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征PMS

合集下载

经前期综合征健康教育PPT

经前期综合征健康教育PPT
症状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几天到几周。
有些女性可能在多次月经经前期综合征?
为什么要关注经前期综合征? 心理健康
PMS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影响心理 健康。
了解PMS可以帮助女性更好地管理情绪。
为什么要关注经前期综合征?
生活质量
PMS对工作、家庭和社交生活有显著影响,降低 生活质量。
何时出现经前期综合征?
何时出现经前期综合征? 发生时间
PMS通常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出现,约在排卵后 的一周内。
症状在月经来潮前的一到两周最为明显。
何时出现经前期综合征? 影响范围
PMS可影响约50%-80%的育龄女性,尤其是在20 至40岁之间的女性。
严重病例可能影响到工作和社会生活。
何时出现经前期综合征? 持续时间
有效管理PMS有助于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
为什么要关注经前期综合征? 医疗干预
识别PMS能够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心理辅导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
怎样管理经前期综合征?
怎样管理经前期综合征? 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的锻炼、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能够有效缓解 症状。
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B6、钙和镁的食物。
经前期综合征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经前期综合征(PMS)? 2. 何时出现经前期综合征? 3. 为什么要关注经前期综合征? 4. 怎样管理经前期综合征? 5. 如何获取更多信息与支持?
什么是经前期综合征(PMS) ?
什么是经前期综合征(PMS)? 定义
经前期综合征是一种在月经前出现的症状群,包 括情绪、身体和行为变化。
怎样管理经前期综合征? 心理疏导
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应 对心理困扰。

经前期综合症心身症状特点分析

经前期综合症心身症状特点分析

经前期综合症心身症状特点分析目的探讨和研究经前期综合症患者的身心症状特点。

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11月的142例经前期综合症患者进行调查,根据Mortola定量症状评分进行各相关性分析。

结果本组142例患者包括轻度51例、中度47例、重度44例,分别占35.92%、33.10%、30.98。

结论经前期综合征是一种心身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对该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治疗当中应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心理疏导、情绪调适以及寻求家庭支持帮助,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认识疾病和建立信心,有助于经前期综合征的改善。

标签:经前期综合症;心身症状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出现躯体、精神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月经后症状自然消失的一种病症。

研究发现[1]经前期综合征有300 多种临床表现,涉及精神、躯体等多个方面,其核心临床表现约有20种包括易怒、抑郁、焦虑、冲动、水肿、头痛、乳房胀痛等。

《中华妇产科学》将经前期综合征典型症状主要分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两类:精神症状包括焦虑、抑郁两大类。

躯体症状包括:水钠漪留、疼痛、低血糖症状三大类症状。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9年10月~2010年11月,选取14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52例)、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24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4例)、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2例)门诊。

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6.77±4.76)岁,平均病程(24.96±24.79)个月,平均初潮年龄(13.42±1.22)岁,平均孕次1次,产次1次,已婚94(66.2%),未婚48(33.8%),有痛经72(50.7%),无痛经70(49.3%)。

经前期综合征通用课件

经前期综合征通用课件
寻求专业帮助
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寻求专业 医生的帮助,接受必要的治疗和管 理。
05
经前期综合征的科研进 展
科研现状与成果
1 2
激素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关系
研究发现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 有密切关系,如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产素等。
遗传因素研究
通过对家族聚集性和双胞胎的研究,发现遗传因 素在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经前期综合征通常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出现,持续约1-2周,表现为情绪波动、 易怒、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乳房胀痛、体重增 加、疲劳、睡眠障碍等症状。
病因与病理机制
总结词
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激素水平、神经递质、心 理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3
心理社会因素
研究显示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社会因素 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病因机制研究
深入探究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和 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
学依据。
诊断标准的完善
进一步优化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 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治疗方法研究
研究更有效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 治疗方法,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
谢谢观看
量表
量表是一种标准化的评估工具,用于测量患者的症状程度和影响程度。常见的量表包括经前期症状清 单(PSL)、焦虑和抑郁量表等。
诊断与评估的重要性
01
02
03
明确诊断
正确的诊断有助于患者得 到适当的治疗和管理,避 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评估严重程度
评估经前期综合征的严重 程度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 的治疗计划,并监测治疗 效果。

