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合集下载

地理新高考必修知识点归纳

地理新高考必修知识点归纳

地理新高考必修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理学科的知识点归纳尤为重要。

以下是地理新高考必修知识点的归纳:1. 地球与地图:了解地球的形状、运动,以及如何通过地图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

2.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 人文地理环境: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发展等。

4. 区域地理: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探讨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联系。

5.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6.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探讨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等,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7. 人口与城市化:研究人口增长、迁移、城市化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8. 资源与能源: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以及能源问题。

9.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防灾减灾。

10. 经济地理: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如工业区位、商业中心等。

11. 政治地理:探讨国家、地区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 文化地理:研究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影响。

结束语: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要求我们掌握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还要求我们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新高考必修知识点的归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内涵,培养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第14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第14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14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综合思维)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

(地理实践力)3.结合黄土高原案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树立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地协调的发展观。

(人地协调观)1.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某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查频度低,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

[教材整体感知][再现基础知识]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读图,回答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

(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

(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5)黄河含沙量大,主要是因为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的关系(1)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是指植被。

(2)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①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

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

④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知识点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知识点地理要素是地图的地理内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态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以下是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知识点,请大家学习。

1.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

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啊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4.气候与动值物、土壤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不同.植被就不一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别。

5.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1)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类型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不利于水土保持林业、牧业、副业○2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现代化平原实现水利化、现代化山地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种植业,但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困难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树种草③坡度大小--影响投入、产出比陡坡--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积小.耕作的难度加大。

投人大于产出。

○4海拔不同.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

农作物的品种不同。

(2)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是不同的。

高考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高考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高考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高考地理是以全球视野来看待地球、揭示地球上各种地貌、水系、生物和人类活动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高考地理学习中,各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些联系对于学习和应对高考地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篇文档旨在介绍高考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首先,地球的构成是高考地理学习中的基础知识。

地球的构成由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层、水圈等组成。

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表现为,地核和地幔之间的对流是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地幔和地壳之间的岩石圈构造对于地质灾害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大气层与水圈之间的联系为大气中的水蒸气可随着空气运动进入水圈中的水蒸气,而水圈的蒸发和降水又受大气的影响而发生在大气圈和水圈的界面上。

因此,地球的构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对于地球自然环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地形地貌是高考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地形地貌中包含了地球表面的大小、形状、高低等特征。

地球表面的大小、形状、高低等特征是由地球形状、大陆运动、地震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而地形地貌中的不同地貌类型也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山地和盆地相邻,山脉的高度和斜度对于河流的形成、侵蚀和冲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此外,土地利用和地形地貌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农业发展需要考虑土地资源、气候环境、种植技术等因素,而这些因素都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

因此,理解地球的地形地貌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对于深入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问题。

再次,地球上的水系是高考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地球上的水源包括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

这些水源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河流和湖泊之间联系紧密,河流的形成、流经和位置都会影响湖泊的形成和存在;河流和海洋之间的联系也很紧密,河流水流入海洋之后,会造成河流沉积物的积累,影响海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

另外,地下水与地球的大气、地表水和地质构造等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当地下水资源丰富时,在城市发展、农业灌溉等方面都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高考地理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地理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地理高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椭球的扁球体,地球的南北半球存在一定差异。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呈层状结构。

二、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坐标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了地球的昼夜交替。

地球的公转:地球按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形成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地理坐标:通过经纬度确定地点的位置,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三、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土地、水域、气候和生态等;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人口、城市和交通等。

地理环境: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四、地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资源与开发利用:地球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基础,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地球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征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地理问题的重要方面。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逐渐引起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

五、中国地理基本概况:中国位于东亚,四面环海,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中国地理自然环境多样,包括高山、高原、平原和河流湖泊。

人文地理: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分布不均衡。

六、世界地理五大洲与主要国家:地球表面主要分布五大洲,各大洲包括众多国家,各具特色和优势。

地理区域划分:世界地理按照地理特征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和发展现状。

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全球化是当代地理问题的重要趋势,区域合作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解决地缘政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七、地球与宇宙宇宙与太阳系: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包括太阳和其他行星。

宇宙探索与科学研究:人类通过航天技术对宇宙进行探索和研究,深化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

八、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整合和分析地理数据,用于地理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就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共同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共同组成要素之间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扩散,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表现:主要整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二就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是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环境各要素关系:环境要素整体性整体表现大气热量、水分主要源自地面,地面性质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

水各种水体之间存有着水分互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有水分的互换,水文就是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综合整体表现。

地形由内、外力共同刻画,受到河流、冰川、波浪、风、地下水等的影响。

植被较暗、热、水、土壤、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处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更替拎,就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促进作用的产物。

