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小说的现代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京派文人作家的作品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影响

京派文人作家的作品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影响

京派文人作家的作品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影响京派文人作家的作品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文化:京派文人作家的作品通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2. 提高文学素养:京派文人作家的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增强语感:京派文人作家的作品在语言运用上通常非常讲究,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强自己的语感。

4. 拓展视野:京派文人作家的作品通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5. 培养人文精神:京派文人作家的作品通常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6. 提升写作能力:通过学习京派文人作家的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7. 塑造价值观:京派文人作家的作品通常蕴含着作者的价值观和思想,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受到作者思想的熏陶和影响,
塑造自己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京派文人作家的作品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这些作品不仅可以传承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增强语感、拓展视野、培养人文精神、提升写作能力,还可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选取优秀的京派文人作家的作品进行教学。

京派小说的现代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

京派小说的现代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

统 文化 的深 层 影 响 , 与 他 个 人 独 特 的 身世 经历 就
有 着密切 的关 系 。他 出生在 禅宗 五 祖 弘忍 大 师 的 宏 法宝地 黄 梅 县 , 五 祖 当 年秘 传 她 的小说 中始终 充 满 着

东 山只有 1 0余 公 里 。废 名 从 小 随 父 多 次 到 过 五
京派小 说家 的现 代意识 建 立 在对 中国传 统 文
化 的吸收上 , 与他 们 的家 学 渊 源 和 身 世 经 历 有 这
着深刻 的联 系 。 废 名 的文化 心 理 、 文学 观 念 和 审 美 情趣 受传
齐 白石 、 陈衡恪 、 姚茫 父这 样 的文 化 名人 经 常 出入
凌府 。凌 叔华 入 学 前 即 由辜 鸿 铭启 蒙学 英 语 、 背 诗 词 , 师 从 慈 禧 太 后 的宫 廷 画 师 缪 素 筠 习 画 。 又
中将 深厚 的l 在修 养化 为一 种 浓郁 的 女性 气 质 和 太 】
东 方传奇 色彩 。另 外 , 徽 因从 小 就 接 受 了完 备 林 的英 汉语 言 、 文化 的熏 陶和教 育 , 深得 中 国婉约 既

5 ・ 6
河 南科 技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了胡适 、 周作 人 等人 。从 胡 适那 里 , 开始 认 识 到 他 故 乡黄 梅在 文化史 上 的重 要价 值 。废 名师 承 周作
人, 而周 作人 研 读 过 大 量 的 佛 教 经 典并 自诩 为在
家和尚, 甚至在 北大 国文 系讲授 “ 教文化 ” 程 。 佛 课 周作 人对 于 佛 教 的 兴趣 , 在一 定 程 度 上 启 发 并 促 进废 名对 于禅 学 的进 一 步 的 自觉 。这一 切都 激 活 了废 名心 中久 已潜 在 的故 乡 禅 文 化 影 响 , 他 与 使

论京派小说的现代性意识

论京派小说的现代性意识

A Study of Modernity Awareness of Jing-Pai Novels
作者: 文学武
作者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30
出版物刊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94-100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现代性意识;现代主义文学;现代艺术技巧;京派小说
摘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形态发生重大变化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京派小说也无一例外
地呈现出现代性的意识。

文章从现代性的文化内涵、现代主义的理念、背景和艺术理想等层面
分析了京派小说的现代性追求,肯定了它们在艺术探索上所作出的贡献。

这种现代性追求也从一
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京派文学的名词解释

京派文学的名词解释

京派文学的名词解释京派文学,又称为京味文学,是指以北京为背景、以独特的北京方言、风俗、习惯为特点的文学表现形式。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分支,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色彩。

本文将对京派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类型。

一、定义京派文学是一种以北京为题材、以北京方言为表达方式的现代文学形式。

它通过对于京城的描绘、北京话的运用以及对于特有的北京文化的呈现,展现了独特的城市生活和民情民俗。

京派文学的创作体现了北京地区的文化自觉和地域认同,往往以个人故事和家族史等小我体验为基础,通过个人化的叙述手法展现城市与人的相互关系。

二、特点1.语言表现独特京派文学以北京方言作为主要语言表达方式,通过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饱满的情感世界。

京派文学中的文字充满地方性特色,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京城的独特魅力。

2.情节紧凑京派文学以明快的节奏、紧凑的情节著称。

它通常以小背景、小故事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精心安排的情节和事件,展现出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许多京派文学作品以小人物为主角,通过对其内心世界的描绘,反映出北京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温情脉脉京派文学往往以温暖、亲切的方式打动人心。

它关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通过描绘家庭、友情、爱情等主题,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关爱。

