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评价《海豚湾》
日本海豚湾事件
观《海豚湾》有感“万物皆平等,人和动物平等,那么人为什么还要吃猪鸡鸭鱼,为什么还要骑马”。
为什么?当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有些迷茫,是啊,为什么?观看了《海豚湾》了之后,我不由得想起了玉林的狗肉节。
有人觉得玉林的狗肉节是人家当地的民俗,因该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狗肉吃与不吃都是一种自由,谁也没有理由指责谁,回民兄弟们没有因为汉民吃猪肉而闹过汉族餐馆吧?选择权是一种自由,而我们应该捍卫自由。
有人觉得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这是从人类有历史以来就开始传颂的,它聪明、有灵性,很难不讨人喜欢。
为什么还要把好朋友当食物,而且没有完全绝对的自由,自由应该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吧?我觉得爱狗人士和吃狗人士的争论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但是这种双方观念上的不同导致了两大正营走向偏激!从爱狗人士的出现呼吁爱狗!本是一件真善美的事情!全人类是最大的赢家!有些人们爱狗,不吃狗肉,更深层次体现的是一种进步和一种人类共有的对能与人类主动交流感情,能主动维护主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动物朋友的爱护之情,是一种文明的自觉行动,所以这是一种进步是一种文化。
我个人觉得民俗不一定都是优良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进行传承。
日本说屠杀海豚是当地人的习俗,是当地渔民的主要收入;捕杀鲸鱼是为了科研,为了探索生命的奥秘,这是对自己虚伪的大日本帝国主义精神、低劣文化保留的借口。
当我仔细回味着片中的一幕幕“罪行”时,那血红的海水,让人不寒而栗;那海豚的微笑,让人黯然泪下。
看着哭泣的海豚,流尽最后一滴血,还在为寻找自由时苦苦挣扎,然后筋疲力尽的沉入水底,心是狠狠揪着的。
对生的渴望,它们是和我们一样强烈的吧?然而,作为被人类所压制的物种,它们的生命在我们某些同伴的眼中却是不值一提的。
这是否就是强权下弱者的生命?如草芥一般的低贱。
再怎样努力地生活,都得不到命运一丝丝的怜惜。
海豚是听觉动物,对声音十分敏感。
当被捕放在混凝土筑的水池中,周围是一圈又一圈大声尖叫的观众,它们感到压力。
海豚湾影评
平静与美丽背后的血腥海豚湾影评《海豚湾》是一部讲述海豚被捕、被卖、被屠杀的纪录片,它反应出了平静安逸的生活下的血腥与悲剧。
《海豚湾》拍摄于日本南部的著名渔村——太地町,这是一个表面看似平静和谐三面环海,风景秀丽的渔村,一个热爱海豚的祥和渔村。
初到这里,一切平静的似乎不太习惯。
到处都可以看见以海豚为标志的建筑、路标以及过往的轮船,由于优美的环境和宜人的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甚至是日本的本土游客,大家都误认为这是一个和谐的大自然渔村,是一个热爱海豚的小镇,又有几人知道太地町——海豚的梦魇,是海豚的地狱,是海豚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海作为人类和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它的神秘令人向往,它的魅力使人着迷。
海底世界以及海底生物更是人类一直持续研究的对象,但是在那个平静迷人的海湾里,却隐藏着那么丑陋与血腥的画面,那是让人无法想象的血腥与罪恶。
当我们不止一次听说危途的旅者感念的它们恩情的时候,我们逐渐知晓善良温和是它们的天性,我们从未知道表演的微笑却是它们的伤情选择,结束生命的炙烤伤透了所有爱看表演人的心,美好欣赏却成了伤害的来源,传说中的无数次屠宰现场的身临其境,金钱利益的多少决定了它们的前景从此如噩梦降临谁能来拯救整个家庭而海豚却是泪与血的“离别”。
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2月是捕鲸季,也就是海豚的灾难期,每天傍晚,渔民们驾着十几艘渔船开往海豚聚集的海口,从船上将一根根长杆置于海中,不断敲打制造出一排声浪,其实海豚不仅有智商,而且有意识。
它们虽然不具备人类的语言,没有双手和双脚,却依然可以表达对人类的善意和友好,突显出热爱和谐,安于平静的理念。
不像有些人恰有表面的人性,却又那么一刻罪恶的心安排无耻的的行动。
