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投射系统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 第九章神经生理

动物生理学 第九章神经生理

运动区对骨骼肌运动的支配有如下特点
①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两侧呈交叉支配 的关系,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大部分是双侧性的。
②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即对一定部位皮质的刺激, 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而这种功能定位的安排,总的 呈倒置的支配关系。 ③支配不同部位肌肉的运动区,可占有大小不同的 定位区,运动较精细而复杂的肌群(如头部),占有 较广泛的定位区,而运动较简单而粗糙的肌群(如躯 干、四肢)只有较小的定位区。
巴甫洛夫囊袋 (Pavlovian Pouch)
巴甫洛夫关于条件作 用研究的实验装置
KAROLINSKA INSTITUTET 瑞典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颁奖委员会)
Ivan Petrovvich Pavlov Russia Military Medical Academy 1849 - 1936
(2)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
是指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在沿轴 突外传的同时,又经其轴突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 经元,后者兴奋沿其轴突返回来作用于原先发放冲动的 神经元。
2.突触前抑制 当突触后膜受到突触前轴突末梢的影响,使后膜上的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易或不能兴 奋而呈现抑制,称为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动物(spinal animal) (一)牵张反射
无论屈肌或伸肌,当其被牵张时,肌肉内的肌 梭就受到刺激,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后,引起被牵拉 的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从而解除被牵拉状态,这 叫做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感觉传导通路概述

感觉传导通路概述

★上行激动系统:
指脑干网状结构向丘脑的上传 的系统。 该系统功能↓ (应用催眠药、麻醉 药)→皮层由兴奋状态→抑制状态。 如:
①非洲睡眠病:蚊咬后慢慢睡死(解剖见病变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②有一患者除有一眼视觉外,无其它感觉,当遮其眼后,则慢慢睡了;
(一)脊髓与脑干
●传导路脊髓交叉:浅 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深 感觉先上行后交叉。 ●传导路三级换元:
(二)丘脑的主要核团
1.第一类细胞群=感觉接替核:腹后核的内侧部与外侧部,内、外膝状体。
功能特点:接受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构成特异 投射系统),具有点对点空间定位关系,引起特定感觉。
(三)感觉投射系统 1.特异性投射系统
由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 沿特定的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 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的N纤维。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由丘脑(第三类细胞群)弥 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的N纤 维。
3.组成、功能特点 (见下页)
组成
两种感觉投射系统的比较
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①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 ②经丘脑第一类细胞群 ③丘脑-皮层的点对点投射纤维
2.第二类细胞群=联络核:除一、二类核团外的所有核团 功能特点:接受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 代表区,功能上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有关。
3.第三类细胞群=髓板内核群:束旁核、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 功能特点: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构成 非特异投射系统),维持和改变皮层兴奋状态有关。
①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N 元 ②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 ③丘脑-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
功 能 ①引起特定的感觉 ②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生理学第十章第二节

生理学第十章第二节
• 嗅觉代表区:边缘叶的前底部
• 味觉代表区: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区 下侧。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躯体运动,不论是反射性的或随意性的,都是在一定的肌紧
张和一定的姿势前提下进行的。
神经系统是躯体运动的调度者,从脊髓到大脑皮层,各级
中枢对躯体运动都能进行调节。
几种主要驱体运动的反射
反 射 刺 激 感受器
横断脑干切线
• 去大脑僵直的发生机制:是因为较多的抑 制系统被切除,特别是来自皮层和纹状体 等部位的抑制性联系,造成脑干网状结构 抑制区和易化区之间的失衡,易化区的活 动明显占优势的结果。
• 2 脑干对姿势的调节 • (1)状态反射:头部位置改变反射性的肌
紧张
• (2)翻正反射:动物总是保持站立的姿势
基底神经节病变的 临床表现:
①肌紧张增强而运动过少综合症
☆ 临床病症:如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病)。
☆ 主要表现:全身肌紧张增高、肌肉僵硬、随意运 动过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
静止性震颤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震颤多见于上 肢,尤其是手部,静止时出现,情绪激动时增强, 随意运动时减少,入睡后停止。
☆ 病理研究:黑质病变,且脑内多巴胺含量明显↓。
学习后期:动作渐熟练
(因新小脑贮存了一整套程序, 当大脑皮层发动精巧运动指令时 →从新小脑中提取贮存的程序→ 将程序回输到皮层运动区→锥体
系发动运动)。
●临床: 精巧运动受损。
称膝跳反射。叩击不同的肌腱,可分别引起不同的腱反射。
• 2) 肌紧张:

