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水文地貌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实 习 名 称: 宜昌水文地貌实习报告 专 业 班 级 : 地理科学 120*班 姓名(学号): 樱散、零乱(2012119010***)
2013年 11 月 01 日
一、实习时间
2013年11月1日
2、 实习地点
宜昌市宜昌水文站,三峡坝区、三游洞
三、 实习目的
1、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
2、通过对野外系列、典型的水文现象观察、认识、描述和分
析,获得感性认识,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同时加深对本专业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专业性的思维与分析能力;
3、通过野外实践锻炼,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开阔眼界,
激发专业兴趣。
同时增强体质,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四、实习报告
第一章 前言
一、宜昌市概况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里。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商贾云集之地。
随着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宜昌独特的大坝景观、峡江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复合资源优势日益凸现。
宜昌境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距今25亿年前的元古界到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
世界著名的“李四光地质力学构造形迹”和最古老而原始的带壳动物化石,即发现于西陵峡境内,引起世界地质学界的浓厚兴趣,被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1924年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调查了秭归至宜昌的西陵峡区地质,写下了《长江峡东地质及峡之历史》,将秭归新滩龙马溪一带地层命名为“志留系龙马岩”。
中部丘陵地区多喀斯特地质,山中多溶洞,沉积厚实的钟乳石、石笋遍布其中、形态各异,洞中往往有地下水系。
宜昌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
丰富,主要河流有: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下牢溪.三峡地区的地质特征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距今18亿年前的元古宙到距今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
北部地层主要出露震旦系下古生代石灰岩,南部地层主要由震旦系、二叠系与三叠系板页岩、石灰岩组成。
侵入岩(主要包括花岗岩等)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的黄陵庙背斜及神农架一带。
1、 三峡概况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是瞿塘峡,巫
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
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迄湖北宜昌的南津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长193公里。
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重庆瞿塘峡、重庆巫峡和湖北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
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
最窄处不足百米。
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 图1:西陵峡风景
而形成的,水利资源丰富。
长江三峡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第二章 宜昌市宜昌水文站一、宜昌水文站概况
在老师的带领下,11月1日我们参观了宜昌市宜昌水文站。
主要学
习内容有:流量、流速、水位、泥沙等要素在宜昌水文站区域内的体现,重点介绍了各要素的测流工具和测量方法。
宜昌水文站概况:宜昌水文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7年,当时一位英国人在宜昌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水文站,到1946年他被正式命名为“宜昌水文站”。