为了利益可以出卖良心与灵魂,日本海太町的那些没有人性为了利益每天都敲打着竹竿,目的就是让海豚这种主要依靠敏锐听觉生存的动物,受到惊吓而聚集,当渔民开船把海豚驱赶到渔网封锁的礁湖之中。
第二天清晨,来自全球各地的贸易商会前来挑选适合在水族馆进行表演的海豚。
《海豚湾》背后的血腥和抗争
《海豚湾》背后的血腥和抗争如果不是因为看到《海豚湾》,大多数人甚至是日本民众,都不会知道每年9月到次年3月,在日本太地町的海湾口,上演着怎样血腥的屠杀。
鲜血染红的海水中,海豚的悲鸣划破天际。
海豚噩梦的开始在日本本州岛最南部的和歌山县,有个叫“太地町”的小村镇,面朝太平洋,三面悬崖高耸。
5.96平方公里的镇上,住着约3600名居民,其中约1/3从事渔业。
每年,平均有2.3万条海豚被日本“合法”围杀。
光是在小小的太地町,就要“处理”1500多条海豚。
在太地町渔民的心中,海豚只是一种鱼而已,有什么杀不得?而美国人理查德・奥巴瑞却不这么想。
奥巴瑞原本是世界顶级的海豚驯养员之一。
1962年,22岁的他亲手捕捉了5只海豚,驯养它们,参与电视剧《海豚的故事》的制作。
他几乎天天与海豚泡在一起,其中,他最疼爱的“演员”是母海豚凯茜。
1964年,首部以海豚为主角的电视剧在美国播映,节目迅速引起轰动,让奥巴瑞名利双收,也让电视机前的人们产生了亲近海豚的欲望。
所谓的爱,却是海豚噩梦的开始。
奥巴瑞渐渐发现,海豚是一种有自我意识的动物,被圈养的凯茜似乎日渐一日地沮丧。
直到有一天,凯茜选择了自杀。
奥巴瑞沉重地回忆:“有一天,凯茜游到我怀里,吸了一口气后,自动关闭鼻孔。
然后,它径直沉了下去。
”这个动作,改变了奥巴瑞的一生:多年来自己一直做错了,这些敏感而智慧的生物永远不应该成为人类驯捕的对象――在封闭狭小的水族馆里,它们无法施展每天遨游40公里的天性;因为压力大,它们必须服用抗氧剂和胃泰美来治疗胃溃疡;过滤系统发出的噪音严重损害着它们的声呐系统――观众看到的却永远是它们跃出水面、奋力顶球的精彩表演。
奥巴瑞后悔,“如果我早知道,就会赚更多的钱,把它们全买出来放了。
”奥巴瑞用10年时间创建了海豚事业,却决定用余生的努力去毁灭它。
从此,世界各地有海豚围捕场的地方,就有奥巴瑞的身影,他多次因为剪断铁丝网释放海豚而被捕。
奥巴瑞在太地町见到了血腥的屠杀场面。
观纪录片海豚湾有感
观纪录片《海豚湾》有感导语:每一个生命都需要被尊重,理由仅是它是生命跟我们一样的生命,没有贵贱高低之分的生命。
尊重生命,保护环境。
如果你看见一只海豚为你表演,就意味着几千只海豚已经死亡了。
——题记今年的奥斯卡,一部名叫《The cove》(海豚湾)的纪录片引起了各国环保和爱好动物的人士的广泛关注。
谁也无法相信一片宁和的人世间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地狱——海豚湾。
日本南部渔村太地町,三面环海,风景宜人。
四处皆是以海豚为标志的建筑物和图画。
初来此地的游客可能认为这是一个美丽的渔村,一个热爱海豚的祥和的渔村。
又有几人知道,这里是海豚的梦魇,是海豚的地狱,是海豚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每年的九月至次年的二月,便是海豚的受难季节。
渔民驾着小船,赶到海豚聚集的港口。
敲打海浪,驱赶海豚,进行屠杀。
杀戮的工具很简单,一把带有倒刺的枪而已,可是谁又知道海豚到底有多痛呢?一枪戳下去,并不足以致死,还有拖着运行一段路才能等到这美丽生命的消亡,而后拖上船去,人类才能享用这丑陋的果实。
不是每一只海豚都会死亡,可是能生存下来的海豚大概也生不如死吧。
他们被贩卖到世界各地的水族馆,海洋馆,而后训练为人类做“美丽”的表演。
这样的海豚必须有足够高的智商,所以每一只活下来的海豚,都是几千只海豚为他们筑起的生命的高墙。
纪录片中让所有人为之震撼的场景,便是这满海湾的血水,整整一个海湾啊,究竟要用多少血液才能将这片碧蓝染红,究竟要多少人类的欲望才能将这片海湾填满?!导演路易·皮斯豪斯(美国海洋摄影师、“海洋保护协会”创始人)说,拍摄这部影片时,感觉自己像是007。
周围是不友好的渔民,有人跟踪,警察会怀疑他们的目的,海豚湾周围到处都是不允许拍摄的标志。
毫不怀疑的说,他们的拍摄具有生命的威胁。
他们只能夜间行动,设备也堪称完备。
他们出动了军用热感摄影机,水下摄影机和水听器,还制作了一架海豚式样的无人驾驶飞艇,该遥控飞艇下方隐蔽处装有陀螺稳定式的高清摄影机。
观看《海豚湾》纪录片有感
观看《海豚湾》纪录片有感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观看《海豚湾》纪录片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看《海豚湾》纪录片有感1昨晚,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场震撼我一生的电影《海豚湾》,这是一部纪录了日本渔民屠杀海豚的残忍行为,非常震撼人心。
