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2016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合集下载

农业部2016-2号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2016-2号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2016年6月21日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

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

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

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第八条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和应急调查。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我国耕地土壤板结问题较为突出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我国耕地土壤板结问题较为突出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我国耕地土壤板结问题较
为突出
日前农业部发布了《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报告表明,我国耕地质量呈现三大特点,土壤结构性问题比较明显,土壤养分含量稳中有升,土壤健康状态总体良好。

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耕层变浅,板结问题较为突出。

全国有65.5%的监测点耕层厚度较浅,其中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耕层平均厚度低于18厘米,而适宜作物生长的耕层厚度在20厘米以上。

有25.9%的监测点土壤容重大于适宜作物生长的标准,土壤孔隙少、孔隙度小,板结现象较为严重。

其中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市)土壤容重较高,土壤板结问题相对突出。

从养分指标看,全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整体提升,中量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含量水平较低,区域性土壤酸化问题日益显现。

此外,2016年首次对土壤健康状况进行监测。

总体来看,除个别地区镉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绝大部分耕地土壤处于健康状态。

随着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推进和《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出台,与往年相比,2016年监测工作表现出三方面变化。

首先是扩大了点位数据,在以
往357个国家监测点的基础上扩大到850个,涵盖43个主要耕地土类,年度监测数据增加2万余个。

其次是拓展了养分指标。

在继续监测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的基础上,拓展监测了反映土壤养分持续供应能力的全磷、全钾指标,以及与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的中微量元素指标。

三是增加了健康指标。

首次监测反映土壤健康状况,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重金属指标,并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健康状况。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发布2016年主要农作物中期管理意见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发布2016年主要农作物中期管理意见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发布2016年主要农作物中期管理意见根据省农委与省农技推广站农情监测调查,今年我省农作物整体长势良好。

由于玉米播种期雨水充沛,土壤墒情较好,播后温度回升较快,对生长发育较为有利,玉米长势总体好于往年;水稻插秧期比去年稍早,温湿度适宜,总体长势良好;大豆播后出现阶段性低温和降水,对出苗略有影响,但后期温度上升,整体长势与往年基本持平。

为加强全省主要农作物中期田间管理工作,确保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技术指导意见如下:一、玉米田间管理意见1.中耕追肥:由于全省大部分地区前期降水较多,玉米进入拔节期后可适当提早进行中耕追肥,将追肥施入根侧耕层,施肥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

耕层较浅的地块要结合深松进行追肥,深松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标准。

2.节水灌溉:西部地区应密切关注土壤墒情,遇持续干旱,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灌溉。

3.加强病虫害防治:各地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对发生危害地块尽早进行田间防治。

(1)玉米粘虫防治:6月中旬后,加强田间调查,如田间百株虫口达50头以上时,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Bt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建议使用高杆喷雾机进行统防统治。

(2)玉米螟防治:6月末至7月初,依据虫情测报确定时间释放赤眼蜂防治。

也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投撒白僵菌颗粒剂,将幼虫消灭在三龄前。

(3)玉米大斑病:提倡适期早用药,可在发病初期使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苯醚甲环唑,或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对水喷雾。

二、水稻田间管理意见(一)加强水分管理,合理施肥(1)水分管理。

分蘖初期至盛期,建议以“浅湿间歇,浅灌为主”,即灌一次3厘米左右的浅水,等到水层自然落干至田面无水时再灌第二次水。

分蘖末期建议“浅、湿、干”交潜进行,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当有效分蘖终止时应适当晒田,抑制无效分蘖。

吉林省双阳区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性措施

吉林省双阳区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性措施

吉林省双阳区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性措施吉林省双阳区耕地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该地区处于农业主导地带,耕地最主要的问题是土地劣化。

土壤酸化、碱化、盐碱化等问题非常突出,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田的生产能力。

其次,由于长期的过度耕作、不合理施肥,耕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偏低,造成了土壤结构疏松、透水能力差等问题。

此外,由于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土壤中残留物的含量升高,给土壤生态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带来潜在的风险。

最后,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农用地被转变为城市土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为了保护双阳区的耕地质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和评估工作,全面了解土壤的性质和污染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划定农业保护区,避免过度开发和建设对耕地的破坏。

此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田的排水和灌溉效果,减少土壤盐碱化的风险。

同时,加大土壤改良力度,通过有机肥、石灰等措施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如轮作休耕制度、秸秆还田等,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损失。

