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通渭
我的家乡通渭作文
![我的家乡通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5dc32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c.png)
我的家乡通渭作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家乡通渭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家乡通渭作文1俗话说“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在通渭,家家户户的墙上总会挂上几幅字画,颇有文化气息。
在那里,人们一提笔就能写出重峦叠嶂,一沾墨就能画出烟波浩渺。
我的家乡,也是书法之乡。
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县乡里,却有着无限的的魅力。
你若是在某一个秋天慢慢的走进一片农田,相信我,你不会后悔的!金黄的麦子犹如海一般的漂荡,被微风带起的麦浪让人感到异常的舒服。
闭上眼,麦子的香气扑鼻而来,轻柔的微风吹在脸上,就像是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你。
时不时地还有几只鸟儿在空中划过,在树上歇息,在这种情形下,让人不由得想要多停留一些时间。
在通渭,还保留了许多中国的传统习俗,每当在除夕的时候,每家每户的男人们都会在固定的地方去烧纸、烧香、放鞭炮,这个过程叫做“接仙人”,意思就是把已经去世的亲人接回家和我们一起过年,初一到初五再把“接仙人”的过程重复一遍,就是“送仙人”,意思是把已经去世的亲人送回去。
虽说这些都是老一辈的迷信,但还是把许久以前的东西传承到了现在。
通渭,在粗犷的黄土高原之上,往事已如过眼烟云,但记忆不会被抹去,革命时期的`榜罗会议是在这里召开的、严重的饥荒是在这里开始的……你可知道因为榜罗会议取得了多大的胜利吗?你又能知道那一次严重的饥荒饿死了多少的百姓吗?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这就是我的家乡——通渭,在那里不仅有我所讲到的,还有着更多的魅力等着你发现,如果你愿意,你不妨去探索一番。
我的家乡通渭作文2通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北小县城,每当别人问起,“通渭都有什么”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是啊,通渭有什么呢?难道有的仅仅是“全国书画艺术之乡”这么一个名号吗?难道只有书画值得一提吗?不,这个人类文明繁衍生息五千多年的地方绝不仅是这样。
写通渭的作文
![写通渭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f02d4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1.png)
写通渭的作文
《我的通渭老家》
嘿,要说通渭,那可是我的老家呀!那里虽然不是啥繁华大城市,但有着不一样的魅力。
记得有一次我回老家,正赶上过年。
那场面可热闹了,大家都忙着准备各种好吃的。
我跟着家人一起去赶集置备年货,一到集上,那真是人山人海呀!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
我们逛啊逛,看到了卖春联的,那春联上的字写得可好看啦,龙飞凤舞的,我就想这字咋写得这么棒呢。
然后又看到了卖鞭炮的,一大箱一大箱的,我心里那个痒痒啊,就盼着晚上能赶紧放鞭炮。
我们还去买了好多好吃的,有那甜甜的糖果,各种各样的水果。
我还看到了卖通渭荞圈圈的,那一个个圆圆的荞圈圈看着就好诱人,我缠着大人给我买了几个,咬一口,满嘴都是荞面的香味,特别好吃。
到了晚上,可就更热闹啦。
烟花噼里啪啦地响起来,把整个天空都照亮了,那五彩的光芒可真美。
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在院子里又跑又跳,玩得不亦乐乎。
哎呀,在通渭的日子总是那么有趣,那么让人难忘。
这里虽然没有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但有浓浓的乡情,有温暖的家人和欢乐的时光。
通渭,永远都是我的老家,我心里最特别的存在呀!
这就是我心里的通渭,充满活力和乐趣的地方,我爱通渭!。
写通渭的作文
![写通渭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aa155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9.png)
写通渭的作文
《通渭,我的别样家乡》
嘿,说起通渭,那可是我相当熟悉的地儿啊!
通渭这地方,虽没有大城市的繁华热闹,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就说那街道吧,不宽也不窄,两边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店。
有卖吃的,那阵阵香味儿直往你鼻子里钻,尤其是那卖荞圈圈的,一个个金黄酥脆,看着就流口水。
还有卖书画的,通渭可是有名的书画之乡呢,那些书画作品挂满了店里,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记得有一次,我在街上溜达,看到一个老爷爷在路边摆着小摊卖土豆。
那土豆一个个圆滚滚的,特别可爱。
老爷爷看到我在看,就笑着说:“娃娃,咱这土豆可好吃咧,买点不?”我就好奇地问:“老爷爷,咋个好吃法呀?”老爷爷立马来了精神,说:“俺这土豆啊,煮熟了面面的,咬一口,满嘴都是香味儿,还带着点甜味咧。
”说着,他还拿起一个土豆递给我让我摸摸,嘿,还真的是光溜溜的呢。
我被老爷爷的热情给逗乐了,最后还真买了几斤土豆回去尝尝,还别说,真如老爷爷说的那么好吃。
这就是通渭,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县城。
也许它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就是这些小小的人和事,构成了通渭独特的风景。
我爱通渭,爱它的真实,爱它的质朴。
不管走到哪里,通渭永远在我心里有着特殊的位置。
怎么样,这就是我眼中的通渭,一个有着独特韵味的地方。
下次有机会,你也一定要来通渭逛逛哦!。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生作文大全美丽的通渭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生作文大全美丽的通渭](https://img.taocdn.com/s3/m/2d178edbc8d376eeaeaa314d.png)
小学生作文大全美丽的通渭【篇一:美丽通渭,我的家乡】美丽通渭,我的家乡甘肃省通渭县平襄初中八10班张子涵我的家乡通渭,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西南,北控长城,南通渭水,四面群山环抱,地势开阔坦荡;县城背枕笔架山,前挹南屏山,牛谷河三面萦绕,脉络疏通有致。
地扼陇右交通要冲,是川,陕通往河西,西城的重要门径。
就是这样一片土地,从古至今始终洋溢着她独特的韵味,养育这一代又一代辛劳朴实的通渭人。
通渭人独特的“通渭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就是这样一片土地,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才俊,孕育了独具通渭特色的文化艺术,它们是通渭的精髓,是通渭的魂。
在通渭众多历史人物中,最著名的要数秦嘉徐淑夫妻二人。
他们二人刻苦好学,生性聪慧,文思敏捷,善作诗文。
汉恒帝时,秦嘉被辟为陇西郡,后又升至黄门郎。
二人所做五言诗,在两汉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为纪念这对诗人夫妻,我县人民在南屏山下修建了秦嘉徐淑公园,其中的比翼阁,高大宏伟,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将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很有艺术风格。
通渭人习惯吃浆水面。
浆水面以酸菜浆水和手擀面条做成。
酸菜浆水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菜叫酸菜,汤叫浆水酸味独特,清冽芳香,也是通渭人饮食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味。
手擀面有小麦面做成的,也有荞麦面做成的。
浆水面制作简单但味道极美。
其中虽无燕窝鲍翅,人参丹桂,但养活了祖祖辈辈的通渭人,而且形成了他们如同浆水面一样单纯质朴的性格。
通渭这片黄土地还盛产土豆。
通渭土豆名声远扬大西北,与浆水面并为通渭人主食。
你可别小瞧这其貌不扬的土豆,用不同方法烹制就有不同的味道。
尤其是煮着吃,那种纯天然,纯绿色的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热气腾腾的土豆刚出锅,毫不夸张,准会让旁边的小孩垂涎三尺。
更让人高兴的是这土豆如今变成了“金蛋蛋”,成了通渭人经济的支柱,引领通渭人向小康迈进。
徐此之外,通渭也是书画艺术之乡,如果漫步通渭县或任何一个小镇,随处可见书画装裱部,里外挂满字画,墨香飘荡。
关于定西市通渭县的家乡的作文850字
