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知识点
明朝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明朝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明朝的建立与洪武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相对强大的王朝。
明朝的建立是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带领下完成的。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是一名出身贫苦的农民,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成功推翻了当时的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自己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并将都城定在南京。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包括削藩息兵、设立行省、整顿官制、推行农田水利和积极发展生产等。
洪武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效地改善了民生状况,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边防建设。
二、明朝的社会政治制度明朝的社会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实行了一系列相对封建的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是指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存在领地关系,地主对农民有相对的支配权。
在明朝时期,政治上实行集权制,皇帝权力至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明朝的官制是采用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上层阶级的子弟有机会进入官僚阶层,成为朝廷官员。
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但也导致了官员层层推卸责任、欺压百姓的现象。
另外,明朝时期还实行了户口制度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对于农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束缚,也带来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三、明朝的军事战争明朝在建立之初就面临着内外重重的困难,不仅需要巩固国内的统一,还需要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做斗争,以维护国家的安全。
明朝历史上发生的较为著名的战争有崖山海战、国门战役、捉虏渡、土木围城等。
其中,崖山海战是明朝与倭寇之间的战争,明朝与倭寇有着长期的矛盾,最终在崖山战役中明朝取得了胜利。
而国门战役则是明朝与北方胡人的战争,明朝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较为重要的胜利。
这些战争都体现了明朝在各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展示了明朝的军事实力和军事策略。
四、明朝的文化与科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在文化和科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明朝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存在于1368年至1644年,共历经276年。
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他在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崭露头角,并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朝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几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
一、明朝的建立与早期统治(1368-1424年)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
他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中央至地方的官僚体系,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此外,他还重视农业发展,减轻税赋,鼓励农民耕种,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明成祖朱棣通过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其侄子建文帝的统治,自己登基成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同时加强了对边疆的防御,特别是对北方的长城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和加固。
二、明朝的鼎盛时期(1424-1521年)明成祖之后,明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宣德、正统、成化、弘治等年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宣德年间,瓷器制作达到了高峰,宣德炉尤其著名。
同时,明朝的海军力量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顶峰,郑和下西洋的七次远航,展示了明朝的海上实力和对外开放的态度。
三、明朝的中期变革与挑战(1521-1572年)从嘉靖年间开始,明朝面临了多方面的挑战。
外有倭寇的侵扰和北方边疆的威胁,内有宦官势力的增长和官僚体系的腐败。
嘉靖皇帝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包括加强海防、整顿官僚体系、削弱宦官势力等。
四、明朝的晚期与灭亡(1572-1644年)到了明朝晚期,国家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
万历年间,宦官魏忠贤掌握了大权,导致政治腐败加剧,社会矛盾激化。
同时,明朝还面临着后金的威胁,辽东边疆战事频繁。
最终,在农民起义和清军的双重压力下,明朝在1644年被推翻,结束了长达276年的统治。
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
政治上,明朝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法律制度;经济上,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对繁荣;文化上,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如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均出自这一时期;科技上,明朝期间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著作,如《天工开物》等。
明朝知识点
明1、“三司”是指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掌一省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掌地方军政)。
作为皇帝“喉舌之司”的是通政使司(长官通政使,管奏章出纳和封驳)。
裁撤中书省后,相权分归六部。
明成祖时正式有“内阁”之称。
“票拟”:宣宗时让内阁和个别部的尚书对中外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于疏面进上。
英宗即位年幼,内阁票拟制度化。
号称“代天子巡狩”的官职监察御史(属于都察院)。
负责稽查各部的制度六科给事中制。
仅管理军籍和军政的机构五军都督府。
明军在编制上采取了卫所制度。
“京军三大营”是指“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皇帝亲军系统主要有金吾诸卫、羽林诸卫、府军诸卫、锦衣卫。
明太祖时期的法律《大明律》、《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
乡试(考点在省会,过关者为举人)、会试(考点在京师)、廷试(殿试,过关者为进士)。
