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经过多媒体为学生供给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旧址遗物使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中国初期原始农业的演变。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让学生知道中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要点、难点】要点: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难点:知道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及盛行的标记。

一、导入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农业发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发问: 1、什么是新石器时代?2、那同学们可以想象出原始社会的人类是如何生活的吗?我们今日就一同穿越到原始社会,体验他们的农耕生活吧。

二、【预习案】1、阅读课本第 6 至 7 页“半坡居民的生活”达成下边填空题:(1)半坡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地点:流域村;房子特点:使用石器:(新石器时代)(2)栽种作物:(3)生活器具主假如:最具特点的是:。

2、阅读课本第 8 至9页“河姆渡人的生活”达成下边填空题及问题(1)河姆渡人距今时间:生活地点:流域村。

(2)河姆渡人房子有何特点?有如何的意义?在河姆渡旧址还发现了什么水井?有何意义?(3)河姆渡人的栽种作物:。

主要农具:。

(4)河姆渡人已掌握雕琢技术,出土了中国最早的。

3、原始农业的发展(1)原始农业盛行和发展的重要标记有哪些?(2)原始农业盛行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三、【研究案】1、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学生疏组议论、展现小学学习成就。

补充标注教师概括总结: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栽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

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栽种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子——使用磨制石器。

2、回首第一课知识,划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最大不一样点?先由学生疏组议论,教师概括总结: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

3、总结概括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典型的原始农耕居民代表及主要农作物先由学生疏组议论,教师概括总结。

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教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教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教案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七年级历史(上)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2、培养观图、找信息、做结论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②、两个原始农耕典型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

2、难点:家畜饲养、手工制陶和纺织业。

三、学习过程:1、请快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下面的几个问题:①、河姆渡原始农耕的时间是,地点在,河姆渡原始居民能种植,用工具耕作,能养,能饮水,能制器、器、器,住式房屋。

②、半坡原始农耕的时间是,地点在,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普遍使用,用工具耕作,能养,用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住式房屋。

③、半坡原始居民比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食物种类了。

④、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种植的农作物和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友情提示: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的关系,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要以农耕生产为基点,揭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

)四、讨论: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2、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五、合作研究:分析干栏式和半地穴式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六、自主整理,回味消化,全班交流,共同提升:自学过程中,你们小组还有什么疑问?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七、自主测我最棒:1、成下列表格:2、今天这篇课文,你能说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预习学案.按基础知识梳理的提示在课本上标出结构.注明要点.对基础进行梳理并记忆.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识出来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3.分层完成.标“*”题目要求B层同学完成.标“**”题目要求A层完成。

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学习目标】1、简述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的特征2、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获取主要的历史信息,做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3、认同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增强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自主先学】1、完成同步探究P6“探究过程”部分中的一、二2、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的比较3、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的特征(即比较二者的共同点):①都种植,②都建造房屋开始生活,③都使用石器,④都有原始饲养业, ⑤都有原始。

⑥会制作器【合作探究】1、文物识别:说出下列各图中的文物使用的远古居民,填入表格里。

2、材料解析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料二:上图为我国原始农耕时期一处氏族聚落人们的房屋样式和生产工具。

材料三: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入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请回答:⑴写出材料一中“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两例⑵材料二图中分别反映反映的是哪一氏族聚落居住房屋?结合我国南北方的自然条件,简单分析一下这两种房屋各自的优点?⑶材料三中提到的事是谁所为?他是用什么办法解决水患的?【当堂练习】(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

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

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材料二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

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要求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引发或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二、难点:原始农业发展的状况和标志。

【教学准备】历史文物、遗物的图画或图片;河姆渡考古新发现图片(玉器、陶器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回顾前一节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从中我们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采集和渔猎,以采集为主。

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原始社会的人们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这种不便表现在什么方面?怎样才能够避免这种局限性?原始农耕生活(板书)。

感知理解: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知识要点。

时间距今约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半坡居民代表类型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的生活使用工具磨制石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居住情况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生产活动种粟(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制彩陶、纺织、制衣2.展示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图片。

