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资源学第四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 生态时间学说:考虑时间尺度,认为物种的分布 区的扩大也需要一定时间。
精选PPT课件
33
33
解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学说
• 空间异质性学说:物理环境越复杂,或空间异 质性越高,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也越高,物种 多样性也越大。如山区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平 原;群落中小生境丰富多样,物种多样性越高。
• 气候稳定学说: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动植 物的种类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 地球唯有热带的气候可能是最稳定的。
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7) 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8)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
13
精选PPT课件
14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4.2 群落种类组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 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 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精选PPT课件
34
34
4.3 群落结构
生长型: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生长型 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 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陆生植物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生长型:
➢ 树木:在都是高达3m以上的高大木本植物。 ➢ 藤本植物:木本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 ➢ 灌木:是较小的木本植物,通常高不及3m。 ➢ 附生植物:地上部分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 ➢ 草本植物:没有多年生的地上木质茎,包括蕨类、禾
27
盖度
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 地面积的百分比。
精选PPT课件
33
33
解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学说
• 空间异质性学说:物理环境越复杂,或空间异 质性越高,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也越高,物种 多样性也越大。如山区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平 原;群落中小生境丰富多样,物种多样性越高。
• 气候稳定学说: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动植 物的种类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 地球唯有热带的气候可能是最稳定的。
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7) 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8)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
13
精选PPT课件
14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4.2 群落种类组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 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 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精选PPT课件
34
34
4.3 群落结构
生长型: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生长型 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 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陆生植物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生长型:
➢ 树木:在都是高达3m以上的高大木本植物。 ➢ 藤本植物:木本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 ➢ 灌木:是较小的木本植物,通常高不及3m。 ➢ 附生植物:地上部分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 ➢ 草本植物:没有多年生的地上木质茎,包括蕨类、禾
27
盖度
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 地面积的百分比。
第4.2章-群落生态学(分类)PPT课件
群系组:建群种亲缘关系、生活型(三、四级)近似、生境相近
群系: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
亚群系:群系内次优势层片及其反映生境条件有差异
群丛组:层片结构相似、优势层片及次优势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
群丛: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
亚群丛:群丛内生态条件、群落发育年龄有差异
2021
7
群落的命名
29个植被型为: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 林、暖温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 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岛常 绿林、红树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落叶阔叶 灌丛、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稀树干草原、荒漠、肉质 刺灌丛、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草甸、 沼泽、水生植被
群落分类的两种观点
植物群落的分类单位
植物群落的命名
群落的数量分类
➢ 群落排序
排序的概念
排序的类型
2021
3
群落分类的两种观点
机体论(群丛单位理论)
群落类型是自然单位,有明确的边界 分类的途径,将群落归于从小到大的分类单位
个体论
群落是连续的,没有明确的边界 排序的途径,生境梯度分析方法研究群落的连续变化
2021
12
群落的数量分类
数学与生态学的集合 过程
属性数量化 相似系数计算(不同方法) 聚类分析(不同方法) 结果处理
2021
13
N个样方p个物种数
样方 1(A) 2(B) 3
Form. Castanopsis chinensis+Cryptocary chinensis
2021
11
根据上述系统,中国生态学家于1980年完成了《中国植被》 一书和中国植被图的制作。中国植被分为10个植被型组、29个植 被型、560多个群系、群丛则不计其数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课件
一、生物的定义 有生命的物体为生物。 生物是一个物体的集合,其元素包括在自
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 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他们 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
2
二、生物的特征
有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核酸和蛋白质。 有新陈代谢的现象。 有应激性。 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有遗传变异的特征 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和改变环境。
27
五、温度与生物
温度与生物生长,任何生物活动的生理生 化过程都需要酶系统的参与,每种酶的活 性都有它的最低、最高和最适温度相应形 成生物生长的三基点。
温度与生物的发育,生物通过繁育完成后 代延续,某些植物一定要经过一个“低温 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果。“有效积温”。
28
温度与生物的分布,年平均温度、最冷月、 最热月温度值是影响生物分布的重要指标, 苹果与梨不能在热带生长高温的限制,橡 胶、可可、椰子等只在热带分布,往往受 低温的限制。
24
生态因子的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25
四、光与生物
光与生物 光强的生态作用:光照强度制约着光合作
用及有机物产量。按光强植物可分为阳生 (地)植物和阴生(地)植物。 光质的生态作用: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 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影响 不同。紫光对茄子产量,蓝膜对草莓产量, 红光对甜瓜的生长。
就气候而言, r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 K稳定、确定、可预测。
