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方法与技巧 名师教学获奖PPT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方法与技巧 名师教学获奖PPT课件

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社戏》
赏析:“ 点、磕、退后、上前、架”等动词,生动形象地 写出小伙伴们划船技术的娴熟,也表现出他们去看戏的兴 奋激动心情。
字词句段篇赏析
答题格式:
角度 +
↓ 修辞 词语 描写 表现手法
效果 ↓
(对象+特点)
+
中心

(感情、哲理、人物形象)
念)。 反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辨驳的力量,
强调了……
字词句段篇赏析
答题格式:
角度 +
↓ 修辞 词语 描写 表现手法
效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象+特点)
+
中心

(感情、哲理、人物形象)
试一试:
例2: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
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
记叙文阅读
初中语文考点: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12--22分) 二、古诗文阅读(19--24分)
1、诗词阅读(5--6分) 2、文言文阅读(14--16分) 三、现代文阅读(5--44分) 1、记叙文阅读(12--16分) 2、说明文阅读(7--12分) 3、议论文阅读(9--12分) 四、写作(50-60分)
三、《拔掉心底的篱笆》 3、 语言品味(4分) 1)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赏析加点词语) 2)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 ,“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
非常“有戏”。(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经典例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 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 “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 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 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 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 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 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 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 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 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 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 ,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 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2021年中考语文人教部编版-专题:现代文阅读(讲义解析版)记叙文阅读

2021年中考语文人教部编版-专题:现代文阅读(讲义解析版)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知识集结知识元记叙文阅读知识讲解◎记叙文阅读知识点与各题型解题方法一、记叙文阅读知识点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记叙文中最常见的方式。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最重要的片段提到文章开头来叙述,然后再从事件开头,按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①使叙述有波澜;②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完整,使文章更充实。

(4)补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①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完整;②行文跌宕起伏,出人意料。

3.记叙的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4)以某人或某物为线索;(5)以感情为线索;(6)以见闻为线索。

二、记叙文阅读概括题解题方法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根据文章题干确定本题的答题区域;(3)在答题区域内提取相关信息(人物的动作与情感、事件的经过与结果);(4)将提取出来的信息整合,基本答题模式:①人+事+情感+结果(以人为主);②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以事件为主)。

2.概括人物性格与情感。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根据题干确定本题的答题区域;(3)在答题区域内提取相关信息(情感词、对人物的一系列正侧面描写);(4)将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归纳。

3.概括文章主旨。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句、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等;(3)结合人物与文章内容概括。

4.表格类概括题。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概括内容参照题型1,同时注意表格内的其它信息,仿照其它内容的格式整合答案(不要求完全仿照,只要答题点不丢失即可);(3)概括情感参照题型2,同时注意表格内其它信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记叙文知识清单(共4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记叙文知识清单(共46张PPT)

③第三人称 以“他”“他们”展开描述,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 场,将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如《孤独之 旅》《孔乙己》。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形式灵活自由,直接、客观 展现生活。
记叙的顺序
①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如《最后一课》。
②倒叙 先写结局或其他后发生的情节,再从事件开头按发展顺序 写。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心理描写(典型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对处在一 定环境下的人物心理的活动(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 思想斗争……)的描写。 语言描写(典型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对人物的独 白、对话或几个人物谈话的具体描写。
作用:①反映人物心理;②刻画人物性格;③交代人物的身 份、地位;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揭示文章主题。 答题规范:运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 刻画了……(人物形象)。
铺垫 特点:①铺垫是“显性”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 往大肆渲染,以引起读者注意;②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 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作用:铺垫是为了衬托。借描绘次要人物或次要事件来衬 托主要人物或事件。
前后照应 特点: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对同一 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③并列式 内容各部分没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记叙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记叙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是写作中 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如: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 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
说明 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 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记叙文阅读专题:07 次要人物作用(考点梳理+专项练习)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记叙文阅读专题:07 次要人物作用(考点梳理+专项练习)

七、小说专题之——次要人物作用题1.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2.小说中“我”的作用,一边有如下几种: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以第一人称写增强真实感③衬托主人公④以“我”的见闻感受表达对人物的情感与评价,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推动情节发展。

答题思路:①概括形象的突出特征②烘托主体特征(与主要形象的关系)③表达情感④表现主旨⑤结构关联(承上启下、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⑥激起读者兴趣天色已晚——朱山坡①我已经三个月零十七天没有吃肉了,母亲终于答应祖母生日这天吃一顿肉。