一甲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文章的格式规定为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胡蓝之狱”中“胡”指胡惟庸,“蓝”指蓝玉。
燕王夺取帝位的事件靖难之役。
明成祖把都城迁到了北京。
轮班是指地方工匠轮流到京师服役。
住坐(永乐时产生)是指从民间征集,在京师居住,隶属于工部,主要替皇族生产。
“屯田子粒”“屯粮”是指军士屯田以分计,按分纳税。
“开中”商屯:政府允许商人运粮到指定地点用米换取盐引,凭盐引到两淮转运盐使司所属盐场领取盐,再到指定地点贩卖。
商人为节省运费,于纳仓附近就地开荒种粮,输纳开中。
2、明初田赋分夏秋两次缴纳。
夏交米麦,称“夏税”;秋交米,称“秋粮”。
纳粮的称为“本色”;折成银、钞、绢、布、棉等缴纳的称为“折色”。
3、粮长制:太祖时,大体上以每收粮万石为一区,挑选纳粮多的地主充任粮长,负责一区的税粮征收,并督运到京。
4、黄册(赋役黄册)是户口总册,鳏寡孤独者附在册后,不派徭役,称为畸零户。
明朝的知识点总结
明朝的知识点总结一、历史背景明朝的建立与元朝的覆灭有着密切的关系。
元朝由蒙古大军于1279年灭掉南宋朝,统一了中国。
但元朝的所谓“外夷”统治引起了汉族人的不满和反抗。
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成功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明朝,标志着元朝统治的结束和明朝的建立。
二、政治制度明朝初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改革土地制度、军事制度和官制等,以确立自己的政治地位。
其中最为重要的改革之一就是推行科举制度,即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并以此提拔官员。
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社会上层更加开放,农村也有了一些小农的地位。
此外,明朝政府实行了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
明初政府设立了太监监察,架空了中央和地方官员政策,举行了一场打击军阀政变成功。
三、经济发展明朝的经济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特点。
农业生产是明朝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民在生产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明初施行了许多农业改革政策,如废查田制,廢买卖田制,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然而,明朝城市的生产力并不高,城市一方面缩减了劳动力的开支,制造业生产力急速下滑。
到了明朝后期,国家的财政出现了紧张状况,社会经济环境陷入了一片混乱。
四、社会生活明朝社会生活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在科技方面,明朝的造纸术、航海和农业方面的发展成就尤为显着。
而在政治方面,明朝落实了礼仪法制,实行了缴税打折等便民政策,让人们感觉到了国家政策给人们的好处。
在文化上,明朝的文学、艺术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成就。
明代的世界闻名的成就是《永乐大典》大书,是明朝品蜡石和木骨,硬装帖制,八十亿字,计载了知识。
可谓是成就一代事物。
五、文化艺术明代文化发展也十分繁荣,诗、词、绘画、雕塑等都迅速发展。
在诗歌方面,明代诗人有唐寅、文征明、徐渭等,他们的诗篇在叙事性与抒情性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书法方面,王羲之、颜真卿等书家的作品成为了明代书法的代表作品。
而在绘画方面,明代的画家吴道子、唐寅等的作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明朝的重要知识点是什么
明朝的重要知识点是什么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存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明朝的重要知识点,带您逐步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
一、政治制度:明朝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实行封建专制制度。
明朝的君主制度相对稳定,君主与文臣之间的关系得到一定的平衡。
皇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实行了严格的官员选拔和监察制度,以确保官员的廉洁和能力。
二、农业和手工业:明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明朝的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提高,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
同时,手工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纺织业和瓷器业。
三、海洋探险:明朝时期,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海洋探险。
在明朝初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开辟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一时期中国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海洋探险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文化繁荣:明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高峰期,艺术、文学、科学和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文学方面,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诗人,如杨慎、杨基等。
艺术方面,明朝的绘画、雕塑和建筑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五、外交和战争:明朝时期,中国进行了一些重要的外交和战争。
明朝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过外交手段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但也经历了一些重要的战争,如明朝与蒙古、明朝与日本等战争。
六、中外交流:明朝时期,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外国商人来到中国进行贸易,带来了许多外国商品和文化,促进了中国与外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七、社会制度:明朝时期,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农民的地位有所提升。
但同时,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阶级和地主的剥削。
明朝还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土地制度的改革等。
总结起来,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朝的政治制度、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海洋探险、文化繁荣、外交和战争、中外交流以及社会制度都是明朝的重要知识点。
明朝的统治历史知识点提纲
明朝的统治历史知识点提纲明朝(1368-1644)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明朝统治历史的知识点提纲:一、建立明朝1.元朝灭亡: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流民起义爆发,最终导致元朝灭亡。
2.朱元璋的起义:朱元璋发动农民起义,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3.明朝建立:朱元璋继续战争,最终统一中国,建立明朝,自称洪武帝。
4.达官显贵:洪武帝借助背后势力统治,对达官显贵进行清算,加强皇权。
二、政治体制1.皇帝的权力:明朝机构中心是皇帝,皇帝的权力凌驾于一切,实行专制制度。
2.中央政府:明朝创建了行省制度,设立吏部等六部,加强对各地行政管理。
3.地方政府:明朝地方政府设立直隶州、府、县等级制度,强化地方行政管理。
4.科举制度:明朝实施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三、军事制度1.军事:明朝开始时军事力量薄弱,朱棣发动军事,加强军队建设。
