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及总复习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2、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 商的近似数。 1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随着扩大(缩小)。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 14、(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 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的循环节是32.简写作6.32 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31、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32、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3、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必须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 当组合图形是凸出的,用虚线分割成几种简单图形,把简单图形面积相加计 算。 当组合图形是凹陷的,用虚线补齐成一种最大的简单图形,用最大简单图形 面积减几个较小的简单图形面积进行计算。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 略b)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讲解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讲解归纳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7.运算定律和性质: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 (a-b)×c=a×c-b×c除法:除法性质:a ÷b÷c=a÷(b×c)第二单元小数除法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1 万以上数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大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1.2 数的读写方法:学生需要掌握任意一个数的读写方法,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

1.3 数的改写和近似数: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如将千米改写成米,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数的运算2.1 四则运算的意义:学生需要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四则运算问题。

2.2 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基本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3 估算: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对一个数进行估算,并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简易方程3.1 方程的意义:学生需要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够根据题意列方程。

3.2 解方程: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方程的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

3.3 应用问题: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四、多边形面积4.1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学生需要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4.2 梯形面积:学生需要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4.3 面积单位换算: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五、简易代数5.1 代数式和表达式: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代数式和表达式,并能够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5.2 解方程组: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5.3 应用问题解方程组: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方程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六、统计与概率6.1 统计图表的认识和应用: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常见的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图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率知识,如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5表示5个的和是多少或者的5倍是多少。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就是求的十分之四是多少。

×就是求的倍是多少。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也就是末位要对齐),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的要去掉。

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先要变整数,按照“三步走”~一看二移三再算。

一看:除数有几位小数;二移小数点: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一看几位就移几位);当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三再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取近似数的方法:(1)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2)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2×5表示5个1.2是多少。

也可以表示1.2的5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如1.2×0.5表示求1.2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乘得的积得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零补足。

再点上小数点。

4. 规律:(1)一个数(零除外)乘1,积等于原来的数。

(2)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数(零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零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使用。

6.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 - 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或者被除数里面有多少个除数。

如:2.4÷1.6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2.4,其中一个因数是1.6,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深圳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版本

【深圳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版本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一、小数乘法和除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①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②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③一个数(0除外)乘1的数,积等于原来的数。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1)四舍五入法(2)进一法(3)去尾法5、计算钱数时,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乘法:①乘法交换律:a×b=b×a②乘法结合律:(a×b)×c=a×(b×c)③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例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①0.25⨯104 ②2.4⨯2.5⨯44③ 0.31⨯99 ④4.2⨯99+4.2例2 明明和乐乐去文具店买笔芯,明明买4支黑色的和5支蓝色的,共付5元钱,乐乐买4支黑色的和6支蓝色的共付5.6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小数乘整数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3.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应划去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4.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二.小数乘小数1.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2.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3.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4.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三.积的近似数1.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2. 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等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如6.597 保留两位为6.60.四.连乘.乘加.乘减1.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2.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先乘除,后加减.五.简便运算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第二单元位置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例如:(7,9)表示第七列第九行.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向下.上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第三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先写商的小数点,再写商)(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然后点上小数点,再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就在余数的后面添0再继续除.(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3.商不变的性质:两数相除,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4.商的变化规律:两数相除,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几倍.两数相除,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5.除法中比较大小时的规律: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0除外),商大于被除数6.取近似数的方法: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7.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8.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1)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 1.587587….(2)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0.3。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本文总结了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全部知识点。

1. 数的认识- 自然数:1、2、3、4...- 整数:-3、-2、-1、0、1、2、3...- 有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如1/2、4/5、-3/4等-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如π、√2等2. 几何图形2.1 点、线和面- 点:没有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图形基本单位- 线:由无数个点连在一起形成的图形- 面:由无数个线围成的图形2.2 平行线和垂直线-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线- 垂直线:两条相交的线,互相垂直2.3 直线、线段和射线- 直线:由无数个点连在一起无限延伸的图形- 线段:直线的一部分,有两个端点- 射线:在一端有一个起点,另一端无限延伸的线段2.4 三角形和多边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的多边形- 多边形:有多条边的封闭图形3. 计算方法3.1 加法和减法- 加法: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的结果3.2 乘法和除法- 乘法: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的结果- 除法:将一个数分成等分的操作,或者将一个数分配到若干组中的操作3.3 数的比较和排序- 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如大于、小于、等于等- 排序:将一组数按照大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列4. 分数4.1 基本概念- 分数:一个整数除以一个非零的整数得到的结果- 分子:分数中的上部,表示被分成的若干等分中的份数- 分母:分数中的下部,表示将整体分成的若干等分4.2 分数的加减法- 分数的加法:将两个分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分数- 分数的减法:从一个分数中减去另一个分数得到一个新的分数4.3 分数的乘除法- 分数的乘法:将两个分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分数- 分数的除法:将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得到一个新的分数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_及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_及总复习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学问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具体内容重点知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的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把0去掉。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展小数乘小数计算;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积的近似数首先明确要保存的小数位数;再看保存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假设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一,假设小于5舍去。

