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

合集下载

红楼梦第三回典型人物形象

红楼梦第三回典型人物形象

红楼梦第三回典型人物形象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巨著之一,第三回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回。

在这一回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写,塑造了一批典型人物形象,为广大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又生动的封建王朝家族。

本文将着重分析其中三位典型人物形象,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的魅力。

一、林黛玉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也是第三回中的核心人物。

她出身名门望族,却因为家族经历变故,最终被迫进入荣府作为贾母的养女,她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却因为环境和身世的限制而无法得到自由和幸福。

在第三回中,林黛玉的形象更加立体和深刻,她既有敏感多情、善良温柔的一面,也有坚强果敢、自尊自重的一面。

二、贾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也是第三回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他是贾家的长孙,出身显赫,却因为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而无法得到真正的关爱和教育。

在第三回中,贾宝玉的形象更加丰富和生动,他既有可爱天真、淘气任性的一面,也有善良温柔、懂得关爱的一面。

三、王熙凤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女性人物,也是第三回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她是贾家的远房亲戚,却因为聪明伶俐、精明能干而成为贾母的得力助手。

在第三回中,王熙凤的形象更加鲜活和生动,她
既有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一面,也有心狠手辣、自私自利的一面。

综上所述,第三回中的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他们的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也反映了封建王朝家族的复杂环境。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第三回回目是“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在这一回里,曹雪芹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件事为中心,通过林黛玉的目见耳闻,神思意会给我们展现了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特别是成功地刻画了一大批主要人物的形象。

下面主要就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第一,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林黛玉进贾府并不是一下子就见到一大群人,而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让每人先后出场的。

当黛玉到了正房大院,刚进房,首先见到的是“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这当然是贾母了。

贾母乃一家之“老祖宗”,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又是黛玉最亲的人,自然第一个见到的应该是她。

二人搂抱痛哭一阵之后,经贾母一一指点:“这是你大舅母。

――这是二舅母。

――这是你先前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这样,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就都一笔带过了。

接着,贾母吩咐“请姑娘们”,这样,迎春、探春、惜春就出场了。

在“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的气氛下,忽听得后院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和前面“三春”的到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

王熙凤安排在这个时候出场,既可在写法上与前后人物的出场有所不同,做到文字翻新,同时又可与宝玉这个主要人物的出场形成一个适当的间隔。

此后,作者用了相当多的文字写黛玉从宁府回到荣府的一路所见,回荣府后王夫人与黛玉的谈话,黛玉与贾母一起进餐,等等。

这一切的描写,恰恰是作者在为另一个更高潮的人物出场作铺垫,因此,当吃完饭,贾母命令其他人“你们去吧”,只剩下她和黛玉二人之后,刚要说几句话时,“只听见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来报道:‘宝玉来了’。

”这样,小说掀起了这次人物出场的最高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描写了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命“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去”,而结果是贾赦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

”贾政也因今天“斋戒”去了,故都没见着。

简述第三回中王熙凤的出场

简述第三回中王熙凤的出场

简述第三回中王熙凤的出场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是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继母。

第三回中王熙凤出场,她和薛姨太讨论了林黛玉被母亲排斥的问题,以及贾府里施行“偏安”政策的事实。

故事发生在贾府里,贾宝玉正在为薛宝钗的叔叔贾政写一封信,却被母亲贾母强行拦住了。

贾母吩咐康熙到贾府来,并把林黛玉送到西营去了,因为贾母觉得林黛玉“清纯”,是不能被贾府的“偏安”政策影响的。

这时,王熙凤出了场。

她是从锦衣卫那里出来的,当她听到林黛玉被送走时,怒不可遏地责怪贾母。

她曾经穿着林黛玉,被称为“一体红绫”,她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

她说贾母让林黛玉穿韩服,但母亲觉得这不妥,因为韩服是娼妓常穿的衣服。

王熙凤不仅对贾母发脾气,还对贾宝玉发脾气,因为贾宝玉在贾母的护照下毫无反抗地完成了书信。

王熙凤怒斥他说:“你怎么不把母亲的谎言拆穿,把林黛玉留在家里?你做过父亲呢?地位比你低的人,都是恭敬顺从这么坏,都没有开口过?”然后,王熙凤又说,贾府施行的“偏安”政策是“辩护妓女的”,因为它的根本目的是让贾府的女性可以像妓女一样自由。

王熙凤把她的看法说得很清楚:这样一来,无论是贾宝玉还是林黛玉,都可以有自由的举动。

最后,王熙凤还把贾母说得很清楚:“如果让林黛玉出外,贾母肯定会担心她,所以不让她出外。

林黛玉穿韩服,这样贾母才可以放心”。

王熙凤可以说是把整件事情照亮了,她想表达的是,贾母不应该把林黛玉当成一个碧玉,而应该把它当成一个自由的人,允许她有自由的行动。

在这一刻,王熙凤成功地把贾母的心里拉到自己身边。

也正是这一刻,王熙凤赢得了贾宝玉的尊敬,两人开始有着不同以往的交集,最终两人坠入爱河。

从此,王熙凤就成了贾宝玉绝对的贴心人,也成为了《红楼梦》中不可多得的女主角之一。

总之,王熙凤在第三回中的出场,不仅解释了贾母的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且把她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宣扬出自由的思想,更深刻地给读者留下了印象。

