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和欧美宽松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对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即将产生的影响
中国为何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中国为何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措施,对货币供应量和流通速度进行调控,以达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金融风险防控的目标。
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系统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一直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特殊的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以及未来发展的长远考量。
本文将探讨中国为何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原因。
中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是为了保持物价的稳定。
通货膨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长期的难题,而且会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的风险,保持物价的稳定。
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通货膨胀会使消费品价格上涨,降低人民的购买力,增加生活负担,影响消费意愿。
通货膨胀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不利于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
中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是为了提升国家金融体系的健康度。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金融风险的产生和传播也变得更加复杂和迅速。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产生,保持金融市场的秩序和健康发展,提升国家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金融体量巨大的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金融风险一旦形成,可能会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连锁反应,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中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为了保护国家金融体系的健康,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中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考虑到未来经济发展的长远考量。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对经济进行合理调控,使经济发展更加稳健和可持续,有利于长期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可以提高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有利于吸引外资和拓宽境外融资渠道,促进国家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中国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是为了保障国家经济长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是经过仔细考量和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稳定物价、防控金融风险和促进国家长期发展的需要。
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与平衡
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与平衡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手段来调控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的一种政策。
而汇率政策则是指对外汇市场而言,为了维护本国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国家对于汇率的政策调整。
这两个政策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这两个政策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方面调控经济,如果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将导致通货膨胀,而货币政策过于紧缩则会导致经济低迷。
而汇率政策则主要是对外汇市场的调整,如果汇率过于高,会导致出口受阻,而过于低则会影响国际收支。
因此,这两个政策需要协调与平衡,避免出现失衡情况,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还需要考虑到国际的因素。
货币政策需要根据国际市场的情况来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美国加息导致资金外流,那么中国央行就需要跟进加息,以防止出现资金外流问题。
同时,汇率的调整还需要考虑到国际汇率市场的情况。
如果国际市场汇率上涨,那么中国央行就需要考虑到跟进调整汇率的问题。
因此,协调和平衡需要考虑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和发展。
另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还需要考虑到国内的因素。
如果出现了经济的低迷,货币政策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汇率政策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而如果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汇率政策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防止资金外流。
如果货币政策过于紧缩,汇率政策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出口的稳定。
如何协调和平衡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呢?首先,需要加强信息的共享和分析,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其次,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情况的变化来调整政策,实现协调和平衡。
同时,需要强化政策的沟通和协作,加强国内各部门之间,以及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实现协同作用,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的变化和挑战。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摘要】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表明,该政策直接影响我国出口和外汇储备,间接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
我国需加强宏观调控,降低对美国经济政策的依赖,减少外部风险带来的冲击。
未来研究应集中在建立更加稳健的经济体制,提高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复杂且深远的,我国需要制定有效的策略应对。
【关键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我国经济、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策略、宏观调控、外部风险、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对经济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我国而言,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外部政策变化,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整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分析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探讨其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的挑战与机遇,为我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基本原理和实施过程,分析其直接和间接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机制,可以更好地把握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有效应对全球化经济的风险和挑战。