连乘、乘加乘减1.小数连乘的运算挨次:依据从左往右的挨次依次运算。

2.乘加、乘减运算挨次:无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其次单元《小数除法》具体内容重点知识1.小数除以整数,依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余数时可在余数小数除法计后补0连续除。

算法则2.一个数除以小数,先去掉除数的小数点,看原来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依据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存的小数位数多算出一位,然后商的近似数依据“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局部,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消灭,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小数。

2.有限小数: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3.无限小数: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

用计算器探探究规律的步骤:1.用计算器计算。

2.观看觉察规律。

索规律3.依据规律写商。

1.连除解决问题:用总量依次除以另外两个量。

解决问题2.依据实际需要,有时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数。

第三单元《观看物体》具体内容重点知识1.从不同方向观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外形可能是不同的。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及重难点整理,精品资料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及重难点整理,精品资料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及重难点整理,精品资料小学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变式: (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上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上册)

简易方程
7、10个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被除数÷商
8、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9、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方程右边
10、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式是一个计算过程。所以,X是方程的解。 常见的等量关系:
小数乘法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 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三种方法: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位置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 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如(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小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 八是多少(或求1.5的0.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化简成小数之后,若小数的末尾带0,要把0去掉;位数不够时要用0 占位。
①路程=速度×时间 ②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③总价=单价×数量
列方程解决问题
方法步骤:
1、读题、分析题意(从要求入手)。
【找出已知信息(包括隐含信息剔除无用信息)和未知(即要求信息);注意单位 是否一致;不一致先转化】
2、解:设未知数。
【有两个未知数,通常设小的那个,另一个用含设的未知数的关系式表示。】
五年级 数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乘法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取进似数时从题目要求或实际需要的下一位开始四舍五入。

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整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

7、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1)abc=a(bc) (2)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1)(ab)×c=a×cb×c(2)a×cb×c=(ab)×c 除法:(1)a÷b÷c=a÷(b×c) (2)a÷(b×c) =a÷b÷c (3)a×b÷c=a×(b÷c) (4)(ab)÷c=a÷cb÷c 8、有序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加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小数除法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小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其意义与数乘法相同。

例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是多少(或1.5的3倍是多少)。

小数乘整数时,先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末位对齐,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积后,积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要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数字。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零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不同在于,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小数乘小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前面用零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有两种: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或用计算器来验算。

积的近似数是指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最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用约等号表示。

如果求得的积中要保留数位上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这时就要向前一位依次进一。

计算钱数通常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如果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四舍五入”法(常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表示列数为1,行数为4.这个数对唯一确定了大象馆在方格图中的位置。

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在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三、整数乘法运算律整数乘法运算律可以推广到小数。

在小数的乘法运算中,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相乘得整百、整十的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简化计算。

四、运算定律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在运算中,可以通过变形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精华资料上下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精华资料上下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一、小数乘法和除法1、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3、计算小数乘法,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 点上小数点。

4、小数除法的意义5、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6、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7、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 就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 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 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0、循环小数的意义11、一个小数, 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 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12、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 叫做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13、循环节的意义例1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

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 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2 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 叫做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 叫做混循环小数。

例3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①0.25104⨯⨯③226.80.108⨯②2.4 2.544÷④÷125.625125例2 明明和乐乐去文具店买笔芯, 明明买4支黑色的和5支蓝色的, 共付5元钱, 乐乐买4支黑色的和6支蓝色的共付5.6元。

每支黑色笔芯多少钱?例3 7.9468保留整数是 , 保留一位小数是 , 保留两位小数是。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2.解形如 ±a=b和a =b的方程。
依据等式性质来解此类方程。解方程时要注意写清步骤,等号对齐。
3.验算。检验是不是方程的解,把解代入原方程的左边算出得数,再算出右边的得数,如果左右两边的得数相等,那么这个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4、解方程原理(一):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5.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相遇问题
1.同向而行(追及问题):甲行路程-乙行路程=相差路程
(甲行速度-乙行速度)×同行时间=相差路程
甲行速度×同行时间-乙行速度×同行时间=相差路程
2.相向而行(相遇问题):甲行路程+乙行路程=总路程
(甲速度+乙速度)×相遇时间=总路程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具体内容
重点知识五年级(7)班签名:加油!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把0去掉。
第四单元《可能性》
具体内容
重点知识五年级(7)班签名:加油!
可能性
1.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判断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
2.不确定的现象,能用“可能”“不一定”等来描述,确定的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3.可能性有大有小,在总数中所占的数量越多,可能性就越大;所占的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数与代数1整数的认识概念: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不包括小数和分数。

