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全时空、全员化”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
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改变育人方式?如何有效发挥育人效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重点思考和解决三个主题问题,并致力于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路径和方法,并在研究过程中总结成果的辐射效果和应用价值。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施路径与方法1.解决的主要问题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小学有哪些路径?②如何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具体方法路径,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③如何把学校经验提升为具有普遍价值的育人模式?2.解决问题的过程①酝酿构建(1997.3-2010.12):提出“语文主题教学”立人主张,在人民大会堂宣讲,推进全学科育人;2010年构建“1+X课程”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细化标准,研制质量目标指南,具化“十个一”目标,成志教育初现雏形。
②实践探索(2011.1-2013.5):聚焦课堂,深化学科育人,构筑学段“三进阶”,整体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主题课程群。
2013年正式提炼“成志教育”发表于《教育研究》。
③完善提高(2013.6-2015.10):完善理论与实践模式。
创新儿童内生与师德养成机制,形成“过程数据+关键事件+榜样引领”评价系统,构建成志教育系统育人模式。
2015年《人民教育》《人民日报》专题推广,召开国内外研讨会。
④验证推广(2015.11-至今):优化模式,研发《成志教育行动纲领》《成志教育指南》等实操工具,建立互联网学校,全国应用推广。
《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获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简报》2次报道、新闻联播5次报道。
3.实施的路径①纵向贯通,构筑符合儿童身心规律的“启程-知行-修远”学段三进阶。
围绕儿童生命成长周期,将小学六年学习期按两年一个阶段,分为低(启程)、中(知行)、高(修远)三个学段,形成《成志学段三进阶方案》《成志学段进阶实用手册》,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完整发展。
②横向联动,构建学科和活动育人的“1+X课程”。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特色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特色】一、全面实行量化评比考核“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是杜郎口中学的办学理念。
而该校认为,好的理念靠文件、会议是不行的,要靠检查、靠评价、靠兑现。
于是学校以评价为总抓手,严格细化了各项评比制度,各学科、年级、班级、同学科教师、学生学习小组等方方面面都有量化考核的标准,按照5:2:3百分制进行量化考核,其中50分是课堂教学,20分是思想品德,30分是学习成绩。
层层设定评价权限,每周都要排序打分,并第一时间张贴公布各项评审结果。
本着“优劳优酬”原则,所有量化考核结果都跟绩效评价挂钩,以奖金分配拉大评比距离,用细致的量化评价杠杆,激发教师们的上进心,激发教师竞争力,使学科、班级、年级的教学都“活”起来。
比如,学校在召开备课会议之后,学校验评组进行三次检查,三次排序打分,每次评价结果都及时张贴公布出来,对于优秀学科组、优秀个人及时兑现奖励,树立典型,对不到位的立即促其反思。
又比如,学校开设业务论坛,每周举行教改经验汇报,每位教师都要讲,然后打分排序,公布评价结果。
杜郎口学校在评比上推行的密度、力度及奖励的幅度,确实为学校确立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个方略,也提供了一个激发全员斗志的方式方法。
二、落实“一、二、三、五”管理该校力求精细化管理,他们认为教师的思想认识、职业态度决定着工作质量,因此,学校牢牢地抓住了反思机制,构建了“一、二、三、五”反思管理模式,使全员克服思想上的惰性,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同时避免了不良现象的积存,把危险苗头消灭在萌芽中。
“一”是每周一次上挂反思板。
在学科教研组里每周都要摆放一次的反思板上,上面呈现的是教师的个人教学反思,教师们都要反馈总结上周出现的问题、不足,以及本周将整改的措施。
“二”是每天召开两次反馈会议。
由每天两位的值日校长分别负责两个时段反馈,早上签到后反馈昨天下午、晚上的情况,下午签到后反馈上午情况。
这样小步骤、快节奏的管理方式,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解决,不给不良现象留下滋生的余地,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研究摘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这一根本问题,要求高等院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路径。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独特性,不同于一般的本科院校,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背景下,探索“三全育人”的新模式新机制,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是摆在高等职业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模式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三全育人”;高职院校引言“三全育人”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整合校内外一切育人元素,充分利用一切育人资源,为学生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的育人时空,使大学生随时随处都可以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统一。
一、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校企管理理念差异大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虽然都是管理,但由于学校与企业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组织,其管理理念自然存在较大差异。
第一,管理对象存在差异。
高职院校管理的对象是在校学习的学生,企业管理的对象则为在岗员工。
第二,管理目标存在差异。
高职院校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最终以学生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标准;企业关注的是员工通过不同的岗位工作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最终以企业的成本、收益和利润作为衡量标准。
第三,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其管理方式是非市场化的;企业作为盈利机构,其管理方式是市场化的。
第四,管理结果存在差异。
学校管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社会领域、教育领域,企业管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
(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距离的“桥梁”,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非同小可,用得好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三法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学校提高政治站位,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要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切实体现育人的质量、发展的质量、公平的质量以及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质量。
