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采集课程教学大纲.doc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省开课程,旨在让计算机专业(专科)的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并掌握其基本知识和理论。
课程重点掌握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技术、的应用及使用技巧、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概念、新技术,以便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还包括实训部分,旨在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微机系统与维护,后续课程包括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应用服务管理、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方向)、网页设计三剑客(网页设计方向)、网络多媒体素材加工、网络信息采集、网络信息编辑(网络编辑方向)等。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包括网络基础理论和实训两部分。
网络基础理论部分包括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按TCP/IP参考模型介绍)、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实训部分包括使用网络接口直连两台计算机、组建小型对等局域网、组建简单以太网、子网规划与划分、TCP/IP诊断命令的使用、路由器的配置与维护、构建简单的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等。
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
学时分配为72学时,其中授课36学时,实训36学时。
多种媒体教材可供使用,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主要使用文字教材为主要媒体,以阐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要目的。
文字教材的编写应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反映当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新概念、技术和应用。
同时,文字教材的编写应力求概念清晰,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便于自学。
音像教材作为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应配合文字教材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两者应互相补充、彼此配合。
计算机辅助教学媒体(IP课件、CAI、网络课件等)是配合主教材以易于学生自主研究为目的的辅助教材。
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形象演示、自测交互,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
数据采集系统 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系统》教学大纲Data Acquisition System课程编码:12A08100 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课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36 实验或实践:12 上机:0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推荐教材:李念强等,《数据采集技术与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参考书目:曹玲芝,《现代测试技术及虚拟仪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数据采集系统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熟悉简单的传感器,信号的调理,A/D转换,D/A转换,人机接口,抗干扰和数据处理等技术,能够结合应用环境和功能要求,选择最适合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实现基本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软件开发方法,掌握数据采集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为今后进行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项目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在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按照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原则,根据系统的应用环境和功能要求,选用高性价比的传感器,采用适宜的接口方案及数据处理方法,完成简单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课内实验,使学生能掌握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原则,能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选择适合的电路器件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接口电路,独立地完成小型数据采集系统的综合设计。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数据采集与系统设计基础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及采集信号的处理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采集系统的课程设计
采集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采集系统的数据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采集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采集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采集系统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采集系统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采集系统概述- 采集系统的基本概念- 采集系统的发展历程- 采集系统的应用领域2. 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 数据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基本原理- 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常用传感器及其作用3. 数据采集方法与技术- 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 常见数据采集技术及其优缺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预处理方法- 数据压缩与存储技术- 数据分析与应用5. 采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环境监测领域- 智能家居领域- 健康医疗领域6. 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采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采集系统设计步骤与方法- 采集系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采集系统的相关知识。
《大数据安全》-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数据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32603课程名称:大数据安全英文名称:Big Data Securit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是软件工程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以大数据发展历史、特征、发展趋势为切入点,分析各领域面临的大数据安全威胁和需求,归纳总结大数据安全的科学内涵和技术研究方向。
在此基础上,引出大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实践。
随后对大数据安全的产业动态、法律法规、标准研究进行系统梳理,预测大数据安全的发展趋势。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对大数据安全技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初步具备大数据安全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能力。
英文简介The course is an selective course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It introduces development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data. It analyzes big data security threats and requirements for various fields and summarize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big data security and technical research direction. Based on this, ke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s of big data security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course systematically comb the industrial dynamics,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 research of big data security, and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data security.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is course can give student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big data security technology, so that students hav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design and manage big data security system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软件工程的专业选修课。
