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7篇2
初中语文论文7篇(2)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
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语文作为科学的工具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知识与能力不能相容。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的性质,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一些教师没有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而是看做语文学习的两个方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
初中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初中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
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五)初中语文教学以中考为中心,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
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以期推动学校教育朝着更好、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1.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未来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知识传授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而是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和主动性。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知识水平,还能够培养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2. 加强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激励,组织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地涉猎各类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3. 拓宽教育内容和形式。
教育内容不仅仅包括语文知识,还应该包括一些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例如儿童文学、网络文学、新闻报道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明白文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4. 强化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该更为全面和科学,不仅仅关注语文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程度,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
语文教育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等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形式和方法,加强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中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
我们可以积极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问题驱动学习、反转课堂等。
通过引入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解读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以往的语文教学强调纯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取有价值观念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操和道德修养。
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在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和教学技巧,更要有全面发展的素质和教育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而语文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学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学习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富有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审美,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和审美鉴赏能力。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学习和思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可以结合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行为和思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
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当前,随着“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正转向“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实质在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在于儿童、青少年的主体的发展,在于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大家都在努力探讨、摸索。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主席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
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1、尊重主体。
我国语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对一篇课文,应允许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作者、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
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会阅读,而不是一定要接受老师的观点。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
因此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是他们合作的“伙伴”。
他们可以自由读书、自由思考、自由发言,确实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充满爱心,不强迫、压制、斥责学生,不强求死记硬背,教学语言尽量饱含激情、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于变化,把自己的讲和问压缩到最低程度,让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进行创新活动。
2、鼓励想象。
想象是在已有表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又特别喜欢想象。
教学时,我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事物形象,丰富学生的表象,训练学生通过想象解决问题。
如学习《孔乙已》中“中秋过后……”这一小节,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有关描写,发挥想象,简要描述孔乙已是如何用手走来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摘要: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毕业论文。
为达到这1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
因此,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单纯的重视教法,向不但重视教法,同时重视学法的方面转变,以此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熟练掌握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认真考虑如何配合全民素质教育,全面地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农村包围城市教师素质Abstract: The basic goal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of Chinese is to realize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In order to reach this goal, must fully let students develop voluntarily, bring out, excavate its latent energy. So,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the gentle teacher of language of middle school should be from the simple attention teaching method, to 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 method , is it study respect of law change , so as to lead students positive thinking to pay attention to at the same time, grasp the learning method of Chinese, grasp the tool obtaining information , exchanging the thought, communicating views skillfully. As Chinese educators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consider conscientiously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how to cooperate with the whole people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 improve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in an all-round way , make it become qualified talents who build the motherland.Key words: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
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作为中国人,对于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有着深刻的关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标也逐渐转变,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文章将就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展开讨论。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与问题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学生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过去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注重知识点传授而忽视编写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缺乏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其次,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这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课文。
这种过度依赖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兴趣。
二、素质教育的意义与内容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素质提高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仅凭知识的掌握已不足以应对复杂的挑战。