红楼梦第三回描写人物的文言文

红楼梦第三回描写人物的文言文

红楼梦第三回描写人物的文言文
1、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母逝,贾母派人来接黛玉,林如海请雨村同行并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

见到外孙女,贾母不免伤感。

黛玉见了大舅母邢夫人、二舅母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后又见了王熙凤。

晚饭后,宝黛初见,均有似曾相识之感。

宝玉问黛玉是否有玉,听到黛玉说没有,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经众人劝解才作罢。

2、第三回细节描写:这一回描写了宝玉和黛玉的初次相见,两
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就是前世的缘分,毕竟前世贾宝玉浇灌林黛玉这颗仙草,两人是上辈子的仙缘。

这一回写了贾宝玉的第一次摔玉,后文还有摔玉的描述,这块玉其实本不属于贾宝玉,玉石相当于是神瑛侍者的灵魂,一个是想在温柔乡享福,一个是凡心偶炙要历练,两个人就在这里产生了第一次的冲突,宝玉试图摔碎它,这是一种作者的寓意手法。

这一回出场的还有几个丫鬟,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袭人,一个叫鹦哥,袭人是贾母的丫鬟给了宝玉当丫鬟,鹦哥也是贾母的丫鬟,给了林黛玉,林黛玉给她改了名字,就是后来的紫鹃。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内容和点评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内容和点评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内容和点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第三回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以展示贾府内部人物关系和情节的复杂与精彩。

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的主要内容及点评。

第三回的主要情节是围绕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初次相识展开的。

在这一回中,贾府将举办大型的京观诗会,各家豪门将云集其中。

在这个活动中,贾府的大小姐们也都得以参加,其中就包括贾宝玉和他的表妹薛宝钗。

活动当天,贾府内外人员都做出了一番繁琐的准备。

宝玉本不想参加诗会,但由于丫鬟打扫房间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紫凤花和一个字条,字条上写着“凤求凰”,引起了宝玉的兴趣,他从中得出一个美丽的女子与自己相符的结论。

此时,丫鬟晴雯无意间提到林黛玉,宝玉立即将林黛玉和那个神秘的女子联系起来,决定参加诗会以寻找这位“凤求凰”的女子。

诗会当天,林黛玉化身花括约会宝玉,两人相识之后,默契地一同前往观看诗会。

在诗会现场,宝玉钦佩黛玉的聪明才智,林黛玉也对宝玉的风采和仪表赞叹不已。

诗会结束后,两人更是心心相印,迅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红楼梦》第三回通过描写贾府的盛宴、诗词活动和宝玉与黛玉的相遇,展现了贾府人物的丰富性格和家族间的复杂关系。

宝玉和黛玉的相遇被写得极具戏剧性,两人在短短的一夜之间便互生情愫,引发了读者的许多遐想。

这一回还通过贾宝玉的角度,揭示了宝玉对红楼梦的深深向往和对命运的感慨。

宝玉对待生活和外部世界的态度,与他内心深处的纯真和执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红楼梦》第三回以跌宕起伏的情节、精湛的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瑰丽多彩的画卷。

这一回拉开了宝黛爱情线的序幕,为后续故事埋下了伏笔。

同时也通过诗词和文化的表现,向读者展示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和人物风貌。

异曲同工,各臻奇妙——谈《红楼梦》第三回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异曲同工,各臻奇妙——谈《红楼梦》第三回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异曲同工,各臻奇妙——谈《红楼梦》第三回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肖旭在小说和戏剧文学当中,人物出场描写是展开故事情节,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

曹雪芹在第三回对众多人物出场的描写表现了他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古典小说中堪称杰出的代表。

在《红楼梦》第一二回里,曹雪芹借贾雨村、冷子兴的口,对贾府的历史变迁、主要人物性格、身份作了概括介绍。

第三回回目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从这回目上可看出两条情节线索:一条是向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扩展开去,介绍贾府的显赫社会地位,即通过表现四大家族中的贾、王鼎力相助把贾雨村起复为金陵知府,以假乱真维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和权益,揭露他们为非作歹的罪恶;另一条是向贾府家庭生活深入,介绍这“风流富贵之家”的生活环境、礼教习俗,以及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

前者是虚写,一笔带过,为第四回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

后者则是实写、直接从正面描写这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

先写黛玉进府的缘由:黛玉的塾师贾雨村听说朝廷有起复旧员的消息,就央求林黛玉父亲林如海写信“托内兄”帮忙;而林如海也因妻亡正想把黛玉送外祖母家居住。

于是二人起程。

其次是通过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的见闻,把贾府的几个主要人物介绍出来,从而为全书揭开序幕。