就死亡而言, r具有灾变性、无规律、非 密度制约; K有规律,密度制约
就存活而言, r幼体存活率低; K幼体存 活率高
47
就数量而言, r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 低于环境承载力; K时间上稳定、通常接 近饱和。
就种内竞争、种间竞争而言, r多变、通 常不紧张; K经常保持紧张。
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 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他们 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
2
二、生物的特征
有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核酸和蛋白质。 有新陈代谢的现象。 有应激性。 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有遗传变异的特征 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和改变环境。
27
五、温度与生物
温度与生物生长,任何生物活动的生理生 化过程都需要酶系统的参与,每种酶的活 性都有它的最低、最高和最适温度相应形 成生物生长的三基点。
温度与生物的发育,生物通过繁育完成后 代延续,某些植物一定要经过一个“低温 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果。“有效积温”。
28
温度与生物的分布,年平均温度、最冷月、 最热月温度值是影响生物分布的重要指标, 苹果与梨不能在热带生长高温的限制,橡 胶、可可、椰子等只在热带分布,往往受 低温的限制。
24
生态因子的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25
四、光与生物
光与生物 光强的生态作用:光照强度制约着光合作
用及有机物产量。按光强植物可分为阳生 (地)植物和阴生(地)植物。 光质的生态作用: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 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影响 不同。紫光对茄子产量,蓝膜对草莓产量, 红光对甜瓜的生长。
就气候而言, r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 K稳定、确定、可预测。
就死亡而言, r具有灾变性、无规律、非 密度制约; K有规律,密度制约
就存活而言, r幼体存活率低; K幼体存 活率高
47
就数量而言, r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 低于环境承载力; K时间上稳定、通常接 近饱和。
就种内竞争、种间竞争而言, r多变、通 常不紧张; K经常保持紧张。
生态学课件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水平结构
01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如镶嵌分布、随机
分布等。
垂直结构
02
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如森林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层等。
时间结构
03
群落随时间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如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
。
物种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和各个物种的个体 数量或生物量的均衡性。
次生演替
在次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如火烧、砍伐后的土地等。阶段与原生演替类似, 但进展较快。
影响演替的因素
环境因素
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因素 对演替过程和方向产生重要影
响。
生物因素
物种间的竞争、捕食与被捕食 关系等生物因素也影响演替的 进程。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如砍伐、火烧、开垦 等也会对演替产生影响,有时 甚至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推动了群落生态学的发展。
02
群落组成与结构
群落组成要素
01
02
03
04
物种组成
群落内所含有的植物、动物和 微生物等所有生物种类。
种群数量
各个物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量 或生物量。
生活力
群落中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繁殖和衰老等生命活动的强度
。
空间结构
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 格局和相互关系。
群落结构类型
分类方法
主要包括形态分类学方法、生态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学方法等。形态分类学方法主要依据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 分类;生态分类学方法则侧重于物种的生态位和群落的功能特征;数值分类学方法利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 群落进行分类。
排序方法介绍
排序概念
环境生态学教学第四章PPT课件
第四章 生物群落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参考文献 课后要求
.
1
第一节 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群落的概念
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所组成的 集合体。
❖群落是由各种生物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和共同规律的有 机整体。
➢ 3.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 比即投影盖度。 “基盖度“指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 4.频度:即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用包含该 种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 5.高度和长度:常作为测量植物体长的一个指标。藤本植 物测其长度。
➢ 6.重量:用来衡量种群生物量或现存量多少的指标。 ➢ 7.体积: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
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
6
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
7
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
8
9
.
9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一)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 1.多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多用于对草本 植物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估测。(表6—1)
➢ 2.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物种的个体数。样地内 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数之和的百分比称做相 对密度或相对多度。
.
30
4.决定物种多样性的因素
❖ 进化时间学说 ❖ 生态时间学说 ❖ 空间异质性学说 ❖ 气候稳定学说 ❖ 竞争学说 ❖ 捕食学说 ❖ 生产力学说
.
31
4.决定物种多样性的因素
❖ 进化时间学说:热带群落比较古老,进化时间较长,并 且在地质年代中环境条件稳定,很少遭受灾害性气候变 化,所以群落的多样性较高。而温带和极地群落从地质 年代比较年轻,遭受灾难性气候变化较多,所以多样性 较低。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参考文献 课后要求
.
1
第一节 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群落的概念
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所组成的 集合体。
❖群落是由各种生物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和共同规律的有 机整体。
➢ 3.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 比即投影盖度。 “基盖度“指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 4.频度:即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用包含该 种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 5.高度和长度:常作为测量植物体长的一个指标。藤本植 物测其长度。
➢ 6.重量:用来衡量种群生物量或现存量多少的指标。 ➢ 7.体积: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
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
6
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
7
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
8
9
.