这地方在日本大地町的水俣镇,那里有一个美丽的海湾,也是一个邪恶的海湾,那里充满了杀气,可却无人晓知。
在那里,每一年都有成百上千只无辜的海豚,在那里被拍卖.残杀,每年都有好几万的海豚死去。
20xx年,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理查德·奥巴瑞和他的秘密小组成员第一次来到日本这个叫太地町的小县城,因为他听说每年有超过20xx只海豚在这里被屠杀。
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悄悄地来到禁地,暗暗拍摄日本渔民的`残忍行为。
他们还不止一次的去找日本鲸类保护协会,更可恶的还是,日本鲸类保护协会不停地说谎,想隐藏这一切。
最令人气愤的还是,日本政府不仅没有阻止这一切,反而还鼓励渔民捕杀海豚,可是,我们要知道,海豚的肉里含有大量的甲基汞,甲基汞是一种剧毒,如果人体含量超标,即使不死亡,也会瘫痪一生。
终于在1956年日本爆发了著名的水俣病。
难道连这样,日本政府也不会觉悟?在现场大量的海豚被渔民赶入了渔网,接着所有的渔民都拿起鱼叉,狠狠地扎向海豚,海豚痛苦的挣扎着,一次又一次的跳跃,最终,海豚绝望的死去了,再也跳不起来了,本来那深蓝的海水被鲜血染得通红,惨不忍睹。
看完之后,我的心同海豚一样痛苦!我不明白日本政府为什么那样的坏?为什么连日本鲸类保护协会也同样的心狠?让我们携起手来吧!制止猎杀海豚的行为!观看《海豚湾》纪录片有感2昨晚我看了09年的一部纪录片《海豚湾》,看完之后我整晚都睡不着。
影片说的是在日本的一个叫太地的渔村,每年捕杀成千上万的海豚。
在海豚捕杀季节,渔民把海豚赶到浅水边,然后由海豚训练员挑选年轻的会发出好听叫声的母海豚,以15万美元一只的价格卖到全世界海洋馆。
浅析《海豚湾》的话语立场和叙事策略
浅析《海豚湾》的话语立场和叙事策略《海豚湾》是一部由路易·西霍尼执导,揭露日本太地町捕鲸行为和海豚驯养的纪录片。
该片通过真实的调查和记录,揭示了日本捕鲸行为和海豚驯养的不人道且不合理的一面。
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选择采用话语立场和叙事策略来传递和强调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本文将就《海豚湾》的话语立场和叙事策略展开分析。
话语立场是指作者对事件、问题或对象所持的观点和态度。
在《海豚湾》中,导演的话语立场非常清晰,即反对日本太地町的捕鲸行为和海豚驯养。
他认为这种行为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且对动物的生存和福祉构成严重威胁。
导演在整部纪录片中都在传达自己强烈的道德和伦理观念,试图唤起观众对这一问题的反思与关注。
这种明确的话语立场成为了整部纪录片的核心和主线。
为了传达自己的话语立场,导演采取了一些叙事策略来呈现事实和论证观点。
导演通过大量的真实素材和镜头调查,展现了日本太地町捕鲸和海豚驯养的整个过程。
他通过没有添加太多主观性评价的手法,让镜头本身来证明这一行为的残酷和肮脏。
导演采用人物访谈的方式,邀请了一些专业人士、学者和活动人士来介绍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通过他们的分析和阐述,观众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到这一问题的背景和影响。
导演还在影片结尾处加入了一些情感化的素材,如海豚被捕杀的镜头和歌声,以引发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这些叙事策略的运用,使得观众更容易被影片所传达的观点所打动。
导演在《海豚湾》中通过明确的话语立场和巧妙的叙事策略,充分展现了自己对日本太地町捕鲸和海豚驯养行为的反对态度,且成功地引导了观众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这种立场坚定、策略独特的呈现方式,使得这部纪录片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的展示,能够唤起更多人对环保和动物保护问题的关注,为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注入更多的热情和力量。
《海豚湾》观后感:丑陋的日本人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海豚湾》观后感:丑陋的日本人
今晚闲来无事,偶然观察了由导演路易·皮斯霍斯拍摄的,荣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纪录片《海豚湾》。
观后的感觉,除了震惊,依然震惊!世界上竟有这样丑陋的政府、丑陋的人!