《循经通络刮痧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循经通络刮痧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循经通络刮痧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一、引言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烦躁易怒、乳房胀痛、便秘、腹泻、失眠等症状。

其中,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尤为常见,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中医治疗中,循经通络刮痧和柴胡疏肝散加减被广泛应用于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循经通络刮痧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循经通络刮痧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研究过程中,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三、循经通络刮痧与柴胡疏肝散加减的原理及作用循经通络刮痧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经络上刮拭,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的目的。

在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中,可促进肝气的疏通,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柴胡疏肝散加减则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柴胡、白芍、枳壳等,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的作用。

在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中,可调和肝气,缓解症状。

四、临床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表现为情绪稳定、乳房胀痛减轻、便秘或腹泻改善、失眠情况好转等。

同时,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五、讨论循经通络刮痧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

这可能与两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有关。

循经通络刮痧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而柴胡疏肝散加减则可调和肝气,疏解郁结。

二者联合使用,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六、结论本研究表明,循经通络刮痧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经前期综合征与奖赏进程失调——来自脑电的证据

经前期综合征与奖赏进程失调——来自脑电的证据

Psychologica 性。时域分析结果显示, PMS 组在经前期收到奖赏反馈后奖赏正波(reward positivity, RewP)的波幅和差异波(即奖赏
条件和惩罚条件下的差值)的波幅均低于健康女性, 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对于 PMS 组来说, 经前期奖赏条 件下的 RewP 波幅和差异波波幅与经前期的情绪平衡性显著正相关。频域分析的结果则发现 PMS 组在经前期奖赏 条件下的 θ 频段(4~7 Hz, 250~400 ms)能量低于健康组。研究表明, PMS 女性在经前期的奖赏加工进程存在异常, 表 现为对奖赏反馈的预期增强, 而在收到奖赏反馈后又出现了钝化反应, 且奖赏进程的失调与情绪平衡性相关。本研 究为理解 PMS 女性奖赏进程失调的动态加工时程和神经震荡特征及其与情绪平衡性的关系提供了初步的神经生 理证据。 关键词 经前期综合征; 月经周期; 黄体晚期; 正性情绪; 奖赏进程; 奖赏正波; θ 频段; 时频分析 分类号 B845
生创新创意计划(CXCY18-06)资助。 通信作者: 周仁来, E-mail: rlzhou@
74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第6期
侯璐璐 等: 经前期综合征与奖赏进程失调——来自脑电的证据
74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8), 一般被计算为“正性情绪/(正性情绪+负性情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技
绪)” (Garamoni et al., 1991)或者“正性情绪−负性情 术具有精确到毫秒的时间分辨率, 在奖赏进程的研
绪” (Koydemir, Şimşek, Schütz, & Tipandjan, 2013; 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近年来, 研究者们采用 ERP

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疗效比较【关键词】西酞普兰阿普唑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外对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remenstrual tension syndrome, PMS)的研究已较为深入。

对于伴有轻中度身心症状的PMS患者,国内外均着重于心理治疗,但部分症状较重的患者,常需配合药物治疗。

文献报道,应用氟西汀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获得了较好疗效[1,2]。

作者试用西酞普兰和阿普唑仑对中重度PMS 患者进行治疗,并作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自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本院农村健康体检普查中诊断的PMS患者和门诊已确诊的PMS患者,选择年龄16~49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月经规律,排除合并有各种躯体疾患和精神障碍的患者共80例,均符合PMS的诊断标准[3]。

入选前均从未使用过抗焦虑药、神经阻断剂、激素、利尿药及口服避孕药。

按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相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AMD两组比较,t=0.92,P=0.36;HAMA两组比较,t=0.13,P=0.89)。

详见表1。

1.2 用药方法两组均要求被试者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服用药物,持续服2周并连续应用6个月经周期。