自然环境整体性表现:陆地环境的共同组成:1、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1)生物的原产与环境①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光照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喜阴植物:原产在背阳、老圃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运用光的垂直衰减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热量原产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植被带从沿海至内陆,随着水分条件变化,构成森林、草原、荒漠等相同植被景观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②植物个体形态对环境的适应环境:莲和骆驼刺因水分条件相同引致个体形态相同:莲: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不发达。

骆驼刺:叶子刺化,存有非常繁盛的根系。

地中海气候区植物具有叶子小,叶面上覆盖有蜡质的特点,与夏季炎热干燥有关。

③植物对环境的命令促进作用: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干旱地区找寻水源的命令促进作用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铁芒萁――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芦苇――水湿环境矮牵牛花――大气中so2污染草原与森林命令旱情、半干旱与湿润、半湿润气候特征“枣发芽,种棉花”反映华北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春播的气候特点旗状树冠延展方向代表风向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少的条件下,树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反之,较密降水量较少。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1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下图,完成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答案】1.B 2.C但该岛地处热带,有温暖的环境。

而气温日较差大,是全岛的环境;该岛并不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动物的分布不是垂直分布。

故选C。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光合化学能分解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如下表: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动物对地理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发挥着平衡功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一、知识讲解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⑴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生物一地貌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二、高考经典试题1.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使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流向不同,西侧主要流向太平洋,东侧主要流向大西洋。

由于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大陆西侧,故地表径流主要流向大西洋。

故选B。

答案B2.《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据此回答⑴〜(2)题。

(1) “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地理位置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D.水力资源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利用古代经典散文叙述来分析地形地貌特点的能力。

古文描述的是群山环绕的疏朗空旷之地,地形可能为山间盆地。

第(2)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因素。

通过题意可知“桃花源”这种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其形成与山间盆地的独特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答案(1)C (2)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地理各要素之间联系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专题1.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

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著。

3.河流与气候(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

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

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啊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4.气候与动值物、土壤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1 -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 6 -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 13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选填序号)①岩石②生物③大气④土壤⑤植物2.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1)实现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结果: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微思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哪一种循环?[提示]生物循环。

[教材思考]图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提示:图中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通过大气降水,生物、土壤、河流和湖泊获得水分补给;大气通过植物蒸腾、土壤和河湖蒸发获得水汽;土壤中的无机盐及养分,通过水的运动被植物吸收。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1.含义: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

2.内容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特点(1)变化性: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物质迁移的结果。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区域地理新高考知识点分析

区域地理新高考知识点分析

区域地理新高考知识点分析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部分,也是新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区域地理主要研究地球上各个地域之间的空间分布、联系与相互作用,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本文将对区域地理新高考知识点进行分析。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科学,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等要素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在新高考中,自然地理的考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 地貌类型与地貌发育:地球表面的地貌类型分为高山地区、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等。

在这些地貌类型中,不同地形风貌的形成机制不同,如高山地区是由于地壳运动和构造抬升形成的。

2. 气候类型与自然植被:气候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气候类型对自然植被的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区域植被繁茂,而沙漠气候地区则植被相对稀少。

3. 水文地理与地下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水文地理主要研究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地下水资源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不同地下水层储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当地的水资源利用。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要素的分布与相互作用。

在新高考中,人文地理的考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地理空间格局形成和演变的重要因素,人口数量、分布和迁移的规律对地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2. 城市体系与城市化进程: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体系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的城市体系主要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和县级城市等不同等级。

3. 农业与农业区划: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产业,农业区划研究不同地区的适宜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的规律。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适宜稻谷和茶叶的种植,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适宜小麦和玉米的种植。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模块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模块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模块必考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气候、水文、地质、地形、生物、土壤等)2、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大气: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岩石:地质情况;地貌:地形、地貌等生物:植被类型、疏密等。

土壤:是否深厚肥沃、有无冻土等;3、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⑴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78%)、氧气(21%)。

②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③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煤、石油);促进土壤的形成④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⑵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 CO2的平衡,净化大气;②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

③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考点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例题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__ ,④_______ ,⑤ ______,⑥_____ ,⑦ _____,⑧ ____,⑨________ ,⑩__________ 。

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知识必修一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知识必修一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知识必修一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要素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要素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展开着物质搬迁和能量互换,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均衡功能――就是所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互换,并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3地理要素的变化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1.生物对大气圈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2.生物对水圈的影响――发生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参予水循环,提升陆地水分状况3.生物对岩石圈的影响――参予沉积岩的构成,大力推进岩石风化,催生土壤构成4自然界的碳循环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形成基础热量水分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中纬度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地山地的垂直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一:自然带的分布二: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三、自然拎在横向方向上的分异规律1.山麓的自然拎称作“基带”,由纬度边线同意2.山地自然带谱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大致与基带向较高纬度方向的自然带地带性变化相似,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3.山地所在纬度越高、海拔越高,其横向自然拎五音越繁杂,数目越多。