为此,她将地里能卖的东西都贱卖了,终于凑足了六块钱。

这是三斤肉的钱。

午饭后,我撇开双腿,往镇上的肉行飞奔。

每到镇上,我总喜欢坐在肉行临街的长椅上,倾听从街对面的电影院传出来的人物对白,想象每一个角色的言行举止和观众各异的表情。

②屠户们看到我,对我说,小子,卢大耳说了,从今天起,“听电影”也要收费了,因为电影里的门门道道都被你听出来了。

我才不相信他们的鬼话。

我说,我今天不是来听电影的,是来买肉的,今天是我祖母生日,我必须买三斤肉回家。

屠户们大为意外,纷纷夸自己的肉,从没如此慷慨地给我那么多的笑容和奉承。

我对每一个肉摊的肉都评头品足一番,却没有掏钱。

我知道等到快打烊的时候,那些剩肉往往被他们忍痛贱卖。

我得跟他们耗时间。

时候还早。

反正我不缺时间。

屠户们看不见我的城府有多深,肤浅地对我冷嘲热讽,特别是老宋,说我妄想用六块钱买一头猪回家。

我不管他们,像往常那样,坐在肉行临街长椅上,安静地“听电影”。

③电影刚好开始。

一听片头音乐,便知道是日本电影《伊豆的舞女》。

这是一年来我第三次“听”这个影片了。

怪不得今天的电影院门口冷冷清清的,似乎连检票的卢大耳都不见踪影。

但当我听到薰子说话的声音时,心还是禁不住狂奔乱跳甚至浑身颤抖。

记叙文阅读技巧点拨与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记叙文阅读技巧点拨与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点拨与练习(一)记叙文:把握内容是基础考点解读: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记叙文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文章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就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技巧点拨:1.考题形式(1)用一句话或简洁的语言概括整篇文章或部分段落的主要内容。

(2)文章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将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2.答题方法(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读文章,明确每段的大意,再将各段大意连起来归纳一下。

语言要简洁概括。

(3)对文章的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再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就会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主人公)+在什么情况下(或在什么时问、什么地点)+做何事+结果如何。

“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表现中心的人物)的名字;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的名字。

3.答题举例(1)如《秋天的怀念》,第l~2段段意为:“我”双腿瘫痪,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暴怒无常,母亲迁就“我”。

第3段段意为:“我”答应母亲去看菊花。

第4~6段段意为:母亲临终前依然牵挂子女。

第7段段意为:“我”怀念母亲。

将各段大意归纳:“我”双腿瘫痪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默默承受并耐心安抚“我”心灵的创伤。

(2)如《记承天寺夜游》,针对题目可以提问:“谁夜游承天寺?”“看到了什么美景?”将这些答案归结在一起,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作者和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欣赏到了月夜美景。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无法对你不残酷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

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

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一 -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模板示例PPT

部编版初中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一 -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模板示例PPT
【答案】“美好的约定”是指收废品的同行约定不抢“疯婆子” 的生意;附近小区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把自家的废品留着卖给 “疯婆子”。(每点2分)
2.选文⑨⑩两段,采用了何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点拨】在记叙文中,插叙的内容往往起到补充交代事件 发生的原因,丰富情节的作用。第⑨段借刘婶之口交代了 “疯婆子”的生活经历和邻居们的做法,解开了“今天的 她,在卖废品时,一反常态,不仅没有计较价格,有些东 西简直是半卖半送”这一疑惑,丰富了内容。
(5)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 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6)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 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 绒绳。
内容上:
①点明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邓稼先》;交代文章 的内容,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
内容上:
②文眼,揭示或突出文章主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 《再塑生命 》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 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考点一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模板: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标题关键词→表达效果→主旨)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文章为什么以××为题?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妙处?标题改为××好不好?
模板:①××(题目)指……(释义:可以是表层 意义,也可以是深层意义),点明(或交代)了故 事发生的地点(背景、线索、写作对象、故事环境、 主要内容、主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模式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模式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模式题型一: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二、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1 -因;吸收读者;激起读者浏览的兴趣②中央: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情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格);与上文……相照应,与上文……形成鲜明比较;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进……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表,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2 -答题例如: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四、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最全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最全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
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作用)。
小说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体裁。
举例:(统编九上)《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我们”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叔叔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
小说三要素:①人物(作用: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②情节(作用:承上启下;吸引读者;设置悬念;背景设置;埋下伏笔);③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
举例:(统编八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为“总——分——总”结构,作者在第一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接着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加以详细解释;最后一段对自己的一生做出总结,他认为这样活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举例:(统编九上)《故乡》一文,写作者回到故乡见到的闰土,已经不再是他记忆中的少年闰土了,由此而回忆起他与少年闰土在一起的欢乐场景是插叙。
倒叙
定义: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倒叙是一条线索,只有1个故事)
作用: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结构更加紧凑。
举例:(统编八上)《背影》一文,从不相见到不能忘,引出对背影的回忆,而文章最后又回到现实。
顺叙
定义: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记叙文阅读:把握表现手法,分析作用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记叙文阅读:把握表现手法,分析作用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把握表现手法,分析作用叙事性文学作品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最常见的有:衬托、铺垫、欲扬先抑、对比、设置悬念、照应等。