京派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常常具有真实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三、发展历程京派文学自20世纪初至今已经发展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经历了从传统文学到现代文学的转型和发展。

早期京派文学作品大多以散文为主,以展示京城的面貌、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京派文学逐渐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小说家和诗人,他们的作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呈现出更加立体、多样的京城风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京派文学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新一代京派作家如莫言、李敖、王树增等积极探索着京派文学的创新路径,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表现京城的动态与变化,创作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作品,如《红高粱家族》、《秧歌》等。

试论京派小说

试论京派小说

试论京派小说(1)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是指1930年代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以后继续活跃在京津等地作家群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

在沈从文前后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活力的小说家,如废名、芦焚等,再加上林徽因、朱光潜组织的两个京派文学沙龙,把北大、清华、燕京几个大学的作者松散地组合起来,几代的京派文人活跃在《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学文》《文学杂志》这些重要的北方文学报刊上。

京派虽然没有明确地发表宣言或结社,却实实在在地成为有别于左翼,又与海派对峙的一个鲜明的小说流派。

它是一个强调宽容、审美和民族文化精神重造的纯文学流派。

其中主要的作者有废名、凌叔华、老舍、沈从文、林徽因、芦焚、萧乾、汪曾祺等。

(2)艺术特色京派作家的思想、艺术倾向虽不完全一致,但在1930年代前半期,他们在文学事业上有共同的趋向和主张,在创作上也有共同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具体来说,在文学观念上,京派既反对文学成为政治的附庸,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倾向,而是强调文学有着独立的人性的、美的价值。

京派的文学创作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更多地表现了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质疑和批判,风格淡远隽永,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具体表现在:①京派创作的突出特点在于追求一种执著而独特的“理性主义”文化品格他们一方面企图远离政治,另一方面又充分继承了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倾向,忠实于现实与人生,他们在现代文化、文明和封建传统文化相对立的流行格局中,熔铸一种具有浓厚的原始风貌与自然气质的乡村文化形态,形成一个复杂的文化三维空间。

像沈从文的《巧秀和冬生》《八骏图》《绅士的太太》,凌淑华的《弟弟》等,便表现出中国人生范围内的封建文明的嫌恶和现代文明异化人性的疑惧。

在这种三维文化思索的艺术创造中,作家们既有“追寻过去”的从容通达,又掩饰不住文化批判的焦灼锋芒和对未来人生形式的美好理想。

a.京派小说着力描写淳朴、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沈从文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农民、士兵、猎人、渔夫、水手,还是娼J、富家子弟、青年男女,都那么淳厚、真挚、热情、善良、守信用、重情谊,显示出一种原始古朴的人性美、人情美。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反思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反思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反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反思京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标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京派的审美现代性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对京派的审美现代性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讨,以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我们需要认识到京派的审美现代性是相对而言的。

传统的京派美学观念和审美标准是建立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它对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主题和审美态度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要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传统的京派审美现代性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有些局限和陈旧。

我们需要对传统的京派美学观念和审美标准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趋势。

我们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和创新京派的审美现代性。

传统的京派美学观念和审美标准固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但我们也不能局限于传统,而应该积极地吸取和借鉴现代艺术的优秀成果,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京派的审美现代性。

我们可以通过融合现代艺术的创新理念和审美表现形式,使京派的审美现代性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创造出更具有当代社会特色的艺术作品。

我们需要注重京派的审美现代性与当代社会的联系与契合。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对当代社会的表达和反映,京派的审美现代性也不例外。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关注和探讨诸如现代生活、科技发展、社会变迁等当代社会主题,通过艺术作品的表现来呈现和探讨这些当代社会话题。

这不仅有助于使京派的审美现代性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关联性,也能够使京派的审美现代性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我们需要重视京派的审美现代性教育与推广。

艺术教育是推动艺术发展和畅通艺术传承的重要环节,而京派的审美现代性也需要通过艺术教育与推广来得以深入人心。

我们可以通过学校、艺术机构、社会组织等多种途径,加大对京派的审美现代性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京派,从而促进京派的审美现代性的传承与发展。

京派文学特征

京派文学特征

京派文学特征
京派文学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现实主义:京派文学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注重写实主义,通过描写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现实生活。

2. 注重人物描写:京派文学中的人物描写注重真实、深入和细腻,力求刻画出人物形象的生动和鲜活。

3. 重视语言运用:京派文学的语言运用讲究简洁、明快、清新,富有京味和韵味,强调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美感。

4. 多描写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京派文学以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为题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5. 重视文学传统:京派文学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注重文学艺术的审美和文化内涵。

6. 多写长篇小说:京派文学以长篇小说为主,篇幅较长,结构复杂,富有表现力,注重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塑造。