![关于定西市通渭县的家乡的作文8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c5f08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8.png)
关于定西市通渭县的家乡的作文850字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关于定西市通渭县的家乡的作文字篇1我那美丽的家乡坐落在那山西省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脉西侧,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宜人,古迹名胜闻名遐迩,物产丰富的地方。
家乡的北山,是最让我喜欢的地方。
一到晚上,北山公园人山人海,热闹极了!特别是北山下方的那条阶梯河,如同通向天国的台阶,从那儿流下的水仿佛是神仙赐给我们的,那么圣洁。
水底刻的一幅幅罗马图案都那么生动、逼真,再加上周围的奥林匹斯十二神石像,犹如仙境一般。
北山那片绿油油的草坪,一眼望去就像通往神界的大门。
草坪上盛开着各种颜色的花,有黄的、白的、紫的、粉的,伴随着一首首乐曲在微风的吹拂下展示着优美的舞姿,让人不知不觉陶醉在其中。
位于阳泉市北60公里的藏山很出名,是因为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相传是在春秋时期,程婴冒死救下了赵孤,藏在了山里的一个洞里,避开了屠岸贾的追杀,最终,赵孤成为了晋国政权的一颗明星。
这个洞就被誉为藏孤洞,这座山也就被叫为藏山。
藏孤洞外是飞流而下的水瀑,如同蚕丝光华的珠帘,洞里有个四季都不融化的冰山,是一道神奇的自然景观。
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小山林,每到夏季这里便会盛开五颜六色的野花,招来了叽叽喳喳的小鸟,穿梭在林中,好是惬意!除此,阳泉还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遗风的林里关帝庙正殿,汉淮阴侯韩信驻军遗址,唐代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的遗址,还有明代陆深《浮山遗灶记》的碑文等等。
在这个生我养我的家乡,还有很多特产呢!阳泉是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大量的煤炭远销世界,还用本地特有的煤精做雕塑,曾经连续两次获得百花杯金奖。
此外,还有陶瓷,因为制作工艺考究,年出口量达多万件;砂锅内外光洁,耐酸耐碱,受到人们的青睐。
除了这些,还有可口的黄瓜干、花椒、核桃、北岭牌食醋等等。
我的家乡山美、水美、人更美,欢迎大家来做客关于定西市通渭县的家乡的作文字篇2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同安,它位于厦门,它虽然没有上海、广州那么发达、繁荣,也没有北京、西安那么气势磅礴,但我也为自己是一个同安人而骄傲! 现在的家乡呀,简直焕然一新!变化非常大。
土地的誓言作文,通渭特产
![土地的誓言作文,通渭特产](https://img.taocdn.com/s3/m/3e68d24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6.png)
土地的誓言作文,通渭特产我的家乡通渭,是坐落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县城。
这里没有江南水乡的温婉,也没有繁华都市的喧嚣,但却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魅力,尤其是那让人念念不忘的特产。
说起通渭的特产,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那香甜可口的通渭苹果。
通渭的苹果树大多种植在山坡上,远远望去,一片连着一片,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披风。
到了秋天,苹果成熟的季节,那景色更是迷人。
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就像一个个小灯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
我记得有一年秋天,跟着家里人去果园摘苹果。
走进果园,一股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瞬间让人陶醉其中。
我迫不及待地伸手摘下一个苹果,在衣服上擦了擦,就咬了一大口。
“咔嚓”一声,那清脆的声音仿佛在宣告着它的新鲜和甜美。
果汁瞬间在嘴里四溢开来,甜津津的,一直甜到了心里。
仔细观察手中的苹果,它的表皮光滑细腻,带着一抹淡淡的红晕,就像害羞的小姑娘的脸蛋。
苹果把儿上还带着一丝绿,那是它与树枝相连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它成长的故事。
再看果园里,大人们有的站在梯子上,有的拿着长长的杆子,小心翼翼地把苹果从枝头摘下来,放进筐子里。
孩子们则在树下跑来跑去,帮忙捡着掉落的苹果,笑声在果园里回荡。
除了苹果,通渭的苦荞茶也是一绝。
苦荞茶是由苦荞麦的种子经过精心炒制而成的。
它的颜色呈金黄色,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麦香。
喝上一口,起初会感觉到一丝苦涩,但慢慢品味,就会有一股甘甜在口中蔓延开来,让人回味无穷。
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拿出了珍藏的苦荞茶来招待。
只见她把苦荞茶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
不一会儿,茶水就变成了金黄色,香气也弥漫了整个屋子。
客人们纷纷端起茶杯,细细品味。
大家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天,气氛十分融洽。
那一刻,我觉得苦荞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通渭的粉条也是不得不提的特产。
通渭的粉条纯手工制作,选用当地优质的土豆淀粉为原料。
制作粉条的过程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勾芡、揉面、漏粉、煮粉、晾晒等多个环节。
我的家乡通渭作文
![我的家乡通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7084ca647d27284a7351db.png)
我的家乡通渭作文我的家乡通渭作文美丽的通渭是我的家乡。
一提起通渭,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书画艺术,不错,“全国书画艺术之乡”――这个让家乡人倍感骄傲和自豪的称谓,鼓舞了多少通渭学子!“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在我们通渭,家中悬挂字画是一种装饰,更是家庭文化底蕴的象征。
如果说书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那么,我们通渭还有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它可是深深的扎根于民间的。
它就是久唱不衰、久听不厌的通渭小曲。
通渭小曲是一种传唱艺术,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瑟瑟寒风中,街头几位爷爷、大伯模样的`男子,正分工明确、正儿八经地唱着小曲,唱得非常投入,我不解地问爸爸:“这些爷爷大伯他们不怕冷吗?”爸爸呵呵笑着:“唱上一嗓子小曲,他们比过年还开心呢!”是啊,只要是农闲时节,街头巷尾、客房场院,随处都可以成为小曲的表演现场。
有了板胡、二胡、三弦、碰铃等一些简单的乐器,少则五六人,多则数十人,一支小曲乐队就组成了,他们拉的拉,唱的唱。
茶余饭后,两盅酒下肚,脸上红扑扑热乎乎的,一场精彩的小曲表演就开始了。
围观的群众也是一脸的投入相,有时还忍不住抢过二胡,拉上两把,唱上一嗓子……人们之所以这样喜欢小曲,是因为小曲的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生活。
有祈求美好生活的《十支香》、《刘海撒金钱》,有祈求平安的《王灵官扫殿》,还有劝诫人们远离毒品和赌场的《张连卖布》、《看女》等等。
据爷爷奶奶说,以前这些小曲主要在田间地头传唱,一到春节,各个村庄都要大办社火,这些小曲就会在社火中闪亮登场。
社火作为各个村庄之间相互交流、联络感情的纽带,正月十五之前的每晚都要去别的村庄“客演”,或独唱、或对唱、或载歌载舞,临了,还要唱一曲《胡麻花儿蓝花花》对招待自己的村庄表示感谢,真是很有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火已经式微,庙会便成了小曲乐队大显身手的场所。
通渭小曲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表演也越来越正规。
现在,党的好政策、社会主义新生活都被唱进了小曲。
家乡的小曲以它特有的方式,娱乐了人们,也让人从中受到教育。
我的家乡通渭
![我的家乡通渭](https://img.taocdn.com/s3/m/fb8db4e50c22590102029db6.png)
我的家乡通渭在祖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有一个小县城,那便是我可爱的家乡通渭,这里干净、整洁、淳朴、简单是我停驻已久的温暖的港湾。
