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正文、落款和钤印常识
书法作品的幅式、章法布局、题款与钤印
![书法作品的幅式、章法布局、题款与钤印](https://img.taocdn.com/s3/m/a20a476bf46527d3250ce000.png)
册页
册页,分横、竖两种,即开版式和推蓬式,有单 页,也有折叠的。每册八页、十二页乃至数十页 不等,此幅式便于集稿作画、题字签名、玩赏保 存。
匾额
匾额,是指上面题写文字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的 牌子,形状各异,以长条和横额居多,字形力求易 认醒目,浑厚凝重。在制作上,选用的材料,以及 装饰与加工等也力求典雅别致、美观经济,富有时 代感。字少而大,结体严谨,疏密匀称,气势磅礴, 庄重严肃。
纪月方式月令别称:
七月:孟秋、初秋、新秋、上秋、兰秋、肇秋、 首秋、早秋、瓜时、凉月、兰月、瓜月、巧月。 八月:仲秋、中秋、正秋、桂秋、桂月、爽月、 壮月、大清明、仲商。 九月:季秋、晚秋、暮秋、杪秋、菊秋、凉秋、 三秋、菊月、咏月、朽月、玄月、季商、暮商、霜 序。 十月:孟冬、初冬、上冬、开冬、良月、吉月、 阳月、小春月。 十一月:仲月、中冬、仲冬、畅月、子月、雪月、 寒月、龙潜月。 十二月:季冬、严冬、残冬、末冬、穷冬、暮冬、 杪冬、腊月、冰月、除月、严月、暮岁、暮节、穷 捻、穷纪、嘉平。
纵式
横式
行列布白方法
1、纵有行 横有列
通篇竖成行、横成列,是最严整的序列样式, 其特点是整齐、大方、匀称和清晰,给人一种 整齐美。写楷书、隶书、篆书要求工整的实用 性文字,适合这种形式。种严整的章法创造出 高度秩序感,带着十足的工匠气息,因而摆布、 安排、制作之嫌是难以克服的。初学分布的人, 需要从规矩入手,应首先掌握这种布局形式。
(二)落款的种类
1、单款:是指署上书写者的姓名,或再加 上正文 的出处,书写的时间、地点以至原因等。 写在正文左侧,也称“下款”。 2、双款:有上下款之分。上款在正文右侧上方; 下款则为单款。通常上款写赠送对象的名字和称 呼,常常带上谦词,谦词根据作者与赠送对象的 关系而有所区别:上级以及平级可以用如“雅正、 法正、教正、正之、正腕、雅属[yǎ shǔ] 、惠存” 之类,下级则可以用“勉、雅属、存 念”等等; 下款则落上自己的姓名、书写时间和地点等 等。 3、穷款:只题书写者的姓名。如果作品所剩空 间有限,甚至不落款,盖印即可,也叫“穷款”。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359cd3643323968011c92b3.png)
钤印,指盖印章。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从印章的内容来分,又有姓名印、斋号印及闲章。一般在落款人名后盖一姓名印,若嫌空还可再加盖一斋号印,不可连盖两方同一内容的姓名印。可盖一方姓印,一方名印,而往往又是一朱一白。为了使书作上下前后呼应,往往在书作右上方再盖一起首印,又称引首印,初学者闲章印的内容可选“学海”、“求索”、“学书”等。印章的大小与书作大小及所书字体大小相关。一般大幅书作落款字大,印亦大,小幅书作落款字小,印亦小。
⒉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
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书法传统创作
样式的落款与钤印
落款源于“款识”。原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这一器皿原由的说明。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落款内容为作者姓名(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内容甚至包括书写地点、环境或气候、心情等。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作者姓名称为下款。书作赠送对象称为上款。上款一般不写姓只写名字,以示亲切,如果是单名,姓名同写。在姓名下还要写上称谓,一般称“同志”、“先生”,再下面写“正之”、“正书”、“指正”或“嘱书”、“嘱正”、“雅正”、“惠存”等。上款可写在书作右上方或正文结束以后,但上款必须在下款的上方,以示尊敬。一般不与正文齐平,可略下些,字比正文小些。
第8讲 章法、落款与钤印
![第8讲 章法、落款与钤印](https://img.taocdn.com/s3/m/fe617795fad6195f302ba625.png)
款识的字体和字号
款识字体可以与正文字体相同,也可以 不同,有时则是必须有异。
•大致的原则是:款识字体应比正文字体活泼 但相差又不能太大。比如正文是行、草书, 款识当然也是行、草书;正文是楷书,款识 应该是楷书或行楷(一般不用行草);正文是隶 书,款识一般用楷书或行楷;正文若是古文 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等),款识多用楷 书而绝不再用古文字。
斗方折法
扇面作法
五 言 对 联 折 法
• 如果正文末行只剩下很小的空白,连穷款 也难写下,那么只好另起行次,但上端必 须比正文要低一字左右,下端也要比正文 略短
印章
• 书法作品施用印章,其功用主要有两个: 一是起凭信作用,和下款的署名一起证明 作品确实是某位书家的真迹;二是增加作 品的审美情趣。印章的施用既可以调整个 幅面的轻重虚实,又可以像名砚上的 “眼”,以其鲜红的颜色对白纸黑字起烘 托点缀的作用。
第8讲 题款、钤印常识
一、章法
所谓章法,是对一幅作品作整体布局和 统筹安排的方法,它包括对每个字用笔、结 体、体势的设计,对字群的排布,对落款的 处理,对印章的施用等等。Βιβλιοθήκη 条幅长卷横幅
对联
中堂
斗方
扇面
二、款识与印章
