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多变的天气 重难点突破 素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多变的天气资料拓展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多变的天气资料拓展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雾和霾的区别
“雾”是由大量的细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气层中,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变坏的水汽凝结现象。

“霾”现象,是城市大气中大量细小的污染物颗粒在一定的天气形势下无法扩散,堆积在城市近地面的空气中所形成的,表现出来就是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严重下降,天空显得灰蒙蒙的。

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

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

就能见度来区分: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

另外,雾和霾还有一些肉眼看得见的“不一样”: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霾则有l千米~3千米;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主要污染物的产生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3.1多变的天气》是一节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课程。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的测量指标、天气的变化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的测量指标,以及认识天气的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但对于天气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现象,培养他们对天气的感知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掌握天气的测量指标,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天气的定义,掌握天气的测量指标,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对天气的感知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的定义,天气的测量指标,天气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天气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天气的定义: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现象,讨论天气的定义,得出天气的定义。

3.学习天气的测量指标:介绍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测量指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指标。

4.探究天气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总结天气的变化规律。

5.应用与拓展: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的天气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天气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多变的天气深度点拨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多变的天气深度点拨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要点一:天气及其影响(重点)1.天气的概念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征(1)天气反映的时间比较短。

(2)它是时刻在变化的,表现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天气不同(时间上的变化),有时候在几分钟之内,可以由阳光灿烂变为乌云密布。

(3)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空间上的变化),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

3.气候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4.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5.天气与人类活动【例题1】下列叙述中,叙述天气的是()A.山前桃花山后雪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C.昆明四季如春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点拨: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天气的概念和特征。

天气是反映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选项A叙述的意思是山前已为春季桃花盛开,而山后却积雪不融,每年这个时候都大致如此,是比较稳定的,不是时刻在变化的。

选项B描述的是塔里木盆地终年如此,并非短时间的。

选项C叙述的是昆明四季的特征。

选项D叙述的是一夜之间树枝上都缀满了雪花,恰似梨花盛开。

因此正确答案是D。

答案:D【例题2】“天公作美,今年秋收时,天气晴朗,水稻收割顺利”,说明了( )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

“水稻收割顺利”说的是农业生产活动,所以题目说明的是“天气影响生产”。

答案:A要点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难点)l. 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的作用天气预报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人们就可以及早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气象观测→获取气象数据→加工处理气象情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制作天气预报节目。

(3)天气预报的内容: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与地图》和《世界地理》之后,开始接触中国地理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中的天气情况,包括天气的定义、分类、以及影响天气的因素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天气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和地图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天气作为一种抽象的自然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天气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天气的定义,能够正确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以及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定义和分类。

2.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

3.天气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实例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天气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配合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天气知识。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包括图片、图表和实例等,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天气现象的图片,如晴天、阴天、雨天等,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什么天气吗?”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变的天气。

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 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 课程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

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本节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①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

②空气质量的评估。

【学情分析】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①七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

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七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理念】1.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感受地理的魅力,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天气的定义和特征:天气是指某个地区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不确定性的特点。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个地区的天气平均状况。
(3)天气的测量指标:气温、降水、湿度、风速等是衡量天气的主要指标。
(4)常见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包括晴朗、多云、降雨、降雪、雾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们对天气的基本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描述天气的特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以及天气的测量指标。他们了解到了气温、降水、湿度、风速等天气测量指标的含义和作用,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和记录身边的天气情况,学生们提高了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他们能够主动关注天气变化,运用所学的天气知识解释和理解实际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 多变的天气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1节的“多变的天气”。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天气的定义、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以及常见天气现象等。具体内容包括:
1. 天气的定义和特征:天气是指某个地区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不确定性的特点。
7. 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观点和互相评价,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8. 生活应用能力:学生们将所学的天气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自己的生活应用能力。他们能够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日常活动,应对不同的天气情况,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和适应能力。
5. 探究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激发了自己的地理探究能力。他们主动探索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提出问题并进行实证研究。

3.1 多变的天气 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3.1 多变的天气 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与过程: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教学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

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

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一).天气及其影响什么是天气?①天气的概念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天气与人类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多变的天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天气的变幻莫测,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掌握天气的基本要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天气的认知多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认识天气的基本要素,学会描述天气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天气变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的多样性,天气基本要素的认识。

2.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现象的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视频等,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观察、记录天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例、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天气记录表,供学生记录天气现象。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例或视频展示天气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的基本要素,如气温、降水、风向等,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这些要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周围天气,记录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巩固(5分钟)讨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让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2.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3.解释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4、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激发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3。

让学生认识到地理源于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从而更加地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影响以及重要性。

3、常见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如何根据风向标判断风向及风力的大小。

3、学会使用天气符号。

三、教学类型:新授课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大家回顾这几天不同的天气,让大家思考天气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多变的天气》。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源于生活,也降低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难度。