这里没有辽阔的草原,没有蔚蓝的海域,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与喧嚣,但这里有浓厚的风土人情,华夏文明在这里孕育。
通渭被誉为书画艺术之乡、田径运动之乡,还是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的故乡。
通渭地处陇中,十年九旱,地瘠民贫,曾以苦甲天下而闻名。
然而偏偏就在这样一个地里环境中,出来的人个个心灵手巧,大多能书善画,这里的书画艺术氛围,广为人们关注和惊叹。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通渭人独以书画艺术显示着他们精神的高贵。
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出通渭,这是著名作家张贤亮感受了通渭现象后,即兴挥毫,对通渭人热爱字画的描述。
这里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那是1992年12月的一天,雄伟壮观的中国美术馆展览大厅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展览会上,一名德国妇女在一幅题为《黄土坡?小女孩》的国画前流连忘返、比划不已,好半天工作人员才明白,原来当她听说这是西北一个小县城的农民书画展出之后,她惊叹不已,感到难以置信,她想出高价收藏这幅作品。
看着这个场面,几个来办展览的通渭人激动不已,他们是受43万通渭人民的重托来北京创造梦想的,是来展作文示祖辈们留在通渭大地上的精神财富的,这次展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整个首都沸腾了,人们知道了通渭除了苦甲天下以外,还有遍地的书画艺人,书展后不久,通渭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由书画名家沈鹏先生题写的通渭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宣传牌矗立在大十字,为这座小县城蒙上了一层厚重的文化面纱。
如今的通渭艺术更是激发了新的创作活力,吸引着各地名家不断前来交流探讨。
这里人人钟情于书画,便有了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
的说法,行走在通渭的大街小巷,你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有吃有穿,平平安安;满堂字画,生活怡然。
你会时刻感受到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特别韵味。
通渭不仅盛行书画,还有许多著名景点。
如被誉为陇上神泉的通渭温泉,波光粼粼的锦屏水库,蜿蜒曲折的华家岭林带,云雾缠绕的鹿鹿山仙境,还有中林山、清凉山等寺庙,吸引着外地人士不断前来参观。
关于定西市通渭县的家乡的作文
![关于定西市通渭县的家乡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f9774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4.png)
关于定西市通渭县的家乡的作文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一个地方始终让我魂牵梦绕,那就是我的家乡——定西市通渭县。
通渭,这座位于甘肃中部的小城,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喧嚣,也没有江南水乡的温婉柔情,但它却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
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我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回忆。
说起通渭,就不得不提那连绵起伏的山峦。
山不算高,却有着一种别样的韵味。
春天,山坡上的草儿刚刚探出嫩绿的脑袋,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其间,远远望去,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夏天,满山遍野的绿色让人陶醉,那浓郁的绿仿佛能滴出水来。
秋天,树叶渐渐变黄,秋风吹过,落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给大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冬天,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银装素裹,宛如一个童话世界。
在通渭的乡村,那一片片的农田是最常见的风景。
春天,人们在田地里忙碌着,播种下希望的种子。
到了夏天,绿油油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成长的故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麦浪此起彼伏,农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记得有一次跟着家里人去收麦子,大太阳底下,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但大家的干劲十足。
我一开始还觉得新鲜,拿着镰刀想要帮忙,结果没一会儿就累得不行。
看着长辈们熟练地收割着麦子,我心里充满了敬佩。
那一颗颗饱满的麦粒,凝聚着他们一年的辛勤付出。
通渭的村庄,大多是一排排整齐的土坯房。
虽然比不上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西红柿、黄瓜、辣椒等等。
到了做饭的时候,随手从院子里摘一把菜,就能做出一顿美味的饭菜。
村子里的小路弯弯曲曲,路边的杨树高大挺拔。
夏日的午后,老人们会坐在树下乘凉,唠唠家常;孩子们则在一旁嬉笑玩耍,那场景温馨极了。
通渭的美食也是一绝。
浆水面是我们这里的特色,酸爽可口的浆水,配上劲道的面条,吃一口,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那荞面圈圈,看着就像一个个精致的花环,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
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特意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其中就有浆水面和荞面圈圈。
家乡的名片通渭作文
![家乡的名片通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0e2bd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8.png)
家乡的名片通渭作文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有一个小小的县城,它没有繁华都市的灯红酒绿,也没有江南水乡的温婉柔情,但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那就是我的家乡——通渭。
说起通渭,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它坐落在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西北小城。
这里没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也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但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以及淳朴善良的乡亲们,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卷。
通渭的自然风光,虽称不上惊艳,却有着一种质朴的美。
春天,当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山坡上的杏花、桃花、梨花竞相绽放,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把整个山坡装点得如诗如画。
夏天,绿草如茵,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像是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披风。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一片金黄,麦浪滚滚,高粱笑红了脸,那丰收的景象让人看了心里都乐开了花。
冬天,白雪皑皑,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有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还在诉说着生活的温暖。
在通渭,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一片片的梯田。