书法发展到元明时代以后,一幅完整的 作品,除了正文,往往还需要有题款和印章。
款识的内容
款识的内容,因作品的种种不同情况而 有很大的差异,所能涉及的范围很广泛。
•最为常见的,有正文的出处,书家的姓名、 字号、籍贯、书斋名,书写的时间、地点、 缘由。
•如果是赠人之作,还需有那受书人的名号, 书家对受书人的称谓以及“指正”、“雅 鉴”、“补壁”一类的谦辞等。
书法作品落款及印章使用常识
![书法作品落款及印章使用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9ffa7b2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3.png)
书法作品落款及印章使⽤常识古琴版⼭居吟来⾃⽊⽟轩书法00:0004:14⼀、书法作品落款的基本常识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
落款包括:正⽂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的格式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
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和下⽅,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
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
上款:位置应⽐较⾼,以⽰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
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
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
长款即在正⽂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字应情真意长,使⼈玩味⽆穷。
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的作⽤,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品和修养。
短款即只落正⽂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项。
若作品空⽩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
如果余纸不多,留⽩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书法作品在谋篇布局时,要考虑到落款的位置。
如果书赠对联,须将上款写在上联,下款落在下联;其他作品格式⼀般都写在左边,如分两⾏落款,则上款写在前⾏,下款写在后⾏;若单⾏落款,则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写在下半部,以⽰礼貌。
单款和双款都不能和正⽂平齐,要有参差,才不致平板,⼀般上下都要空出⼏个字的位置,⽽且落款要尽量上靠,宁可上紧下松,不可上松下紧。
落款的字体:⼀般是⾪不⽤篆,楷不⽤⾪,⾏草不⽤楷书。
落款,⼀般是“⽂古款今”“⽂正款活”。
正⽂是甲⾻⽂、⾦⽂、⼤⼩篆,落款就⽤篆书、章草、楷、⾏书;正⽂若是⾪书、楷书、魏碑,落款可⽤楷书或⾏书;草书落款,除⽤于⾃⾝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般不⽤于落款。
实际运⽤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书,既易识别,⼜显活泼。
书法作品落款章的规则
![书法作品落款章的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a9040c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2.png)
书法作品落款章的规则
书法作品落款章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展示出作品的作者、创
作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落款章的规则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 作者姓名,落款章通常会标明书法作品的作者姓名,有时也
会注明作者的号、字等称呼。
2. 创作时间,落款章会注明书法作品的创作时间,包括年、月、日等具体时间。
3. 地点,有些书法作品的落款章会标明创作地点,特别是一些
名家作品或者特定的展览作品。
4. 落款形式,落款章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横排、竖排、方章、
圆章等不同形式,一般会根据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排版进行选择。
5. 书法风格,落款章的书法风格通常会与作品整体风格相呼应,以保持整体的协调和统一。
6. 篆体规范,对于篆书作品,落款章的篆体书写也需要符合规
范,遵循古篆的规范和传统。
总的来说,落款章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身份和创作信息,也是作品的点睛之笔。
在书法创作中,落款章的规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作品风格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以彰显作品的整体美感和艺术价值。
书法作品落款常识