2.三大军队:明朝创立了三大军队,分别是瓦剌军、水军和矶峰军,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3.镇守边疆:明朝在边疆设置守备军队,加强对边界地区的控制。
四、外交政策1.对外扩张:明朝初期通过对抗倭寇,统一东南沿海地区。
2.对外使节:明朝与外国保持交流,派遣使节到外国从事外交活动。
3.闭关锁国:明朝后期出现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和外国影响。
五、经济发展1.农业发展:明朝实行多种农田制度,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商业发展:明朝建立市场经济体系,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商业活动。
3.工艺制造业:明朝加强对工艺制造业的扶持,促进手工业和造船业的发展。
六、文化繁荣1.文学艺术:明朝是中国文学艺术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
2.高等教育:明朝重视教育,建立四书五经教育体系,培养人才。
3.文化交流:明朝与外国交流,进入中国的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影响。
七、明朝衰落1.内外问题:明朝后期面临内外问题,包括官僚腐败、民变、外患等。
2.李自成起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起义,最终攻入北京,导致明朝灭亡。
明朝的统治知识点总结
一、明朝的建立与统一1. 明朝的建立:明朝建立于1368年,由朱元璋领导的红巾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
2. 明朝的统一:明朝通过多次征服和战争,最终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打下了统一的基础。
二、明朝的政治制度1. 皇帝制度:明朝实行封建皇帝制,皇帝绝对统治,政治权力集于皇帝一人之手。
2. 官制体系:明朝实行官僚制度,设立了中央官府、地方官署、州县官员等,形成了严格的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
3. 科举制度:明朝设立科举制度,选拔官员,这使得社会阶层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对社会流动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三、明朝的社会制度1. 经济制度:明朝通过农业经济和海外贸易使得国家经济发展,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经济体系。
2. 封建土地制度:明朝实行封建土地制度,以皇帝为大地主,统治者掌握土地和人民,实行文武分立,实行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3. 社会阶层:明朝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阶级,农民是社会的基本生产者,士族地位比较高,商人地位较低。
四、明朝的文化影响1. 教育制度:明朝实行科举制度,办学,士族通过科举制度成为官员,整个社会具有文化氛围。
2. 文学艺术:明朝文学以古文运动为主,主张雄文壮美,盛行诗词、戏曲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
3. 科学技术:明朝发展了许多科学技术,工艺技术、农业技术等方面都有进步。
五、明朝的外交关系1. 对外扩张:明朝对外开疆拓土,进行了对外扩张,建立对外贸易,对朝鲜、蒙古等国家进行了外交关系。
2. 对外贸易:明朝进行了对外贸易,发展了丝绸之路,使中国经济得到了发展。
1. 内乱与外患:明朝后期,出现了内忧外患,农民起义、宦官专权、明军败局等问题。
2. 外敌入侵:明朝后期,出现了外敌入侵,明军战败对外民族侵袭,导致国家衰落。
3. 清军入侵:1644年,清朝入侵中国,明朝灭亡。
总结:明朝虽然统治时间不长,但对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
通过明朝的统治知识点总结,可以更深入了解明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明史》必考知识点梳理
《明史》必考知识点梳理
1. 明朝建立和发展
- 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其统治时间为1368年至1644年。
- 明朝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亚洲和世界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这主要得益于它的繁荣和创新。
2. 明朝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 明朝的政治体制实行封建制、官僚制和科举制。
- 明朝的社会结构分为五个等级:士农工商和兵。
3. 明朝的经济和文化
- 明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兼有手工业和商业。
- 明朝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和综合性,其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4. 明朝对外交往
- 明朝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其与西方及周边国家的关系都有所发展和变化。
- 明朝时期官方的对外外交有海禁政策和三官殿贸易等条约和制度。
5. 明朝的内忧外患
- 明朝的内忧表现为社会阶层矛盾、经济危机、民生困苦等方面。
- 明朝的外患主要来自于边疆民族的侵扰和海外势力的挑战。
以上是《明史》必考知识点的梳理,学习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明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高考历史明朝知识点
高考历史明朝知识点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的兴起和发展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考历史考试中常出现的明朝知识点。
一、建立明朝1. 明太祖朱元璋:即明太祖朱棣,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139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自称“洪武皇帝”。
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实行商业政策,打击豪强,促进社会繁荣。
二、外交政策1. 崇祯朝西洋政策:明朝崇祯皇帝时期,由于内忧外患,明朝开始采取了放松对外贸易限制的西洋政策。
它发展了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增加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
2. 明代海禁:明朝初期,由于对外贸易造成了社会不稳定,明朝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私人海上贸易活动。
但在明朝后期,由于明朝大航海时期的到来,海禁政策逐渐放宽,外国贸易规模逐渐扩大。
三、农业和手工业1. 秧田制:明朝时期,为了开垦荒地和提高农业生产力,采用了秧田制,即把水利灌溉系统引入农业生产,解决了灌溉困难,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2. 轧钢术:明末清初时期,明朝发明了轧钢术,使得钢材生产大量增加,推动了农业工具、武器装备的发展。
四、文化和科技1. 明代科技:明朝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朝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郭守敬的地动仪,徐光启的天文钟等。
2. 明代文学:明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文学家杨时、杨慎、吴承恩、罗贯中等。
五、宗教政策1. 保护宗教政策:明朝时期,明朝政府实行了保护宗教的政策,特别是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给予了支持和保护,促进了中国各宗教的发展。
2. 销毁佛教活动政策:明朝后期,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和打击佛教的发展,甚至破坏了一些佛教寺庙。