指缓慢持续地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受牵拉肌肉发生微弱而持久的收缩,从而阻止肌肉拉
长。无论屈肌或伸肌都有肌紧张,尤其是伸肌更为明显。

第8章 神经生理(1-3)

第8章 神经生理(1-3)

肉毒素:皱纹的克星
递质 受 体 α1 去 甲 肾 α2 上 (突触前膜 腺 小肠) 素 β1 (NE, (心) AD) β2
拮抗剂
通道 效应
递质主 要分布 外周: 多数副交感N节后纤维 中枢: 低位脑干及上行投射到 皮层、边缘前脑、下丘 脑以及下行到达脊髓后 角、侧角、前角的纤维。
酚妥拉明 ↓K+ 酚妥拉明 ↑K+ 育亨宾 ↓Ca2+ 心得宁 阿提洛尔 丁氧胺
第九章 神经系统
脑(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中枢神经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
脊髓
脑神经 按解剖部位 脊神经
躯体神经
植物性神经
周围神经
按有关功能
感觉(传入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 植物性感觉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 (支配骨骼肌)
植物性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支配内脏器官、 副交感神经 心血管和腺体)
本体感觉区 = 4区(又是运动区) 听觉区 视觉区 = 41区 + 42区 = 17区
躯体运动中枢 语言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视觉中枢
味觉中枢 嗅觉中枢
听觉中枢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运动的分类
1、反射运动 (reflex):
最简单、最基本,特点是很少受意识影响。如: 腱反射、吞咽反射。
2、随意运动 (voluntary movement):
B:回返性抑制
1
N元兴奋冲动沿轴突传出
意义:及时终止神经元 突 侧支兴奋 触 抑制性中间 的 活动,使 同一 N 后 元 膜 中枢内许多神经元 产 的活动同步化。 生 抑制性中间N元
EPSP
兴奋 效应细胞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和痛觉生理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和痛觉生理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丘脑,感觉投射系统,大脑皮层,痛觉一、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由脊髓上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传导路径可分为两在类,一为浅感觉传导路径,另一为深感觉传导路径。

浅感觉传导路径传导痛觉、温度觉和以触觉;其传入由后根的外侧部(细纤维部分)进入脊髓,然后在后角更换神经元,再发出纤维在中央管前进行交叉对侧,分别经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轻触觉)上行抵达丘脑。

深感觉传导路径传导肌肉本体感觉和深部压觉,其传入纤维由后根的内侧部(粗纤维部分)进入脊髓后,其上行分支在同侧后索上行,抵达延髓下部薄束核和楔束核后更换神经元,再发出纤维进行交叉到对侧,经内侧丘系至丘脑。

皮肤触觉中的辨别觉,其传导路径却和深感觉传导路径一致。

因此,浅感觉传导路径是先交叉再上行,而深感觉传导路径是行上行再交叉;在脊髓半离断的情况下,浅感觉的障碍发生在离断的同侧(图10-20)。

在脊髓空洞症患者,中央管部分有空腔形成,破坏了在中央管前进行交叉的浅感觉传导路径,造成浅感觉障碍。

但由于痛、温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在进入水平的1-2个节段内更换神经元交叉到对侧,而轻触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分成上行与下行纤维,分别在多个节段内更换神经元交叉至对侧,因此较局限地破坏中央管前交叉的浅感觉传导路径,仅使相应节段双侧皮节的痛、温觉发生障碍,而轻触觉基本不受影响(辨别觉完全不受影响),造成脊髓空洞症患者出现痛、温觉和触觉障碍的分离现象。

