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训练题及答案

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方来方:将要

B.王曰:“何坐?”坐:犯罪

C. 吾欲辱之辱:侮辱D .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欢乐

2.解释词语

(1)齐人固善盗乎?()()(2)何坐()(3)生于淮北则为枳()(4)婴闻之()(5)其实味不同()(6)谓左右()(7)左右对曰()(8)习()辞()者也(9)晏子将使楚()

(10)寡人反取病焉()(11)叶徒相似()(12)坐盗()(13)诣王()(14)水土异也()(15)酒酣()(16)为其来也()(17)曷()为()者也(18)则为橘()(19)使民善道耶()(20)圣人非所与熙也()(21)今方来()

3.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5.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6.楚国君臣是怎样计划侮辱晏子的?

7.晏子的回答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官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

B.本文第一段写楚王与侍臣商量如何与晏子开个玩笑,给晏子下马威。

C.第二段写晏子如何反击侮辱,最后胜利完成了出使任务。

D.本文大力赞扬了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9.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10.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11.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运用类比的手法,他把“淮南”比作,把“淮北”比作;把“橘”比作,把“枳”比作。

《晏子使楚》训练题

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今方来方:将要

B.王曰:“何坐?”坐:犯罪

C. 吾欲辱之辱:侮辱D .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欢乐

2.解释词语

(1)齐人固善盗乎?(本来)(善于)(2)何坐(犯罪)(3)生于淮北则为枳(在,介词)(4)婴闻之(听说)(5)其实味不同(它们的果实)(6)谓左右

(近侍)(7)左右对曰(回答)(8)习(熟练)辞(言辞)者也(9)晏子将使楚(出使)(10)寡人反取病焉(辱)(11)叶徒相似(只)(12)坐盗(偷窃)(13)诣王(到)(14)水土异也(不同)(15)酒酣(喝酒)(16)为其来也(当)(17)曷(同“何”什么)为(做)者也(18)则为橘(是,动词)

(19)使民善道耶(使得)(20)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21)今方来(将要)

3.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国君臣污蔑“齐人善盗”的阴谋。

(2)面对挑衅和别人的无理取闹时要不卑不亢,镇定自若,用自己的智慧去巧妙化解危机,并且始终记得要维护国家的尊严,不被强权势力所压倒。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环境影响成长。

5.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善于外交,所以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1.楚国君臣是怎样计划侮辱晏子的?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景,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映射齐人都善于偷盗,从而侮辱晏子。

2.晏子的回答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官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擅长辞令、维护国家尊严、聪明机智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

B.本文第一段写楚王与侍臣商量如何与晏子开个玩笑,给晏子下马威。

C.第二段写晏子如何反击侮辱,最后胜利完成了出使任务。

D.本文大力赞扬了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9.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善于辞令、维护国家尊严的爱国情怀、机智善辩的才能、不卑不亢的态度。10.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导致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说明环境影响人,反讽楚国是使人善盗之地。

11.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运用类比的手法,他把“淮南”比作齐国,把“淮北”比作楚国;把“橘”比作不盗之民,把“枳”比作盗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