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荧光粉制备

第十一章荧光粉制备
提高对比度的途径——降低反射率 实现方法——涂层的颜色与发射光的颜色
一致 要求——热稳定、化学性质稳定
表面处理的方法
两步:清洗、表面覆膜 清洗:
• 去除表面附着物(主要为助溶剂,电子束轰击下可能会产生放气) • 酸洗、碱洗、DI(去离子水)清洗 表面覆膜 • 通常在水溶液中进行 • 清洗后的荧光粉悬浮在DI中 • 可将涂层材料加入到荧光粉悬浊液中(一般需要搅拌) • 涂层材料不超过荧光粉重量的1 wt%
Ag+离子在晶格中形成了一些发光中心
• 如果在ZnS : Ag+中含有0. 001%(质量)的Ni2+离子,则会完 全猝灭这种蓝色荧光
Ni2+离子(或其他铁族元素离子,Fe2+、Co2+)在晶体的禁带中构 成深的局域能级,成为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无辐射复合中心,发光中 心吸收的激发能被转递给这些铁族元素离子。
环境,有利于反应物离子间的互扩散,有利于产物的晶化 (液态输运)
效果—— 降低固相反应温度,促进结晶
助溶剂未熔化
助溶剂熔化形成液相
ZnS颗粒尺寸与助溶剂和煅烧时间的关系.
助溶剂的熔(a) 点卤化低物助于溶剂煅的熔烧点温高于度煅烧—温度—液相输运
(b)卤化物助溶剂的熔点低于煅烧温度
助溶剂的作用
CH3]2 • 长时间澄清后,过滤得到高纯ZnSO4溶液
2 发光材料粉体的配比
以Ca5(PO4)3(F,Cl):Sb3+,Mn2+为例

CaHPO4——磷酸根和钙 CaCO3——钙离子
占粉体总 重量的约 90%
决定产物的最

CaF2——氟离子、钙离子
终形貌
CaCl2——氯离子、钙离子

高温固相法制备高效YAG荧光粉及性能表征

高温固相法制备高效YAG荧光粉及性能表征

高温固相法制备高效YAG荧光粉及性能表征一、引言由于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又未能完全及时建立,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了一系列的能源危机,这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发展,因此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环保经济已成全球共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光LED由于其节能、环保、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在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全世界大放异彩。

白光LED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为白光的固态半导体照明器件,突破了白炽灯钨丝发光与节能灯三基色荧光粉发光的原理,光谱几乎全部集中于可见光频段,具有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安全、低电压、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被人们看成是继白炽灯、荧光灯、高压气体放电灯之后第四代照明光源,被誉为21世纪新固体光源时代的革命性技术,已经在手机与LCD等背光源、室外景观照明、室内装饰照明、户外显示屏、交通信号灯、汽车照明、安全照明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白光LED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通过LED红绿蓝的三基色多芯片组合发光合成白光。

其优点是效率高、色温可控、显色性较好;缺点是三基色光衰不同导致色温不稳定、控制电路较复杂、成本较高。

(2)蓝光LED 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由LED芯片发射的蓝光和荧光粉发出的黄绿光合成白光,为改善显色性能还可以在其中加入少量红色荧光粉或同时加适量绿色、红色荧光粉。

其优点是发光效率高、制备工艺简单、温度稳定性较好、显色性较好;缺点是出光一致性相对较差、色温随出光角度变化而变化。

(3)紫外光LED芯片激发荧光粉发出三基色光合成白光。

其优点是显色性好;缺点是目前LED芯片效率较低,且有紫外光泄漏对人眼造成伤害问题,荧光粉温度稳定性问题亦有待解决。

因此,蓝光LED芯片搭配黄色Y AG荧光粉是目前业界公认效率最佳的白光LED实现方式,而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所发展的以蓝光LED芯片搭配黄色TAG 荧光粉表现则较为逊色。

LED荧光粉的分析测试方法

LED荧光粉的分析测试方法

评估方案一、荧光粉的分析测试方法1、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测定把样粉装好后,放到样品室里,选定一个激发波长,作发射光谱扫描,读出发射光谱的发射主峰。