(1)这些箭头说明了什么问题?(半坡居民已经使用弓箭)(2)在发明弓箭之前,原始人靠什么工具来获取猎物?(石器和木棒)(3)弓箭和木棒、石器相比,有哪些优越性?(增加了安全系数、准确率高、省力、猎取的东西增多等,言之成理即可)3.展示半坡出土的“钻孔石斧”图片。

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相同点( )
A.使用磨制石器,从事原始农业 B.制作彩陶
C.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饲养家畜 D.制造骨器和乐器
3.不符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使用磨制石器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
(3) 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学习方法
阅读教材,学生用蓝色笔在教材上划出相关内容,填空部分用红色笔圈起来,然后填写在导学案空白处。
结合材料归纳总结
各组讨论后回答




一、选择题:
1.能够较典型的聚落
A.① B .② C.①② D.③④
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不同 B. 使用的工具不同 C. 生活习惯不同 D. 思想意识不同
完成当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学习反思
动脑筋:1、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的悬殊?
2、从课文的叙述中,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以上发现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下面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二、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三、想一想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中国历史第1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中国历史第1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半坡、河姆渡、大汶口原始居民生产生活进步的特征,培养比较能力、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二、自主探究: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解决学案中设置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参考资料,自主探究,完成下列导学提纲。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生活年代和地域:距今约_______年,生活在______流域。

2.生产和生活情况:已使用,种植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住着______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的生活。

已经挖掘水井,饲养,会制造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和原始。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发现地点和距今年代:位于今天的__ 村,距今约________年。

2.生活区域:生活在流域。

3.生产和生活情况:普遍使用石器,,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住在__________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艳丽的________,上面绘有图案、刻画符号。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大汶口遗址位于________省,距今约_______年。

原始手工业比以前有更大的进步,陶器有了______陶和_______陶。

【合作探究】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能力提升】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三、小组交流、全体交流四、学生畅谈收获五、课堂检测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D.水稻、粟3.下列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A.粟的种植B.水稻的种植C.玉米的种植D.小麦的种植4.如果你去西安旅游,除了浏览西安古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A.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5.较早种植水稻并居住在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1.2 原始的农耕生活 导学案

1.2  原始的农耕生活 导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导学目标】:本课主要涉及到我国原始居民: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主要生产、生活情况。

探究问题一:从“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教材第八页)上,你能看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有几个遗址文化?他们所分布的地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域?探究问题二:下面两图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

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想一想,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他们是怎样考虑的?读图分析后讨论再回答。

探究问题三:从本课学习的内容分析,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七年级历史(上)“堂堂清”过关检测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补充资料】●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现,是当地人民在修建排涝工程时发现的。

河姆渡是河姆村和渡头村的合称,位于浙江省四明山麓的宁绍平原,流经平原的姚江将河姆村与渡头村一分为二。

1973年7月,红星大队在修建排涝工程时,发现地层下有些陶器碎片,再往下挖时,又挖出了鹿角、象牙等物。

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立即报有关部门。

考古工作者很快赶到现场,考证后,一处令世界震惊的古文化遗址得以确认。

河姆渡文化遗址约四万平方米,经过两次局部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

有骨、石、木、陶等文物达七千多种,象牙雕刻件、漆器、陶制艺术品,价值极高,堪称国宝。

遗址中还有大量保存完好的稻谷和典型的木建筑房屋。

它说明,同黄河流域一样,这里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现,引起世界的关注。

近几年,已有20多个国家、地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官员前来考察。

1991年,国家决定在这里建立博物馆。

1993年5月12日落成并开放。

目前,有关部门正准备对河姆渡遗址做第三次考古发掘,并准备在那里再建一座发掘现场的纪念馆和原始部落村。

●秘闻轶事半坡遗址博物轶事人们都知道闻名于世的西安半坡博物馆,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博物馆的建立与陈毅元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七年级上册01-02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编写人:王珍荣审核人:彭真课型: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特征。

