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责任)【圣才出品】
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
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第1章变革的时代1.1 引言1.2 行政与管理1.3 公共部门改革1.4 公共部门变革的动力1.5 公共管理学1.6 结论第2章政府的角色2.1 引言2.2 公共部门的必要性2.3 政府工具2.4 作为公共政策基础的市场失灵2.5 政府干预的阶段2.6 政府的规模2.7 结论第3章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3.1 引言3.2 早期的行政3.3 19世纪的改革3.4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3.5 威尔逊与政治控制3.6 泰勒与公共行政3.7 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3.8 结论第4章新公共管理4.1 引言4.2 管理的内涵4.3 管理方法的产生4.4 管理的理论基础4.5 新公共管理的问4.6 公共部门改革4.7 对管理主义的批判4.8 结论第5章公共政策5.1 引言5.2 公共政策、行政与管理5.3 政策分析5.4 经济性公共政策5.5 政治性公共政策5.6 基于证据的政策5.7 政策分析的局限5.8 结论第6章治理6.1 引言6.2 治理的内涵6.3 公司治理6.4 新公共管理的治理6.5 治理与网络6.6 结论:治理的有效性第7章管制、外包和公共企业7.1 引言7.2 管制7.3 签约外包7.4 公共企业:作为生产者的政府7.5 关于民营化的争论7.6 结论第8章利害关系人和外部环境8.1 引言8.2 外部关注的必要性8.3 传统模式下的外部关系8.4 作为一种管理职能的外部关系8.5 利益集团8.6 超越政策社群8.7 外部依赖过度的诱发问题8.8 结论第9章责任9.1 引言9.2 责任的概念9.3 私营部门的责任9.4 公共部门的责任9.5 传统模式下的责任9.6 管理主义模式下的责任9.7 公共部门改革中的责任问题9.8 结论第10章战略管理10.1 引言10.2 战略10.3 私营部门的战略10.4 公共部门的战略10.5 战略计划模式10.6 战略管理10.7 对公共部门战略的批判10.8 结论第11章领导力和人事管理11.1 引言11.2 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11.3 领导力11.4 人力资源管理11.5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一些问题11.6 结论第12章财政和绩效管理12.1 引言12.2 政府预算12.3 传统的财政管理12.4 财政管理改革12.5 绩效管理12.6 对财政和绩效管理的批判12.7 会计改革的问题12.8 结论第13章电子化政府13.1 引言13.2 技术和传统的行政模式13.3 电子化政府的产生13.4 电子化政府的发展阶段13.5 技术变革对官僚制的影响13.6 电子化政府和公共部门改革13.7 电子化政府的问题13.8 结论第14章发展中国家的公共管理14.1 引言14.2 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模式14.3 行政模式的问题14.4 公共部门改革14.5 管理主义模式的问题14.6 结论第15章结论:公共管理典范15.1 引言15.2 公共管理的典范15.3 作为一种典范的传统公共行政15.4 作为一种典范的新公共管理15.5 作为一种典范的公共管理15.6 公共部门改革的问题15.7 结论索引。
公共管理导论_笔记_欧文.休斯(20210205162747)
公共管理导论_笔记_欧文.休斯(20210205162747)《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第一章:改革的时代1.1导言1、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原理:1 )政府本身应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2)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内,它就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3)政治与行政能够相分离4)认为公共行政是行政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它需要一种终身制的、能够同样为任何政治领导人服务的职业官僚2、新公共管理具有以下一些主要观点1)注重管理而不是政策2)注重绩效评估和效率3)将公共官僚制组织划分为一些在用户付费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的机构4)利用准市场化和签约包出工程的方式促进竞争5)削减成本6)具有一种特别重视产出目标、限期合同、金钱刺激和自主管理的管理风格3、企业型政府的十条原则(奥斯本、盖博勒)1)大多数企业型政府鼓励提供服务者之间的竞争2)他们授权各公民,将控制权从官僚制组织转移到社区中3)关注结果而不是投入4)以目标而不是规则和规定为导向5)把服务对象界定为顾客并赋予其选择权6)致力于赚钱而不仅仅是花钱7)实行分析,引入参与管理8)采用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机制9)不仅重视提供公共服务,而且极力所有部门,为解决其社区文体付诸行动4、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1.2行政与管理亠行政:服从指令和服务,注重的是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亠管理:1)取得某些结果(有效率的)2)取得这些结果的管理者的个人责任1.3公共部门的研究公共管理:注重战略、外部环境的处理以及组织的广泛使命和目标1.4变革的紧迫问题1、对公共部门的抨击:规模、范围和方法2、经济理论的变革1)公共选择理论:将微观经济学运用于政治与社会领域的经济思想的一个分支。
主要假设是以完全理性为基础,断定“最好的”结果应是市场力量的作用最大化,政府的作用则相应减少,允许竞争和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试着从研究官僚和政客的角度上探索政府带来的影响,并且假设这些人都是根据于自己的私利采取行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增进自己的经济利益(如他们的个人福利) 。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责 任【圣才出品】
第13章责任13.1 复习笔记一、引言在民主制度中,责任是行政机关和政治领导的一个根本要求。
高层管理者需要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政治知识。
1.公共管理者的效用作为一个公共管理者,其效用来源于两个方面:(1)对政治和政治过程的解读能力;(2)在一定的政治系统中管理公共计划的能力。
2.政治与行政不可分(1)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试图使公务员非政治化。
手握大权的政治官员们常常认定他们的意图只能在某种绝对服从的主仆关系下才能丝毫不受质疑地在行政系统中得以贯彻执行。
(2)从根本意义上讲,作出选择的方式、政策设计和执行的方式、项目计划的管理方式等都具有政治性。
各种宪法和法律确立了政府的政治职能,而要实现这些职能就需要相应的责任机制。
(3)个人与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多种多样。
责任机制把政府的行政部分和政治部分联系在一起,并最终对公众负责。
政府的任何行动都是公民通过他们的代表所进行的活动。
3.传统行政模式的变化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中,通常认为官僚制层次和政治层次的责任机制仅仅是通过政党政治的过程得以实现的,且常常仅是通过选举过程来实现的。
这一模式现在已不再适用,原因有两个:(1)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现在已经不切实际。
官僚制组织所做的一切,要比单纯地遵循政治领导人的指示复杂得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官僚制组织是政治过程的参与者。
(2)尽管仍然保留通过选举过程对公众承担责任,但官僚制组织正在为自己的绩效而直接向公众负责。
成为一个公共管理者意味着将对其行为结果承担个人责任。
因此,毫无疑问,管理主义变革意味着一种新的、更直接的责任机制。