研究的结论和建议也有利于指导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升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稳定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深入了解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机制,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
1.3 研究意义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这一政策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为我国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对全球经济都有着重大影响,而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难以避免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
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以达到控制经济发展、保护汇率等多种目的的一种经济政策。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促进价格稳定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促进价格的稳定。
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果通货膨胀率过高,将导致通货膨胀加速、经济危机和社会不稳定等种种问题。
因此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和兑换率等途径,以维持经济发展的基本稳定,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和抑制通货膨胀,同时也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二、提高投资者信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投资者而言,可以提高其对经济的信心,增加其主动参与国家经济的意愿。
由于稳健的货币政策通常会导致稳定的价格环境,因此企业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从而提高其投资意愿,释放资本积极性。
投资意愿的提高将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期,它有望增加各种营商环境的信心,去实现更高效、更竞争力的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和国际支付平衡货币政策也对国际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实行稳健货币政策对于贸易平衡性和支付平衡性的维持与提高成为更为重要。
由于汇率的波动往往会引起贸易缩减、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所以央行可以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经济发展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提高经济吸纳外需的功能,为国家外贸发展、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四、维护金融稳定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不断增加,特别是在金融业对经济的重要地位,一旦金融系统不稳定,将对全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银行贷款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实现金融治理和监管工作的有效运行,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总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对提高投资者信心、国际贸易平衡、金融稳定等多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为国家央行的主体,需要始终保持决策独立,以高效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经济发展起到更加稳健健康的性质。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作者:李茂培代闯沈世锺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5期李茂培代闯沈世锺摘要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全世界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十周年多了。
在危机期间美联储使用非常规手段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它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尤其对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量化宽松金融危机政策一、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在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使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它是一种非常规手段。
量化宽松俗话讲“印钞票”,意思是说一个国家的央行大量印本国货币方式购买本国国债或企业债券的,向市场投入大量本国货币,增加市场货币的流动性。
主要是下调国内利率,刺激美国实体经济增长。
美联储从危机发生到2012年12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综合当时情况考虑和委员讨论共用4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联储首次是在次贷危机发生后金融机构面临的危机和破产,美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金几乎瘫痪,市场出现很严重流动性枯竭。
美联储多次向市场注入美元,但美国经济金融依然糟糕。
2008年伯南克7次降低联邦基准利率,接近实行零利率。
这一轮量化宽松货币主要为了阻止市场恐慌和美国经济崩溃。
第二轮伯南克和委员们决定从2010年8月,到2011年6月期间他每个月向大型银行金融机构上花费750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
这次量化宽松主要是为解决美国财政部危机。
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基于当时美国经济糟糕状况在2012年9月开始的。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决定每个月购买40亿美元的抵押支持债券,同时持续以0%至0.25%的利率为美联储基金利率。
还向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出售短期国债和购买长期国债的操作。
是为了增加就业人口,复苏美国往日的经济。
第四轮量化宽松始于2012年12月,当时美联储继续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尤其是房利美和房地美证券和4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
为了深入刺实体激经济发展和增加市场需求降低失业率。
通过观察伯南克实施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把联邦基准利率下调,还使用购国债向市场注入资金方式。
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大支柱,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论述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它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等方面的作用。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保持经济中货币价值的稳定。
其核心目标在于控制通货膨胀率,使经济正处于合理的价格稳定状态下。
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能够保护公众的购买力和储蓄价值,还能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
首先,稳健的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的现象,是货币过度发行、总需求过度膨胀的结果。
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是控制通货膨胀,保持价格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向公众传递出银行稳定和公信力的信号,从而减少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抑制通货膨胀。
如果通货膨胀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将导致物价居高不下,甚至产生恶性通胀,直接损害人民的切身利益。
其次,稳健的货币政策也能促进经济增长。
尽管货币政策不是直接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但是它在某些方面对促进经济增长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货币政策稳健时,总需求控制在合理水平,引导经济增速在合理范围内波动,使得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得到保持,避免了经济过度波动和过度激进的扩张引起的经济波动风险。
此外,稳健的货币政策有益于提高信任和稳定性,从而鼓励企业在投资、创新和创造就业方面更积极地参与,加速经济增长的步伐。