7. 思想上保持独立和距离:京派文学在思想上与政治斗争保持一定的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和价值,追求文学的独立性和永恒性。

8. 强调文学本体观和审美意识:京派作家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注重文学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

总的来说,京派文学以其关注现实、注重人物刻画、语言优美、题材广泛、思想独立等特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京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京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京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京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

京派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而闻名,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京派文学在形式上注重现实主义,追求真实、生活化的表达。

作家们常常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描绘真实的社会景象。

他们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其次,京派文学在主题上注重对现代生活和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反映。

作家们关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探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他们常常以批判现实、关怀弱势群体为主题,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注。

此外,京派文学在艺术手法上追求创新和突破。

作家们在叙事结构、语言运用、意象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

他们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的鲜明性,追求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总的来说,京派文学以其对现代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以及对语言和艺术的精湛表达,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反思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反思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反思自古以来,京派一直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

京派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致的审美风格而闻名,深受广大文艺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京派的审美现代性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反思和重塑。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需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京派作品往往以古典主义的审美价值观为核心,追求纯粹、正统、较为封闭的审美理念。

在当今社会,审美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人们对审美的需求和追求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限制。

京派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吸纳更多元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需要注重与大众文化的对话和对接。

京派作品往往在传统文化的框架下进行创作,与普罗大众的生活和审美习惯相距甚远。

在当今社会,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了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它们在娱乐和艺术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京派应该积极与大众文化进行对话和对接,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作品更具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接受度。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还需要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人民需求。

京派作品往往以历史题材和宫廷故事为主,而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

当代社会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和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社会不公等。

京派应该积极关注这些问题,用艺术的方式传递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关切,以期达到社会意义上的现代性。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表现手法的开拓。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京派应该积极吸纳新技术和表现手法,使作品更具现代感和观赏性。

可以运用现代舞台艺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艺术体验。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反思是必要的。

通过与时俱进、与大众文化对话、关注社会问题、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努力,京派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保持其鲜活和活力,为现代审美带来新的启发和可能性。

“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从老舍创作的文化品格说起

“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从老舍创作的文化品格说起

“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从老舍创作的文化品格说起一、本文概述“京派”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

这一流派的文学创作,以其独特的北京背景,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老舍,作为“京派”文学的重要代表,其创作的文化品格更是充分体现了“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老舍的创作入手,深入探讨“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揭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概述“京派”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以明确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接着,将重点分析老舍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品格,探讨其如何在作品中融入北京的地域文化、历史传统和社会生活,展现“京派”文学的独特魅力。

本文还将对老舍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文化冲突进行深入剖析,以揭示“京派”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批判。

通过对老舍创作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全面揭示“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推动对“京派”文学的研究和理解。

也希望借此引发对现代文学与文化关系的深入思考,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老舍的生平与创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满族家庭。

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艰辛,这种经历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然而,正是这样的生活背景,使他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深刻的同情,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视角。

老舍的创作背景深受北京文化的影响。

他熟悉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了解北京人的语言、习俗,这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京味,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他的笔下,北京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一种精神寄托。

同时,老舍的创作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热爱传统文化,尊重传统价值,这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仅仅传承传统文化,而是试图通过文学创作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以期达到文化更新的目的。

老舍的创作还受到了现代文学的影响。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界正在经历一场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老舍作为这一时期的作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转变的影响。

2024届广东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广东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广东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卷2023.11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任何有意味的现代都不可能离开传统凭空而生,传统是现代无法挣脱的基因。

正如詹姆斯·乔伊斯的现代主义经典之作《尤利西斯》采取了与古希腊史诗《奧德赛》情节相平行的结构那样,京派小说家也是借中国文学艺术传统,向着现代性屈而求伸地开展“对话”。

他们的现代意识之所以独特,正是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转活。

京派小说家的现代意识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上,这与他们的家学渊源和身世经历有着深刻的联系。

他们在审美上更契合传统文化中的“情志合一”的观念。

京派小说中的许多段落,总让人联想起我国传统的水墨写意画,颇能使人体味出幽邃清远的境界以及作家的蕴藉风流。

如废名《桃园》中的这段描写:城垛子,直排,立刻可以伸起来,故意缩着那么矮,而又使劲的白,是衙门的墙;簇簇的瓦,成了乌云,黑不了青天。

这简直就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联结手法,又是一幅淡抹的水墨画。

京派小说家对宗族社会下的田园生活进行追怀,虽然离开了时代汹涌澎湃的主潮,却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诗风相衔接,体现了一种不同于宏大叙事的诗意风格。

与“五四”先贤不同,京派小说家对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成分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有着清醒的估计。

在追求自由、感悟生命与直视焦虑上,他们进行了长足的探讨与试验,力图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从而在新的维度和向度上再现自己的现代意识。