影片说述的是日本的一具漂亮的海湾:太地町,当地小镇上到处能够看到海豚的可爱身影:建造外墙绘制着海豚、广告牌上的卡通海豚、街边雕塑是人和海豚戏水、海就在屠杀进行的并且,日本的捕鲸协会(海豚亦属于小型鲸类)却用尽各种卑劣的手段,蛊惑一些降后小国加入世界捕鲸协会,接受日本的提案,妄图使日本的捕鲸行为合法化。
并且还恬别知耻的宣称日本均采纳先进的技术手段,使捕杀过程十分的人道。
在太地町海湾,日本渔民宰杀海豚,身边海水已被染成红色。
渔民手段极其残忍,它们认为海豚等鲸类消耗了太多的鱼类资源,是“害鱼”。
影片真实地记录了那些面对镜头的日本渔民、警察、官员、媒体的丑陋嘴脸,令人作呕!。
海豚湾与日本捕鲸之谜
《海豚湾》与日本捕鲸之谜《海豚湾》与日本捕鲸之谜作者:凌庆成捕鲸看似经济行为,实则是日本长远资源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海底资源、石油、渔业资源都是维系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自然也是日本争夺的对象,为此日本不惜承担国际骂名。
3月7日,纪录片《海豚湾》获得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纪录片的主人公名为理查德.奥巴瑞,他于1962年因创办电视节目《海豚的故事》而扬名美国。
他也是全世界最早、最有名的海豚训练师。
2005年,奥巴瑞找到“海洋保护协会”的创办人路易.皮斯豪斯,提出共同拍摄日本太地町渔民屠杀海豚的纪录片。
长期供职于《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记者路易.皮斯豪斯欣然同意,同时他们幸运地获得了亿万富翁克拉克的资助。
经过两年精心拍摄,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这部纪录片。
影片不仅记录了太地町渔民残酷虐杀海豚的情景,人们从中还可隐约感受到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当地政府、警察和渔民息息相关的利益联系––––正是这股势力构成了日本捕鲸的社会基础。
影片惊心动魄、险象环生,观众哀悯悲忿,难以自抑。
剖析“捕鲸文化”日本捕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
在古代,渔民每当捕到鲸鱼时都要庆祝,预示着这一年将会有好收成。
日本的沿海大都建有“鲸冢”、“鲸墓”、“鲸神社”、“鲸鸟居”、“鲸寺”等,甚至还有供奉“鲸观音”的。
在传统艺能方面,有“鲸呗”、“鲸舞蹈”、“鲸太鼓”等。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鲸鱼只是鱼类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捕捞鲸鱼实不足怪。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农耕民族,牛是极为重要的劳力,平时绝不会杀牛食肉。
公元675年,天武天皇发布禁令:在4月1日到9月30日之间禁止食用牛、马、日本猴、鸡和狗,但未包括猪。
而事实上,到1868年明治维新为止,日本人基本上是不吃猪肉的。
直至今日,在新年期间,传统日本年菜中有鸡、鱼、虾等食材,却没有四条腿的动物。
我为此特别请教过鹤岗八幡宫的宫司,他告诉我,这是基于日本自古以来的信仰和习惯。
由《海豚湾》谈日本人的捕鲸文化
ANHUIWENXUE 安徽文学安徽文学2018年3期总第416期由《海豚湾》谈日本人的捕鲸文化李庆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摘要:电影《海豚湾》,描述的是一个海豚训练员与同伴如何努力制止日本和歌山县一个叫太地的小渔村进行海豚大屠杀的故事。
电影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本文结合电影总结了日本坚持捕鲸的理由,接着分析了其理由的荒谬之处,并进一步重点挖掘出日本捕鲸文化的本质,最后围绕与捕鲸文化紧密相连的全球环保问题阐述了个人看法,旨在呼吁每一个人为世界和平与文明而作出努力。
关键词院捕鲸文化理由荒谬之处本质反思一、《海豚湾》简介荣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美国电影《海豚湾》,记录了海豚的悲惨命运,引起了全球巨大反响和共鸣。
数以万计的海豚,途经日本和歌山县太地小渔村的明媚海域,美好旅程便戛然而止,少数音色优美的被挑出来高价卖到世界各地海洋馆,剩下的则被渔民肆意滥杀、血染海湾。
这些屠杀,却因种种利益而被政府和相关组织所隐瞒。
理查德曾是一名海豚训练师,一头海豚的自杀让他深受震撼,从此致力于海豚拯救,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团队潜入太地,只为将罪行公之于众……二、日本人坚持捕鲸文化的理由日本人喜欢捕鲸,世所共知。
可是为什么连海豚也不放过?通过电影了解到,理由大致如下:(一)捕鲸文化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之一太地村村民认为,捕杀海豚在太地是维持了400年的传统,不能随便扔弃,不然渔民也没得活。
