哇噻,真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这么多啊!如果单板上还有其他器件同时动作,那么需要更多的电容呢!如果布不下,只能选择其他具有更小电感值的电容了。
实际电源系统中存在芯片引脚、PCB走线、电源层、底层等任何互连线都存在一定电感值,因此上面就IC级分析的SSN和地弹噪声在进行Board Level分析时,以同样的方式存在,而不仅仅局限于芯片内部。就整个电源分布系统来说(Power Distribute System)来说,这就是所谓的电源电压塌陷噪声。因为芯片输出的开关操作以及芯片内部的操作,需要瞬时的从电源抽取较大的电流,而电源特性来说不能快速响应该电流变化,高速开关电源开关频率也仅有MHz量级。为了保证芯片附近电源线上的电压不至于因为SSN和地弹噪声降低超过器件手册规定的容限,这就需要在芯片附近为高速电流需求提供一个储能电容,这就是我们所要的退耦电容。
第二个数字表示上限温度:
4:+65℃;5:+85℃;6:105℃;7:125℃;8:150℃
1、电容容值;2、电介质材料;3、电容的几何尺寸和放置位置。
所有考虑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降低电源地之间的感抗(满足电源最大容抗的条件下),在有瞬时大电流流过电源系统时,不至于产生大的噪声干扰芯片的电源地引脚。选用常见的有两种方法计算所需的电容:
简单方法:由输出驱动的变化计算所需退耦电容的大小;
Fknee=(1/2×Tr)=250MHz,其中Tr=2ns
可见Fknee远远大于Fbypass,5nH的串联电感肯定是不行了。那么计算:
Ltot=Xmax/(2pi×Fknee)=(Xmax×Tr/pi)=19.7pH
如前面提到的常见的贴片电容的串联电感在1.5nH左右,所需要的电容个数是:
设电源引脚和地引脚的封装电感和引线电感之和分别为:Lv和Lg。两个互补的MOS管(接地的NMOS和接电源的PMOS)简单作为开关使用。假设初始时 刻传输线上各点的电压和电流均为零,在某一时刻器件将驱动传输线为高电平,这时候器件就需要从电源管脚吸收电流。在时间T1,使PMOS管导通,电流从PCB板上的VCC流入,流经封装电感Lv,跨越PMOS管,串联终端电阻,然后流入传输线,输出电流幅度为VCC/(2×Z0)。电流在传输线网络上持续一个完整的返回(Round-Trip)时间,在时间T2结束。之后整个传输线处于电荷充满状态,不需要额外流入电流来维持。当电流瞬间涌过封装电感Lv时,将在芯片内部的电源提供点产生电压被拉低的扰动。该扰动在电源中被称之为同步开关噪声(SSN,Simultaneous Switching Noise;SSO,Simultaneous Switching Output Noise)或Delta I噪声。
在时间T3,关闭PMOS管,这一动作不会导致脉冲噪声的产生,因为在此之前PMOS管一直处于打开状态且没有电流流过的。同时打开NMOS管,这时传输线、地平面、封装电感Lg以及NMOS管形成一回路,有瞬间电流流过开关B,这样在芯片内部的地结点处产生参考电平点被抬高的扰动。该扰动在电源系统中被称之为地弹噪声(Ground Bounce,我个人读着地t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