此外,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合理用药、用肥,降低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风险。

最后,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减少对耕地的非农化转化。

在实施保护性措施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推广科学耕作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农民自身的参与和努力,共同保护好双阳区的耕地资源。

总之,吉林省双阳区的耕地质量现状面临着土地劣化、土壤结构疏松、土壤污染等问题,为了保护耕地质量,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土壤环境调查和评估、土地利用管理、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科学合理的农业耕作、农药和化肥管理等。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共同实施保护措施,共同保护好双阳区的耕地资源。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发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5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

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等面积比例% 万公顷万亩1 44.33664.880.332 59.27888.980.443 114.081711.150.854 172.242583.58 1.285 366.415496.10 2.726 886.5513298.29 6.597 1142.7317140.978.498 1183.8817758.218.799 1400.1921002.9110.4010 1773.9926609.8613.1811 2032.5230487.7315.1012 1890.7928361.9014.0413 1126.7516901.208.3714 766.9111503.60 5.7015 501.777526.60 3.73合计13462.40201935.95100.00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吉林市耕地质量现状及改善建议

吉林市耕地质量现状及改善建议

吉林市耕地质量现状及改善建议作者:罗青王帅薛锦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2期摘要分析了近年来吉林市耕地地力现状,并对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进行探讨,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耕地质量保护的措施,以为今后有效保护吉林市耕地、促进吉林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耕地质量;现状;建议;吉林吉林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90-01耕地是农业的载体,稳定的耕地面积和良好的耕地质量,关系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长,对农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吉林市地处长白山和松嫩平原过渡带,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分为山区、低山丘陵区和沿江平原区3个大地貌类型。

山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东部,由长白山余脉和张广才岭组成,是吉林市林业主产区。

低山丘陵区分布在山区同松辽平原过渡带,是全市重要的农业区。

沿江平原区主要分布在第二松花江中游和饮马河、拉林河、呼兰河等流域,该区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是吉林市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

历史上,吉林地区土壤长期被森林覆盖,土壤形成过程以淋溶为主,伴随腐殖质的积累、沼泽、泥炭化过程,形成不同形态的各种土壤。

吉林市耕地土壤就是在这些不同形态的土壤上垦殖而成的,主要土壤类型有灰棕壤、白浆土(岗地、山地)、草甸土(岗川、山川)、冲积土、黑土和各种水稻土(冲积型、草甸型、白浆型、冷浆型)等。

近年来,土壤退化进程加快,严重威胁农业持续高产、稳产。

因此,掌握土壤退化状况,采取相应的改良、培肥措施,是确保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1 耕地地力现状(1)耕层有机质含量下降。

20世纪50年代吉林市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为6.6%,到80年代降至3.3%,目前在2%左右。

吉林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正在逐渐下降,肥力减退。

(2)土壤侵蚀较为严重,肥地变瘦。

据调查,坡度15°以上的地块平均年流失表土3~6 mm。

土壤腐殖质层变薄,耕层土壤颜色变浅。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农业质量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农业质量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农业质量年”工作情况的报告五、开展产地环境净化工作2018年,吉林省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列入省级重大财政专项,目前新增测土面积超过2000万亩,基本实现了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手机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服务全覆盖。

一是2015年~2017年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收尾总结工作已经结束,已启动第二批黑土地试点9个县项目建设,各地正在制定实施方案,将于近期进行确定后实施。

二是开展《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宣传。

我厅协调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由省农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永林介绍《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有关情况,省农委农业处处长邬晓东、省土壤肥料总站站长靳锋云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香港商报、香港大公网、北方法制报、吉林电视台、吉林日报、中国吉林网等17家媒体的20余名记者参会。

三是组织召开东辽河流域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推进会议。

会议提出下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和中办督查组关于辽河流域污染问题的整改意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东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落实整改措施。

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于强出席会议,听取两市五县工作汇报,并就进一步做好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尤其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进行了部署。

按照《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化肥使用情况调查统计的通知》(吉农科发〔2018〕19号)要求,目前省农业农村厅正组织各地开展化肥使用量摸底调查。

六、开展农业品牌提升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同杭州农本咨询团队合作,继续对吉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进行品牌建设战略规划,推出品牌标志和宣传口号。