(二)没有违反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的规制20世纪以来,不少国际条约对捕鲸活动作出了规制,但对于捕杀海豚尚没有类似的规制,这也正是日本一个小渔村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原因。
(三)捕杀海豚能减少渔业损失太地渔民认为海豚是吃鱼的“害鱼”,捕鱼产量逐年降低同海豚息息相关。
(四)海豚没有濒临灭绝太地渔民称对海豚的捕杀很有分寸,捕杀量在政府的限定范围内,不可能会让鲸鱼、海豚灭绝。
(五)吃海豚跟吃其他的动物没有区别面对质问,日本官方代表反驳:“为什么海豚被如此特别看待?”言下之意,美国人吃牛肉,我们为何就不能吃海豚肉?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就成为了他们大肆捕杀海豚的原因之一。
浅析纪录片《海豚湾》
浅析纪录片《海豚湾》2010年,纪录片《海豚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部讲述、日本太地町的渔民对海豚大规模屠杀的影片自2009年上映之后便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湛蓝的海豚湾泛起猩红,日本太地町渔民对海豚的大规模血腥屠杀在悄然进行……”这是《海豚湾》中震撼人心的一幕。
《海豚湾》这部纪录片以真实冷静的镜头语言和高超的叙事技巧揭露了大量海豚在日本太地海湾被屠杀的事实,带给观众巨大的心灵震撼。
纪录片中一幕幕真实而残忍的画面深深震撼了我,影片中原本蔚蓝被海豚们的鲜血染得赤红的海面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而当我内心深处的道德底线被唤醒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导演对纪录片的把握和素材运用之精湛,以及拍摄团队的付出感到深深的敬佩。
一、选题新颖,主题深刻其实纵观最近几年的纪录片,关注弱势群体,保护动物,珍惜生命等方面的选题并不少见,但是《海豚湾》并不只只局限于这些,它通过艰难的拍摄,真实客观的再现,再一次升华了保护海豚的主题,同时又再一次的将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在日本太地町这个惨绝人寰的海豚地狱。
以日本太地町渔民大量捕杀海豚为主要内容的《海豚湾》,它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是益于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
主题的选取亦是源于生活中活生生的场景,纪录片中的素材不论是选取还是安排都是紧紧围绕主题的。
日本太地町捕杀海豚已经有着很久的历史了,但是一直没有人来真正的关注过。
《海豚湾》在别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和视觉角度,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技术手段,拍摄出别人没有拍摄的画面。
整个纪录片立意高,形式独特,在创作技巧上也有高过别人的手段,在此基础上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反对肆意捕杀的主题是永恒的,《海豚湾》存在的目的是让人们对肆意捕杀海豚寻求一次自身的反省和心灵的启迪,让人们更好的从中发现生命本身的意义所在。
这部纪录片在表现大量海豚被捕杀的同时不忘表现一些个体的行为,如某只海豚被渔民们用长钩刀砍杀,用削尖了的长枪将其刺伤,然后拉上小船,割断它的喉咙,砍开它的脊髓,当记录者把镜头从场面进入到某个具体的海豚,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就被赤裸裸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海豚湾》观后感800字作文
《海豚湾》观后感800字作文《海豚湾》纪录片揭示了日本南部渔村太地町,一个海豚的梦魇,海豚的人间地狱!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海豚湾观后感刚刚看了《海豚湾》这部电影,这部早前就听说过的电影,那时自己总是没当回事。
今晚被震惊了!那个时时在国际上渲染自己的高尚,鼓吹自己是什么“大和民族”,但是他们的行为,他们做出的一桩桩残忍的事实,真是让人唾弃,嗤之以鼻!每年23000多只海豚就是因为一次无意来访到日本太町,结果再也回不到自由的大海,命丧此地。
看着那些无知愚昧的渔民们把自己手中的长矛对准了围困在这浅滩里的可爱善良的海豚们,惊慌失措的海豚们都在发出一生最痛苦的哀鸣,那是恐惧的声音,那也是对这些手持利剑的人的求饶声。
但是这些日本渔民全不理会,麻木不仁,刀起刀落,海豚湾瞬间成了血海……一些还有一丝气息的海豚苦苦地挣扎着,但是那刺入大脑的长矛无情地斩断了他身存的期望,跳跃,跌入,再起跳,沉沉地浸入海中……这比人类拥有更高智商的海洋生物就这样死在了这无知的人类手中!看到这一幕幕,既佩服理查德·奥巴里保护海豚的决心和他的一切行为,也同时关注到此刻海豚的处境如何。
于是在百度里搜了一下,查看了相关的一些新闻。
发现最新的相关新闻很少,只是从零星的新闻里得知,日本太町相关市政府并没有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制止这一行为,只是减少了一些数量,而看过电影的日本国民对电影揭发的真相反对者占绝大多数,大部分人都在谴责电影具有的真实性。