在这回里借助林黛玉的眼睛对贾府的环境展开了正面描写。

通过黛玉的一路所见、所闻详尽地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

先看到的是“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又往西走不多远,便到了荣国府。

在门前下了轿,被一群老妈、丫环拥进了荣国府,先后拜见了外祖母、大舅母、二舅母、珠大嫂子等。

出场人物有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男主人公贾宝玉,贾府的实际掌权者王熙凤,还有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和袭人等。

对这些人物主要是借助于林黛玉的眼睛,进行描写和刻画,有虚有实,有褒有贬,有的活脱脱勾勒出人物轮廓,有的则一笔拘住了人物的三魂六魄。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却说雨村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张如圭。

他系此地人,革后家居。

今打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他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忽遇见雨村,故忙道喜。

二人见了礼,张如圭便将此信告知雨村。

雨村欢喜。

忙忙叙了两句,遂作别各自回家。

冷子兴听得此言,便忙献计,令雨村央求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

雨村领其意而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

次日,面谋林如海。

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送女进京。

因向蒙教诲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弟已预筹之,修下荐书一封,托内兄务为周全,方可稍尽弟之鄙诚。

即有所费,弟于内家信中写明,不劳吾兄多虑。

”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进谒。

”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一家,乃荣公之孙。

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之职,名赦,字恩侯。

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

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之流,故弟致书烦托。

否则不但有污尊兄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雨村听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于是又谢了林如海。

如海又说:“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雨村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

如海遂打点礼物并饯行之事,雨村一一领了。

那女学生原不忍离亲而去,无奈他外祖母必欲其往,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已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扶持: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减我内顾之忧,如何不去?”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中几个老妇,登舟而去。

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了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一日,到了京都,雨村先整了衣冠,带着童仆,拿了“宗侄”的名帖,至荣府门上投了。

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主要内容500字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主要内容500字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主要内容500字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讲了三件事:
黛玉的母亲去世后,林如海托贾雨村携黛玉进京都,同时贾雨村携带着林如海的信,在贾政的帮助谋求复职。

黛玉进了贾府后面见了一行人,晚饭后黛玉初见,宝玉问黛玉是否有玉,听到黛玉说没有,宝玉哭闹着当众摔玉。

众人劝解后才作罢。

贾母疼爱林黛玉,忙嘘寒问暖。

王夫人劝告黛玉不要招惹宝玉,黛玉一一答应。

但不一会,宝玉至此,宝黛相会,二人一见如故。

当得知待遇并未有玉时,登时摘下玉,狠狠摔在地上。

在众人好说歹说之下,方才罢休。

湖南常德第一中学苏版高中语文练习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素材

湖南常德第一中学苏版高中语文练习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素材

湖南常德第一中学苏版高中语文练习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素材第二个是〝机关算尽太聪明〞的荣府管家王熙凤。

第三个是小说男主人公荣府继承人贾宝玉。

这三个人的出场描写,在作者的精心处理下,显示了绝不相同的艺术特色。

这一回的开头是写由于林黛玉幼年丧母,孤苦无依,奉父命来投奔外祖母家,对于外祖母家的情况,在母亲生前已有所闻。

加之她又细心敏感,一到贾府,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因此,在贾府众人前来迎接远客之机,便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写出了众人的出场。

她首先看到的是,围绕着她外祖母的气派和礼仪。

«红楼梦»无论是作为反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或宝黛爱情的悲剧,都离不开荣宁二府这个生活舞台。

而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贵族宗法之家,荣国府这个〝老祖宗〞──太夫人贾母,是祖辈硕果仅存的宝塔尖儿。

从日常生活来看,晨昏定省、打牌看戏、观花赏月、大筵小宴,有哪一个热闹场面,离得开这位老祖宗呢?荣宁二府上下男女几百口,有儿子、侄子、媳妇、孙子、孙女、重孙媳妇一大群,还有数不清的男女奴仆,一呼百应,环绕在她周围。

她虽不是贾府家政、财政大权的掌握者,但却是这一贵族之家的无上威权的偶像。

正是适应着贾母在荣府的地位,作者并无过分渲染,只是通过林黛玉的〝感觉〞,写了围绕她周围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氛围,而且仅仅吃饭的一个场面,就概括地描写了她平素享受着怎样的供奉:这气势,这氛围,这礼仪,无一不在表现这个膏粱锦绣之家的繁文缛节,又无一不在渲染这位〝老太君〞无上威严的地位,为此后围绕着她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奢侈荣华的享受,做了一次很好地铺垫。

当然,从这一回情节发展需要来讲,这样写贾母,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描写荣国府的另外两个〝主儿〞──王熙凤和贾宝玉,因为这两个〝主儿〞都是她膝下承欢的宠孙。