表现手法常见的种类:1. 从结构上分: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悬念伏笔呼应线索(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切入点独特,视角新颖,总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交代要素,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表明了作者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

(2)承上启下:用词语,句子或段落衔接过渡。

表达效果: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前后呼应,转移话题,连接事件,转换场景,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3)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卒”为完毕。

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卒章显志是立意手法之一。

(4)伏笔、照应:a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

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b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

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阅读——文言文、记叙文-部编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阅读——文言文、记叙文-部编版

一、重点1. 熟练掌握课内文言篇目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

2. 梳理记叙文的基本知识,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二、难点1. 重视对古文文意的把握与理解,加强与课外知识的链接。

2. 了解记叙文阅读的基本题型和答题技巧。

考点解读:一、文言文阅读(一)考点探究文言文阅读是语文试卷的重要考查点之一,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部分地区逐渐向课外发展。

选取的课外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还有部分哲理性短文。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抓基础、重能力。

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主要涉及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概括归纳、阅读感悟、评价赏析等。

(二)应对策略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时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大家对文言文进行了学习和复习,这使得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

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会使许多同学由于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细致,而在考试中败下阵来。

1. 紧扣教材,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文言文阅读试题,多数取材于课内。

因此,学好课内文言文是文言文阅读备考的关键。

复习时必须紧扣教材,系统地整理和积累文言知识。

主要包括:文中关键字词、重点句子和文化常识等。

2. 把握要点,重视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从考查的特点和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总是以直译为主。

这里说的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包括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另外,文言文的翻译要讲究信、达、雅的原则。

所谓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实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增减内容。

所谓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

所谓雅,是指能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3. 利用诵读,提升理解和感悟能力诵读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揣摩语气、掌握断句,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语感,加深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积累名篇名句的目的。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知识梳理】常见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格。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

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常见形式。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例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空中,好像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长长的、弯弯的彩桥。

②暗喻:本体、喻体全出现,中间用“是”“成为”“变成”等带有判断性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③借喻:就是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可以说是喻体、本体二者合二为一。

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因此,使用借喻的句子显得精炼、含蓄。

例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有两种类型:(1)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人直接同事物对话例如:啊!遵义,光荣的山城,我要尽情把你称赞——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感情,突出事情的某一特点,有意将其作扩大或缩小描写。

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叫排比。

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反问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人,从小到大,哪一个没挨过母亲的巴掌呢?难道做儿女的能因此记恨?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考点一 -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专项训练-PPT精品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考点一 -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专项训练-PPT精品课
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在我眼中,这 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 进他们的心里……
⑪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 的孩子!
⑫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 心灵里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
⑥但班里的气氛却并不浓烈,主要原因是语文老师出差了,班主任对班 级的写作情况不够了解。他点了几个人让他们去参加作文比赛。那几个人的 成绩在班上算是靠前的,但论作文没一个能令我服气。B我像一个满以为能 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心里只有三个字:不公平!
⑦作文比赛在学校大礼堂如期举行,从全校选出的上百个作文达人,春 风满面地去参加比赛。礼堂外,我坐立不安,用阴冷的目光看着远处由喧哗· 到··安·静的赛场,还尽量装得若无其事。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时间可以 过得如此缓慢。
(2)下面这句话“彼此”一词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3分) 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 彼此是指我和孩子们,重音强调“彼此”。老师与孩子们已经走进彼此的 内心,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
3.结合全文分析以“芬芳的蜡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3分) (1)芬芳的蜡梅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芬芳的蜡梅花象征着学生们 美丽的心灵;(3)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揭示文章情感 主旨,体现我与孩子们温暖的师生情;(5)关联主要情节,体现主要内容。 (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 读教学 课件: 记叙文 阅读( 含小说 、散文 )考点 一 -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专项训练(26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 【甲】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 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 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万能公式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万能公式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万能公式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一、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点。