试验组给予西酞普兰片20mg (商品名:喜普妙,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1次/d,口服;对照组给以阿普唑仑片0.8mg,每晚1次口服。

1.3 疗效评定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种药物的安全性。

评定时间均为月经来潮前1周。

按诊断标准中各项症状的评分累积<5分或症状全部消失为治愈;各项症状累积分≥5分而<10分或症状大部分消失为显效,其他一律为无效。

1.4 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焦虑、精神障碍、体内水钠潴留、疼痛、口腔溃疡、偏头痛、低血糖症、疲劳、健忘、抑郁、乳房胀痛、双下肢可凹陷性水肿1.症状与月经的关系典型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常在经前7~10天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潮开始后4天内症状消失。

另有一种不常见的情况,即月经周期中存在两个不相连接的严重症状期,一是在排卵前后,然后经历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一周再出现症状,为PMS的特殊类型。

2.症状特点与分组经前期综合征涉及150种症状,可分为精神和躯体二大类,每一类又可有1种以上的亚组,严重程度不一(表1)。

(1)精神症状:①焦虑: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易怒,急躁失去耐心,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

②抑郁:没精打采,抑郁不乐,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会活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力减弱,害怕失控,有时精神错乱、偏执妄想,产生自杀念头。

(2)躯体症状:包括水钠潴留、疼痛和低血糖症状。

①水潴留:常见症状是手足与眼睑水肿,有的感乳房胀痛及腹部胀满,少数患者有体重增加。

②疼痛:可有头痛、乳房胀痛、盆腔痛、肠痉挛等全身各处疼痛症状。

A.经前头痛:为较常见的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

头痛症状于经前数天即出现,伴有恶心甚至呕吐,呈持续性或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和恶心、呕吐。

可根据头痛部位及伴随症状鉴别。

B.乳房胀痛:经前感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

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

扪诊时乳头敏感、触痛,有弥漫的坚实增厚感,但无局限性肿块感觉,经后症状完全消失。

C.盆腔痛:经前发生盆腔坠胀和腰骶部疼痛,持续至月经来潮后缓解,与前列腺素作用及盆腔组织水肿充血有关。

经前期综合征的护理

经前期综合征的护理
3.传授缓解压力的技巧如腹式呼吸、生物反馈训练、渐进性肌肉松弛。
4.指导使用药物指导病人按医嘱正确服用前列腺素抑制剂,可以缓解头痛、痛经;使用抗焦虑剂、抗抑郁药可使PMS病人的精神症状得到缓解;服用维生素B6或激素替代治疗,也可有效缓解PMS病人的多种症状。
5.健康教育帮助病人认识月经来潮前的一些症状属于自然现象,应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调整生活状态,建立应对不适症状的信心。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可能造成经前期综合征的原因和目前处理措施,帮助病人获得家人和病友团体的支持,增强女性自我控制的能力。
3.黄玲坤月宁治痛经及经前期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1999(01)
【处理原则】
轻者提供心理支持;症状明显者对症治疗。
【护理评估】(一)病史了解出现典型症状的特点,评估病人生理、心理方面的疾病史,既往妇科、产科等病史,识别诱发症状的相关因素,排除精神病及心、肝、肾等疾病引起的浮肿症状。(二)身心状况病人在月经来潮前7~14天,出现一种周期性的身体、精神、行为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速减轻直至消失。病人在发病期间通常表现为紧张、焦虑、沮丧、不安、情绪波动,严重者产生自杀意图、出现叛逆或虐待儿背童的行为。症状可干拢其正常的工作、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
2.躯体症状表现为头痛、乳房胀痛、腹部胀满、肢体浮肿、体重增加等,包括:①水钠潴留症状:手、足、颜面浮肿。体重增加,腹部胀满。②疼痛:乳房胀痛,头痛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腰骶部痛,盆腔痛或全身各处疼痛。③其他:疲乏,食欲增加,喜食甜食或咸食。
3.行为改变表现为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低,意外事故倾向,易有犯罪行为或自杀意图。
【结果评价】
1.病人消除焦虑感,正确对待经期不适,没有出现干扰正常生活的严重症状。
2.病人能理解出现症状的原因,并能列举缓解不适症状的有效措施。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经前期综合征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经前期综合征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经前期综合征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1-3]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经前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反复在黄体期周期性出现以躯体、精神和行为改变等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

