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字词整理全文翻译

合集下载

《诸子喻山水》文言文字词整理

《诸子喻山水》文言文字词整理
(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3.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取是,“之”作标志)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得到这一点(就)罢了。
4.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莫能胜之)
然而(当水)冲击坚强的东西(时),(却)没有能够胜过它的。
(六) 定语后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2. 仁者寿 延年益寿
3. 动善时 把握时机
4.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成王
5. 以其善下之 处……下游
(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
1. 不舍昼夜 从早到晚
2. 七、八月之间雨集 在七八月
(三) 意动用法:
1. 君子耻之 以……为耻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觉得……变小
5. 善
பைடு நூலகம்
上善若水 好的行为典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于
6. 动
知者动 活跃的思维
动善时 行动
7. 下
以其善下之 处……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低处
8. 厌
明主不厌人 嫌弃
士不厌学 厌倦
四.词类活用:
(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
1. 知者乐 感到快乐
2. 苟为无本。
假如是(在)没有源头(的情况下)。
(二) 被动句:
1. 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
3.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

诸子喻山水翻译不删

诸子喻山水翻译不删

【原文1】子曰:“譬如为山,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未成一篑,(篑:音kuì,土筐)只差一筐土就堆成,判断句,标志“…….,……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平地,譬如平整土地,虽覆一篑,即使才倒下一筐,进,吾往也。

判断句,标志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原文2】上不天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则下不遍覆,那么就不能向下覆盖整个世界;心不地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则物不必载。

通假字,“必”通“毕”,完全那么就不能完全负载万物。

太山不立好恶,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故能成其高;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不择小助,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都能包容),故能成其富。

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故大人寄形于天地(天地,名词作状语,像天地一样)(形,形体)所以君主的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而万物备,因而万物齐备;历心于山海(山海,名词作状语,像山海一样)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而国家富。

因而国家富足。

上无忿怒之毒,君主没有因愤怒而残害臣民,下无伏怨之患,(伏,潜伏)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上下交朴,(交,同;朴,纯朴)君主和臣民都返朴归真,以道为舍。

把道作为归宿。

故长利积,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大功立,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成于前,名望在生前树立,德垂于后,恩德在后世流传,治之至也。

(治,天下安定;至,最)判断句,标志“…….,……也”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原文3】海不辞水,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故能成其大;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博大;山不辞土石,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故能成其高;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峻;明主不厌人,(“厌”,通假字,通“餍”,满足)贤明的君主不满足百姓(人口数量多),故能成其众;(形容词作名词,众,众多的臣民)所以能够聚集他的众多的臣民;士不厌学,(“厌”,通假字,通“餍”,满足)读书人不满足学习,故能成其圣。

诸子喻山水基础知识整理及课文翻译

诸子喻山水基础知识整理及课文翻译

诸子喻山水基础知识整理及课文翻译本文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2、老子,即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

3《孙子》又称《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先秦兵家的代表人物。

4、孟子,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5. 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1、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2、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

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

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

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反璞归真,以道为归宿。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3、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贤明的君主不会满足他有的贤能之士,所以才能聚集民心;饱学之士不会厌倦学习,所以才能成为圣人。

4、孔子说,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5、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如同这江水,日夜不停。