最后,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收支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货币政策不稳健,通货膨胀过高,将会损害国家的出口和吸引外部投资的能力,同时也会对内部资源的利用产生不利影响。
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维持经济中的稳定和信心,加强国际竞争能力,为国内外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投资和消费环境。
综上所述,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能够抑制通货膨胀率、推动经济增长、维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与中国的货币政策差异及其影响
美国与中国的货币政策差异及其影响近年来,美国和中国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和货币政策差异逐渐加剧,这直接影响着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
这篇文章将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探讨美国和中国的差异及其影响。
一、美国和中国的货币政策差异1. 美国的货币政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System)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主要职责是维持货币政策稳定,促进全国经济发展和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通过利率政策来控制货币的发行量,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市场流动性,从而实现通货膨胀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2. 中国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制定权和监管职责。
中国的货币政策以“稳健中性”的基调为主,主要是以稳定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同时也致力于积极调节汇率和促进金融稳定等方面工作。
二、美国与中国货币政策差异引发的问题1. 汇率问题由于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两国对货币政策的需求也不同。
美国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其货币政策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全球经济。
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大国,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汇率的波动将影响其出口的竞争力。
美国的强势货币政策通常会带来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这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是不利的。
2. 通货膨胀问题由于美国对货币政策的不断宽松,美元的流动性越来越高,这就增加了全球通货膨胀的风险。
此外,由于美国大量印钞和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更高。
而中国则因为严格管控货币流通量,通货膨胀的压力相对较小。
因此,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危险的引爆点。
3. 贸易摩擦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和中国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然而,由于美国的货币政策与中国的货币政策差异变大,也会随之引发一系列的贸易争端和摩擦。
例如,美国质疑中国人民币汇率低估,为其出口造成不公平竞争,同时也加强了对中国的制裁和关税。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效用浅谈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效用浅谈史无前例的全球救市对经济的运行趋势的改变似乎还非常有限。
中国政府积极救助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频出,但是并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楼市依然清淡。
其实,货币政策对各国经济的作用都是十分有限的,究其原因就是货币政策这套理论其实还是建立在错误的需求原理之上的,即想当然地认为经济体对货币的需求量和货币服务的价格利率具有需求定律所表述的反向关系,即利率越高,需求量越小,利率降低,需求量则增大。
金融危机当前,世界各国纷纷接二连三调低利率,就是幻想着刺激投资对货币的需求量。
和微观的需求定律一样,货币政策的作用是完全无法实证的、违背变量逻辑的一个错误认识。
即货币需求量作为一个流量(flow)是完全无法和货币服务价格利率r这个存量(stock)建立对应的逻辑关系的。
如果说微观的商品市场上的供求定律还具有迷惑人的一面,就是它把供求量之间的均衡当作均衡指标。
而在货币市场,货币的供求均衡干脆就是建立在货币存量这个时点数(存量)和货币需求量这个时段数(流量)的对应之上的,这种永不可能的对应如何实质?只有“信则灵”。
可能有人会说,如此说来考虑需求的速度(存量),不就可以同价格(利率r)在变量逻辑上取得一致了吗?货币政策不可能是在此基础上起作用的吗?是的,这样处理消除了理论方法上的违背逻辑之误,但是却忽略了另外两个方面的问题,即首先,是供求(速度)决定了价格,而不是价格决定了供求;其次,需求量不是一个无限可变的数(用数学语言讲不是定义在[0,∽]之上的),而是在一定的内外条件下决定的有限度的一个量,增加或者减小需求速度,只是提前或者推迟需求得到满足的时间而已。
因此,用货币政策应对所谓的经济危机,折腾的意味更甚于调控的意味,起作用的更多的是在错误理论和认识之下形成的一种“经济心理因素”。
这一点其实高层是心知肚明的,用高层领导的话说就是“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就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这点“折腾”作用来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折腾还和外国如欧美工业国的情况有所不同。
中国为何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中国为何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利用货币政策手段,保持货币信用和利率等一定的稳定状态,以维护经济实体的稳健运行和全社会的经济秩序。
在中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首要职责之一,这一政策的坚持对于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中国为何要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呢?稳健货币政策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引起物价持续上涨的一种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生产企业的成本上升,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运行。
稳健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调控利率等手段,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的发生,维护物价的稳定,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波动、金融机构过度放贷等原因,导致金融体系出现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一种风险。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遏制金融风险,就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对国家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稳健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加强对金融监管,控制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规范金融市场的秩序等措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有利于调节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进行引导和调控。
稳健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引导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调节国民经济的总需求,使之与国民总产出相匹配,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和稳定发展。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有利于维护人民币的稳定。
人民币作为中国的货币,其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可以有效控制外汇市场的波动,维护人民币的稳定汇率,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有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只有保持良好的国内经济和金融秩序,才能够为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做出积极贡献,促进国际金融合作和共同发展。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发展,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单一国家的边界。