争取资金谋划开展宣传推介活动,经与省财政厅积极沟通协调,2018年新增域外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和品牌建设专项资金1800万元,谋划了天津、北京、浙江三场域外宣传推介活动,启动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时段广告、闫学晶品牌代言、长吉高速公路广告、专业演艺公司专场推介等10个项目的政府采购,目前已完成长吉高速公路160万元、吉林日报60万元、编制吉林玉米发展规划70万元等三项政府单一来源采购和演艺团队130万元、农博会55万元两项政府公开采购。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的通知-吉政发〔2016〕40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的通知-吉政发〔2016〕40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的通知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的通知吉政发〔2016〕4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现将《吉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2016年11月28日吉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保护和改善全省土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和农产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我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存在污染,中部黑土区土壤功能下降,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壤“三化”严重。

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以保障农产品质量、人居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土壤安全利用和土壤风险管控为主线,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综合保护,提升中部黑土地核心区土壤功能、改善西部土壤生态环境,优化东部土壤环境系统,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基本原则: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分类管理、综合治土、污染担责”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土体系。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区域稳中有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有效改善和提升。

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判要紧数据功效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判要紧数据功效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判要紧数据功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强耕地爱惜和改良占补平稳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按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判并发布评判结果”的要求,依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21)》,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21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转变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发的耕地质量转变进行评判,形成了基于202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功效。

现将要紧数据功效发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整体情形(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截至2021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万公顷(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取得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等。

与平均等别相较,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见表1)。

表1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等万公顷万亩123456789101112131415合计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将全国耕地依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其中,优等地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高等地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中等地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低等地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见图1)。

图1 全国优高中低等地面积比例组成(二)全国耕地质量空间散布从优、高、中、低等地在全国的散布来看,优等地要紧散布在湖北、湖南、广东等3个省,总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优等地总面积的%;高等地要紧散布在河南、江苏、山东、湖北、安徽、江西、四川、广西、广东等9个省(区),总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高等地总面积的%;中等地要紧散布在黑龙江、吉林、云南、辽宁、四川、新疆、贵州、河北、安徽、山东等10个省(区),总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中等地总面积的%;低等地要紧散布在内蒙古、甘肃、黑龙江、山西、河北、陕西等6个省(区),总面积为万公顷(万亩),占全国低等地总面积的%。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公告根据国家土地资源部的要求,我国自201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

经过6年的努力,我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现将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主要数据成果公告如下:一、评价范围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范围包括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境内的耕地。

二、评价指标体系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以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土地利用类型及环境因素等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了多个指标的权重和相互关系。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我们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耕地进行采样和检测。

通过对采样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主要数据成果: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气体交换的重要指标。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中黏土含量占比最高,达到了48%,其次是砂土和壤土,分别占比为35%和17%。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中约有50%的耕地肥力较好,约有40%的耕地肥力一般,约有10%的耕地肥力较差。

3.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是考虑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而设定的指标。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中粮食作物占比最高,达到了75%,其次是经济作物和草地,分别占比为15%和10%。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了土地的污染程度和受灾情况等指标。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中约有90%的耕地未受到污染,仅有约10%的耕地受到了轻度污染。

四、评价结果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对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如下:1.优良等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0%,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2.中等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0%,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2016年度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配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报告

2016年度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配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报告

2016年度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配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报告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7年第01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迎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2016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由省农业委员会承担的考核要点有11项,合计分值15分,依据省农业委员会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现对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自评如下:一、工作准备情况我委接到贵局《关于迎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2016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方案的通知》后,委领导高度重视,责成此项工作由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牵头落实。

我们组织相关处室召开专题研讨会,针对考核要点,逐项核对我们应该准备的上报材料。

在我们相关单位的鼎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高标准的完成此次迎接检查材料准备工作。

二、主动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沟通接到考核方案后,我们主动与相关的上级考核业务处室请示,尤其是我们的主管领导机关,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业务处室的领导,上级机关对我们工作很认可,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总体评价2016年,我们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延伸绩效考核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工作目标,量化指标,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基本实现了延伸绩效考核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比较明显。

按照2016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细则和责任分工及具体的考核要点指标分值,自评分为15分。

四、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要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一)扎实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2014年,农业部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采取“国家制定考核办法、县创、省评、部公布征询意见、国家发牌”的方式,创建期2年,首批选择107个市县作为试点单位。