![书法作品落款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e04c8f5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b.png)
书法作品落款常识第一篇:书法作品落款常识书法作品落款常识时指二○一四年一月十日,按阴历说法年没过就还是癸巳年,不然的话,我们为什么会有周岁和虚岁之说呢。
昨天在笔会看到一位书法朋友落款:甲午年一月某某书。
今天在网上又看到一位书法朋友,在网上落款:甲午冬。
按照这样推算,十二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从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对组合,故称为六十年一甲子。
朋友刚写的作品,落款当然不准确了。
前者是阴、阳历错,后者是阴历错。
由此想到了这个题目,写出来,与同道共商榷,共学习。
我们都知道书法讲究的是字外功,一个好的书法家,应该是集文学、诗词、歌赋,韵律,国学、汉语常识,汉字结构,简繁变化等知识为一身,不能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起码不能说外行话。
否则,一幅好的作品,往往会引词不达意,或者书法硬伤而伤大雅。
所以,谈到书法作品落款这个话题,对不学书法的人也许会觉得是侥幸,然而对学习书法的人还是知道一些的好,不然会闹笑话。
落款也是与时俱进,也在不断变化,但无论怎么变,规矩不能变。
什么是规矩,哪就是阳历就是阳历,阴历就是阴历,原则性的问题是绝对不能混淆的。
一、阳历如果为了明了,使所有人一看就知道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写,哪就用阳历。
如:二○一四年一月二十日上(下)午。
或者:二○一四年一月上旬书。
或者:二○一四年一月二十日夜等。
简单明了,是认识汉字的人都能知道。
二、阴历阴历的落款讲究大了,它是让有学问人看的,让行家看的。
所以,这些人大都对中国的年历有所了解,对书法了解,所以就存在着严谨性,不能随意而为,故此讲究也多些,稍不小心就会出错。
具体如下:一月: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首岁、华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发岁、初阳、孟阳、新阳、1 春阳、正阳、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正月、月正、新正、初月、早月、太月、十三月二月: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婚月、媒月、小草生月、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夹钟、仲钟、仲春、酣春、中春、仲阳、大壮、竹秋、花朝三月: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三春、香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禊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五阳月、桃李月、花飞月、小清明、姑洗、桃浪、雩风、竹秋四月: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和月、仲月、榎月、正阳月、麦秋月、花残月、清和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仲侣、纯阳、纯乾、麦候、麦序、六阳、梅溽、中吕五月:炎夏、起夏、仲夏、超夏、中夏、暑月、鹑月、始月、星月、皇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皋月、榴月、一阳月、端阳月、吹喜月、蕤宾、鸣蛙、夏五、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六月:溽月、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盛夏、三夏、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七月:初秋、素秋、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八月:中秋、仲秋、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爽月、桂月、叶月、酉月、柘月、雁来月、秋风月、四阴月、大清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秋高、秋半、中律、橘春、竹小春九月:菊月、柯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五阴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菊开月、红叶月、三秋、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穷秋、杪秋、深秋、末秋、残秋、凉秋、素秋、秋末、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十月:露月、拾月、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时雨月、初霜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元冬、玄英、应钟、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十一月:仲冬、中冬、正冬、冬月、隆冬、雪月、寒月、畅月、霜月、复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霜见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十二月: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暮月、临月、萘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暮节、穷节、暮岁、殷正、清祀、冬素以上是阴历每月的用法,同时还有时令和节令,如一年四季冠以春、夏、秋、冬。