二、私营部门的责任1.责任的概念以他人或团体名义行动的人要向这个人或团体汇报工作,或者以某种方式对这个人或团体负责。
换言之,这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执行任务并向其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
只要存在等级关系或委托代理关系就必须建立某种类似的责任机制。
2.私营部门的责任形式(1)私营部门的责任关系人们通常认为,在为了最终所有者而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时候,私营部门总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明确的责任形式。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章节题库(新公共管理)【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章节题库第3章新公共管理一、名词解释1.新公共管理(中央财大2005年研;复旦大学2000年研)答:新公共管理是指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以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以在公共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为核心的学术思潮。
新公共管理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引入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倡导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是人们不断改进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
虽然新公共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遭到了一些批评,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公共行政发展的总趋势。
它通过推进改革管理的整体的多元化和公共管理手段的企业化,促使政府不再担当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惟一提供者,而是担当公共事务的促进者和管理者,它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新泰勒主义答:由于管理主义强调对政府支出的控制、目标管理以及绩效测量体系等,波利特发现了新管理模式中的管理哲学,对它批评并将新管理主义称为“新泰勒主义”,他认为管理主义代表了佛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回归,向这一理论的回归忽视了或回避了自泰勒时代以来组织行为理论的发展。
新管理主义关于管理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与泰勒科学管理关于管理的认识具有一致性,如两者都强调管理的标准化、层级式的管理结构等。
3.新公共服务(北航2010年研)答:新公共服务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论。
这一理论是由以罗伯特·登哈特和珍妮特·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公共行政学者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
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念是,全体公民才是国家、政府乃至全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的基本职能既不是、也不应是“掌舵”或“划桨”,而是回应公民诉求,为公民提供服务。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要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②公共利益是目的而不是产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变革的时代【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变(1)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国家相继陷入了滞胀困境,政府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随之爆发,为化解政府合法性危机、维护社会稳定,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对其政府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改革。
从20世纪后期开始,公共行政开始向公共管理转变。
(2)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统治地位,并且受到人们的推崇,而如今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
在许多国家,公共部门的运作已经发生了剧烈的改变。
由于许多国家面临着严峻的金融和社会问题,因而改革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普遍需要良好的政府管理。
(3)采纳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意味着公共部门组织、管理和治理的新范式的出现。
在经历多年的改革之后,改革的焦点已经从狭隘的管理改革转向了领导、治理、协作与合产、网络、精细化的财政改革等。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1)在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下,正式的官僚体系中完全不需要领导。
同时,传统的行政模式对于外部关注不足。
而公共管理要求社区以各种方式参与管理。
(2)公共行政官员强调遵守规则,执行他人(理论上是政治领导人)的指令,把过程和程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仅仅对结果的产出间接地负责。
但是,公共管理者要为结果的实现承担个人责任。
(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具体可参见“行政与管理的区别”相关内容。
3.公共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公共管理以及各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完全占统治地位。
其许多方面都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挑战,而且,早期那种对经济学偏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公共管理作为一个仍在发展的领域,仍然处在不断的争论之中。
尽管公共管理新的形态还没有完全确立,但是传统的公共行政典范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且将不再回归。
二、行政与管理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1)从语义上看,行政是一种执行行为,即对各种事务进行管理,或者对执行、应用或行为进行指导或监督,词义上的本质在于进行服务、进行治理。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考研笔记
第⼀一章变⾰革的时代⼀一、公共⾏行行政与公共管理理的区别(1)传统的公共⾏行行政模式下,正式的官僚僚体系中完全不不需要领导,对于外部关注不不⾜足。
公共管理理要求社区以各种⽅方式参与管理理。
(2)公共⾏行行政官员强调遵守规则,执⾏行行他⼈人(理理论上是政治领导⼈人)的指令,把过程和程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仅仅对结果的产出间接地负责。
公共管理理者要为结果的实现承担个⼈人责任。
(3)公共管理理与公共⾏行行政的区别,参照以下:⼆二、⾏行行政与管理理的区别(1)从语义上看⾏行行政是⼀一种执⾏行行⾏行行为,即对各种事务进⾏行行管理理,或者对执⾏行行、应⽤用或⾏行行为进⾏行行指导或监督,词义上的本质在于进⾏行行服务、进⾏行行治理理。
管理理是指导、控制⼀一个⼈人⾏行行动的过程,负责⼲干什什么,词义上的本质在于亲⾃自控制(控制或取得结果)。
