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PPT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4第1章 第1节课时2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课件(63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4第1章 第1节课时2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课件(63张)

Q=cmΔt(c
为比热容,
课 时


破 m 为溶液质量,Δt 为前后温度差)。

层 作



·
返 首 页
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自 主
3.实验仪器装置
当 堂



(1)将下列实验装置中各仪器(或物品)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







·
·










重 难
(2)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其他仪器有 50 mL 量筒(2 个)。


心 突 破
应放出的热量是 0.418(t2-t1) kJ
,中和热为0.418t2-t1 0.025
kJ·mol-1。
时 分 层





·
返 首 页
·


主 预
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堂 达


·



若将环形玻璃棒改为环形铜丝,所测中和热有什么误 素


差?




突 破
[答案] 偏小。
分 层



·
返 首 页



【典例 1】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6 g CH4(g)与适量 O2(g)反应生成 CO2(g)和 H2O(l),放出 890.3 提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课件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课件

C=C 620
C=O 708 若干化学键的键能( kJ/mol,25 ℃ )
归纳与分析: • 常见的吸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
酸或水与金属的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 常见的放热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大多
数的分解反应、C+CO2==2CO。
热化学方程式
第一节 第二课时
●观察并回答问题: (1) H2 + I2 ==△= 2HI (2) H2(g) + I2(g)=120=010=k℃P=a 2HI(g) △H= -14.9KJ/mol
(第一章)
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
(第二章)
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
(第三章)
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 (第四章)
第一章 第一节 焓变 反应热
●认真阅读课本P2-3 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提示:分别从两个角度思考) ① 化学键的角度 ②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角度
放热反应
释放 能量
吸热反应
吸收 能量
反应物 总能量
生成物 总能量
反应物 生成物 总能量 总能量
焓变的概念
1、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反应物和生成物有各自的 焓值。
2、一定条件下,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 值差(即焓变)决定。
3、通常情况下,反应热==焓变。所以,用焓变表示反应热。 4、焓变用△H表示,单位常用KJ/mol(或KJ·mol-1)表示。
➢ 预测当生成2 mol HF和2 mol HCl时,哪个反应放
出的热量多?
➢ 说说你的理由? ➢ 如何验证你的预测?
预测
H
C
N
O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件1-PPT精品文档309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件1-PPT精品文档309页

A.1000kJ/mol C.2000kJ/mol
B.1500kJ/mol D.3000kJ/mol
3.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是丁烷,当 10kg 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 态水时,放出热量5×105kJ。
写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H2(g)+1/2O2(g)=H2O(g) △H1=-241.8kJ/mol 上式中的△H1是否表示氢气的燃烧热?
b、用一个量筒量取50mL 0.5mol/L盐酸, 倒入
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录。
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c、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 0.55mol/L氢氧化 钠,并用温度计测量氢氧化钠的温度,记录。
d、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 入小烧杯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 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在外面),盖好盖板。用 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量取混 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录。
e、重复实验步骤2—4三次
如何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度呢?
• 增强保温、隔热措施,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 的损失。
• 不断搅动,使热量分散均匀 • 使用稀酸溶液和稀碱溶液,减少溶解热的干
扰 • 使用强酸和强碱溶液,减少电离热效应的干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若2.6 g 乙炔(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 成液态水和CO2(g)时放热130 kJ。则乙 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2H2(g) +5/2O2 (g) = 2CO2 (g) +H2O(l)
③右端标注热量数值和符号, △H:吸热用“+”,放热用:“-”。
④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而不是分子个数。 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可以是分数。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课件1.ppt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课件1.ppt


探 究
于反应前后体系的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表示,其单位


课 常采用________。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直接测量。
备 选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强 化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定 位
化 学 反 应 的 本 质 是 __________________ 。 任 何 化 学 反

究 “+”,ΔH>0。
资 料

5.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备 选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强 化


化学(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案例精析
定 位
【例1】 根据要求回答:
自 主
(1)下列各图中,表示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强 化

自 主
反应的H2和Cl2都是1mol,生成HCl 2mol。则放出热量 :
研 习
431 kJ·mol-1×2mol-436kJ·mol-1×1mol-247kJ·mol-
问 1×1mol=179kJ。

