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
体现李白家国情怀的诗句
体现李白家国情怀的诗句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家国情怀的抒发。
以下是一些体现李白家国情怀的诗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李白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国家遭受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同时也表达了李白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了李白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自己能够回到故乡的渴望。
“烽火戏诸侯,江山笑看红颜老”:描绘了战争对人民的摧残,同时也表达了李白对战争的谴责和对人民的不满。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达了李白对故人的留恋之情,以及对自己远离故乡的感慨。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了李白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自己能够畅游祖国山河的自豪感。
这些诗句体现了李白的家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民和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最能体现李白爱国情怀的诗句
最能体现李白爱国情怀的诗句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就像那在波涛中奋勇前行的帆船,李白始终怀揣着对国家的坚定信念,渴望为国效力,这难道不是他爱国情怀的体现吗?比如当他面对困境仍心怀壮志时。
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不正是李白对自己和国家充满信心的表达吗?他相信自己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就如同相信金子总会发光一样,你说呢?就像他积极追求理想时那样。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对权贵的不屑,何尝不是对国家清正的一种追求呢?这就好像他在坚守自己的原则,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你想想是不是这样?比如他面对权贵的威逼利诱时。
4.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这种豪情壮志,不正像他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憧憬吗?好比他在畅想国家的繁荣昌盛时那般。
5.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哇,这是多么自信的表达呀,不也反映出他对国家的热爱和期待吗?就像他准备大干一场为国家奉献时。
6.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看似在写愁绪,可背后不也是他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吗?如同他为国家的困境而烦恼时一样。
7.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看似写侠客,可何尝不是李白希望自己能像侠客一样为国家除害呢?就好像他渴望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扫除障碍。
8.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这看似洒脱,实际也包含着他对国家的一种别样情怀呀,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就像他在享受当下时也心系国家。
9.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种尽情享受人生的态度,也隐含着他希望国家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呀,是不是很有道理?就如同他在感慨人生时对国家的期望。
10.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这对前人的赞美,也是他对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视呀,这不就是他爱国的表现吗?比如他在研究文学时对国家文化底蕴的自豪。
我觉得李白的这些诗句充分展现了他那炽热的爱国情怀,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国家的关心和热爱,令人敬佩!。
李白诗中的英雄主义色彩
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色彩2008年02月18日星期一 21:28李白诗歌是波澜壮阔的盛唐诗潮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
他的诗,最充分地,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其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汇成了中国古代诗史上格外富有朝气的歌唱。
而他对英雄主义的礼赞更是令人瞩目。
其一:李白诗歌中英雄主义精神是他强烈的任侠作风的表现。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慷慨自负,不拘常调。
“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
”他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
这就养成了他崇尚英雄的性格。
反映在诗歌中,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
他歌颂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歌颂视功名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义,如《行路难》其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槐,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伤,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呤》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淮公.入门不拜骋雄辨,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与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存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左皇极.其二:李白对英雄的崇敬和礼赞是他自身济世经国,建功立业伟大理想的折射。
李白一生理想远大,抱负高远。
“济苍生”,“安社稷”是他最大的愿望,即使在遭谗毁,贬谪之时,他也怀着“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盖”政治理想,而不是避世隐居。
从李白诗歌中学到了什么
从李白诗歌中学到了什么
从李白诗歌中,我们可以学到:
1、爱国热情:李白的诗歌里充满着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热爱,尊崇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
2、自然情怀: 李白的诗歌体现出自然之美,表达了一种深厚的自然情怀;他描绘了大自然的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精神抒发: 李白写诗的风格一直充满着激情浪漫的气息,他的诗歌充满了精神力量,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追求及对人生的情感。
4、追求自由: 李白的诗歌中表达了他对自由的追求,他的诗歌中对于天高地远、放荡不羁和远航旅行的憧憬,让人们联想到他的精神状态。
总之,从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学到爱国热情、自然情怀、精神抒发以及追求自由。
- 1 -。
请结合李白的古典文学作品谈谈你对中国文学精神的理解
李白与中国文学精神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诗仙”,具有豪放、奔放、激情澎湃的风格。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思想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李白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文学精神的体现。
中国文学精神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
他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民族的自豪。