9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一)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 1.多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多用于对草本 植物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估测。(表6—1)
➢ 2.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物种的个体数。样地内 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数之和的百分比称做相 对密度或相对多度。
.
30
4.决定物种多样性的因素
❖ 进化时间学说 ❖ 生态时间学说 ❖ 空间异质性学说 ❖ 气候稳定学说 ❖ 竞争学说 ❖ 捕食学说 ❖ 生产力学说
.
31
4.决定物种多样性的因素
❖ 进化时间学说:热带群落比较古老,进化时间较长,并 且在地质年代中环境条件稳定,很少遭受灾害性气候变 化,所以群落的多样性较高。而温带和极地群落从地质 年代比较年轻,遭受灾难性气候变化较多,所以多样性 较低。
群落与生态系统课件
农业开发
农业开发导致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 系统转变为单一的农作物种植区,土 壤退化、水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降 低等问题随之而来。
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影响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城市污水 等污染源导致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增加,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
资源的利用。
大气污染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源排放 的大量有害气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B
C
消费者
包括动物和人类,通过摄食其他生物或有机 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分解者
主要是微生物,将动植物残体和排泄物分解 为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
D
生态系统的功能
01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植 物重新利用。
02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流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 化学能。
次生演替
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 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群落演替的动力
外力作用
包括气候、土壤、动物和人为因素等,它们可以改变群落的 生存条件,从而影响群落的演替。例如,气候的变化可以使 一个群落的植被类型发生改变。
谢谢聆听
估算人们从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中获得 的精神和美学享受所产生的价值,如自然 景观的欣赏价值和生态旅游的贡献值。
人类活动对群落和生态系统的 影响
06
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
土地退化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 住宅、商业和工业区,导致自然植被 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2024)
21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2024/1/26
控制实验
通过人为控制某些环境因子,研究它们对群落结构、功能等的影响 ,揭示群落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主 成分分析等,揭示群落生态学现象的内在规律。
群落格局分析
研究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包括空间自相关分析 、点格局分析等。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揭示群落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动态,以及与
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预测群落演替
02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了解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预测未来群
落的发展方向。
指导生态恢复和管理
03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确定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目标和管理策略
,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9
05
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 技术
2024/1/26
01
物种组成
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组成情况, 包括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
等。
2024/1/26
02
数量特征
群落中物种的个体数量、密度 、频度等数量特征。
03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 、多样性指数等。
8
群落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变化
03
空间结构
时间变化
空间异质性
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 (镶嵌性)等空间特征。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探讨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保护区 范围划定、功能区划、管理计划制定和实施等。
案例分析
分享国内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 验教训。
25
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2024/1/26
控制实验
通过人为控制某些环境因子,研究它们对群落结构、功能等的影响 ,揭示群落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主 成分分析等,揭示群落生态学现象的内在规律。
群落格局分析
研究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包括空间自相关分析 、点格局分析等。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揭示群落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动态,以及与
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预测群落演替
02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了解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预测未来群
落的发展方向。
指导生态恢复和管理
03
通过分类和排序可以确定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目标和管理策略
,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9
05
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 技术
2024/1/26
01
物种组成
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组成情况, 包括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
等。
2024/1/26
02
数量特征
群落中物种的个体数量、密度 、频度等数量特征。
03
物种多样性
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 、多样性指数等。
8