图10-20 脊髓半离断效应示意图二、丘脑根据我国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的意见,丘脑的各种细胞群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图10-21)图10-21右侧丘脑主要核团示意图第一类是接受感觉的投射纤维,并经过换元进一步投射到大脑皮层感觉区的那些细胞群,例如后腹核的外侧与内侧部分(分别称为后外侧腹核和内侧腹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等。

后外侧腹核为脊髓丘脑束与内侧丘系的换元站,同躯干、肢体感觉的传导有关;后内侧腹核为三叉丘系的换元站,与头面部感觉的传导有关。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关,分辨愈精细的部位,代表区愈大; • ③投射区域上下倒置,但在头面部的代表区
内部,其安排却是正立的
图: 大脑皮层感觉区示意图
• (二)本体感觉代表区 中央前回是运动区, 也是本体感觉代表区。
• (三)内脏感觉代表区 内脏感觉代表区混 杂于体表感觉区、运动辅助区和边缘系统等 皮层部位。
• (四)视觉代表区 视觉代表区位于枕叶皮 层距状裂的上、下缘。
先上行后交叉
• (一)丘脑的核团 • 丘脑的核团或细胞群按功能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 1. 感觉接替核 • 2. 联络核 • 3. 髓板内核群
• (二)丘脑感觉投射系统 • 1.特异投射系统 • 2.非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投射核)
(非特异投射核) (联络核)
(非特异投射核)
(特异感觉接替核)(联络核)
图:牵涉痛示意图
• (五)听觉代表区 • 听觉代表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和颞上回,
其投射是双侧性的。
• (六)嗅觉和味觉代表区 • 嗅觉和味觉代表区位于边缘叶的前底部区
域。味觉代表区在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 射区之下侧。
四、痛觉
• 痛觉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人体时所产生的一 种复杂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防 御反应,对人体具有保护意义。
(特异感觉接替核)
(联络核) (特异感觉接替核) (特异感觉接替核)
图: 丘脑主要核团示意图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 (一)体表感觉代表区 • 中央后回主要是全身体表感觉的投射区域,
称为第一体表感觉投射区. • ①躯干四肢部分的感觉为交叉性投射,但
头面部感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 • ②投射区域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 人体的感觉神经纤维,由后根进入脊髓,分

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神经系统(二)

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神经系统(二)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一)躯体感觉的传导通路1.丘脑前的传入系统(1)后索–内侧丘系传入系统:深感觉(本体感觉和精细触氏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第一级)→脊神经→脊髓后索(薄束楔束)→延髓:薄束核、楔束核(第二级)→交叉→内侧丘系→丘脑(第三级)→投射系统→大脑皮层(2)前外侧索传入系统:浅感觉(痛温粗略触压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第一级)→脊神经→脊髓:灰质后角((第二级)→交叉→脊髓丘脑侧、前束(前外侧索)→丘脑(第三级)→投射系统→大脑皮层(1)痛觉和温度觉: 脊髓丘脑侧束,先交叉后上行(2)粗略触-压觉: 脊髓丘脑前束,先交叉后上行(3)本休感觉和精细触压觉:后索,先上行后交叉相关疾病1)一侧脊髓横断损伤:同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压觉障碍,对侧痛温度觉和粗略触压觉障碍。

2)脊髓空洞症,中央管前交叉损害:病变节段以下双侧痛温度觉障碍,而粗略触压觉基本正常(分离现象),因为略触-压觉换元可发生在多个节段范围。

3)肿瘤从脊髓外压迫和侵蚀脊髓:首先波及来自的腰骶部纤维,病变早期可出现腰骶痛温觉缺失。

4)高位脊髓中央发生肿瘤:首先发生颈部或胸部的浅感觉缺失。

2.感觉投射系统私信获取(二)躯体感觉的皮层代表区及感觉信息处理第一感觉区:※第一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相当于Brodmann分区的3-1-2区。