他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充满了信心和自豪,希望通过这首诗来激励祖国的人民爱国爱民。
中国文学精神还强调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在《将进酒》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他认为人生应该充满欢乐和自由,不应该被束缚在物质世界中,而是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美好。
中国文学精神还强调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他在《将进酒》中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自然的的热爱和追求。
他认为自然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应该被珍视和保护。
中国文学精神在李白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思想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文学精神也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今天,中国文学精神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李白的爱国故事
关于李白的爱国故事众所周知李白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但是李白也是爱国诗人。
那么李白是如何用诗来表达他的爱国情怀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李白的爱国故事吧!李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许多赞美山河的诗,至今被人们传诵。
李白的诗,不是单纯写景,而且饱含着他的爱国感情。
李白少年的时候,就立志为国效力,贡献自己的才智。
可他性格直爽,又不愿意巴结权贵,所以一直不被统治者重用,有一次还差点被流放到边塞。
他宁肯不做官,宁肯受穷,也不向那些人屈服。
于是,他把一腔热情都寄托在奇山丽水之间,把自己化在了祖国美丽的大地上,用诗来赞美,来歌颂。
比如他写长江三峡的激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庐山的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写钱塘江的潮水:“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写秦岭的险要:“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
”黄河和长江在他的笔下是:“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在李白的诗中,祖国的山河多么壮美呀!他正是陶醉在这块土地上,才誓不改志,坦然地走完了自己坎坷的一生。
人物简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人物评价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
李白诗歌 文化内涵
李白诗歌文化内涵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李白的诗歌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烈的个性表现: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热烈、激昂著称,他的个性鲜明地体现在作品中。
他对自己的才华充满自信,对人生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憧憬。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由、独立和个性的追求。
2. 超凡脱俗的境界:李白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他追求的是超然物外的意境,追求的是与自然、宇宙相融合的境界。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飞天”、“神仙”等意象,表现出他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
3. 崇尚英雄主义: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情怀,他崇尚英雄,歌颂英雄。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等。
他通过歌颂英雄来表达自己对于英雄主义的追求。
4. 关注民生:李白的诗歌虽然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但他也关注民生,关心社会现实。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对于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关怀,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表达了对于贫富差距的不满。
5. 爱国主义情感: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对于国家的赞美和对于民族
的自豪,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表达了对于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包括强烈的个性表现、超凡脱俗的境界、崇尚英雄主义、关注民生和爱国主义情感等方面。
这些文化内涵使得李白的诗歌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诗歌的价值观和对文学的价值
李白诗歌的价值观和对文学的价值
李白的诗歌价值观主要体现在:
1. 个性自由:李白具有较强的个性自由精神,反对束缚个性和思想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独立和自由思考。
这一价值观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为豪放不羁的文风和想象力。
2. 人生观:李白乐观向上,崇尚自然,认为人生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他尤其崇尚诗歌、酒、友谊和快乐的生活,这一价值观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快乐的追求。
3. 爱国情怀:李白深爱故土,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他常常把自己的爱国之情融入到诗歌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忧虑。
4. 社会责任感:李白追求自由,但也关注社会现实,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的一些诗歌表现了他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关注,反映出他对社会不公的关切和对人民利益的关心。
对于文学的价值,李白主张文学应该贴近自然和人民生活,反对死板的规矩和繁琐的修辞,主张自由自在地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他认为诗歌应该是充满生命气息和感情的创作,不仅要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李白的爱国情怀在诗歌中的表现
李白的爱国情怀在诗歌中的表现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诗仙”,对中国文学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让我深刻认识到他在诗歌中表现出的爱国情怀。
首先,李白的爱国情怀体现在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上。
在他的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对大唐盛世的赞美和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他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国家河山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他的诗歌中常常融入了对国家兴衰的思考,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情感。
其次,李白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他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上。
他的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对历史人物和传统文化的描写和赞美。
例如,在《登金陵凤凰台》中,他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些诗句展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关注。