(2)从本质上看⾏行行政在本质上涉及执⾏行行指令和服务。
管理理涉及的⾸首先是实现结果,其次是管理理者要对达成的结果承担个⼈人的责任。
(3)从内容上看管理理不不仅包括⾏行行政,⽽而且还涉及组织怎样以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实现⽬目标,以及对结果负责。
公共⾏行行政是⼀一种为公众服务的活动,关注的是程序,是如何把政策转化为⾏行行动,以及机关的管理理。
即公共⾏行行政注重的是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
公共管理理涉及的内容更更为⼴广泛。
⼀一个公共管理理者并不不仅仅是执⾏行行指令,他关注的是实现结果,并为此承担责任。
公共管理理也意味着改变雇佣的条件以及问责的机制。
(4)从使⽤用上看“管理理者”⼀一词现在⽐比过去常⽤用的“⾏行行政者”⼀一词使⽤用更更为普遍。
这些名称的变化并不不是表⾯面现象,从狭义上说,“⾏行行政”与“管理理”是政府活动或职能的简略略描述;从⼴广义上说,“管理理者”⼀一词可以更更好地描述所要完成的⼯工作。
三、公共管理理公共管理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力量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理的、法律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理能⼒力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利益的过程。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本资料是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的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本书遵循该教材第4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5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含知识框架),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勾勒本章的结构脉络;第二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
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框架图表体系,通俗易懂易记本书每章的知识框架图和考点归纳表,在全方位把握核心考点的同时,提纲挈领地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重要的考点、难点,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更容易记忆。
2.下划线+星级标记,透彻剖析必考点本书每章的核心考点均按重要程度分为一星(一般了解)至五星(熟练掌握),并对关键词用下划线作了标记,方便考生更有针对性地复习。
3.精选考研真题,补充典型题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并补充了典型习题。
所选习题涵盖的知识点全面,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试看部分内容第1章变革的时代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通关提要】作为本书的入门知识,本章以变革的时代为中心展开论述。
在本章的学习中,首先要了解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变的背景、原因,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以及传统公共行政面临的挑战,其次要重点掌握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
本章内容较为基础,整体把握即可。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行政与管理★★★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见表1-1)表1-1 行政与管理的区别2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见表1-2)表1-2 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考点二:传统公共行政的七条原理及其面临的挑战(见表1-3)表1-3 传统公共行政的七条原理及其面临的挑战考点三:公共部门变革的动力★★★1公共部门改革(见表1-4)表1-4 公共部门改革。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7~9章)【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管制、外包和公共企业7.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当下公共部门改革的特征(1)通过管制,政府给私营部门的行为设置了其必须遵守的规则。
传统的管制是政府在可能的竞争者中通过颁发许可证或设立其他限制的方式以增进其所偏好的集团或个体的利益,而当前的管制更趋向于促进竞争,并且注重结果,并不仅仅是控制失范行为。
(2)通过签约外包,政府向私营部门购买产品以及日益增长的服务,政府甚至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些本职工作转移给私营部门。
尽管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签约外包很常见,但是越来越多的资源已经被政府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承包给私营部门或非营利部门。
(3)政府可通过类似企业的方式直接向公众出售产品或(更可能是)服务。
2.管制、签约外包和公共企业(1)管制是替代公有制企业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路径,政府可以对企业进行规制而不是因为自然垄断而拥有企业。
(2)签约外包作为一项策略,在减少政府最终产品和服务输出的过程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而且也是民营化的一种方式。
其中,公—私伙伴关系(PPPs)是签约外包的一个重要的子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私营部门和政府签订长期合同,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仅限于此)由私营部门提供基础设施。
(3)虽然近些年来民营化大行其道,但是公共企业在一些国家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政府通过入股,甚至是掌握公司所有权等方式对私营部门进行干预,其干预能力使一些公司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重返生机。
(4)管制、签约外包以及公共企业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处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交会地带。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许多政府都系统地关闭或出售了公共企业,更多地将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外包出去,并逐渐放松管制。
二、管制1.管制的内涵(1)管制包括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
社会性管制通常被称作法律,旨在保护公民安全,包括环境法规、职业安全以及雇佣的管制等;经济性管制是指允许或禁止某些经济活动,或者在特定的环境下指导如何实现经济关系。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化政府)【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电子化政府1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背景(1)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技术(IT)革命见证了很多国家的经济的真正转型。
(2)生产软件和硬件的新兴产业兴起,而一些传统产业则由于资本投资的减少而消失。