因此,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素质教育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为了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并使教育更加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学需要与素质教育相融合。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实现融合。
首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来融合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有关道德、公民教育的话题,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关心社会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讨论、小组合作和情景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全面发展。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个性化作业、项目展示和综合能力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中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之浅见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之浅见多年的教学实践说明,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
由于它具有思想性、形象性、综合性,所以决定了它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语言素质和文学素质,其中思想素质和语言素质是语文素质的主要表现,下面我谈一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要抓住语文教材的思想性,给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中学语文教材大部分课文具有较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教材这一特点,进行引导,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加强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熏陶。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之心激励后人;闻一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凛然正气,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给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在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时,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教育,如,教学《生命的意义》一课时,着重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写作的顽强精神,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家坚韧的毅力和严肃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要抓住关键词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因为语言是传情达意,再造现实的工具,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圈点勾划,发现点晴之笔,细致剖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内心活动等,使学生能获得完整的艺术形象,沐浴其思想光辉。
如学习《最后一课》时,重点分析下课铃响后,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先由学生圈点关键词句,再体味人物的精神面貌,教师抓住关键词有“惨白”、“说不下去”等这些词句,对韩麦尔先生的悲愤至极的内心世界和极其深沉的爱国情感,学生无不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
要利用课文所描述的美景、世风人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培养审美意识,塑造健康人格。
如:讲授《背影》、《我的母亲》时,让学生讲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从而树立孝敬父母,报答党和人民的思想情怀。
最新-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精品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论文初探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文钟小艺摘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而素质教育在中学课程中的深化,对语文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应从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探索素质教育方法等方面来渗透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学课程中的不断深化,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各种因素全面地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本文拟从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内涵、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方法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
一、明确素质教育的前提任何一门学科都是这样,只有教师不断追求进步、完善自我,才能组织起丰富多彩的课堂。
语文学科对于教师内涵和素养的要求就更高了。
随着综合素质为中心的新教材的广泛使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更与它的要求不符。
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1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是第一要求文化知识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
语文学科首先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和语言知识、系统的学科知识和相应的文学修养。
例如,《桃花源记》一课,应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有的成语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一定的知识面,又要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所以,教师的素质提高是第一,素质高的教师才更有能力开展素质教育。
2教师的思维定势对其开展素质教育也是有影响的现在很多教师走的就是传统教育的路线,认为目前的素质教育仍要以保证成绩为前提,只是做小小的改良就行,根本不需要也不敢大刀阔斧。
而且习惯成自然,改掉未必能成功。
因此,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忘却甚至排斥素质教育。
二、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能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情感教育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摘要】本世纪为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人类依靠知识和持续发展的世纪。
中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教师要转变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和学生观,要相信所有的学生。
其次,学生也要转变以往的观念,这就应该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入手。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路在何方?素质教育的提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用于教学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1. 确定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中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体现素质化的中学语文教学目标。
我觉得大体可分三点:(1)全面完整的认识体系。
它存在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中。
这类目标是中学语文的核心目标。
它是由国家规定,并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约束,学生应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
(2)一般学科能力。
中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有它独特的综合性和基础性。
其中有的属于技术,例如: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手好字,还有收集、整理、运用、自学能力、治学能力等。
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虑的,但它们恰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
自学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3)动机、态度、意志等情感领域的目标,也就是所谓的情商,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同时发展的过程,二者相随相伴。
当然认知和情感分别担负着不同的任务:认知主要解决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必然会有心理感受和心得体验,产生愿不愿意学、喜不喜欢学、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的情感和态度。
长期以来,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只注重了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对学生的情感或轻描淡写或熟视无睹,甚至雪上加霜,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情感。
这是中学语文教学难以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
其实,认知和情感作为目的和手段应当长期培养,使之人格化,品质化。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学生需要具备更加广泛的素质和能力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而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角色。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批判思维、综合分析、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这种融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并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我们应该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并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2 素质教育的定义和目标素质教育是指在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技能和身体等各个方面全面培养和提高,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优良的工作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具备社会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科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全面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教育者从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多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培养,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1.3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单一,主要注重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缺乏足够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二是教学方式呆板,课堂教学以传统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参与度不高;三是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掌握和运用能力;四是师生互动较少,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相理解,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五是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结合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完善。