群落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变化
03
空间结构
时间变化
空间异质性
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 (镶嵌性)等空间特征。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探讨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保护区 范围划定、功能区划、管理计划制定和实施等。
案例分析
分享国内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 验教训。
25
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群落的垂直结构——成层现象 (Stratification)
生活型不同,对环境有不同需求的植被分别出现 于地面以上不同高度,其根系分布于地面以下不 同深度,从而使整个群落在垂直空间有了上下不 同层次的分化。
2、群落的水平结构 ——镶嵌性(Mosaic) 小群落作为群落的一个结构单元均匀或不均匀地分 布于整个群落中。
景观资源学第四章生物群落与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种的个体都不可能单一 孤立地生存着,总是以同种的许多个体或 不同中的许多个体成群而出现在一定的空 间中。
一、种群及其一般特征
种群:生态学上占据着一定空间或地区的同种生 物的个体群。
自然界种群是物种存在物种进化和表达种内关 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 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的具体对象。
二、陆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格局 ——三向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沿纬线方向延伸成带而由南往北依次 更替的分布规律。
2、干湿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等因素作用, 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的植被或生态系统 由沿海到大陆内部的依次更替。
3、垂直地带性:随海拔升高温度和气压逐渐降低,风 速和太阳辐射加强,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使得生物 群落和土壤从下而上连续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同植被 或生态系统随海拔升高而呈带状分布的规律。
(一)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种群的数量或大小:一定的空间中某种生物个体的 总体数目. 种群的密度: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目叫做。
影响因素:
物种的繁殖特性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种内和种间竞争 环境条件的不同和变化。
(二) 种群增长
是指随时间的变化,一个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增减 变化情况。
在自然的条件下,由于制约因素的存在,种群的 数量是稳定地在一定的范围。
形成原因:小地形的起伏变化 土壤湿度或盐渍化程度的差异 光照状况的不同 动物活动 植物依靠根蘖或根茎繁殖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干旱植物群落
挺水植物群落
漂浮植物群落
水生植物群落
3.群落的生态结构 ——层片(Synusia)
前苏联著名植物群落学家B.H.苏卡乔夫: “层片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这些种类具有一定 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它具有 一定的小环境,这些小环境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 一部分。”
丹麦植物学家 C.Raunkiaer
3、地面芽植物; 植物在不利 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只 是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 下部分仍然活着,并在地面 有芽;
4、地下芽植物;植物芽位于 土表以下,或位于水中
5、一年生植物;植物只能在 良好的季节生长,以种子的 形式渡过不良季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群落的结构
群落结构:若干生物种群在群落内部按一定规律 组合排列的现象即为群落的结构
(五) 生物群落的动态
1.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群落季相(Aspection) :植物在不同 的季节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 使整个群落表现出不同的外貌。
群落的生产力、生物量、植物体内的营养成分和 群落环境都发生周期性变化。
2.生物群落的演替
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代替的过程叫 做演替(Succession) 影响因素: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活动、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群落本身的活动,人类认为的活 动等。
分类:
按群落所在地的基质状况分为原生演替和次 生演替。按群落演替发展方向分为进展演替 和逆行演替。
水生演替系列 P303
生物群落的演替
长期演替
快速演替
经典水生演替系列
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 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或湿生灌木植物阶段)——中生木本 植物群落阶段
二、生物群落及其特征
生态群: 若干个生物种群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为一个 多生物种、完整而有序的生物体系。 植物群落:在一定地段上共同生活的植物种群彼此 发生作用,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组合,这种组合极为 植物群落。 河漫滩上的一块草地,山坡上的一片松林,湖岸浅 水处的一片芦苇丛,一块人工管育的稻田。
(四)群落环境
群落环境:群落内部形成的显著不同于其周围裸地的 环境即群落环境。
成因: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随着各种生物的逐渐定居, 通过植物枝叶的遮荫和挡风,根系不断地分泌有机化 合物,枯枝落叶层覆盖地面和较弱地表径流,微生物 对有机质的分解 以及动物的活动等,不断、地改造 原来的物理环境,使得群落环境不同于周围裸地的环 境。
(一) 种类组成
概念 1.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生态群落中物种数目 的多少(丰富度)和各物种个体数目的多少 (均匀度)两个参数的结合。 2. 多样性梯度(Diversity gradient) 物种 多样性的表现。
(二)群落的外貌与植被的生活型
外貌是认识和区分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之一。 植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决定于群落中优势植物的生活型。 生活型(Life form) 植物长期受一定环境综合影响所 表现出来的生长形态。
(六) 群落的分类
我国普遍采用的植被分类单位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 群系(Formation) 群丛(Assosiation)
第二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一、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1、非生物环境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更富于变化的特征。 2、具有较高的平均生物生产量和巨大的生物物质积累量 3、动态变化较明显,包括季节性变化和其他类型的演替。 4、相当明显的有规律的空间分布格局。
乔木、草本植物、灌木、藤本植物、苔藓与地衣植物、 附生植物、藻菌类植物 乔木:常绿针叶乔木、落叶针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 落叶阔叶乔木
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水生草本等
植物生活型的分类
1、高位芽植物;植物的芽 或顶端嫩枝是位于离地面较 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 木等;