要以学生的均衡发展为内生特点,以优质发展为普遍心态,以普惠人人为根本目标,从整个教育过程中多视角、多层面看待、评价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价值,让学生在多彩丰富的实践中显示出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显示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向学之心、进取之心,激励培育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高处站位,牢记“国之大者”学校作为弘扬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要善于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启蒙教育,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和帮助学生从小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
要从政治的角度对待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办学校。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胸怀一个大局,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大局中看待,扎实推进德育创新,提升德育实效。
要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讲好中国故事。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伟大不朽的中国精神。
为此,学校党办、学工处与教研室反复商议,把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精准扶贫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学校“致知楼”集中展示。
其中展示的党的梦想与追求、牺牲与奉献,代表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鲜活感人、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教材。
加之思政课教师的现场讲解和宣传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这些伟大的精神成为了滋养学生道德养成,推动全体师生践行伟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斗伟力的良好基因。
构建“七星”评价体系,引领学生阳光成长
64EDUCATOR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教育,正因为“内卷”而产生社会性焦虑。
为此,国家直面教育痛点,从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双减”政策的落地、“五项管理”的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发布、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等等。
要想让以上种种措施有效落地,为全民“教育焦虑”降温,还须让评价这根“指挥棒”转变方向。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创新评价工具”“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这不仅为学生评价提供了纲领和指导,也对教育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丽水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成立了专门的学生评价处,逐步建立起校本学生综合评价系统,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学校的“攀登精神”为内核,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构建了学生“七星”素养荣誉体系,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过程性评价方法,开展具有多元性、可见性、及时性、激励性、发展性和预测性的学生评价工作,力促学生全面发展。
完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形成多元评价机制。
一是评价维度多元化。
学生评价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贯穿教学与德育的全过程。
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本校文化特色,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方面构建起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涵盖学科素养、学科竞赛、艺术素养、文学素养、体育竞赛、体质监测、科技比赛、劳动实践、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合作奉献等34个小类,创设了近400个评价项目,多维度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学校立德树人的全面渗透:意蕴、实践与优化
学校立德树人的全面渗透:意蕴、实践与优化作者:唐汉卫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0年第10期摘要: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意味着立德树人应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那么,如何理解立德树人在学校中的全面渗透以及如何做到全面渗透就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该文阐释了立德树人全面渗透的基本意蕴,总结了当前学校立德树人全面渗透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以学校规划为抓手来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学校立德树人的自觉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从而更好地做到全面渗透。
关键词:立德树人;全面渗透;实践;规划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这一方面意味着学校要回归到“育人”这一学校教育应有的本质性规定,不能偏离“育人”这一最基本的职责,同时,立德树人也赋予了当下的育人工作以新的要求和历史使命,学校教育的成败应该用立德树人的标准去检视和检验。
“一切工作”,还意味着立德树人是学校所有工作的中心点和原点,都应该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和高度来考虑各方面工作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不应该脱离教育性、脱离育人的考量而各行其是。
以上三重意蕴都标示着立德树人“全面渗透学校教育实践、全面渗透各项工作载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那么,在学校工作中,到底应该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全面渗透”,学校又该如何做到立德树人的全面渗透和全面开展,目前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有哪些,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进一步深化和优化立德树人的全面渗透,在操作层面,有没有更好的、更为合适的抓手或机制来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渗透学校各项工作的系统性和自觉性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全面渗透”在探讨立德树人如何全面渗透学校各项工作之先,有必要对全面渗透的含义、意蕴作进一步的澄清,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不至于偏离基本的方向。