不过,贾母的这个出场描写,从艺术上讲,主要还是适应于情节发展的需要,并未突出地表现性格。

白话红楼第三回:黛玉别父进京都木石姻缘初相见

白话红楼第三回:黛玉别父进京都木石姻缘初相见

白话红楼第三回:黛玉别父进京都木石姻缘初相见故事那天贾雨村和冷子兴喝完大酒之后,就收到一个消息,说是朝廷准备重新启用被罢官的官员,他不大敢信,人生的意外来的太快,直到他看了朝廷日报,才相信是真的。

冷子兴知道内中关联,建议他可以通过林如海这条线,官复原职或有所升迁也说不定,贾雨村心里乐开了花,东山再起的时候终于来了,大爷我可是憋坏了。

巧合的是,因为林夫人的去世,林如海又整日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唯一的女儿,正准备把黛玉送到京城她姥姥那去寄养。

听贾雨村说了进京及所求之事,当即答应把孩他舅引荐与他认识。

贾雨村乐坏了,人生的幸运之事一件接着一件,都让他给撞上了,这真是走了狗屎运啊。

林如海年过半百,如今再把黛玉送走,真成了孤家寡人一个了。

面对“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现状,且刚刚送走了母亲,黛玉不忍心这时候与父亲再分离,毕竟父亲是她最亲的人,但父亲整日忙于公务,没时间教养她。

加上她姥姥知道女儿过世,不忍心外孙女跟着她父亲到处奔波,早就派人过来接她过去生活。

虽然父女俩都不忍心分别,但也没有办法。

想想黛玉六七岁就要寄人篱下,当父亲的心里一定不是滋味。

在贾雨村的照应下,林黛玉来到了京城。

贾雨村是何等聪明人,把林黛玉送到后,赶紧就把林如海写的推荐信递到了贾府贾政的手上,用最短的时间搞定了贾政,铺好了自己的仕途,走马上任,一帆风顺。

林黛玉虽然也是大家闺秀,生养于姑苏之地,但与京城自然无法相比。

一路上的见闻,到贾府后的各种经历,都让她大开眼界,还好她极聪明,又自小受到了父亲的时时教诲,懂得察言观色,时时留心在意,才没有出什么差错。

看到自己的外孙女,贾府最高权力者贾母自然伤心,她唯一的女儿去世了,如今见到自己的外孙女,她怎么能不伤心哭泣,连带着大家都跟着伤心。

这一次,林黛玉第一次见到了贾府的三个姐妹,个个光彩照人,自与常人不同。

第一次见到了王熙凤,惊为天人,在礼仪尊卑异常严格的世家大族,还有这样放浪不羁的人,林黛玉平生头次撞见。

《红楼梦》第三回里的王熙凤

《红楼梦》第三回里的王熙凤

《红楼梦》第三回里的王‎熙凤王熙凤是《红楼梦》里塑造得最成‎功、最生动、最活跃的一个‎艺术形象,是中国文学画‎廊乃至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女‎性形象。

因为作者赋予‎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真实性、和生动性,把个凤姐写“活”了,所以使我们一‎接触《红楼梦》就觉得王熙凤‎既可爱又可憎‎,既可叹又可怜‎。

《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的出场是及其‎精彩的。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有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缨珞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皱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一肖像描写‎从服饰和容貌‎上把一个“俏丽如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的“天仙”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真可谓美丽绝‎伦。

接着是凤姐一‎番言谈举止的‎精彩表演,贾母向黛玉介‎绍“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风辣子。

”辣椒,红彤彤的,很好看,但吃起来辣,这也深刻地暗‎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再说作为贾府‎的“老祖宗”,能用这样戏謔‎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这除了说明王‎熙凤的性格泼‎辣以外,更说明王熙凤‎是一个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而王熙凤深知‎深知黛玉是贾‎母最疼爱外孙‎女,先是极言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抢先用帕‎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的去‎世而悲伤;然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

最后关照林黛‎玉:“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

”这一套完全是‎做给贾母看的‎,为的是在贾母‎面前一味讨好‎,捞个“孝”名,从而巩固她管‎家媳妇的地位‎,她看贾母的眼‎色,按掌权者的意‎志来决定她的‎喜怒哀乐,忽悲忽喜,简直是位超级‎演员。

(完整版)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

(完整版)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

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文学艺术作品,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段,来达到一切意图和目的的。

因而,所有适应于内容,又有利于创造形象的艺术手段,都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譬如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在戏曲艺术里是很讲究的,因为角色出场的一个亮相、一个身段,不只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总是和角色性格与剧情需要有关。

在小说里,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虽然是艺术上的小节,但在一些大作家的手中,却都有精彩的运用,象怎样布置局势,渲染气氛,怎样安排时机,以及在人物出场的时候,怎样描写和表现性格,都密切地联系着结构、情节和形象的创造,这在我国古典小说的杰作《红楼梦》里,就不缺少具有高超艺术技巧的范例。