近年来,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不仅在美国本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汇率稳定、资本流动以及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影响,以期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应对外部货币政策冲击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将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明确其定义、特点以及实施机制。
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和动因。
随后,文章将深入探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包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对资本流动的影响等。
文章还将分析中国在面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如何调整自身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外部冲击,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定。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机制,以及中国在面对这种外部冲击时应该如何调整自身的货币政策,从而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概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被称为量化宽松(QE),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实施。
该政策的核心在于,当中央银行将短期利率降至零或接近零的水平后,通过购买长期金融资产,如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以增加银行系统中的基础货币供应,从而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这种操作实质上可以被视为“间接增印钞票”,因为它增加了银行系统中的货币供应,尽管并未直接印刷更多的钞票。
在金融危机期间,尤其是2008年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被广泛应用。
美联储通过大规模购买长期金融资产,压低了长期利率,鼓励了银行贷款,刺激了投资和消费,从而帮助经济复苏。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调控与稳定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调控与稳定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中国经济的调控与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货币政策的定义、类型以及在中国经济中的具体调控和稳定作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挑战。
一、引言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以及其他货币工具,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全面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调控与稳定对于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增长、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货币政策的类型1.宽松货币政策宽松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宽松货币政策能够提高企业的融资便利性,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刺激经济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胀压力加大、资产泡沫等风险。
2.紧缩货币政策紧缩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减少货币供应、提高利率等手段来抑制过度投资和通胀现象。
紧缩货币政策能够控制物价上涨、防范金融风险,但也可能导致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经济增速下降等问题。
三、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调控与稳定1.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经济投资。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融资成本,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则有助于避免过度投资和通胀风险。
2.稳定物价水平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是显著的。
通常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往往会导致货币供应增加,从而推动物价上涨;而紧缩货币政策则有助于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
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控对于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防范金融风险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则可能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和金融风险的加大。
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控应当平衡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防范金融风险。
四、货币政策的挑战与问题1.政策执行难度货币政策调控的准确度和时效性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关键。
论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性
论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一直是金融监管机构颇为关注的问题。
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的话题。
货币政策是指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等一系列措施,以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调节国内国际经济的目的。
而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是指央行管理国家货币政策的决策过程中所面对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能力。
具有稳健性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保持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水平的稳定,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不利的宏观经济问题。
在我国,央行负责监管货币政策,以保持价值稳定、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为主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央行通过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等手段来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力求使货币政策稳健。
同时,央行还通过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如经常项目管理、资本项目管理、货币政策信用调控等,来控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策目标明确。
央行明确设定了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即保持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促进金融体系稳定。
央行制定的货币政策要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实施,确保偏离这三个目标的风险得到控制。
第二,货币政策的决策过程透明。
央行在货币政策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尊重市场的反应和反馈,确保政策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三,货币政策实施稳定。
央行通过适时干预和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水平等政策手段,来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使市场参与者能够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出准确的预期。