中医称为“月经前后诸证”,包括“经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浮肿”、“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行口糜”等病证。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4-5]该病特点是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常因家庭不和,或工作紧张而诱发,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多见于25-45岁妇女。

3.1.2症状(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6]多于经前1~2周出现,经前几天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常见症状有紧张、焦虑、激动、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低:社交障碍;失眠、嗜睡、眩晕、眼花;厌食、恶心、腹泻;心悸、盗汗、性欲改变;肢体肿胀、乳房胀痛、头痛等。

所出现症状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至少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症状的轻重有明显的个体性。

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3.1.3体征一般全身及局部无明显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肢体肿胀或体重增加。

3.1.4辅助检查3.1.4.1BBT测定大多为双相,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或不规则,或上升时程短,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关。

3.1.4.2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7]黄体期血清P水平低下或正常,E2浓度偏高。

E2/P比值增高,可有PRL水平升高。

3.1.4.3其他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浆蛋白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

3.2鉴别诊断3.2.1精神病(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8]精神病发病与月经周期无关。

经前期综合症

经前期综合症

【经前期综合症概述】育龄妇女在应届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显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病症,月经来潮后病症迅即消失。

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最近几年以为本病病症涉及范围普遍,除精神神经病症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病症,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

但仍有学者突出有关情绪异样这方面的病症而提出“晚黄体期焦虑症(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LLPDD)这一命名作为PMS的一个分枝。

[]【经前期综合症诊断】要紧依托了解病人病史和家族、家庭史。

由于许多病人有情绪障碍及神经病病症,故要专门注意这方面的情形。

此刻临床要紧依照下述3个关键要素进行诊断:①在前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显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病症,如疲劳乏力、急躁、抑郁、焦虑、忧伤、过度灵敏、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病症,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②病症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显现,在晚卵泡期必需存在一段无病症的间歇期,即病症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再也不复发;③病症的严峻程度足以阻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凡符合上述3项者才能诊断PMS。

Mortola(1992)提出了定量(按病症评分)的诊断标准。

他通过3年时刻,前瞻性调查分析了170例PMS妇女及无病症对照组,发觉PMS在情绪、行为、举止方面最多见病症12种、最多见的体质病症10种,它们依次为:疲劳乏力(反映冷淡)、易兴奋、腹胀气及四肢发胀、焦虑/紧张、乳房胀痛、情绪不稳固、抑郁、渴求某种食物、痤疮、食欲增加、过度灵敏、水肿、烦躁易怒、易哭、喜离群独处、头痛、健忘、胃肠道病症、注意力不集中、潮热、心悸及眩晕等。

每种病症按严峻程度进行评分:有轻微病症,但不妨碍正常生活评1分;中度病症,阻碍日常生活,但并未躺倒或不能工作评2分;重度病症,严峻阻碍日常生活,无法胜任工作评3分,别离计算卵泡期(周期第三~九天)及黄体期(周期最后7天)7天的总分。

浅析从肝论治经前期综合征

浅析从肝论治经前期综合征

浅析从肝论治经前期综合征从肝主疏泄、主藏血的生理功能方面,论述从肝论治经前期综合征的机理,并通过中药调节肝脏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PMS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PMS较西医有明显优势,其机理和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标签:肝;疏泄;藏血;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妇女在黄体期反复出现周期性以躯体、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

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1]。

其主要表现有烦躁易怒、失眠、紧张、压抑以及头痛、乳房胀痛、颜面浮肿等一系列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并无经前期综合征这一病名,而是分述于经行诸证中,如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等病证,它们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其统称为“月经前后诸证”。

[2]近年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其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笔者认为肝对经前综合征的调节作用不可忽视。

1 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1.1 肝主疏泄肝气可畅达全身气机,使各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通畅。

肝气的疏泄功能,对于维持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功能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重要条件。