给定发射光谱的发射主峰,作激发光谱扫描,读出激发光谱峰值波长。

重新装样,测试3次,各次之间峰值波长的差值不超过±1nm,取算术平均值。

2、外量子效率的测定把样粉装好后,放到样品室里,选定一个激发波长,激发荧光粉发光,利用光谱辐射分析仪测试得到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功率分布。

计算荧光粉在该激发波长下的外量子效率。

重新装样,测试3次,各次之间的相对差值不大于1%,取算术平均值。

3、相对亮度的测定将试样和参比样品分别装满样品盘,用平面玻璃压平,使表面平整。

用激发光源分别激发试样和参比样品。

用光电探测器将试样和参比样品发出的光转换成光电流,并记录数值。

试样和参比样品连续重复读数3次,各次之间相对差值不大于1%,取算术平均值。

4、色品坐标的测定把试样装好放入样品室中。

选定激发光源的发射波长,使其垂直激发样品室里的荧光粉样品。

利用光谱辐射分析仪按一定的波长间隔(不大于5nm)测试得到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功率分布。

按GB 3102.6-1993中“6.39 色品坐标”的公式求出荧光粉的色品坐标。

重复测试3次,各次之间x、y的差值均不超过±0.001,取算术平均值。

5、温度特性的测定把试样装好放入样品室中,于室温下测试其激发、发射主峰波长,相对亮度及色品坐标等。

每一试样按测定步骤平行测3次,各次之间激发、发射主峰波长的差值均不超过±1 nm,相对亮度的差值不超过±1%,色品坐标的差值不超过±0.001。

启动加热装置,将被测的荧光粉试样加热并稳定在设定的温度值10min。

稳定在预定的温度下,测定荧光粉试样的激发、发射主峰波长,相对亮度及色品坐标等。

每一试样按测定步骤平行测3次,各次之间激发、发射主峰波长的差值均不超过±1nm,相对亮度的差值不超过±1%,色品坐标的差值不超过±0.001。

《Cr3+掺杂类钙钛矿结构近红外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范文

《Cr3+掺杂类钙钛矿结构近红外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范文

《Cr3+掺杂类钙钛矿结构近红外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近红外荧光粉在光电子器件、生物成像、医疗诊断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中,Cr3+掺杂的类钙钛矿结构近红外荧光粉因其高亮度和高稳定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将针对这种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及其发光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本实验所需材料主要包括:钙源、钛源、铬源以及其他必要的化学试剂等。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使用前未进行进一步处理。

2. 制备方法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r3+掺杂的类钙钛矿结构近红外荧光粉。

具体步骤包括:原料混合、预烧、研磨、再次烧结等。

3. 发光性能测试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谱仪等设备对制备的荧光粉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发光性能。

三、实验结果1. 制备结果荧光粉。

XRD和SEM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粉具有类钙钛矿结构,且颗粒分布均匀。

2. 发光性能分析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在近红外区域具有明显的发光性能。

Cr3+的掺杂使得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得到显著提高。

此外,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半峰宽等参数也得到了优化。

四、讨论1. 制备条件对荧光粉性能的影响制备过程中,烧结温度、时间、原料比例等因素对荧光粉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适当调整这些因素,可以得到具有更好发光性能的荧光粉。

2. Cr3+掺杂的作用机制Cr3+的掺杂可以有效地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

这主要是因为Cr3+的能级与基质材料的能级相匹配,有利于能量的传递。

此外,Cr3+还可以通过改变局部晶体场环境来影响发光性能。

3. 荧光粉的应用前景Cr3+掺杂的类钙钛矿结构近红外荧光粉具有高亮度、高稳定性等优点,在光电子器件、生物成像、医疗诊断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和掺杂元素,提高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满足更多领域的需求。

五、结论红外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具有高亮度、高稳定性等优点,在光电子器件、生物成像、医疗诊断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固相法合成上转换荧光粉及光谱测量实验报告

固相法合成上转换荧光粉及光谱测量实验报告

固相法合成上转换荧光粉及光谱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固相法合成上转换荧光粉,并使用光谱测量技术对其进行表征。