第四,央行监管能力强。
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央行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来稳定市场情况,确保货币政策能够顺利地执行下去。
尽管我国货币政策目前在稳定经济和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仍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货币政策也需要不断变化和适应,才能够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摘要】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
它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货膨胀压力增加。
货币政策对我国外贸和汇率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导致出口受阻,汇率波动加剧。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影响,我国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加强监管控制资本流动、优化外贸政策、提高竞争力、加强货币政策稳定性等措施尤为重要。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我国能够更好地应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在面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冲击时,我国需要保持冷静,科学制定相应对策,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势头。
【关键词】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对策、监管、资本流动、外贸、汇率、竞争力、稳定性、冲击、经济、结论1. 引言1.1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美联储通过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不仅会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也会波及到全球各国,包括我国。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引发通货膨胀压力、推动人民币贬值、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
这些影响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
量化宽松政策也会对我国的外贸和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美国货币政策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加剧,影响我国出口和进口贸易的竞争力。
为了应对这种影响,我国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加强监管与控制资本流动、优化外贸政策,提高竞争力、加强货币政策稳定性等。
这些对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保护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应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我国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全球经济变化带来的挑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大幅贬值,进而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
中美货币政策趋同对中国经济有利
中美货币政策趋同对中国经济有利作者:连平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第9期2019 年初以来,中美货币政策初步呈现趋同态势,这对中国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趋同态势下我国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会如何运作?本文拟展开进行分析。
中美货币政策初显趋同长期以来,中美的货币政策趋同的少,不同的多,甚至在有些阶段出现明显分化。
2000 年以来,中美的货币政策在反危机的时候是阶段性一致的,但时间并不长。
在2008 年美国推出反危机举措的同时,中国迅速跟进,2008~2010年期间,两国货币政策很明显是向宽松方向调整。
但在最近五六年,中美货币政策却明显不同,甚至是趋于分化的态势。
2014 年至2015 年,中国一共5 次降息,4次降准;2017 年至2018 年又5 次降准。
总体来看,中国货币政策基调是稳健的,但却是持续朝着偏松方向进行调整。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由2013 年底的7.2% 降至2018 年底的5.6%;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七天加权利率由2013 年底的5.4% 降至 2018 年底的3.1%。
而美国在2015 年年底开始加息,2016~2018年连续3年一共加息9次,与此同时逐步退出QE(量化宽松)。
很明显,美国货币政策是朝着收紧方向走的。
经过9 次加息之后,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从反危机后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0~0.25%,上升到了2.25%~2.5% 区间,即到了美联储目标利率区间的下端。
可见,2015 年以来两国货币政策是明显分化的。
这种分化对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中国的货币当局一直是在努力平衡这种分化所带来的影响。
但自2018 年底以来,中美货币政策却呈现出了一种趋同的态势。
从中国来看,2018 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尤其是负外部性骤然上升,前期金融紧缩的叠加效应显现出负面影响;投资和消费增速都在不同程度地下降,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持续低迷,金融领域中的风险时隐时现,货币政策虽保持稳健基调,但依然向偏松方向进行调整。
货币政策与国内外经济周期的同步性
货币政策与国内外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货币政策是一国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利率等手段来达到稳定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
而国内外经济周期则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周期可长可短,而经济波动则是引发另一个国家经济周期的根本因素。
货币政策与国内外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同步性。
国内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内经济周期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经济周期中,央行需要根据当前经济情况和未来的经济预期进行货币政策调整。
经济低谷或衰退期间,央行可以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通过放水增加流动性,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率。
而在经济高峰或快速增长期间,则需要短期调整紧缩货币政策来控制经济过热,从而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对于国内经济周期的影响不仅停留在短期内,而是具有长期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到资本的流向和资源的配置,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方向。
例如,货币政策偏向宽松,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房地产、股票等市场,而造成资产泡沫,也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从而影响经济长期发展。
因此,央行必须在货币政策调整中统筹考虑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国际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国际经济周期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全球经济发展都存在特定的周期波动,全球经济同步性相对较高,因此,国际经济周期与单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同步性。
当全球经济处于萎缩或衰退阶段时,央行需要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否则经济增长会受到严重影响。
例如,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便导致了全球经济恶化,此时美联储通过持续降息、量化宽松等措施来刺激经济,保持了经济增长的稳定。
而当全球经济处于发展高峰期,各国央行需要采取相应的紧缩货币政策来控制经济过热,避免经济泡沫的产生。
当然,国际经济周期对不同国家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为它们在经济的发展阶段有所不同。