书法知识-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
![书法知识-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c9b6c7401f69e31433294a7.png)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书法创作品式及章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创作品式及章法的基本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f6a8ba6625c52cc58bd6bee1.png)
(六)落款的称呼 1、写给单位的作品,直接将受书单位写于 上款位臵。 2、写给长辈的书作,通常在名字后用老师、 先生、贤长等称呼。 3、写给同辈的书作,一般在姓名后接同志、 道友、仁兄等称呼。 4、写给晚辈的书作,可直接在名字后接学 生、同学、弟子等称呼。
(七)落款的谦辞
1.所书写的内容是伟人、领袖、名家的诗词或名 作,则在落款中题目前或作者姓名后书写敬录、敬书、 谨录一类的谦辞。 2.所书写的作品是赠送给某人需要书写的谦辞。 一般在称呼后加指正、雅属、惠存等谦辞。此类谦辞 因所属对象而定。
中 堂
中堂, 是竖行书写 的长方形的 作品。尺寸 一般为一张 整宣纸(分 四尺、五尺、 六尺、八尺 等)。
屏 条
屏条,是指 成组的条幅,也 可称为“条屏”。 通常是四幅为一 组,构成了四条 屏。此外,还有 六条屏、八条屏 乃至更多条的, 书写形式与条幅 类似,可以每幅 自成格局,又可 连成一组。
斗 方
斗方,是竖行 书写的正方形的作 品。尺寸一般为一 张整宣纸的一半。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 行至六行。因为行 列多,篇章布局时 应十分强调上下左 右的大小、开合、 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镜 心
镜心, 是指把斗方 加工而成的 圆形。书写 时,依圆形 而团式布局。
扇 面
扇面,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 式。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 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 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
(一)印章的种类
印章的名称:名章、肖形章、引首章、
腰章、压角章。
印章的形状:方形、圆形、长方形、椭
圆形和不规则的自然形体。
生肖印章
鸡 牛 狗 龙 马 猴 蛇 鼠 羊 虎 兔 猪
印章的刊治:朱文、白文、朱白文混刻。
关于书法作品的一些基本知识
![关于书法作品的一些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b3ae84b852458fb770b56f6.png)
关于书法作品的一些基本知识中国书法的构成三要素即笔法、结体、章法。
布局在书法里又称布白,亦即章法。
章法是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备的条件。
书法作品的幅式又叫格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直幅类,包括大小中堂、条幅、条屏、对联和小立轴等;横幅类,包括横幅(横披)、匾额、长卷、手卷等;小幅类,包括斗方、册页、题签等;扇面类:包括纨扇、折扇、异形扇面、园光等。
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应包括正文、款书(上款与下款)、印章(引首章和姓名章)三个部分。
三者必须有机的结合,互相协调。
正文的写法:正文是一幅作品的主要书写内容,是这幅作品的主要部分。
正文书写的字要大于款书,居主要地位,所占幅面也大。
其书写顺序是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按传统书写习惯,首行不空格。
如遇顶行是标点符号,这个标点符号就可省略。
书写时如果有重字,常用两点缀于字下表示此字重复。
如出现笔误,古人常用圈点表示删除。
正文书写排列方式有以下几种:有行有列,有行无列,无行无列。
行草书写法是有行无列,以便于处理字形的大小、轻重对比和左右错落呼应的效果。
题款的写法:凡正文以外的文字都可以看作款书的内容,主要有书者的姓名,受书者的称谓(个人或单位)。
受书者的称谓叫上款,书写者姓名叫下款,另外诸如书写的时间、地点、所录正文的题目、正文内容的出处等。
字数多的叫长款,字数少的叫穷款。
上款是指某人或某单位请你写字,作品完成后应题上索字者的名称,并且还要将此名称题在较高的位置以示尊重。
如只是一幅参加展览的作品,就没有必要题上款,这种题款也可叫单款。
上款的内容是受书者的姓名加称呼加谦词。
如果是给长辈写字,上款的题法多称某某先生、某某女士、某某老师、某某方家,如果长辈是70岁以上的人,可称某某老;八十岁以上者则可称某某翁。
给长辈写字,书写者一般不能称呼姓,但可以上谦词,如请某某指正、雅正、正字、教正、斧正、正腕、雅嘱、清尝等。