尽管整体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但对很多工人产生了不良影响,这同时对政府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私营部门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商务和电子商业,相应地在政府运作中出现了电子化政府,即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在政府以及公共管理的专业领域出现的IT革命。
2.电子化政府(1)基本内涵①电子化政府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以更加便利、顾客导向、成本—效益等这样不同而又更好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②广义的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对任何信息通信技术的采用”。
这些技术包括视频会议、语音数据进入系统、光驱,互联网和个人局域网,以及一些其他技术例如互动式电视、手机上网和个人掌上电脑,以及某些社交网络等。
(2)影响①不仅将改变大多数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而且还将改变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基本关系。
②技术可以让政治家和官员更好地理解公众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需求。
(3)存在的问题①电子化政府在许多地方存在严重的设计和执行难题,在实际的政府运作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电子化政府(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和速度来提供公共服务)往往意味着花费高而回报低。
②电子化政府的关键问题是它是否有真正的新生事物,是否是一种如办公室计算机一样的技术引擎,或者是否的确不同于传统政府。
(4)前景与现状①电子化政府的前景和潜力在于政府能够更有效率、更有效能地提供公共服务。
②电子化政府的期望一直是,互联网能动系统会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和提供更好的服务。
③实际上,政府在电子化过程中的整体水平和具体运行都比较差,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不善,而不是技术问题。
④电子化政府可以固化现存的管理架构,但同样可以促使人们全面反思如何通过电子化政府提供服务。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章节题库(电子化政府)【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章节题库第10章电子化政府一、名词解释1.E政府(复旦大学2001年研)答:(1)E政府即电子化政府,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以更加便利、顾客导向、成本一效益等这样不同而又更好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
广义的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对任何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采用,这些技术包括电视会议、语音数据进入系统、光驱、互联网和个人局域网,以及一些其他的技术等。
(2)E政府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内容,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加强政府有效监管,建立政府与人民直接沟通的渠道,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
E政府不是简单地将政府原有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或网络化,而是政府行政方式和组织结构的优化重组必须与转变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2.《政府指导计划》答:《政府指导计划》(government.direct),是英国在1996年发布的关于以电子化方式提供服务的绿皮书。
这个计划书“被部长们认为是宣告了公共服务改革新阶段的到来”。
3.电子政务(中央财大2006年研)答:电子政务是指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处理电子化,包括内部核心政务电子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信息传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
电子政务实质上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这个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信息:(1)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
(2)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权有关的公开事务,除了包括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等。
(3)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笔记公共管理导论复习内容绪论一个民主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高效率的、透明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体制,需要了解和借鉴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系统论述了“管理主义”和新公共管理的特点,在将新旧模式认真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政府应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机制;政府改革不仅要从规模、范围等方面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从体制或运行机制等方面对政府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逐步合理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政府的活动范围,从传统的政治与行政分离到两者的有机结合。
要根据市场的特点,一方面,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积极引进私营部门中较为成功的管理理论、方法、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民营化过程,让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的管理。
同时,在明确区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不同责任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应有责任。
第一章改革的时代问题一、"传统公共行政的一些基本原理。
(1)使用官僚制,政府本身应该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
与其在企业和其他机构中的运用,在公共部门中贯彻得更彻底,更持久。
(2)认为存在一个最佳的工作方式,并且在综合性工作手册中规定工作程序以供行政人员遵守。
并认为严格遵守这些科学管理原则,可以提供使组织正常运作的最佳方法。
(3)通过官僚制组织提供服务,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它就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4)行政人员普遍信奉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即行政仅仅是执行命令的工具,而任何政策或策略则属于政治领导人制定的,其理由在于这样可以确保责任。