“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理 论功 底 不足 ,专业 技 能不 强 的情
况 ,每学 期 都 开展指 导 教 师集 中培 训 活 动 , 实 指导 对象 、 务 , 落 任 明确 实 习教学 的课 题 、 内容 、 要求 以及 考
参与、 全程 育 人 , 力开 创一 种 师生 努
公 司等 三 家企 业合 作 开展 订单式 培 养 等 ,这样 就要 求 实 习指导 教 师 做
好 “ 梁 ” 用 , 学 生 在 实 习 中达 桥 作 使 到 “ 习完成 , 实 工作 找好 ” 目标 。 的 二 、 导 师 制” 实 习指导 模 式 实 “
施 的 主 要 做 法 ( ) 强 实 习 管 理 , 好 全 面 一 加 做
教育 。指 导教 师 的另 一项 重 要任 务
是 与 学生 实 习单 位 的领 导 、指导 师
作到 底有 多 大距 离 ,并 通过 综 合 分
开学 伊 始 ,各专 业 办 就制 定 了 专 业实 习计 划 ,将任 务 分 配给 每个 实 习指 导 教师 。实 习指 导教 师及 时 了解本 专业 的 实 习计划 ,撰 写实 习 指 导方 案 。针 对部 分 实习 指导 教 师
培 养 学 生 不 能 仅 仅 局 限 于 时 间 、空 间和 人员 都 比较有 限 的学校
“
空 寸 " 习指 导模 式 的实践 与探索 师制
要 :职 业学 校培 养 学 生 不能仅 析 , 出教 学 中存 在 的不 足 , 找 以便 为 完善 教 学计 划 ,改革 教 学 内容 与方 和 规划 ;与浙 江 天 圣控 股集 团有 限
■孙 建钢
摘
限 于 课 堂 , 应 当 把 实 习 指 导 作 为 重
校园安全时空全覆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故驿小学校园安全时间空间人员全覆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化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防范能力,保障全校师生在校期间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师生在校期间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
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校园安全时间空间人员全覆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在区教育局和镇联校统一领导下,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和对社会、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到严密防范,全体师生总动员,群防群控,,排除隐患,确保安全。
二、健全安全工作管理机制,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一)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无缝隙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立平副组长:刘文俊成员:全体科任教师(二)细化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按制度要求做好相关工作,真正做到管理无疏漏、无盲区、无缝隙、全覆盖,逐步构建起学校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效果。
(三)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形成“安全防范全覆盖、安全管理全参与、安全职责全到位、安全教育全过程、安全监管全天候”的工作机制。
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履行各自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同时承担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形成“安全防范无空岗、安全责任无空挡”的安全无缝管理工作格局。
继续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三、全时段、全方位安全监管的任务目标(一)重点时段。
1.上学时段。
安保人员和带班领导、值班教师至少提前半小时到校,维护学校周边交通和治安,看护学生有序进入校园。
上课后,实行全封闭管理。
2.上课时段。
班主任或课任老师要清理清查班级人数,对未到校学生进行登记,了解未到校原因,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并与家长沟通。
学校多元化管理模式
学校多元化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校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与转变。
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学校多元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多元化管理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各种管理主体的作用,为学校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校多元化管理模式的意义、实施方式以及带来的效果。
一、背景及意义在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中,学校的管理权通常集中在校长等少数人手中。
虽然这种模式在某些方面具备高效率和统一的优势,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学校管理的中心化导致了师生参与度的降低,学校的决策过程不够透明和民主。
另一方面,校长及其他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和主观意识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缺乏多元声音和管理理念的碰撞。
因此,引入多元化管理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协同合作的管理方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强调学校内部各管理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
例如,学校可以将管理权下放给不同的部门或班级,让他们参与和决策学校事务。
部门或班级之间的协同合作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管理委员会等机构,让不同管理主体进行协商和沟通,避免信息孤岛和决策的隔阂。
三、灵活的管理方式多元化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更加注重个别差异和个体需求的满足。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设置不同的活动和课程,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同时,学校可以灵活调整教学资源的配置,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这样,学生和教师都能得到更好的满足,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
四、开放共享的管理文化多元化管理模式倡导学校的开放共享文化,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校可以建立开放的课堂观摩机制,让教师相互学习和借鉴。
学校还可以建立学生社团和学术研讨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这些开放共享的方式,学校能够吸收更多的思想和创新力量,促进自身的不断进步。
五、民主决策的管理模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倡导学校的民主决策,充分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关于三个课堂解读
关于三个课堂解读一、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着高质量发展主线展开。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因材施教,静心思考课堂教学改革新生态,潜心研究不同学段教育新内涵。
