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渔夫的故事》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故事。

(2)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故事。

(2)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2)故事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故事情节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提高朗读质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

4. 理解故事内容(1)学生讲述故事大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思想。

5.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学生讨论渔夫的性格特点,分享自己的看法。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7. 作业布置(1)请学生课后复述故事,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抄写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渔夫的故事》的背景文化,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拓展对课文背景的了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故事的尊重和热爱。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故事背景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创造性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渔夫的故事》。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渔夫故事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渔夫的故事》的背景文化。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对故事进行批判性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课堂分享(1)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和总结,提炼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故事画面。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诱惑、慷慨”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讨论,了解渔夫的故事,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渔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2.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渔夫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2.板书课题:渔夫的故事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学生交流生字词,教师点评并板书重点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渔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课堂练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情感。

2.学生讨论: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渔夫的故事二、课堂讲解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渔夫为什么能遇到遇险的年轻人?3.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渔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课堂练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情感。

2.学生讨论: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我帮助了别人”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渔夫的善良、乐于助人品质的体会。

3.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中,更好地体会渔夫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渔夫的故事》。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渔夫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机智解决问题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渔夫的故事》。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渔夫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推理,理解渔夫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渔夫的故事》全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舒适的座椅,清晰的投影屏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渔夫的故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渔夫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渔夫的故事》。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2)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对渔夫的敬佩之情。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学生要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渔夫的故事》。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选择一个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渔夫的善良和机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渔夫的善良和机智,以及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渔夫的工作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渔夫的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渔夫的善良和机智在故事中的表现。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注意情感的表达和台词的准确性。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简短故事。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渔夫的其他故事,进行比较和分析。

(2)参观渔村,了解渔夫的生活和工作,感受他们的辛勤和付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

学习并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如“渔夫”、“鱼网”、“海洋”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上下文来推测生词的意思。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海洋生物和渔夫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海洋环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渔夫的故事》是一篇描述渔夫与海洋生物之间互动的故事。

故事中,渔夫用智慧和勇气捕获了一条大鱼,并放生了其他的小鱼。

2.2 生词和短语学习并掌握一些与渔夫和海洋相关的生词和短语,如“渔夫”、“鱼网”、“海洋”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于渔夫和海洋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渔夫和海洋的经验和故事。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的把握。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大意。

3.3 学习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来推测生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通过例句和游戏等方式来巩固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第四章: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将课文内容复述给家长听,加强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要求学生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确认。

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理解能力。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于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渔夫的行为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6.2 创作短文让学生以渔夫的角度写一篇关于保护海洋资源的短文。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朗读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

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确认。

7.2 家庭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八章:课堂活动8.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渔夫与海洋生物之间的互动。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课文讲解
教学目标:理解 课文内容,体会 渔夫的智慧和勇 气
重点难点:分析 渔夫与魔鬼的对 话,理解渔夫的 智慧
教学方法:讲解 、讨论、演示
教学过程:导入 、初读、精读、 讨论、小结
课堂互动
提问与回答: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见解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 课堂小测:教师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XX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 案单击添加副标题汇 Nhomakorabea人:XX
目录
01 03 05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教学内容与过程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06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
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通过人物对 话和心理活动理 解课文的方法。
力。
多媒体辅助教 学法:利用多 媒体资源,丰 富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
性。
朗读指导法: 注重朗读指导, 培养学生的语 感和口头表达
能力。
教学手段运用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情境模拟: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互动: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提高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 流,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渔夫的故事》的内容。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表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能够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和欣赏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渔夫的故事》是一篇关于一个聪明渔夫的故事,讲述了他如何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语法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3.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学生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对故事情节的描述、问题的分析和答案的表述。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提高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渔夫的故事的续写,发挥创造力,培养写作能力。

5.2 推荐阅读:教师可以推荐与《渔夫的故事》类似的其他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和欣赏,培养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故事中的问题。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6.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渔夫的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渔夫的善良、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整理和概括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渔夫的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渔夫的善良、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2)通过课文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整理和概括信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渔夫捕鱼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渔夫的了解和印象。

2. 课堂讲解:(1)分段讲解课文《渔夫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渔夫的善良、机智和勇敢。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渔夫的故事》。

(2)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担任评委,对表演进行评价。

5. 思维导图:(1)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整理和概括课文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渔夫的故事》。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渔夫的小作文。