”6、徐辟问:"孔子经常推崇水,说‘水啊!水啊!’,从水中得到什么呢?"孟子回答说:“有源泉的水都是滚滚而来,不分昼夜,先注满沟渠再前进,最终到达了大海。

《诸子喻山水》

《诸子喻山水》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学习以山水为喻阐述道理的形 象化的议论方法。 象化的议论方法。 2、领会先哲以山水为喻所阐述的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3、熟记课文中的名句,积累常见 熟记课文中的名句, 的文言词、句式。 的文言词、句式。
本文中的十一则材料分别选自哪六部著 作,请对作品及相关作者的情况作一简 要介绍。 要介绍。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
孔子(前551一前 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 孔子 前 一前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山东曲阜东南 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大力宣传“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 学说。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 学说。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 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 “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 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韩非与《韩非子》 韩非与《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 前233),韩国的贵族,荀子的学生, 韩非(约前280—前233),韩国的贵族,荀子的学生, 280 ),韩国的贵族 生活于战国末期。起初秦始皇读他的著作,十分佩服, 生活于战国末期。起初秦始皇读他的著作,十分佩服,邀他 来到秦国。他的同学李斯恐怕他被重用而动摇自己的地位, 来到秦国。他的同学李斯恐怕他被重用而动摇自己的地位, 将他陷害入狱,最后自杀于狱中。他的著作《韩非子》 将他陷害入狱,最后自杀于狱中。他的著作《韩非子》,是 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共五十五篇。韩非是一个聪明、 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共五十五篇。韩非是一个聪明、深刻的 对当时人情世故看得颇为透彻。他不相信人有美好感情, 人,对当时人情世故看得颇为透彻。他不相信人有美好感情, 也不相信人可以经教育感化而为善,只相信赏罚分明, 也不相信人可以经教育感化而为善,只相信赏罚分明,以利 驱使人、以害禁制人。从文化思想来说, 驱使人、以害禁制人。从文化思想来说,韩非鄙视一切属于 艺术、美感范围的东西,是一个彻底的功利主义者。 艺术、美感范围的东西,是一个彻底的功利主义者。 一部 韩非子》 构筑了一整套极端专制主义的、 《韩非子》,构筑了一整套极端专制主义的、严厉控制人的 方法和理论,但善于运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 方法和理论,但善于运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 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守株待兔” 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守株待兔”、“郑人买 滥竽充数”“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 都是生动的寓言故事, 履”、“滥竽充数”“自相矛盾”等,都是生动的寓言故事, 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诸子喻山水》是一篇从先秦诸子著作中选取的有关章节组合而成的课文,以山水为中心,设喻说理,展示了诸子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感悟,蕴含了许多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人生真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诸子喻山水先秦:先秦诸子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诸子喻山水 文言整理

诸子喻山水 文言整理

《诸子喻山水》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二.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对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故几于道与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3.之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4.为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知者动活跃的思维动善时行动7.下以其善下之处……下游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9. 乐知者乐山爱好知者乐快乐10.舍以道为舍归宿不舍昼夜停留,止息三.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以其善下之处……下游2. 君子之志于道也志—(n,志向)(v,有志)(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三)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四)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七)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7. 太山不立好恶五.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苟为无本。

假如是(在)没有源头(的情况下)。

(二) 被动句: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华东师大版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华东师大版

《诸子喻山水》文言文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4.江海不择..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5.故大人..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8.上下交朴..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实际;今义:见闻,感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

18.容光..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不可以。

19.不盈科不行..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对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故几于道与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3.之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4.为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知者动活跃的思维动善时行动7.下以其善下之处……下游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8.厌明主不厌人嫌弃士不厌学厌倦四.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知者乐感到快乐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 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四) 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五)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五.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诸子喻山水字词整理

诸子喻山水字词整理

4. 为 苟为无本 是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成为
5. 善 上善若水 好的行为典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于 6. 动 知者动 活跃 动善时 行动
7. 下 处在……的下游 的下游 以其善下之 处在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低处 8. 厌 明主不厌人 同“餍”,满足 士不厌学 厌倦
八、虚词 代词,它的) 故能成其 故能成其高(代词,它的)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君子之 君子之志于道也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其善下之 代词,它们) 以其善下之(代词,它们) 容光必照焉 语助词,不译) 容光必照焉(语助词,不译)
被动句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宾语前置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何取于水也? 何取于水也? 宾语前置
六、固定结构: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所以”:……的原因 所以” 所以 的原因 以其无以易之。 2. 以其无以易之。 无以:没有用来 的办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无法) 的办法 无法)
三、一词多义 1. 于 仲尼亟称于水 对 从 何取于水也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在 故几于道 不译 天下莫柔弱于水 比
2. 而 表承接, 盈科而后进 表承接,然后 表修饰, 可立而待也 表修饰,着 表转折,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表转折,却 表转折,然而,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表转折,然而,但是
3. 之 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君子耻之 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代词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的,结构助词 流水之为物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之取尔 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
五、句式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判断句 沟浍皆盈。 沟浍皆盈。 被动句 介词结构后置 仲尼亟称于水。 仲尼亟称于水。 何取于水也? 何取于水也? 介词结构后置