基于传统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比较研究,提出打造“三个课堂”,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1、“三个课堂”的逻辑划分与概念诠释“三个课堂”,顾名思义是三种形式的课堂,是教师教育与学生研究、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智能发展与人格养成的3种类型场所。
按照研究内容和时空分布进行划分设置,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内课堂,也不全是教师授课的课堂,而是综合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内容,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实施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
通过“三个课堂”实现教师、教育管理者、社会知识提供者和学生互动交流、熏陶感化的一体化课程,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是对传统意义课堂概念的深化和变革。
具体来说,“第一课堂”是指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教育教学“主阵地”,主要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完成规定的研究任务,这是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在教室上课。
“第二课堂”仍是指校内研究场所,是除“第一课堂”之外的所有校内资源,通过功能部室、音乐体育场馆、社团活动场地、文化走廊等场所,进一步发挥好学校育人和服务功能。
“第三课堂”是指走出校门以外的社会实践研究锻炼场所,主要以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服务设施和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为活动载体的课堂。
“三个课堂”在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共同构建了“大课堂”概念,虽定位不同、各有侧重,但相互融合,使得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课内与课外、师生与社会课堂参与者、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得以有效整合,相向而行、共同发力。
这样的课1堂有利于很好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培育学生研究能力、传授学生应有知识、深化学生研究内容、锻炼学生身心健康、熏陶学生艺术审美、养成学生劳动技能,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全息德育“三全四维”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全息德育“三全四维”模式的建构与实践作者:陆静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4年第01期【摘要】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通过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一切资源,构建一个全面的德育场域。
通过“三全四维”模式的建构,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校园文化全覆盖,学科课程全浸润,实景场域全链接,立体时空全跨越,以“全息”德育的理念促进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全息德育“三全四维” 模式建构实践全息德育“三全四维”模式根据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特点和成长规律,贴近学生需要与个性特点,以德性的涵养为旨归,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重构,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涉及人、物、时间、空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情境,每个学生在全面的信息资源场域中自主体验、经历活动过程,激发情感、发展能力,形成内在的品格,并且使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贯穿于学生品格形成的全过程。
一、实践路径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学校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凸显校园育人文化、立足课堂、丰富课程、开展活动,形成全面、立体的场域、时空,努力探索符合学生主体需要的实施路径和操作策略。
具体从四个维度进行项目的架构,即校园文化全覆盖、学科课程全浸润、实景场域全链接、立体时空全跨越。
(一)校園文化全覆盖——凸显校园育人文化学校对整体文化环境进行设计,包括学校的物型文化场域、精神文化场域以及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品格与行为的价值期待,呈现学校育人的价值观,提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生命体验场。
1.用物型文化提供德育体验的场域①用物型文化营造德育氛围。
进一步设计和完善了“一园”(养真园)、“一墙”(办学理念墙)、“二廊”(和雅、朴真走廊)、“三吧”(求真、向善、尚美主题书吧)及“各室”(各体验功能室)等建设,给学生营造了“秩序良好、环境优美、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特色文化氛围。
②让物型文化与学生和谐互动。
如校园里的三个开放式书吧—求真、向善、尚美主题书吧,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
“大爱”教育激发潜能塑未来
“大爱”教育激发潜能塑未来作者:冯荷霞来源:《山西教育·管理》2024年第05期课间,教学楼六楼长廊围着一群小朋友———这里有一条百米师爱长廊,记录了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教育集团五校区400多名教师的师爱故事。
作为集团总校长,我竭力营造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家长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大家庭氛围。
我用每一次和学生、教师、家长接触的机会,深入浅出地诠释“大爱”的含义,如今,“大爱”已经成了刻在新建路人身上的深深印记,老师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以爱育爱”的理念。
有一位年轻班主任对待班级里一个特殊孩子几年如一日像妈妈一样,同时任课教师、班里孩子、家长都用爱去包容、去帮助这个孩子。
因为爱,让这个孩子一天天进步;也是因为爱,让更多的孩子学会了爱。
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始建于1955年,是山西省命名的首批示范小学。
作为杏花岭区教育局全面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试点校,学校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优势,进行了大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和探索。
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校五址的办学规模,拥有新建路小学(总校)、羊市街分校、富力华庭分校、经园路分校、开成分校5个校区,166个教学班,向社会提供了7000多个优质学位。
建校68年来,新建路小学“爱”的教育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从“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到“以爱育爱,创造未来”,办学理念在传承中创新。