我省敦化、榆树、公主岭三个市成为首批试点单位。

2016年,与省水利厅、畜牧业局共同组织开展了创建工作。

1.加强工作指导。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6.12.05•【字号】吉国土资法文〔2016〕8号•【施行日期】2017.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吉国土资法文〔2016〕8 号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公主岭市,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为促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圣干印发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 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吉办发【2016】6 号)要求,经认真调查研究论证,省厅制定了《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厅长办公会讨论涌过,征求了省直有关部门意见,通过了省法制办合法性审查。

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2016年12月5日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决策部署,准确掌握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 2012,以下简称《规程》)等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耕地质量等别是指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出的反映耕地质量优劣程度的指标。

按照《规程》规定,我国耕地质量划分为十五个等别,一等最优,十五等最劣。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所有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质量监测,包括新增耕地、旱田改水田、耕地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质量监测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与监测工作坚持以下原则∶(一)依法依规原则。

严格遵循《规程》及相关标准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方法步骤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

吉林省农委发布2016年第四次及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信息

吉林省农委发布2016年第四次及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信息

吉林省农委发布2016年第四次及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信息2016年11月份,省农委对全省9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和珲春市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的蔬菜、水果和食用菌共3大类43个品种540个样品进行了第4次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本次监测蔬菜合格率为98.9%,水果合格率为100%,食用菌合格率为100%。

2016年全年,省农委共组织开展了4次蔬菜、水果、食用菌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监测了全省9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和珲春市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的蔬菜、水果和食用菌共3大类45个品种2160个样品,对甲胺磷等60种农药参数进行了检测。

监测结果显示,全年蔬菜、水果、食用菌样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0%、99.9%、98.9%。

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较为稳定,能够确保安全消费。

省农委要求各地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监测力度,加强监管执法,充分发挥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质检机构日常监测作用,确保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

信息平台建设步伐。

一是组织开展并顺利完成了机房环境施工、验收、软件网上测试工作。

二是与省世行项目办共同组织,在长春理工大学举办了5期市、县、乡农业部门和企业应用人员培训班,培训800人。

三是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加快进行信息平台专网建设,经过招投标确定了两家运营商,完成了专网域名和IP地址的申请工作。

目前,省绿办正在抓紧开展信息平台正式运行的准备工作,有望年底前完成省、市、县三级联网,与省食药监局实现网络对接。

4.积极利用新媒体,开辟打假宣传平台。

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我省积极推进利用现代媒体开展农资打假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通过大力推进“12316”三农服务热线、“12582”农信通网络、“吉林农网”门户网站等平台建设,极大增加了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和技术服务信息的宣传量和覆盖面。

“宣传周”活动期间,我委通过“12316”新农村热线接听解答农民政策法规信息咨询电话5万余个,通过“12582”移动信息平台面向240万用户发送政策法律类公益短信2.9亿条次,通过“12582”微信公众号发送50条普法宣传信息,通过“零公里信息报”刊发农业政策法律类文章20期20万份,通过吉林农网发布普法相关信息100多条次,极大提高了宣传效率,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

吉林市耕地质量现状及改善建议

吉林市耕地质量现状及改善建议

吉林市耕地质量现状及改善建议摘要分析了近年来吉林市耕地地力现状,并对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进行探讨,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耕地质量保护的措施,以为今后有效保护吉林市耕地、促进吉林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耕地质量;现状;建议;吉林吉林耕地是农业的载体,稳定的耕地面积和良好的耕地质量,关系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长,对农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吉林市地处长白山和松嫩平原过渡带,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分为山区、低山丘陵区和沿江平原区3个大地貌类型。

山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东部,由长白山余脉和张广才岭组成,是吉林市林业主产区。

低山丘陵区分布在山区同松辽平原过渡带,是全市重要的农业区。

沿江平原区主要分布在第二松花江中游和饮马河、拉林河、呼兰河等流域,该区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是吉林市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

历史上,吉林地区土壤长期被森林覆盖,土壤形成过程以淋溶为主,伴随腐殖质的积累、沼泽、泥炭化过程,形成不同形态的各种土壤。

吉林市耕地土壤就是在这些不同形态的土壤上垦殖而成的,主要土壤类型有灰棕壤、白浆土(岗地、山地)、草甸土(岗川、山川)、冲积土、黑土和各种水稻土(冲积型、草甸型、白浆型、冷浆型)等。

近年来,土壤退化进程加快,严重威胁农业持续高产、稳产。

因此,掌握土壤退化状况,采取相应的改良、培肥措施,是确保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1 耕地地力现状(1)耕层有机质含量下降。