(5)认为激励个体公务员的力量是公共利益,因为服务公众是大公无私的。
(6)公共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形式,因此它需要一支中立的、无个性的、终身任职的、且能为任何政治领导提供同样服务的职业官僚队伍。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财政和绩效管理)【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财政和绩效管理1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财政管理的重要性(1)财政管理是政府运作的核心所在。
政府的任何活动都需要资金以推动其运转。
政府机构以其征税能力和支付能力而区别于社会的其他部门。
几乎所有的政府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从纳税人那里征收并用于公共项目的资金。
(2)筹款和支出并非狭隘的技术性活动。
资金的使用决定了政府活动的性质和范围,也决定了在争取财政支持的政治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
2.绩效管理在管理改革中的应用(1)绩效预算的出现随着管理改革的推进,绩效管理逐渐开始被运用并与财政管理系统产生了密切联系,即绩效预算。
在通过预算分配经费以执行某些特殊任务时,机构可以讨价还价,但要为预期的成果设置条件。
在所有层面上都设置了绩效指标,以衡量各种各样的事情,如目标、输出、成果、人员,事实上一切都可以被衡量。
(2)对绩效衡量的评价①从理论上说,绩效指标系统应该能较好地运作,但现实和理论之间往往存在差距,一系列令人困惑的指标可能会使是否实现真正的目标模糊不清。
②绩效衡量会导致目标管理的任意性,尽管设置了目标,但没有实现目标的明确途径。
③衡量绩效是让管理者进行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但这种改革进展并不顺利,它导致了公务员与公众的疏离。
④虽然绩效预算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但与传统行政模式下的财政和绩效管理相比,仍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
3.财政管理改革(1)财政管理改革一直是公共部门全面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
财政改革与绩效管理紧密相关,事实上,预算过程有时就是指绩效预算。
(2)财政管理改革逐渐产生良好的效果。
伴随权责发生制、绩效指标、项目预算等出现的所有问题,以及所有的改革,都为决策制定者制定长、短期的预算决策提供了信息。
二、政府预算1.政府预算(1)预算的含义预算是一种文件,在这份文件中,政府预算部门的估价、收入和支出(除去政府经营企业和一些资本交易)呈现在账目列表中。
《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 第4版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13.1 复习 笔记
13.2 考研 真题与典型 题详解
第14章 发展中国家的公共管 理
14.1 复习 笔记
14.2 考研 真题与典型 题详解
第15章 结论:公共管理典范
15.1 复习 笔记
15.2 考研 真题与典型 题详解
谢谢观看
05 第5章 公共政策
06 第6章 治 理
目录
07 第7章 管制、外包和 公共企业
08
第8章 利害关系人和 外部环境
09 第9章 责 任
010 第10章 战略管理
011
第11章 领导力和人 事管理
012
第12章 财政和绩效 管理
目录
013 第13章 电子化政府
015
第15章 结论:公共 管理典范
第1章 变革的时代
1.1 复习笔 记
1.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第2章 政府的角色
2.1 复习笔 记
2.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第3章 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3.1 复习笔 记
3.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第4章 新公共管理
4.1 复习笔 记
4.2 考研真 题与典型题 详解
第5章 公共政策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 第 4版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管理
书
典型
教材
重难点
管理学Βιβλιοθήκη 内容真题题
复习 名校
知识
笔记
参考书目
导论
精华
第章
休斯
考试
目录
01 第1章 变革的时代
02 第2章 政府的角色
(完整版)公共管理导论_笔记_欧文.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第一章:改革的时代1.1导言1、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原理:1)政府本身应按照等级制、官僚制的原则进行组织2)政府一旦介入到某一政策领域内,它就可以通过官僚制组织结构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3)政治与行政能够相分离4)认为公共行政是行政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它需要一种终身制的、能够同样为任何政治领导人服务的职业官僚2、新公共管理具有以下一些主要观点1)注重管理而不是政策2)注重绩效评估和效率3)将公共官僚制组织划分为一些在用户付费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的机构4)利用准市场化和签约包出工程的方式促进竞争5)削减成本6)具有一种特别重视产出目标、限期合同、金钱刺激和自主管理的管理风格3、企业型政府的十条原则(奥斯本、盖博勒)1)大多数企业型政府鼓励提供服务者之间的竞争2)他们授权各公民,将控制权从官僚制组织转移到社区中3)关注结果而不是投入4)以目标而不是规则和规定为导向5)把服务对象界定为顾客并赋予其选择权6)致力于赚钱而不仅仅是花钱7)实行分析,引入参与管理8)采用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机制9)不仅重视提供公共服务,而且极力所有部门,为解决其社区文体付诸行动4、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1.2行政与管理行政:服从指令和服务,注重的是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管理:1)取得某些结果(有效率的)2)取得这些结果的管理者的个人责任1.3公共部门的研究公共管理:注重战略、外部环境的处理以及组织的广泛使命和目标1.4 变革的紧迫问题1、对公共部门的抨击:规模、范围和方法2、经济理论的变革1)公共选择理论:将微观经济学运用于政治与社会领域的经济思想的一个分支。
主要假设是以完全理性为基础,断定“最好的”结果应是市场力量的作用最大化,政府的作用则相应减少,允许竞争和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试着从研究官僚和政客的角度上探索政府带来的影响,并且假设这些人都是根据于自己的私利采取行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增进自己的经济利益(如他们的个人福利)。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复习笔记 第1章 变革的时代
第1章变革的时代【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变(1)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国家相继陷入了滞胀困境,政府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随之爆发,为化解政府合法性危机、维护社会稳定,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对其政府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改革。
从20世纪后期开始,公共行政开始向公共管理转变。
(2)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统治地位,并且受到人们的推崇,而如今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
在许多国家,公共部门的运作已经发生了剧烈的改变。