1.1.1 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血液及津液的输布代谢有赖于气机调畅。

肝气疏泄,气载血行,既使血无瘀滞之弊,也使血液循经,避免迫血妄行。

气能行津,气行津布,使之无聚湿成水生痰化饮之患,可防止出现经前浮肿等病症。

1.1.2 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肝气疏泄,气机调畅,有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防止出现经前泄泻。

1.1.3 调畅情志肝气疏泄功能可调畅气机,使人心情舒畅,既无亢奋,也无抑郁。

情志活动异常,又可导致气机失常,正如《素问·举痛论》中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3]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志刺激是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4]。

情志异常与肝的疏泄功能关系密切,故治疗经前情志异常着重调理肝气。

1.2 肝主藏血肝主藏血与其疏泄之功密切相关。

从冲脉论治经前期综合征

从冲脉论治经前期综合征

从冲脉论治经前期综合征盖晓丽【摘要】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1组反复发生在月经前,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以躯体、精神症状(包括情感和行为)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三四十年才引起重视.今人多从脏腑论治此病,强调经前期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引起,其中尤以肝的功能失调为主,故治疗上以调肝为主.然而笔者以奇经八脉为突破点,对冲脉的循行路线、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等进行分析,探讨冲脉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关系,强调发病时冲脉的病理变化,指出其病机的关键是冲气上逆,提倡从调冲降逆的角度论治本病,为PMS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点.【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3)011【总页数】3页(P1527-1528,1532)【关键词】经前期综合征;冲脉;论治【作者】盖晓丽【作者单位】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临沂 276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11+5经前期综合征又称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系指妇女在月经来潮前14 d以内,周期性地出现头痛、偏头痛、血压升高、心烦急躁、思想不集中、乳胀、乳疼、面目水肿等症状,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以青壮年妇女最为常见。

此病每于经前期出现,在经前2~7 d症状最为明显,月经来潮后症状逐渐消失,轻者无需治疗,严重者可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

目前现代医学对其病因、治疗尚无明确统一的认识,故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而中药治疗常有较好疗效。

中医学虽无此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常与痛经、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泄泻、经行情志异常等相关,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

古医籍对本症亦有阐述,如《女科百问》[1]云:“经水欲行,先身体痛或腹”;《叶氏女科证治》[2]云:“经来遍身浮肿,此乃脾土不能克水,变为肿”;《傅青主女科》[3]亦有“经前腹痛吐血”“经前泄水”的记载。

奇经八脉与妇女经带胎产关系密切。

冲脉又为血海,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月经来潮前冲气上逆有关,从而主张从冲脉论治经前期诸症,为本病的论治提供了新思路。

经前期综合征科普讲座

经前期综合征科普讲座
研究表明,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可能 是引发症状的主要原因。
经前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经前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
研究显示,约50%至80%的女性在月经前会经历 不同程度的PMS症状。
其中,约20%到40%的女性会出现严重症状,需 寻求专业帮助。
经前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年龄因素
PMS通常在青春期开始后出现,尤其在生育年龄 的女性中更为常见。
如何预防经前期综合征? 压力管理
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如冥想、瑜伽等,有助于缓解 心理压力。
这些方法还可以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如何预防经前期综合征?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了解身体变化和月经周 期。
与医生保持沟通,能更好地管理症状和治疗方案 。
谢谢观看
使用日记或应用程序记录症状的出现时间、持续 时间和严重程度。
如何诊断经前期综合征?
专业诊断
医生会通过询问症状和生活史进行评估,并排除 其他可能的疾病。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或其他医 学检查。
如何诊断经前期综合征? 标。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女性发现症状有所减轻, 尤其是在更年期后。
经前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社会影响
PMS对女性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产生显著的 影响。
了解和管理PMS有助于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社 会参与度。
如何诊断经前期综合征?
如何诊断经前期综合征?
自我评估
女性可以记录自己的症状和月经周期,以帮助识 别PMS的模式。
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心理支持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可以帮助女性应对情 绪波动和焦虑。
社交支持也至关重要,鼓励女性与家人和朋友分 享经历。
如何预防经前期综合征?

