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案

高一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案

高一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案高一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案一、教材分析新课标对光合作用的相识过程从原来的“了解”水平提高到了“说明”水平,教材中本部分内容从回顾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起先,让学生感知他们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试验设计的原则,并且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教材中具体描述了各探究试验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知道光合作用被发觉的基本过程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实力目标:1.重新走进科学家发觉光合作用的有关试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进展科学探究实力;2.在试验探究中驾驭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比试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3.过读书和师生的探讨活动,培育学生[此文转于斐斐园]自学和主动探究新学问的技能、技巧。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视察、试验、探究和争辩中形成;2.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擅长汲取不同学科中的有关学问,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看法;3.学会参与、合作和沟通探究的内容和结果;4.相识到技术的进展在科学探讨中的作用,敬重科学且用进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发觉及探讨历史过程中的各试验设计、优缺点和结论。

难点:光合作用的发觉过程中各试验如何奇妙地连接起来,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索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学问,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觉历史却很生疏,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中学学生具备了肯定的视察和认知实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新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究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索。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一、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Ⅰ(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中的“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课本为学生提供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期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是本小节的重点,这一部分内容的难度不大,但是涉及到的实验多,实验设计巧妙。

因此,设想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整个探究历程,从而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品质的培养。

2 . 教学目标的分析2.1 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这项标准包括含义:说明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因此,知识目标可定为“说明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学生通过对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分析,使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和研究的快乐。

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信息的能力”。

2.2 过程和方法训练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享获取的信息,从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学生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较强,并且学生对光合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此,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个性特点,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和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亲自体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

以次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4.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2)难点:遵循科学研究的有关原则进行实验设计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引言激趣)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回顾历史1、赫尔蒙特——柳树实验教师展示赫尔蒙特的实验,并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说课稿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说课稿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是高中生物必修 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和过程,同时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为后续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分析能力。

(2)尝试模仿科学家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

(2)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实验和探索中前进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2、教学难点(1)科学家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并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

二、说教法(一)讲授法通过讲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二)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的关键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探究法引导学生模仿科学家的实验设计,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说学法(一)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二)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探究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实验设计和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在阳光下生长的图片,提问学生:“植物为什么能在阳光下生长?”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生条件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一、引入1.引入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展示一棵茂盛的植物并询问学生,植物是如何生长的?需要什么条件?2.导入光合作用的概念:通过讲解植物是如何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

二、实验一: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发生所需的条件。

2.实验步骤:a.集体观察实验材料:用透明袋盖住的绿色植物、养分琼脂培养基。

b.学生小组设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检测光合作用发生的结果。

c.学生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并记录。

3.实验结果及分析:a.有光线且有二氧化碳的实验组生长健壮,颜色更绿。

b.没有光线或没有二氧化碳的实验组生长受限,颜色不绿。

4.实验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线和二氧化碳的参与。

三、实验二: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光强的影响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强弱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实验步骤:a.学生组织实验材料:绿色植物、透明塑料箱、不同强度的光源。

b.学生小组设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测量光合作用速率。

c.学生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实验结果并记录。

3.实验结果及分析:a.光强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b.光强越小,光合作用速率越慢。

4.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光的强弱影响,光强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四、实验三:光合作用的速率受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实验步骤:a.学生组织实验材料:绿色植物、透明塑料袋、吸管、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

b.学生小组设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测量光合作用速率。

c.学生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实验结果并记录。

3.实验结果及分析:a.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省获奖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省获奖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省获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2.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生过程;3.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2.光合作用的发生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苹果切片、光合作用装置、移液管、显微镜、光合作用实验原料包;图片:光合作用示意图、光合作用实验图;PPT: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10分钟)1.1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你们还记得吗?1.2让学生回答问题: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什么?1.3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获取养分和能量的?1.4引出本节课的话题: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和养分。

Step 2:概念和原理讲解 (15分钟)2.1展示PPT,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包括反应方程式和产物。

Step 3:实验探究 (30分钟)3.1给学生发放实验材料包,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光合作用装置和一些苹果切片。

3.2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苹果切片放入光合作用装置中,观察和记录变化。

3.3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放入光合作用装置的苹果切片会产生变化?3.4提示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发生与什么因素有关?Step 4:观察和分析 (15分钟)4.1学生观察实验装置中的变化,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4.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光合作用中的光能转化为植物的哪些生长物质?4.3学生分析:为什么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Step 5:总结归纳 (10分钟)5.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

