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会计基础知识讲解(最新完整版)
2016年会计基础第五章第五节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
2016年会计基础第五章第五节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生产资料的耗费过程。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是企业为获得收入而预先垫支并需要得到补偿的资金耗费。
这些费用最终都要归集、分配给特定的产品,形成产品的成本。
产品成本的核算是指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费用发生总额,并按适当方法分别计算出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等。
一、生产费用的构成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一)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
(二)直接人工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及福利费。
生产工人的工资及其福利费应当计人各项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中,车间、管理部门的工资及福利费,应分别计人“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中。
(三)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月末,一般无余额。
【例5—14】(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A.生产车间厂房的折旧费B.产品生产用设备的折旧费C.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D.生产车间的办公费用【答案】B生产车间厂房的折旧费和生产车间的办公费用属于制造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属于管理费用,产品生产用设备的折旧费则属于直接生产成本。
【例5—15】(多选题)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A.直接材料B.职工薪酬C.直接人工D.制造费用【答案】ACD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二、账户设置企业通常设置以下账户对生产费用业务进行会计核算:1.“生产成本”账户“生产成本”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
2016年会计基础第五章第八节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2016年会计基础第五章第八节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一、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一)利润的形成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由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构成。
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分为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这一指标能够比较恰当地反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其计算公式如下:营业利润=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销售费用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一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一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又称税前利润,是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3.净利润,又称税后利润,是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其计算公式如下: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费用【例5—30](单选题)甲企业2013年净利润为320万,2013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为100万,盈余公积弥补的亏损为50万,则利润分配之前可供分配的利润为()。
A.320B.370C.420D.470【答案】D可供分配的利润=净利润(或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其他转入的金额,所以答案选D。
【例5—31】(多选题)下列关于“利润分配”账户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用以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属于资产类账户B.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未弥补的亏损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未分配利润额C.借方登记实际分配的利润额,包括提取的盈余公积和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以及年末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全年发生的净亏损D.贷方登记用盈余公积弥补的亏损额等其他转入数,以及年末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全年实现的净利润【答案】BCD“利润分配”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账户,所以答案A不正确。
2016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精讲
2016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精讲持有至到期投资知识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内容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通常情况下,包括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
注意:第一,权益工具投资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第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是指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是明确的。
第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知识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务处理(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为了反映和监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收取利息、出售等情况,企业应当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收益”等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还应当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构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持有企业在持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期间,所涉及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债券利息收入,二是在资产负债表日核算发生的减值损失。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利息收入企业在持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应当作为投资收益进行会计处理。
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及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课件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职能和监督 职能,其中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 础,监督职能是核算职能的保障。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 用和利润。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是设置账户和账簿的依据。常见的会计科 目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03 会计处理流程
原始凭证的审核
完整性审核
确保原始凭证的各项信息完整,如日期、金 额、单位名称等。
合规性审核
检查原始凭证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制度,如 发票是否符合税务规定。
真实性审核
核实原始凭证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伪造、篡 改等情况。
合理性审核
判断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如 费用支出是否符合常规。
对账与结账
• 总结词:掌握对账和结账的方法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保障。
• 详细描述:对账是指将各种账簿记录进行核对,以确保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和账账相符。对账包括证证核对、账证核对 、账款核对和账实核对等。结账是指在会计期末将本期内的所有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计算本期内的收入、费用和 利润等指标,并将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账簿中。结账时应注意将本期内的所有经济业务全部入账,并按照规定的结账程序 进行结转和处理。对账和结账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账和结账可以发现和纠正记账过程中的错误,提高会计工 作的质量和效率。
根据日常核算资料,按照一定的格式和方法,将 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 进行分类、汇总和整理。
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分布、负 债结构和所有者权益状况,从而评估企业的财务 状况和偿债能力。
2016年《会计基础》精讲课件-第一章
借贷记账法广泛应用于企业、行政事 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各类经济实体 的会计核算,是现代会计实务的基础 。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需要遵循一系列的 规则和原则,如会计科目分类、记账 凭证编制、账簿登记、试算平衡等。
通过借贷记账法,可以全面、系统地 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为 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息。
。
相关性原则
会计科目应当与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使 用者的需求相关。
实用性原则
会计科目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 情况设置,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外 部信息披露的需要。
账户的结构与功能
账户的结构
账户的名称、记账方向、记录的增加 或减少金额以及余额。
账户的功能
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 开设的,用于分类记录各项经济业务 ,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 入、费用和利润等增减变动情况。
会计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功能是核算和监督,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 量、确认和报告,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 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 内容,即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会计目标
会计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 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满足投资者、 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 众等对企事业单位经济信息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采用权责发 生制进行收入和费用的 确认与计量,以实现收 入与费用的配比。
04
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的分类
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
将会计科目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会计基础》2016笔记