(一)记叙文六要素。

1. 人物。

2. 时间。

3. 地点。

4. 事件的起因。

5. 事件的经过。

6. 事件的结果。

(二)记叙文的顺序。

1. 顺叙。

2. 倒叙。

3. 插叙。

(三)记叙文的人称。

1. 第一人称。

2. 第二人称。

- 用“你”或“你们”来叙述。

这种人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仿佛作者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例如在一些抒情散文中,“你看那山川河流……”。

3. 第三人称。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 记叙。

- 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用来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经历等。

如“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然后跑步去学校”,这就是简单的记叙。

2. 描写。

- 人物描写。

-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外在特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他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通过外貌描写,初步勾勒出少年闰土的形象。

-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等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等。

如孔乙己的“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迂腐。

-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像“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 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进行描写。

例如“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我”对叔叔于勒复杂的情感。

- 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物,如天气、季节、山川河流等。

其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如“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的萧条、冷落的气氛,烘托出“我”悲凉的心情。

2022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第二节 人 物

2022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第二节  人 物

第二节 人物
返回目录
教材设问及全国视野
考点6
→考点7 次要人物作用
1.(统编九下《海燕》“思考探究”)课文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
考点7
鸥、海鸭和企鹅?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时,为什么还写了大海、狂风和乌
云?
考点8
2. (2020福建11题)文中写“我的表叔”对刻画李时珍形象有哪些作用?请
简要分析。
考点7
考点8
考点9
考点10
返回目录
第二节 人物
返回目录
考点针对练
七、(2018河南)阅读下文,完成1~4题。(共16分) 文章《父亲的长笛》详见学生用书 • P141
1. 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分) 【答案】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 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 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第二节 人物
返回目录
【答案】“描写”示例:“穿长筒套鞋”“赤脚”“裤管高高卷起”等外貌描写, 刻画了钟水生“摆渡人”的外貌特征,突出他摆渡工作的艰辛(或“裤管高高卷 起”“洗干净脚上的泥巴”等细节描写,表现了钟水生对待摆渡工作的细致认真。 或“坐稳了哟——开船了!”的语言描写,表现了钟水生的细心周到)。 “用词”示例:“操起”“喊”“离开”“稳稳地”“驶向”等词语,表现了钟水 生驾船动作的娴熟。(意思对即可。一个角度2分,共4分)
教材设问及全国视野 →考点6 概括人物形象 1.(统编七上《植树的牧羊人》“思考探究”)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 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统编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熟读课文,看看文章 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 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3.(2020江苏连云港20题)从文章第一段,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我”? 4.(2020江苏连云港22题)简要概括卖灶糖老汉这个人物形象。

专题11:记叙文阅读一(知识串讲)-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专题11:记叙文阅读一(知识串讲)-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专题11 记叙文阅读一一、记叙文及六要素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现代文中的小说、散文、传记、回忆录、游记、通讯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运用多种表达方,包括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1)人物(2)时间(3)地点(4)事件起因(5)经过(6)结果二、记叙文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一)理解重点词语重要词语是指文中有助于揭示主旨,或刻画人物形象,或表达人物情感,或表达事物特征,或体现语言特色的词语。

这个词可能不再具备词典里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句中的特殊含义(语境义)或表达事物特征,或体现语言特色的词语。

1.常见题型(1)加点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义,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2)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

(3)“××”段中“××”词语的用意是什么?(4)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或体会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词可否删除,或把句子中的“××”词改成“××”词好不好?为什么?2.解题思路(1)理解词语含义方法。

①表层含义(词典义+结合文章内容);②深层含义(词不离句,结合语境;区别词典义,不离词典义;关注手法的运用;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赏析词语的妙用①用词角度(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词义大小、感情色彩);②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语、……);④表现手法(化动为静、化静为动、象征、对比……)。

(3)赏析词语的解题思路①从语义上理解:词语本义+语境义(内容义、比喻义、象征义、主旨义)+作用、效果(对表现文章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方面的作用);②从词性角度理解:句子运用××词,具体准确(生动形象/贴切传神)地描写了____(人、物)___(××情况下××的特点/样子、动作、神态等),表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考点一:把握行文思路知识梳理第一步:读问题,确定是哪一类线索第二步:读文章,圈定作答段落第三步:在作答段落中找关键词,组织答案考点二,信息筛选与概括方法指导:第一步:读问题第二步:读文章,圈定作答段落第三步:在作答段落中找关键词,给重点词语做标记第四步:提炼信息,组织答案。