从古至今,人们对自由的呼唤从未停止过。

《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现出对爱情自由的追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现了对自由的渴望。

到了现代,京派小说家依然用这些自然意象承载他们对个体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萧乾的篱下、矮檐,芦焚的废园、荒村,李健吾的山村、陷阱,林徽因的市井、胡同……这些富有东方韵味的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意象,经过京派小说家的创新与改造,与小说的主题更加和谐,具备了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征,寄予了他们独特的现代意识感知。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反思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反思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反思京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特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对京派审美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从京派审美现代性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反思和探讨。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需要重新审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传统的京派审美以古典文化为基础,追求“古雅通今”,通过对传统经典的继承和创新,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京派的审美现代性需要重新审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使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需要拓展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

传统的京派审美注重内涵和意境的表达,强调情感与思想的交融,但在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需要进行拓展和更新。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应该以现代艺术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契合,增强其传播和吸引力。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需要与国际艺术接轨,强调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文化之间的互动和影响日益增强,京派的审美现代性需要与国际艺术接轨,积极吸收和融合国际艺术的新思潮和表现方式,使之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要坚持文化自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树立自己的审美标准,同时保持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与国际文化进行对话与交流。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需要注重艺术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传统的京派审美强调对艺术的追求和享受,但在现代社会中,艺术需要更加关注社会功能和价值。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应该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艺术的表现和传播,提升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发展。

艺术也应该承担起引导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责任,引领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京派小说的特点

京派小说的特点

京派小说的特点
1.显现的是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

以乡村中国和平民现实为题材,发现平民世界,表现对平凡人生的审美。

由“常”观“变”,提出了他们的乡村叙述总体。

这些小说家热衷于发现自己的平民世界。

如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

而京城的描写,则作为与乡村世界对立的人生,被纳入到京派宏大的叙述总体之中。

2.统一的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的。

他们善于发掘普通人生命的庄重和坚忍,特别能写出女性包括少女的纯良。

在新旧变革的漩涡里,由追寻逝去的美,而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怀旧气息。

文化的保守主义使其避开当年激烈政治斗争和直接的文学功利目的,以间离现实斗争为代价,取得某种文化批评的自由立场。

它是主张个人的,充分个性化的,不是感情的狂放宣泄,而是情绪的内敛,理性的节制。

3.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

关于小说的抒情性,包括作家主观体验的融入、纯情主人公的塑造、自然背景及象征的运用、散文化的笔调等等,小说注意自然生命之流注,注意气氛之营造。

在政治讽刺之外,开辟出了一条哀伤的、寓意的世态讽刺和风俗讽刺的路子。

4.是一种意蕴深厚的文化小说。

京派针对现代社会的道德沦丧,在作品里加强了对民族性格心理的探求深度,持久地将“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这样严肃的“五四”国民性主题继承下来,不断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发出呼唤,寻求回应。

5.小说注重“回忆”,忆及逝去的美,和眼前的现实进行对照。

6.对平凡的人生命运投入极大的兴趣和审美的眼光,使得美由绚烂归于平静无奇,归于自然调和的形式。

京派文学: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京派文学: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京派文学: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许道明
【期刊名称】《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3(000)004
【摘要】关于复兴民族文化和重塑民族文学的吁诉是京派作家积极响应中国文学现代化潮流的另一方面。

他们的理论和创作,集中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中的某些部分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以及文化传统对整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支配力保持着清醒的估计,并且努力在新的环境中通过对传统的重新阐述和运用来谋求进步。

【总页数】5页(P83-87)
【作者】许道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李健吾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 [J], 文学武
2.伦理视野中的京派叙事文学研究——评《京派叙事文学的伦理内涵》 [J], 宋贺
3.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论京派作家文化心态的“二难”选择 [J], 郭宝亮
4.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论京派作家文化心态的“二难”选择 [J], 郭宝亮
5.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吕碧城文学创作的矛盾性之解析 [J], 刘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京派小说与当代社会和谐文明

京派小说与当代社会和谐文明

京派小说与当代社会和谐文明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京派作家、学者,我们可以开出一大串的名单:沈从文、朱光潜、周作人、废名、钱玄同、俞平伯、林徽因……这些人的劳作,已形成了一个传统。

有关他们的书籍,仍很流行。

他们的精神品格,抵制了浮躁文化的冲击,在诸多时髦艺术转瞬即逝之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背影还刻在文化的路途上。

一,美学特征和文学观念与当地社会和谐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京派文化是乡土文化的典型象征,具有双重的文化和美学特征:对现代性既追求,又怀疑,从而导致对现代性的焦虑;在现代性的强大冲击下,对本土的传统美感日渐消失而感受到了一种挽歌情怀。