5.2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对植物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Step 6:拓展练习 (15分钟)6.1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光合作用与生态环境有什么关系?6.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能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生长得更好?Step 7:板书总结 (5分钟)板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五章第4节中一部分学习内容。

在本节课中通过探究几个经典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掌握生物学实验设计的思路,体会科学家艰难探索历程。

【学情分析】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一定的理解,但对科学家历经几百多年时间,进行哪几个经典实验探究才发现光合作用存在颇有一定的好奇心。

【设计思路】本节课设计中,以时间为序,抓住几个经典实验的重新构建,把光合作用原料、产物、反应场所、条件逐步推理出来,让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定义有一个更加深刻和理性认识,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下节课深入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对几个经典实验的分析,明确光合作用的反应物、生成物、场所和条件,真正掌握光合作用。

2.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的现象,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2.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实验探究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简单的实验问题。

3.能运用实验原理和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本节课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及科学家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2、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3、体验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家们的智慧力量,确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欲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1.萨克斯、恩格尔曼、鲁宾—卡门经典实验。

2.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恩格尔曼实验巧妙设计方法2、鲁宾—卡门实验方案设计【教学方法】探究与发现式教学;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flash动画【板书设计】 1、18世纪中期原料——水↓2、1771年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3、1779年英格豪斯条件——光。

↓4、1785年拉瓦锡植物体吸收CO2,放出O2。

↓5、1845年梅耶光能→化学能(储存)↓6、1864年萨克斯产物——淀粉。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说出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过程,并能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能力目标。

模仿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控制变量原则;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概念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

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过程中的各实验步骤、结论、优缺点。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各实验如何巧妙地连接起来,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三、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1、学生自由讨论发挥的时间过少,教师也未能听取到每个小组的讨论意见,个别学生趁此机会没有动脑筋,未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整个课堂中教师的主讲的内容偏多,学有容易出现听觉疲劳。

可以把部分内容大胆的让学生自由讨论去理解,或者让学生主讲。

另一方面,尽量在课堂中配以有声色的动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色彩。

3、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一条探索线路,贯穿于整个课堂,学生略有打小差的现象,就难以把握整体思路。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进行总结和提升,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并有效记忆。

高中生物_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基本过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基本过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基本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2、描述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能力目标: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设置对照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体验科学发展是开拓-继承-修正-完善的过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粒种子播种在土壤中,可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它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从哪里来?学生:光合作用教师:什么是光合作用?它的发现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同学帮助老师一起来探究这个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回眸历史,探究历程(一)植物为什么会生长?【资料1】 1642年,比利时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将一株2.3重的柳树苗种在90.8㎏的干土中,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5年后分别对树和土壤称重。

【结论】海尔蒙特实验说明: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来自。

(二)植物与空气什么关系?【资料2】 1771 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植物——蜡烛(小白鼠)”实验【结论】植物能空气。

【质疑】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过程有时不成功,英格豪斯证明______________。

直到1785年,人们发现了空气的成分,才知道植物光合作用中吸收的是____,放出的是____。

(三)光能到哪去了?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提出,植物把光能变成________储存起来。

(四)能量储存在什么物质中?【资料3】1864年,德国生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探究活动1】(1)为什么要把绿叶放在暗处几小时?(2)让叶片一半遮光,一般曝光的目的是什么?(3)叶片用酒精处理的目的是什么?(4)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A组B组C组D组(五) 光合作用是在什么部位进行的?【资料4】 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

【资料5】 在类囊体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探究活动2】(1)为什么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2)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结合资料5,该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六)O 2是怎样产生的?【探究活动3】探究产物O 2中的氧原子来自于H 2O 还是CO 2,还是二者皆有?【问题探讨】(1)怎样设计分组对照实验?请画出示意图......。

高中《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复习课本中关于光合作用研究历史的内容,整理出重要科学家、实验及实验原理,形成知识结构图。
2.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分析其原理及影响因素,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该现象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多元互动,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效果。
4.实践活动,巩固知识:设计实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5.拓展延伸,提高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科学家、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
3.学会运用实验数据,分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解释光合作用的本质和影响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5.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光合作用研究历程中的重要实验展开讨论。
2.各小组分析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总结光合作用的研究成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研究过程。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2.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3.理解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3.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4.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并让学生使用前置知识解释光合作用的定义。