如给同辈写字,一般可称某某同志、某某书友、某某仁兄、某某同窗、某某贤弟、某某学长等。
中国书画作品落款称谓基本常识分析
![中国书画作品落款称谓基本常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c7a65d336c1eb91a375dd6.png)
中国书画作品落款称谓基本常识(一)落款写法1、落款可写成单行或数行。
2、落款书体一般不能与正文雷同。
字体须明显小于正文。
3、落款题字不能与正文上下两边对齐(右边为上款,应略高于左边下款)。
4、落款称谓必须准确无误,词语宜尊重、谦逊。
(二)落款分类单款:一般只写作者姓名、书作时间、地点以及谦词,亦有附写年龄、籍贯等。
双款:(上、下款)●上款-----题写对方姓名、字号、称谓以及有关说明(是指应对方之嘱而作或请对方指导之词语),写在正文右上方。
●下款-----题写内容与“单款”基本一致,写在正文左下方。
(三)落款称谓雅属(雅玩)-----“属”与古用“嘱”相同,意即应对方高雅之嘱咐清属(清玩、清赏)-----(同上)只供对方赏玩而已大雅之属 ----- (同上)乃谦逊之词斧正----- 意即请对方象呈地匠人用斧头削正,乃尊重、客气之词斧政----- (同上)削正----- (同上)呈政----- (同上)哂正(音“审”)------“哂”含有笑的意思,让对方见笑而修正粲正(音“灿”)-----“粲”含有笑的意思法正 ----- 意为请用法则来纠正(多用于对方是内行人,行家)指正 ----- 意为请指出错误、指导校正(一般尊称)正腕 ----- 意为请矫正作者手腕的谬误(因书写要用手腕)正谬(指谬)----- 请对方指出谬误匡谬 ----- 请对方对谬误加以匡正指疵 ----- 请对方指出谬误、毛病校正 ----- 语气庄重,用于对方为年长或有书画造诣者诲正 ----- 语气庄重,用于对方为师长者督正 ----- 语气庄重,用于对方为年老而又教导过自己的老师双正(两正)-----是指字、画、诗词等均系自己之作,都请对方指正俪正 ----- 俪者,伉俪也。
是指对方夫妇都是行家,请一起指正属正 ----- 是指应对方嘱咐而作,同时又请对方指正(“属”= 嘱)雅正 ----- 是指请对方指正。
补壁 ----- 是指作品只供挂在墙壁上补补空白而已惠存 ----- 是指作品赠给集体单位的。
常用落款用词与钤印
![常用落款用词与钤印](https://img.taocdn.com/s3/m/a101416c25c52cc58bd6be87.png)
常用落款用词与钤印落款源于“款识”。
原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这一器皿原由的说明。
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
落款内容为作者姓名(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内容甚至包括书写地点、环境或气候、心情等。
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
作者姓名称为下款。
书作赠送对象称为上款。
上款一般不写姓只写名字,以示亲切,如果是单名,姓名同写。
在姓名下还要写上称谓,一般称“同志”、“先生”,再下面写“正之”、“正书”、“指正”或“嘱书”、“嘱正”、“雅正”、“惠存”等。
上款可写在书作右上方或正文结束以后,但上款必须在下款的上方,以示尊敬。
一般不与正文齐平,可略下些,字比正文小些。
在创作之前,首先要选择所书写的内容,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也可写古代或当代诗词或名句。
内容确定后可考虑书写形式,是写中堂、对联、横幅、条幅还是册页、斗方;是写大字还是小字,写几行,纸多大?还要留下落款的位置。
正文内容不可齐边顶头书写,四周要留有空白。
中堂、对联、条幅这些竖式书作上下留白(称天头、地头)要大于两侧。
一股上空又大于下空。
譬如写条幅,天头留白十厘米,地头可留白七厘米,两侧可各留白三五厘米。
横幅留空左右相当,但要大于天地,天地留白均等。
斗方、册页留白四周大致相同。
四边留白确定后,根据字数多少及纸的大小折行或叠格子。
创作时,大字写完了换小笔写落款,落款竖写,可写两行,也可一行只写作者姓名(称穷款)。
根据留空多寡落款,可写内容出处,还可写年代,最后写姓名,“某某人书”。
一般落款字小于正文的字,书体可于正文相同或带行意的楷书以示区别。
最后盖章。
一、称谓⒈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⒉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⒊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⒋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⒌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古诗词书法格式
![古诗词书法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295688b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9.png)
古诗词书法格式一、竖式书写。
1. 传统格式。
- 正文。
- 在书写正文时,字与字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不能过于拥挤,也不能太过松散。
这就好比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太近了会不舒服,太远了又显得生疏。
而且要注意字体的大小均匀,不能忽大忽小,不然整个作品就像一群高矮不齐的人站在一起,很不协调。