《诸子喻山水》原文、注释、译文

《诸子喻山水》原文、注释、译文

《诸子喻山水》原文、注释、译文【原文】《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①为山②,未成一篑③,止,吾止④也。

譬如平地⑤,虽覆⑥一篑,进⑦,吾往⑧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⑨,心不地则物不必⑩载。

太山(11)不立好恶(12),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13)。

故大人(14)寄形于天地(15)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6)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17),下无伏(18)怨之患。

上下交(19)朴(20),以道为舍(21)。

故长利(22)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23)于后,治(24)之至(25)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26)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27)不厌(28)人,故能成其众(29);士不厌(30)学,故能成其圣(31)。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32)者乐(33)水,仁者乐山;知者动(34),仁者静(35);知者乐(36),仁(37)者寿(38)。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39)曰:“逝者(40)如斯(41)夫,不舍(42)昼夜。

” (《论语·子罕》) 徐子(43)曰:“仲尼亟(44)称(45)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46)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47),不舍昼夜,盈(48)科(49)而后进,放(50)乎(51)四海。

有本(52)者如是(53),是之取(54)尔(55)。

苟(56)为无本,七、八月(57)之间雨集,沟浍(58)皆盈(59);其涸(60)也,可立而待(61)也。

故声闻(62)过(63)情(64),君子耻(65)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66)(66)而小(67)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68),游(69)于圣人(70)之门者难为言(71)。

观水有术(72),必(73)观其澜(74)。

日月有明(75),容光(76)必照焉(77)。

《诸子喻山水》文言常识整理

《诸子喻山水》文言常识整理

《诸子喻山水》文言常识整理通假字①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通“毕”,尽。

)②知者乐水(“知”通“智”,智慧,思维敏捷。

)③源泉混混(“混混”通“滚滚”。

)④是之取尔(“尔”通“耳”,罢了。

)⑤明主不厌人(“厌”通“餍”,满足。

)⑥正善治(“正”通“政”,为政。

)古今异义①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故大人寄形于天地(古义:君主;今义:年长的人。

)③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④以道为舍.(古义:房舍,引申为归宿;今义:舍弃。

)⑤以其无以易.之(古义:改变;今义:容易。

)⑥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⑦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⑧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⑧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⑨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⑩盈科而后进(古义:往前流;今义:后来进步。

)⑪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一定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⑫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⑬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一词多义而之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可立而待也(表修饰)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君子之志于道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动舍知者动(活跃)以道为舍(房舍,引申为归宿)动善时(行动)不舍昼夜(停留止息)善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明主不严人(通“餍”,满足)上善若水(善良的人)士不厌学(厌倦)于乐故几于道(与)知者乐水(爱好)仲尼亟称于水(对)知者乐(快乐)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下天下莫柔弱于水(比)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为以其善下之(处……下游)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句式1、仲尼亟称于水(介词结构后置)2、何取于水也(介词结构后置)3、故几于道(介词结构后置)4、天下莫柔弱于水(介词结构后置)5、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介词结构后置)6、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介词结构后置)7、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介词结构后置)8、名成于前,德垂于后(介词结构后置)9、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宾语前置)10、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宾语前置)11、何取于水也(宾语前置)12、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判断句)13、苟为无本(判断句)14、止,吾止也(判断句)15、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被动句)1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固定句式)词类活用1、故能成其富.(形容词作名词,浩瀚)2、故能成其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的境界)3、上善.若水(形容词作名词,善良的人)4、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形容词作名词,高处)5、日月有明.(形容词作名词,光辉)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形容词作名词,实力强大处;实力薄弱处)7、以其善下.之(名词作动词,处……下游)8、君子之志.于道也(名词用作动词,有志)9、知者乐.(名词作动词,快乐)10、仁者寿.(名词作动词,长寿)11、动善时.(名词作动词,把握时机)12、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名词作意动,把……看做是小的)13、君子耻.之(形容词作意动,把……看做是可耻的)。