2.提问:光合作用对我们的生存具有什么重要性?第二步:教学主体(40分钟)1.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包括叶绿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等。

2.利用模型或实验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3.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思考。

第三步:拓展(30分钟)1.讲解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包括光合作用是一种还原反应,有机物的合成是通过还原二氧化碳为葡萄糖等。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如光合作用对氧气的释放、光合作用对有机物的合成等。

第四步:巩固与评估(15分钟)1.回顾和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以及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

2.作业:设计实验或模型,观察或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答题: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问题,检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等方式,将抽象的光合作用过程具象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和记忆。

2.合作学习:通过分组活动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3.循环式教学:不同的教学环节设立合理的问答和讨论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评估方式:1.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估;2.学生交的实验或模型设计的完成情况评估;3.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质量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模型或实验材料:可使用鲜叶和酚酞溶液或鲜叶和蓝光照射等;3.实验室用品及工具。

探究光合作用历程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探究光合作用历程的教案设计与实施

探究光合作用历程的教案设计与实施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从光合色素对吸收光能到产生 ATP 和 NADPH 的过程。

2、学会通过实验方法探究光合色素对光的吸收,初步了解植物组织对光的利用。

二、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从光合色素对吸收光能到产生 ATP 和 NADPH 的过程。

2、实验方法探究光合色素对光的吸收。

三、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复杂性和具体化。

2、实验方法的解读和判断。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绿色植物,并询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为什么是绿色的吗?引导学生说出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包括光合色素的结构和光合作用产生 ATP 和 NADPH 的过程。

教师重点讲解光合色素在植物体架构中的作用和能量转换的步骤。

3、实验环节:(1)步骤一:制备植物组织,并灌输 CO2将一片绿色植物的叶片(如龙舌兰)放置于 PBS(磷酸盐缓冲液)中,将其放在深的碗中,并利用泵浦法将 CO2 灌入 PBS 中达到0.02 mol/L。

(2)步骤二:排除光照,并加入 NaHCO3将液体植物组织加入无氧浴,将其灌输 0.2% NaHCO3。

(3)步骤三:再现光合作用,并观测氧气气泡将液体植物组织暴露于太阳光下或通过照明灯照明约 20 s,然后混合液体,加入 NaHCO3,盖上盖子,记录产生的氧气气泡数量。

4、实验结果分析:将学生所得到的实验结果收集并分析,让学生通过对比有光照和无光照下的实验结果,提出光合作用的关键细节。

另外,学生可以探究哪些色素对如何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并可根据这些观察和结论建立模型。

五、课后拓展:学生可以完成有关“比较陆地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关于光合作用步骤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的文献研究,并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展开思考。

思考题:1、什么是光合色素?2、为什么太阳光对光合作用如此重要?3、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有什么关系?4、如何识别什么样的草地对土壤质量有影响?5、怎样才能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六、总结:通过这次实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实验方法的应用。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化的重要过程,也是生物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探究能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了解光合作用的组成因素和影响因素。

4.发展科学研究方法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反应方程式和影响因素。

2.植物叶片样品。

3.实验室设备和试剂,如试管、草履虫、灰碳酸钠溶液、光源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展示一张包含绿叶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了解植物为什么是绿色的。

2.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兴趣,提出光合作用对生命的重要性的问题。

第二步:知识传授1. 通过PowerPoint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反应方程式。

2.结合图片和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发生过程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解释为什么植物叶片是绿色的。

第三步:实验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包括实验员、记录员、数据处理员等。

2.将植物叶片样品放在不同的条件下,如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不同的环境中,并记录相关观察数据。

3.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光合速率等指标,并记录数据。

4.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讨论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第四步: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讨论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适应性和进化意义,以及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步:总结和拓展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