1882年开始有降水观测,1924年开始有气温观测,1931年有流量测验;1946年5月,扬子江水利委员 图2:宜昌水文站
会设立宜昌水文站,其验测项目主要有水位、流量、含沙量测验,次年7月开始降水、蒸发量观测;1949年7月宜昌解放,宜昌市军管会正式接管宜昌水文站,8月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水利局;1950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宜昌水文站调归长江委中游工程局领导。
从1951年到1964年,宜昌水文站先后更名为宜昌二等水文站、宜昌一等水文站、宜昌中心水文站、宜昌流量站、分属监利一等水文站、沙市水文分站、沙市水文总站、汉口水文总站管辖,1964年6月恢复宜昌
水文站,1973年1月升格为宜昌水文实验站,直属长办水文处领导,仍保留宜昌水文站,1991年6月升为正科级单位;1994年8月,成立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后,宜昌水文站隶属于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现在的宜昌水文站在宜昌市内,位于长江干流中游的分界点(111°17′E,30°42′N)。
宜昌水文站所控制的流域有100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55%,属国家一类基本水文站。
水文测验产品实现过程控制有一个必须得流程:
下达任务书
策划测验任务书
合格
不合格
停用
仪器设备检查
外业测量
不合格
外业检测
合格
内业资料整理、计算
不合格
整编、审查
合格
不合格
复审
合格
产品交付/归档
(1)水文测站基本任务
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或断面)按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这些指定的地点称为水文测站。
水文测站最重要的任务是进行水文测验,包括水文观测、流量测验、泥沙测验、水质测验和降水量及蒸发量观测等。
另外,“报汛”是水文站在汛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水文测站的分类
1)根据测站的性质,河流水文测站又可分为:
基本站:是为综合需要的公用目的,经统一规划设立的水文测站。
水文主管部门为全国各地的水文情况而设立的, 是为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服务的。
实验站:为深入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水文测站。
专用站:是为特定目的而设立的水文测站,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基本站的特点。
辅助站:为帮助某些基本站正确控制水文情势变化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站点。
辅助站是基本站的补充,计算站网密度时,一般不参加统计。
2)基本流量站的分类
按精度分为三类水文站:
一类精度站,精度应达到现有测验手段和方法所取得的可能精度,主要任务时收集、探索水文特征值在时间上和沿河长的变化规律上所需要长系列样本和防汛需要资料。
一般布设在大河的干流上。
二类精度站,精度可按测验条件拟定,任务是收集、探索水文特征值沿河长的变化规律上所需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系列资料。
一般为区域代表站。
三类精度站,精度应达到设站任务的要求,任务是收集、探索小河在各种下垫面条件下,产汇流规律、径流变化规律及水文分析计算等所需代表性资料。
一般设在有代表性的小河上。
3)基本站的分类
水文测站所观测的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水温、冰凌、水质、地下水位等。
只观测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则按其主要观测项目而
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也称水文站)、泥沙站、雨量站、蒸发站、水质站等。
二、水文站观测作业
(1)水位
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高程起算的固定零点称基面,基面分为绝对基面和测站基面;前者是以某河河口平均 图3:宜昌断面水位尺
海平面为零点,目前全国统一用青岛基面(黄海基面)。
后者指测站最枯水位以下0.5-1米做起算点的基面,以便于日常的水位记录。
影响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量的增减,此外还受河道冲淤、风、潮汐、冰凌顶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洪水水位的监测对防洪抗旱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虽无固定的规律可循,但我们需对重要的河流的水位进行时刻的监测。