网络数据采集课程设计总结
网络数据采集课程设计总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网络数据采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利用网络爬虫工具进行数据采集的步骤和技巧。
3. 让学生了解网络数据采集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爬虫工具进行数据采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网络数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网络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数据采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数据采集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3. 培养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网络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网络知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网络数据采集基本概念:介绍网络数据采集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网络爬虫原理与设计:讲解网络爬虫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及常见爬虫算法。
3. 网络数据采集工具:介绍常用的网络数据采集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如Python的BeautifulSoup、Scrapy等。
4. 网络数据采集实战: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数据采集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5. 网络数据采集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讲解我国网络数据采集的相关法律法规,强调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6.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授如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1周:网络数据采集基本概念,了解网络数据采集的意义和分类。
2. 第2周:网络爬虫原理与设计,学习爬虫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学 分:4 计划学时:64 实践课时比例:50%主要授课方式:理实一体化考核方式:上机操作适用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1. 概述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融合系列化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围绕企业级应用进行项目任务设计。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遵循应用型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选取课程内容,完成了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平台搭建、网络爬虫实践、日志数据采集实践和数据预处理实践等完整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案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分析”应用项目所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综合职业能力;坚持开放性设计原则,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构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教学原则,通过模拟企业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业务进行组织,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3课程开发思路通过岗位技能的项目化以及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任务的序列化,对内容体系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与重构,以适应教学课程安排。
以项目案例及其任务实现为驱动,凭借翔实的操作步骤和准确的说明,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且充分考虑学习操作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突出岗位技能训练。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以大数据分析岗位需求为依托,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理清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中常用工具的作用及应用,培养学生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2.1知识目标本课程本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围绕企业级应用进行项目任务设计,完成了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平台搭建、网络爬虫实践、日志数据采集实践和数据预处理实践等完整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案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scrapy、Flume、pig、kettle、Pandas、openrefine和urllib、selenium基本库和BeautifulSoup解析库等的相关技术知识,熟悉企业典型应用案例,熟悉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常用与典型操作。
数据采集与网络爬虫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与网络爬虫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四、课程考核
该课程采用案例设计的形式考核,具体要求如下:(1)最多5人组成一队。
(2)最终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提交,一般应包含程序页、数据页、数据分析处理和附录等内容。
注:各类考核评价的具体评分标准见《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
(说明:1.评价依据主要有:平时表现、作业、案例分析、实验/实习/调研报告、上机、考试等,应根据该课程实际设置的考核方式填写,不够可以加列;2.各考核方式逐一填写评分标准表)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江吉彬,张良均等.Python网络爬虫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9787111505064.
[2]范传辉.Python爬虫开发与项目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978发11563877.
[3]胡松涛.Python网络爬虫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9787302457879.
⑷韦玮.精通Python网络爬虫:核心技术、框架与项目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7,9787111562085.
六、教学条件
需要使用学生大数据实验室,电脑安装了Windows7>Office2010>Anoconda3/Python3.6、Pycharm 等正版软件进行实战训练。
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
《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大数据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数据分析课程代码:_____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_____学分:_____适用专业:_____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大数据分析》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课程,它融合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驱动的决策需求。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大数据分析的流程和技术。
2、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大规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从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为企业和社会的决策提供支持。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大数据分析项目中与团队成员有效地协作和交流。
(三)课程任务1、讲解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大数据的特点、数据类型、数据来源等。
2、介绍大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如分布式文件系统、NoSQL 数据库等。
3、教授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等。
4、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如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等。
5、介绍大数据可视化的技术和工具,培养学生将分析结果以直观、有效的方式展示出来的能力。