- 落款。
- 落款一般在正文的左边偏下的位置。
如果正文结束后还有较多空白,可以写长款,包括书写的时间(比如“辛丑年夏月”)、书写者的姓名或者字号(像“东坡居士书”之类的,如果是现代人就写自己的名字或者笔名),还可以加上书写的地点或者书写的缘由等。
要是正文结束后空白较少,就写个穷款,简单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就好。
这就像我们穿衣服,正文是主体,落款是个小配饰,要搭配得当,不能抢了正文的风头。
- 钤印。
- 钤印也就是盖章。
印章一般盖在落款的下方。
如果是两方印,一般是先盖姓名章,再盖闲章。
印章的大小要与落款的字相匹配,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太大的印章就像一个胖子站在一群瘦子中间,太突兀;太小的印章又容易被忽略,就像一个小不点在人群里找不见。
而且印章的风格也要和书法的风格相协调,比如写古朴的篆书作品,印章最好也是古朴风格的。
2. 现代简化格式(受硬笔书法影响)- 正文。
- 有些时候,在竖式书写古诗词时,也会借鉴硬笔书法的一些格式。
比如会在每行的下方加上标点符号,这样更方便阅读。
不过在传统书法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比较少的,但现代为了适应更多人的阅读习惯,也会加上。
而且现在也有很多人在书写时会把每行的第一个字对齐,这样看起来更加规整。
就好比把一群调皮的孩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好队,看起来就清爽多了。
- 落款和钤印。
- 落款和钤印的基本规则和传统格式差不多,但是在现代简化格式中,落款可能会更加简洁明了,钤印也会更注重与整体风格的协调和美观。
二、横式书写。
1. 正文。
2. 落款和钤印。
- 落款可以在正文的下方偏右的位置。
如果是横式作品,落款的方向也可以是从左向右,这样与正文的书写方向一致。
落款的规矩
![落款的规矩](https://img.taocdn.com/s3/m/128d9c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8.png)
落款的规矩
落款是指在书画、书信、礼品等上面题写姓名、称呼、年月等字样。
落款有一些基本的规矩,比如:
- 落款的字不能大于正文主题的字,应比正文的字小且协调。
- 题款不能题在整个正文的上面。
- 印章不能比落款的字大。
大幅大印章,小幅小印章。
- 如果正文的最后一行只有2-3个字,落款直接在下面写,不要转行另起一行写。
- 盖印章要慎重,不要盖得又多又杂,喧宾夺主。
- 接正文落款的两排小字左边不要超过正文的宽度。
- 落款中的年、月,公历农历不能混写。
- 横幅或斗方正文在上的,其下面的落款宽度不要超过上面正文的宽度。
- 已经落款盖印,款后不可再署上款赠人,再署就失敬。
此外,落款署名时可以写全名,也可以只写名不写姓,或题字、号。
需要注意的是,落款的规矩可能会因不同的文化、传统、地域而有所不同,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书法作品的形式与布局
![书法作品的形式与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97ebe6fd5f0e7cd1852536e1.png)
书法作品的形式与布局书法作品由正文、落款及印章三部分构成,将其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总体的安排,即为布局。
创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四周留空行间透气书写内容不可写满整张面,四周适当留出一定空白,形成白色边框,作品便形成整体。
同时字与字之间也应适当留空,其字距小于行距,行距小于边框,以显空灵。
书法作品按传统习惯为纵行排列,从上到下,从右至左书写。
首行不需空格,首字应顶格写;未行不宜写满,末字下应留有适当空白。
作品一般不用标点,繁体字与简化字不要混合使用。
(2)首尾呼应字守中线一幅作品的正文中第一个字与最后一个字,即首字与未字,应略大或略重于其他字。
首字领篇,末字收势,极为重要。
同时,每个字的中心位置都应在每一格的中心线上,这样才能做到“横成排、竖成行”,作品才能更加整齐。
(3)大小相宜轻重适度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其一定的大小、轻重及形状,不可强求完全相同,但应做到整幅作品中没有“特别突出、极其显眼”(即特大、特小、特轻、特重)的字,尤其是楷书,做到大小相宜,轻重适度,整体协调。
(4)字体一致格调统一作品正文中所有的字都应是一种相同的字体。
也就是“颜体”作品中都是颜体字,决不可以将“柳、欧、赵”等字体中的字进行拼凑。
书写中,其用笔、结构的方法完全一致,达到格调的统一。
在此基础上,又须做到形态各异,轻重有别,大小相间。
尤其一幅作品内相同的偏旁部首,相同的字,应注竟变化,以避免雷同。
(5)字大款小字印相映一幅书法作品,落款的字应小于正文中的字,楷书作品可用楷书或行书字来落款,特别是用行书落款,还可求得变化的效果。
印章多用名章及启首章。
姓名章与款字大小相适,一般略小于款字,钤盖于落款的下面,若用两方,则两方印章之间空一方印章的位置。
启首章形式多样,可大可小,一般钤盖于正文首字的右边。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
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
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
书法的落款格式
![书法的落款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368246d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2.png)