2. 课后拓展:(1)调查周围的人对渔夫的看法,总结他们的观点。

(2)访问渔民或相关人士,了解渔夫的生活和工作现状。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6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6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6篇)《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一下面是关于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说课稿《渔夫的故事》,欢迎参考!一、说教材《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

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

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有三: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二是进一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

三是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二、说目标《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选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赏析能力。

《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充分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它不仅是阿拉伯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学瑰宝。

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因此,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应是本文教学的认知目标。

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为本文教学的技能目标。

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本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强、爱幻想、爱表演的心理特点,提出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又会怎样跟渔夫们讲魔鬼的事?等极具想像空间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再想像,以达到本文教学的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像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会通过查阅字典、提问等方式,自主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故事,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探究的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差异的品质。

(3)引导学生领悟故事中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深层含义。

(2)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字典、词典等查询工具。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渔夫的故事》的梗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及时查阅字典。

(2)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分析故事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故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见解。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引导学生领悟故事中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运用所学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3)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渔夫的故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与同学交流分享。

2. 拓展作业:(1)推荐阅读类似的故事或寓言,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渔夫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与金鱼之间的情感变化。

3.学习渔夫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渔夫的品质。

教学难点:1.理解渔夫与金鱼之间的情感变化。

2.感悟故事所传达的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渔夫的故事。

2.齐读课题:《渔夫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三、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渔夫为什么要把金鱼放回大海?2.分组讨论,分享答案。

四、深入分析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述渔夫与金鱼之间情感变化的语句,并进行品析。

2.学生分享品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教师讲解渔夫与金鱼之间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传达的道德教育。

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后作业:以《渔夫的故事》为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七、教学反思亮点: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教师讲解生动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不足: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较为仓促。

2.部分学生朗读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关注渔夫与金鱼对话时的情感变化,通过分角色朗读来加深体会。

2.通过课文细节,让学生认识到渔夫的勤劳、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道德自我教育。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渔夫在故事中情感变化的原因,以及金鱼为何要帮助渔夫。

2.指导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人生道理。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渔夫的故事》的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形象,分析故事的主题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诚实、善良、勇敢等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能够流利地朗读和理解《渔夫的故事》的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故事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2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从故事中领悟到诚实、善良、勇敢等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渔夫的故事》文本。

生字词卡片。

教学PPT或黑板。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舒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学设备正常运行,如PPT播放器、音响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一个与故事相关的问题或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朗读与理解:学生集体朗读故事,注意语气和表情。

学生分角色朗读,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解释意思。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使用。

4.4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主题思想和价值观的理解。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强调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5.2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对《渔夫的故事》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选择一个生字词,写一个关于该生字词的句子。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5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2、领会__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二、教学方法本课是篇阅读课文,我主要就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表演。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

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1、从图入手:(播放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渔夫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呢?2、导语: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

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里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

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二、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三、交流讨论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2、交流思考的问题:⑴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

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⑵交流对渔夫的看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总结: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

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

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

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四、创设情境,口语交际1、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故事。

(2)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大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面对困难的积极态度。

(2)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感恩身边的一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故事。

(2)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大意。

难点:(1)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问答法、示范法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生字词卡片3. 故事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事物。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了解。

2. 教学故事:(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故事,边读边讲解生字词。

(2)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巩固生字词。

3. 概括故事大意:(1)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

(2)各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各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总结渔夫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活,勇敢面对困难。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大意。

(2)练习生字词,准备下一节课的默写。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故事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4. 人物分析评价:通过学生的小组汇报和个体作业,评价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形象,理解故事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续编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3. 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细节描写的学习与实践。

2. 学生续编故事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故事情节。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氛围。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运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动脑,提高综合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图片展示:展示渔夫的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b. 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a. 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b. 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a.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互动交流,巩固记忆。

b.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渔夫的性格特点。

4. 小组讨论:a.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渔夫的形象特点。

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5. 课堂练习:a. 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个小故事。

b.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修正。

6.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课后作业:a. 让学生回家后,给家长讲述渔夫的故事。

b.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跟踪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渔夫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渔夫的故事教案 1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多媒体和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古时候,在古阿拉伯的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

有一天,山努亚和他的弟弟萨曼来到一片紧邻大海的草原,当他们正在一棵树下休息时,突然海中间冒起一个黑色的水柱,一个女郎来到了他们身边,并告诉他们天下所有的妇女都是不可信赖、不可信任的。

国王山努亚和弟弟萨曼回到萨桑王国后,他们杀死王后和宫女、奴仆。

从此,山努亚深深地厌恶妇女,存心报复,他开始每天娶一个女子来过一夜,次日便杀掉再娶,完全变成了一个暴君。

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整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