二、新知讲解1.天气定义: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气候的定义: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思考】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生思考过后,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判断下面哪些形容的是天气,哪些形容的是气候?1、下列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A、长夏无冬B、烈日炎炎C、阴转多云D、四季如春E、东边日出西边雨F、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G、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天气的影响。

用课件展示书上活动题的几段材料,分析每段材料分别分析的是天气和哪个方面的影响。

归纳:材料1——天气影响农业材料2——天气影响交通材料3——天气影响生活【转承】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天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预知天气,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去安排我们的生活、日常出行、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等,为我们带来很多便利。

那么我们可以预知未来的天气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预知天气?3.天气预报通常,天气预报要预告一日获多日内的阴晴、气温、降水和风等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3.1多变的天气(23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3.1多变的天气(23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天气预报 卫星云图 天气符号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观察一下周围的生活环境,有哪些污染 空气的现象?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善?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成功是一步 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中,我学会了坚持自己。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绿色表示陆地
白色表示云区或雨区 蓝色表示海洋
1.图中A地表示__陆__地__,B地
C
B 表示_海___洋__.
2.ABC三地,可能是晴天的
A
是_A_和___B_,阴雨天的是__C___.
为什么?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家乡 的天气什么特点?
-2℃~15℃ 多云转中雨,南风4级,零下2度到15度。
心里必须充满光明。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向你的美好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 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有一 个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背弃你,这个人就是你自己。谁不虚伪,谁不善变,谁都不是谁的谁。又何必把一些人,一些事看的那么重要。有一种女人像贝壳一样,外面很硬, 内在其实很软。心里有一颗美丽的珍珠,却从来不轻易让人看见。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公平。在一个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势必要承受更多,每一个看似低的 起点,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经之路。你要学会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声音;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时间会告诉 你一切真相。有些事情,要等到你渐渐清醒了,才明白它是个错误;有些东西,要等到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时间并不会真的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它只是把 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了。 生活不是让你用来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那么可以让你喘息的空间也就是越少。胸怀临云志,莫负少年时唯有行动才能解 除所有的不安。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记昨天的痛!如果你不努力争取你想要的,那你永远都不会拥有它。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其实每一条都通往阳光的大道, 都充满坎坷。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我已经看见,多年后的自己。自信!开朗!豁达!努力的目的在于让妈妈给自己买东西时像给我买 东西一样干脆。被人羞辱的时候,翻脸不如翻身,生气不如争气。成长道路谁都会受伤,我们才刚刚起航,必须学会坚强。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在成长的过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3.1《多变的天气》。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影响,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多变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天气的变化和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多变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影响,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天气变化的关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的变化和影响,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方面的变化。

2.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2.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天气实例,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的相关资料,用于教学讲解。

3.准备小组合作的相关任务和指导,用于教学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气候特点吗?那么你们认为气候和天气有什么区别呢?”2.呈现(10分钟)展示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如晴天、雨天、雪天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天气现象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天气的多变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天气会发生变化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并总结天气变化的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请大家列举一些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

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三篇

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三篇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2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特点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

学好本节内容,对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材结构:本节课由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三部分内容组成。

所有内容都围绕身边的现象来展开。

3、教材特点:教材以生活中的天气为切入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但又是有章可寻,使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现象和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目标:辨认常用天气符号,说出天气的特点。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这一术语,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

3、德育目标: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1、重点: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学会看天气预报。

2、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二、说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的利用。

三、说学法指导《多变的天气》一节学习的是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

让学生多谈论生活中天气,把课堂交给学生,贯穿于整个备课的构思中。

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刚刚学校运动会顺利闭幕了。

在运动会期间,天气怎么样?哈哈,老师早就知道了天气会是那样,我可不是吹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天气的一些知识。

(国庆节有不少同学和爸妈外出旅游吧,大家都去了哪里呢?天气怎么样呢?想必要出门的同学最关心的就是国庆节期间的天气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天气的一些知识。

)(二)、讲授新课一、天气及其影响1、怎么描述天气展示运动会期间的天气图片,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运动会期间的天气怎么样?今天的天气呢?昨天的天气呢?“神六”发射前的天气和发射时的天气呢?让学生描述天气。

再展示一组图片,让同学知道不同的天气,人们的生产生活会不同。

教师提问:常见的天气有那些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晴、多云、雨、风……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3.1 多变的天气 教材习题解析 素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3.1 多变的天气 教材习题解析 素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多变的天气》教材习题解析认识天气及其影响1.看看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解析:①昆明四季如春(气候)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③明天大风降温(天气)④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气候)2.阅读图文资料,说说天气的影响。

(1)简要分析图文资料,总结它们提供的信息。

解析:材料A说明了:天气与交通的关系;材料B说明了:天气与生活起居的关系;材料C说明了: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材料D说明了:天气与军事战争的关系。

(2)补充更多的资料,说明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天气影响到生活的很多方面,包括出行、穿着、吃住、经济活动等。