六、社会制度1. 科举制度:明朝时期,推行了科举制度,即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明朝政府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几百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奴隶制度的废除和妇女地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废除奴隶制度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妇女地位有所提高的时期。
明朝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明朝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明朝的建立和初期1.建立:明朝是在明太祖朱元璋领导下建立的,1368年他推翻了元朝政权,建立了明朝。
2.政治体制:明朝初期采取了军阀政治,将赏戚制度推广到各地,这是明朝初期政治体制的一个特点。
3.改革:明太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废除丞相之职,设立东厂、西厂等。
4.南京迁都:明朝建立初期,将首都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也是明朝初期重要的事件之一。
5.对外扩展:明太祖进行了对外战争,扩张领土,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国家。
二、内忧外患和朱棣改元明成祖时期1.内乱:朱棣在明成祖时期发生了内乱,如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并采取了一系列斩尽杀绝的手段,击败了反对势力。
2.改元:朱棣改元明成祖,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改革。
3.对外战争:明成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扩大了国土,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国家。
4.振兴经济:明成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植棉花、推广种植农作物,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5.修改行政管理制度:明成祖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如对官制的改革,建立了秦镇制等。
三、明朝中期和朱厚熜时期1.政治:明朝中期政治体制比较稳定,朱厚熜实施了一系列对外扩张政策。
2.改元:朱厚熜改元明英宗,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军事改革。
3.对外战争:在朱厚熜时期,明朝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扩大了国土,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国家。
4.经济发展:明英宗时期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改革,如加强国家的财政管理,振兴国家经济。
5.文化:明英宗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繁荣期,如文学、绘画、舞蹈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四、明朝晚期和朱厚照时期1.政治:明朝晚期政治比较混乱,朱厚照实施了一系列对外扩张政策。
2.改元:朱厚照改元明孝宗,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军事改革。
3.对外战争:在朱厚照时期,明朝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扩大了国土,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国家。
4.经济发展:明孝宗时期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改革,如加强国家的财政管理,振兴国家经济。
九年级明朝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明朝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明朝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一、明朝的建立与发展1. 约定时间及建立:明朝于1368年至1644年存在,是中华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
2.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承贵,后尊号为明太祖朱元璋。
3. 政治体制:设立六部、都察院等行政机构,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二、明朝社会经济1. 农业与手工业:明代农业发展较为繁荣,引进玉米、红薯等作物;手工业方面制瓷、制造丝织品等产业也有显著进步。
2. 商业与海外贸易:明代商业经济相对发达,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如明宣宗时期的郑和下西洋。
三、明朝的文化与科技1. 文学艺术:明代文学较为繁荣,代表人物有文学家杨慎、戏曲家汤显祖等;绘画方面,明朝出现了很多著名画家,如唐寅、仇英等。
2. 科技与发明:明代的科技发展不落后,明成祖修建了北京的皇城及紫禁城,还有明代名匠郑和的航海技术成就。
四、明朝的政治与外交1. 粉饰太平:明太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手段确保国家的稳定,如实行科举制度,限制官员资格,加强中央集权等。
2. 与蒙古、朝鲜的关系:明朝与蒙古和朝鲜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外交往来和战争,如对抗蒙古的“七子之乱”以及与朝鲜的勘合浦海战等。
五、明朝的衰落与灭亡1. 内忧内患:明朝后期,由于腐败、赋税重等原因,社会出现动荡,如土木堡和倭寇等事件。
2. 清朝入侵:1644年,由满洲族领导的清朝入侵中国,明朝灭亡,结束了明代的历史。
六、明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科举制度:明朝确立的科举制度影响了中国几百年的历史,推动了文人士人的社会地位提升以及文化发展。
2. 文化与艺术:明代的文化和艺术成就为后世所沿袭,明朝的出版业兴盛为后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 对外交往:明朝与外国的贸易往来以及航海技术水平对中国历史和国际贸易史产生重要影响。
明朝所有的知识点总结
明朝所有的知识点总结一、明朝的建立明朝的建立与前朝的衰落密切相关。
元朝统治中国长达约百年之久,但元朝统治下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经济衰落,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红巾起义和靖难之役被认为是明朝建立的直接原因。
1. 红巾起义红巾起义是由农民领袖朱元璋于1337年在江西发动的一场反抗元朝的起义。
朱元璋组织了各地起义军,并在战乱中崭露头角,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领袖之一。
2. 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是明太祖朱元璋在红巾起义成功后,对元朝进行的最后一次攻坚战。
此役中,明太祖朱元璋击败元军,进而建立明朝,正式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3. 明太祖的称帝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正式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了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以其英明的政治布局和刚毅的军事手段,使明朝在建立初期就取得了巨大的政治成就。
二、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政治制度在历史上也有其特色和影响。
明朝政治制度既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政治制度,也有其自己的创新之处。
1. 中央集权明朝中央政权实行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其下设有丞相、六部、九卿等官职,对全国各地的政治经济进行督导。
2. 科举制度明朝继承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使得官员选拔更加公正,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得社会的上层阶级可以通过读书进入仕途,扩大了社会上层阶级的垂直流动。