探 究
(2)由于键能Cl—Cl键>Br—Br键>I—I键,故H2在Cl2
资 料
课 堂
中燃烧放热最多,在I2中燃烧放热最少。推测键能F—F键>
课 后
量,1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探究课(29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探究课(29张PPT)

栏 目 链 接
(2)又因50 mL 0.5 mol/L盐酸中含有0.025 mol的H+,所
以跟0.025 mol的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0.025 mol的水, 放出热量为Q(ΔH=-Q),所以:
Q 0.418(t 2 t1) KJ / mol。 中和热ΔH=- =- 0.025 0.025
3.实验原理
实验时,先测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温度,求其
平均温度 t1 ,两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读取混合液温度 t2 。
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近似地认为:
(1)0.5 mol/L 盐 酸 和 0.55 mol/L 氢 氧 化 钠 的 密 度 都 是 1 - g/cm3,则:50 mL盐酸质量m1=50 g,50 mL氢氧化钠质量m2 =50 g。近似认为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所以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是: Q=(m1+m2)×C×(t2-t1)=0.418(t2-t1)kJ。
收一部分热量,使所得中和热数值偏小。
(2)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
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要使用同一支温度
计,减小实验误差且测定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
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
定一段时间再记下读数。 (3)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 却至室温,才能使用。 (4)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1.反应原理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 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测定方法
栏 目 链 接
本实验通过测定酸碱中和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 计算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并由此求得中和热。

1.1.2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课件(人教版选修4)

1.1.2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课件(人教版选修4)

C.用0.5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 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
检测学习效果·体验成功快乐
题目解析
在中和热的测定中,使用环形玻璃 棒搅拌,目的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 加快反应,减小误差,A正确; B项中温度计水银球不能接触烧杯 底部,B错;
CH3COOH为弱酸,电离时 吸热,故测得的中和热比用 盐酸时数值小,C错;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探究点一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中和热)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疑难解析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1:若从物质类别的变化分析,
(1)将0.02 mol·L-1盐酸与0.02 mol·L-1氢氧化 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两反应的类型是中__和__反__应__;若从能量 的变化分析,其反应类型是_放__热__反__应__。
目标定位 知识回顾
主目录
学习探究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
(1)实验目的:测量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为什么用0.55 mol·L-1盐酸 代 替0.50 mol·L-1 盐酸 ?
(2)实验仪器:量热计、温度计、烧杯、玻璃棒、0.55 mol·L-1盐酸、0.50 mol·L-1
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 )>Q(稀硝酸)>Q(稀醋酸),又因放热
则其焓变ΔH1、ΔH2、ΔH3的关系是
( D ) 反应中ΔH 为负值,即ΔH=-Q,
A.ΔH1>ΔH2>ΔH3
B.ΔH1<ΔH3<ΔH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配套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配套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2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2课时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目标 导航
1.通过对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初步学习化学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 法,加深对中和热概念的理解。 2.熟知中和热测定的原理,实验仪器、药品,实验过程与操作。 3.能正确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减 少实验误差。
答案
返回
重点难点探究
一、中和热测定实验的误差分析
例1 用“偏高”、“偏低”或“不变”填空。 (1)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_偏__低___。 (2)若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成“铜棒”,测得中和热的数值_偏__低___。 (3)在实验中用“50 mL 0.5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反 应测定中和热,若把50 mL的NaOH改成60 mL,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不_变_____。 (4)最后记录的温度不是最高温度,测得中和热的数值__偏__低____。 (5)量取NaOH溶液和稀盐酸时,均仰视刻度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_偏__高___。
解析答案
12345
4.含有11.2 g KOH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1的H2SO4溶液反应,放出 11.46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
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终止温度t2/℃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结果保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课件(共16张PPT)

再 见!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新课导入】
“即食即热型快餐盒” 一包是生石 灰,另一包是水。使用时拉动预留 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混合, 几分钟后,饭菜就变得热腾腾的。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考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旧键的断裂新键的生成 【思考2】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热,反之新键的生成则需要放热 【提问】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放热,有的却吸热?
ΔH=反应物总的键能-生成物总的键能
【反思归纳】
1、熟记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2、规避易失分点 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的,缺少任何
一个过程都不是化学变化。
【课后检测】
1.下列反应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 A.铝片与盐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 C.酸碱中和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解析:选B 图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故为吸热过程,只有B项符合。
【课后检测】
2、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 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 E1+E0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a需要的活化能比b要高,所以a没有催化剂 参与,A错误;B.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 能量,所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 量之差,即ΔH,B正确;C.使用催化剂,改变了反应进行的途径,降低了 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3时44 分51秒下午3时44分15:44:5121.11.9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1-PPT精品精品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1-PPT精品精品教育文档