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以扩大消费市场、提高经济增长率、降低失业率等为目的,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对通货膨胀、货币流动性、交易量、债务水平等更为敏感。
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
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维持货币购买力和流通平稳,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稳定运行的体系。
而宏观经济调控则是国家政府通过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达到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公平等宏观目标的方式。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需要审慎考虑,以调节货币供应量达到维护经济稳定的目的,一方面要注重宏观调控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兼顾潜在风险的管控。
例如,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则会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导致货币价值的稀释。
如果货币供应过少,则会对实体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央行会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例如实施逆周期调节,强调政策的灵活性和精准性,优化政策缓冲和回应的机制等等。
此外,央行还会持续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强监督力度,对市场波动的情况做出及时反应和相应调整。
除了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调控也是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
宏观经济调控通常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方面,其中财政政策主要关注国家财政的资源分配和支出计划,货币政策则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
在财政政策方面,国家需要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采取不同的对策。
例如在经济增长的周期中,适当地增加政府资金投入,以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则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逆周期调节,如减税降费,加大政府投资等。
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则需要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近年来,由于一些结构性问题和风险因素影响,一些地区或行业出现了较高的杠杆率和金融风险。
央行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开展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等工作,以确保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和经济化的运转。
同时也需要指出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不但需要在政策制定层面上注意跨周期和跨领域协调,也需要在实施层面上把握好时间点和节奏。
国内外货币政策研究与对比分析
国内外货币政策研究与对比分析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经济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货币政策的研究和对比,探讨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国内货币政策研究与对比分析在国内,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这里我们将重点分析中国的货币政策和美国的货币政策。
1. 中国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稳健和谨慎的特点。
中国人民银行主要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逆回购操作等手段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
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注重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的合理增长。
此外,中国也实施了定向调控的措施,如地区差异化货币政策和对不同行业的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
2. 美国货币政策美国的货币政策相对更加灵活和主动。
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
美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联邦基金利率、购买和销售国债和进行逆回购等操作来实施。
近年来,美联储实施了极低利率政策和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以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
此外,美国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对通胀的控制,并通过透明度和沟通来维护经济稳定。
二、国内外货币政策对比分析通过对国内外货币政策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观点:1. 目标和导向不同:中国货币政策主要关注稳定,追求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美国货币政策更注重实现最大就业和控制通胀的目标。
2. 工具和操作不同:中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定向调控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较少采用大规模资产购买等非常规操作;美国货币政策更倾向于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如降低利率和进行大规模资产购买等。
3. 效果和实际影响不同:中国的货币政策相对稳定,发挥了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作用;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于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有较大影响,但也可能引发金融泡沫和不稳定因素。
4. 中美货币政策的互动与影响: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他们的货币政策之间的互动对全球经济稳定和金融市场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的货币政策与全球经济形势
中国的货币政策与全球经济形势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备受全球经济界的关注,尤其是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国际贸易环境动荡的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形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货币政策的优势、风险以及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的货币政策。
一、中国货币政策的优势首先,中国采取了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和提升投资效率。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强调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宏观调控的灵活性,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灵活调整。
这一政策保证了国家财政和市场平稳发展,并促进了企业的繁荣。
这样的稳定货币政策为中国赢得了诸多优势,比如吸引外资,强化对海外市场的竞争力等,为中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中国的货币政策注重保护储蓄,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繁荣。
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过去以出口为主,而如今则以调整经济结构和通道为重点,以加强内需和消费为导向。
依托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可以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持物价的稳定性,以确保人民的购买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稳定的货币政策还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稳定性保障,并吸引更多本国和外国企业的投资,进一步促进经济的繁荣。
二、中国货币政策的风险然而,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内部市场的扩大,整个经济体系中出现了诸多潜在风险,包括货币政策至关重要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过度扩张货币供应量或者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资产泡沫,进而导致经济波动风险的加剧。