3. 农民起义明朝建立后,社会底层农民仍然受到剥削、压迫,因此农民起义也在明朝时期频频发生。
其中有些农民起义还对明朝政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比如黄巢起义、张士诚起义等。
三、明朝的经济1. 开疆拓土明朝在建立初期,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和边境的稳定,采取了一系列开疆拓土、修筑长城的措施。
明朝进行了多次北伐,加强了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
2. 以农为主尽管明朝进行了多次开疆拓土的军事行动,但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明朝国力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上。
明代在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包括引进新的农作物、开垦荒地、开发水利、兴修水利工程等。
高中明朝知识点总结
高中明朝知识点总结一、明朝的建立明朝建立于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它的建立标志着元朝的灭亡,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朱元璋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皇权,开创了明朝王朝。
二、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皇权制度、官制和科举制度。
明朝的皇权制度是封建统治的典型代表,皇帝占有最高的统治权力。
官制是明朝政治制度的核心,它包括了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
中央官制由六部和三公九卿组成,地方官制分为省、道、府、州、县等。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种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的官员被称为进士,是国家的官员主体。
三、明朝的经济制度明朝的经济制度主要是农业经济,良田制度是明朝农业制度的基础。
农业生产是明朝经济的命脉,明朝的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手工业主要包括了丝绸、陶瓷、纺织等。
明朝对外贸易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远销世界各地。
四、明朝的文化制度明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它在文化制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明朝的文化主要包括了中央文化和地方文化。
中央文化是指明朝政府在文化方面进行的统一规划和制度建设,地方文化是指各地方在文化方面的独特传统和发展。
明朝的文化制度包括了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技术等。
五、明朝的社会制度明朝的社会制度主要包括了阶级结构和家庭制度。
明朝的阶级结构主要是指官僚地主阶级和农民工匠商阶级,官僚地主阶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拥有最高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权。
家庭制度是明朝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影响社会风气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六、明朝的军事制度明朝的军事制度主要包括了军事组织和武器装备。
明朝的军事组织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典型代表,它包括了军队组织、兵役制度、边防防御等。
武器装备是明朝军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朝的军事装备包括了冷兵器和火器两大类。
明朝时期知识点总结
明朝时期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制度1.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自称“洪武”,并迁都至南京。
2. 政治体制明朝的政治体制以皇权至高、严格的官僚制度为特征。
朱元璋实行“一条鞭法”,确定官员的俸禄等级与品级,打破了世袭制,提倡科举制。
3. 科举制度明朝实行了一套完整的科举制度,通过科举选拔优秀人才,使得社会阶层得到了相对的流动。
科举制度对于明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 重农抑商政策明朝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农业至上,限制商人财富的积累。
同时还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
5. 征课制度明朝实行了征课制度,以保障国家财政的收入,这也使得农民的负担变得沉重,引发了不少民变和农民起义。
二、经济文化1. 农业明朝时期自然灾害较少,农业飞速发展。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实行了屯田制,使得南方的荒地得到充分利用。
后期加强了对水利的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2. 商业在明朝早期,“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商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城市也得到了较大的繁荣。
3. 文化明朝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时期,文学、绘画等艺术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朝的文学以戏曲、小说为代表,艺术也充满了生动和活泼的特色。
4. 科技明朝时期科技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朱元璋下令修订了《武经总要》,重视火器的发展。
在农田水利、纺织、造纸、印刷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外交政策1. 对外战争明朝前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扩张,先后与元朝、北元、琉球等进行了战争,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但到了后期,明朝的对外战争渐渐陷入了被动局面。
2. 对外贸易明朝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明朝对外贸易主要以东南亚国家和中亚、中东、非洲等国家为主,贸易的规模颇大,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社会制度1. 奴婢制度明朝时期社会上存在着奴婢制度,大地主家庭和寺庙对奴婢的剥削依然存在。
2. 农民起义明朝时期由于税收压力、天灾等原因,引发了许多农民起义。
明朝的高考知识点
明朝的高考知识点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影响深远。
对于考生而言,了解明朝的历史知识点是备战高考的重要一环。
下面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介绍明朝的高考知识点。
一、政治篇1. 中央集权:明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为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绝对的权力,并通过封建制度来巩固皇权。
2. 制度改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推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包括六部制、考试制度和户口制度等,这些改革带动了明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3. 禁止海外贸易:明朝末年,出于对海外贸易的担忧,明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禁止中国商人私自与外国进行贸易,影响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