京派小说家们的文学观念和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坚持自由主义,反对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干预和制约;追求纯正的文学趣味,对抗文学的商品化。

当地社会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一些优秀的传统的东西都渐渐减少甚至消失,但是现代文明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尽管它很严重的冲击了传统文明。

但是优秀的传统也并不该消失呀。

所以京派小说对现代性既追求,又怀疑,对本土的传统美感日渐消失而感受到了一种挽歌情怀,与当代和谐文明是有相似之处的。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小说(二)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小说(二)

小说(二)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确立后进一步深化并求得发展。

1.历史品格浓厚的长篇占主导,诗体长篇也同时出现,都突破了单线条的传统长篇体制。

2.短篇在“横截面”体完善的同时,追求片断的完整性、印象的统一性及无限开放地摄取人生和内心深广性。

3.写实小说有散文化变体,也有人物高度典型化、集中化的佳作。

4.抒情小说由直抒胸臆向创造诗的意境进而40年代小说的哲理诗情方向发展。

5.讽刺小说有严正的政治抨击、批判,也有更喜剧化的风俗讽刺和幽默讽刺。

6.历史小说门类齐备,流派纷呈。

第一节“左联”和左翼小说“左联”青年作家的涌现,标志着现代文学在创作上真正结束了“革命文学”的时代而向前迈进。

这批新人的小说创作,逐渐摆脱了初期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力图把政治倾向性与艺术真实性较好地结合起来,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努力塑造人物典型,也注意环境描写的典型化,开始在作品中体现出独特的生活藏量、语言储备与艺术个性,造成小说风格的多样化。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1930年,简称“左联”,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其作家创作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从幼稚到相对成熟,形成很大的影响。

以茅盾为首,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青年作家所创作的社会剖析小说,是其中一支,对整个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小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的左翼小说各有特色,如张天翼犀利明快的讽刺,艾芜、萧红的浪漫抒情精神对现实主义的多方渗透,都显示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体式的多样进步。

革命的罗曼蒂克 30年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即“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

代表作家是蒋光慈,代表作有《最后的微笑》等,他的这些作品在革命题材的一贯粗豪的情感中注入浪漫的柔情,极力为革命者蒙上一层罗曼蒂克的面纱,内容不是革命如何战胜恋爱、如何为恋爱所累,就是在革命中情感得到升华,形成了“革命+恋爱”的概念化、模式化写作,被称为“革命的罗曼蒂克”。

茅盾、瞿秋白等对普罗文学的这种形式曾给予批评。

蒋光慈其作品强调对重大历史事件做及时反映,具有强烈的宣传鼓动性,并特具一种历史沸腾时期昂扬的激情与艺术追求力。

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

艺术特征
• 梦幻乡土 他们对宗法制乡风民俗多取宁静认同的态度,努力开 掘淳朴的人情美、道德美、风俗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 鄂东山野、老向的河北农村。 • 悲悯人生 他们看来,人的神性存在与悲剧性往往有着必然的联 系,决定了小说的悲剧性是人性的悲剧。 • 诗情抒写 在叙述中融入诗性的追求,在写实中弥漫着浪漫主义 的气息。
京派小说
京派
•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 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化活动,称之为“京派”。
• 京派作家以“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 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代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 义气息。
作家简介
• 废名是个名气很大的作家,但读他作品的人却不多,因为他的文 章曾被人们认为是第一的难懂,只有周作人和俞平伯是他的知音。 他写的都是大部分人摸不着头脑的丈二散文,这又使一小部分人 越发地想站到板凳上去摸它。废名承认他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是 “分明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 费语言。”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他将周作人的文艺观 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 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这 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废名风”,对其后的沈从文等京派作 家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在40年代的汪曾祺身上,也可以找到他 的影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京派小说家在文学观念主张 • 1、坚持自由主义,反对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干预和制约。 • 2、追求纯正的文学趣味,对抗文学的商品化。
作家简介

京派海派与当代中国文学

京派海派与当代中国文学

京派海派与当代中国文学京派和海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流派,它们分别代表着北方和南方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理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国文学也经历了诸多变革和多元化发展。

本文将探讨京派海派与当代中国文学之间的联系与发展。

一、京派文学的特点与发展京派文学,又称北派文学,是指流行于北方地区的文学创作风格与思维方式。

京派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概括与抽象,力求以简练的语言和含蓄的表达方式传递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等,他们的作品以现实主义为主导,探讨社会问题,并对人性进行深刻的思考。

在当代中国文学中,京派文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许多作家受到京派文学的影响,延续了其传统的创作方式和思维模式。

另一方面,京派文学的影响也可以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找到一些共性,比如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困境的探索。