二、能源
1、能源定义 2、能源种类 3、我国现阶段能源构成 4、能源研究热点课题
1、下列性质中,能说明乙醇宜作燃料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物不污染环境
②充分燃烧的产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大量的热
④燃烧时放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5g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3NHNHCH3) 完全燃烧,放出50kJ热量,则二甲基肼的燃 烧热为:
已知拆开1mol 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 kJ的能 量,拆开1mol 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 kJ的能 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 H—O键要放出463 kJ 的能量,试说明 2H2+ O2 = 2H2O中的能量变化。
△H=-484kJ/mol
练习
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lmol CO(g)和 1应m的ol反H应2(g热),为需△要H=吸+收13113.15.5kJ的kJ热/m量ol,。该反
①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放热反应: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的吸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某些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 C+CO2 C+H2O Ba(OH)2·8H2O+NH4Cl
CH4(g)+2O2(g)=CO2(g)+2H2O(l) △H=- 890 kJ/mol
3、常温下14克CO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放出141.3KJ热量,写出该热化学方程式。
CO(g) + 1/2O2(g)=CO2(g) △H=- 282.6 kJ/mol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1.中和热 (1)定义:
酸碱
放出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2)表示方法: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 基 本 上 是 相 等 的 , 表 示 为 : H + (aq) + OH - (aq)===H2O(l) ΔH=-57.3 kJ/mol。
2.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目的:测定__强__酸___与__强__碱___反应的反应热,体 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12. 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8. 既然看不清未来,又没办法回到过去,那就活在当下吧! 4. 既然目标是遥远的地平线,就该多一些冷静和从容。秋天的累累硕果全靠春天的辛勤播种;成为大海的一脉热血,全靠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涌 。也许,付出了汗水,不一定能收获那个日渐成熟的梦;也许,洒下了热血,并不一定拥有那片火红的风景;也许,黑暗中的苦苦挣扎,并不一 定迎来灿烂的黎明……可我并不一味伤感。尽管默默地耕耘,还未听到生命的回声,但热爱生命的我,一定会赢。 20.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而英雄,却常常难以用距离或时间的密度来衡量的。 9.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12. 成功的背后,是心酸的付出。所以就不要轻易放弃 5. 有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而是敢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16. 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巴尔扎克 1. 孤单寂寞与被遗弃感是最可怕的贫穷。 3. 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5. 人生就像一座山,经历奇特才能蔚为大观。伟大的一生,像黄山一样奇峰迭起,像泰山一样大气磅礴。 7.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18.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 有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而是敢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5. 没有热忱,世间便无进步。 10.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 之间找准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部编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焓变反应热》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焓变反应热》ppt课件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 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能量,这就是放热反 应.反之,为吸热反应.如下图所示:
返回
2.微观角度——从本质上认识 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 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 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时,即新化学 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则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 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 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返回
点击此图片进入训练全程跟踪
返回
返回
[特别关注] 浓H2SO4、固体NaOH溶于水时有热量放出,但不属
于放热反应,NH4NO3固体溶于水时吸热,但不属于吸热 反应.
返回
返回
考查点一 焓变、反应热
[例1] 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2H2O(l),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H2O所具有的总焓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 的总焓
B.946 kJ/mol
C.649 kJ/mol
D.896 kJ/mol
返回
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旧键断裂(吸收能量), 生成物分子新键形成(放出能量),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键 能之和减去反应物的键能之和. 设N≡N键的键能为E(N≡N),则有 2 mol×3×391 kJ/mol-1 mol·E(N≡N)-3 mol×436 kJ/mol=92.4 kJ 解得E(N≡N)=946 kJ/mol. 答案:B
上等于 恒压 条件下的焓变),用 ΔH 表示. (2)单位:ΔH的单位常用kJ/mol.
返回
1.焓变和反应热是什么关系? 提示: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其反应热就是焓 变.因此它们的符号均为ΔH,单位也相同.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课件:1.1.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人教)高二化学选修4课件:1.1.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偏小 (4)不相等 相等 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所 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案例探究 思悟升华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触类旁通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ΔH)测定结果往往偏高的可能原因 (1)用大小两个烧杯组装量热器时,两个烧杯不相平、纸板孔偏大、搅拌不均匀 等都可导致结果(ΔH)偏高。 (2)倒入NaOH溶液不够快,使热量有损失。 (3)仪器保温性能差。 (4)忽略了仪器所吸收的热量。 (5)酸、碱溶液的比热容、密度均比水的大,但计算时近似按水的进行计算。