宰相的大女儿桑鲁卓,对父亲说她要嫁给国王,她要试图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

”进宫后桑鲁卓每天晚上都给国王讲一个故事。

这样,桑鲁卓每天讲一个故事,她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到第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动了国王。

山努亚说:“凭安拉的名义起誓,我决心不杀你了,你的故事让我感动。

我将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永远保存。

”于是,便有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也叫《天方夜谭》。

你们有没有读过这本书呢?《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二、学生充分自学,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效果:⑴利用生字卡片,多种形式地读生字。

⑵通读全文。

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理清脉络1.小组交流:故事较长,但过程很清晰,主要分三个部分:无意中救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渔夫战胜魔鬼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精选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精选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寓言与故事》中的《渔夫的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故事背景,掌握生字词,分析故事情节,领会故事寓意,进行口语表达与写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文章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提炼故事寓意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勤奋努力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情节,提炼故事寓意。

2.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渔夫捕鱼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渔夫的故事》。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b. 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板书。

c. 学生齐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d.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提炼故事寓意。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故事中的典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寓意。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口语表达与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生字词列表。

2. 黑板右侧: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寓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

b. 根据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写出故事寓意。

2. 答案:a. 生字词抄写:略。

b. 复述故事及故事寓意: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优点与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阅读水平,积累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设计。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渔夫的故事》。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的背景和内容,理解渔夫的聪明才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通过阅读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智慧和才能。

(3)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激励学生积极背诵课文。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和运用。

(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用法。

(3)进行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渔夫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渔夫能够智斗鱼妖。

2.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激励学生积极背诵课文。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和运用。

(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用法。

(3)进行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渔夫的故事》。

2. 让学生回家后完成练习题,巩固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朗读、背诵和生词学习方面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在合作、表达和思维能力方面的表现。

3.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表演,评价学生在创造力和表演技巧方面的发挥。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三篇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三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教案三篇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水平。

教学程序:一、巩固预习1、让一名平时字词掌握较差学生上黑板列出本课需掌握的字词:(生书写)撒撬弥桅唆吻指名一生写出字音,师生共同正音。

2、解词:笑逐颜开恩将仇报堂堂二、解题启思1、文章选录于那部著作?你对这部作品的知识了解多少?生:选自《一千零一夜》。

它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的文学作品之一,又名《天方夜谭》,“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区,“谭”通“谈”。

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公元8世纪至16世纪阿拉伯的器的风土人情,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2、课文为什么不改为“渔夫和魔鬼的故事”?生:因为文章是从渔夫的活动展开的。

三、梳理情节:1、抓渔夫心理变化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

渔夫在打渔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

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讨论,并领会情节的曲折性。

生:渔夫先为自己好不容易第四次捕鱼时,捞到一个可卖十块金币的胆瓶,解决了生计问题而高兴。

当他遇到了凶恶的魔鬼,内心无比害怕之后,又镇定下来,按自己的计划骗魔鬼上钩,这里应是自信的。

最后,渔夫处置凶暴的魔鬼的态度果断而坚决,从不受魔鬼的*。

板书:喜悦害怕自信果断情节曲折四、研习性格1、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形象个性。

提示:你现在正扮演谁?缩短本人与文中角色差别。

2、课本剧表演: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

演员——魔鬼:魏礼伟渔夫:刘见乐道具——面具2个、马夹、风衣内衬舞台监督——杨绿野音响——魔鬼进出场模拟录音3、评议角色表演:舞台上的“他”表现如何?生:我觉得“渔夫”在与“魔鬼”说话时,应该用颤抖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动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与瓶中的魔鬼说话时,应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要有斩钉截铁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夫的故事》教案
8 渔夫的故事
预习积累:
1.给文段标上序号,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故事。

2.了解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相关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千零一夜》及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

2.掌握从人物语言、外貌、心理描写等方面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渔夫勇敢、智慧的个性,培养敢于同恶势力做斗争的经验。

评价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来。

2.体会人物的语言、外貌、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清晨即杀掉,以示报复。

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不忍杀她,允许她下一夜继续讲。

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这就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由来,又名《天方夜谭》,它包括了寓言、童话、冒险故事、名人轶事等,主要反映中古时代阿拉伯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风土人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其中的一篇《渔夫的故事》。