2017年以来,学校对“爱与未来”的文化品牌进行凝练深化,确立了“大爱”教育的学校特色,并在教育工作中赋予了“大爱”教育更具体、更丰富的内涵,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根据“大爱”教育的理念内涵,在培育学生“爱仁、爱慧、爱健、爱创、爱趣”素质的前提下,学校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中国智慧,国际视野,创造未来”确立为育人目标。
在“泛爱众,博学文,创未来”核心价值选择的引领下,架构了承继传统、指向未来的“大爱”课程体系。
“大愛”课程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涵盖五大课程领域:爱仁课程(德育课程)、爱慧课程(智育课程)、爱健课程(体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爱创课程(创造力课程、实践课程、国际课程)、爱趣课程(个性教育)。
管理类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探索
管理类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探索一直以来,教育界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特别是在管理类课堂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关键。
管理类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成为了教育领域一项重要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管理类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
一、管理类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管理类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管理类课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主体地位非常重要,他们需要能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管理类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具有以下几点重要价值: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管理类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不断地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实践中需要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类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了实现管理类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类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方式: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管理类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实践。
管理类课堂可以通过项目实践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项目中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
3.小组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管理的新理念与实践
学校管理的新理念与实践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学校的管理对于保障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学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学校管理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实践。
一、学校发展规划与目标管理学校管理的新理念之一是学校发展规划与目标管理。
传统上,学校管理更多地关注于短期目标的达成,很少涉及到长远的发展规划。
然而,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学校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规划,明确学校的长远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这有助于学校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为学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教育服务。
在目标管理方面,学校需要明确教育目标,并设定相应的指标和评估体系。
通过制定可量化的目标,学校能够更好地衡量自身的发展状况,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同时,学校还需要注重目标的公开与透明,与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进行沟通与协商,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学校管理的另一个新理念是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
因此,学校管理要注重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培训、研讨会和交流机会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师资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教师的工作表现和教育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这些举措,学校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并留在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三、家校合作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新实践包括家校合作与学生参与。
传统上,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弱,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很少得到重视。
然而,现代学校管理越来越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关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决策和管理,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全环境育人_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全环境育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在全面、多元的环境中培养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实践教学作为全环境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全环境育人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全环境育人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环境育人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将深刻体会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践教学有助于整合学校、企业、社区等各方资源,形成全环境育人合力。
通过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三、全环境育人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1.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1)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如实验、实习、实训等。