水喻原文及翻译

水喻原文及翻译

水喻原文及翻译
水喻选自《苏东坡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实践出本领的道理,只懂得理论而不去实践是没有用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喻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南方多没人①,日②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③,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④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⑤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⑥其道。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⑦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⑧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东坡集》)
译文
南方能潜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

七岁能步行过河,十岁能在水面浮游,十五岁就能潜水了。

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只是偶然做到这样的吗?(他们)必定是懂得水*的。

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能掌握水*了。

生来就不识水*的,即使到了成年,看见船也害怕。

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能潜水的人请教,打听他们能够潜水的原因,按照他们的话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

所以凡是想不通过下水刻苦实践而只掌握潜水理论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潜水的人是一样的。

注释
(1)没人:善于潜水的人。

没,潜入水中。

(2)日:每天。

(3)涉:?水,步行过河。

(4)苟然:偶然。

(5)道:方法。

(6)得:掌握。

(7)畏:害怕。

(8)以:按照。

诸子喻山水整理

诸子喻山水整理

《诸子喻山水》整理
一、指出通假字本字并解释:
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2、知者乐水
3、源泉混混
4、正善治
5、明主不厌人
二、一词多义:
1于:仲尼亟称于水/何取于水也/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天下莫柔弱于水/故几于道
2而:/盈科而后进/可立而待也/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之:君子耻之/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流水之为物也/是之取尔
4为:/苟为无本/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5舍:以道为舍/不舍昼夜
6下:以其善下之/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三、指出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以其善下之
2、君子耻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4、盈科而后进
四、翻译下列句式(如有句式,请指出)
1、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2、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3、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4、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5、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7、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8、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9、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诸子喻山水(高二下 语文)

诸子喻山水(高二下 语文)

诸子喻山水(高二下语文)诸子喻山水(高二下语文)虞山水一.通假字:1.如果头脑不在地面上,则不需要携带物体。

“必须”和“完成”是一样的,而且已经精疲力竭了。

2.知者喜欢水。

“知识”和“智慧”是一样的,智慧也是一样的。

3.来源黑帮“黑帮”与“滚球”相同。

4.只是“呃”和“耳朵”。

5.良好治理“良好治理”与“治理”相同。

二.古今异义:1.不落伍。

古代意义:贫穷,现在意义:未来。

2.虽然一个人落后了,但古代的意思是:甚至,现在的意思是:虽然。

3.泰山不确定好恶。

古义:不,今义:第四。

河流和海洋不选择小援助。

古意:别无选择,今意:别无选择,小协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

6.穿越山海,这个国家有着丰富的古代意义:心灵,现代意义:经验和心灵。

7.没有隐藏的怨恨。

古义:臣民,今义:下。

8.从上到下交接。

古老的含义:回归简单,回归真理。

现代意义:沟通和简单。

9.以道为弃。

古义:归宿,今义:弃绝。

10.大海离不开水。

古代的意思是拒绝,现在的意思是说再见。

11.清明的主不厌倦人。

古义:憎恶,今义:恨。

12.什么来自水?古代的意思是:得到,现在的意思是:承认。

13.英科落后。

古代的意思是:看,向前流,现在的意思是:科学,后来的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我听说过爱的古老含义:名誉、情感;金一:视觉和听觉,实用。

17.在圣人之门游泳的人很难说古代的意思是学习,现在的意思是玩耍。

18.光一定要亮。

古代含义:小间隙,现代含义:调节和照明。

19.我们不能没有盈科。

古老的正义:我们不向前流动。

现代正义:我们没有能力。

120.无章无古意:登台,现意:写一篇文章。

21.水能使万物受益,而无需战斗。

古义:引导,今义:犀利。

22.因此,它几乎与道相似。

古代含义:接近,现代含义:几乎。

23.与山人交朋友,古代义:交朋友,现代义:和谐。

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原文译文词解知识点(汇编)