第一章总论一、会计1、概念: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本质: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基本特征:(1)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2)一个经济信息系统(3)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劳动计量和价值计量(实物量度、时间量度)(4)核算和监督:核算是基础,监督是质量保证(5)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核算—最基本的方法、分析、检查3、发展历程:(1)古代会计(2)近代会计意大利卢卡·帕乔里《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簿记论”复式记账法——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3)现代会计·财务会计:对外提供会计信息服务,过去的信息·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未来的信息二、会计对象(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1、概念: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2、资金运动: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1)资金投入:投资者(所有者权益)+ 债权人(债权人权益,即负债)(2)资金运用:供应(采购材料、设备)、生产(支付工资、消耗材料)、销售(卖掉产品)(3)资金退出:偿还债务、上缴税金、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三、会计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四、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反映职能)——最基本的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定性问题)、计量(定量问题)和报告·内容:①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视同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使用的……·有价证券: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②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原材料、库存商品、在产品、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房屋、机器)③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债权:应收和预付款项等【收取款项的权利】债务: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应交款项【需要偿付的现时义务】④资本的增减资本又称所有者权益,即资产-负债,投资人对净资产的所有权⑤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量——计算和判断单位经营成果及其盈利状况的依据⑥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利润的计算、缴纳所得税、提取盈余公积、利润分配、亏损弥补⑦其他事项(2)监督职能(控制职能)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2016年会计基础 第一章 总论
2、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近代会计之父)出版 了《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其中的《簿记论》 介绍了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和方法。——标志近代会计的开端 3、20世纪50年代,会计正式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 支。——标志着现代会计形成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二)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与 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本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注:货币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①会计核算方法 ②会计分析方法 ③会计检查方法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 含义1: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含义2:会计对象是特定主体发生的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含义3: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 资金投入 资金运动的三个过程: 资金运用(资金循环与周转) 资金退出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主要有以下三个过程: 未退出的资金进入下 资金运用(循环周转)
(二)会计目标 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Biblioteka 行情况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委托人 (所有者、股东)
管理层 接受委托对企业进行管理
2、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的信息 使用者:投资人、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有关部门、社 会公众等。 会计信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利润表 反映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流出的现金流量表
确认:是指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项目,纳入资产负债表或 利润表的过程。(确认是否应该记账、记哪些方面) 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 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报告:是指在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上,将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和现金流量信息以财务报表等形式向有关各方报告。
2016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 总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会计概述与目标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第四节 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第五节 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 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核 算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 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 管理工作。
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其他 应收款等。
债务: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种借款、应 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如借款、应付账款、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两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够正确、及时、完整的反映经济活动。 (四)会计的拓展职能:
参与经济决策 预测经济前景 评价经营业绩
三、会计核算方法
❖ 是指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 从工作流程看: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由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总
称,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 ❖ 从会计核算内容看:由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
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 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 选择其中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 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唯一
核算时可用人民币、 外币,但报表必 须用人民币
货币计量
对会计计量手段和方法的界 定
方法, 考核 控制 预测法……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2016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知识点整理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一、会计的概念和目标1.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基本特征:(1)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本质(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企业语言)。
——会计的目标(3)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的特征(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的方法3.发展历程:古代(单式记账,实物与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近代(复式记账法,《薄记论》问世,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现代(传统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4.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活动或资金运动。
EX: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资金投入(所有者权益,负债)——资金运用(又称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资金退出(偿债、缴纳税、分配利润)5.会计目标:又称会计目的,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的职能和方法1.职能::首要职能,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
〈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基本内容: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b.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c.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d.资本、基金的增减e.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f.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g.需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监督(控制职能):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注:a.会计监督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b.会计监督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c.这里的会计监督仅限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为监督主体,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内部监督拓展职能: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评价业绩注: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最新完整版)
2016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最新完整版)【第一章】总论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2.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5.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6.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
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7.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
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8.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9.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或:资产=权益【第二章】核算1.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七个方面: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016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2016整理版)第一章总论(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种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劳动计量、货币计量实物计量辅助的计量单位,计量结果通常无法劳动计量直接进行汇总、比较。
货币计量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能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
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
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二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①财务会计(国家),(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②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只能以货币为单位,也可以其它补充)。
4.会计具有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的基本职能5.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计检查方法、会计控制方法和会计预测方法、决策方法。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
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1.资金的投入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2.资金的运用(即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运用。
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第一章总论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2016年《会计基础》精讲课件-第一章
第一章 总论
【本章考情】