实验原理:上转换荧光粉是一种具有特殊荧光性质的纳米材料,它可以将低能量的光转换成高能量的光。

上转换荧光材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荧光体和辐射体。

荧光体吸收低能量的光,然后再发射出高能量的光,而辐射体则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可以将发射出的光完全反射回荧光体中,从而实现光的上转换。

固相法合成上转换荧光粉的步骤如下:1. 准备所需的荧光体和辐射体材料,其中荧光体通常由稀土离子掺杂的晶体或纳米晶体组成,辐射体则使用具有高折射率的介质。

2. 将荧光体和辐射体混合均匀,并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形成粉末状混合物。

3. 将混合物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热处理,使其烧结成块状。

4. 将烧结块状物粉碎成粉末,然后进行表征和测量。

光谱测量是对上转换荧光粉进行表征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测量其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来了解其光学性质和发光性能。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荧光体和辐射体材料以及溶剂。

2. 将荧光体和辐射体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溶剂,形成粉末状混合物。

3. 将混合物放入高温炉中,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使其烧结成块状物。

4. 将烧结块状物取出,用粉碎仪将其粉碎成粉末。

5. 使用光谱测量仪器对上转换荧光粉进行测量。

首先测量其吸收光谱,将样品放入光电池中,记录下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强度。

然后测量其发射光谱,将样品放入荧光光度计中,记录下在不同波长下的发射强度。

6. 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如绘制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曲线,计算荧光材料的上转换效率等。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绘制上转换荧光粉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曲线,并分析荧光材料的性能和效率。

实验结论:通过固相法合成的上转换荧光粉具有特殊的荧光特性,可以将低能量的光转换成高能量的光。

光谱测量结果显示,上转换荧光粉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分别在不同波长下呈现出吸收和发射的峰值,证明了其具有荧光性质。

论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特性

论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特性

论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特性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摘要:利用水解法得到SiO2溶胶,并在其中掺入Mn2+,Zn2+离子,加热烘干制得Zn2SiO4:Mn胶体,将其在100C高温下煅烧2h,得到含Mn2+的Zn2SiO4:Mn颗粒。

研磨成粉,并用X 射线进行物象分析。

然后测定试样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结果表明Mn2+掺杂的Zn2SiO4可绿色荧光。

最后对这种物质的发光机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胶体、硅酸锌、荧光发射、硅铍石晶体人类进入21世纪,对各种功能材料,特别是新型发光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的水平不断深入。

研究表明,用掺杂等手段使各种材料性能不断改进,甚至赋予新的特性。

如,Zhang等人将Eu2+和Tb3+离子掺杂在Zn2SiO4中观察到绿色和红色荧光[1]。

Zn2SiO4:Mn荧光粉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发光材料,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硅酸矿石能在紫外线(365nm)照射下发出可光,所以当时人们通过这种方法,能过更容易找到矿床。

Zn2SiO4是一种很好的发光材料基质,呈白色粉末状,易于操作合成;Mn2+掺杂Zn2SiO4是一种高效绿色磷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等离子体显示板,阴极射线管和荧光灯上。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

参与反应的各组分基本上在分子级混合,且各离子分布均匀,所以较之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如sol-gel在800度下就得到Zn2SiO4晶相[5]),而且设备简单,易于操作。

1实验:Mn的制备:(以下操作分两组同时进行)将正硅酸乙酯((C2H5O)4Si)25ml,乙醇(CH3COOH)25ml,蒸馏水15ml并加入少量盐酸(约2ml)催化,搅拌30min 水解后得到SiO2溶胶(并用PH试纸调节);取碳酸锌(ZnCO3•2HO2)和氯化锰(MnCl2•4H2O)作原料(注意;氯化锰只添加到其中的一组,另一组不用添加),然后加水溶解并逐滴加入30%的氨水助溶;将Mn2+,Zn2+(摩尔比约为1:100)的溶液加入到SIO2溶胶中,同时迅速开启磁力棒搅拌10~20min后在恒温箱中110℃环境下蒸干,制得Zn2SiO4:Mn和不含Mn2+的Zn2SiO4胶状固体样品。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实验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实验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实验2.1材料的制备及表征2.1.1 样品制备Mg7Ga2GeO12: Mn4+荧光粉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