二、经济篇1. 租庸调制度:明朝实行了租庸调制度,即对地主阶级和富农实行重税,使他们承担国家财政的大部分负担,以满足朝廷的财政需求。
2. 织造业的发展:明朝是中国古代织造业的鼎盛时期,手工业和农业有机结合,织造业规模庞大,制作的丝织品、绢织品和棉织品远销海外。
3. 农田水利建设:明朝注重农业生产,大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修筑水利工程,提高农田灌溉条件,增加农作物产量。
三、文化篇1. 明代文学:明代以文学著名,代表作家有杨慎《临川四梦》、冯梦龙《喻世明言》等,明代文学受到了古代文学的影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明代绘画:明代绘画在艺术表现形式、题材内容和工艺技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特色,著名画家有沈周、文徵明等,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中国画艺术风格。
3. 明代科技:明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明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了定南针,马可·波罗带回中国的火药、印刷术等技术在明代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其他篇1. 明朝海疆扩张:明朝进行了大规模的海疆扩张,其中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最为著名,开辟了中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 化妆品的盛行:明朝是中国古代化妆品的发展高峰期,女性开始注重外貌护理,流行使用脂粉和口红等化妆品。
3. 明朝服饰:明朝时期流行汉服,男性以长袍和宽松袍为主,女性则以旗袍和长衫为主,服饰上体现出明朝社会的等级和性别差异。
初中明清知识点总结框架
初中明清知识点总结框架
一、明朝的建立和发展
1. 宋朝灭亡和元朝的覆灭
2. 朱元璋建立明朝
3. 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4. 明太祖、明成祖
二、明朝的外交和军事
1. 明朝的海上探险
2. 明朝和蒙古的关系
3. 明朝和蒙古的关系
4. 明朝的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
三、明朝的社会与文化
1. 明朝的科举制度
2. 明朝的文学艺术
3. 明朝的科学技术
4. 明朝的民族融合
四、明朝的衰落和灭亡
1. 罗马尼亚的政治腐败
2. 明朝的国际局势
3. 明朝的民族团结问题
4. 李自成与明朝的末期
五、清朝的建立和发展
1. 明朝的建立和发展
2. 清朝的政治改革
3. 清朝的经济繁荣
4. 清朝的文化教育
六、清朝的外交和军事
1. 清朝对外战争
2. 清朝的海军发展
3. 清朝的军事制度和武器装备
4. 清朝的边疆管理
七、清朝的社会与文化
1. 清朝的科举制度
2. 清朝的文学艺术
3. 清朝的科学技术
4. 清朝的民族融合
八、清朝的衰落和灭亡
1. 清朝的政治腐败
2. 清朝的社会动荡
3. 清朝的国际局势
4. 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这些是初中学习明清知识点的框架总结,可以根据这个框架逐一深入研究,了解明清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明朝的统治历史知识点提纲
明朝的统治历史知识点提纲明朝的统治历史知识点提纲如下:
一、明朝的建立与政权稳固
1.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背景与过程
2. 明太祖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改革
3. 明太祖时期的统治思想与政策
二、明朝初期的政治制度与官员选拔
1. 三馆六部制度
2. 科举制度与殿试、会试、乡试
3. 明朝的官员选拔标准和考试内容
三、明朝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1. 农业生产与地方经济
2. 商业与海外贸易
3. 明朝社会的阶级结构与社会矛盾
四、明朝的文化与教育
1. 明朝的书法、绘画、剧场等艺术形式
2. 明朝的文人与文学
3. 明朝的教育制度与学术思想
五、明朝的外交与对外关系
1. 明朝与蒙古、朝鲜、日本、西方国家的关系
2. 明朝与葡萄牙和荷兰的贸易活动
3. 明朝的海上禁止政策和对外扩张战争
六、明朝晚期的政治与社会变革
1. 崇祯帝时期的政治危机与经济困境
2.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与明末军阀混战
3. 清军入侵与明末灭亡的原因
七、明朝的统治思想与法律制度
1. 明人的理学思想与统治哲学
2. 明朝法制与刑法
3. 明朝的文官礼仪与民俗习惯
八、明朝的历史评价与影响
1.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2. 明朝的政治与社会成就
3. 明朝的经济与文化影响。
明朝知识点
明朝知识点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
以下是关于明朝的一些知识点:
1. 建立:明朝是由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建立的。
他于1368年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
2. 都城:明朝的首都开始设在南京,后迁至北京,称为北京紫禁城。
3. 政治制度:明朝采用了集权制度,皇帝拥有绝对权力。
官员制度分为九品官人制度和科举制度。
4. 经济:明朝时期农业生产和商业发展相对繁荣。
中国经历了大规模土地开垦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航海活动和海上贸易也得到了发展。
5. 文化:明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明朝绘画、戏剧、诗词和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6. 建筑: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平衡和对称,以木材和青石为主要材料。
明朝的建筑代表有明孝陵、故宫、天坛等。
7. 神宗皇帝:明朝初期的神宗皇帝励精图治,减少税赋,限制官员的腐败行为,重用有才能的官员。
8. 铸币与纸币:明朝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之一,同时也铸造了许多有特殊纹饰的铜钱。
9. 社会阶级:明朝时期社会分为士人、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不同阶级,社会地位的提升主要依靠科举考试的成绩。
10. 遭遇的问题:明朝时期面临农民起义、政治腐败、民族侵略和经济衰退等问题。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请注意,以上知识点中不包含具体的人名和引用,以确保内容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初二历史明朝知识点及习题
初二历史明朝知识点及习题
一、知识点
1. 明朝概述
-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从1368年到1644年存在。
2. 明朝的建立
- 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他是后来的皇帝,即洪武帝。
- 1368年,明朝正式建立,以南京为首都。
- 明朝的建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3. 明朝的社会制度
- 明朝实行封建制度,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手工业阶级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
- 国家设有九卿、六部和___等机构。
4. 明朝的政治制度
- 明朝采用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力。
- 明朝设有六部、都察院和___等机构,负责国家的行政管理和监察。
5. 明朝的经济发展
- 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发展。
- 农田水利的改进使农业产量增加。
-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6. 明朝的文化艺术
- 明朝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繁荣发展。
- 名人文化兴起,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绘画和戏曲。
二、题
1. 明朝是哪位皇帝建立的?
2. 明朝的首都是哪个城市?