专家建议重视经前综合征(PMS)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专家建议重视经前综合征(PMS)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龙源期刊网
专家建议重视经前综合征(PMS)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作者:
来源:《糖尿病天地》2017年第01期
研究发现约40%的英国女性患有PMS,症状包括:抑郁、焦虑、易怒、情绪波动、腹胀、乳腺疼痛等,病情严重时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自残和自杀。

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指出诊断和治疗经前综合征时应采用规范化标准,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鉴别诊断潜在精神疾病并采用多学科结合综合管理。

诊断标准是至少连续两个月经周期有PMS的症状(应用标准化工具评估PMS症状);进一步确诊需要连续三个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GnRH-a),该药物会阻断正常卵巢的周期,如果患者确实为PMS患者,使用该药物后将缓解相应症状。

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推荐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鉴别诊断潜在精神疾病。

无论PMS患者是否计划怀孕,均推荐使用新一代口服避孕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进行治疗。

来源:BJOG。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经前期综合征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经前期综合征

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经前期综合征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1-3]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经前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反复在黄体期周期性出现以躯体、精神和行为改变等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

中医称为“月经前后诸证”,包括“经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浮肿”、“经行发热”、“经行泄泻”、“经行口糜”等病证。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4-5]该病特点是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常因家庭不和,或工作紧张而诱发,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多见于25-45岁妇女。

3.1.2症状(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6]多于经前1~2周出现,经前几天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常见症状有紧张、焦虑、激动、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低:社交障碍;失眠、嗜睡、眩晕、眼花;厌食、恶心、腹泻;心悸、盗汗、性欲改变;肢体肿胀、乳房胀痛、头痛等。

所出现症状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出现,至少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症状的轻重有明显的个体性。

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3.1.3体征一般全身及局部无明显体征,部分患者可有肢体肿胀或体重增加。

3.1.4辅助检查3.1.4.1BBT测定大多为双相,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或不规则,或上升时程短,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关。

3.1.4.2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7]黄体期血清P水平低下或正常,E2浓度偏高。

E2/P比值增高,可有PRL水平升高。

3.1.4.3其他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浆蛋白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

3.2鉴别诊断3.2.1精神病(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8]精神病发病与月经周期无关。

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

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

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又称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remenstrual Tension Syndrome,PMTS),是妇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Frank 以及Horney在1931 年基于对某些疾病症状和治疗方法的生理病理学推测,提出了经前期综合征(PMS)的概念,这是对PMS 的最早定义[1]。

PMS 被认为是一系列发生于黄体期的症状,表现为躯体,情感,心理以及行为的改变[2]。

其中包括情绪激动、抑郁、忧郁、焦虑、易怒、心烦、失眠、头痛、头晕、思想不集中、乏力、便秘、下腹痛、乳房胀痛、浮肿、周身瘀胀、体重增加等症状。

还有的患者出现哮喘、痤疮、荨麻疹、嗜甜食、发热、便血、泄泻、阴道泻水等症状。

虽此病属中医“经行前后诸证”范畴。

1发病机理探讨有关PMS,众医家多认为病位主要在肝,也涉及到脾、肾、心、肺、冲任,病机主要与肝失疏泄有关,根据患者素体及病程长短,病机还有脾虚、肾虚、血瘀、阴虚、痰火等。

蔡慧筠[3]认为肝气郁结是PMS 的主要病机。

梁杰云[4]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肝的功能失常也是造成气血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乔明琦等[5]对526 例PMS 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本病证候以肝疏泄失常(主要为肝气上逆及肝气郁结)为主。

李雯[6]认为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与肝、血的关系尤为密切,以肝郁化火、气滞血瘀为主要病机。