2.整理光合作用的定义、原理、反应方程式和影响因素的关键知识点,学生进行总结和概括。

3.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价值,展开相关的拓展讨论,如光合作用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光合作用与其他生物过程的关系。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观察后尽量能够答复出:水绵叶绿体结构呈螺旋带状,面积更大,易于观察。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答复。
学生代表答复。
答复:叶绿体、叶绿体。
总结相关内容。
学生代表上台书写。
作出合理的假设。
分析答复合理的可能〔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简略书写〕。
根据几种实验结果分析,说出相应的结论。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
〔1〕普利斯特利实验中,除了需要植物,还需要什么?
〔提示:植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更新空气吗?〕
(2)如果在黑暗条件下会怎样呢?
讲述: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对此实验重复了500屡次,发现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更新空气。
〔板书:
2.英格豪斯实验〕
继续讲述:但英格豪斯并不知道植物更新的是空气中的哪些成分。直到1785年,日内瓦教师塞尼贝尔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成分。在此根底上提出了绿叶在光照条件下,吸收的是____,放出的是____。
讲述:通过反响式,我们可以看出在反响物CO2和H2O中均含O原子,那么生成物O2中的O是来自于反响物中的H2O还是CO2呢?那我们将一起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在此探究实验中,请同学们根据问题作出假设。
在此根底上设计实验,请同学们看到教材106页左下角的实验设计图。并通过实验设计,分析实验结果该有哪几种可能?
情感、价值观目标:
1.感受科学家的艰难,激发科学兴趣,增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2.感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疑心、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2.应用科学家的研究思路,进行光合作用中进行原料和产物的探究的实验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2.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条件;3.探究光合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条件;3.光合作用在不同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光合作用吗?它在生物圈中有什么重要性?”2.学生们交流并回答问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2.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条件,包括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步骤三:探究实验设计1.教师提出问题:“在不同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下,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会,是如何改变的?”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下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实验假设。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方法、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步骤四: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

步骤五:数据分析1.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否有差异。

2.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果,探究光合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的影响规律。

步骤六:实验结果展示和讨论1.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包括数据图表和结论。

2.学生之间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思考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步骤七:知识总结1.教师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复习,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基本过程和条件以及它在不同条件下的影响。

2.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光合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的影响,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有关联?”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数据记录能力;2.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3.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行更多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如控制不同因素进行实验观察麦苗的生长情况等。

2.学生可以进行对比实验,观察不同植物在相同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和效果有何不同。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和相关因素;3.能够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并进行相应实验;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3.光合作用的相关因素;4.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并进行相应实验。

三、教学重点1.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2.进行相关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2.学生准备实验记录本和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掌握(10分钟)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具体化学反应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基础和反应方程式。

3.实验设计(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一组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

实验题目:光照对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步骤:步骤一:将一片水生植物的叶片放置在一瓶装有水的透明烧杯中,置于光照明亮的环境中。

步骤二:将一片水生植物的叶片放置在一瓶装有水的透明烧杯中,置于光照暗淡的环境中。

步骤三:观察并记录每组实验的结果。

步骤四: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4.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5.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1)光照对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影响?(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实验中为什么能观察到产物的变化?(3)为什么光照明亮的环境下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比光照暗淡的环境下光合作用更为活跃?6.扩展探究(15分钟)针对光合作用的相关因素,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和设计实验。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用300字以内的文章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和相关因素。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探究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历程,并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能力。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省获奖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省获奖教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省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和过程。

3.能够解释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1.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2.光合作用的条件和过程。

3.分析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传达相关知识。

2.实验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际操作,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1.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有绿叶的图片,提问:“你们看到的这片绿叶是如何长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借此进入新课内容引入环节。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演示,向学生简要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重点强调: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同时释放出氧气。

3.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相关概念,如光合作用方程式:6CO2+6H2O→C6H12O6+6O2,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等。

4.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知识小结,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

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过程1.实验观察(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以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和过程。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并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

2.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光合作用的条件和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是一个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3.实际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结果解析,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并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绿色植物呈现出绿色。

4.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知识小结,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内容。

第4节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中“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部分内容往往被许多老师在上课时一带而过,并未加以重视。

事实上,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为后面众多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感知基础,也为讲述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做好知识铺垫。

因此,“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不容忽视。

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主线,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传感器来测定CO2含量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课堂探究活动,是学生顺利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三、设计思想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

最想突出的处理: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结合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3.借助现代生物仪器来开展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对研究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知识:1、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A:知道)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C:理解)
能力: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材;
2、学生能客观地描述生物现象,并通过观察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2、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
立辨证的科学观。

3、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难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著名实验的设计思想。

六、教学准备及用具
教师课前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制备实验过程的投影片,收集相关图片和素材,制备幻灯片,CO2传感器,收集氧气装置等。

七、教学过程
设疑:这一整个化学反应过程是发生在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