从远处望去,那层层叠叠的梯田就像大地的指纹,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去梯田里干活,那时候觉得种地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情。
顶着炎炎烈日,弯着腰在地里劳作,汗水湿透了衣衫。
但是,当看到那绿油油的庄稼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向我们点头致意的时候,心里又充满了成就感。
通渭的美食也是一绝。
说起通渭的小吃,那荞圈圈绝对是不能错过的。
荞圈圈以荞麦面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制作,炸成了一个个金黄酥脆的圈圈。
咬上一口,外酥里嫩,满嘴留香。
还有那通渭搅团,用玉米面或者荞面粉制作而成,吃的时候配上酸菜、辣椒等调料,酸辣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每当家里做搅团的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那种满足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通渭还有一项独特的文化艺术——通渭书画。
通渭被誉为“书画之乡”,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挂着书画作品,人人都能写几笔、画几笔。
走在通渭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书画装裱店和书画工作室。
写我美丽的家乡通渭作文
![写我美丽的家乡通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9868c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0e.png)
写我美丽的家乡通渭作文《我爱通渭通渭,那可是我心中顶呱呱的家乡。
这地方,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多花花绿绿的霓虹灯,但有着让人瞅一眼就忘不了的美。
先说咱通渭的地儿。
从村头望到村尾,都是整整齐齐的田地。
那些田啊,就像大地铺的一块块绿毯子,到了麦收的时候又变成一片金黄,风一吹,麦浪一波一波的,就像大海在翻滚。
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去田里干活,爷爷拿着锄头在前面一下一下地松地,我就在旁边捉蚂蚱。
蚂蚱那小东西可机灵了,我一扑,它就蹦老远。
好不容易抓住一只,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瓶里,结果没一会儿,它又蹦跶得瓶子里到处都是声响。
那时候田里的土软绵绵的,带着一股湿润的味道,好闻得很。
通渭的吃食也绝了。
满满的都是家乡味。
像荞圈圈,黄灿灿的,咬一口带着荞面特有的香气,能把人的口水香出来。
我记得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奶奶早早就在厨房忙活做荞圈圈。
她把荞面搓成细腻的面团,再擀成圈圈的形状。
锅里油热了,把荞圈圈放进去,刺啦刺啦一阵响,那香味就满屋子乱窜。
我在旁边馋得直流口水,奶奶看我这模样,笑着说别急别急,等会儿让你吃个饱。
我就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心里盼着那荞圈圈快点熟。
再瞧瞧通渭的人,那可都是热心肠。
邻里之间,你家有个难事,大家都来帮忙。
就说那次我家盖房子,村里的大叔大伯们都自发来帮忙。
有的搬砖头,有的和水泥,忙得热火朝天。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那场面热闹又温馨。
通渭,这就是我的家乡,有好玩的地儿,美味的吃食,还有热情的人儿,每一处都让我深深眷恋,盼着它越来越好呢。
《通渭的四季——我的宝藏家乡》咱通渭啊,一年四季都像是一本有意思的图画书。
春天的时候,通渭就像个刚睡醒的娃娃。
泥土里的草芽一点点冒出来,就像在土里憋了好久着急地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和小伙伴们总爱跑到田野里,找那些最早开的小花儿。
那小野花,五颜六色的,虽然没有花店的花那么娇艳,但有一种独特的野劲儿。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玩得正欢,突然天上下起了小雨。
一个甘肃家乡风俗的作文
![一个甘肃家乡风俗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fbaba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7.png)
我的家乡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家乡有很多独特的民俗风情。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字画和小曲艺。
据父母说,通渭县在1992年被国家定为“中国书画之乡”。
每个家庭的房子都悬挂着字画,有“通渭人家里没有字画”的说法。
每年八月十六日都会举办书画艺术节,主要活动场地是著名的“悦心书画村”。
书画村有四层楼,第一层是展览大厅,二三层则是画家和书法家工作的地方。
我曾多次参观过此地,看到的各种字画令我惊叹不已,技艺高超的艺术家们当场为我们题字或作画,场面十分壮观。
只是,这些杰出作品的价格实在不菲,有的一幅字画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同时也吸引了大量购画爱好者前来观赏、驻足。
通渭有着著名的地方传统曲艺形式——通渭小曲。
通渭小曲种类繁多,一听再听从不腻烦,其中以《火焰驹》《十里亭》《佰牙付琴》《华享相会》《张连卖布》等最为出名,我个人尤其喜爱《火焰驹》的曲调。
如果您也喜欢,不妨购买通渭小曲的录音光盘,相信您必定动听到耳。
我的爷爷奶奶每逢懒日,永远不忘流连于通渭小曲的旋律之中,可见二人对此情有独钟。
我长大后,一定送他们一套高品质的通渭小曲光盘和配套电视,让他们随心小憩。
时移世变,如今的家乡每条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表演通渭小曲的艺人,尤其是在我们的文化广场,每天汇集众多赏客。
哦,家乡还有许许多多口水美食,如乔圈、油饼、浆水面、烤地瓜、长面等,风味绝佳,令人回味无穷。
如果你来到了通渭,别忘了欣赏通渭书画,聆听通渭小曲,品尝通渭美味,这里热情好客的乡亲定将你款待。
通渭美景作文
![通渭美景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13bf1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c.png)
通渭美景作文在广袤的陇中大地,有一个地方叫通渭,那是我的家乡,一个充满独特魅力和美景的地方。
说起通渭的美景,最先映入我脑海的就是那连绵起伏的群山。
山不算高,但一座连着一座,像是大地的脊梁,稳稳地撑起了这片土地。
山上的树木,不像南方的那般郁郁葱葱,而是带着一种坚韧的稀疏,仿佛每一棵都在诉说着与干旱和风沙抗争的故事。
春天的时候,山上会悄悄冒出一些嫩绿的芽儿,那是小草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在努力生长。
它们从枯黄的草丛中探出头来,给大山带来了一丝生机。
山风拂过,这些小小的生命就会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它们的存在。
你要是仔细瞧,还能看到一些小虫子在草叶间穿梭,忙碌着自己的生活。
夏天,山就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不过这绿色是有层次的,浅绿、深绿、墨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山上的杏子也熟了,黄澄澄的挂满枝头。
村里的孩子们总是按捺不住,三五成群地跑到山上,摘几个杏子解解馋。
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至今都留在我的记忆里。
秋天的山是最美的。
树叶渐渐变黄,风一吹,就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地上铺满了落叶,走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一曲美妙乐章。
这时候,山上的野果也都成熟了,红彤彤的山楂、黑黝黝的山枣,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
冬天,大山银装素裹,像是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偶尔有几只野兔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给寂静的大山增添了几分活泼。
除了山,通渭的水也别有一番韵味。
我们这儿有一条牛谷河,河水不宽,但却清澈见底。
夏天的时候,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河边玩耍。
河水凉凉的,我们光着脚丫在水里嬉戏,捉小鱼、捉螃蟹。
那些小鱼可机灵了,总是在你快要抓住它们的时候,“嗖”的一下溜走,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螃蟹则躲在石头下面,你得小心翼翼地翻开石头,才能把它们抓住。