《红楼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曹雪芹对它们的出场描写,可以称得起千姿百态,十分引人入胜。

在这里,我们只选择第三回,分析一下曹雪芹如何独运匠心地描写了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精彩出场。

从《红楼梦》庞大而复杂的艺术结构来看,它的前五回都可以称之为“楔子”,因为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中,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按照曹雪芹原作手抄本(甲戌本)第三回的回目应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程高本改成“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从这回目上也可以看出,这一回的情节是提供两条线索:一条向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扩展开去,介绍贾府的显赫社会地位,即通过表现四大家族的贾、王二府并力把贾雨村起复为金陵知府,以维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和权益,揭露他们为非作歹的罪恶;一条是向贾府家庭生活深入,介绍这“风流富贵之家”的礼教习俗,揭示封建贵族的膏梁绵绣种种,为主人公们提供具体的生活环境,并借助于小说主人公林黛玉的眼睛,描绘了荣国府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

前者是虚写,一带而过,为第四回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后者则是实写。

尽管这一回登场的人物很多,除男主人公贾宝玉以外,荣国府的女眷夫人小姐──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贾氏三春全部露面了,但是,作为人物出场的精采描写,作者在这一回目中,仍然只按次序重点突出了荣国府的三个主要人物:第一个是“诗礼簪缨之族”的宝塔尖儿,荣国府太夫人贾母。

《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出场的艺术技巧

《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出场的艺术技巧

《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出场的艺术技巧《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出场的艺术技巧《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前五回)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后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贾府的大批人物。

贾府人物众多,主要人物在这一回里纷纷出场。

曹雪芹运用神奇的艺术之笔,将他们描写得有条不紊,异彩纷呈。

笔者认为,作者在安排人物出场上有如下几方面的艺术技巧:一是泼墨式群体描绘。

林黛玉刚进贾府,贾母便来接见她的“心肝宝贝”外孙女。

“老祖宗”的出现,同时引出了贾府的一大批人物。

先通过贾母的介绍,有:大舅母——邢夫人;二舅母——王夫人:珠大嫂子——李纨。

再通过众人所见,介绍贾氏三姊妹:第一个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的迎春:第二个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秀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探春;第三个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惜春。

此外还有奶嬷嬷、丫鬟们等。

以上人物众多,作者采取泼墨式群体描绘,使读者对这些人物有个总体印象。

二是工笔式精描细绘。

课文对王熙凤和贾宝玉采取工笔式精描细绘。

先看王熙凤。

王熙凤的出场是《红楼梦》里最精彩的一笔。

作者先写她的声音。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接着对凤姐出场时的肖像进行工笔重彩的描绘。

肖像描写又分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

服饰又抓住头饰、裙饰和服装三点来写。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这是头饰。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这是裙饰。

“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这是服装。

这些服饰,从颜色、形状、质地等多方面进行描绘,简直让现代服装设计师们都叹为观止。

容貌方面写了“三角眼”,“吊梢眉”,“身量”、“粉面”、“丹唇”。

容貌描写虽然只寥寥数笔,却将凤姐美丽的外表和内在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简析《林黛玉进贾府》中次要人物的出场设计

简析《林黛玉进贾府》中次要人物的出场设计

简析《林黛玉进贾府》中次要人物的出场设计《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被选入高教版、语文版、苏教版等多个版本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

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心理感受,介绍了贾府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

这些人物的出场设计先后适宜、详略得当、寡众有序、虚实兼用,可谓摇曳多姿、异彩纷呈,因而历来为人称道,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范例。

尤其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出场设计,浓墨重彩,着意渲染,匠心独运,已有很多文章专门论述过。

但是课文中一些次要人物的出场,如邢夫人、王夫人,迎春、探春、惜春,贾政、贾赦等,却少有文章论及。

笔者不妨就此作一简要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邢夫人、王夫人的出场先来看一下这段文字: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

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黛玉一一拜见过。

由上文可知,邢、王二夫人是跟着贾母一起出场,然后由贾母介绍出来的。

如果说贾母的出场是“众星拱月”式的,是“先见其人,后闻其声”;那么邢、王二夫人的出场则是“一笔带过”的,是“未见其人,未闻其声”。

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呢?黛玉进贾府,对于贾母来说也是件大事,应当候迎。

邢、王二夫人是贾母的两个儿媳妇,按照封建社会的礼教家规,儿媳妇平时要在婆婆面前伺候起居。

既然贾母要候迎黛玉,邢、王二夫人就应该陪着候迎。

因此贾母出场“带出来”邢、王二夫人,是符合情理的。

加之邢、王二夫人在后文中出场较少,又不是主要人物,所以作者在设计她们出场时就用了较少的笔墨“一笔带过”了。

红楼梦第三回简述

红楼梦第三回简述

红楼梦第三回简述
《红楼梦》第三回简述
贾宝玉在林黛玉的陪伴下,来到了荣府。

在荣府中,贾母和王夫人
等贵族女子亲切地接待了宝玉和黛玉。

在这次拜访中,宝玉和黛玉的
感情逐渐升温,两人之间的羁绊也变得更加紧密。

在荣府中,宝玉结识了一众美丽动人的贵族女子,其中最引人注目
的当属黛玉的表姐林妹妹。

林妹妹天真无邪的性格,让宝玉忍不住对
她产生了好感。

不过,宝玉的心中始终只有黛玉一人,他对黛玉的感
情如同一缕细线,牵动着他的内心深处。

在荣府的这次拜访中,宝玉对荣府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他被荣府的繁华富丽所吸引,但同时也对其中的虚荣与空洞心生疑虑。