其感觉投射有以下特点:①躯干和四肢部分的感觉为交叉性投射,即躯体一侧的传入冲动向对侧皮层投射,但头面部感觉的投射则为双侧性的;②体表感觉皮层的投射区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感觉分辨的精细程度,而非躯体感受区域的面积,分辨愈精细的部位,代表区愈大,如拇指、示指和嘴唇的代表区。

相反,躯干的代表区却很小;③体表不同区域在中央后回的投射区域具有一定的分野,且总体安排是倒置的。

即下肢上段在顶部;膝以下在半球内侧面;上肢在中部;而头面部则在底部。

但在头面部的代表区内部,其排列却是正立的。

神经系统—感觉功能(人体解剖生理学)

神经系统—感觉功能(人体解剖生理学)

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丘脑感觉接 Nhomakorabea核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 感受器发出的冲动沿特 定传入路径经丘脑投射 至大脑皮质特定区域, 产生特定的感觉。
( ((( (((
(
( (
脑干网状结构
( (
丘脑髓板内核群 内侧膝状体
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指各 种感觉传入系统经脑干时发出 侧支,经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 元后到达丘脑,在非特异性核 群换元,再投射至大脑皮质广 泛区域,形成不同感觉的共同 上传路径,不产生特定的感觉。
A、下半身 B、上半身 C、右侧肢体 D、左侧肢体 E、躯干及四肢
1.感受器与脊神经节
肌肉
感受器
脊神经节
第1级神经元
脊神经
周围突
皮肤
感受器
脊神经
中枢突
楔束
薄束
2.传导束与三级神经元
中央旁小 叶后部
内囊
薄束
传导第5胸髓节段以下的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楔束
传导第4胸髓节段以上的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背丘
感觉投射系统的分类
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
丘脑感觉接替核
(
感觉传导纤维,除
嗅觉以外都在丘脑换
(
神经元,换元后的纤
维投射至大脑皮质。
( ((( (((
(
( (
丘脑髓板内核群 内侧膝状体
根据丘脑向大脑皮质投射特 征的不同,将投射纤维分为 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和非特 异性感觉投射系统。
感觉投射系统的分类
脑 干
第1级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 第3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
薄束核 楔束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楔束核 楔束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丘脑的感觉核团:第一类核团(感觉接替核);第二类核团(联络核);第三类核团(随板内核群)2.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是非特异投射系统传入冲动的来源非特异投射系统:是特异投射系产生精细感觉的基础。

3.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第一体表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交叉、倒置投射。

第二体表感觉区:中央前回与脑岛之间,双侧、正立。

本体感觉代表区:位于中央前回。

视觉:枕叶;听觉:颞叶;嗅觉:边缘叶;味觉:中央后回头面部下侧。

4.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痛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如胆囊炎时右肩胛疼痛。

5.内脏痛特点:缓慢持续定位不准确;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牵拉、痉挛、缺血、炎症敏感;常伴有牵涉痛。

四.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

小运动单元利于做精细运动。

大的运动单位利于产生巨大张力。

r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

脊髓运动神经元释放的都是乙酰胆碱。

2.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控作用所致。

3.牵张反射: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中枢为脊髓前角α、r运动神经元。

4.基底神经节:包括纹状体、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

功能:调节肌紧张,协调和稳定随意运动,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

帕金森病:由于黑质上行抵达纹状体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导致纹状体内乙酰胆碱递质系统亢进所致,常用左旋多巴或M受体阻断剂安坦治疗。

舞蹈病:由于纹状体r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下行抵达黑质反馈控制多巴胺的功能受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相对亢进引起。

5.小脑的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古小脑);调节肌紧张(旧小脑);协调随意运动(新小脑)。

6.大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运动区:分布在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交叉分配、倒置分布、定位准确。