有时候运气好,还能捡到漂亮的鹅卵石,带回家当宝贝一样收藏着。
河边的垂柳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长长的柳枝垂在水面上,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就像一位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通渭乡情的作文
![通渭乡情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51829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4.png)
通渭乡情的作文
记忆的河流,老是带着我返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那里有我的根,有我的魂,那里是通渭,我的家乡。
清晨,阳光洒在村头的青石板上,光影斑驳,像一幅历史久远的画卷。
空气里空气里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清香,远处传来鸡鸣狗吠,那是家乡最动听的交响曲。
记忆中,奶奶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针线,为我缝补衣服,她的眼角满布了晶莹的皱纹,却掩盖起来禁不住温柔的光芒。
她总是带着慈祥的笑容,用家乡的方言,讲了着古老的故事,温暖着我的童年。
村里的小河,水清澈见底,水流潺潺,那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我们光着脚丫在河边追逐嬉戏,捉鱼摸虾,欢声笑语在河边耳边回荡,透着了童年的快乐和快乐无忧。
每到夜晚,村里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火,星星点点的灯光,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黑夜了漆黑的夜空。
大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家门口,聊天谈笑,孩子们则在院子里奔跑一起玩儿,热闹异常。
如今,我已远离亲人,劳苦奔波在繁华的都市,但家乡的温暖始终飘荡在我的心头,它像一根无形的线,将我与家乡死死地地直接连接在一起。
通渭,我的家乡,我永远永远不会忘掉你,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是你的让我明白家的温暖,不是你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我的家乡通渭
![我的家乡通渭](https://img.taocdn.com/s3/m/1575e2e6e009581b6bd9eb3a.png)
我身边的历史———记我的家乡通渭通渭一中高一(3)班景若恒我的家乡通渭,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西南,北控长城,南通渭水,四面群山环抱,地势开阔坦荡;县城背枕笔架山,前挹南屏山,牛谷河三面萦绕,脉络疏密有致。
地扼陇右交通要冲,是川、陕通往河西、西域的重要门径。
就是这样一片土地,从古至今始终洋溢着她独特的韵味、养育着一代又一代辛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磨砺着一代又一代通渭人民的意志,使他们都具有了通渭人特有的“通渭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就是在这样一片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才俊,孕育了各种别具风姿的通渭文化,逐渐形成了各种独具通渭特色的饮食......它们是通渭的精髓、是通渭的魂。
(一)秦嘉,字士会,东汉著名诗人。
汉阳郡平襄县(今通渭县什川乡大湾村)秦家坪人。
他聪敏博学,善作诗文。
汉桓帝时期(147年—167年),秦嘉被辟为陇西郡掾史,后任上计吏,赴京洛阳上计,被朝廷留任黄门郎。
不久病故。
徐淑,东汉著名女诗人,秦嘉之妻。
汉阳郡平襄县(今通渭县榜罗镇桃园村)徐家窑人。
她生性聪慧,文思敏捷,且刻苦好学。
婚后与秦嘉同住郡治,后回家养病。
秦嘉去世后,她悲痛过度,不久亦溘然长逝。
秦嘉和徐淑少小皆孤苦好学,而且都才华出众,他们都深谙耕读事理,颇受乡人称赞。
婚后二人同住郡所,但由于徐淑体弱多病,她怕丈夫“内顾旷职”,便主动回家调养。
新婚分离,秦嘉不胜思念,即写四言诗一首,以表他“寂寂独居,寥寥空室”的孤寂之情。
恰在此时,他又奉命赴京上计,别离之情更难抑止。
于是起程前写了《与妻书》表明他身不由已,只有“随俗顺时”,“趋走风尘”,并派人持书前往,欲接妻回郡相会。
徐淑接到信后,归心似箭,无赖疾病未愈,不能如愿。
只好写了《答夫诗》,诗中不仅以“仲尼执鞭”的典故鼓励丈夫竭力公务,而且表明自己“心愿东还,迫疾未宜”的抱憾心情。
诗中写道:“谁谓宋远,企予望之。
室迩人远,我劳如何?深谷透逶迤,而君是涉;高山严严,而君是越;斯亦叹难矣。
我的家乡500字通渭精选作文
![我的家乡500字通渭精选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884a358e9951e79a89273b.png)
我的家乡500字通渭精选作文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各位同学,下面就是我的家乡500字通渭精选作文,请看:我的家乡500字通渭精选作文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昔日,我的家乡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庄。
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洼洼的,残留在我脑海里的家乡,到处都是平房,所见的平房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是瓦屋,刮风下雨时,严重的倒屋,轻则水会进屋。
屋前的道路冷冷清清,没工厂,没商店,更不要说路灯了。
一条街道简直是封闭的。
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
人们那时穿的衣服都有补丁,以前有一句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连鞋子也是靠自己那双乖巧的手做出来的,有草鞋、有布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的家乡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城市。
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心爱。
从前低矮、陈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
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
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
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息。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
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乐声,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手机、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阅读、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
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包罗万象。
真是一年一个新相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因此,我们必须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学生,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立于世界之林,我相信凭仗着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我的家乡将会变得更加繁荣,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富有。
我的家乡在通渭作文
![我的家乡在通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70b7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3.png)
我的家乡在通渭作文
我的家乡在通渭作文。
这里有通渭广为流传的通渭八景,分别是:有中林春晓、锦鸡循界、华川芳草、桃林红霞、白塔晨烟、温泉冬泳、玉狼屏迹、悠江月夜。
每个景点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只要来到这里,人们便要为你逐一讲述。