二、海派文学的特点与发展海派文学,又称南派文学,是指流行于南方地区的文学风格与创作风格。

与京派文学不同的是,海派文学更加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感性的表达,追求个人情感与审美的传达。

海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有余华、王安忆等,他们的作品以诗意和浪漫主义的细腻情感而闻名。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海派文学仍然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方面,许多海派作家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上,融入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表达出更具时代感的创作主题。

另一方面,海派文学也不断吸纳新的元素和风格,以创新的方式展现中国文学的多样性。

三、当代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当代中国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和跨界的发展趋势。

在当代中国文学中,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作为经典流派仍有影响力,同时也有许多新兴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式逐渐崭露头角。

当代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和文化差异的特点。

作家们以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作品,涉及社会、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

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产生影响力,也受到了国际读者的关注。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反思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反思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反思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流派之一,京派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仅仅是一种传承和发扬传统的艺术流派,更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融合的一种尝试。

京派的审美现代性中所蕴含的反思,不仅仅是对于现代审美观念的补充和改变,更是对于传统审美观念的重新解读和思考。

一、现代性与传统文化的相互渗透
京派的艺术风格备受瞩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独特的审美现代性表现。

这种表现形式不仅仅源于京剧舞台上的表演形式,更是深植于京剧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中。

在京派艺术家的审美观中,现代与传统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

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在表面上进行优化和创新,而是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自觉的审美重构。

二、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
京派艺术家在推动现代审美观念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的解读。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京派艺术家以独特的审美理念重新审视和解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艺术形式,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了更为丰富和深入的挖掘。

这种审美现代性的表现不仅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更在于对其进行了开放性的拓展和解构。

三、京剧与现代审美的重构
京派艺术家在推动现代审美观念的同时,也对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和升级。