2、通过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学习,了解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及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3、【重点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导致农耕生活产生差异的原因【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列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2.对于历史文物、遗物、示意图的观察、分析,应注意:第一、注意图题中表明的文物所属时间、地点,以便联系已有的知识;第二、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结构和材料,以便对其功能、用途加以分析或推测;第三、注意联系课文的大、小字内容,有的文字是概述文物等,有的是对文物的背景作介绍,有的是文物所反映的客观历史情况。

3.思考“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你怎样看这一现象?”的问题时,注意:第一,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财富增多,这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第二,氏族首领凭借权利拥有较多的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第三,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知识链接】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

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的遗址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体位置。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二、探究1、观察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复原模型图,看一看它们在房屋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议一议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 导学案

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  导学案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以半坡原始居民为代表的北方农耕文化和以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代表的南方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

2、通过学习,知道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农作物、建造房屋有所不同的原因。

3、通过学习,掌握原始聚落形成的原因。

【学习重点】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因及特征。

【学习难点】分析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比较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第8—12页,在第三课“我国农业先民文化遗址分布图”上找出半坡和河姆渡遗址的位置,并填表。

北方农耕文化南方农耕文化时间所处地区代表的原始居民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原始纺织、捕鱼业原始制陶业原始建筑业2、原始农耕时期的代表中,半坡遗址发现于___________,河姆渡遗址发现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还最早种植蔬菜,___________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已经掌握卯榫技术。

3、南、北方的先民都已会制作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考古学上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新石器时代”,所以说半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聚落)和河姆渡居民都生活在___________时代。

5、_______________建筑对后世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有所启发。

【合作探究】1、半坡原始聚落和河姆渡原始聚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2、读课本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回答:(1)猜想这件陶器的用途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盆上刻鱼说明了什么?彩陶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3、原始聚落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半坡和河姆渡原始聚落的房屋建筑各是什么特点?成因是什么?这样的特点各有什么好处?【课堂训练】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最先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A、半坡聚落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大汶口遗址D、河姆渡聚落遗址3、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剑D、铁斧4、半坡人的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用陶罐盛水B、饲养家畜C、穿棉布衣服D住半地穴式房屋5、距今约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最可能吃的主食是()A、面食B小米粥C大米饭D玉米6、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文化有较大的差别,形成这种差别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种族B、体质进化程度C自然条件D生产力发展水平7、下列哪些原始人类生活在长江流域()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人④河姆渡人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①④8、促使原始人类定居下来生活的重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化B、野果和野兽充足C、原始农业的发展D、学会了建造房屋【拓张延伸】1、列举新石器时代比旧石器时代进步的表现。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自学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如河姆渡(长江流域)、半坡(黄河流域)以及大汶口(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农耕生活的由及分析由来及对比地理位置决定农耕特色自学过程:1.自读完成历史地图填充册2.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时间地区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时间活动区域原始生活原始农业(工具、作物)原始手工业合作探究:1.思考讨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产情况有何不同?2.思考讨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情况有何不同?3.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房屋的修建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课堂检测:一.填空题:1.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与传说中的哪位人物有关()A.女娲B.伏羲氏C.神农氏D.黄帝2.“民以食为天”。

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粟B.水稻和小麦C.水稻和玉米D.粟和小麦3.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右图是我国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遗存,它位于()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4.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 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5.半坡遗址在今天哪个城市附近()A.余姚B. 西安C.北京D.泰安6.四五千年前,我国原始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是()A.采集B. 渔猎C.制陶D.农耕二.问答题: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时间约七千年约五六千年约四五千年活动区域浙江余姚(长江流域)陕西西安(黄河中游)山东泰安(黄河下游)原始生活干栏式住房下面饲养牲畜、盖屋挖井半地穴式房屋、可能养猪原始农业(工具、作物)磨制石器、骨耜、种植水稻、磨制石器、木制耒耜、石刀、种粟和蔬菜磨制石镰、石锄原始手工业制陶、玉、乐器制造彩陶、纺织、制衣制黑陶、白陶。