3. 明朝采用的是什么制度?
4. 明朝的社会组成部分有哪些?
5. 明朝的农田水利改进有何作用?
6. 明朝时期哪些领域取得了发展?
7. 明朝的文化艺术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请根据以上习题回答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1、“三司”是指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掌一省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掌地方军政)。
作为皇帝“喉舌之司”的是通政使司(长官通政使,管奏章出纳和封驳)。
裁撤中书省后,相权分归六部。
明成祖时正式有“内阁”之称。
“票拟”:宣宗时让内阁和个别部的尚书对中外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于疏面进上。
英宗即位年幼,内阁票拟制度化。
号称“代天子巡狩”的官职监察御史(属于都察院)。
负责稽查各部的制度六科给事中制。
仅管理军籍和军政的机构五军都督府。
明军在编制上采取了卫所制度。
“京军三大营”是指“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皇帝亲军系统主要有金吾诸卫、羽林诸卫、府军诸卫、锦衣卫。
明太祖时期的法律《大明律》、《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
乡试(考点在省会,过关者为举人)、会试(考点在京师)、廷试(殿试,过关者为进士)。
一甲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文章的格式规定为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胡蓝之狱”中“胡”指胡惟庸,“蓝”指蓝玉。
燕王夺取帝位的事件靖难之役。
明成祖把都城迁到了北京。
轮班是指地方工匠轮流到京师服役。
住坐(永乐时产生)是指从民间征集,在京师居住,隶属于工部,主要替皇族生产。
“屯田子粒”“屯粮”是指军士屯田以分计,按分纳税。
“开中”商屯:政府允许商人运粮到指定地点用米换取盐引,凭盐引到两淮转运盐使司所属盐场领取盐,再到指定地点贩卖。
商人为节省运费,于纳仓附近就地开荒种粮,输纳开中。
2、明初田赋分夏秋两次缴纳。
夏交米麦,称“夏税”;秋交米,称“秋粮”。
纳粮的称为“本色”;折成银、钞、绢、布、棉等缴纳的称为“折色”。
3、粮长制:太祖时,大体上以每收粮万石为一区,挑选纳粮多的地主充任粮长,负责一区的税粮征收,并督运到京。
4、黄册(赋役黄册)是户口总册,鳏寡孤独者附在册后,不派徭役,称为畸零户。
5、明初,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6、永乐、宣德年间是明代制瓷业鼎盛时期,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7、(南京城北)龙江和(太仓)刘家港是当时的造船基地。
8、明初的流民起义主要是:叶京留(“矿盗”)起义、邓茂七(佃农)起义。
9、明成祖开启宦官干政之端。
掌奏章机要,由皇帝心腹宦官担任,并可以代皇帝批奏章(批红)的宦官衙门司礼监。
10、成祖时设东厂,宪宗时设西厂(汪直),武宗时(刘瑾)设内行厂。
11、设置皇庄是明中期土地兼并的突出特点。
亲王侵夺土地最常用的方式是奏讨,即将农民耕作的熟田指为“闲地”“空地”“荒地”向皇帝奏讨,占为己有。
12、经济作物利润较高,人们大都将它作为投资对象,如棉花、蔗、桑蚕、烟草(吕宋,今菲律宾传入)。
13、江南地区商业性农业和农村家庭副业的发达,赋役征银的财政手段刺激,小农家庭普遍与市场经济体系的联结,促使了南北地区经济交往的加强、商业资本的活跃、市镇的复兴和新生以及传统城市的繁荣。
当时最著名的地区性商人和商人集团是徽商。
14、全国最大的都市是南京、北京。
15、货币职能逐渐由贵金属银子来承担。
16、明代中后期农业集约化程度提高,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了雇工(短工、长工)。
17、永佃田:拥有除土地之外的一切生产资料的佃户,在向地主交纳“佃头银”的粪头银后获得长期佃种地主土地的权利,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18、地租主要形态是实物地租(分成租、定额组)。
个别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以银折租。
19、嘉靖(世宗)时班匠不愿意当班的,一律以银代役称匠班银(班匠银)。
班匠对官府的人身隶属关系大为削弱。
20、商人进一步控制了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生产,控制了产品销售市场和生产的原料市场(通过牙行),成为产销中介。
还控制了加工丝、棉纺织品的染坊和踹坊(压平纺织品)。
21、明代中后期江南丝织业机工(小户)与机户(大户)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劳动力买卖关系。
松江地区的暑袜店商人已直接支配生产,变成包买主,商业资本转化成了产业资本;以做暑袜为生的"合郡男女"则变为暑袜店的雇佣工人。
22、世宗时(嘉靖年间)有大丞相、小丞相之称的是严嵩、严世蕃父子。
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在蓟门和辽东镇守的将领分别是戚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镇守辽东)。
23、万历年间治理黄河、淮河、运河的是潘季驯。
24、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是张居正改革财政的重点。
25、最早倡导一条鞭法的是世宗(嘉靖)时期的内阁大学士桂萼。
张居正只是将一条鞭法作为通行的赋役制度。
26、张居正改革既是对当时人口流移相对自由和商品货币经济有一定发展的现实认可,又为改革后人们离开土地流动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为城镇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对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和小农与市场联系加强、货币地租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利于商品货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7、神宗时期(万历后期)税使、矿监对城镇人民的搜刮、掠夺最凶狠。
湖广人民反对宦官陈奉的斗争是各地反矿监、税使斗争的先声。
28、明前期的蒙古三部:兀良哈部(西辽河、老哈河一带)、鞑靼部(斡难河、克鲁伦河、贝加尔湖以南地区)、瓦剌部(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准格尔盆地一带)。
29、明朝与瓦剌的冲突导致英宗被俘的事件称作“土木之变”。