还有八景之外的秦嘉徐淑公园,这里承载着1800年前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后来人们在那儿修建了鹊桥,以示怀念。
通渭——这片可爱的土地养育了我,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实的通渭人民,孕育了一批批通渭人骄傲、国人骄傲的成功人士。
如杨子恒,他是华人学者,通渭马营人。
2006年当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
还有姚变娃等体育健将……都是人们心中的楷模。
通渭的一切,岂能是我用区区几百字或几千字能讲完的……通渭——它就像一朵浪花,在历史的.波流里明灭着,那灵动的水质和花朵,无论是昙花一现后的永远沉寂,还是时间浇不灭的永恒绽放,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它更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永远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我的通渭我的家,我会永远爱您、敬您、守护您!
1。
我的家乡特产作文
![我的家乡特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7dee1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a.png)
阜宁及周边一带在新年以及婚庆佳节都要借阜宁大糕祈福,含有步步高升之意。且在大年初一有不吃大糕不能说话这一习俗。
阜宁大糕白如雪,柔如云,卷得起、放得开、烧得着。是过年的馈赠佳品。
我的家乡特产作文 篇3
我们新乡有许多特产,比如原阳的大米、封丘的金银花、辉县的山楂、新乡的牛忠喜烧饼等等。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原阳大米。
家乡的特产,土豆,你真是餐桌上一道最美味的佳肴,让人百吃不厌,我爱你!
我的家乡特产作文 篇2
阜宁大糕,又名玉带糕,产于中国散文之乡——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糕片白如雪,柔如云,卷得起、放得开、烧得着(用火能点着),上口香甜、滋润细软、营养丰富、老幼皆宜。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
阜宁大糕的原料是糯米、白糖和猪油。制糕时,先将精选的糯米炒熟磨粉,然后加入适量的白糖、猪油揉匀,再加入麻油、黄丁香、桂花、金桔饼、青梅、松籽、核桃仁等等配料做成糕坯。优质的云片糕白如雪、薄如纸,入口即化,着火即燃。糕片可以卷成小卷而不断裂。春节时,亲朋来访,苏北民俗是一定要吃云片糕的,寓意“步步登高,平步青云”。一杯清茶,几块云片糕,宾主言笑言笑晏晏,多少祝福都在其中了。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很想尝一尝呢?原阳大米的好吃只有真正尝过它的人才知道哟!
我的家乡特产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在湛江,那里有一个水果之王——杨桃。
杨桃树的叶子比其他水果的叶子要小。在杨桃树的叶子里藏有一点淡淡的香味。杨桃树的树干十分的幼细,大约只有50厘米,高大约是3米。成熟面看是椭圆形的,像个橄榄球。把它切成片放进盘子里,就像五角星。
杨桃不仅吃法多,而且营养价值高。杨桃含大量糖类及维生素,常食可补充机体营养,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杨桃还能迅速补充人体水分而止渴,使体内郁热或酒毒随小便排出体外;杨桃果汁中酸性物质能提高胃液酸度,促进食物消化、和中消食;杨桃有清热,生津,利水,解毒的功效;可治疗风热咳嗽,烦渴,牙痛,石淋等症。
我的家乡在通渭作文
![我的家乡在通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c1c3f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8.png)
My Hometown: TongweiNestled in the heart of China, Tongwei is a place that holds a special place in my heart. It's not just a hometown; it's a tapestry of rich culture, beautiful landscapes, and warm-hearted people.Tongwei is famous for its unique blend of natural beauty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The rolling hills, lush green fields, and crystal-clear rivers paint a picture of idyllic rural life. During the spring, the flowers bloom, and the air is filled with the scent of fresh soil and blooming flowers. In the summer, the fields are abuzz with activity as farmers work tirelessly to harvest their crops.But Tongwei's charm doesn't just lie in its natural beauty. The town is also renowned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cient temples and historical landmarks dot the landscape, telling tales of a bygone era. These places are not just tourist attractions; they are a part of the town's identity and a testament to its rich historical legacy.What truly makes Tongwei special, however, are the people. They are warm, friendly, and filled with a sense of community spirit. Whether it's a neighbor helping with housework or friends gathering for a celebration, the sense of togetherness is palpable. The people of Tongwei are proud of their town and its history, and they are always willing to share their culture and traditions with visitors.As I grew up in Tongwei, I developed a deep connection to this place. The familiar sights, sounds, and smells of the town are a constant reminder of my roots. From the bustling marketplaces to the quiet streets, every corner of Tongwei holds a memory or a story that is dear to me.In conclusion, Tongwei is not just my hometown; it's a place that shapes my identity and instills in me a sense of pride and belonging. It's a place where I find comfort, inspiration, and a deep connection to my roots.通渭,一个坐落在中国心脏地带的地方,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通渭家乡的风俗作文
![通渭家乡的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b0cc5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6.png)
通渭家乡的风俗作文
《通渭家乡的风俗》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的家乡通渭的风俗。
在我们通渭,过年可热闹啦!一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活着准备过年。
会做很多好吃的,像油炸的丸子、麻花,还有甜甜的年糕。
到了大年三十,一家人都会早早起来贴春联。
红红的春联一贴上,就感觉新年真的来啦。
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有香喷喷的饺子,还有各种美味的菜肴。
吃完年夜饭,我们就等着看春晚,一边看一边等着新年的钟声敲响。
正月里,我们还会走亲戚,去给长辈们拜年。
大家见面都特别开心,小孩子还能收到红包呢!