宝玉开始思考贵族社会的种种虚伪与险恶,他内心深处的抗争与挣扎
也在这一次拜访中逐渐显露出来。

与此同时,黛玉对于宝玉的感情也日渐加深。

在这次拜访中,她用
心无私地陪伴着宝玉,为宝玉的疑虑与困惑解惑。

黛玉的真诚与善良
打动了宝玉,使他对黛玉的感情更加坚定。

在荣府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后,宝玉与黛玉不舍地告别了荣府
的亲人朋友,回到了贾府。

宝玉心怀感伤,对于贵族社会的虚荣与功
利更加不以为然。

他与黛玉之间的感情也在这段经历中达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两人的心更加贴近。

《红楼梦》第三回中,通过宝玉和黛玉在荣府的拜访,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感情变化,揭示了贵族社会的虚荣与险恶。

这一回合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繁华富丽却又蕴含悲剧色彩的画面。

《红楼梦》第三回

《红楼梦》第三回

《红楼梦》第三回简介/《红楼梦》第三回编辑黛玉母逝;贾母要接外孙女黛玉;林如海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

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

贾母疼爱林黛玉;“凤辣子”出场;王夫人要黛玉不要招惹宝玉;宝黛相会,一见如故。

[1]正文/《红楼梦》第三回编辑《红楼梦》第三回图册却说雨村忙回头看时,不是别人,乃是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号张如圭者。

他本系此地人,革后家居,今打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他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忽遇见雨村,故忙道喜。

二人见了礼,张如圭便将此信告诉雨村,雨村自是欢喜,忙忙的叙了两句,遂作别各自回家。

冷子兴听得此言,便忙献计,令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

雨村领其意,作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

次日,面谋之如海。

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

但请放心。

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

”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

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雨村听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于是又谢了林如海。

如海乃说:“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雨村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

如海遂打点礼物并饯行之事,雨村一一领了。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

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话说贾雨村自那日梦中识破通灵宝玉的秘密后,便知自己与贾府有着不解之缘。

这日,他正思索如何接近贾府,以图谋个好前程,却听人传说贾府的内兄贾如海正在寻找一位西宾教授贾宝玉诗词歌赋。

贾雨村心中一动,便打定主意要去贾府一试。

且说贾如海,乃贾府的内兄,为人正直,学识渊博,颇得贾府上下的敬重。

他深知贾宝玉天资聪颖,却因年幼贪玩,学业荒废,故而欲为其聘请一位西宾,以辅导其学业。

贾如海四处打听,终于得知贾雨村才学出众,便决定亲自前往贾雨村家中一探。

一日,贾如海来到贾雨村家中,见其书房整洁,藏书丰富,心中暗喜。

又见贾雨村仪表堂堂,谈吐风生,果然名不虚传。

贾如海与贾雨村一番交谈,发现两人志同道合,遂提出聘请贾雨村为贾宝玉的西宾。

贾雨村闻言,心中暗喜,却故作推辞,以示谦逊。

贾如海见状,更是坚定了聘请贾雨村的决心。

贾雨村上任后,果然不负众望,对贾宝玉的教导尽心尽力。

贾宝玉虽然顽皮,但在贾雨村的耐心教导下,也逐渐明白了学业的重要性,诗词歌赋亦有了长足的进步。

贾母见状,心中欢喜,对贾雨村更加信任。

这日,贾母因思念远在扬州的次子贾政,遂命贾如海前往扬州探望。

贾如海临行前,将贾雨村推荐给贾母,言其才学出众,堪当大任。

贾母闻言,心中一动,遂命贾雨村陪伴贾宝玉,一同前往扬州。

贾雨村与贾宝玉同行,一路上相处融洽。

贾宝玉对贾雨村十分敬仰,常常请教诗词歌赋之道。

贾雨村也乐于传授,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且说贾母在扬州接到贾政病逝的消息,悲痛不已。