一二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触类旁通
知识精要 思考探究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解析:(1)对于本实验,让氢氧化钠和盐酸尽可能地完全反应是减小误差的一个 方面,所以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搅动(以防将温度计损坏);做好保温工作 是减小误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而选用铜丝搅拌棒会散热较快,热量损失多。
(2)ΔH=-[100 g×4.18×10-3 kJ·(g·℃)-1×3.4 ℃]÷0.025 mol≈-56.8 kJ·mol-1。 (3)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 的氨水后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所以ΔH1>ΔH。 答案:(1)上下搅动 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2)-56.8 kJ·mol-1 (3)> NH3·H2O电离吸热
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t1/℃ 盐酸 NaOH 溶液
终止温度
t2/℃
1
20.2 20.3
23.7
2
20.3 20.5

高中化学选修四人教版全套课件-310页精品文档

高中化学选修四人教版全套课件-310页精品文档

已知拆开1mol 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 kJ的能 量,拆开1mol 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 kJ的能 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 H—O键要放出463 kJ 的能量,试说明 2H2+ O2 = 2H2O中的能量变化。
△H=-484kJ/mol
练习
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lmol CO(g)和 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 应的反应热为△H= +131.5 kJ/mol。
A.1000kJ/mol C.2000kJ/mol
B.1500kJ/mol D.3000kJ/mol
3.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是丁烷,当 10kg 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 态水时,放出热量5×105kJ。
写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H2(g)+1/2O2(g)=H2O(g) △H1=-241.8kJ/mol 上式中的△H1是否表示氢气的燃烧热?
1、烧已生知成在二2氧5℃化,碳1和01液kp态a下水,时1放gC8出H148(8辛.4烷0kJ)燃热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1)+25/2O2(g)=8CO2(g)+9H2O(g) Δ H=-48.40 kJ·mol-1
B.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mol-1
②其反应热是指反应物完全转变成生成物 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6、已知:C(s)+O2(g)==CO2(g) △H=-393.5 kJ/mol 要获得1000kg热量,需燃烧多少克碳?
30.5g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2PPT课件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2PPT课件

问 不同时,其ΔH________。即使化学计量数相同,当反应物、

探 究
生成物的状态不同时,ΔH________。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强 化


第化一学章(人教版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答案:
定 位
1.物质的量 反应热 物质 能量 25 101 1

液 放出

研 习
2.物质的量 分子(数) 整 小数 分数 不同 也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强 化


第化一学章(人教版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 能
4.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研 习 问 题 探 究 课
化 学 计 量 数
是整数,既表示 可以是整数也可
微粒个数又表示 以是分数,只表
该物质的物质的 示物质的物质的



探 究
守恒。






师 生 互 动
课 后 强 化


第化一学章(人教版化)学反应与能量




热化学方程式
自 主
1.概念及表示意义


能表示参加反应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的化学
问 题
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