监测起到了重要的重要,为下游的工程建设及航运提供了水位依据。
自宜昌水文站建立以来,它对所在流域的水位目前宜昌站水位采用直立式水尺人工观测和水位数据自动采集,记录,固态存储及传输相结合,全天候不间断对水位进行观测。
水尺的高度为1.2m,相邻两个水尺的相对高差为1m。
为确保观测的连续性,在两个相邻的水尺之间存在0.1~0.2m的重复。
依据公式:
水位=零点度+水位尺度数
可以计算出水位的高度。
目前,宜昌水文站水位高程分级如下表所示:水位高水中水低水枯水
高程(m)>48.543-48.539-43<39
表1:水位线划分
河宽<5m5-50m50-
100m 100-
300m
300-
1000m
>1000m
测速垂线数56-1010-1515-2020-30>30
对水位和其他水文要素的测量,至少需要三个断面,每个断面间距
为150m,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虚线:调查水位
实线:实际水位
2、流速测定
(1)测定方法
1)流速仪测定流速: 图4:宜昌水文站历史水位记录
首先要选择测速垂线,并在测速垂线上选择测点测定流速。
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基本河槽较河滩多设测速垂线,在断面地形有剧烈转折和流
垂线水深
方法名称
测点位置
h<1m 1点法0.6h
1m<h<3m 2点法
0.2h,0.8h
>3m 3点法 0.2h,0.6h,0.8hh >3m
5点法
水面,0.2h,0.6h,0.8h,河底
速有显著变化的地方应多设测速垂线。
测速垂线选好后,在每根测速垂线上选择测点测定流速。
流速测点设定表:
A. 旋浆式流速仪
旋桨式流速仪的工作原理是:当水流作用到仪器的感应元件旋桨时, 旋桨即产生回转运动, 其回转率“n”与流速“V”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V=f(n),此关系是通过检定水槽的实验确定的。
实验表明,当流速在0.1m/s以上时,旋桨式流速仪的检定公式为一线性关系
每架仪器检定结果均附有如下的检定公式:
V=bn+a (对应于原标准的V=Kn+C); V-流速(m/s); n -旋桨回 图5:铅鱼与流速仪
转率,等于旋桨总转数N(N=20倍信号数)与相应的测速历时T之比,即n=N/T(1/s); b-水力螺距(m)(对应于原标准的K);a -仪器常数(m/s)(对应于原标准的C)。
等因素有关,因此,对该部分的零件必须小心地使用和仔细地养护,否则b值和a值与旋桨的螺距及支承系统的摩擦阻力则将会影响到流速仪测验的准确度。
`
B. 旋杯式流速仪
当水流作用到仪器的感应元件——旋杯时,由于左右两边的杯子具有凹凸形状的差异,因此压力将不等,其压力差即形成了一转动力矩并促使旋杯旋转。
水流的速度越快,旋杯的转速也越快;它
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此关系是通过检定水槽的实验而确定的。
每架仪器检定的结果均附有检定公式,其形式为:V=Kn+C
式中V—流速(m/s);n—旋杯转率,等于旋杯总转数“N”与相应的测
速历时“T”之比,即n=N/T(1/S);K —水力螺距(m);C—仪器常数(m/s);K和C是表征仪器性能的系数,与旋杯的大小、形状、旋轴的轴向间隙,顶针与宝石轴承的圆弧、光洁度等因素有关。
因此,对该部分的配合关系必须严格地遵照技术要进行检查和调整。
2)浮标法测定流速:
选择观测断面:要求河道平直、通顺、水流平稳、断面稳定。
在观测断面上下游23-30米处分别选择上观测断面和下观测断面,在上观测断面上游10米左右处设浮标投放断面。
在下观测断面处架设经纬仪。
测流开始前需要对测流面进行测量。
在浮标投放断面处投放浮标,当浮标到达上观测断面时开始计时,并在下观测断面处用经纬仪确定浮标在观测断面处的具体位置(确定测深起点距),并确定测定水深。
当浮标到达下观测断面时,停止计时。
确定浮标从上观测断面到下观测断面所经历的时间。
V=上下观测断面间的距离L/浮标从上断面到下观测断面经历的时间S
流速计算:
五点法 V=(V0.0+3V0.2+3V0.6+2V0.8+V1.0)/10
三点法 V=(V0.2+2V0.6+V0.8)/4
二点法 V=(V0.2+V0.6)/2
一点法 V= V0.6 或 V=k1V0.0 (k1=0.84~0.87) 或V=k2V0.2 (k2=0.78~0.84)
3、流量测定
(1)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水断面的水量,通常用Q表示,单位是立方米/秒。
流量的表达式为:
Q=∫dQ=∫(0-F)vdF
(2)自然断面测流
流量计算
断面流量等于断面上各部分流量之和。
Q=Q1+Q2+……+Qn=V1f1+V2f2+……+Vnfn
式中 Q--为观测断面的流量; Q1,Q2……Qn--为部分断面的流量; fi—-为部分断面面积
4、泥沙量测定
(1)泥沙取样与处理:
用泥沙采样器取泥水样
a.采取水样:用采样器在预先设定好的垂线和测点上取泥水样,取样时应同时观测水位及取样处的水深,并测定取样垂线的起点距。
取水样可与测流同时进行。
b.泥水样处理:泥水样处理有过滤法和比重瓶法两种。
方法取样部位(h为水深)
5点法 水面,0.2h,0.6h,0.8h,河底
3点法 0.2h,0.6h,0.8h