部编版【整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版【整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无答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半坡原始居民和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和农耕生产。

2.了解原始农业的发展概况。

3.掌握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学习要求:(1)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读书标记,掌握基本知识点。

(2)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合作,认真研究讨论,探求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二)自主学习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地点:陕西__________东部半坡村一带,黄河流域。

2.时间:距今约__________年。

3.社会生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住__________式圆形房屋。

4.技能:制作出精美的__________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饲养猪和狗等家畜;打猎捕鱼;制作________;有装饰品,有乐器;会纺织、__________。

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1.地点:__________省余姚市,__________流域。

2.时间:距今__________年左右。

3.社会生活:__________是主要农作物,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4.技能:会挖掘__________;饲养猪、狗和水牛;会制作__________和玉器及简单的乐器骨哨;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织布机,会__________缫丝;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出土了中国最早的________雕刻;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__________的人群。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概况: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________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地域:兴起于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和淮河等流域。

3.标志:__________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__________、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学案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第一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学案

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
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过程】
课中学习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__________生活。

2.半坡原始居民居于__________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_ _________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__________。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__________生活。

2.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于__________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__________式房屋。

3.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__________。

4.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祖先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 _____。

四、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通关检测
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辽河流域3.最早学会纺线、织布、制衣的原始人类是()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5.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导学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导学案.docx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殽席今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2微芳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类历史,了解了他们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

但大家想想, 单纯地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足之处?生:冬天食物匮乏;会经常挨饿;有时为了获得食物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生:种地、储存食物;将吃不了的动物饲养起来,留到食物短缺的时候再杀掉……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进行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是解决食物来源不稳定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

农耕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九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教师讲述:因为农作物的种植,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

他们渐渐地走出洞穴,搭建住所,过上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原始聚落。

2.教师提问: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提示: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3.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提示: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图片展示:河姆渡遗址I専物馆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地理环境与河姆渡遗址产生的关系?提示: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当时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3.合作讨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样式是怎样的?在生活屮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又是什么?饲养哪些家畜?制作的农业工具屮最为典型的是什么?学会了制作什么器物?提示:(1)房屋建筑一干栏式建筑;(2)主要农作物一水稻;(3)饲养家畜一猪、狗和水牛为主;(4)典型的农业工具一骨藉;(5)制作器物一陶器、玉器、乐器骨哨。

4.总结归纳: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异同点5.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回答问题(1)指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提示: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乞候干燥,较为寒冷,雨水稀少;河姆渡人居住的长江流域,乞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不同 B. 使用的工具不同 C. 生活习惯不同 D. 思想意识不同
完成当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学习反思
动脑筋:1、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的悬殊?
2、从课文的叙述中,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相同点( )
A.使用磨制石器,从事原始农业 B.制作彩陶
C.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饲养家畜 D.制造骨器和乐器
3.不符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使用磨制石器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
目标
1.简述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3.在把握半坡、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生活的基础上,从总体上认识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学习
重点
把握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特征。
学习
难点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自主预习
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异同点:
1.不同点:
原始居民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距今时间
生活地点
所处流域
种植作物
居住房屋
其他用品
2.相同点:都从事,都过生活,都使用石器、会制作和,都会搭建_________,饲养。
大汶口原始居民
大汶口原始居民发现于___________。距今约__________年。农具有_____、______等。陶器有了____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__和________出现了。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木构建筑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影响最大( )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
二、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三、想一想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四、材料分析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材料中神农氏为什么教民农作?教民农作产生了一种什么结果?
材料二: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稻谷遗存,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粟和白菜或芥菜的种子。
以上发现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下面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3) 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学习方法
阅读教材,学生用蓝色笔在教材上划出相关内容,填空部分用红色笔圈起来,然后填写在导学案空白处。
结合材料归纳总结
各组讨论后回答




一、选择题:
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 B .② C.①② D.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