由于许多国家面临着严峻的金融和社会问题,因而改革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普遍需要良好的政府管理。
(3)采纳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意味着公共部门组织、管理和治理的新范式的出现。
在经历多年的改革之后,改革的焦点已经从狭隘的管理改革转向了领导、治理、协作与合产、网络、精细化的财政改革等。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1)在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下,正式的官僚体系中完全不需要领导。
同时,传统的行政模式对于外部关注不足。
而公共管理要求社区以各种方式参与管理。
(2)公共行政官员强调遵守规则,执行他人(理论上是政治领导人)的指令,把过程和程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仅仅对结果的产出间接地负责。
但是,公共管理者要为结果的实现承担个人责任。
(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具体可参见"行政与管理的区别"相关内容。
3.公共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公共管理以及各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完全占统治地位。
其许多方面都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挑战,而且,早期那种对经济学偏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公共管理作为一个仍在发展的领域,仍然处在不断的争论之中。
尽管公共管理新的形态还没有完全确立,但是传统的公共行政典范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且将不再回归。
二、行政与管理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1)从语义上看,行政是一种执行行为,即对各种事务进行管理,或者对执行、应用或行为进行指导或监督,词义上的本质在于进行服务、进行治理。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府的角色)【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政府的角色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人们对政府角色的倾向(1)弱化政府角色的倾向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许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对其公共部门的角色进行了重新评估。
那些信奉自由市场模式乃是有活力的经济之基石的人,认为政府介入了自己不应该介入的领域,必须大幅度地缩减政府的规模,弱化政府的角色。
(2)强化政府角色的倾向在21世纪的前十年,重视政府的理念卷土重来。
“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世通和安然等企业的失败以及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政府治理再一次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案,政府的角色重新得到加强。
2.政府扮演的角色(1)法律框架制定者政府负责制定各种规定、税收、许可、基础设施、标准和就业条件等,这些都会影响私人市场中的决策。
(2)收入分配者公共部门是私营部门产品和服务的超级买家,政府要对社会中富人和穷人的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维护社会公平。
(3)公共产品提供者大部分人的生活都依赖于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健、环境、公共交通、法律和秩序、城镇规划和福利设施等。
这类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只能通过政府来提供。
二、公共部门的必要性1.公共部门的含义公共部门是指致力于提供服务(在某些情况下是商品)的部门,服务的规模和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意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政府部门的决策,在民主政体下,取决于公民的代表的决定。
2.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1)公共部门是公共、政治决策的产物,是市场过程作用的结果。
政府的普遍存在“可能反映出与消费者选择和分权化决策的前提相悖的政治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
(2)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既不是公共性质的也不是私营性质的,而是一种混合体”。
政府是以命令为基础的,它能强制人们服从,而市场则是以自愿为基础。
3.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关系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相互依赖。
私营部门依赖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法律制度(最关键的是财产权的保护和法律的执行)。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考研笔记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考研笔记欧文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公共管理教育和研究。
本篇文章将以《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为基础,总结并概括其中的重要内容和理论观点。
第一部分:导论在本书的导论部分,欧文休斯对公共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公共管理是指为实现公共利益,对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进行管理和运营的一系列活动。
公共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行政管理和网络管理等多个阶段,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和变革。
公共管理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解决公共问题和实现社会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公共管理理论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核心观点。
其中包括公共管理的目标、原则和职能等内容。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而其原则涉及公平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公共管理的职能包括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组织管理和绩效评估等。
同时,欧文休斯还介绍了多个重要的公共管理理论,如新公共管理、社会资本理论和治理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指导公共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作用。
第三部分:公共管理实践在第三部分中,欧文休斯聚焦于公共管理的实践问题。
他详细探讨了公共管理的环境、决策、执行和评估等方面。
公共管理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将影响公共管理的决策和执行过程。
公共管理的决策过程应考虑多个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利益,并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