反应中的________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课时)
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 7
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 隔开,△H:吸热用“+”,放热用:“-”,单位 是kJ/mol或J/mol;
2、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 明条件,即指: 25℃ 1.01×105Pa;
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
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
27
热化学方程式
活动与探究
1、请大家观察量热计 的构造,分析一下,量热 器直接测定的数据是什么? 是焓变的数值吗? 是体系(溶液)温度的变化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2、根据体系温度变化可以求得什么物理量? 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可以求得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Q =m c Δt
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
28
热化学方程式
3、请在下列的药品中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合适 的酸和碱。 50 mL 0.50 mol/LHCl溶液 50 mL强酸、强碱的稀溶液! 0.50 mol/LCH3COOH溶液 0.7mL 18mol/LH2SO4溶液 50 mL 0.55 mol/LNaOH溶液 50 mL 0.50 mol/LNH3溶液
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
25
热化学方程式
我们的猜想: 测定强酸强碱反应中和热 ,化学反应的热 效应。 需要的仪器和材料: 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 计、两支量筒(50ml)、泡沫塑料、泡沫塑料 板、环形玻璃棒。 0.50mol/L盐酸、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
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
2、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 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 方程式正确的是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例如,已知: 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 则:H2O(l)===H2(g)+12O2(g) ΔH=+285.8 kJ/mol。 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5.注意ΔH的单位 关于ΔH的单位“kJ/mol”并不是指每摩尔具体物质反应 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焦,而是指给定形式的具体反 应以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来计量其物质的量时伴随的能量 变化。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②终止温度(t2) 测量方法是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 小烧杯的__盐__酸____中,并把量筒中的__N_a_O__H_溶__液___一次倒入 小烧杯中。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 合溶液的__最__高__温__度__,记录终止温度为t2。 ③重复实验操作,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 为计算依据。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3.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 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ΔH也不同。因 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 “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热化学方 程式中不用标“↑”和“↓”。 4.注意化学计量数 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化学方程式 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 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 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2)实验装置:
温度计 碎泡沫塑料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3)实验测量数据
①初始温度(t1) 测量方法是用一___量__筒__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 倒 入 ______小__烧_ 中杯并 测 量 其 _____温__度; 用 另 一 ____量__筒量 取 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测量其______温_,度取两温度平 均值为t1。
ΔH=-285.8 kJ/mol,表示 1
在__2_5__℃,__1_0_1___kPa,1 mol H2与__2____mol O2完全反
应生成__液____态水时__放__出____的热量是285.8 kJ。
3.书写 氢气与碘蒸气化合反应的能量(或热量)变化,可用下式
表示:H2(g)+I2(g) kJ/mol,它与化学方程式H2+I2 特点为
【解析】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C错;0.25 mol N2H4完全燃烧放出133.5 kJ的热量,则1 mol N2H4完全 燃烧放出热量为534 kJ,B正确;D中H2O为液态,ΔH的值 也不对。
【答案】 B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四看法”快速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1)看各物质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2)看ΔH的“+”“-”标注是否正确; (3)看ΔH的单位是否为kJ/mol; (4)看反应热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1.(1)上述反应中若将化学计量数扩大一倍,其反应热 如何变?
(2)若将该反应生成2HI(g) 又如何?
H2(g)+I2(g),其反应热
【提示】 (1)反应热数值也扩大一倍;(2)ΔH=+14.9 kJ/mol。
பைடு நூலகம்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问题导思】 ①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正、负号如何确定? 【提示】 放热反应ΔH<0,吸热反应ΔH>0。 ②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在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ΔH相同 吗? 【提示】 不相同。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2012·青岛十九中高二月考)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 火箭燃料。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 时,放出133.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12N2H4(g)+12O2(g)===12N2(g)+H2O(g); ΔH=+267 kJ·mol-1
B.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C.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1
D.N2H4(g)+O2(g)===N2(g)+2H2O(l) ΔH=-133.5 kJ·mol-1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③同一反应用不同的计量数来表示,热化学方程式中的 ΔH相同吗?
【提示】 不相同。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1.注意ΔH的符号 Δ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且中间留空格。若 为放热反应,ΔH为“-”;若为吸热反应,ΔH为“+”。 ΔH的单位一般为kJ/mol或kJ·mol-1。 2.注意测定条件 反应热Δ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 化 学 方 程 式 时 应 注 意 ΔH 的 测 定 条 件 。 绝 大 多 数 ΔH 是 在 25 ℃、101 kPa 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1.中和热 (1)定义:
酸碱
放出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2)表示方法: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 基 本 上 是 相 等 的 , 表 示 为 : H + (aq) + OH - (aq)===H2O(l) ΔH=-57.3 kJ/mol。
2.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目的:测定__强__酸___与__强__碱___反应的反应热,体 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的__物__质__的__量___和__反__应__热___的 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物__质___变化, 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能__量___变化。如: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H2(g)+
1 2
O2(g)===H2O(l)
2HI(g) ΔH=-14.9 2HI相比较而言,其
新课标 ·化学 · 选修4
(1)指明了反应的__温__度__和__压__强___:若在25 ℃、101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注明了各物质的状态: __s_(固体)、 __l _(液体)或 _g___(气体)。
(3)在方程式的右边注明了ΔH的“___+__”、“___-__”及 ___数___值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