康复评定感觉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感觉功能评定

感觉功能的评定-深感觉
常见疾病 • 任何关节的轻微本体感觉障碍都会引起肢体运动的功能障碍。 • 关节觉障碍、震动觉障碍均见于脊髓后索损害; • 本体体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协调障碍,即运动失调;以脊髓痨、多发性神经炎多见。
• 运动觉 患者闭目。检查者轻握患者手指或足趾的两侧,上下移动5°左右,让患者辨别移动的方向。
• 感觉障碍的类型、部位和障碍的范围 • 感觉损伤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 针对感觉障碍特点,制定物理治疗的计划 • 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出现继发损伤 • 感觉损伤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 制定感觉康复计划,如感觉再教育、代偿技术的应用 • 评估疗效
感觉功能评定的目的
评定的工具
【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血管病变、脊髓损伤或病变等。 (2)周围神经病变:如臂丛神经麻痹、坐骨神经损害等。 (3)外伤:如切割伤、撕裂伤、烧伤等。 (4)缺血或营养代谢障碍:糖尿病、雷诺现象(雷诺病)、多发性神经炎等。 【禁忌证】 意识丧失者。
【浅感觉】 包括皮肤及粘膜的感觉、痛觉、温
度觉和压觉。此类感觉是受外在环境的 理化刺激而产生。 【深感觉】
包括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又 名本体感觉。此类感觉是由于体内肌肉 收缩,刺激了本体感受器(肌梭、腱梭 等)而产生的感觉。 【复合感觉】
包括皮肤定位感觉、两点辨别感觉、 体表图形感觉、实体辨别觉。这些感觉 是大脑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果,故也称 皮质感觉。
2.痛觉(pain) • 痛觉刺激手法
•疼痛部位的评定 涂盖一区(局部)为1分(无论大小,都算1分)
未涂处为0分,总评分反映疼痛区域。
不同颜色或符号表示疼痛强度,无神、黄色、红色 、黑色(或“_”“○”“□”“△”)
疼 痛 强 度 评 定

生理学笔记——第九章神经系统

生理学笔记——第九章神经系统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胞体是神经元代谢和营养的中⼼,能进⾏蛋⽩质的合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较短,⼀个神经元常有多个树突,轴突较长,⼀个神经元只有⼀条。

胞体和突起主要有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的作⽤。

2.神经纤维即神经元的轴突,主要⽣理功能是传导兴奋。

神经元传导的兴奋⼜称神经冲动,是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

神经元轴突始段的兴奋性较⾼,往往是形成动作电位的部位。

3.神经胶质:主要由胸质细胞构成,在神经组织中起⽀持、保护和营养作⽤。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 1.⽣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醉药作⽤,则神经冲动不能传导。

2.绝缘性:⼀条神经⼲内有许多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神经冲动互不⼲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

3.双向传导:神经纤维上任何⼀点产⽣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但在整体情况下是单向传导的。

4.相对不疲劳性: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式进⾏,耗能远⼩于突触传递。

5.不衰减性:这是动作电位传导的特征。

6.传导速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神经纤维直径成正⽐,速度⼤约为直径的6倍。

(2)有髓纤维以跳跃式传导冲动,故⽐⽆髓纤维传导快。

(3)温度降低传导速度减慢。

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与营养性功能 1.轴浆运输: 轴浆是经常在胞体和轴突末梢之间流动的,这种流动发挥物质运输的作⽤。

轴浆运输是双向性的,包括顺向转运和逆向转运。

顺向转运⼜分快速转运和慢速转运,含有递质的囊泡从胞体到末梢的运输属于快速转动,⽽⼀些⾻架结构和酶类则通过慢速转运。

轴浆运输的特点:耗能,转运速度可以调节。

2.营养性功能:神经纤维对其所⽀配的组织形态结构、代谢类型和⽣理功能特征施加的缓慢的持久性影响或作⽤。

神经纤维的营养性功能与神经冲动⽆关,如⽤局部⿇醉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则此神经纤维所⽀配的肌⾁组织并不发⽣特征性代谢变化。