性质:整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但除以零没有意义。

特点:整数在数轴上表示为离散的点。

举例:1、2、3、0、-1、-2等都是整数。

2小数的认识概念: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

性质:小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但小数点要对齐。

特点:小数可以表示比整数更精确的数量。

举例:0.5、1.23、4.567等都是小数。

3分数的认识概念: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

性质:分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运算时需要通分或约分。

特点:分数可以表示不可分割的数量关系。

举例:1/2、3/4、5/6等都是分数。

4因数与倍数概念:一个整数能被另一个整数整除,则后者是前者的因数,前者是后者的倍数。

性质: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特点: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中,1和它本身总是因数;一个数的倍数总是比这个数大。

举例:12的因数有1、2、3、4、6、12;12的倍数有12、24、36、48等。

5奇数与偶数概念: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奇数。

性质:奇数与偶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特点:除2外,任何偶数都是合数;任何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

举例:2、4、6、8等都是偶数;1、3、5、7等都是奇数。

二、空间与几何1图形的变换概念: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

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改变图形的方向;轴对称图形关于对称轴对称。

特点:平移和旋转是图形位置的变化;轴对称是图形形状的对称性。

举例:推拉窗户是平移;旋转门是旋转;蝴蝶的翅膀是对称的。

2图形的面积概念:面积是指一个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所占的大小。

性质:面积可以用平方单位来衡量,如平方厘米、平方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四简易方程》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是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2.解形如±a=b 和 a=b 的方程。

依据等式性质来解此类方程。

解方程时要注意写清步骤,等号对齐。

3.验算。

把未知数的值代人原方程,看等号左边的值是否等于等号右边的值。

稍复杂的方程1.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语。

2.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的区别。

(1)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算术解法中未知数不参加列式。

(2)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求未知数的过程由解方程来完成。

算术解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问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再列式计算。

3.验算。

除了把未知数的值代人方程检验之外,还可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题进行检验,这样验算更有效,也更简便。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邮政编码的意义和机构】
1.邮政编码的意义:邮政编码是代表投送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所)投送范围内的居民与单位的通信代号。

2.邮政编码的结构: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或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数表示邮区;第四位数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表示投递局(所)。

【身份证号码蕴含的信息和编码的含义】
1.公民身份证的意义: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的。

2.身份证的作用:居民身份证是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

它的作用很多,如:(1)选民登记;(2)户口登记;(3)兵役登记;(4)入学、就业;(5)办事公证事务;(6)办理申请出境手续;(7)办理机动车、船驾驶证和行驶证、非机动车执照……
3.身份证号码的分类:身份证号码有15和18位之分。

1985年我国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当时签发的身份证号码是15位的(属于第一代居民身份证),1999年签发的身份证由于年份的扩展(由两位变为四位)和末尾加了校验码,就成了18位(属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这两种身份证号码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共存。

(备注: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或将于2013年1月1号停止使用。

)
4.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1)18位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举例: 110102 20050107 151 9
前6位第7~14位第15~17位第18位
前6位: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
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
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第7~10位为出生年份,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

第15~17位为顺序号及性别区分,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

第18位校验码(识别码)。

(2)15位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①1、2位代表申办身份证时户口所在省分(省公安厅)编号;
②3、4位代表所在地区(市级公安局)编号;
③5、6位代表所在地区的更进一步行政划分(城市中的区,县一级的公安局);
④7、8位代表出生年后两位(1901~2000);
⑤9、10位代表出生月份;
⑥11、12位代表出生日;
⑦13、14、15这后三位代表户口所在派出所被分配到的号码段。

(提示:同一省份的公民身份证的前几位数字都相同)
(3)字母表示身份证号的组成:
AABBCC——所属区域编码
YYYY MM DD——出生年月日
AABBCCYYYYMMDDNNNC NNN——地区编号及性别区分
C——校验码
【归纳总结】:
居民身份证的号码是按照国家的标准编制的,由18个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分代码,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八总复习
1.数与代数
重点知识
1.用字母表示数: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
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数字和字母相乘时,
省略乘号后,一律将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2.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4.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验算: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边的值是否
等于方程右边的值。

6.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
用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语。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