他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的责任感。
此外,李白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他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上。
他的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对山川河流、花草鸟兽的描写和赞美。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祖国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
在《望庐山瀑布》中,他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些诗句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情感。
总的来说,李白的爱国情怀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关注,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情感和责任感。
通过对李白的研究,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和爱国者的重要地位,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巨大贡献。
李白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表达爱国情怀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李白的忧国忧民情怀
李白的忧国忧民情怀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诗人,他的作品在传世之后一直备受推崇。
作为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心得主要集中在他的忧国忧民情怀上。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李白的作品中找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首先,李白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国家兴衰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例如,在《将进酒》中,他写道:“青春作伴好还乡,纵使频顾董狐笔。
沽酒问陶潜,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些诗句揭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关切之情。
其次,李白的作品中展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他的诗歌中经常描绘人民的贫困和苦难,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怀。
例如,在《将进酒》中,他写道:“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和怜悯之情,展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那么,李白的忧国忧民情怀从何而来?首先,他生活在唐朝的大衰退时期,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战乱频繁。
这些社会背景使得李白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担忧。
其次,李白本身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爱国情感。
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关怀源于他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李白的忧国忧民情怀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他的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
他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希望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他的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关怀和同情心。
他通过描绘人民的疾苦和苦难,展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总结起来,李白的忧国忧民情怀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源于他对社会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也展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怀。
这些忧国忧民的情感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关怀和同情心。
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
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一篇: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简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1.引言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贺知章称其为“谪仙人”,后世尊称李白为诗仙。
他的诗歌想象瑰丽、感情奔放,诗中多引用神话传说和道教典故,经常表达对权贵的蔑视和渴望求仙问道的归隐情怀。
但不容我们忽视的是他部分诗歌中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之所以不同于现实主义诗人的地方就在他描述人民的苦难和政治的黑暗往往用典故或者比喻隐晦地表达出来,再加上他强烈的浪漫主义诗风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让后世的人往往无法看到他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本文将从李白的生平入手,结合其儒道兼修的思想和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从他的作品和行径中寻觅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争取还原一个真正的李白,更要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名号前加上“爱国”二字。
2.李白的生平、思想和历史中形象2.1 李白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作品是文学之流,生活是文学之泉。
我们要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思想就要先了解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中亚碎叶,五岁随父迁居绵州昌隆的青莲乡,因以号之青莲居士。
少时“通诗书,观百家”,吟诗作赋,轻财任侠。
二十岁前后,漫游蜀中,登临峨眉、青城诸名山,此生就有了求仙问道的思想。
二十五岁,李白“辞亲远游”与友人吴指南经江陵,入洞庭,登庐山,下金陵,历扬州。
后复回西上,漫游云梦,寓居安陆,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
继而北上太原,东至齐鲁,游踪遍及大半个中国,对社会生活有所体验。
天宝元年,经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应玄宗诏征赴长安,为翰林供奉。
终因抱负不得施展,且遭权贵馋毁,于天宝三年春被赐金放还,开始了第二次漫游。
同年,在洛阳遇到了杜甫,两人相见恨晚,诗酒唱和,结为至交。
随后,杜甫进京谋取功名,而李白则辗转于河北、东鲁、梁宋等地。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隐居于庐山。
永王李璘起兵平乱,李白受其邀请出任幕府,他自己写下了一组《永王东巡歌》,倾诉了自己老当益壮,渴望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
李白的爱国情怀体现分析
李白的爱国情怀体现分析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意境广阔而著称于世。
然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祖国的深厚的爱国情怀。
本文将从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分析他的爱国情怀的体现。
首先,李白的爱国情怀体现在他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之中。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绘了中国的美丽山河,如《望庐山瀑布》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些描绘生动的景象不仅展示了李白的诗歌才华,更表达了他对中国山水的深深热爱之情。