素质教育作为当今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话题,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如何与素质教育融合发展,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丰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选取各种文学作品、经典课文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注重积累词汇、提高语句结构的规范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使学生逐步掌握文章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是语言文字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实际生活中学生交流沟通的常见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演讲、朗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时表达得更加清晰、流畅。
以上所述,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外,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个体在日常社会实践中,对人之本性、人之社会历史、人之思想艺术等方面的修养。
作为语文学科,应当通过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具备对人文知识、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和体验。
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论文•相关推荐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论文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中学学科中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也可以说,这是祖国和时代赋予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的重任。
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文本解读、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素质呢?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我总结出了“五步探求法”,仅供参考。
一、自我探求“自我探求”是让学生在上新课之前,利用已有知识、能力,对所讲课文的思想内容、结构,进行自我尝试,也就是预习过程。
基本方法是: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确定体裁,粗知大意。
3、出示思考题,自行探索。
A、假如我是作者,应如何来写这篇文章?(写何内容?用何方法?按何顺序?表达什么思想?)B、我的设想和作者所写有何不同?(写出纪要)圈点疑难。
“自我探求”中的问题也可让学生根据目标自设题目。
探索中,学生的设想和作者所写有很多差异,于是爱表现、好参与、自我意识强,常常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实践者的特点,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其自我学习意识。
这样做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同时,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找到疑点,带着疑问听课,又减少了盲目性,增强了听课效果。
这一步训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材重点、难点,安排好预习计划。
计划要根据学生情况而定,不宜过多,不要过于深入课文内容的细节,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畏惧情绪,产生相反的效果。
另外,教师还要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纪要,了解情况,掌握探求的中心议题。
二、相互探求“相互探求”是在课上让学生对自我探求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读议、争辩,以发展学生思维,解决一部分问题。
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引言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语文课堂注重对知识点的灌输和应试训练,但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视角出发,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目标以及具体实施方法。
一、素质教育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意义1.强调全面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较为关键的时期,需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2.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力:传统语文课堂模式容易滋生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3.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等方式,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注重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其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2.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语言表达与沟通的训练,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及应用能力。
3.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阅读材料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法1.多元化教学方式:采用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互动与合作。
2.注重实践活动:引入实践环节如剧本演出、写作比赛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3.引入多媒体技术支持: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资料和案例,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结论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活动和引入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这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空条件,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有利于把因材施教的原则真 正落到实处, 这是中学语文课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 二)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大力推进课程设t 、 教材体系、
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 标与任务,长期以来在认识上存在着 偏差, 未能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性质、 地位和作用, 目性 盲
个方 面 :
其次,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 长, 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应试教育只面对少数学生, 是一种被扭曲的教育。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学 有所得 , 学有所成 , 都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 成为对社会有用 的人才。人才是有层次、 有类别的, 每个人的才能及其所获得 的成就 自然存在差异 , 社会需要各种类别 、 各个层次的人才。 一个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充分 发挥 自己的才能, 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 那他就是一个事业 的成功者 , 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另外, 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人的适应与创造相统一的素 质, 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 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 的发展。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一切创 造潜能 , 主动地改造环境与社会 , 从而使环境 、 社会与人处在 一种充满创造的良性互动的适应状态。素质教育的上述理念 是我们重新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认清语文教育 的功能和目的, 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面对21世纪的形势发展与客观需要 ,当前中学语文的教 学改革要以实施素质教育 、 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为 目标 , 其中改革的突破 口就在于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重新 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 标与任务, 改革的着力点则是课程、 教 材、 教法以及考试方法的改革。以下谈谈我的看法: (一) 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 牢固树立语文教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现在,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从小倍受父母长辈的溺宠,很少与大自然与社会接触,在真正的大自然中,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显得十分地无奈,问其牛耳在上,还是牛角在上?不知。
问其如何待人接物,尊重他人?一片茫然。
生存能力极差。
由于对自然、对社会了解极为有限,学习起本应极为熟悉的语文却感到吃力,写起作文来更是漏洞百出,笑话迭起。
甚至连就在身边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常识都不了解。
造成如此结果除了父母长辈们的溺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文中考指挥棒的盲目导向,应试教育的机械灌输。
学生学习语文纯粹是为了应试,至于课文中丰富的自然知识或无暇顾及或嗤之以鼻。
认为与考题无关,以后再说吧!就连老师教学也忽略了这些内容,长此以往当然作文水平难以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呢?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书本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常识呢?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二十年来的语文教学告诉我: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字、词、句、段,篇的指导练习,而且还要把书本中及生活中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人文知识教给学生。
这才是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的最佳方法。
一、知识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课本中有许多生活常识,这些字里行间的生活常识也正是作家们丰富阅历的结晶。
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把书本上丰富生活常识传授给学生呢?让学生对生活产生兴趣,对语文产生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也要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诠释课本,教与学生。
但这些生活常识在教学中常常会被教师忽略。
例如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课《同志的信任》中写道“灯下,他郑重地打开纸包,按照那封信里指明的记号,把右上角用墨笔点了两点的一张毛边纸捡出来,那是一张空白毛边纸。