6、通过实际案例和项目实践,让学生掌握大数据分析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大数据分析概述1、大数据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大数据分析的流程和方法。
3、大数据分析的工具和技术。
(二)大数据存储与管理1、分布式文件系统(如 HDFS)的原理和应用。
2、 NoSQL 数据库(如 MongoDB、Cassandra)的特点和使用。
3、数据仓库的概念和构建方法。
(三)数据预处理1、数据清洗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重复值处理等。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课程标准1. 概述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融合系列化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围绕企业级应用进行项目任务设计。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遵循应用型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选取课程内容,完成了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平台搭建、网络爬虫实践、日志数据采集实践和数据预处理实践等完整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案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分析”应用项目所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综合职业能力;坚持开放性设计原则,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构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教学原则,通过模拟企业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业务进行组织,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3课程开发思路通过岗位技能的项目化以及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任务的序列化,对内容体系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与重构,以适应教学课程安排。
以项目案例及其任务实现为驱动,凭借翔实的操作步骤和准确的说明,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且充分考虑学习操作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突出岗位技能训练。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以大数据分析岗位需求为依托,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理清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中常用工具的作用及应用,培养学生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2.1知识目标本课程本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围绕企业级应用进行项目任务设计,完成了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平台搭建、网络爬虫实践、日志数据采集实践和数据预处理实践等完整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案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scrapy、Flume、pig、kettle、Pandas、openrefine和urllib、selenium基本库和BeautifulSoup解析库等的相关技术知识,熟悉企业典型应用案例,熟悉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常用与典型操作。
13《信息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信息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课程代码: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信息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艺, 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今后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4.学时与学分学分: 2 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践学时: 05.先修课程无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教材名称: 《信息管理基础》岳剑波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主要参考书:《信息管理基础》赵泉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信息管理导论》谭祥金党跃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主要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要求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多媒体要求: 多媒体教学占80%8、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书面作业+考勤)2.期末闭卷笔试3.总成绩= 笔试成绩(70/100)+ 平时成绩(30/100)9、课外自学要求开课期间阅读相关信息资源管理的书籍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环节, 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内涵了解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了解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 信息行为论和信息交流论, 信息产品开发与流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了解信息产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信息化的基本概念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掌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及大概内容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管理的科学基础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简论第二节信息管理的信息科学基础第三节信息管理的管理科学基础第四节走向信息管理科学第二章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技术概论第二节信息处理技术第三节通信技术第三章信息行为论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需要和信息动机第二节用户的信息行为第四章信息交流论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的表述——符号和编码第二节信息交流模式第三节社会信息流第五章信息产品的开发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采集第二节信息整序第三节信息分析第六章信息产品的流通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服务第二节信息市场第七章信息系统管理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系统工程第二节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第三节现代信息系统管理的发展第八章信息产业管理重点:难点:第一节信息产业理论第二节信息产业管理基础第三节信息产业政策第四节信息化四、教学学时分配大纲制定者:大纲审订者:大纲批准者:2007年5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信息采集》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网络信息采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编辑方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概述;网络信息采集技术介绍;使用搜索引擎和其它工具进行网络信息采集;使用相关设备进行多媒体素材采集;网络原创内容采集等。
网络信息采集是网络信息利用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网络信息采集的基本知识以及网络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初步掌握采集各类网络信息的方法,能够进行网络原创内容采集,为学生将来从事网络编辑与网络信息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在完成基本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要求通过课堂实例教学和课程实训,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网络多媒体素材加工”。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编辑方向)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以基础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为原则,具体要求为:1.掌握各类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熟练使用各类搜索引擎采集各类信息;能够利用邮件列表、FTP、论坛、新闻组、即时通讯工具等采集信息;具备使用数码相机、录音笔、摄像机等工具采集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面对面采访、现场采访以及邮件采访。
2.理解网络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消息类稿件及网络新闻的基本写作模式。
3.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类型、载体形式,网络信息采集的原则、途径以及网络信息采集技术发展情况。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1.根据课程特点,建议采用课堂讲解、实例操作演示等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必须保证实训学时和实训教学条件,落实实训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技术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3个层次。