怎么样,我们通渭的风俗有趣吧?
《通渭家乡的风俗》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的家乡通渭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吗?让我来告诉你们。
我们通渭人喜欢唱小曲。
在农闲的时候,或者晚上,大家就会聚在一起,有人拉二胡,有人唱小曲,可有意思啦。
还有啊,我们这儿结婚的时候也很热闹。
新娘子会穿着漂亮的红衣服,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
到了新郎家,还有各种好玩的游戏。
比如说,让新郎找新娘子的鞋子,找不到可不能把新娘子接走哟。
这就是我的家乡通渭的一些风俗,是不是很有趣呀?
希望你们有机会也能来感受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通渭 我美丽的家乡
通渭简史
地名由来
• 宋熙宁(1068)元年,陕西秦凤路副督总管杨文广筑大甘谷口寨 (今甘谷县杨家城子下村北),朝廷赐名“甘谷城”,又于擦珠谷 筑一大堡 (今什川乡李家坪古城遗址),朝廷赐名“通渭堡”, 因牛谷河通往渭河而得名。 历史沿革 • 夏、商、西周时期,通渭地为羌人所居。 • 春秋和战国前期,通渭地为襄戎地。 • 三国时,曹魏从平襄、略阳县分置临渭(治今秦安县东南)、清水 县,合4县立广魏郡(治临渭),属雍州辖。 天会五年(1127),金在通渭境内置通渭、鸡川、甘谷3县。通渭属临 挑路巩州辖。 元至元七年(1270),并鸡川县入秦安县:废甘谷县.于秦州属伏羌城置 伏羌县(今甘谷);通渭县移治今城区.属陕西行省巩昌路辖。
中华民国2年3月,废府设道,通渭县属甘肃省陇南道(旋改渭川道, 治今天水)辖。
民国16年(1927) 7月,改道为行政区,通渭县属甘肃省渭川行政区辖。
民国30年(1941) 8月,改渭川行政区为廿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6日,县城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渭县属甘肃省天水专区辖。至1955年10月 22日改属甘肃省定西专(地)区所辖至今。[3]
交通 截至2000年底,通渭县有国道1条57公里,省道2条94.35公 里,县道11条444.65公里,乡道4条43.66公里,公路总里程 39.66公里,公路密度为21.99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达到 以国、省道为骨干,县、乡道为辅助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络。 西兰公路通过县境西北,华双公路横贯东西,于华家岭交 汇。两条重要公路干线与通会、马陇、通榜等10多条公路 相互交织,形成网络。
书画艺术之乡
历史文化
文化现象 文化底蕴深厚。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 全县10万余户几乎家家悬挂、收藏字画,书画收藏总量150 万件以上。截至2013年,全县有画廊260多家,从事书画习 作创作的人员3350人,有县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349人, 其中有国家、省级书法(美术)协会会员32人,从事书画 装裱和经销的人员达2000多人,年书画交易额1000万元以 上,形成了独特的“通渭现象”。 1993年,通渭县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 乡”。[2] 魏岳嵩的《梅兰菊竹》条屏1984年由甘肃人民出 版社出版发行,楷书扇面1987年在《书法》杂志发表。刘 铎的行草在中国、日本等国书法爱好者参加的《纪念孙中 山诞辰120周年书画展览》中入选,并在杜康杯全国大奖中 获佳奖。
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
民族文化
水烟瓶”、“通渭刺绣”、“通渭砖 雕”、“通渭剪纸”、“通渭古堡”、 “通渭彩绘”、“通渭木雕”、“通 渭草编”、“通渭社火”、“通渭皮 影戏”、“通渭小曲”等都是当地民 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渭小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名录。
逢年过节他们总会令人耳目一新!