尽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列举:风寒感冒多是温度变化造成的、大雨影响体育活动、暴雪影响上学、高温或风沙不利于户外活动等等。

记录天气状况和模拟播报天气预报1.收看天气预报,记录学校所在地区近一周的天气状况,完成下表。

(以济南为例)解析:注:以当地实际情况为例填写,目的是感悟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培养观察生活的现象的能力,养成记录天气变化状况的好习惯,正确选择和绘制天气符号。

2.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2011年7月2日的天气预报。

解析:本活动通过再现电视天气预报的情景,了解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感知天气因素包括哪些内容。

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完成好本活动的关键,以北京为例,播报天气预报的一般模式是:北京,中雨到多云,气温25℃—27℃。

播报时,同学们选择城市时按照北→南或东→西的顺序,先说城市,再说天气的阴晴等状况,最后说气温变化状况。

认识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有的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下面两例可能就发生在你的身边。

选择一个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焚烧秸秆:每年秋收以后,村里有些农民都要把田里的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

但是,这样做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能不能改变这种传统的肥田方法呢?解析:本题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较为熟悉。

3.1多变的天气(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4)(2)

3.1多变的天气(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4)(2)

㈣.当堂检测 ﹙10 分钟﹚
3.2003 年 11 月 20 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4. 下列有关战争的历史典故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影响的是(
5.赤壁之战中,诸葛亮预测将有东南风,下面表示东南风的符号是( A B
C

D
6.东北风 8 级用下列哪个符号表示(
7. 有关卫星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绿色表示海洋
) B. 蓝色表示陆地
C. 白色表示云区 8. 天气符号“ A. 大雾 ”表示的天气是( B. 沙尘暴
D. 云层越厚颜色越黑 ) C. 阴天 ) D. 霜冻
9.对下图为某地区的天气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
19℃~22℃ A.小雨转晴,夜天最高气温 22℃,白间最低气温 19℃ B.晴转小雨,白天最高气温 22℃,夜间最低气温 19℃ C.小雨转晴,白天最高气温 22℃,夜间最低气温 19℃ D.阴转晴,夜间最低气温 19℃,白天最高气温 22℃ 10.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 ( )
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小组:
课题 学习目标
多变的天气
㈠﹑知识目标 ⒈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特点及影响 ⒉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⒊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⒋了解风向的判读及画法 ㈡﹑能力目标 ⒈初步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⒉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的技能 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1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特点 2 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了解风向的判读及画法 教 学 程 序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过程与方法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当天学习的内容掌握不够牢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我打算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复习环节,如小测试、知识问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巩固。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天气组成要素,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气温、湿度、气压等数据,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从地理学科角度出发,全面提高其观察、思考、实践、环保和合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地理学科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但在天气相关知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尚处于初级阶段。以下从学生层次、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进行分析: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层的状态和变化,包括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它是影响我们生活、农业、交通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暴雨对城市交通、农业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天气预报来提前预防和应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天气组成要素和气象灾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
6.天气预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选择衣物、出行方式等。
-应对极端天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7.气象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预防措施:关注天气预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应对措施:及时撤离、储备物资、救援等。
8.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天气观测中的应用
-实时查询、分析天气数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的天气》重难点突破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入手,首先讲述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设计了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活动式课文;接着介绍天气对我们的影响,再进一步介绍了常见的天气预报形式──电视天气预报;同时讲述了常见的天气预报符号及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然后引入表示空气质量的方法──空气污染指数;最后通过活动式课文介绍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从教材结构看,本节是后面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本节生活性、实践性都很强,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实践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重难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案
(一)生活链接法──用身边的地理帮助学生感知和探索地理问题,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初一学生同时接触“天气”“气候”两个同类的地理术语,很容易混淆。

因此,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课前从各种不同渠道收集天气或气候方面的资料或
趣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以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这两个概念。

(二)问题情景法──给学生布置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去探索和发现地理问题
熟悉了常用的天气符号,你会阅读天气预报图了吗?找同学当天气预报小主持,给大家解说
下面的城市天气预报图。

(三)点拨提升法──在学生自主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发现进行点拨提升,这样的点拨提升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特别关键的
老师多媒体呈现多元化资料,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及判别知识进行点拨提升。

天气与气候特点的比较──从小朋友的对话中加以体会:
关于天气:“我们那的天跟娃娃脸似的,说变就变,忽晴忽雨。


关于气候:“我们的家乡昆明四季如春。


老师给学生多媒体呈现知识框架,以达成进一步体会“天气与气候”联系和区别的教学目标。

(四)实践感悟法──让学生在上网查询资料和学会阅读天气预报的过程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感悟,以达成对学习目标的落实和对知识的理解
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最新的电视天气预报图,可以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小主持给大家播报,师生共同感悟提升,以达成进一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图的目的。

老师百度下面的最新网络数据资源,让学生的知识链接到生活。

雾霾天气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