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了解:要求学生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议一、学分与学时分配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课学分2,实训课学分2),课内36学时,项目实训36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以主教材讲授和实训操作为主,其他媒体作为辅助教学资源,以学员自学为主。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视频教材、CAI课件、网络课程和网上教学等多种媒体。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主要教学媒体,是教学和考核的基本依据,对其他教学媒体起纽带作用,具有导学功能。
本课程文字教材采用理论和实训合一化设计的方式,侧重实践教学环节,每章均设计有相应的实训项目。
2.视频教材视频教材是辅助教学媒体,主要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在面授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教学内容,是对文字教材的强化和补充。
3.CAI课件和网络课程CAI课件和网络课程将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介绍本课程重点难点的同时,提供自测练习和虚拟实验等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4.网上教学通过网上教学辅导、答疑、阶段性总结和复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环节本课程的教学将利用多种媒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
1.视频课视频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多组织学生收看视频教学内容。
2.自学与面授辅导面授辅导(包括习题课)是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面授辅导是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获得疑难解答的重要途径。
面授辅导课要紧密配合电视课和教材,依据教学大纲进行辅导讲解。
要注意运用启发式,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CAI课件、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各种网上教学活动方式与教师、同学讨论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
作业题目应根据教学基本要求精选,分量要适度,由易到难。
5.实训实训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点必须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教学环境,认真组织并辅导学生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6.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考核方式,具体见考核说明。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网络信息资源概述教学内容1.1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1.2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1.3 网络信息载体形式教学要求掌握:网络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
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第二章网络信息采集技术介绍教学内容2.1网络信息采集概述2.2网络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2.3网络信息采集软件简介实训1:网络信息采集软件的使用(3学时)教学要求掌握: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的质量标准、途径与策略,网络检索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常用网络信息采集软件的使用方法。
理解:网络信息采集的特点、原则,网络检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检索工具的智能化发展。
了解:网络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前景,常用网络信息采集软件的种类。
第三章搜索引擎及其使用教学内容3.1 搜索引擎概述3.2 搜索技术基础3.3 专业搜索引擎3.4 特色搜索引擎实训2:Google与百度的使用(3学时)实训3:图像、Flash、MP3、行业搜索引擎使用(3学时)教学要求掌握:搜索引擎Google、百度的使用方法、各类特色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理解:搜索引擎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以及技术基础,各类特色搜索引擎的应用范围。
了解:搜索引擎的发展历史、类别以及发展趋势。
第四章其他信息采集工具的使用教学内容4.1 邮件列表4.2 FTP4.3新闻组4.4即时通讯软件实训4:建立自己的邮件列表(3学时)实训5:使用匿名FTP下传文件(2学时,选做)实训6:使用Outlook Express设置新闻组(3学时)5.2采访的基本方法5.3网络稿件写作的基本知识实训12:面对面采访(3学时)实训13:电话采访(2学时,选做)实训14:电子邮件采访(2学时)实训15:聊天室或BBS采访(2学时)实训16:消息写作(3学时)教学要求掌握: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电子邮件采访、聊天室或BBS采访的方法,消息的写作方法。
理解:各种稿件体裁的基本特点、选取新闻角度的基本方法、网络稿件语言的要求。
了解:网络原创内容分类、新闻敏感的作用。
第四部分实践内容实训1:网络信息采集软件的使用(3学时)目的:掌握一种网络信息采集软件的使用方法。
内容:搜索、下载一种网络信息采集软件,尝试用其搜索信息。
要求:从网上下载、安装一种网络信息采集软件,如网络信息采集大师(NetGet),了解其使用方法,尝试用其收集相关信息。
实训2:Google与百度的使用(3学时)目的:掌握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内容:使用Google与百度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使用关键字检索、内容逐级分类检索两种方式来搜寻所需要的信息。
要求: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同一信息,比较不同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
保存搜索结果页,并注明使用的关键词以及关键词组合方法,以评定成绩。
实训3:图像、Flash、MP3、行业搜索引擎使用(3学时)目的:掌握图像、Flash、MP3、行业搜索引擎使用的基本方法。
内容:使用图像、Flash、MP3、行业搜索引擎搜索所需要的多媒体信息。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一个主题,分别使用图像、Flash、MP3、行业搜索引擎搜索该主题的图像、动画、音频素材并保存下来。
要求每种形式至少提交3份素材。
实训4:建立邮件列表(3学时)目的:建立自己的邮件列表内容:订阅由别人提供的邮件列表,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创建邮件列表,管理并发布信息,成为一个邮件列表的拥有者。
要求:通过本次实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加入不同主题的邮件列表,利用邮件列表采集分类信息;另外,学生能够掌握建立自己的邮件列表的方法,能够向订阅的用户提供服务。
实训5:使用匿名FTP下传文件(2学时)(选做)目的:掌握使用匿名FTP下传文件的方法内容:联机、登录、查找、定义类型、存取、退出。
要求:通过本次实训,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使用匿名FTP下传文件的方法。
具备条件者也可使用内部的FTP服务器进行信息采集。
实训完成后,必须保存结果文件,以便评定实训成绩。
实训6:使用Outlook Express设置新闻组(3学时)目的:掌握新闻组的使用方法。
内容:使用Outlook Express设置新闻组帐号,订阅某一个新闻组栏目,查看新闻组邮件,尝试参与讨论。
要求:通过本次实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新闻组的使用方法,从而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教师可事先设定好一个主题内容。
实训7:MSN的使用(2学时)目的:掌握MSN的使用方法内容:使用MSN共享程序,传送文件,进行音频与视频聊天。
要求:申请一个MSN用户名,登录MSN后,选择某一个程序与他人共享。
使用MSN 发送、接收文件,进行音频和视频聊天。
保存对话记录以评定成绩。
实训8:局域网信息共享(2学时)(选做)目的:掌握在局域网中系统配置和传送文件的方法。
内容:实现局域网中资源共享,使用Windows XP共享文件夹并设置权限。
要求:对连入局域网中的计算机进行配置,使其能够与其他的计算机共享资源。
设置好后,将某一个文件夹共享并设置权限。
访问局域网中其他的计算机并下载有关信息。
实训9:摄影(3学时)目的:掌握数码相机(拍照手机)的使用方法。
内容:使用数码相机(拍照手机)拍摄照片并输入到计算机中保存,拍摄内容以学校生活为主。
要求:拍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各3幅,存为JPEG格式。
拍摄时要注意拍摄角度、光线以及构图等。
实训10:摄像(3学时)目的:掌握摄像的方法与技巧。
内容:使用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拍摄内容由学生自定。
要求:制作一个不超过3分钟的短片。
摄像过程中注意基本技巧的运用。
视频素材应导入计算机中进行编辑。
实训完成后,必须保存结果文件,以便评定实训成绩。
实训11:录音(3学时)目的:掌握录制原声的基本方法。
内容:使用数码录音笔或MP3录制自己的声音,并将其输入到计算机中保存。
要求:自己朗读一段文字,时间不超过一分钟,经编辑处理后,保存为“.wav”和“.mp3”。
实训12:面对面采访(3学时)目的:掌握面对面采访的技巧。
内容: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学生自定。
要求:事先了解采访对象,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学生需提交采访提纲、采访记录及新闻稿件。
实训13:电话采访(2学时)(选做)目的:掌握电话采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