原材料为(MgCO3)4·Mg(OH)2·5H2O (A.R.)、Ga2O3 (99.9%)、GeO2 (99.9%)和MnCO3 (A.R.),使用前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

将原料按照正确的化学计量比进行称量,然后研磨均匀(用玛瑙研钵充分研磨),把研磨均匀的混合物转移到氧化铝坩埚中,然后放入马弗炉中,在空气气氛下1400℃烧制10小时后冷却至室温。

将烧好的样品取出,在玛瑙研钵中再次研磨均匀。

最终可得到目的样品Mg7Ga2GeO12: Mn4+。

2.1.2 结构及性能表征样品的物相检测采用Rigaku D/Max-2004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

吸收光谱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erkin-Elmer Lambda 950)测量,在250-700nm范围内使用并用硫酸钡作为基准。

以Xe900(450W氙弧灯)作为光源的FLS-920T 荧光光谱仪测试了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所有测试均在室温下进行,热猝灭实验用荧光光谱仪(FLS-920T)和加热装置(TAP-02)组合测出。

2.2结果与讨论2.2.1 结构分析图2.1显示了基质的结构精修谱图,图中黑色的十字符号和红色的实线分别是实验测定的数据和计算的结果。

获得的拟合参数为χ2 = 3.375, R wp = 10.75% 和R p = 8.09%,表明了样品Mg7Ga2GeO12是很好的单相样品。

精修结果精确的揭示了Mg7Ga2GeO12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Cmmm (No.65),它的晶胞参数为a=5.84771(8)Å, b=25.4316(4)Å 和c=2.98092(5)Å。

Mg7Ga2GeO12基质的更多结构数据在表2.1中给出,同时基质材料中各原子坐标和占位情况在表2.2中给出了。

BCNO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测试

BCNO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测试

BCNO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测试【实验目的】(1)了解硼碳氮氧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和光谱性质。

(2)掌握燃烧法合成硼碳氮氧荧光的制备方法和F-7000荧光光谱仪的操作方法,了解其应用范围。

(3)对硼碳氮氧荧光粉进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测试,分析其发光性能。

【实验原理】硼碳氮氧(BCNO)具有六方氮化硼结构,是一种非稀土掺杂的发光材料。

具有合成温度低、量子效率较高、激发光谱范围宽、发射光谱从紫外可调节至近红光区域、无毒无污染、成本低廉等优点。

BCNO荧光粉不仅在白光LED照明和显示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荧光素、DNA标记、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制备BCNO荧光粉的工艺路线有多种,本实验拟采用燃烧法合成BCNO荧光粉。

硼源采用硼酸或三氧化二硼,氮源采用尿素或六次甲基四胺,碳源采用聚乙二醇或柠檬酸。

首先将硼源、氮源和碳源溶于少量去离子水中,然后加热搅拌将水蒸干,然后将蒸干后的原料放入马弗炉里在600-800度烧结0.5-2小时,烧结产物研磨后得到BCNO荧光粉。

荧光光谱仪的检测原理:氙灯发出的蓝紫光和紫外光经过滤光片,照射到待测样品池中,激发待测样品中的荧光物质,使其发出荧光,该荧光经过过滤和反射之后,由光电倍增管将其接收,然后以数字或者图的形式显示出来。

物质荧光的产生,是由在通常状况下,处于基态的物质分子,吸收激发光的能量后,跃迁到激发态,这些处于激发态的分子相对处在基态的分子是不稳定的,因此要释放能量,返回基态。

在跃迁回基态的过程中,将一部分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荧光就是这么产生的。

通过荧光光谱仪的检测,可以获得物质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量子产率、荧光强度、荧光寿命、斯托克斯位移、荧光偏振与去偏振特性,以及荧光的淬灭方面的信息。

