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 内部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课程内部讲义
“王”者驾到
——历史必修3(文化史)教师:王磊
温馨提示:本讲义为A4 大小,如需打印请注意用纸尺寸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提倡使用电子讲义
编辑教师:张立波
学好文综、才能成功 第 1 页
1.百家争鸣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化 (1)背景:社会剧烈变动期——井田制崩溃(经济);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政治);士阶层的活跃与受 重用(阶级关系);学在民间(文化)。
(2)主要流派 道家代表
人物及其思想:
老子,代表作,《道德经》;思想: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要顺应自然(世界观);提倡清静无为、知 足寡欲(人生观);“无为而治”,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政治观);辩证(哲学观)。
庄子:代表作《庄子》,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影
响:道家哲学影响深远;汉代发展为道教;在汉初也曾成为统治主流思想。
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商鞅:以严刑峻法为手段,追求增强国家力量为目的,主持秦国变法 韩非子,法家主
张社会变革;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法治国、以权驭臣、以威慑民。 影响:其求变思想影响一大批改革家;为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岳版强调儒
表法里共同构成古代统治思想基础)
墨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墨子,主张兼爱(无差别平等);非攻(否定兼并战争,肯定抵抗侵略的战争);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影响:墨子的思想有着瓦解血缘宗法制的内容,代表了平民利益,战国时代一度成为显学,但因与大一统格
格不入,受到惨烈打击,后世基本消弭。
(3)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 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儒家 孔子: 代表作:六经,《诗》《书》《礼》《义》《乐》《春秋》;其弟子还整理出他们言行集《论语》。
至今仍有积极意义的:“仁”,要爱人,待人宽容;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教育学思想, “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有消极成分的: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和等级制度,“克己复礼”。后世这一思想被统治者借用发展为压迫百 姓的文化工具。
(2)孟子思想: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并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 想;认为人性本善,要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思想:主张施政者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 巨大;提出“人之性恶”,要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3.无为而治
(1)“无为”的思想来源和使用此思想的社会背景: 思
想来源:道家思想 社会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
会经济破坏严重
(2)“无为”的作用: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安定人心;汉朝经济逐渐恢复和增强
(3)为何出现“无为”到“有为”的转变:“无为”不适合加强中央集权和稳固统一的需要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要继续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文化上的支持;儒家思想想获得主流地位,需要与政治合作。
(2)人物:董仲舒、汉武帝
(3)思想:加强君权,宣扬“天人合一”,即君主权力是上天所赋予,他人必须服从;“天人感应”,天子无道, 上天惩罚,还留下来的一点点的从“天”的角度对天子的约束(这里融合了一些阴阳家理念);将儒家的等级延 伸为“三纲五常”
(4)做法: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儒学与政治密切合作,儒学为政治提供了文化基础,政府给予儒学高
编辑教师:张立波
学好文综、才能成功 第 2 页 于所有其他思想的地位。
(5)影响:儒学垄断了教育和入仕的途径;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大大加强了思想上的中央集权;与政 治合作过渡密切的儒学不可避免的逐渐被扭曲和异化。
5.宋明理学
(1)三教合一:魏晋南北朝,佛道对儒学形成挑战,为重兴儒学,隋开始,儒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以 儒学为主,吸纳一些佛道理念。
(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理学:代表人物——程颐、程颢和集大成的朱熹 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源,把天理
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即从观察万物中体验天理(格物
是求伦理,不是科学);朱熹更是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存天理,灭 人欲”;朱熹编纂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了后世科举教科书。(岳版并未单独介绍二程思想)
心学:代表人物——宋的陆九渊,明的王阳明 思想:陆九渊认为天理不许求于外物,只须反省内心;王阳明时代的理学更加僵化,社会动荡,王阳明发展
心学,认为人应该“致良知”,去发掘自己内心的善,“知行合一”去把道德由书本变成实际,人人皆可为圣贤。
(3)理学如何发展了儒学:理学试图解决汉儒只服从无自我的空白,提出一系列对自我的道德约束;还试图借 用佛道的一些理念,是儒学学理更加清晰。
(4)影响:对中国历史影响非常深远,正面来说,塑造了民族性格,发扬了社会道德和个人使命感;负面来说, 仍没有突破等级观念和无条件服从上层这两个儒学死结,甚至有所强化。
6.明清之际儒学
(1)时代背景:无法突破等级观念(无法向下)和对上层的绝对服从(无法向上)的尴尬,僵化的理学已经不 能起到凝聚人心,发扬社会道德的作用;明代的灭亡更是给知识分子强烈的刺激。
(2)李贽思想:代表作《焚书》、《藏书》,推崇独立判断,认为孔子不是圣人;否定四书五经的绝对权威;吃饭 穿衣即是“人伦物理”,反对脱离物质空谈仁义;男女平等。
(3)黄宗羲思想: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倡 导言论自由。
(4)顾炎武思想: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核心思想是“经世致用”。
(5)王夫之思想:代表作《读通鉴论》,思想具有辩证法色彩。
(岳版这三人的思想是放在一起写的,实际他们的思想也确实很接近:都是主张限制君权,肯定经世致用并认同 工商业的作用)
(6)四人对儒学的发展: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回归原始儒学唯物、讲求实际和人文主义)和批判(对僵化儒学, 尤其是宋明理学)。
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 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制天命而用之
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战国时期墨家对实用科技较为关注,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墨家对科技感兴趣
B .墨家代表的是平民,是生产的实践者
C .其它学派鄙视科技
D .墨子本人是小生产者
3.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A .儒
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C .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 .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