2、地上芽植物;植物的芽 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 于地表处(不超过土表25 cm),因而受土表残落物 的保护;
经度
中国东部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三、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生活型不同,对环境有不同需求的植被分别出现 于地面以上不同高度,其根系分布于地面以下不 同深度,从而使整个群落在垂直空间有了上下不 同层次的分化。
2、群落的水平结构 ——镶嵌性(Mosaic) 小群落作为群落的一个结构单元均匀或不均匀地分 布于整个群落中。
景观资源学第四章生物群落与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种的个体都不可能单一 孤立地生存着,总是以同种的许多个体或 不同中的许多个体成群而出现在一定的空 间中。
一、种群及其一般特征
种群:生态学上占据着一定空间或地区的同种生 物的个体群。
自然界种群是物种存在物种进化和表达种内关 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 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的具体对象。
二、陆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格局 ——三向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沿纬线方向延伸成带而由南往北依次 更替的分布规律。
2、干湿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等因素作用, 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的植被或生态系统 由沿海到大陆内部的依次更替。
3、垂直地带性:随海拔升高温度和气压逐渐降低,风 速和太阳辐射加强,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使得生物 群落和土壤从下而上连续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同植被 或生态系统随海拔升高而呈带状分布的规律。
(一)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种群的数量或大小:一定的空间中某种生物个体的 总体数目. 种群的密度: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目叫做。
影响因素:
物种的繁殖特性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种内和种间竞争 环境条件的不同和变化。
(二) 种群增长
是指随时间的变化,一个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增减 变化情况。
在自然的条件下,由于制约因素的存在,种群的 数量是稳定地在一定的范围。
形成原因:小地形的起伏变化 土壤湿度或盐渍化程度的差异 光照状况的不同 动物活动 植物依靠根蘖或根茎繁殖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干旱植物群落
挺水植物群落
漂浮植物群落
水生植物群落
3.群落的生态结构 ——层片(Synusia)
前苏联著名植物群落学家B.H.苏卡乔夫: “层片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这些种类具有一定 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它具有 一定的小环境,这些小环境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 一部分。”
丹麦植物学家 C.Raunkiaer
3、地面芽植物; 植物在不利 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只 是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 下部分仍然活着,并在地面 有芽;
4、地下芽植物;植物芽位于 土表以下,或位于水中
5、一年生植物;植物只能在 良好的季节生长,以种子的 形式渡过不良季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群落的结构
群落结构:若干生物种群在群落内部按一定规律 组合排列的现象即为群落的结构
(五) 生物群落的动态
1.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群落季相(Aspection) :植物在不同 的季节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 使整个群落表现出不同的外貌。
群落的生产力、生物量、植物体内的营养成分和 群落环境都发生周期性变化。
2.生物群落的演替
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代替的过程叫 做演替(Succession) 影响因素: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活动、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群落本身的活动,人类认为的活 动等。
分类:
按群落所在地的基质状况分为原生演替和次 生演替。按群落演替发展方向分为进展演替 和逆行演替。
水生演替系列 P303
生物群落的演替
长期演替
快速演替
经典水生演替系列
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 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或湿生灌木植物阶段)——中生木本 植物群落阶段
二、生物群落及其特征
生态群: 若干个生物种群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为一个 多生物种、完整而有序的生物体系。 植物群落:在一定地段上共同生活的植物种群彼此 发生作用,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组合,这种组合极为 植物群落。 河漫滩上的一块草地,山坡上的一片松林,湖岸浅 水处的一片芦苇丛,一块人工管育的稻田。
(四)群落环境
群落环境:群落内部形成的显著不同于其周围裸地的 环境即群落环境。
成因: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随着各种生物的逐渐定居, 通过植物枝叶的遮荫和挡风,根系不断地分泌有机化 合物,枯枝落叶层覆盖地面和较弱地表径流,微生物 对有机质的分解 以及动物的活动等,不断、地改造 原来的物理环境,使得群落环境不同于周围裸地的环 境。
(一) 种类组成
概念 1.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生态群落中物种数目 的多少(丰富度)和各物种个体数目的多少 (均匀度)两个参数的结合。 2. 多样性梯度(Diversity gradient) 物种 多样性的表现。
(二)群落的外貌与植被的生活型
外貌是认识和区分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之一。 植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决定于群落中优势植物的生活型。 生活型(Life form) 植物长期受一定环境综合影响所 表现出来的生长形态。
(六) 群落的分类
我国普遍采用的植被分类单位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 群系(Formation) 群丛(Assosiation)
第二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一、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1、非生物环境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更富于变化的特征。 2、具有较高的平均生物生产量和巨大的生物物质积累量 3、动态变化较明显,包括季节性变化和其他类型的演替。 4、相当明显的有规律的空间分布格局。
乔木、草本植物、灌木、藤本植物、苔藓与地衣植物、 附生植物、藻菌类植物 乔木:常绿针叶乔木、落叶针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 落叶阔叶乔木
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水生草本等
植物生活型的分类
1、高位芽植物;植物的芽 或顶端嫩枝是位于离地面较 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 木等;
2、地上芽植物;植物的芽 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 于地表处(不超过土表25 cm),因而受土表残落物 的保护;
经度
中国东部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三、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