而货币不足或者通货紧缩则会制约市场上交易的增长效率,导致经济放缓以及一些企业的破产。
此外,因为较高的债务水平和不成熟的银行监管,还存在崩溃挤兑的风险,尤其是中国需要避免恶意债务清偿带来的系统风险,保持稳定的货币政策对于控制财政风险和金融市场稳定性至关重要。
三、中国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不仅对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全球经济形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开放条件下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
我国开放条件下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
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来说,开放条件下的汇率政策应该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以达到以下目标:
1. 稳定汇率。
我国汇率政策应该以维护汇率稳定为首要目标,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来稳定人民币汇率。
2. 促进贸易和投资。
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协调一致,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我国应该采取适当的汇率政策,以提高出口竞争力和吸引外资。
3. 控制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应该重视控制通货膨胀,避免因过度放松货币政策而导致通胀加剧。
适当的货币政策调节可以帮助控制价格水平。
4. 促进经济增长。
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根据汇率政策的需要调节外汇储备和流动性。
综上所述,在开放条件下,我国的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应该相互协调,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稳定运行。
浅谈充分利用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
浅谈充分利用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
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阵阵冷意,致使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国内就业形势严峻。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发展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内经济增长出现了下滑态势、国内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为刺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用于民生工程、企业技改、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资进一步增加,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
实施大规模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8年下半年,先后7次提高了轻纺等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等科技含量及附加值较高产品的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率,适时下调了部分能源资源产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的进口关税税率。
2009年以来,国家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同时鼓励机器设备投资和小企业发展。
在调低或取消“两高一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的同时,结构性减税政策不仅贯穿于企业的生产领域,据测算,结构性减税措施的实施,一年可减轻企业负担约四千多亿元,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其中,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减负近500亿元,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综合效应正在显现,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形势呈现出平稳向好态势。
对于中平能化集团开封炭素公司这样一个资产不足十亿元的中型企业,也同样受惠于国家税收政策,享受到了增值税转型和研发支出加计扣除优惠,减轻了企业负担,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二)宽松货币政策,有效促进企业融资2009年上半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总计7.4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7-11月份银行共发放贷款1.8万亿元,全年贷款超过9.5万亿元,而2008年这一数据是4.91万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以及我国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和欧美宽松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对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即将产生的影响浅论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以及我国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和欧美宽松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对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即将产生的影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和直接干预经济的手段。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2008年开始实施了4万亿人民币投资的积极财政政策,用加大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发展,对受危机波及的我国实体经济,起了关键性的扶持作用。
然而,时隔三年,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现在更普遍的以债务危机的形式又卷土重来,欧美主权债务信用降低、实体经济二次探底的危险给全球经济稳定性以及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带来更大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欧美等各大经济体的金融货币政策作怎样调整,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金融货币政策如何应对、以及货币政策如何与民生问题、经济发展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一、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在分析我国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以及欧美宽松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之前,让我们先对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作下回顾分析:(1) 2011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率达9.6%,但从2010年开始各季度增长率呈逐渐下降之势;(2)进出口总额上半年增速下降,贸易顺差同比减少18.7%;(3)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4%,从2008年起各月呈增长的总态势;(4)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8%;(5)通货膨胀率居同不下,1-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5.5%,其中6月、7月分别为6.4%、6.5%;以上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此外,统计局数据没有反映出来的,还有2011年以来股市的低迷、和楼市在调控中逐渐下行。
展望经济增长的三个带动因素——投资、出口、内需的前景,可以带来良好预期的因素并不多。
一是投资方面难以再大幅度增长。
由于中央收紧流动性,地方负债的规模难以再扩大以及土地财政收入的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在未来时期的增长空间应该会趋于平缓;二是出口方面难以维持增长态势。
由于欧美深陷债务危机经济疲弱,需求减少,只要就业数据不见好转,出口将难以为继;三是内需方面短期内无法弥补出口减少的市场额度。
民众可支配收入短期内难以大幅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妨碍消费潜力的发挥,国内需求短期内难以提升。
固定资产投资及GDP增长的情况详见图一、图二。