这就是日本人,一个还遗留军国思想的民族,一个不会承认自己错误、正视历史的民族!从这一小处也可知如今为何到此刻也不肯承认曾对中国所做的一切灭绝人性的事,此刻还振振有词地和我国争属于我国的领土——钓鱼岛!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必将受到上天对他的惩罚,牺牲的海豚和其他的海洋生物也不会放过他!多行不义必自毙!《海豚湾》观后感日本和歌山县太地,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小渔村,然而那里却常年上演着惨无人道的一幕.每年,数以万计的海豚在那里被捕捞送往世界各地的水族馆或是残忍地被宰杀。
海豚湾的大屠杀
新知客 BRAINPOWER 2010 . 4如果《海豚湾》(“The Cove”)没有在今年3月8日拿到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那么日本的和歌山县太地町(Taiji)只是一个宁静秀美的普通海湾小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驯化海豚输出地,它的名声仅限于世界各地提供海豚表演的海洋馆老板们知道。
随着《海豚湾》的公映,一帧帧被海豚鲜血染得猩红的海湾画面揭示了掩盖在秀美风光下的残酷—太地町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豚屠宰场,每年数以千计的“不够优秀的”、没被驯兽师挑中的海豚在这里被捕杀。
日本地方官的抗议在《海豚湾》获奖后,日本太地町的地方官员三轩一高就致函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表示抗议:“我认为这是令人遗憾的事,纪录片中所呈现的事实材料并没有充足的科学根据。
”三轩一高还称,捕海豚湾的大屠杀反映日本人屠杀海豚“历史传统”的血腥场景纪录片《海豚湾》,获得了最新一届的奥斯卡奖,这也将日本人推向了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
文 | 元宝2010 . 4 新知客BRAINPOWER65新知客 BRAINPOWER 2010 . 4杀海豚在日本是“合法”的行为并请奥斯卡尊重日本的“饮食文化和历史传统”。
那么三轩一高口中的“合法”和“历史传统”是否站得住脚呢?国际捕鲸委员会(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简称IWC)于1986年通过了《全球禁止捕鲸公约》,严格禁止商业捕鲸,每年被捕杀的鲸鱼数量从2.2万头下降到2700头。
但遗憾的是,海豚属于不在IWC保护之列的小型鲸类,不受《公约》保护,由各国自行管理。
日本水产厅的统计显示,日本近年来每年的海豚捕杀量在1.5万〜1.8万只左右。
为了防止滥杀,每个地方政府会设定捕杀数量,纪录片《海豚湾》的拍摄地太地町每年的捕杀限额是1100只,这数据和影片中的主人公奥巴瑞所述的“每年有2300只海豚在此被屠杀”有很大出入。
假定奥巴瑞的数据缺乏科学根据,太地町的渔民是严格遵守政府1100只海豚的年度合法捕杀配额,那1100这个“合法捕杀”数字的科学根据又从何而来呢?收买产生的“捕鲸者同盟”合法与否只是相对的。
精选海豚湾纪录片观后感
《海豚湾》——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通过非法手段拍摄到的!这是海豚的眼泪!日本不想让世界知道的,本电影的导演的同事已陆续有被谋杀的了,救救我们的和平天使,人类最好的朋友!请分享它!让爱与责任传递下去!日本南部渔村太地町,三面环海,风景宜人,到处可见以海豚为标志的建筑、路标以及海豚形状的轮船。
初来乍到者甚至日本本土观光客,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热爱海豚的小镇。
谁能想到,美丽的海湾背后,竟隐匿着一个从未被世人发现的海豚屠宰场。
每年9月至次年2月的捕鲸季,也是海豚遭受捕杀的季节。
每天傍晚,太地町的渔民们驾着十几艘小船开往海豚聚集的海口,从船上将一根长杆置入海中,不断敲打并制造出一排声浪,目的是让海豚这种主要依靠敏锐听觉生存的动物受到惊吓。
随后,渔民们会开船将海豚驱赶到用渔网封锁的礁湖之中。
第二天清晨,来自全球各地的贸易商会前来挑选适合在水族馆进行表演的海豚。
一头特别聪明的海豚可能会卖出10万英镑的高价。
一旦这些贸易商挑选完毕,剩下的海豚就只能等待被屠杀的命运。
渔民们会用长钩刀砍杀海豚,用削尖了的长枪将其刺伤,然后拉上小船。
受到惊吓的海豚在海湾凹口内四处游窜,周围的海水已被海豚的血水染成红色。
有些母海豚为了告知幼海豚有危险并试图保护它们时,往往发出极度痛苦的鸣叫。
绝望的叫声加上触目惊心的血水,让这一幕显得即凄惨又血腥。
由于大量失血,再加上疼痛难忍,这些受伤的海豚往往会失去活力;这时渔民会将它们拉上渔船,割断它们的喉咙,或者砍开它们的脊髓。
更多的海豚则会被留在船上,任其自然死亡。
自2005年起,美国海洋摄影师、“海洋保护协会”创办人路易·皮斯豪斯(LouiePsihoyos)连续三年往返美国与日本太地町。
2008年9月,他与伙伴们终于在这个四处张贴着“禁止拍摄”、“危险”等字样标语的海港小镇,通过摄影机镜头记录下血色“海豚湾”的惊天秘密。
这也是他导演生涯的处女作。
在奥巴瑞看来,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大的误会。