考点三、内容理解题第一步:读问题第二步:读文章,说出文章主旨,圈定作答段落(摘录法、要素归纳法、段意合并法、自拟法)第三步:结合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整理答案第四步:根据题干给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考点四、次要人物作用角度1、从主要人物角度:写次要人物、从侧面衬托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2、从情节角度:①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②围绕次要人物写了...........,推动情节发展,③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

3、从主旨角度:写次要人物的...........,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

考点五:人物形象分析第一步:审题概括:写出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结合内容分析: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形象”以性格为中心,还要结合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职业等等因素第二步:总体把握,画句分析:①依据作者的情感倾向分析:褒/贬;赞扬/讽刺②画出与人物相关的内容分析:社会背景(身份,地位,经历)/人物描写(外语动神心)/他人对其评价③分析故事情节:分析故事发展、变化的句子,把握人物性格变化和主次关系④分析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第三步:归类合并,整理答案 XXX是一个..........的人+表现怎么样。

考点六:补写心理活动第一步:①读文章,②说出文章大意,③了解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第二步:紧扣文本①把握作者写作意图②揣摩人物思想情感③将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描写出来第三步:巧用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考点7,词语含义第一步:读题目,分析词语的基本含义第二步:读文章,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词性/修饰成分/感情色彩第三步:在语境中把握语境义,(指代义、修辞义、临时义、概括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分析文中关键词句,找出词语隐含的内容①语境推断法:把词语放到具体的句、段、篇中,分析上下文的相关内容,可用原文关键字进行概括②联系主题释义法:从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的的角度进行分析概括③心理揣摩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对词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进行揣摩,从而概括其含义④近义词换词比较法:选用与该词本义相近的词语,进行替换,将两个词语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答题:xx一词原指......(本义),文中指......(语境义)考点八:词语作用方法指导答词语的妙处/含义/作用:①分析词语的含义②词语的作用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主旨第一步:读问题答词语的作用:①根据词语在词性、修辞、人物描写、感情色彩等方面具体作答②联系作者情感及主旨第二步:根据本义,联系上下文,解释语境义(与考点同)第三步:①分析词语的作用: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见表一②从修辞角度见表二③从人物描写角度见表三④从感情色彩(褒义/贬义)角度分析考点九:词语指代第一步:注意加点词所在的位置第二步:代词往往出现在代指的人、事、物之后(所指代的对象一般是上句或上文),由远及近顺藤摸瓜,找对应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分析和归纳概括第三步:找到概括的内容与指代的内容替换,如果符合文意即为答案非指示代词要理解词语本义、分析语境义、把握指代内容考点十:句子赏析修辞角度第一步:读问题看题干要求从哪个角度赏析,就必须从这个角度赏析若无要求,就从修辞/用词/表达方式等角度判断角度判断,角度:1、从修辞角度: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来什么(字面含义)+表达了什么(作者的情感和包含的哲理)2、从关键词角度:xx一词准确/生动写出了.....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从表达方式角度:运用了......的表达方式,......地表现了.....,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①描写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衬托人物心情,揭示主题,推动情节发展②抒情句:突出感情,增强感染力,引起共鸣③议论句:揭示所写内容的意义,突出主旨考点11:句子含义方法指导:①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要将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②抓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可以帮助理解句子含义③抓修辞手法: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结合语境进行具体分析④从表达方式角度:描写句:根据语境,分析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抒情句:联系全文感情,结合语境,分析出句子表达的感情议论句:联系全文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出句子所表达的哲理或道理考点12: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第一步,读问题:若题目要求判断表达方式:根据上表直接判断若要求答作用:根据文章内容及一般作用分析若要求概括表达方式的内容并分析作用:根据判断标准,在文中提取并概括相关内容,结合相关内容和一般作用分析具体作用第二步:根据具体语段内容判断表达方式/根据表达方式的判断标准提取并概括相关内容第三步:表达方式的一般作用第四步:联系主旨,作者情感分析具体的作用(抒发...的情感,表达....的观点,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叙述人物....经历,表现....怎么性格特点。