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原文译文词解知识点(汇编)

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

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

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

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

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

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69)。

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

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原文】9.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1)篑:音kuì,土筐。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原文】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原文】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韩非子大体》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

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富有。

所以君子要像天地那样遍覆毕载而使万物齐备,要像山海那样不立好恶、不择小助而使国家富强。

君主没有忿怒引起的毒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归真返朴,把道作为归宿。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原文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

《论语·子罕》上不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

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

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

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

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

”〈〉孟子曰:“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之门者难为言(45)。

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

”〈〉上善若水(69)。

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

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

夫唯不争,故(60)。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整理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整理

《诸子喻山水》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6.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古义:心胸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11.明主不厌.人古义:满足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坑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帮助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23.与.善仁古义:交友24.夫唯.不争古义:正25.故无尤.古义:过失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三.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 ( 对 )何取于.水也 ( 从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在 )故几于.道 ( 与 )天下莫柔弱于.水 ( 比 )2.而盈科而.后进 ( 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 ( 表修饰,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表转折,然而 )3.之君子耻之. ( 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的 )流水之.为物也 (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是之.取尔 ( 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为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知者动.(活跃的思维)动.善时(行动)7.下以其善下.之(处……下游)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8.厌明主不厌.人(同“餍”,满足)士不厌.学(厌倦)四.词类活用:(一) 名词作动词:1.知者乐.(感到快乐)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二) 名词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四) 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五) 动词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3.治之至.也(最高境界)(六) 形容词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帮助)(七) 形容词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日月有明.(光辉)3.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4.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5.兵之形避实.而击虚.(优点,弱点)6.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圣人的境界)五.特殊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①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1、《诸子喻山水》(字词答案)

1、《诸子喻山水》(字词答案)

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为:堆积篑:装土用的竹筐平地:在平地上(堆土成山)进:前进。

指继续堆土。

往.也。

”(《论语•子罕》)往:前进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天:名作动,有天,有辽阔的天遍覆:全部覆盖地:名作动,像大地,有大地那样宽广必:通“毕”,尽,完全好恶:形作名,喜好和厌恶之心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富:水量丰富,引申为浩瀚大人:君主历心:尽心上:君主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毒:残害下:臣民伏:潜伏交:同朴:纯朴舍:房舍,引申为归宿成:树立,建立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垂:流传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辞:推辞,拒绝厌:同“餍”,满足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圣:圣人的境界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知:通“智”,聪明,有智慧乐:爱好寿:长寿•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川上:河边逝者:消逝的时光斯:这,指河水舍:停留,止息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亟:屡次,一再何取于水:从水那里取得了什么(动宾前、介后)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混混:同“滚滚”科:坎,坑放:到达本:本源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是之取尔:取这一点罢了(动宾前)(尔,同“耳”)浍:大沟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声闻:名声情:实际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小:意动,以……为小难为水:(别的)水难以吸引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1. 《论语·子罕》【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 (1)篑:音kuì,土筐。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2. 《韩非子·大体》【原文】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译文】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地面就不能被覆盖;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那么万物就不能被负载。

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忍),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成它的富有和浩瀚。

所以君主的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于是万物齐备;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于是国家富强足。

君主没有因愤怒而残害臣民,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民都返朴归真,把道作为归宿。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在生前树立,恩德在后世流传,(从而达到)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3. 《管子形势解》【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译文】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峻;贤明的君主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够聚集众多的臣民;读书人不厌倦学习,所以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4.《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5. 《论语·子罕》【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在白天晚上不停留。

”6.《孟子·离娄下》【原文】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译文】徐子(徐辟)问(孟子):"孔子多次对水称赞,说‘水啊!水啊!’,(可是)他从水那里取法什么呢?”孟子回答说:“有源泉的水都是滚滚而来,不分昼夜,使低洼之处注满,又继续向前奔流,最终到达了大海。