20世纪50年代吉林市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为6.6%,到80年代降至3.3%,目前在2%左右。

吉林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正在逐渐下降,肥力减退。

(2)土壤侵蚀较为严重,肥地变瘦。

据调查,坡度15°以上的地块平均年流失表土3~6 mm。

土壤腐殖质层变薄,耕层土壤颜色变浅。

(3)伴随表土侵蚀和有机质含量的减少,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表现为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少。

20世纪50—60年代吉林市主要耕地容重为0.9~1.0 g/cm3,孔隙度为60%~64%,目前的容重为1.0~1.4 g/cm3,孔隙度为45%~60%。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农业监测统计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农业监测统计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农业监测统计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2.23•【文号】农办市〔2016〕37号•【施行日期】2016.12.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农业监测统计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农办市〔2016〕37号各省(区、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2016年,各地各级农业市场信息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服务型农业统计,全面提升农业监测统计工作水平”的要求,着力提升监测手段,及时反映热点问题,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和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现代化服务型农业统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为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有效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农业部农业综合统计工作规范》《农业部主要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调查规范》《农业部农产品成本调查规范》对相关工作进行定期考核的要求,我部对2016年各省(区、市)农业监测统计各项任务数据报送情况进行了汇总。

从结果看,各项工作表现突出的有:河南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信息中心、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市场与经济信息处、江西省农业厅市场与涉外处、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福建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与经济信息处、湖北省农业厅市场经济信息处、河北省农业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四川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与经济信息处。

2017年,希望各地各级农业市场信息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着眼于推进农业市场化,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着力提升农业监测统计工作水平,为指导生产、引导市场和服务决策提供更有力的基础支撑。

附件:有关省份农业监测统计工作数据报送情况评分表农业部办公厅2016年12月23日。

吉林省2016年高标准农田项目整合建设实施方案

吉林省2016年高标准农田项目整合建设实施方案

吉林省2016年高标准农田项目整合建设实施方案吉林省农委发展计划处【期刊名称】《吉林农业》【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44-45,46)【作者】吉林省农委发展计划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根据《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吉发〔2015〕20号)部署要求,整合安排发改、国土、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农业等方面资金项目重点支持推进长春市以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了有序推进、全面完成2016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以《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为指导,以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按照“五个集中”原则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加快推进田间工程、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实现田网、渠网、路网、林网“四网”配套,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综合产出能力“四力”提升,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突出率先,合理布局。

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基础,以长春市及其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

在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上实行“五个集中”原则,即向长春市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集中、向水田(旱改水)集中、向土地流转连片地块集中、部门资金向同一区域集中、“十三五”规划资金向前两年集中。

(二)整体推进,集中连片。

实现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农艺农机技术先进适用,使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相适应。

坚持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采取分年实施,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建设方式,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三)节约资源,保护生态。

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挥农田在生产、生态、景观方面的综合功能,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

吉林2016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吉林2016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吉林市2016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吉林市2015年年末耕地面积公顷,其中水田公顷;水浇地公顷;旱地公顷。

吉林市初步确信酸化型、肥力提升型和肥力衰退型一共3个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共布设16个监测单元,全市等别渐变耕地面积共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其中:酸化型要紧散布在大绥河镇、搜登站镇、孤店子镇、桦皮厂镇、左家镇、两家子乡,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其中8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9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0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1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2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其中:肥力提升型要紧散布在乌拉街镇、大口钦镇、缸窑镇、江密峰镇、江北乡和土城子乡,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其中8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9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0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1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2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其中:肥力衰退型要紧散布在九站街道、承德街道、东城街道、越北镇、旺起镇、小白山乡、江南乡、前二道乡、欢喜乡、金珠乡等乡镇,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其中8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9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0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1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2等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一)监测单元情形本次监测吉林市耕地等别监测评判在耕地等别渐变类型散布范围内各等别远离城市、道路的典型部位上,选取了16个固定监测单元和238个临时监测单元,其中。

