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教学大纲计划
《体育教学论》 教学大纲

体育装学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代码:04E00215学时分配:36学时赋予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后续课程:体育教学设计等课程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教学论》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该课程的开设,符合当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必须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开展的需要。
《体育教学论》力求在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课程资源、体育教师的行为、体育课堂教学等理论和方法方面有所突破,这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新理论、新方法、适应未来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与教学改革和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教学论》是研究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该课程作为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是搭建在现在的学习与未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课程的基本定位为:熟悉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内容、特点,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熟练地分析和应用教材;学会运用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指导体育实践,培养学生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学习《体育教学论》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意义;掌握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合理地运用教学原那么以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2、努力钻研体育课程理论与体育教学理论,熟练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
3、应注意加强语言表达、动作示范、文字表述,教学组织和自学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提高对学生掌握技能技术过程中各种矛盾与困难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1、本课程的教学应认真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那么,密切联系中小学体育实际,钻研教材、研讨和改进教法步骤,不断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体质素质: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与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发展。
2. 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远、游泳、篮球、足球等,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团体游戏和合作项目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热爱。
三、教学内容1. 体育技能学习:包括基本的跑、跳、投、掷、游泳等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置不同的项目与难度。
2. 健身与体能训练: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
3. 团体合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团体游戏、合作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集体荣誉感。
4. 健康知识教育:向学生传授有关健康知识,包括饮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展示正确的动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合作训练与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3. 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与目标。
4. 游戏化教学法: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估方式1. 体能测试:通过定期的体能测试,评估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与进展情况。
2. 技能测试:进行技能考核,检验学生对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以及学习态度。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引言:体育教学大纲是制定体育课程计划和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
它旨在为教师提供指导,确保在体育教育中达到一致的标准和目标。
本文将介绍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性,讨论其主要组成部分,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教师制定有效的体育教学大纲。
一、背景和意义体育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体育教育,学生们能够培养体魄、发展协调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并增强对健康和活动的理解。
然而,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师们很难确保他们的教学目标与学校的期望一致。
因此,制定一个具体的体育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二、主要组成部分1. 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规定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并与学校的教育标准相一致。
2. 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规定教学内容,包括体育运动、技能和规则等方面。
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进行适当的选择和安排。
3. 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大纲应该提供教学方法的指导,包括教师的角色、学生参与方式以及评估方法等。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
4. 评估标准:体育教学大纲应该制定评估标准,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评估标准应该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表现水平以及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三、制定体育教学大纲的建议1. 研究学校的教育标准:在制定体育教学大纲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校的教育标准,并确保大纲与之一致。
这样可以确保教学大纲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适应学生的需求:在制定体育教学大纲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兴趣等因素。
大纲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
3. 参考专业资源:教师可以参考教育出版物、专业研究和其他教师的经验,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指导。
这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更有效和实用的体育教学大纲。
4. 定期评估和更新:体育教学大纲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更新。
这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韩春利执笔人:解毅飞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课程名称:体育概论课程编号:141301英文名称:Sports Concept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0学分:2开设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公共事业管理(体育)、舞蹈学(体育)、休闲体育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体育概论是一门以体育整体为研究对象的基础性理论学科,是体育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教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思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体育的本质、功能、目的、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概要地介绍。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形成对体育系统各要素的基本认识,并能够运用课程中介绍的体育基本理论对体育现象进行相对合理的解释。
该课程是形成正确体育观念和提高体育理论素养必须途径(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整体认识,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与国家体育的宏观政策、方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学习打好基础,增强从事体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引论1、《体育概论》课程的特点和所负使命,了解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建设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及学习的基本方法。
3、了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4、掌握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重点)5、理解体育概论的内容体育和学习方法。
(难点)第一章体育概念1、了解体育及体育的本质;(难点)2、在认识体育与诸事物的关系中,掌握体育的根本性质,明确体育的完整概念。
3、理解体育的概念与定义;(重点)4、了解体育的分类。
第二章体育功能1、了解体育功能的概论;2、掌握体育的本质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重点)3、理解延伸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促进个体功能、社会感情功能)等。
(难点)第三章体育目的1、理解确定体育目的依据;2、掌握体育的目与目标及其关系;(重点)3、明确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九年级体育理论教学大纲

九年级体育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生理学:介绍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
2. 运动心理学:探讨运动对心理的影响,包括运动与情绪、运动与压力管理等。