在执行方面,合理的资源配置、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的危机处理能力是保证公共管理有效性的关键。
最后,欧文休斯强调了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和学习能力,通过对管理结果和经验的总结,不断提升公共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部分:公共管理的未来挑战在最后一部分,欧文休斯对公共管理面临的未来挑战进行了展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全球化的发展,公共管理需要面对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其中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多元化社会的治理、信息化和科技应用等。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新公共管理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公共行政模式的新变革20世纪八九十年代,针对传统行政模式的缺陷,一种新的管理主义方法在公共部门中崭露头角。
在改革的早期阶段,曾经出现激烈的变革。
改革的主要特点如下:(1)改革将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管理者的个人责任上。
(2)改革的意图是摆脱传统的官僚体制,使组织、人事、任期和雇佣条件更加灵活。
(3)组织和人事目标设定明晰化,能够根据绩效指标衡量成效。
(4)项目的系统评估常态化,而且比过去更严格,以此检验政府计划的目标是否达成。
(5)政府职能要尽可能地面对市场的检验,区分政府作为服务的购买者与服务的提供者的角色,即“把划桨和掌舵”分开。
(6)人们试图通过民营化和市场检验、契约外包等其他方式减少政府职能,在某些情况下,变化的力度很大。
2.关于管理改革的争议(1)批评者的观点①管理主义简单粗暴地采用私人管理最糟糕的做法,而忽视了公共部门环境的本质差异。
②管理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传统公共服务的反动,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是有害的、不民主的,甚至其理论依据也值得怀疑。
③传统模式的有价值的地方,如较高的伦理标准、为国家服务、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程序、视公务员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而需要特殊的任期和条件等,由于轻率地采用一些新的未经检验的方法而被抛弃。
(2)本书所持观点①公共管理不同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足以被称为“一种新的典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公共行政的替代者是单一的(不加区分地称之为新公共管理),并且公共行政是一个在所有情况和所有国家都被排除的方案。
②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公共管理者要对结果负责。
一旦期望明晰,公共管理者将按照自己的看法行事,达成结果。
(3)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①公共管理已经成功地取代了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未来的公共部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必然会摆脱传统的公共行政。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章节题库(责任)【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章节题库第13章责任一、名词解释1.责任答:责任是指以他人或团体名义行动的人要向这个人或团体汇报工作,或者以某种方式对这个人或团体负责。
换言之,这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执行任务并向其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
只要存在等级关系或委托代理关系,就必须建立某种类型的责任机制,以确保被授权人最终按照授权人的愿望行事。
2.公共责任(北航2002年研)答:公共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
在我国,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国家行政机关通过直接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进而间接地向人民或全社会负责。
通过行政组织系统,行政权力与公共责任被具体化为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形成层级节制的权责体系,从而保证行政权力的有效运用和公共责任的有效履行。
在行政行为中,根据公共责任和责任内容的不同,可以把公共责任分解为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行政职责。
3.行政组织与公共责任(中山大学2004年研)答: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通常是指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即行政机关。
公共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
通过行政组织系统,行政权力与公共责任被具体化为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形成层级节制的权责体系,从而保证行政权力的有效运用和公共责任的有效履行。
4.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中山大学2004年研)答: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公共伦理的主题就是维持正义,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公共管理者在维持正义秩序时,将受到公共伦理的鼓励而积极努力,以期实现公众的利益;②公共管理者将以公共管理伦理为准则,其所掌握的权力的作为将被限制在公共伦理所能容忍的范围之内。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章节题库(变革的时代)【圣才出品】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章节题库第1章变革的时代章节精练详解一、名词解释1.行政答:行政是指一种执行行为,即“对各种事务进行管理”,或者“对执行、应用或处理进行指导或监督”。
休斯认为行政从本质上是指执行指令和服务。
2.管理(复旦大学2000年研)答:(1)管理是指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此定义包含着七重含义:①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不是盲目无计划的、本能的活动;②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③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④管理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⑤管理工作强调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确保组织的效率和效果;⑥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开展工作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审时度势,根据环境的特点进行活动;⑦管理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实践活动。
(2)休斯认为管理包括两个方面:①实现结果;②管理者实现结果的个人责任。