创作时,大字写完了换小笔写落款,落款竖写,可写两行,也可一行只者姓名(称穷款)。
根据留空多寡落款,可写内容出处,还可写年代,最后写姓名,“某某人书”。
一般落款字小于正的字,书体可于正相同或带行意的楷书以示区别。
最后盖章。
钤印,指盖印章。
印章分朱印和白印两种。
朱印又称阳,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印又称阴,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
从印章的内容来分,又有姓名印、斋号印及闲章。
一般在落款人名后盖一姓名印,若嫌空还可再加盖一斋号印,不可连盖两方同一内容的姓名印。
可盖一方姓印,一方名印,而往往又是一朱一白。
为了使书作上下前后呼应,往往在书作右上方再盖一起首印,又称引首印,初学者闲章印的内容可选“学海”、“求索”、“学书”等。
印章的大小与书作大小及所书字体大小相关。
一般大幅书作落款字大,印亦大,小幅书作落款字小,印亦小。
用印的忌讳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
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
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
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匚可匹配。
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
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上阳,下阴,不可匹配,。
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上阳,下阳,不可匹配。
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上阴,下阴,不可匹配。
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
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款书体的选择应与正文相协调,原则上是“选后不选前”,即“古不及今”。如正文为甲骨文、钟鼎文之类的古文字时,落款可用正书,使通篇有一种宁静庄重的韵味。如正文为正书时,落款可用正书或行书。如正文为行草书时,落款可用行书或行草书。行书,是落款的万能书体,它可以不受任何限制,适用于一切作品的落款。落款用字大小,一般应小于正文。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题,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余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二、落款的运用
在通常情况下,上款通常用来书写索书者和被赠人的姓名等。为示敬意,除单名外一般都不写姓而只写名。如果索书者和作品被赠人是单位的话,为示敬意,宜写单位全称,一般不缩写。作品送给个人的,名字后面可带写恰当称谓或谦词。如:某某先生、某某方家、某某道兄、某某雅正、某某正腕、某某属书、某某惠存等。下款通常用来注明作者姓名、书写时间地点及书斋名号等。
、深化主题的作用。
4,记时记事印。甲子、乙丑、------今年己丑等、王福厂的“我生之初在庚晨”,吴昌硕有“一月安东令”,徐三庚有“两游雁荡四入天台”。成为历史的记载。
5,肖形印。比如四灵印、十二生肖印、佛像印、神话故事印等等。肖形印要以古之肖形为宗旨,追求质朴自然的效果,不能一味求真取实。否则失去了肖形印的传统特色。
关于如何写好落款的问题,还会涉及许多与书法相关的边缘学识,不是一篇两篇短文所能言尽的。所以,大家要多多注意欣赏和研究一些名家作品的落款,以不断积累落款的手法和知识
字画中印章的使用禁忌
用印常识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下笔不离点,转折贵圆露。
有垂还欲收,勾划忌平庸。
左垂宜竖露,右直利悬针。
捺似金刀势,撇如犀角形。
横行锋务敛,结构气欲清。
毫发不松懈,布局巧用心。
疏密必相间,迟速便能通。
轻重相扶持,正偏顾盼情。
浓淡相映易,向背必适中。
虚实必兼顾,起伏延绵陈。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橢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边印也就是闲章,钤在画的左、右两侧。如左右都用,不可平行。
5,印泥的选择。办公室的印泥不能用,要化出来,糟蹋了字画。最好用“西泠印社”的印泥。颜色或红或朱。蓝、绿等色不可随便用,这是书画家居丧期间才使用的。黄色可用在红纸对联,或其它以红为底色的作品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強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均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若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对联的落款形式,在通常情况下,应把上款写在上联右边偏上的位置,把下款写在下联左边中间偏下的位置,使之上下呼应。但是,有一种叫龙门对的,其落款方式就比较特殊。龙门对的上款,是顺着正文自右而左地写在上联的左下边的,而其下款,是顺着正文自左而右地写在下联的右下边的,落款文字稍长的可作多行书写。