鲁迅先生用洗脸盆盛满水,滴入一点碘酒,把纸平放到水面,纸上立刻现出了淡淡的字迹。
这是方志敏同志生前从狱中用米汤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这一段话,按老规矩,教学中把几个表示鲁迅看信过程中的动词做个交代就可以了。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论文篇一《浅析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中学语文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的理念,践行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又独具个性特征的人才。
【关键词】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内涵策略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被提出之后,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无论是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教育的学校一线,都取得了很多好的成绩。
素质教育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起到了不管重要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反馈的信息却不令人乐观,对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目前较多的仍停留在“口号”之上,理论上缺乏系统的剖析和解读,实践中缺少可操作性较高的指导方法。
课堂教学中的整个环节,也未能很好的体现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重视对中学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培养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为的是让学生得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它对中学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理解语言,积累材料,形成语文素质,扣住质点,融会贯通,形成思辨能力,领悟生活所在,习文悟道,提高审美情趣等等,是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语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事。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贯穿各种教学方法,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培养学生个性,为语文教育寻找素质的出路,为素质教育找到合理的内容。
(一)品行素质的提升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要重点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形成伦理道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信心;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摘要:要想让学生做一个高尚的、有用的人,语文学科还需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基础知识等教育,正因为如此,语文学科以它自身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发挥出别的科目不可以比拟的优势。
本文就是从以情激情,情感共鸣;展开想象,熏陶美感;品味诵读,体验美感;在写作教学中贯穿美育等教学方面来论述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共鸣素质教育语文学科目前是中小学生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人们把语文学科教育实施活动称作“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
“陶冶要美的情感”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要求。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手段的不断更新,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化素质教育,人类精神文化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广泛渗透,语文教学应该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促进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五方面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爱美情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呢?一、以情激情,情感共鸣情感是对人生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激发人的认知活动,以及陶冶人的情操上有重要作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是学生认知的对象,教师对事物所持有的态度是学生感情爱憎的天码,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刻板的毫无力气的技能教学。
因此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应把自己置于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位置,以教师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教师的情感成为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催化剂。
德国一位教育家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动、唤醒、鼓舞。
”因此,教师必须对课文咀嚼品尝,把握其感脉搏,设法将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有效地迁移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1、拨动情感之弦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心灵上。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炫。
首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老师让学生读、说、写练习,引导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由发挥,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这样他们就不会处于被动状态。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理念之一。
而语文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更需要与素质教育相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我们需要明确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内在关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些词汇和语法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过程。
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心灵修养。
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因此加强二者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具体的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的途径和方法。
可以通过选材来实现融合。
选用一些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的文本作为教学材料,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和人生意义,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教学方式来实现融合。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演讲、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
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评价体系来实现融合。
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评价,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我们需要关注初中语文教师在加强融合中的作用和发挥。
教师是融合的关键和推动者,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能,才能有效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只有通过融合,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其他论文文档]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论文关健词:素质教育;创造能力;个性发展论文摘要:素质教育和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就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时语文教学的课程、教材、教法以及考试方法的改革谈谈作者的看法。
所谓的“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即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个方面的素质。
换一句话说,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首先,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发展。
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对社会及人本身的终极关怀,要求着力培养学生一种能使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更好地不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养成能使人终身受用。
它要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方面的基础:一是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二是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走向社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思想意识及心理的基础。
其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应试教育只面对少数学生,是一种被扭曲的教育。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人才是有层次、有类别的,每个人的才能及其所获得的成就自然存在差异,社会需要各种类别、各个层次的人才。
一个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那他就是一个事业的成功者,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另外,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人的适应与创造相统一的素质,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一切创造潜能,主动地改造环境与社会,从而使环境、社会与人处在一种充满创造的良性互动的适应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就必须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着力克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片面倾向,重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语文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注重智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语文教学几乎全被灌输语文知识、讲题解题、考试辅导所占用,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培养。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学语文教学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培养学生的智能,必须注意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一,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二是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以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任务。