气候 通渭县为温带半湿润低气温一般在-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一般在30℃左右,年温 差较大。无霜期147天,无霜期120~170天,年降水量380mm左右, 日照时数2100~2430小时,年蒸发量1500mm以上。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气候特 点: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高原山地特点:地形高大起 伏,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
人杰地灵
秦嘉,东汉时期有为中国五言诗的成熟作 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夫妻诗人”之丈夫。 徐淑,东汉时期有为中国五言诗的成熟作 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夫妻诗人”之妻子。 赵荣,明代工部尚书。 王瓒,明代开封知府王瓒。
李南晖,清代“陇右真儒”。
牛树梅,清代四川按察使牛树梅。
邢肇棠,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宁夏省人 民政府副主席、主席,河南省副省长,第一届 全国政协委员。 杨子恒,英国伦敦大学院大学(UCL) RA Fisher统计遗传学讲座教授,RA Fisher计算生物 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算与进 化生物学中心主任,大陆首位英国皇家科学院 院士。[13] 姚檀栋,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青藏高 原研究所所长。 尚永丰,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北京大学基础 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2002年)、 系主任,长江学者(2002年)。
截至2013年,通渭县共辖6镇12乡、332个行政村、10个社区、2440个 村民小组。
6镇:平襄镇、马营镇、鸡川镇、榜罗镇、常河镇、义岗川镇。
12乡:陇阳乡、陇山乡、陇川乡、新景乡、碧玉乡、襄南乡、李店乡、 什川乡、三铺乡、华岭乡、寺子乡、北城铺乡。
地理环境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介于东经 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 间。东南、南分别与秦安、甘谷县接壤,西南、西 分别与武山、陇西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 安定区、会宁和静宁县毗邻。 地形地貌 通渭县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壑区,[2] 多黄土梁、峁 和河谷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600米~ 2200米。
红色记忆
榜罗会议”革命遗址 通渭县榜罗镇是红军一、 二、四方面军长征途经的 重镇之一,榜罗会议遗址 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个重要 里程碑。遗址旁建有《中 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
《七律· 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
秦嘉、徐淑这对夫妇生活在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年— 182年),均系汉阳郡平襄县(今甘肃通渭)人。秦嘉为郡 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徐淑因 病还家不能同往,两地相思,时时互赠诗、书以通情意。 后秦嘉病逝于津乡亭,徐淑尚青,兄逼其改嫁,她便毁 形不嫁,不久以哀恸过甚,亦卒。据明万历四十一年 《重修通渭县志》和清乾隆二十六年《通渭县志》记载, 秦嘉故里在今什川乡大湾村秦家坪,徐淑故里在今榜罗 镇桃园村徐家窑,死后合葬于榜罗镇岔口村秦家坪。现 有“乾隆初有伍姓耕田,掘出墓志碑乃伏之”的文字记 载。
坚持洗浴,刺激人体皮肤,特别对 银屑病(牛皮癣)、湿疹、鱼鳞病、 皮炎、疥疮、脓疱疮、红斑狠疮、 痔疮、神经痛、瘫痪病、风湿病、 关节病、坐骨神经痛、脉管炎、白 癜风、肾炎、前列腺炎、盆腔炎、 宫颈糜烂、各类性病以及老年皮肤 瘙痒均有独特疗效。来温泉洗疗 7—21天,配合中西药合理辅助治疗, 总有效率达98%,治愈率达88%以上。
家乡特产 荞圈圈 通渭荞圈圈以开水烫荞面,拌少量小 苏打,调成糊状,旋入特制的木勺或 铁勺中,用八成热的油炸至棕红色捞 出。 甜醅子 甜醅子是通渭的传统小吃,又名酒醅 子,其原料有三:一为莜麦,二是青 稞,三是小麦。
莜麦面 莜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成熟后子实容易和外壳脱离, 磨成粉后可食用,就叫莜麦面,也叫裸燕麦面,又叫油麦面。
矿藏资源 主要有温泉地热、花岗岩、大理岩、安山岩、硅铁矿、高 岭土等。通渭温泉日泛水量6000吨以上,地下200米处恒 温113℃,地表水温53.9℃,富含钾、钠、锂、锶、硼、钙、 铁、碘、硼酸、硫酸、氟、氡等32种元素和化合物,属国 内少见的复合型富质高热矿泉;花岗岩仅露地可采储量 29.4亿立方米,大理岩总储量约900万立方米,安山岩总储 量约10亿立方米。[6
荞麦精面 荞麦富含蛋白质、脂肪、VB1、VB2、VE等多种维生素及钙、镁、 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和纤维素,还富含其它粮食作物中所没有的 卢丁(VP)。
名胜古迹
通渭温泉历史悠久,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七) 记载:“温水自黑水峡至岑峡,南北十一水注之,北则 温谷水,导平襄县南山温溪,东北流经平襄故城南”。 今之通渭即古之平襄县。明代成化年间,工部郎中通渭 籍诗人王瓒就写过作为“通渭八景”之一的“温泉冬 涨”:“万壑琼瑶早雪天,灵泉汩汩泛青烟,路人莫讶 色如涨,谁煮金鹅不记年”。清朝道光年间,通渭知县 屠旭初在此主持建二亭,以分男女之浴,并署名还写成 《温泉志》,他在碑文中说:“地无茂林绿荫交加,山 非秀岭层峦红云缭绕”,“四季温暖,可以熟鸡蛋,多 年疾病,入池久浴,汗出病愈,立起成疴”,有“神泉” 之称。因泉水日夜涌冒,顺山谷自然流失,故温泉被当 地人叫“汤地河”。
体育事业 通渭县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和“全国体育 先进县”,[10] 常河、鸡川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 先进单位”,鸡川、寺子、常河、碧玉、榜罗、什川、义 岗、马营和原青堡等乡镇先后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乡镇。 2012年,通渭县共举办县以上体育竞赛活动11场次,参加 运动员1991人(次),全县中小学学生体育达标率92%。
卫生事业 截至2012年末,通渭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含 诊所)450个,其中医院2所,病床665张,卫 生机构人员数1283人,卫生技术人员1140人。 有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所各1个, 卫生社区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18所,床 位数460张。 体育事业 通渭县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和 “全国体育先进县”,[10] 常河、鸡川镇先后 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鸡川、寺 子、常河、碧玉、榜罗、什川、义岗、马营和 原青堡等乡镇先后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乡镇。
人口 2012年末,通渭县总人口43.14万人,常住人口40.21万人。人口出 生率11.59‰,死亡率6.26‰,自然增长率5.33‰,城镇化率15.73‰。 截至2012年,通渭县有16个民族,3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 经济 通渭是传统农业县,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有小 麦、莜麦、扁豆、速效豆、谷子、糜子、玉米、洋芋、荞麦等17 个种类。经济作物有胡麻、蔬菜、瓜果、药材、花卉等上百个种 类。
在神泉洗浴是享受高档次纯天然保健, 使皮肤光亮滑润,强身健体,其机理主 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刺激作用,温度 为34—36℃时,对神经系统有显著的镇 静作用,37—39℃时,胃液分泌增多, 胃肠蠕动增强,加快血液循环。42— 44℃时强烈发汗,排泄代谢产物,协调 组织机能的恢复,吸收对人体有益的各 种微量元素。化学的刺激主要是氟适量 进入人体,抑制嗜酸细菌的活性,阻止 某些酶对牙的不利作用,从而预防龋齿 的发生,同时防止血管壁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