考点13: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第一步:读问题:判断表现手法并分析作用:判断是哪一种表现手法,根据一般作用,联系文章内分析提取文中使用这一表现手法的内容:根据其特点,判断文中哪些内容符合,提取并概括第二步: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及特点第三步: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①从文章主题/作者情感/写作目的入手分析②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开头/结尾;全文,结构严谨/情节完整;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③从情节/人物/事物/物品入手,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事物,物品的品质④根据分析概括作用: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分析,总结出其作用答题规范:表现手法+概括表现内容+分析作用考点14:段落作用第一步:读问题:若只限制了概括段落作用,则需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若要求从内容或结构角度来答,从要求角度来答即可第二步:看位置,段落位置不同,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也不同考点15:标题含义第一步,明确标题的本义。

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写作对象第二步,拆解题目,确定题目关健字:句子一短语一词语一字(一般是限制性、修饰性的词语)第三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关键字深层含义①看是否修辞。

主要是比喻,②看是否双关③看是否象征。

④看内容⑤看是否有情感⑥看线索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表层含义(本文、文章内容)+深层含义(情感、主题)考点16:标题作用(1)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散文和小说侧重点有所不同A散文标题:交待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点明主旨;交代行文线索;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B小说标题:突出主题,对表现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设置悬念;点明线索;为塑造人物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交待中心内容(2)标题内容的不同,标题的作用也就会有不同,因此分析标题作用一般还需从标题涵盖的具体内容来进行:A.以人物为题的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②展开故事情节;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B.以形象特征为题的作用:①铺陈情节,呼应细节;②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C.以物象为题的作用:①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隐含比喻象征意义);②线索,贯穿全文:③概括故事情节④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⑤寄托某种情感,突出文章主题D.以事件为题的作用: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E.以时间、地点、环境为标题的作用: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②渲染环境氛围;③具有隐喻象征含义。

考点17:主旨情感(1)抓住带有情感色彩的词、句。

特别是在文首或文尾出现的抒情句、议论句、哲理句(2)抓住心理描写的词、句:①内心独自:一般使用第一人称。

②动作暗示:紧抓人物动作的描写,从其动作可判断出其着急、兴奋或悲伤等情感变化。

③衬托:从侧面刻画出作者的心理。

④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剖析和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

⑤修辞手法:修辞能够更突出作者的感情倾向。

(3)抓住文中人物、景物描写。

(4)联系作品主旨,把作者情感态度考点18:拓展探究考向1:启示感想第一步,审清题干问题,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作答,避免答非所问。

第二步,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并提炼出来。

第三步,要结合文意,答案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第四步,语言一定要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注意:启示、感悟题一般用“总一分”式结构进行回答。

先用“我认为.........”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想法或感悟,然后分点说明,从几个方面展开陈述。

考向2:写经历首先分析题干的要求,根据文章主旨,理解其要求书写具体哪一方面的生活经历。

其次组织语言进行书写,注意书写的内容必须是和文章主旨相联系的。

考向3:观点看法第一步,明确是结合实际谈看法(要结合生活实际)还是“是否同意文中xx的说法”(要先表明态度,再说明理由)。

第二步,表明态度,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

注意用第一人称“我”进行阐述。

第三步,表述理由,注意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若题目有结合自己的相关经历的要求,要紧扣文本,再联系自己的经历和生活实际谈看法,不能凭空想象,随意发挥说明文考点一,说明对象及特征考向一,概括特征:题干若限制从具体的段落概括,则需从要求的段落中找出限制“说明对象”怎么样的词语。

若题干未限制,则需从下面三个方面査找。

(1)从题目找“特征”关键字词。

标题当中对说明对象的修饰限制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对象特征((2)从段首、段尾找“特征”关键字词。

多数“总一分”或“总一分一总”结构的说明文,会在分说部分的各段段首(多数是段首)或段尾出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词句。

(3)从开头段(有的在文章第2段)、结尾段找“特征”关键字词。

有些“总一分”或“总一分一总”结构的说明文,会在开头段或结尾段集中出现介绍说明对象特征的词句注意:不同类别的说明文,其特征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如下表考向2:以下定义方式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第一步,分析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用下定义的方式归纳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第二步,提取有关介绍对象特征的关键词句和段落。

详见考向1。

第三步,以下定义的方式概括。

注意表述一定要严密,必须概括出本质特征,表述上使用“…是…”或“…叫作…”的判断句式。

考点二,说明方法及作用考点二,说明方法及作用第一步:阅读题干指定的句子或段落,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其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注意:(1)不要将相近的说明方法混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