图一: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及增长图(2008年起,各月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增长态势)图二:GDP各季度增长率:(2010年起 GDP增长率逐季下降)观察图一、图二可知,从2010年第1季度开始,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和同比增长率呈上升状态,从低点的不到15000亿元上涨到2011年6月的接近35000亿元。
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则从11.9%,逐渐下降到2011年上半年的9.6%。
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已经逐渐减弱。
内在的原因就是投资带来社会总产出的增长,但是消费力跟不上。
例子就是2010年以来国家对高速铁路的巨额投资,却没有给铁路运营部门带来盈利,由于上座率不高,高铁项目的运营还处在亏损状态。
原因之一是高铁的高昂票价与铁路消费的主要群体——外出务工劳动者的消费能力不匹配。
同时,地方政府负债规模难以再扩大,未来全社会投资增长趋缓的态势,从铁道部的巨额负债中也可见一斑。
因此,综合上面五个方面的数据,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三个驱动因素的展望,可以说,如果全球经济大势不见好转,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放缓是必然的趋势。
二、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分析2008年下半年到2011年以来,货币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宽松到稳健偏紧的变化过程。
同期的利率变化、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上证指数变化如下图:图三:历次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注:从2010年11月16日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7.5%至今,央行已经累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9次,累计上调了4个百分点。
图四:历次调整后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图五:上证指数历史变动: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宣布了4万亿人民币投资政策。
美国也推行了两次货币宽松政策。
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从08年下半年开始下调,到2010年年底,贷款利率从7.47%下调达到最低点5.31%(图四)。
同时,存款准备金率在08年底也进行了3次下调降到15.5%(图三)。
从上证指数从08年底最低的1664点一直攀升到09年下半年的3470点(图六)。
上证指数与存准率、贷款利率变动的这种相关性,一方面说明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有刺激作用,另一方面说明了货币的供应量增长会直接抬高资本市场的价格。
我们再对现阶段我国央行从宽松向稳健、再从稳健转向紧缩的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作简单分析。
从2010年第2季度开始,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开始了明显的向上调整,至2011年6月,累计上调10次存款准备金率,从16.5%升至目前的21.5%,上升了5个百分点(图三)。
近期,央行又将三类保证金纳入存款准备金的基数计算存款准备金率,冻结的资金量相当于提高原来的存款准备金率1.2%。
同期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也经过5次上调,从5.31%上升至目前的6.56%,上升了2.25个百分点(图四)。
而同期的上证指数,则从接近3200点,一路下跌到目前跌破2500点。
由此可见,货币政策的从紧释放的信号,以及造成的资金流动性的减弱,影响资本市场或股票市场的下行,不可谓不大。
三、我国目前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以及欧美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下面从资本市场股票价格和其他社会资产价格变动的角度,谈谈央行货币政策以及欧美货币政策对我国资产价格以及经济的影响。
在目前欧债危机渐显,美国就业情况变差,全球经济堪忧的状况下,各国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都偏向于适当宽松,或者正在酝酿宽松的货币政策,例如美联储可能推行的QE3,以及巴西近期的降息等,包括在通胀明显增长之前,我国的央行也是实施适当的货币宽松政策。
实践证明,在应对危机时,这样的货币政策短期内是会刺激经济发展的。
因为本质上,这类危机造成经济衰退的原因就是消费力的下降,负债过多,导致消费不足,在中国则是因为欧美的消费不足引起出口的减少,同时国内的消费增长无法弥补国外减少的消费,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因此消费力的无以为继,是危机产生的根源。
这时增加发行货币,民众手中的钱多了,自然增加消费,因此就起到了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当然增加货币发行量只能短暂地刺激经济,并不能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
因为货币供应并不能长期地增长下去,否则就造成了通货膨胀率的急剧上涨,物价的飞涨导致最后消费力又降下来,同时经济秩序的混乱也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但是,当国际上各主要经济体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时,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不应该走相反的道路。
近期以来,随着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本次将三类保证金纳入存款准备金,扩大存款准备金基数,已经形成了一步步的紧缩政策。
央行已经让市场感觉紧缩基本达到了极限。
所谓物极必反,达到最大限度后,货币政策必然就要转向。
而这时候,全球各大主要经济体美国、欧洲等却正在准备酝酿货币宽松政策。
这种国际形势下,央行却在极度紧缩,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做法。
全球实行货币宽松政策的国家正虎视眈眈,等待着中国货币转向的一刻。
到那时,由于全球货币供应量大增,外界热钱将会通过各种方式涌入,按照上述分析的结论,股市将会被推高,股票和其他资产价格飞涨。
而随着受美国经济走弱、美元大量发行的影响,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将会持续下降,人民币持续升值。
同时资产价格被游资暴炒急剧上涨,通货膨胀剧增(输入型通胀央行再怎么想收紧都将无能为力),最后将是国际热钱饱食后暴利逃去,又兑换成美元流出境外,可以说是从资产价格和汇率上同时洗劫了中国人民几十年的劳动成果。
其结果是人民群众的血汗钱被一洗而空,留下居高不下的物价。
因此,笔者认为,央行目前的过度紧缩政策,如果继续下去,正在把央行自己逼入绝地,同时也把全国人民逼入绝地。
而如果说,这一切的起因,仅仅是为了达到今年4%的通胀控制目标,那么我们可能真的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控制通胀是否真的要成为一切的中心?对近几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分析,可以让我们对CPI增长有更理智的看法。
详见图六。
图六:各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增长,目前未超过08年8.7%的最高值)从图六可以看出,虽然目前CPI呈逐月增长趋势,但是相比2008年的高位,目前CPI的数据还不算到达很悲观的状态。
而且,由于2010年下半年基数较高,因此2011年下半年的增长也会相对处于较低位。
那么我们再看看央行的紧缩政策。
为了控制物价,让收入不高的人民生活质量有保障,为了一个全年4%的通胀目标,可以说我们牺牲了GDP的增长,也同时牺牲了企业界的利润,并让资本市场承受了萧条(见图五)。
为了控制通胀,央行不惜举全金融界之力,将全国人民的存款通过存款准备金收储起来。
这收储起来的货币,笔者认为,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了美债,而这美债又不断地贬值。
美国政府拿着中国人借来的血汗钱去给他们所谓的“失业者”提供高福利,而中国人却生活在贫困和超时工作中。
笔者认为,既然通胀不可控,可否转向考虑增加民众收入?民众可支配收入能年增长20%、30%的话,相信不会抱怨CPI年增长6%甚至10%。
为什么民众要接受低工资、而且承受加班的压力呢?因为中国现在还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所以失业了、生病了都会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威胁生存。
所以要加班,要避免失业。
所以即使只能拿到卑微的工资,也要工作。
为什么我们出口的产品那么便宜?就是因为压榨了工人,用他们的低收入作了牺牲。
而民众辛辛苦苦为出口创汇做了贡献,贸易顺差形成了巨额外汇,为什么没有用来投入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国外将外汇储备用于养老保险基金并不是没有例子。
为什么国家提准收储形成的负债不能用于为民众提供社会福利,反而用来借给美国提供福利?多发放现金、福利给民众,或者向民众少借点多钱,民众有钱了,才有内需。
刺激内需仅仅依靠投资只会造成产出过剩,加大企业的亏损,更加创伤经济。
图一与图二的分析已经充分说明了投资的增长对GDP的贡献在逐渐下降的事实了。
而且,4万亿投资的钱从哪里来?那就是加印钞票,结果就是我们现在正在承受的通货膨胀。
我国的货币政策应该何去何从?学生的分析有谬误和疏漏之处,条理也不够清晰,请老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