海豚湾评价与赏析
海豚湾评价与赏析第一篇:海豚湾评价与赏析《海豚湾》评价与赏析美国西部时间2010年3月7日,美国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把最佳纪录长片奖颁给了《海豚湾》。
“湛蓝的海豚湾泛起猩红,日本太地町渔民对海豚的大规模血腥屠杀在悄然进行……”这是美国纪录片《海豚湾》中震撼人心的一幕。
当我们被纪录片中一幕幕真实而残忍的画面深深震撼的同时,我们灵魂深处的道德底线又一次的被挑战了,悲愤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但当我回过头来再次观看这部几乎是让我从头哭到尾的纪录片时,导演对纪录片的把握和素材运用之精湛,更是让我深深的为之折服。
一、真实这也是这部纪录片最震撼我的地方,首先是它对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
纪录片的主角都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它以日本太地町当地的渔民肆意的捕杀海豚这一真实的事件和当时捕杀过程中真实的情景为表现对象,在此基础上加以选择和组接,来表达作者理查德·欧巴和导演路易·塞霍尤斯的思想。
整个纪录片的拍摄是在真实的环境和时间内,拍摄着真实的渔民和海豚,它有效地记录了客观自然的真实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认为的主观色彩,并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受众“了解真相”的求知心理。
整部纪录片中的每一个凄美而惨烈的镜头都渗透着作者对保护海豚、关爱生命的深沉的呐喊,这种适度的情感渗透非但没有影响纪录片真实性的表达,反而的渲染、强化、延伸、凸显客观的记录主体,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和升华,提升了纪录片存在的价值。
《海豚湾》以一种现场目击的形式,更好的让事件本身说话,真实具体的展现拍摄对象在此过程中具体的情状,描述真实的氛围,让观众自己做分析、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客观再现这部纪录片通过对材料精心的选择、镜头的运用、编辑的取舍等整体的把握,客观的再现了当时海豚惨遭屠杀的悲惨情景。
作者能够很正确的抓住所要表现的重点的细节,这些细节的展示则更具表现性和震撼力,如:每年9月,海豚捕杀季到来时,太地町的渔民们驾着十几艘小船开往海豚聚集的海口,人们分乘几条小船,在海上驱逐成群的海豚。
电影海豚湾观后感
What about us?
我 • 感性:小日本,巴嘎雅路!惨无人道,屠 夫!鲸类保护者,杠吧滴! • 理性:很明显并不只是日本,这样的行为 在很多国家存在。人类这种灭绝式的开采 大自然的各种资源,终有一天,会导致整 个生态系统的崩溃,皮之焉附,毛将附焉?
人类,醒一醒!
• 本片尽管支持的呼声在数量上极大地压倒 了质疑声,但少量击中其要害的质疑足以 让我们每一个人反思:是不是仅仅因为本 片的“主人公”是人见人爱的海豚,才激 起了我们如汪洋大海的同情心?如果是鸡 鸭猪牛羊充斥其间的屠宰场,我们还会不 会有同样强烈的愤慨,以及愤慨之后可能 付诸的行动呢?
海湾还是血湾?
血色海湾——太地
• 然而这里却常年上演着惨无人道的一幕。 每年,数以万计的海豚经过这片海域,他 们的旅程却在太地戛然而止。 • 渔民们将海豚驱赶到靠近岸边的一个地方, 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豚训练师挑选合适的对 象,剩下的大批海豚则被渔民毫无理由地 赶尽杀绝。 • 这些屠杀,这些罪行,因为种种利益而被 政府和相关组织所隐瞒。
海豚湾恋人
海豚湾——The Cove
• • • • 纪录片 拍摄地点:海豚湾——日本太地 又名:血色海湾、海湾屠场 荣获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 纪录长片奖。
பைடு நூலகம் 日本海豚湾——太地
海豚湾——太地
日本和歌山县太地,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小渔村 然而。。。
还是太地,是什么改变了它?
触目惊心
• b. 城市打狗队。 不好详说,大家自己搜索,搜索一下图片。 大规模灭狗,在中国乡村还是偶尔会发生的。 • c. 皮毛贸易。 皮草! 我们现在使用皮草,已经不再是因为 它的保暖功能,而是为了时尚,血淋淋的时尚。 和国外不同,中国明星很心安理得的代言皮草。 • d. 野味。 不多说了,大家心理清楚。 天上飞的,地上 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吃。 鱼翅与鲨鱼,燕窝 与金丝燕,熊掌、熊胆与黑熊,娃娃鱼、梅花 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佳片赏析
“当湛蓝的海豚湾泛起猩红的海水,一场血腥的屠杀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这是纪录片《海豚湾》里的一幕,因为赤裸裸的真实影像,本片拿下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影片折桂奥斯卡后,却引发了日本渔民的群起激愤。