有本源的事物都是这样的,孔子就取法他这一点罢了。

如果没有本源,就象七八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大大小小没的沟渠;但是一会儿就干涸了。

所以名誉超过实际,君子引以为耻辱。

孟子说:”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只是一点点(指人性),一般老百姓抛弃它,君子却保存它。

古代贤君舜明白事物的道理,又懂得人际关系的实质;他是出于仁义去做事情的,而不是为了显示仁义才去做事情。

7.《孟子·尽心上》【原文】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就认为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就认为天下也小了。

所以看到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曾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必须要观赏它的波澜。

日月都有光,连一点儿细小的缝隙都必定照到。

流水这东西,不把洼地流满,就不再向前流;君子对道有志向,不到一定阶段,就不可能通达。

”8.《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译文】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和道接近.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只有像水那样与世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9.《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译文】大江大海能汇聚容纳百川流水的原因,是因为它善于处在它们下面,便为百川之王。

10.《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译文】天下没有谁比水更柔弱的了。

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谁能胜过水的了。

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11.《孙子·虚实篇》【原文】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生死。

【译文】用兵的规律就象流水,水的流动,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作战的胜利,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敌人弱点。

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制定不同的策略。

所以,用兵打仗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

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取胜,就叫做用兵如神。

所以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固定的常胜,四季轮流更替也没有不变的位置,白天有长有短,月亮也有圆有缺。

字词句整理一、古今异义1.虽覆一篑虽:即使2.德垂于后德:恩泽、恩德3.治之至也治:国家大治(太平盛世)4.上下交朴上:君主下:老百姓5.海不辞水辞:推辞、拒绝6.逝者如斯夫斯:代词,这(河水)7.盈科而后进科:坎、坑、穴、洼地8.故声闻过情情:实际9.游于圣人之门游:学习10.不成章不达章:乐曲奏完一遍达:通达11.观水有术术:方法12.故几于道几:接近13.故天尤尤:过失14.天下莫柔弱于水莫:没有谁15.以其无以易之易:交换,代替16.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因:根据17.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常:固定的18.二、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通“毕”,尽,完全2.太山不立好恶太:同“泰”,太山即泰山3.明主不厌人厌:通“餍”,满足4.知者乐水/知者动/知者乐知:通“智”,聪明的5.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6.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7.正善治正:通“政”,施政8.夫兵形象水象:同“像”三、词类活用(一)形容词作名词1.上无忿怒之毒毒:残害2.故能成其圣圣:圣人的境界3.日月有明明:光辉(二)形容词作动词1.知者乐水乐:yào喜爱、爱好2.盈科而后进盈:填满/(使动)使……满(三)名词作状语1.譬如平地平地:在平地2.不舍昼夜昼夜:在白天,在晚上(四)名词作动词1.君子之志于道也志:有志向2.以其善下之下:处……下面(五)意动1.君子耻也耻: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以……为小3.登泰山而小天下小:以……为小四、一词多义1.舍①以道为舍房屋→归宿②不舍昼夜停止、停息2.厌①明主不厌人通“餍”,满足②士不厌学厌倦3.覆①虽覆一篑倒②上不天则下不遍覆覆盖4.之①是之取尔宾语前置标志,无义②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助词,的③君子之志于道也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④以其善下之代词,它们五、判断句1.止,吾止也;(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2.进,吾往也。

(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六、介词结构后置1.名成于前,(名望在生前树立,)2.德垂于后,(恩德在后世流传,)3.仲尼亟称于水(孔子多次对水称赞)4.何取于水也?(他从水那里取法什么呢?)5.放乎四海6.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所以看到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曾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8.君子之志于道也(君子对道有志向)9.故几于道(所以和道接近)10.天下莫柔弱于水(天下没有谁比水更柔弱的了)七、宾语前置1.是之取尔(=取是尔:就取法这一点罢了)2.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而攻坚强者莫能胜之: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谁能胜过水的了。

)八、被动句1.上不天则下不遍覆,(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地面就不能被覆盖;)2.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那么万物就不能被负载。

)九、固定句式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大江大海能汇聚容纳百川流水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