3.行政管理(中山大学2005年研)答:行政管理是指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4.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中山大学2004年研)答:(1)公共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为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共同利益的实现,通过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2)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责任
9.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引言
1.概述
政治领导人、公共服务以及公众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和政治互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任何长存的政治系统中都存在着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即从公共行政到政治领导人再到公民之间存在着一条责任链。
责任体系把政府的行政部分和政治部分联系在一起,并最终对公众负责。
归根到底,政府的任何行动都是公民通过他们的代表所进行的活动。
2.传统行政模式下的责任
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中,通常认为官僚和政治维度的责任仅仅通过政治过程得以保证,而这一过程仅仅集中在投票选择的政治行为中。
这一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具体有两个理由:(1)伍德罗·威尔逊狭隘的、程式化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现在已经不切实际了。
官僚组织所做的一切,要比单纯地遵循政治领导人的指示复杂得多,而且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官僚组织是政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
(2)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政府的所作所为要为公众负责。
对顾客关注的需求、官僚组织回应性的增强以及管理者个人责任的增加,都改变了公共服务的责任体系,也改善了公众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更多的公民参与提供了改善公共服务的机会,也能够更好地回应顾客和公众的需求。
这些改变给责任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责任的概念
1.贝恩对责任的界定
贝恩认为,“当人们想让某人负责时,他们通常是制定一些惩罚措施”。
一般情况下,这一界定可能是正确的,尽管责任应包括成功和失败的责任在内的全面的责任。
2.博文斯对责任的界定
博文斯将责任界定为:“行为主体和裁判之间的关系,行为主体有义务去解释和证明自
身的行为,而裁判可以质询和判决,之后,行为主体将承担一系列的后果。
”在这一概念中:(1)行为主体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一个组织。
(2)裁判可能是独立的个体,也可能是诸如议会、官僚机构、私营部门、董事会等这样一些机构。
(3)义务可能是正式的,也可能是非正式的。
(4)质询和判决可能导致积极的后果,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后果。
总之,责任是在面临可能性的制裁后果时当事人向裁判进行解释和理由申辩。
三、私营部门的责任
1.委托—代理关系中的责任问题
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个体(委托人)聘请其他个体(代理人)以其名义开展相关事务的合同,其中包括授予代理人相应的决策权。
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履行义务,并向委托人报告他们如何行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制裁。
然而,代理人(管理者)并非如预期般总是为委托人(股东)谋取最大利益,两者之间的利益总是存在分歧,因此,建立一个激励和监测体系对于减少委托—代理关系的误差尤为必要。
一般认为,私营部门有明晰的责任渠道来规避委托—代理关系的失灵。
对于追求利润、给付薪金的私营公司来说,层级制结构的责任机制是解决代理关系问题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
2.层级制结构的责任机制
在私营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或部分分离。
具体内容包括:
(1)生产工人对管理者负责,并按工作时间领取报酬。
(2)管理者向所有者负责,领取因指挥和监督生产而获得的报酬。
(3)所有者对消费者负责,并且因组织和监控整个生产过程而获取利润(超过成本的
那部分收益)。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种追求利润的代理关系是成功的,但其中也包含了不同层次的较复杂的合同关系。
3.其他形式的责任机制
私营部门还存在几种特有的其他形式的责任机制,包括:
(1)私人股东能够按公司的股本转让其股票,而股票价格的波动则是一种动态的绩效标准。
(2)公司在市场条件下进行资本竞争。
公司在投资和借款方面必须受到持续性的监控,并服从服务机构对投资和借款项目进行的评估。
(3)公司面临被接管、并购以及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债务危机。
(4)竞争对手的存在意味着,顾客不满意可随时转向他处。
以上这些责任机制对私营组织,尤其是对私营组织的管理行为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
私营企业责任制的倡导者认为,私营企业有一套简明易懂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个人和公司业绩。
4.私营部门责任机制的利弊
(1)优势
人们普遍认为,私营部门的责任关系是公共部门可供借鉴的最佳模式。
原因有以下两个:
①政府一些职能的民营化至少部分是出于强化责任的原因。
通过合同把政府的部分服务职能转包给私营部门将更有效率,原因是私营部门的管理者比公共部门的管理者更负责任。
②一些私营部门的责任控制方法正在应用于公共部门。
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共部门要出售股份或被他人接管,而是意味着通过采取与私营部门相似的做法,努力发展一套用于代理人的绩效计量指标和正式的合同机制。
(2)不足
①预想的私营部门的责任机制的优越性只是一种理想,它在实践中运作起来并非那么完美。
因为管理者可能会忽视股东,置董事会于不顾。
②股票价格和信用评估并不是完美的绩效标准。
虽然私营部门已经建立起了问责的程序,但实际中达到的最佳效果与理论上的假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③一旦委托人和代理人出现分离,潜在的责任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这些问题在公共部门中尤为突出,这是因为:a.委托人并不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b.公共部门不像公司那样拥有市场化的普通股票,因而也就不存在市场对公司的那种控制;c.公共部门在财务绩效方面,不存在直接的破产偿债限制。
5.公私部门责任问题的区别
(1)公共企业的责任问题
公共企业在与私营部门从事类似的活动时会暴露出更多的责任问题。
如果采用私营部门现有的责任机制,即把公共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供应转给私营部门来完成,将能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而达到良好成效,但其实现的前提是私营部门存在完善的责任机制,并且这些商品和服务可以由私营部门来提供。
(2)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责任形式存在的差异
①私营部门不存在真正的、与公共部门相当的政治责任,因此也不可能存在这类责任的政治标准。
②政治责任使公共部门的差异体现在性质上,而非具体细节上。
这使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不可能完全复制私营部门,并且这样的要求也是脱离实际的。
③只要私营部门继续采用这种责任模式,人们就容易责难公共部门不负责任,并且要求它们在强化责任机制的基础上缩小自身的规模和职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