06-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与感觉器官 生理学

06-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与感觉器官 生理学

19:46
(2)非特异投射系统 )
上述经典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感觉纤维经 过脑干时,发出许多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 内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抵 达丘脑的髓板内核群,再由此发出神经纤维 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特异感 觉信号通过此途径便失去了原有的特异性, 而且这种投射不具有点对点的关系,因而不 能引起特定的感觉。
正好能使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19:46
2.眼的调节
眼的调节: 眼的调节: 晶状体调节 瞳孔调节 眼球会聚。 眼球会聚。
19:46
1.晶状体调节 1.晶状体调节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视物模糊 中脑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状肌收缩 睫状小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弹性↓→老花眼 弹性↓→老花眼 ↓→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19:46
第三节 听觉和位置觉
概述:
耳是听 觉的外周感 觉器官。 觉器官。 ●外耳:耳 外耳道。 廓、外耳道。 ●中耳:鼓 膜、听小骨、 咽鼓管和听 小肌。 小肌。 ●内耳:
19:46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1.耳廓: 1.耳廓: 耳廓 利于集音; ①利于集音; 判断声源: ②判断声源:依据声 波到达两耳的强弱和时 间差判断声源。 间差判断声源。 2.外耳道: 2.外耳道: 外耳道 传音的通路; ①传音的通路; 增加声强: 倍于外耳道长的声波长( ②增加声强:与4倍于外耳道长的声波长(正常语言 交流的波长)发生共振,从而增加声强。 交流的波长)发生共振,从而增加声强。
功能: 功能: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1药 物的作用,就是阻断了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 系统的传递而产生的。

生理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生理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生理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哪种反射不属于姿势反射A、屈肌反射B、节间反射C、对侧伸肌反射D、状态反射E、翻正反射正确答案:A2、柔软性麻痹是由于A、下运动神经元受损B、纹状体受损C、上运动神经元受损D、黑质病变E、小脑后叶受损正确答案:A3、关于突触前抑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后膜超极化D、突触前膜超极化E、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的结果正确答案:A4、艾迪生病是由于A、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少B、食物中缺铁C、食物中缺碘D、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E、食物中缺钙正确答案:A5、关于感觉投射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麻醉药主要阻断痛觉的特异传导通路而发挥作用B、特异投射系统终止于皮层第四层C、非特异投射系统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D、非特异投射系统终止于皮层各层E、特异投射系统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正确答案:A6、月经周期的哪一段期间,优势卵泡产生大量雌激素A、第21~25天B、第5~14天C、第1~4天D、第26~28天E、第15~20天正确答案:B7、脊髓突然横断时,断面以下脊髓反射减弱或消失,其原因是A、血压下降导致脊髓功能受损B、脊髓的反射中枢破坏C、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D、失去了网状结构易化区对脊髓的作用E、损伤性刺激对脊髓的抑制作用正确答案:C8、成人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A、呆小症B、肢端肥大症C、巨人症D、粘液性水肿E、侏儒症正确答案:D9、对丘脑感觉接替核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部分纤维投射到丘脑的联络核B、后外侧腹核接受来自头面部的感觉投射纤维C、内侧膝状体接受来自视觉投射纤维D、外侧膝状体接受来自听觉投射纤维E、后内侧腹核接受来自躯干四肢的感觉投射纤维正确答案:A10、胰岛PP细胞产生A、生长抑素B、胰岛素C、胰高血糖素D、胰多肽E、促胰液素正确答案:D11、下列关于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描述,正确的是A、支配骨骼肌梭内肌纤维B、大α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肌纤维组成大的运动单位C、小α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肌纤维组成小的运动单位D、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E、兴奋性较γ运动神经元高正确答案:D12、在中脑头端切断脑干网状结构,则动物处于何种状态A、觉醒B、躯体运动增强C、去大脑僵直D、昏睡E、脊髓休克正确答案:D13、属于第一信使的是A、cAMPB、含氮激素C、ATPD、ADPE、5′-AMP正确答案:B14、在中脑上、下丘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A、肌张力不变B、肌张力降低C、肌张力增强D、肌张力先降低后恢复E、肌张力先亢进后恢复正确答案:C15、孕激素A、刺激泌乳B、能直接控制卵巢的周期变化C、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D、促进阴毛与腋毛的生长E、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正确答案:E16、醛固酮的作用是A、保钾排钠B、保钙排磷C、保钙保磷D、保钠排钾E、排钙排磷正确答案:D17、快速顺向轴浆运输的完成依赖于A、肌钙蛋白B、肌动蛋白C、驱动蛋白D、原肌球蛋白E、动力蛋白正确答案:C18、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的相同点是A、促进阴道上皮细胞角化B、使子宫、输卵管平滑肌活动减弱C、使体温升高D、使子宫颈粘液变稀薄E、促进乳腺发育正确答案:E19、破伤风毒素中毒是阻断A、传入侧支性抑制B、突触后易化C、突触前抑制D、突触前易化E、回返性抑制正确答案:E20、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C、血管活性肠肽D、去甲肾上腺素E、乙酰胆碱正确答案:B21、一名55岁女性正在经历围绝经期症状的困扰。