贾如海料理完后事,便携贾雨村、贾宝玉一同回到荣国府。

贾母见到贾雨村,心中欢喜,遂命其继续担任贾宝玉的西宾,并将孤女贾巧姐托付给贾雨村,希望他能照顾好这个可怜的孩子。

贾雨村感激贾母信任,决心不负重托,一心一意教导贾宝玉,同时照顾贾巧姐。

贾母见贾雨村如此用心,心中安慰不已。

从此,贾雨村在荣国府安身立命,贾宝玉、贾巧姐亦在其教导下茁壮成长。

这一回,贾雨村因内兄贾如海推荐,成为贾府西宾,贾母惜孤女,将贾巧姐托付于他。

解味《红楼梦》《红楼梦》回目解析(7)笫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解味《红楼梦》《红楼梦》回目解析(7)笫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解味《红楼梦》《红楼梦》回目解析(7)笫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脂砚斋【回前】我为你持戒,我为你吃斋;我为你百行百计不舒怀,我为你泪眼愁眉难解。

无人处,自疑猜,生怕那慧性灵偷改。

宝玉通灵可爱,天生有眼堪穿。

万年幸一遇仙缘,从此春光美满。

随时喜怒哀乐,远却离合悲欢。

地久天长香影连,可意方舒心眼。

五、林黛玉拜见大舅:见过外祖母众人,贾母叫两个老嬷嬷带林黛玉去见两个舅舅,也是黛玉在贾府的两个最亲近的人,应该是黛玉两座靠山。

大舅母邢夫人忙起身,笑着说:“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邢夫人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

大舅贾赦身体不好,不忍相见,有话嘱咐外甥女:“不要想家。

跟着老太太和舅母,是同家里一样。

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做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

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一番话语重心长,关爱之情尽在其中,这才是自己的亲舅舅。

六、王夫人正告林黛玉:大舅二舅都是舅舅,见了大舅见二舅。

二舅贾政也没见到,他斋戒去了。

有话嘱咐外甥女,舅舅的意思,舅母王夫人的再加工:“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玩笑,都是尽让的。

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这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

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听听这口气!这是贾政的意思?不,这是王夫人的意思,先打预防针,正告林黛玉:以后离我的儿子贾宝玉远点。

这个意思在接下来的一段话中得到认证:“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处娇养惯了的。

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

所以嘱咐你别睬他。

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很显然,王夫人说的不是心里话。

哪个母亲会这样说自己的亲儿子。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孩子是自己家的好,即使是不肖之子。

在舅母的正告下,黛玉一一答应着,也只能答应着。

谁让自己寄人篱下呢!看来二舅这座靠山未必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文学艺术作品,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段,来达到一切意图和目的的。

因而,所有适应于内容,又有利于创造形象的艺术手段,都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譬如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在戏曲艺术里是很讲究的,因为角色出场的一个亮相、一个身段,不只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总是和角色性格与剧情需要有关。

在小说里,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虽然是艺术上的小节,但在一些大作家的手中,却都有精彩的运用,象怎样布置局势,渲染气氛,怎样安排时机,以及在人物出场的时候,怎样描写和表现性格,都密切地联系着结构、情节和形象的创造,这在我国古典小说的杰作《红楼梦》里,就不缺少具有高超艺术技巧的范例。

《红楼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曹雪芹对它们的出场描写,可以称得起千姿百态,十分引人入胜。

在这里,我们只选择第三回,分析一下曹雪芹如何独运匠心地描写了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精彩出场。

从《红楼梦》庞大而复杂的艺术结构来看,它的前五回都可以称之为“楔子”,因为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中,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按照曹雪芹原作手抄本(甲戌本)第三回的回目应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程高本改成“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从这回目上也可以看出,这一回的情节是提供两条线索:一条向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扩展开去,介绍贾府的显赫社会地位,即通过表现四大家族的贾、王二府并力把贾雨村起复为金陵知府,以维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和权益,揭露他们为非作歹的罪恶;一条是向贾府家庭生活深入,介绍这“风流富贵之家”的礼教习俗,揭示封建贵族的膏梁绵绣种种,为主人公们提供具体的生活环境,并借助于小说主人公林黛玉的眼睛,描绘了荣国府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

前者是虚写,一带而过,为第四回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后者则是实写。

尽管这一回登场的人物很多,除男主人公贾宝玉以外,荣国府的女眷夫人小姐──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贾氏三春全部露面了,但是,作为人物出场的精采描写,作者在这一回目中,仍然只按次序重点突出了荣国府的三个主要人物:第一个是“诗礼簪缨之族”的宝塔尖儿,荣国府太夫人贾母。

第二个是“机关算尽太聪明”的荣府管家人王熙凤。

第三个是小说男主人公荣府继承人贾宝玉。

这三个人的出场描写,在作者的精心处理下,显示了绝不相同的艺术特色。

这一回的开头是写由于林黛玉幼年丧母,孤苦无依,奉父命来投奔外祖家,对于外祖母家的情况,在母亲生前已有所闻。

加之她又细心敏感,一到贾府,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因此,在贾府众人前来迎接远客之机,便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写出了众人的出场。

她首先看到的是,围绕着她外祖母的气派和礼仪。

《红楼梦》无论是作为反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或宝黛爱情的悲剧,都离不开荣宁二府这个生活舞台。