3. 运动训练方法:介绍常见的运动训练方法,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4. 运动营养学:讲解运动员的饮食需求和营养补充,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
5. 运动损伤与预防:介绍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其预防方法,包括拉伤、扭伤、肌肉疲劳等。
6. 体育赛事与规则: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和常见的体育赛事,如足球、篮球、游泳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来传授体育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体育运动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体育理论的理解和思考。
4.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度、讨论贡献和实践操作的表现。
2. 笔试考核:通过书面测试评估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3. 项目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体育项目,并展示项目的规则和操作流程。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体育理论教程》2. 《运动生理学导论》3. 《运动心理学入门》4. 《运动训练方法与技巧》5. 《运动营养学导论》六、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40学时,每周2学时,共20周。
七、其他要求1. 学生需要穿着适合运动的服装和鞋子上课。
2.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3. 学生需要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和考核任务。
以上为九年级体育理论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是培养体育教师和教育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与技能,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为将来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教育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掌握体育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熟悉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常用器材和设备,并能正确使用;4.能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活动;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三、教学内容1.体育教育概论–体育教育的概念和特点–体育教育的意义与目标–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2.体育教学原理–学习和发展理论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个体差异对体育教学的影响3.体育课程的设计与评价–体育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步骤–体育课程评价方法和指标–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4.教学方法与技能–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辅助工具和器材的运用5.体育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班级体育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幼儿园和小学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与特点6.体育教育与学生发展–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体育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育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集中授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和分享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3.实践操作:在课程中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自实践和体验。
4.课堂演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演示,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学生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和目标1.2 课程重点和难点1.3 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二、课程内容2.1 体育概论的定义和意义2.2 体育概论的发展历程2.3 体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4 体育文化与体育社会学2.5 体育教育与体育训练学2.6 体育管理与体育经济学2.7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生理学2.8 体育法规与体育伦理学三、教学目标3.1 了解体育概论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3.2 掌握体育概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3.3 了解体育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4 认识体育的组织和管理体系3.5 理解体育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的影响3.6 培养体育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四、教学方式4.1 讲授4.2 实践4.3 讨论4.4 分组研究4.5 视频展示五、教学评价5.1 平时表现5.2 课堂讨论和发言5.3 研究论文或报告5.4 期末考试六、教材与参考书目6.1 主要教材6.2 辅助教材6.3 参考书目七、教学计划第1周:课程介绍和体育概论的定义和意义第2周:体育概论的发展历程第3周:体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第4周:体育文化与体育社会学第5周:体育教育与体育训练学第6周:体育管理与体育经济学第7周:体育心理学与运动生理学第8周:体育法规与体育伦理学第9周:课程总结和复习第10周:期末考试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体育学院的专业教师授课。
教学团队包括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经验的教师。
九、其他事项9.1 课程要求和注意事项9.2 学生参与课程的责任和义务9.3 课程的延伸阅读和研究机会总结:体育概论课程作为体育学科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掌握体育概论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和研究能力,加深对体育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的认识。
通过讲授、实践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
教学团队将全力配合,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研究机会。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内容体育教学论的基本概述,构成体育教学论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体育教学模式,如三段式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模式、小群体学习性的模式。
理解内容: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的管理与组织。
掌握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的主体,包括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教学论学科基本概况,掌握本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意义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重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第一节体育教学论概述一、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小史二、体育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起步四、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第二节体育教学诸要素的分析一、“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二、体育教学基本要素与本教材各章的关系三、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论的定义第三节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和要点一、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二、学习体育教学论时的注意事项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目标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以及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特征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概念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一、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外部特征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第三节中国现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一、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课题二、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完善第三章体育教学过程【教学要求】充分理解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以及体育教学中的五大规律和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和管理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论》教学大纲计划
课程名称:《体育教学论》
英文名称:Teaching Theory of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编号:1404933023
学时数及学分:32学时2学分
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体育教学论》毛振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本大纲主笔人:陈建嘉
一.课程的目的、要求和任务
体育教学论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是个实用的学科。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该课程是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是在总结学校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培养学生正确掌握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体育教学论是指导体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理论,通过学习研究,定能对学生的体育教学理念及技能达到有效的提高。