激发光谱:就是反映物质受到激发以后的情况,反映出该物质对于外来激发光的响应,反映其自身辐射波长随激发波长的变化关系。

激发光谱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日光灯灯管中水银蒸气发出的紫外线能量的90%集中在254 nm,就得选择激发光谱峰值在此附近的荧光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荧光粉的粒度性能检测 、
粒度的概念
粒径, 粒径,颗粒直径 等效粒径: 等效粒径:当被测颗粒的某 种物理特性或物理行为与某 一直径的同质球体最相近时, 一直径的同质球体最相近时, 就把该球体的直径作为被测 颗粒的等效粒径 等效粒径。 颗粒的等效粒径。
等效粒径
特征粒径
平均粒径 中位径(D50)
等效光散射粒径
激光法测量粒度操作方法
1,开启激光粒度仪,预热15分钟; 分钟; 开启激光粒度仪,预热15分钟 2,运行计算机软件,填写样品信息,测量背景; 运行计算机软件,填写样品信息,测量背景; 3,清洗样品制备系统; 清洗样品制备系统; 4,在样品池中加入被测样品,进行搅拌,启动超声器分散; 在样品池中加入被测样品,进行搅拌,启动超声器分散; 5,控制浓度在1.0-2.0,测试样品; 控制浓度在1.0-2.0,测试样品; 6,记录粒度数据; 记录粒度数据; 7,清洗样品制备系统。 清洗样品制备系统。
沉降法测量粒度
Stokes定律: 定律: 定律 在重力场中,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受重力、 在重力场中,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受重力、浮力和 粘滞阻力的作用将发生运动,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 粘滞阻力的作用将发生运动, 的平方成正比。 的平方成正比。
等效沉降粒径
电阻法测量粒度
原理:小孔内充满电解液,当有绝缘颗粒进入小孔,占去 原理:小孔内充满电解液,当有绝缘颗粒进入小孔, 一部分导电空间,电阻将增大。电阻增量正比于颗粒体积。 一部分导电空间,电阻将增大。电阻增量正比于颗粒体积。 小孔
3、混合 、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保证药品粉、混料瓶及瓶盖干燥; 2,混料时注意是否有药品粘在瓶壁或 在死角; 3,混合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导致高 温固相反应不充分,残余未反应相;
4、高温合成 、
1300℃ 2h ℃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注意高温; 2,按分组表顺序入炉,注意记录坩埚入炉序号。
4、荧光粉的综合性能检测 、
松装密度与振实密度
松装密度与振实密度的测试
休止角(安息角) 休止角(安息角)与崩溃角
休止角:粉体堆积层的自由表面在静平衡状态下,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度。 休止角:粉体堆积层的自由表面在静平衡状态下,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度。 崩溃角:各测量休止角的堆积粉体以一定的冲击,使其表面崩溃后圆锥体的底角。 崩溃角:各测量休止角的堆积粉体以一定的冲击,使其表面崩溃后圆锥体的底角。
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胡锦林
授课内容
荧光粉材料的制备 发光性能测试 粒度性能测试 综合性能测试
1、荧光粉材料的制备 、
荧光粉简介
只能在真空或 无氧气体中传播
光与颜色
200 紫外 380 可见光 780 nm
真空紫外
紫蓝青绿黄橙红
γ射线
X射线
紫外+可见
红外线
无线电波
10-14
10-12
10-10
5、粉碎、过筛 、粉碎、
注意事项: 1,严禁用力敲击研钵 !
100目筛,筛出5克 目筛,筛出 克 目筛
2,过筛时尽量避免接触金属框;
2、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检测 、
光谱------光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 光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
亮度及发射光谱测试
254 nm
亮度仪 光谱仪
1.装样。将标样及测试样品装入样 .装样。 品槽,放入样品室。 品槽,放入样品室。 2.将标样亮度计为 %,测量 .将标样亮度计为100%,测量自己 %,测量自己 烧制的样品的相对亮度 的相对亮度; 烧制的样品的相对亮度; 3. 打开测试软件,点击“发射光谱” 打开测试软件,点击“发射光谱” 红绿蓝荧光粉的发射光谱 按钮,测试红绿蓝荧光粉的发射光谱, 按钮,测试红绿蓝荧光粉的发射光谱, 保存数据。 保存数据
1、实验准备 、
原料及实验用品准备: 原料及实验用品准备: 1,选用纯度高的原料,Fe、Cu等杂质含量一般应控制 选用纯度高的原料,Fe、Cu等杂质含量一般应控制 在10 PPM以下; PPM以下 以下; 2,原料使用后注意密封,防止吸潮或污染; 原料使用后注意密封,防止吸潮或污染; 3,对混料瓶、坩埚等容器注意清洗,新坩埚在使用前 对混料瓶、坩埚等容器注意清洗, 要王水浸泡24以上,并进行预烧。 要王水浸泡24以上,并进行预烧。 以上
休止角(安息角) 休止角(安息角)的测试
THE END
每次实验前, 每次实验前,请认真预习实验内容 和实验步骤! 和实验步骤!
荧光粉的发光原理
Eu3+激发态 光子 电子 电场
Eu3+
基质吸收
能量传递
发 光
荧光粉由基质吸收带吸收能量并将能量传递发光离子 ( 发光中 使其达到激发态;或者由发光离子直接吸收能量达到激发态, 心),使其达到激发态;或者由发光离子直接吸收能量达到激发态, 处于激发态的离子在回复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光子。 处于激发态的离子在回复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光子。
粒度的测量方法
筛分法 沉降法 电阻法 图像法 激光法