横匾、扇面、斗方等作品的落款形式,有些基本上与前类同,有些虽有不同,但也大同小异,在此不再重复。
3,用印宜成单数。古代称奇数,其中包含扶阳抑阴的意思。书法作品一般印不过三,画作也不宜用印过多。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
4,几种印章的具体用法。
起首章:如果是书法作品,应钤在右边第一行的第一、二字之间的右侧,或第一字的右侧并稍高于字头。国画,如题款在右上角,与书法同理;如题在画的左边,或其它地方,此印应省去不用。此印以长方、圆、椭圆为宜。
正文、落款和钤印,是书法作品的三要素。
什么叫落款?落款即书法作品中的署名和题款。
在某一件书法作品中,正文写得好,并不等于整幅作品都好了。只有正文、落款和钤印全部都完成得很好,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好。所以,作品中的落款非常关键,题好了能使作品生辉;题不好则会使作品黯然失色。初学者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款常常落不好,导致整幅作品废弃,非常可惜。
离正好。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來识者奚落,二來作品就贬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一來失礼,二來破坏了画面。
2,鉴定收藏印。是用在书画、书籍等有价值文物上的印。见得较多的是“康熙御览之宝”、“乾隆御览之宝”。为了不污损文物,这类印往往是朱文(也称阳文),刻得很细,很精巧。
3,吉语、诗词佳句、成语印。由于这类印是用文字表达了对某种意境、味道的追求,对于提高书画的品味作用很大。尽管它被称为闲章,但闲章不闲。闲章不受文字多少、内容的约束,可以准备很多。齐白石自称是“三百石富翁”,还刻了这方印。使一些不会篆刻的书画家羡慕不已。有时它还能起到补充内容
三、落款的章法布局
落
款,是书法作品的后缀,不同作品款式中的落款布局,也会随书法作品款式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中堂和条幅的落款,形式基本相同。可上接正文书写一行或数行,也可在正文之外另起一行来题写。另起一行书写的,落款部位的高低要适中,一般应“宁高毋低”。
纵横穿插势,吞让有分寸。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尊。
神形能兼备,飘逸潇洒容。
日日不歇笔,不懈功竟成。
楷书口诀
楷书称正楷 起笔多藏锋
学书必先行 行笔用中锋
笔画形态稳 回锋要自然
字字得端正 结构讲造型
结构搭配匀 多临古人帖
章法要讲究 用笔讲技巧
二,印章的使用
1,印章的使用应与书画创作相匹配。
(1)篆刻水平与书画创作水平相匹配。如果篆刻粗劣,反而会成为书画上的污点。
(2)篆刻的风格要与书画作品相协调。一工俱工,一放俱放,才能相得益彰。齐白石的印不能用到吴湖帆的画上,陈巨来的元朱文也不宜用到齐白石的作品里。
(3)闲章的文字内容与书画创作主题相契合,有点明、加深主题的作用。或藏弦外之音,使观者有余味。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于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不适用于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個印距
上。剪一小张宣纸钤上印,粘贴在作品上。白文印泥要蘸得多些,朱文要蘸得少些,手法也要有轻重。
6,钤印时垫纸不可太厚,朱文直接在玻璃板上钤,白文可在下面垫二、三层宣纸即可
中国书法秘笈
书法为艺术,前人心血凝。
学书贵有恒,练书须用心。
心正则笔正,笔决记心中。
方劲古拙 如龟如鳖
蚕头雁尾 笔必三折
雁不双飞 蚕无二色
点画俯仰 左挑右磔
重浊轻清 斩钉截铁
魏碑口诀
魄力பைடு நூலகம்强 精神飞动
气象浑穆 兴趣酣足
笔法跳跃 骨血润达
点画峻厚 结构天成
意态飘逸 血肉丰美
草书要决
草书行行如春蚓 字字造型似秋蛇
压角章又称押角章:只用在画上,是画中最大的印。只能钤在画的左或右下角。一幅画只能用一次。与起首章成对角呼应,二者不能上下成一直线,否则整幅画重心向一边倾斜。
姓名印是钤在落款下面,书画同理(一到二枚,不宜太多)。如落款是有姓有名,可只用姓或名章。后面次序是字号印、年龄印、斋馆印。斋馆印可当闲章使用,但要取正方形之外的形状。姓名印不可作闲章使用。
笔笔得到位 楷书要写好
清朗必整齐 重在用腕上
行书口诀
行楷书写要流畅 主笔沉着是关键
快写简化是特征 连笔轻细不可粗
伸缩性大变体多 用笔最好是长锋
执笔用笔如草书 使墨必须调湿润
执笔必须悬起肘 全篇排头是标准
灵活多变才自如 一气呵成要贯通
隶书口诀
一、落款的作用
第一,用以注明作品正文的出处。比如,作品所写正文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落款可写“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一首”。
第二,用以注明作者姓名及有关情况。如作品创作时间、地点等。如辛巳岁暮,某某书于某书斋等。
第三,用以注明作品被赠人及有关情况。如被赠人的称谓、身份、姓名(或单位名称)等(俗称落上款)。如某某先生(女士)雅存、雅正、正腕等。上款可与下款一起落在正文之后,上款亦可落在正文之前。
2,能调整、强化书画构图。
(1)平稳重心。印有轻重,朱文轻,白文重。两印相叠,朱文在上,白文在下。印有大小,小的在上,大的在下。方形印最重,其次是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其它形状一般不用,因有俗的倾向。姓名印、压角印一定要用正方形。起首印以长方、椭圆形为多。边形可用长方、椭圆、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