全书共15章,57节,32学时,2学分。
其教学目标如下:
课程的目的:
1.清晰而正确地辨别各种体育教学现象;
2.统一有关体育教学的概念和术语;
3.把握基本要素,概观地认识体育教学本质;
4.掌握体育教学基本规律,指导体育教学实践;
5.掌握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6.推动体育教学研究、完善体育教学理论。
要求和教学任务是:
1.认真学好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是学好体育教学理论的坚实基础。
2.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论是个实用性的学科,在学习时要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进行,在通过上课、看课、参加教学实习等活动获得对体育实践的感性认识,形成一定的问题,联想一些典型的教学情景来学习,这样学习有助于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
3.努力钻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要把体育教学论的学习与专项的技术战术学习和学理的探究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的体育教学论学习就有了内容的根基,所学的教学方法就更加具有针对性。
4.根据学生具有师范性和成人性的特点,在加强教育理论讲授的同时,应注意加强语言表达、动作示范、文字表述,教学组织、自学和科研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要仔细理解教学范例,并能举一反三,并提高学生在掌握技能过程中的,对各种矛盾与困难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
教学要求:
1.要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要注意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要结合体育教学实践进行学习;
4.要结合运动专项进行学习;
5.要仔细理解教学范例,并能举一反三。
教学对象:体育专业本科学生;中、小学体育教师。
本课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自学讨论、看课评课、自己组织上课相结合。
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二.大纲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体育教学论》的内容,主要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按照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主体、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材化、体育教学设计与计划、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体育教学研究等章节。
阐明教材的意义、教学任务、基本理论与方法等。
重点是思考题中提出的问题、难点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能发现和解释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等。
为了让学生能尽快熟练的掌握组织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在掌握《体育教学论》基本原理、方法基础上,特地增加了关于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讲座和撰写试教报告,并要求学生能亲身感受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进度
第一章绪论 1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体育教学论小史 l
第二节体育教学的诸要素 6
第三节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和要点 11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14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14
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22
第三节各个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与制订 28
第四节中国现行体育教学目标的介绍 37
第三章体育教学过程 42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 42
第二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客观规律 46
第三节体育教学过程的层次及其特点 53
第四节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与管理 59
第四章体育教学主体66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体育学习的主导——体育教师 66
第二节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 72
第三节体育学习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77
第五章体育教学原则 84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体育教学原则概述 84
第二节当前中国的基本体育教学原则 89
第三节坚持体育教学原则的案例分析 104
第六章体育教学模式 113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113
第二节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 118
第三节对几种较成熟体育教学模式的介绍 121
第七章体育教学方法 126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体育教学方法概述 126
第二节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 131
第三节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136
第四节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其基本要求 138
第五节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66
第八章体育教学内容 174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体育教学内容的概述 174
第二节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 178
第三节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与分类 181
第四节隐性体育教学内容 192
第五节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改革 194
第九章体育教材化 208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体育教材化的含义与意 208
第二节体育教材化的工作内容 210
第三节体育教科书 224
第十章体育教学设计与计划 230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体育教学设计 230
第二节体育教学计划 234
第三节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及案例 238
第四节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及案例 242
第五节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订及案例 245
第六节学时体育教学计划(教案)的制订及案例 253
第十一章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262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概述 262
第二节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矛盾 264
第三节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 271
第四节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具体内容 282
第五节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案例与分析 285
第十二章体育教学评价 289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体育教学评价的概述 289
第二节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构与评价内容 292
第三节体育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手段 300
第十三章体育教学环境 311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体育教学环境概述 311
第二节体育教学环境的要素分析 314
第三节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318
第十四章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 329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教学能力与体育教学能力 329
第二节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现状 333
第三节体育教学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339
第十五章体育教学研究 350 讲授与讨论2学时第一节体育教学研究概述 350
第二节体育教学研究的内容 359
第三节体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介绍 363
第四节体育教学研究中常见的问题 379
机动2学时
合计:32学时
三.开课要求
学生课前应该已经开设《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教育学》等基本的理论知识及多项体育项目的基本体育运动技能。
本课一般应安排在二、三年级开课。
四.考核方式:
1.平时作业10分
2.试教报告20分
要求学生到中小学试教一个班,然后写出一份体会报告。
报告内容:可以是体育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体育教学过程规律的把握;主导与主体关系;体育教学原则把握;体育教学模式选择运用;运用体育教学方法体会;体育教学课堂如何组织管理;体育教学评价应用体会等。
3.理论考核70分
五.参考书目
1.潘绍伟等主编 ,《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年版。
2.曲宗湖等主编 ,《学校体育丛书》[M],人民体育出版社 99 年版。
3.王则珊主编,《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体大出版社 ,95 年 7 月版。
4.教育部编,《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季浏主编,《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6.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年8月6日。
7.《体育教学》杂志,首都体育学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
8.《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
9.曲宗湖、杨文轩主编,《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丛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
10.曲宗湖等主编,《循环练习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年5月。
1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体大出版社 ,2003年1月。
12.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