对感觉投射系统的正确叙述

对感觉投射系统的正确叙述

对感觉投射系统的正确叙述
感觉投射系统是指人们在与外界互动时,将自己的感觉、情绪、意愿等内在体验投射到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现象。

以下是对感觉投射系统的正确叙述:
1. 主观性:感觉投射系统是个人主观体验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了个体对外界的感知和反应。

2.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感觉投射系统都有一定的差异,这取决于个体的生理特征、心理状态、经验背景等因素。

3. 影响他人:感觉投射系统的作用是将个体的感觉和情绪传递给他人,从而影响他人的情绪和行为。

4. 双向作用:感觉投射系统不仅仅是个体对外界的反应,它也受到他人的感觉投射系统的影响。

个体之间的感觉投射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 交流工具:感觉投射系统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感觉投射系统,人们可以传递情感、意愿、需求等信息,促进相互理解和沟通。

6. 自我认知:感觉投射系统也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从而提高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

7. 误解和偏见:感觉投射系统可能导致误解和偏见的产生,因为个
体的感觉投射并不总是准确地反映他人的真实感受和意图。

感觉投射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心理现象,它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理解感觉投射系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和自己的感受,提高沟通和人际关系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形态特征与功能区别
从机体各感受器传入神经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除嗅觉纤维外,都要通过丘脑交换神经元,再由丘脑发出特异性投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故将这一投射系统称为特异性传入系统。

它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每一种感觉的投射系统都是专一的。

大部分投射纤维与皮层第四层的大锥体细胞的胞体发生突触联系,而且终止的区域狭窄。

这一系统主要包括皮肤感觉、本体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传导途径。

特异性传入系统的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非特异性传入系统可分为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及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两部分。

前者是指特异性传人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通过其短轴突多次换元后到达丘脑的中线核群等非特异性核团。

这一段投射称为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后者是指由丘脑非特异性核团向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的弥散性投射,这段投射称为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传入系统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行道路,由于经过网状结构神经元的错综复杂的换元传递,于是失去了专一的感觉性质及定位特征。

因此,非特异性传入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但不能产生特定的感觉。

保留特异性传入系统,破坏脑干头端的网状结构,动物将进人持久的昏睡状态。

在临床上可见当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压迫了中脑被盖、丘脑中线核群等处时,影响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对大脑皮层的唤醒作用,患者常处于昏睡状态。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多突触换元的上行系统,对某些药物比较敏感,易受麻醉药物影响而发生传导阻滞。

例如巴比妥类催眠药的作用,可能就是阻断了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传递,而使大脑进入抑制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