(板书题目)
解题:“渔”即打鱼。

“天方”指中东阿拉伯地区,“夜谭”即彻夜深谈。

“轶(散失)事”
即世人不知道的史事。

展示并阐释学习目标。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朗读辅导:探讨渔夫“喜悦惊奇——胆怯害怕——机智沉着——坚定勇敢”和魔鬼“恐怖胆怯——忘恩负义——得意忘形——反悔说谎”的情绪变化,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读出众多“?”“!”的语气。

渔夫的“简单些。

”——胆怯、急切的语气。

魔鬼的“问吧,说简短些。

”——不耐烦的语气。

三、探究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
1.复述渔夫的故事。

2.探究情节结构曲折的特点:
开端(1-2):捕鱼捞瓶,好奇开瓶。

发展(3-14):放魔出瓶,生死较量。

高潮(15-22):诱魔入瓶,斗智斗勇。

结局(23-24):扔瓶入海,战胜魔鬼。

设计意图:一是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复述故事的能力。

二是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训练学生总结归纳、简要概括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学习从人物语言、外貌、心理描写等方面塑造人物的方法:
1.初识渔夫:
“从前有一个老渔夫,靠打鱼谋生,供养一家五口。

他每天照例只打四网。

”“渔夫一见,喜笑颜开。

”——贫穷、善良。

“渔夫对着这么可怕的魔鬼,愣着不知如何是好。

”——意外、慌张、胆怯、不知所措。

“所罗门已经死了一千八百年了。

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诚实、善良。

2.探究对魔鬼外貌描写的作用:
似的头颅,似的手臂,似的腿杆,似的大嘴,似的牙齿,似的鼻孔,似的眼睛,奇形怪状,非常丑陋凶恶。

让学生勾勒魔鬼的形象,体会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魔鬼的凶恶面目的作用。

同时强化记忆排比句的顺序:头→手→腿→嘴→牙→鼻→眼(身躯→五官)。

3.安排两个学生的角色对话与课本剧简单表演,探讨以下问题:
魔鬼杀掉渔夫的原因讲得貌似有理(心理描写),如果前三个世纪有人救了他,魔鬼会兑现他的承诺吗?——不会,因为魔鬼的凶残邪恶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正因为你救了我,我才要杀你啊!”——凶残狡猾,恩将仇报。

“你这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胜过你的妖气。

”——对渔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渔夫机智的一面,人一定能战胜邪恶。

“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慢慢地钻进胆瓶。

”“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体现了魔鬼的愚蠢、卑鄙的性格特点。

“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

”“渔夫等青烟全进了胆瓶,就迅速(动作利落)拾起盖印的锡封,把瓶口封上。

”“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骗鬼!”“我要把你扔(感情色彩明显,充满了愤恨)到海里……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待一辈子不可。

(双重否定句式加强语势)……我还要……叫所有的人……立刻……让你永远……直到……”——体现了渔夫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嫉恶如仇,正义压倒了邪恶。

课文题目改为《渔夫和魔鬼》好不好?——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主人公角度去思考,并且文章是从渔夫的活动展开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功力,并朗读巩固。

五、拓展写作:
任选一题,续写渔夫的故事(字数在300字左右):
1.《渔夫回家》。

(参考《语文助学》“学习测评”第10题)
2.《魔鬼向善》。

(参考课后“阅读练习•探究”第三题)
六、字词训练:
1.读准字音:
渔yú夫锡xī封撬qiào起魔mó鬼耸sǒnɡ桅wéi 吻wěn
啰唆suō弥mí漫丑陋lòu 宝藏zànɡ塞sāi满披头散sàn发
2.解释词语:
【渔夫】打鱼的人。

【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

【喜笑颜开】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无恶不作】没有哪样坏事不干,形容人极坏。

【下流无耻】卑鄙龌龊wòchuò,不知羞耻。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也指矿产。

【啰唆】(言语)繁复。

也作啰嗦。

【口吻】说话时的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口气。

七、布置作业:
一个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一个无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请同学们课下收集、阅读《一千零一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 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是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

揣摩语言是教
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读出不同句子里众多的“?”“!”的语气,使对话有声有色。

在课本剧表演中,曲折的情节和人物鲜明的对话更能激起学生观与赏的兴趣,愉悦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拓展写作训练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使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

这是本课所得。

2.故事中的大善大恶往往是贴了标签的,学生容易总结和归类。

现实生活中的小善小恶容易忽视,或识不透伪善,能熟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做行却不以为然,同恶势力做斗争的胆略和经验还不足。

这是课中应该联系实际所加强的品行善恶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