30、鞑靼部俺答汗直逼北京抄掠之后退兵的事件称为“庚戌之变”。
隆庆年间(穆宗)俺答汗与明廷修好。
31、蒙古地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是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城。
32、明代西藏地区称为乌斯藏。
33、明初黄教(即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是宗客巴。
34、明成祖设立了贵州布政使司(贵州省)。
在西南比较进步的地区采取裁撤土司,由中央派出流官担任知府、知州、知县(“改土归流”);相对落后的地区保留土司制,任命当地头人为土官,世袭统治;还有一些地区“土流兼治”。
35、太祖时,开通云贵到四川山路的彝族首领女土司是奢香。
36、高山族(明代称为“东番”“土番”“番族”)是台湾的土著居民。
陈侃《使琉球录》说明钓鱼岛等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37、明初女真三大部:东海女真(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属于建州女真)。
38、建州三卫: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
39、明代管辖东北地区的都指挥使司(都司)是奴儿干都司。
40、后金的建立者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41、八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
42、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在与后金的对峙中转入防御。
43、盛京是指沈阳。
44、明末在辽东抵抗后金的名将是袁崇焕。
45、改后金为清的是皇太极(太宗),族名满洲,统一东北全境。
46、东林党(反对派的污称)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
阉党以魏忠贤为首。
47、陕西王二起义揭开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其他重要人物:高迎祥(闯王)、张献忠(自号“八大王”)、李自成(闯将,高迎祥牺牲后称闯王)。
48、明末“三饷”是指:剿饷(围剿义军)、辽饷(征讨后金)、练饷(练兵)。
49、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
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
占西安后改名长安,称西京,建国号大顺,建元永昌,铸永昌钱,行甲申历。
50、明代亡国之君是崇祯帝朱由检(明思宗)。
51、张献忠攻克武昌,即“大西王”位,改武昌为天授府。
在成都即帝位,该成都为西京,国号大西,改元大顺,铸大顺通宝,行通天历。
52、放清军入山海关的明朝将领是吴三桂。
53、明末农民战争第一次提出“均田”口号,把唐宋以来农民追求平等的要求,明确集中到土地上。
54、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是《永乐大典》,较多的保留了所收录书籍的原来面目。
55、(心学)王守仁的主要哲学著作《传习录》《大学问》,主要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破心中贼”。
56、泰州学派以王艮(gen四声)为首,“复初说”“明哲保身论”“百姓日用即道”。
57、李贽提出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人人皆可为圣”,反对用“德礼”“刑政”禁锢思想。
文学创作上提出“童心说”(真实的思想感情)。
58、明代堪称不朽著作的是: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品梅》。
59、“三言”是指冯梦龙所作《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的合称。
60、“两拍”是指凌濛初所作《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两部短篇小说集的合称。
61、最富盛名的南戏(传奇):汤显祖(临江派)《牡丹亭》(《还魂记》)。
62、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创作上主张“独抒心灵,不拘格套”。
63、“吴门四大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伯虎)、仇英。
64、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丰富经验的总结,药典、植物学、矿物学著作是李时珍《本草纲目》。
65、徐光启:“崇祯历书”、《几何原本》(与利玛窦合译)、《测量异同》、《泰西水法》(与熊三拔合译)、《农遗杂疏》(奠定《农政全书》中直接实验的基础,徐光启逝世后,对原稿局部增删刊刻成《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集传统农业之大成,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先进经验,吸收了部分传入的西方灌溉技术资料。
66、宋应星《天工开物》对明末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做了系统总结。
67、世界上关于岩溶地貌记载的最早文献和认定金沙江为长江源头的著作是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68、明代建筑方面的典型代表是北京皇宫。
计成(字无否)《园冶》对江南园林营建经验作了总结。
69、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赤道以南非洲东海岸,“宝船”(载满奇珍异宝而得名),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费信《星槎胜览》、马观《瀛涯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
70、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抗倭决心的是戚继光。
俞大猷(you二声)也是抗倭名将。
71、万历援朝中与朝鲜爱国将领李舜臣并肩作战并最后牺牲的老将是邓子龙。
72、葡萄牙火炮称为佛郎机。
葡萄牙将澳门作为租借地,但关税、司法、行政仍控制在明朝地方政府。
73、荷兰打败西班牙,独霸台湾。
74、最早来到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会士是方济各。
罗明坚是第一个进入中国内地的教士。
利玛窦刊印的《万国舆图》介绍了五大洲的概念。
汤若望、焦勖(xu四声)合译《火攻挈要》(《则克录》)介绍火器火药制造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