筛分法测量粒度
1.3微米 微米--------8000目 微米 目 2.6微米 微米--------5000目 微米 目 5微米 微米--------2500目 微米 目 6.5微米 微米--------2000目 微米 目 10微米 微米--------1250目 微米 目 15微米 微米-------- 800目 微米 目 37微米 微米-------- 400目 微米 目 74微米 微米-------- 200目 微米 目 149微米 微米-------- 100目 微米 目 目数,就是孔数,就是每平方英寸上的孔数目。 目数,就是孔数,就是每平方英寸上的孔数目。
整个制备过程中避免带入杂质,不用金属器物接触粉料! 整个制备过程中避免带入杂质,不用金属器物接触粉料! 制备过程中避免带入杂质
2、配料 、
Y2O3相 Eu替代Y 外加Flux: Li2CO3
如:(Y 如:(Y0.95Eu0.05)2O3 外加 0.5%wt Li2CO3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计算应准确; 2,称量应精确; 3,避免污染药品; 4,轻质粉末,小心飞扬。
10-8
10-6
10-4
10-2
1
102
104
波长 m
什么是荧光粉? 什么是荧光粉?
基质—荧光粉主体成分 基质 荧光粉主体成分 激活剂—即发光中心 激活剂 即发光中心
荧光粉的组成
敏化剂—或称共激活剂 敏化剂 或称共激活剂 猝灭剂—或称毒剂, 猝灭剂 或称毒剂,如Fe 或称毒剂 惰性杂质
示例:Y2O3:Eu3+
CIE 1931 色坐标图
荧光粉的性能评价
发光亮度 光谱 色品坐标 粒度及分布 化学稳定性 其他
高温固相法制备荧光粉材料 高温固相法制备荧光粉材料
配料 混合 高温合成或还原 冷却至室温 粉碎 过筛 成品
三基色荧光灯-Y 三基色荧光灯 2O3荧光粉
红色: 红色:Y2O3:Eu 绿色: ,(La, Ce, Tb)PO4 绿色:CeMgAl11O17:Tb,( ,( ) 蓝色: 蓝色:BaMgAl14O23:Eu BaMgAl10O17 :Eu
电解液
等效体积粒径
图像分析法测量粒度
用数字摄像机将显微镜的图像拍摄下来,通过数据传输方 式将颗粒图像传输到电脑中,使用颗粒图像分析软件对图 像进行处理与分析。
激光法测量粒度
当光束遇到颗粒阻挡时,一部分光将发生散射现象。 当光束遇到颗粒阻挡时,一部分光将发生散射现象。散射光的传播方向 将与主光束的传播方向形成一个夹角θ。散射角θ的大小与颗粒的大小有 将与主光束的传播方向形成一个夹角 。散射角 的大小与颗粒的大小有 颗粒越大,产生的散射光的θ角就越小 颗粒越小, 角就越小; 关,颗粒越大,产生的散射光的 角就越小;颗粒越小,产生的散射光 角就越大。 的θ角就越大。 角就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