2点法 0.2h,0.8h
1点法 0.5h或0.6h
(2)小流域径流泥沙测定
1)泥沙类型
a、推移质泥沙:推移质泥沙粒径较粗,其沉降速度比垂向脉动`流
速要大得多,不能悬浮在水中,只能在离床面不远的范围内,在纵向水流的推动下,沿着河底越移、滚动或滑动,故也称底沙。
b、悬移质泥沙:悬移质泥沙粒径较小,其沉降速度比水流的垂向脉动流速要小,在紊动扩散作用下,可以悬浮在水流中,也称悬沙,在运动的过程中,其较粗的部分也常与推移质发生交换。
C、跃移质泥沙:河床底呈跳跃式向前移动的泥沙 图6: 宜昌水文站1987
年实测最大鹅卵石推移质
2)断面输沙率测定方法:
断面输沙率
五点法ρm=
(ρ0v0.0+3ρ0.2v0.2+3ρ0.6v0.6+2ρ0.8v0.8+ρ1.0v1.0)/10V
三点法ρm=(ρ0.2v0.2+ρ0.6v0.6+ρ0.8v0.8)/(v0.2+v0.6+v0.8)二点法ρm=(ρ0.2v0.2+ρ0.8v0.8)/(v0.2+v0.8)
一点法ρm=k1ρ0.5或ρm=k2ρ0.6
式中ρm为垂线平均含沙量,ρi为相对水深处的含沙量,vi为相对水深处的流速,V为垂线平均流速,k1、k2为由试验测得的系数。
求得垂线平均含沙量后,可由下式计算断面输沙率:
ρs=ρm1Q0+(ρm1+ρm2)Q1/2+(ρm2+ρm3)Q2/2+……+(ρmn-
1+ρmn)Qn-1/2+ρmnQn
第三章 三游洞
三游洞摩崖,简称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山水洞泉浑然一体,楼台亭廊交相辉映,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2006年5月25日,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
三游洞是水力作用下形成的岩溶地貌,典型水文现象的分析和观
察。
岩溶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不仅在碳酸盐岩是地区发育,而且在硫酸盐和卤化物的盐类岩石分布地区也可见到。
但是这些地区岩溶的发育规模和分布范围不及碳酸盐岩石地区那样壮阔和广泛。
影响岩溶作用的因素:1、降水多利 图7:三游洞
于水循环,水的溶蚀能力强。
2、温度的影响较复杂,温度高,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但高的温度又使水中的氢离子增多,溶蚀力又增强。
气压与二氧化碳的含量成正比。
生物溶蚀作用中的CO2有85%来自生物界,因此,在湿热气候下,生物大量繁衍的地区。
最利于岩溶地貌发育。
碳酸盐类岩石最易被溶蚀。
岩石有开扩而深长的裂隙、透水性强利于溶蚀。
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
a.地质构造 :断裂破碎带一般为岩溶地貌发育比较强烈的地带。
如裂隙发育、延伸较远且开口较大的地带,有利于岩溶作用进行。
在两
组断层相交地段,溶斗、溶洞最易发育。
裂隙向深处逐渐消失岩石透水性降低,岩溶作用便也随之减弱。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b.流水的作用: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加强。
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c.合适的气:宜昌地区去后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
第四章 三峡坝区
一、三峡大坝概况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或三峡大坝,是中国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分布在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
二、船闸:
定义:船闸在不同的学科研究以及应用上都有不同的定义,根据我看见的,我觉得船闸应该是——由闸室、上下闸首、闸门、输水系统、引航道及相应的设备组成,通过输水系统灌水或泄水以调整闸室内水位使其与上游或下游的水位齐平,从而使船舶、船队顺利通过航道上集中水位差的一种通航建筑物。
组成部分:船闸由闸首、闸室、输水系统、闸门、阀门、引航道
等部分以及相应的设备组成。
1、闸首:将闸室同上下游航道隔开的挡水建筑物,分上闸首和下闸首。
闸首上设有工作闸门、检修闸门、输水系统、闸门和阀门的启闭设备等。
闸首通常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边墩和底板刚性连接在一起。
2、闸室:由船闸的上、下闸首和两侧的闸墙围成的空间。
闸墙上
设有系船柱、浮式系船环等,供船舶在闸室内停泊时系缆用。
过闸船舶在闸室中随着闸室内水面升降而升降。
闸室一般采用圬工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闸墙和闸底板有刚性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式结构和不连接在一起的分离式结构两种。
3、输水系统:供闸室灌水和泄水的设施。
图8:三峡五级船闸
输水系统的灌泄水时间应尽量短,并满足过闸船舶停泊平稳的要求。