4.林线是指山地森林带上限。

一般地,山地阳坡林线较高,阴坡林线较低;迎风坡林线较高,背风坡林线较低;北半球,山地南坡的林线一般较高。

5.雪线是指山地积雪冰川带的下限。

新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也越来越高。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新高考地理考试,本文将对新高考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首先,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入手,具体内容如下: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恒星,不断地进行自转和公转。

其中,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交替,而地球公转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

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地势起伏和形成的特点。

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地形地貌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构造、气候、水文等。

3. 水文地理水文地理主要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

包括江河湖海、地下水、水文气象等。

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长江和黄河是两条重要的河流,地理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

4. 气候与气象气候主要研究地球不同地区的长期天气变化规律。

而气象则关注短期天气现象和预测。

地理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气候带、气温、降水、气候变化等相关知识点。

5.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各种灾害形式。

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应对措施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建设非常重要。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等。

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快速的特点,是地理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2. 农业与工业农业与工业是我国经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农业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而工业则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

了解农业和工业的分布和发展对于理解我国经济地理有着重要意义。

3. 交通与通讯交通与通讯的发展也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方式,以及移动通讯、互联网等通讯手段。

地理考试中,会考察到这些交通与通讯的发展和对于地理空间的影响。

4. 区域发展与规划地理学还关注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和规划布局。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都会对发展产生影响。

重难点07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4年高考地理(解析版)

重难点07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4年高考地理(解析版)

重难点07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命题规律】高考考查本考点时常以文字材料、图像等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侧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考查。

【命题预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高考试题中常考查的知识点,试题情景的背景往往隐藏在区域图、文字材料等中,将定位与地理环境结合,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将人地协调观融入试题。

重点0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重难导航一、命题导向二、思维构建三、重难诠释重点0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重点02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1)影响因素(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四、限时检测重点02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一、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2)分布:①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如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①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如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2)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

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形成基础:水热状况差异。

3.分布规律(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2)山麓与陆地自然带一致。

(3)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4.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有关,具体如下表所示:三、地方性分异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分布地带性规律表现地不很完整、鲜明,这些因素使地理环境更加复杂多样。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TU NAN DIAN突难点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识扩展]农业区位选择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WU DIAN LI悟典例(2016·海南卷)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特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

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A)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2)该地区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D)A.劳动力成本低B.生产技术先进C.种植历史悠久D.能源供应充足(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A)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提高土地利用率【思维过程】文字信息:由”秋明、汉特·曼西斯特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可知,秋明、汉特·曼西斯特等城市的蔬菜主要依赖__进口___;由“这些城市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

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可知,修建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可以减少蔬菜对外的__依赖___。

设问信息:1.据纬度确定限制性自然因素;2.该区域的优势条件;3.当地的蔬菜的生产与销售情况。

调动知识:农业区位因素。

MING KAO XIANG明考向考向一农业的区位因素(2018·河南省百校联盟教学质量监测)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图中甲县适宜许多花卉生长,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的美誉。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名师点睛]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1.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意义: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3.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TU NAN DIAN
突难点)
WU DIAN LI
悟 典 例
) (2017·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完成(1)~(2)题。

(1)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C )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D.④⑤
(2)图示区域(A)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思维过程】
设问信息:1.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2.土壤的成因及特征。

调动知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MING KAO XIANG
明考向)
考向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2018·东莞市模拟)纳米比亚西岸的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

该区域年降雨量不到25毫米,水汽来自夜间所形成的露水以及海雾。

植物叶面的气孔在呼吸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读下图“纳来比亚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1)纳米布沙漠地区降水少的原因不包括(C)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B.受沿岸寒流减湿作用
C.位于内陆地区大陆性强D.受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
(2)当地生长的一种植物名为百岁兰,一生只长两片叶子,叶片呈长带状,长达2-3.5米,宽约60厘米,推测其叶面上的气孔(B)
A.数量多,白天张开B.数量多,夜晚张开
C.数量稀少,白天张开D.数量稀少,夜晚张开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纳米布沙漠地区位于沿海地区;纳米布沙漠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受沿岸寒流减湿作用影响,受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

第(2)题,据题干信息“该区城年降雨量不到25毫米,水汽来自夜间所形成的露水以及海雾。

植物叶面的气孔在呼吸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可知,该地区处于沙漠地区,白天蒸发作用强,为减少水分散失,叶面上的气孔数量少,关闭;夜晚空气
湿度大,叶面上气孔张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