语文的德育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等方面,是育人的基础。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工具性的训练,而且要贯彻思想性的教育。语文教材“文以载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因素,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缘文释道,因道释文,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语文智育以丰富和提高学生优秀的科学文化涵养,开发学生的智能为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语文美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的内容包含着人的审美追求、审美体验和审美倾向,语文美育的核心就是要塑造美的心灵,这有利于促进语文德育和智育功能的实现,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任务。三是要创设一定的时空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类型的趋势,语文教学可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设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提高其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使其通过学习、活动和交往,促进个性言语品质和个性思维品质的养成,达到“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能并举有个性”的目标。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上课、作业、考试、无休止的练习几乎构成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时空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利于把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这是中学语文课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优化教学方法是推进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探索和创造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流派,由此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教法改革的主题是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是激活兴趣、启迪思维、发展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导和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目的启发、直观启发、问题启发、对比启发、想象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设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讲述、对白、演讲、辩论等语言活动和分析、归纳、推导、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维的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在教法改革中,教师要善于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操陶冶、思维训练等语文教学的任务熔于课堂教学之一炉,以便使45分钟的课堂教学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要把教知识与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尽早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素质。
素质教育的上述理念是我们重新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认清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语文素质是民族文化素质形成的基础,语文教学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面对21世纪的形势发展与客观需要,当前中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要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其中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重新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改革的着力点则是课程、教材、教法以及考试方法的改革。
其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应试教育只面对少数学生,是一种被扭曲的教育。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人才是有层次、有类别的,每个人的才能及其所获得的成就自然存在差异,社会需要各种类别、各个层次的人才。一个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那他就是一个事业的成功者,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经指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素质教育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都能成为基本素质合格的毕业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其兴趣和才能所及的一切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它具有广泛的思想涵义。
首先,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对社会及人本身的终极关怀,要求着力培养学生一种能使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更好地不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养成能使人终身受用。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有利的教育模式,它要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方面的基础:一是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二是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走向社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思想意识及心理的基础。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是有其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依据的。人的素质的结构化特性决定了各素质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也决定了人的素质养成的综合性特征。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全面的,因而素质教育应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以及合理的素质结构的形成。
(一)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
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语言教学急功近利,舍本求末,忽视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培养。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重新明确中学语言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语言教学的素质观。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长期以来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未能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盲目性与随意性较为严重。有的过分强调语文的文学性,认为中学语文就是文学教育,语文能力就是写作能力,将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语文课只重视分析主题思想和研究写作方法两项任务,忽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培养。有的片面理解语文的工具性,步入识字教学的误区,咬文嚼字,重复训练,死记硬背,枯燥乏味,整堂课只在语言形式上兜圈子,脱离语言文字的运用,架空人文性,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语文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语文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它凝聚着民族的思想感情和人文价值,语文教育在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这也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与任务。具体到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应当有不同的层次: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母语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高中阶段,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要培养鉴赏、分析与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以便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治学能力。
第三,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人的适应与创造相统一的素质,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应试教育用考试一种模式来铸造学生,学生疲于应付考试,整天埋头于作业之中,其兴趣和爱好得不到满足,创造能力受到压抑,个性得不到发挥。与此相适应,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较多地强调受教育者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而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则重视不够。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一切创造潜能,主动地改造环境与社会,从而使环境、社会与人处在一种充满创造的良性互动的适应状态。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适应与创造的一致性,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都能生动活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应试教育不同,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的立足点是要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推进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21世纪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面对世界科学文化高速发展和高度信息化对语文课程的严重挑战,处理好学校教育时间的有限性与科学文化新知识高速无限增长的矛盾,实现语文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另一方面要适应我国的国情,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字的优势,继承和发展我国母语教育中的优良传统,形成具有中国语文教学特色的课程体系,体现语文课程设置的民族化。在课程改革中,还应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注意语文活动课程的设置,确保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中学语文课程设置全部是必修课的单一结构应予调整和优化,可以考虑在高中阶段实行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必修课主要保证学生基础语文素质的培养,选修课主要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应该看到,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强调写作能力,更注重听、说、读的能力。因此,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当前应着力纠正传统语文教学以写作为中心的片面倾向,加强阅读教学,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总之,中学语文的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课程体系。
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