(2)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
(3)实践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2.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2)开展实践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3)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升自身实践技能。
3. 搭建实践教学平台(1)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三全育人模式在新时代中职校的应用探究
三全育人模式在新时代中职校的应用探究摘要:“三全育人”是党和国家在开展新时期学校思维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战略性策略,要求教书育人思想统一、教书育人工作相互协调、教书与育才资源整合、与教书育人流程相互融合、与教书育人手段互相融通。
在新的发展时期,中职学校创新举措,注重探索开展“三全育人”教学模式,全面深入贯彻创新型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从学生成长与发展情况的实际出发,建立科学、有效的多方参与的育人教学体系,引领中职教育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素质地整合融通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适合发展的可塑性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中职学校;“三全教育”模式;应用效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贯彻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即“三全育人”的理念[1]。
该理念对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明确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中职学校已经积极开始探索“三全育人”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成为社会所需人才,以确保中职学生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跟上社会变化,将其发展为国家发展所需的多层次、综合型人才培养。
中职高校将三全育人管理模式深入贯通到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以期实现中职教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全面深入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养。
一.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模式内涵与教育管理内在联系(一)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模式的含义三全教育,即全员教学、全程教学、全方位育人有机融合的教育模式。
中职学校在教育与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能够贯彻系统化教育理念,以系统性教育模式有效地服务学生素质不断提高[2]。
“全员育人”注重的是教学育人支持系统,是最具能力的教育育人要素,包含学习者本身、家庭、校园职员、社会力量等;“全过程育人”注重的是教书育人的历史时空轨道,是最具可塑性的,从持续时间上来看包括从入校到毕业,从构成上来看包括对学人进行素质教育、监督管理、经费扶助等教育活动;“全面教学”关注于课堂教学的全面化,既包括了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学、网络空间等立体育人场域,又包含了品德、智育、运动、美术、劳育等的全面教学导向。
浅析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改革
浅析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改革[摘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不仅是平安校园的建设高地、培养时代新人的创新场域,更是高校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载体。
作为一项教育试点工作,应致力于建设富有学校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教师领导班子应通过凸显党建内核、发挥先锋效能,完善协同育人、彰显全员效应,健全管理服务、倡导自我治理,丰富实体功能、营造文化氛围等路径,促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改革的有效发挥,才能让学校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改革;“三全育人”“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提出,也是建立在非常鲜活的学生学习生活的现状基础上的,需要解决当前真实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教育公平问题、资源与服务对象的匹配问题等等,学校着力打造党建引领、知行兼修、师生共处、因材施教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构建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实践园地,激发工作活力、释放工作效能,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让育人资源、育人力量聚合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推动师生共学共事共乐,涵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实现“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高质量建设,才能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走向深入。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改革的价值内涵“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建立的学生社区,它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更方便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一站式”学生社区主要是将学校内的各个服务组织进行资源整合、统一规划,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想学习生活需求,也是加强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
所以对学生社区进行综合改革对于大学生各类习惯培育、价值观形塑、人格养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好的宿舍、生活环境有利于形成优良学风,凝聚力量,避免各类学生矛盾的发生。
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一站式”学生社区是加强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也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阵地,可以说对“一站式”学生社区进行综合改革有利于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加强学风建设和心理疏导,维护学校学生安全稳定。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调研报告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了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理念(以下简称“三全育人”),并强调实践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再次强调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并对深化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提质转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当代学生政治认同的共同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总结“三全育人”视域下实践育人的主要特点,分析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构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新路径,是提升高校实践育人实效的必然选择。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实践育人的特点1 .育人目标明确。