袁云瑞[7]认为本病是由肝气郁结化火,久而凝液生痰,或素有痰浊内蕴,经前或经期挟肝木之火,随冲任之气上扰而致。

王光辉[8]认为该病主要由肝脾肾三脏与冲任功能失调所致。

黄秀娣[9]认为本病多属阴虚肝旺,即脏燥阴虚。

江海身认为本病因肝郁血虚、气滞血瘀、肾虚宫寒而致。

贺稚平等认为该病为肝郁、肝火所致。

李霞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

经前期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经前期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经前期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尤其是经前期综合征的早期症状,经前期综合征有什么表现?得了经前期综合征会怎样?以及经前期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病症,经前期综合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经前期综合征常见症状:瘀血性痛经、体重增加、发作性眩晕、乳房胀痛、生理性腹泻、水潴留、失眠*一、症状:1.症状与月经的关系2.症状特点与分组经前期综合征涉及150种症状,可分为精神和躯体二大类,每一类又可有1种以上的亚组,严重程度不一。

(1)精神症状:①焦虑: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易怒,急躁失去耐心,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

②抑郁:没精打采,抑郁不乐,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会活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力减弱,害怕失控,有时精神错乱,偏执妄想,产生自杀念头。

(2)躯体症状:包括水钠潴留,疼痛和低血糖症状。

①水潴留:常见症状是手足与眼睑水肿,有的感乳房胀痛及腹部胀满,少数患者有体重增加。

②疼痛:可有头痛,乳房胀痛,盆腔痛,肠痉挛等全身各处疼痛症状。

A.经前头痛:为较常见的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头痛症状于经前数天即出现,伴有恶心甚至呕吐,呈持续性或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和恶心,呕吐,可根据头痛部位及伴随症状鉴别。

B.乳房胀痛:经前感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扪诊时乳头敏感,触痛,有弥漫的坚实增厚感,但无局限性肿块感觉,经后症状完全消失。

C.盆腔痛:经前发生盆腔坠胀和腰骶部疼痛,持续至月经来潮后缓解,与前列腺素作用及盆腔组织水肿充血有关,但应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生活状态
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限制盐、咖 啡焦虑剂:适用于明显焦虑者
阿普唑仑0.25~4mg 每日2~3次,用至月经来潮第 2~3日,逐渐增量,最大剂量为每日4mg。
药物治疗
抗忧郁剂 适用于明显忧郁的患者
氟西汀20mg,每日1次。黄体期用药。
药物治疗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患者在黄体后期循环中 类阿片肽浓度下降,表现内 源性类阿片肽撤退症状,影 响精神、神经及行为方面的 变化。
其它病因 5-羟色胺、单胺类活性变化、维生素B6缺陷
三、临床表现
生理方面 心理社会方面
~临床表现~
生理方面
周期性发生的系列异常征 象。
多见于25~45岁妇女。 症状出现于月经前1~2周,
螺内脂20~40mg,每日2~3次
药物治疗
维生素B6 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与下丘脑 -垂体-卵巢轴的关系,还可抑制催乳素合 成。
每次10-20mg,每日3次
药物治疗
抑制排卵
1.避孕药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造成低促性 腺低雌激素状态。
经前期综合征 PMS
premenstrual syndrome
一、概述
定义 特点
反复在黄体期周期性出 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的躯体、精神以及行为 方面改变的综合征。 月 经来潮后症状消失。
一、概述
定义 特点
周期性出现 月经来潮后自然消失
二、病因
精神社会因素 卵巢激素失调 神经递质异常
月经来潮后迅速减轻直至 消失。
躯体症状 精神症状 行为改变
~临床表现~
心理社会方面
主要包括紧张、焦虑、沮丧、不安、情绪 起伏不定等,更严重者自杀或出现叛逆心 理或虐待儿童的行为。
四、处理原则
心理治疗 调整生活状态 药物治疗
~治疗~
一般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安慰与疏导,使精神松弛,重新控 制生活。
安慰剂治疗反应率高达 30%~50%
情绪紧张会加重症状
二、病因
精神社会因素 卵巢激素失调 神经递质异常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患 者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或组 织对孕激素敏感性失常,雌 激素水平相对过高,引起水 钠潴留。 目前认为可能与 黄体后期雌孕激素撤退有关。
目前的研究结果与上面不符。
二、病因
精神社会因素 卵巢激素失调 神经递质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