而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贵族宗法之家,荣国府这个“老祖宗”──太夫人贾母,是祖辈硕果仅存的宝塔尖儿。

从日常生活来看,晨昏定省,打牌看戏,观花赏月,大筵小宴,有哪一个热闹场面,离得开这位老祖宗呢?荣宁二府上下男女几百口,有儿子、侄子、媳妇、孙子、孙女、重孙媳妇一大群,还有数不清的男女奴仆,一呼百应,环绕在她周围。

她虽不是贾府家政、败政大权的掌握者,但却是这一贵族之家的无上威权的偶像。

正是适应着贾母在荣府的地位,作者并无过分渲染,只是通过林黛玉的“感觉”,写了围绕她周围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氛围,而且仅仅吃饭的一个场面,就概括地描写了她平素享受着怎样的供奉:……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

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少人在此伺侯,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

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贾母笑道:“你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

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

”黛玉方告了座,坐了。

贾母命王夫人坐了。

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

迎春便坐右首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旁边丫环执着拂尘、漱孟、巾帕。

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外间伺侯之媳妇丫环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这气势,这氛围,这礼仪,无一不在表现这个膏梁锦绣之家的繁文缛节,又无一不在渲染这位“老太君”无上威严的地位,为此后围绕着她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著侈荣华的享爱,做了一次很好地铺垫。

当然,从这一回情节发展需要来讲,这样写贾母,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描写荣国府的另外两个“主儿”──王熙凤和贾宝玉,因为这两个“主人”都是她膝下承欢的宠孙。

不过,贾母的这个出场描写,从艺术上讲,主要还是适应于情节发展的需要,并未突出地表现性格。

而把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当做刻画性格的艺术手段,王熙凤的出场要算一个卓越的例证。

对于她,作者采用的方法是,一开始就把光束集中在性格刻画上,而且是一下子就全面地展示了他的多面的性格特性。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他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叫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着:“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叫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

熙凤亲为捧茶捧果。

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

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

”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这个出场之所以写得好,首先就在于作者精心的艺术安排。

如上所说,王熙凤在贾府以至小说情节中既然如此重要,又要在一个场面上集中揭示她的多面的性格锋芒,就不能把她的出场安置在贾母接见黛玉的场面上,因为那样不仅会由于贾母和黛玉骨肉相见的悲痛,腾不出场面来展开对她的刻画,也不能单独介绍她,而且不能通过黛玉的眼睛点示出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当然也更难于充分描绘她的个性特征在出场行动上的表现。

因此,作者把她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诸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黛玉对于贾府的家规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让她出场,就有了她单独活动的广阔天地。

而这个众人都在的场面,也便于多面地表现她的性格,使读者看见她活跃在场面上不以为怪。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她一出场,立刻就引起了林黛玉的特殊感觉,“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林黛玉在前面所看到的,是贾母这位“老祖宗”在这大家族中的威严,所有后辈,包括邢王二夫人,在“老祖宗”面前,也只能恭恭敬敬、垂手侍立,何况今天还有远客到此,这大家礼仪是失不得的。

而这“来者”,在这样的场面里,居然敢如此放肆,并且这“来者”一到,这位“老祖宗”就有了笑容,还开起玩笑来,可见其平日更无拘无束了。

有了这第一次出场的描写,以后再在日常生活中写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所谓承欢应候,随便说笑,随意阿谀,就使读者觉得很自然了。

同时,也正是通过她这种放诞无礼的出场,才能表现出她深得这位贾府老祖宗的宠爱,正是这种宠爱给了她特殊的地位。

正象“甲戌本”脂批所说:“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紧接着是具体地展开了她的出场行动的描写。

可以说,由于曹雪芹精湛的艺术表现能力,王熙凤的每一个行动,几乎都显示了她性格的一个侧面。

看到林黛玉的容貌,立刻就联系到“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提到黛玉母亲的去世,立刻假哭起来,但一听到贾母的责备,瞬即又转悲为喜,赤裸裸地表现了她善于逢迎和做作。

拉着黛玉问长问短,又询问下人对黛玉的安置情况,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仅威;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答复王夫人给黛玉选料子裁衣服的话是为了显示她的精明能干,早有准备,实际上也是在表现她的随机应变。

如脂批所说:“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

王熙凤的声势非凡的出场,虽然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反映出来的,却是何等深刻地、全面地展现了她的性格特征,使她的出场描写,成了她整个性格的缩影。

如果说王熙凤的出场描写的特点是立即进入性格刻画,没有任何铺垫,而贾宝的出场,作者在渲染氛围、布置局势上,却是下了相当的功力。

早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重点介绍了这位生得“更奇”的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

……那年周岁时,政老爷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

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政老爷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不大喜悦。

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

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

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在这第三回贾宝玉出场前,作者又通过王夫人对黛玉的嘱咐,做了一番渲染,称他做“孽根祸胎”,说他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不要黛玉亲近他,理睬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