船闸的灌泄水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过闸船舶的停泊平稳情况,通常以闸室灌泄水过程中水流对过闸船舶的作用力,即过闸船舶的系船缆绳所受拉力的大小为衡量指标,其容许值一般为船舶排水量(以吨计)的1/600~1/2000。
4、阀门:包括工作闸门和输水阀门。
工作闸门 是设在上、下闸首上的活动挡水设备。
在闸首前后水位齐平时启闭,运转较为频繁,要求操作灵活,启闭迅速。
常用的门型有人字闸门、平板升降闸门、横拉闸门、扇形闸门(又称三角闸门)等,以人字闸门应用最广。
输水阀门设在输水廊道上,用来控制灌泄水时的流量。
它是在水压力作用下开启的,要求结构简单,启闭力小,操纵方便。
常用的门型有平板提升阀门、蝴蝶阀门和反向弧形阀门。
在现代船闸上多设有防撞装置,以加快船舶的进闸速度,防止船舶碰撞闸门。
5、引航道:连接船闸和主航道的一段过渡性航道,分上游引航道和下游引航道,其平面形状和宽度、水深要能使船舶安全迅速地进出闸室。
引航道进出口处水流流向与流速要能满足船舶安全进入和驶出
的要求,并防止泥沙由于回流的作用而淤积在引航道上。
对于大型船
闸,这两者通常要进行模型试验来研究确定。
引航道内一般设有导航
建筑物和靠船建筑物。
导航建筑物多为不透水的导航墙,紧靠闸首布
置,用以保证船舶安全进出闸室。
靠船建筑物供等待过闸的船舶停靠
用。
6、
船只通航程序:船舶过闸上行时,通过输水系统的调节,使闸室水面
与下游水位齐平,打开下闸门,船舶由下游引航道驶入闸室,随即关
闭下闸门,由输水系统从上游向闸室灌水,待闸室中的水面上升到与
上游水位齐平时,开启上闸门,船舶即由闸室驶出。
船舶下驶时的过
闸程序则相反。
三、三峡大坝的选址
三峡大坝选址在西陵峡中部三斗平镇。
在这里选址的原因有:
a.坝址位于前震旦纪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 图9:三峡大坝
结晶基底的黄陵背斜核部。
从区域地质背景及新构造运动特征分
析,黄陵结晶基底区无活动性断裂及孕育中强震的发震构造,是一个
稳定性较高的刚性地块。
以坝址为中心,半径320千米范围内近2000年
历史记载证明,区内地震水平不高,强度小,频度低,属典型弱震环
境。
b.岩体透水性微弱,单位吸水量一般小于0.01升/分,即在1分钟
内、1米水
头下1米孔段长度范围内的透水量一般小于0.01升。
这在国内外的高
坝坝址中也是很少见的。
大多是虽然总体上透水性微弱,但局部地段
透水性较强,需要进行特别的防渗处理。
c.坝址的花岗岩,岩性均一,岩体完整,力学强度高,饱和抗压强度达100兆帕,相当于一万米的水柱压力;坝址区有两组断层(地质学上也叫断裂构造),规模均不大,倾角多在60°以上,且胶结良好。
这也是很难得的,因为国内外高坝坝址中,大多都有1条或数条规模较大的断层,而且断层之间大多夹有破碎带甚至像硬粘泥一样的泥化夹层。
d.在这个地方江面开阔,在江面开阔的地方建坝能保证投资成本的提高,有利于大型设备的布置。
四、建成后相关效应
a、防洪效应
为减轻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三峡工程积极发挥削峰、错峰作用,避免此次洪 峰和下游洪水叠加在一起给下游造成安全威胁。
洪水经由三峡大坝拦截后,出库流量减少到4万立方米/秒,相当于三峡工程利用防汛库容拦截了3万立方米/秒的流量。
b、发电效应
发电,是三峡工程规划设计的三大功能之一。
自2003年7月10日第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到2012年7月4日最后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三峡电站已实现全面投产。
2003年至2012年,三峡电站(含电源电站)累计发电量超过6291亿度。
其中,2012年电站全面投产后发电量创新纪录,达到981.07亿千瓦时,占同期全国水电发电量的14%左右。
三峡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机组尺寸和容量大,水头变幅宽,设计和制造难度均居世界之最。
电站共装有32台70万千瓦巨型机组,加上两台5万千瓦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
泥沙淤积和水位方面,由于有三门峡水电站的前车之鉴,因此泥沙问题始终是三峡工程技术讨论的重中之重。
据测算,长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1.2千克左右,每年通过坝址的沙量在5亿吨以上。
在三峡工程未建前,这些泥沙大量淤积在曲折的荆江河段,抬高了河床水位,并危胁到整个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危。
当三峡水库形成后,受水势变缓和库尾地区回水影响,泥沙必然会在水库内尤其是大坝和库尾(回水的影响)淤积。
不过乐观者认为,长江的含沙量有季节性差异,汛期江水中的含沙比例比枯水期来得大,因此三峡水电站可以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来应对,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便可以减少泥沙在水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