从工艺复制到创新创作、从单一形态到多元表现、从传统经典到时代主题,这些都是京派艺术家在推动现代审美观念下,对京剧艺术的重构和提升的重要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京派艺术家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同时又赋予了京剧更加现代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派小说的现代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
温泉
( 洛阳理工学院 中文系 , 河南 洛阳 471023) 摘 要 : 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入手 , 管窥其与京派小说中现代意识内在的多角度联系和京 派小说现 代意识 独特的深层蕴意 。 他们的现 代意识是在吸收中国传统 文化的 基础上 , 结合 现代心 理学 、 美学 理论 , 对传 统进行重新阐释和 运用 , 从审美角度反思现代性 。 关键词 : 京派小说 ; 现 代意识 ;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 I206.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3910( 2010) 03- 0055- 04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转活
京派小说对传统文 化的吸收并不是机械的 ,
第 3期
温 泉:
京派小说的现代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
# 57#
寄予了他们独特的现代意识感知。 对于深受本土文学、 哲学、 美学思想浸润的京 派小说家来说 , 中国文化对于他们渗入机理的影 响比对西方文化的吸收要深, 在对生命的感悟上 , 他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中国的儒、 释、 道哲学思想的 调和。废名的小说主要可以见出佛教禅宗思想的 影响, 他以一颗虔诚的心、 一双欣赏的眼, 去观照 大千世界, 捕捉或追求一种超越悲哀、 睿智达观、 亲自然、 乐人生的人生境界 , 在他的叙述中, 生命 以一种 ! 体悟 ∀的方式得到了自足的意义。沈从文 吸取的则是儒家那种积极入世、 修身立人的精神 和老庄哲学中追求相对自由观念和豁达向上的人 生态度 , 老庄哲学中那种强化的自然观念不仅熏 染了他看人论世的心灵品格, 还被他引入了对现 代中国人生的深刻观照。尤其是其中朴素的生命 意识, 更是适应了他对普通人命运中个体存在不 确定性的感受, 从而从审美领域中把握善恶并存、 苦乐相生交错的人生世相, 达到对生命价值的了 悟。在此基础上, 京派小说家又有了对传统哲学 的转活 , 他们抛弃了传统哲学中消极的人生态度 , 看到生命的本质规定远不至此, 还有其超越性的 一面, 代表一种存在价值与精神取向。对生命价 值意义的探求 , 已经深入到对生命超越性意义的 诉求, 指向生命的终极存在。 由对国事民瘼的关注而感时忧国, 本是我国士 大夫知识分子习以为常的精神传统, 由于现代中国 种种困蹇愈演愈烈, ! 五四 ∀以降, 大凡有些责任感 的作家没有一个不具备忧患的哀感。京派小说家 历来被认为是 ! 远离政治 ∀的纯文化写作, 然而其小 说中对社会种种黑暗面的揭露、 对被压迫被侮辱的 弱小者的同情、 对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强力呼唤和追 求、 对人的精神异化的痛贬等等, 无一不联系着传 统文化中 ! 哀民生之多艰 ∀的精神内核。这些都来 自于他们对人的生存状态的观察与思考, 对自身生 存状态的省察与慨慰。他们用艺术化的态度和现 代人的立场来处置现实人生 , 这与封建传统中的那 种杜甫、 李白式的文学视阈有着相似的内涵, 却又 有着现代的焦虑观照。它标志着个性的觉醒, 是在 ! 人 ∀的立场和角度烛照和审视芸芸众生, 具备着朗 然的现代色彩, 也让传统中的人文精神与现代的焦 虑意识有了更好的调和与融洽。 京派小说家对传统文化的转活 , 是对 ! 五四 ∀ 精神的深入反应 , 也是对 ! 五四 ∀形成中国文化断
第 28 卷 第 3期 2010年 6 月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URNAL OF HENAN UN I V ER SITY OF SC IENCE AND TECHNOLOGY ( SOCIAL SC IENCE)V ol 28 N o 源自 Jun 2010艺文丛谈
裂现状的反思。他们参与扬弃了传统文化中负面 而不合时宜的部分, 同时又用现代的观念、 理论为 现代文学增添了一笔鲜亮的色彩。
三、 现代性的反思
京派小说中的现代意识由于其中传统文化的 过多外在表征 , 而在很长时间里不为研究界 所重 视。而这种现代意识不仅具有较强的现代性 , 在 某种程度上更有对现代性的反思。 由于现代社会转型的落后性和自身文化传统 的撕扯, 中国在奔向现代化的艰难征程上一 直存 在着对现代性的呼唤与反思相互纠缠的现象 , 那 种实现现代化的急功近利心理与对这一突变进程 的犹疑和批判心态同时并存、 相互论争的事 实显 示了本土化的中国特色。一方面, ! 中国的现代性 以激进的方式获取社会化的形式 , 以断裂的 跳越 方式获得突变 ∀, 这种极端化的前行方式耗空了 现代性的宏大规划, 产生了欲速则不达的后果; 另 一方面, 以传统为参照建立起的对这种极端 化的 现代性的实现方式进行的批判性反思 , 也构 成了 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景观 , 成为建构中 国特 色现代性的重要内容。因此, 这与吉登斯的 ! 现代 性的特征并不是为新事物而接受新事物 , 而 是对 整个反思性的认定 , 当然也包括对反思性自 身的 反思 ∀ 观点相一致。汪晖也认为 : ! 对现代性的 质疑和批判本身构成了中国现代性思想最基本的
而是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 , 结合现 代心 理学、 美学理论 , 从现代意义上转活了中国传统文 化的生命 , 因而获取了现代情境下永恒的美 学魅 力。从某种程度上说, 京派小说家看到了现 代文 化不仅不以传统文化的错误和完全消失为前提 , 反而可能在新的环境中通过对传统的重新阐释和 运用来谋求进步 , 这就是京派小说的特立独 行的 现代意义之所在。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 是一种静 态的 凝固物。对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成分在当代生活中 的意义, 以及文化传统对整个民族文化发展 的支 配力的清醒估计, 使京派小说家有别于 ! 五四 ∀先 贤, 而具备了长远而平实的眼光。于是 , 在追求自 由、 感悟生命与直视焦虑上, 他们开始了长足的探 讨与试验 , 力图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 , 从而在 新的维度和向度上再现自己的现代意识。 从古至今, 人们对自由的呼唤从来没有 停止 过。 ∃诗经 %中用 !