全书最为基础的一个章节,总论内容主要包括会计 基础的一些入门概念和原则体系,重点需要掌握权责发 生制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 本章考点多以单选题、多选题以及判断题的形式出
现,分值平均在6分左右,在学习时多加理解和记忆。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答案】× 【解析】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一旦进入破产清算,就应当改 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巩固练习】
2.(单选题)持续经营是从()上对会计核算进行了有效界定。 A.空间 B.时间C.时间和空间Fra bibliotekD.内容
【答案】B
3.会计分期(时间范围) 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 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1)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年度采用的是公历年 度,即公历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分期; (2)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
核算的三大环节:
确认 定性:记什么要素
报告
财务报告:如何反映 计量 定量:记多少金额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7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流动性最强)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占用资金最多)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收款权利和付款义务)
4.资本、基金的增减;(投资者投入)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核算;(每月都需要核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经营状况)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关系
2016年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2014会计基础考试大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一)会计的概念(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会计的核算职能(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会计对象(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四、货币计量第三节会计基础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二、权责发生制三、收付实现制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一)资产1.资产的定义2.资产的分类(二)负债1.负债的定义2.负债的分类(三)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四)收入1.收入的定义2.收入的分类(五)费用1.费用的定义2.费用的分类(六)利润1.利润的定义2.利润的分类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一)历史成本(二)重置成本(三)可变现净值(四)现值(五)公允价值第二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4.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
5.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1.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总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括情况,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基本要求】1. 熟悉会计要素的含义与特征2. 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与构成3. 掌握常用的会计计量属性4. 掌握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5. 掌握基本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考试内容】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二)会计要素的分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其中,前三类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后三类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利润表中列示。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一)资产1.资产的含义与特征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资产的分类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一个正常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
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在一年内有几个营业周期。
但是,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循环相关的产成品、应收账款、原材料尽管是超过一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仍应作为流动资产。
当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一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最新完整版)【第一章】总论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2.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5.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6.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
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7.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
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8.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9.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或:资产=权益【第二章】核算1.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七个方面: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包括六项:(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科目与账户1.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2.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3.会计科目在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应遵循三个原则: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4.“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会计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5.会计账户的标准格式中,包括下列项目:日期、凭证编号、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
6.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联系:二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2)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系统反映和控制其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
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填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体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为编制会计报表所运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1.所谓的记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2.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
因此,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4.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会计科目(账户)、记账符号、金额。
【第五章】会计凭证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1、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2、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
(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3、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
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区分: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增值税专用发票7、原始凭证基本内容:名称、日期、单位和个人、内容、金额8、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9、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
10、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11、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2、记账凭证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款凭证<借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贷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转账凭证<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按照填列方式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13、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
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记账凭证下14、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填写错误的,重新编制。
15、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企业采购报销差旅费填制一张收款凭证和一张转账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1.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通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简称账簿。
2.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意义:(1)可以记载、储存会计信息;(2)可以分类、汇总会计信息;(3)可以检查、校正会计信息;(4)可以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3.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的真实内容。
具体说明如下:(1)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的每一个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2)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个别账户中完成的。
4.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
5.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主要有四种: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和横线登记式(或称平行式)。
6.结账的方法:(1)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
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事项记录之下通栏划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
(2)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3)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注意: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4)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
年终结账时,将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双红线。
(5)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账户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注意:此时不必编制会计凭证)。
7.错账的更正方法:错账的更正方法通常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等几种。
8.三栏式明细账适用于只进行金额核算的账户;多栏式明细账一般适用于成本、费用类的明细核算;数量金额式账簿一般适用于具有实物形态的财产物资的明细核算。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便于查账、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科目、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平衡(本期借、贷发生额合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