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是使青年大学生通过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具体而言,实践育人强调引导青年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转化,并在实践转化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认知新时代社会发展、国家发展,凸显实践育人功能。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金钥匙”,实践育人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引领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科学、有效地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修正大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2 .育人模式多样。
实践育人模式与高校理论教育相比,在育人模式上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征,有利于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提高育人效果。
实践育人模式可以根据不同高校学生的偏好差异等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选择,实践育人活动的参与方式既可以以个体为单位独自进行,也可以采取小组模式,还可以集体组织;实践活动场所可以是校内组织,也可以是校外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以教师为主导,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此外,考虑到突破时空限制的需要,实践育人有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的线上途径展开,育人模式丰富多彩。
课堂教学改革四个“一体化”建设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四个“一体化”建设研究作者:唐信焱宾灿华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24年第04期集团化办学通过优势互补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是目前国内学校办学管理变革的重要实践举措。
青云教育集团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发挥集团整体优势,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四个“一体化”建设,旨在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一、改革规划一体化:发挥愿景目标的引领力学校愿景是指依据学校的使命、价值取向和未来蓝图,师生员工共同认同和期望的学校未来发展景象。
无论是一所学校,还是若干所学校形成的教育集团发展,都需要从愿景目标开始。
因此,明确的学校发展愿景目标能内化为潜在的力量,引领全体师生朝着目标努力和前进。
青云教育集团由青云高中、青云初中、青云小学以及若干所协同发展学校组成。
由于集团内存在差异化的组建模式,形成了一种混合型关系集团:高中初中形成紧密型关系,与小学形成松散型关系,前两者属于政府主导批准确定的政府行为,后者属于非政府行为建立的协同发展关系。
集团愿景目标对青云高中、青云初中发挥着强有力引领作用,两者是集团化办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学校主体,课堂教学改革一体化程度最高;青云小学与集团形成松散型关系,集团改革的愿景目标需要通过小学有选择性地融合到学校办学实际需要中去,改革一体化程度偏低。
青云教育集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愿景目标,以围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课堂提质增效”为核心,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利用导学案学习任务群为载体,强化各学科学习任务设计,构成先学后教、先问后讲、先做后评的“五环六化”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以学定教,实现教学合一,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改革中,激励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增强教研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打造集团课堂教学特色。
学校创新教育课题阶段总结(2篇)
学校创新教育课题阶段总结我校“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是____年底申报,____年____月正式启动的,至今已走过了两年半的研究历程。
在市教科院和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回顾这两年多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
现在向各位作汇报,汇报的题目是《“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
主要从创新教育的“着眼点”、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创新教育的“落脚点”,谈谈怎样“链接”;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实践创新的过程中、研究创新的效益里,说说如何“刷新”。
一、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肩负着民族创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而能否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而教师的这种精神、意识与能力又完全取决于学校管理层的教育理念是否创新。
自____年底接题以来,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的共识,明确提出了“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阶梯、把课题研究作为培养教师队伍的机制、把课题研究作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手段、把课题研究中的创新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的研究口号。
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一是理念,学校办学理念的的创新;二是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三是信念,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
1、学校办学理念的创新:力争提升一档品味在思维上创新学校能否与时俱进,办学理念很关键。
学校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我们觉得过去的办学理念缺少特色,于是将办学理念创新为与教育方针紧密吻合的十六个字。
即: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