固定监测单元年初等别、代表面积、监测等别、等别转变等详见表5-1。

从表5-1监测等别与年初等别对照情形来看,肥力提升型等提升至等,等别转变等;等提升至等,等别转变等;等提升至等,等别转变等。

酸化型等别均无转变。

肥力衰退型除等降至等,降低等外,其余均无转变。

表5-1 吉林市2015年度耕地等别渐变监测单元数据表单位:公顷(二)等别渐变情形吉林市国家利用等有8~12等,其中8等酸化型渐变耕地面积仅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2等酸化型渐变耕地面积仅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面积相对较少,故不设置监测单元;一样,8等肥力提升、8等肥力衰退渐变耕地面积仅占全市总面积的%和%,故不设置监测单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市2016年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吉林市2015年年底耕地面积152574.84公顷,其中水田38864.70公顷;水浇地916.77公顷;旱地112793.38公顷。

吉林市初步确定酸化型、肥力提升型和肥力衰退型一共3个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共布设16个监测单元,全市等别渐变耕地面积共152574.84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00.0%。

其中:酸化型主要分布在大绥河镇、搜登站镇、孤店子镇、桦皮厂镇、左家镇、两家子乡,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69496.01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5.55%。

其中8等281.34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18%;9等17057.28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1.18%;10等22582.16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4.8%;11等29329.54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9.23%;12等245.70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16%。

其中:肥力提升型主要分布在乌拉街镇、大口钦镇、缸窑镇、江密峰镇、江北乡和土城子乡,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37522.18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4.59%。

其中8等311.86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2%;9等18969.77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2.43%;10等13657.51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8.95%;11等2530.58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66%;12等2052.46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35%。

其中:肥力衰退型主要分布在九站街道、承德街道、东城街道、越北镇、旺起镇、小白山乡、江南乡、前二道乡、欢喜乡、金珠乡等乡镇,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45556.66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9.86%。

其中8等1382.49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91%;9等16345.27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0.71%;10等8116.23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32%;11等11838.32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76%;12等7874.35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16%。

(一)监测单元情况
本次监测吉林市耕地等别监测评价在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各等别
远离城市、道路的典型部位上,选取了16个固定监测单元以及238个临时监测单元,其中。

固定监测单元年初等别、代表面积、监测等别、等别变化等详见表5-1。

从表5-1监测等别与年初等别对比情况来看,肥力提升型8.8等提升至8.7等,等别变化0.1等;8.9等提升至8.8等,等别变化0.1等;10.5等提升至10.4等,等别变化0.1等。

酸化型等别均无变化。

肥力衰退型除9.5等降至9.6等,降低0.1等外,其余均无变化。

表5-1 吉林市2015年度耕地等别渐变监测单元数据表
(二)等别渐变情况
吉林市国家利用等有8~12等,其中8等酸化型渐变耕地面积仅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18%,12等酸化型渐变耕地面积仅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16%;面积
相对较少,故不设置监测单元;同样,8等肥力提升、8等肥力衰退渐变耕地面积仅占全市总面积的0.2%和0.91%,故不设置监测单元。

其余渐变类型各等别监测情况见表5-2。

从中可看出,9等、10等、11等酸化平均等均降低0.1个等别;肥力提升耕地9等提升0.1个等别,10等、11等、12等肥均无变化;肥力衰退耕地9等、10等、11等、12等均无变化。

造成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垦殖,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减少,随着人口增多,住宅和建设占地,耕地数量在不断减少,复种指数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高产出消耗了耕地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而农民也不注重施用有机肥补充耕地的肥力,大部分施用化肥,土地休耕、轮作、深翻土地等措施也没有落实,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情况,造成了耕地状况日益下降,从而影响粮食产量。

针对肥力衰退的情况,应当加快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起来改善耕地土壤生态环境,通过加大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多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增强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能力,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耕性,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造成耕地土壤酸化的内在原因是耕地理化性质不稳定,对酸性物质的缓冲性不足,外在原因主要是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也包括长期施用尿素)以及施石灰、烧草木灰、施有机肥等传统农业措施的缺失,使耕地土壤养分失衡。

针对酸化的情况,主要措施有:秋收后,将秸秆和杂草清理干净,在耕地中均匀撒入生石灰,翻耕,可以调节耕地酸碱度,增加钙元素含量;还可以将秸秆和杂草集中焚烧成草木灰,草木灰呈碱性且富含钾,可以对酸性物质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并补充耕地中必需的钾元素;农民在施用肥料时,应选择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有极大的缓冲性,长期施用,可以平衡耕地酸碱度,培养地力。

合理的耕作习惯和长期使用有机肥,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提升了土地等别及自然生产能力。

表5-2 吉林市2015年耕地等别渐变监测结果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