尽管如此,但凡看过影片的人,都会为大自然里最有灵性的动物遭受的灾难而流下同情的眼泪。
■剧情介绍
太地町(TAIJI),日本西南部和歌山县一个美丽的渔村,居民3500人。
早在17世纪,这里的人们就开始捕杀鲸类,并引以自豪地把太地町称为“鲸之町”。
每年9月,海豚捕杀季到来时,太地町的渔民就集体出海。
人们分乘几条小船,在海上驱逐成群的海豚。
为了扰乱海豚的声纳系统,他们用金属棍在水中敲打。
最终,精疲力尽的海豚被赶入一个小海湾,它们的旅程,也就此停止。
进入小海湾的海豚命运并不同。
少数几只长相漂亮的海豚被挑出来,以每只10万美元的高价卖给世界各地的水族馆和马戏团。
而剩下的海豚则被渔民们用矛和刀当场杀死,然后以每只500美元的价格卖给当地超市或批发商。
在每年长达6个月的海豚捕杀季里,太地町渔民将捕杀2000~3000只海豚。
屠杀进行时,原本蔚蓝色纯净的海水,瞬间漫出大片大片鲜红的血色,最后整个海湾都被刺眼的红色所浸染,海豚们此起彼伏地跳跃、挣扎,发出惨烈的哀号声……
■背后故事
堪比007的偷拍历程
理查德·奥巴瑞的名字在海豚训练领域,算得上是最有影响力的权威人士。
由于职业原因,奥巴瑞对海洋哺乳生物的权益非常关注。
可他却悲哀地发现,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竟然还有一个对海豚实施捕杀的秘密海湾,当他亲自去考查之后,才真正意识到那里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海豚地狱。
为了将这个“地狱”里的事情公诸于世,奥巴瑞联同导演路易·皮斯霍斯,组成了一个由社会活动家、电影人和自由潜泳者所参与的精英制作团队,他们共同展开了一个在隐蔽状态下进行的偷拍任务,渗透进这个位于日本且地形险要的海湾——太地町。
“当时感觉自己就像007。
”导演皮斯霍斯介绍,拍摄《海豚湾》是冒着被暗杀的危险,因为正常拍摄显然不允许。
2008年,他们佯装成一个摇滚乐团进入太地町地区。
“我找来了我的好朋友们——加拿大潜水女冠军和自由潜水教练,让他们帮助我们在水下偷偷装上摄像机和听音器,还有一位电学专家,他之前曾是加拿大空军的技师,给我们制作了无人驾驶的遥控飞机模型。
每到夜晚,
我们就全副武装,穿着迷彩服,脸上涂抹着彩绘,在夜色的掩护下秘密作业。
我们躲开了卫兵和警察,使用的全部都是只有在军事领域中才会用到的无热源的高清摄像机,在行动中捕捉我们所需要的画面。
”
自2009圣丹斯电影节获奖后,《海豚湾》便以迅猛之势横扫各大影展奖项,并最终获得201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值得关注的是,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主办方可谓煞费苦心:会场安排了平日配备给好莱坞名人的安全警备,开演前四处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到场媒体被要求“绝对不能拍摄观众”。
导演皮斯霍斯表示,如果《海豚湾》的放映有收入就把它全交给当地渔民,希望他们可以重整渔船做别的事,而不是去猎杀海豚。
■众口评说
“写给日本人的情书”
一部力量强烈、立场鲜明的影像作品,往往会引发与其规模成正比的争议。
《海豚湾》在主题的深刻性、叙事的流畅与震慑人心上,呈现了一个纪录片的范本。
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背后真相的思考。
海豚属于鲸类,日本几千年前就有了捕鲸的历史,直到现在,捕鲸仍然是日本的一项传统。
和歌山县知事仁坂吉伸在接受《朝日新闻》的采访时表示,“太地町的捕鲸是遵守日本渔业法规定、获得许可的行为。
影片却以一方的价值观来对事实进行评判。
”
国际捕鲸委员会多年来一直就是否禁止捕杀海豚等小型鲸类进行讨论,但僵局一直未打破。
太地町的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再强调,海豚等小型鲸类并不在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禁捕的范围内,同时也符合日本法律———日本中央政府允许每年捕杀1.9万只海豚。
太地町每年捕杀大约2000只海豚,比日本其他地方捕杀的海豚要少。
然而,对于《海豚湾》,普通日本人的情绪十分复杂。
24岁的大学生木部真明在观看影片后说:“我同情那些海豚,可是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已开始靠食用动植物生存了。
与此同时,我也赞成对海豚捕杀进行调查。
不过,要给出明确的看法实在是太困难了。
”
日本渔业厅官员称,在这个人口稠密的国家,人们必须依靠海洋提供食物。
日本渔业厅前副厅长中前明曾经说:“如果我们在捕鲸问题上退让,那下一次,就会轮到日本人最常吃的金枪鱼了。
”
2009年3月8日,就在奥斯卡奖揭晓这天,《海豚湾》幕后团队成员、环保人士汉斯·罗斯回到了太地町。
罗斯认为,对太地町而言,出海看海豚的游览项目可能比捕杀海豚更能带动经济。
他说:“我重新来到这里,希望试着为渔民、当地经济和海豚寻找一种‘多赢’的方式。
”但他感受到的只有当地人的敌意。
这样的敌意令《海豚湾》导演皮斯霍斯担忧,他说自己并不希望《海豚湾》被看做是一部抨击日本的影片,它事实上是“写给日本人的情书”。
“我们希望日本人观看这部电影,然后再自行决定,海豚是该被当做食物,还是被用来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