德、智、体浑然一体,构成办学主体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方位、全时空、全员化”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是人们最头疼的事,它严重影响着学校管理效能最大的发挥和学生全面
的发展,也已成为提高学校质量的瓶颈。
鉴于此,我校在学校管理上采用了全方位、全时空、全员化的管理模式,并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使学校的管理效能得到逐步提高。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全方位、全时空、全员化的学校管理模式是通过我校的教育
实践采用的一种朴素而简单的教育策略,这种策略就是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下,努力营造
良好的育人氛围,鼓励全体师生“时时想问题,平静看问题,人人抓问题,协作解问题”,使
学校逐步形成“大事小事有人抓,好事坏事有人管”,这样就促进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运用全方位、全时空、全员化的学校管理模式,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
全方位、全时空、全员化的学校管理模式具有办学思想的前瞻性,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
思想,能使师生明确职责,从而提高境界,促进学校管理水平。
首先,学校把德育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坚持“以人为本,五育并重,德育为首”
的思想。
我们把培养师生的品德修养、生活态度、创新实践能力作为各项工作的着力点,以
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使学校形成了“全员性、全程性、参与性、层进性”的育人机制。
全体
师生都是参与者,学校把每项工作都与育人联系在一起,做到四个结合,即“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养成教育与理想教育结合,主题系列与形势教育结合”,使学校呈现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其次,学校把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头戏来抓。
一是实行班主任月会制,交流信息,制
订措施,并实行每学期一次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以期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查漏补缺。
二是坚持抓好“两岗一志”,即卫生监督岗、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监督岗和班务日志。
此
项工作在班主任和值班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各班两个监督岗高效运转,形成了学生自己管理
自己的良性发展态势,使学生在管理别人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又
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他们是学校的主人。
三是不断完善学校班级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学校对班级工作实行周评比、月小结,全程考核,达到了思想认识、工作落实、奖惩兑现三到位,使班级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学生学得高高兴兴。
再次,学校以“明确目标,靠实责任,完善制度,激励为主”的理念为纲对学校各项工作授权
分工,目标层层分解,责任追究落实。
我们按照计划部署、组织实施、总结得失的思想开展
工作,逐步提升人与工作之间的五种境界,即“无心无意的境界,三心二意的境界,半心半意的境界,一心一意的境界”,使全体教师的思想境界由低到高、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二、运用全方位、全时空、全员化的学校管理模式,促进了“三风”建设
全方位、全时空、全员化的学校管理模式能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
好的育人氛围,使“三风”得到根本好转。
学校管理实践证明,充分运用全方位、全时空、全员化的学校管理模式,能使学校形成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良好局面。
一是学校坚持开展专题系列教育活动,每天坚持以六个文
明教育(文明进校、文明出操、文明上课、文明集会、文明住宿、文明回家)活动为重点,
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作为一条主线,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学习生活和谐
统一。
同时坚持评选“校园小明星”“校园十佳”、“学习能手”等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
园文化氛围,使校风日渐好转。
二是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坚持“分析当前学校形势,介绍外面先进经验,传达前沿信息,当好教师参谋,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环境”为立足点,营造良好的教风,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充分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本学科教材,做到大纲心中有数、教材烂熟
于心,充分了解学生现状和知识水平,认真分析学生接受能力,努力克服教学不分主次、“两根粉笔一本书,讲到哪里算哪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倾向,真正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
讲台给学生讲课。
学校坚持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进行全程查督。
班
子成员坚持深入课堂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根源,研究改进方法。
同时,不断加强青年教师培
养工作,对占学校总数三分之二的青年教师,采取“政治上严格要求,业务上悉心指导,工作上压担子,行动上常鼓励,思想上多帮助,生活上常关心”,做到放心使用、严格要求,力争使他们早日成为业务骨干、学校栋梁,促进全体教师成为专家中的杂家、专才中的通才。
三
是抓好“学困生”、扶持“特困生”,促进学风的根本好转。
学校针对现在初中生普遍自私、狭隘、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和家庭结构等特点,适时地进行教育。
首先,分层次召开全体学优生、学困生、特困生及问题学生会议,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教育。
其次,针对转型期教育现状,举办法制讲座,分析教育误区,针对问题学生和特困生下猛药。
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一份
学困生转化方案,学校审查后予以实施。
教育全体教师充分理解“今天一个辍学生,明天很可能是一个贫困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校将学困生转化作为第二轮创新教育实验研究专题,成立了学困生转化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担任组长,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摸底,逐个分析原因,分类排队,找准突破口,包干到教师进行教育转化;并设立进步快学生奖进行表彰奖励,使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心,迎头赶上。
再次,学校坚持建立家校联系档案,完善学生在校问题
报告家长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各种类型家长会,查找教育失误根源,逐步建立起学校、
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使学校教育延伸到社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