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表现对爱 情自由的追求, 陶渊明用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 山 ∀的美丽自然 景观再现对 自由的渴 望和向往。 到了现代社会 , 京派小说家依然用自然这个 传统 意象承载着他们对个体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自然 意象也是中国 传统文化和文 学中的一种主体 意 象。如南宋诗人翁卷诗云 : ! 绿遍山原白满川 , 子 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 又插 田。 ∀即使在描写城市生活时, 这种对于自然意象 的注重也不时泛上诗人的心头与笔端 : ! 世味年来 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 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 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种在这小 楼中听到的春雨声和深巷卖花声等 , 无一不 是大 自然生命节奏与农耕文化的特有韵律 , 诗人 于此 中 ! 悠然自得 ∀, 感到了 ! 盎然天趣 ∀。京派小说中 也充斥着各种古典的自然意象, 如沈从文的大山、 月亮意象 , 萧乾的篱下、 矮檐意象, 芦焚的废园、 荒 村意象, 李健吾的山村、 陷阱意象, 林徽因的市井、 胡同意象 , 等等。一方面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 文学中的主体意象, 这些意象富于东方特色 , 都可 以在 ∃诗经 % ∃楚辞 %及唐诗宋词中找到 ! 远亲 ∀, 丰 富的意境与鲜活的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 文学的重 要特征; 另一方面这些意象又都在京派小说家手中 得到了创新与改造, 最主要的就是它们与小说的主 题相和谐, 从而具备了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征, 也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 2010- 01- 19 温泉 ( 1979- ), 女 , 湖北荆州人 , 硕士 。
# 56#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0 年
平和风格的底蕴 , 又汲取了西方文化现代性的营 养 , 形成蕴藉、 含蓄、 细腻、 写实兼有热情的特殊格 调。她始终用一种西方文化的现代意识来审视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方方面面, 努力构建中西文化融 合的完美图景。 沈从文接受的正规教育仅是小学, 15 岁便去 当兵, 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他的 知识、 教养 , 既非来自学校, 也非来自家庭 , 而是来自自然。湘 西地处沅水辰河流域 , 下接洞庭湖 , 自由浪漫的湘 楚精神跨越了千年岁月 , 像流淌不息的河水永不 枯竭, 滋育、 长养着这块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 文化、 生命与自然一道 , 获得了超越时间的永恒。 正是湘西这种有着雄强生命气魄和原始生命强力 的生活 , 以别样的方式阐释着中国传统文化中 ! 和 谐 ∀的真谛, 也使沈从文以最直观的感知角度在这 种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淫下, 彰显着他那有着现 代性的创作意识。与废名受到禅学影响不同, 沈 从文更多地受到一种道家艺术观念的影响。沈从 文未受过系统教育 , 未从理性层面接受过道家思 想 , 他对自然的推崇源自生命体验 , 却与老子哲学 暗合。他所推崇的不是现代的科学理性、 人道主 义 , 也不是传统的儒家伦理 , 而是一种原始的、 未 经规范的、 一切生命都要 遵循的一种法则 & & & 自 然的律令 & & & 生长、 繁衍、 淘 汰。 这种 体验 和影 响 , 是在大自然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所养成的一种 气质秉赋和从自然中悟得的应付人事方面的一种 智慧。 有了传统文化的渗入 , 京派小说家在审美上 更契合传统文化中的 ! 情志合一 ∀的观念。京派小 说中的许多段落 , 总让人联想起我国传统的水墨 写意画 , 颇能使人体味出幽邃清远的境界, 从它们 的气 韵风神中探测 到作家的内心 感受和蕴藉风 流。如 ∃桃园 %中的这段描 写: ! 城垛子 , 一直排 , 立刻可以伸起 来, 故 意缩着那 么矮 , 而又 使劲的 白 , 是衙门的 墙; 簇簇的 瓦, 成 了乌云 , 黑 不了青 [ 1] 天 ∋∋ ∀ 这简直就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常用的意 象联结手法, 又是一幅淡抹的水墨画。京派小说 家对宗族社会下的田园生活进行回忆与追怀, 虽 然离开了时代汹涌澎湃的主潮, 却在美学上与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诗风相衔接, 体现了另外一 种不同于宏大政治化叙事的诗意风格。
了胡适、 周作人等人。从胡适那里, 他开始认识到 故乡黄梅在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废名师承周作 人, 而周作人研读过大量的佛教经典并自诩 为在 家和尚 , 甚至在北大国文系讲授 ! 佛教文化 ∀课程。 周作人对于佛教的兴趣 , 在一定程度上启发 并促 进废名对于禅学的进一步的自觉。这一切都激活 了废名心中久已潜在的故乡禅文化影响 , 使 他与 禅的因缘更加密切而牢固。废名的小说在格式的 诗化、 意境化、 意象的古典化等方面都带有醒目的 传统 ! 胎记 ∀, 显示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深 度回归和傍依。 凌叔华出生于一个北京的仕宦诗书之门 , 外 曾祖父乃粤中著名画家。父亲凌福彭做过清末翰 林, 与康有为登同榜进士授一品顶戴, 官至顺天府 尹、 直隶部政使。这位达官也工于词章书画, 加之 其母亲也粗通文墨 , 爱读诗书文章, 因此辜鸿铭、 齐白石、 陈衡恪、 姚茫父这样的文化名人经常出入 凌府。凌叔华入学前即由辜鸿铭启蒙学英语、 背 诗词 , 又师从慈 禧太后的 宫廷画 师缪素 筠习画。 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使她的小说中始终充满着 一种古典的气息。 林徽因也出生于仕宦之家, 传统文化孕 育出 的温柔、 娴静、 优雅和高贵的气质, 使她能在 创作 中将深厚的内在修养化为一种浓郁的女性气质和 东方传奇色彩。另外, 林徽因从小就接受了 完备 的英汉语言、 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 既深得中国婉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