通过他的笔触,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对祖国大地的无限眷恋之情。
其次,李白的爱国情怀体现在他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之中。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崇敬和赞美。
例如,在《将进酒》中,他写道:“银鹿金鞍,寄来谢却浑未归。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里的“银鹿金鞍”和“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都是对古代历史人物的典故引用,展示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熟悉和敬仰。
李白通过将古代文化融入自己的诗作中,传承和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他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此外,李白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他对民众疾苦的关怀之中。
他的诗作中经常描绘了百姓的生活困境和社会不公,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和“唯见长江天际流”都是对百姓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他对普通百姓的关怀和同情之情。
李白通过描绘民众的苦难,表达了他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期望,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最后,李白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中。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关切,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里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和“对此欲倒东南倾”都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的表达。
李白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
一、豪情壮志的表达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豪情壮志,充满了力量与激情。
他以饱满的诗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社会的热爱和关怀,展现了一种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
例如,在《将进酒》中,他豪情满怀地歌颂了自己的才华与雄心,表示要以诗歌为酒,以豪情洒志,奋发向前,不断超越自我。
二、放逐彷徨的抒发
李白的一生中经历了放逐和流亡的苦难,这使得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放逐彷徨的抒发。
他以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孤独与无奈,展示了一种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在寂静的夜晚中感慨自己身世的不幸,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三、超脱俗世的追求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超脱俗世的追求,他试图超越尘世的束缚,追寻心灵的自由和真实。
他以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展示了一种超脱凡俗、追求真理和灵性的精神。
例如,在
《庐山谣》中,他借庐山的峻岭美景,抒发了对凡尘俗世的吟咏与
批判,并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附件:
1:《将进酒》:李白以豪情洒志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社
会的热爱和关怀,展示了一种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
2:《静夜思》:李白在寂静的夜晚中感慨自己身世的不幸,表
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3:《庐山谣》:李白借庐山的峻岭美景,抒发了对凡尘俗世的
吟咏与批判,并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放逐:指被迫离开故乡、被流放到他地的行为。
2:彷徨:指因迷茫或困惑而徘徊不定。
3:超脱俗世:指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超越凡尘的思考和境界。
李白诗中的爱国主义
李白诗中的爱国主义
李白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诗人,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人民和历史的关注和热情。
以下是一些体现李白爱国主义的诗歌:
1.《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2.《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首诗抒发了李白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热爱和独立思考。
3.《夜泊牛渚怀古》:“三国周郎赤壁,渔樵江渚皆度曲。
寂寞空城在,秋来更几多悲风。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4.《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祖国的思念。
5.《夜泊秦淮近酒家》:“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国家的危机,表达了李白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李白的爱国主义情怀,也体现了他对人民的关爱和对历史的尊重。
同时,这些诗歌也表达了李白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
李白的爱国情怀
五、李白对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和不幸遭遇予以关心和同情
同情妇女的诗篇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 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 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 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 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 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 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 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注解】:1、抱柱信:《庄子· 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 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2、长风沙: 地名,在今安徽安庆市东的长江边上。地极湍险。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大胆地抨击时事,矛头直指李林甫等权奸, 愤怒地控诉他们穷兵黩武,滥事征伐,屡兴狱冤,陷害忠良。
四、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反对压迫其他民族的不义战争
热情地歌颂民族能和睦相处,统一团结的局面
海晏天空,万方来同。虽秦皇与汉武兮,复何足以争雄?”(《大猎赋》) “于斯之时,云油雨霈。恩鸿溶兮泽汪,四海归兮八荒会”(《明堂赋》)。
四、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反对压迫其他民族的不义战争
《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 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志……野战格斗死,败马 号鸣向天悲。鸟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 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四、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反对压迫其他民族的不义战争
二、关怀祖国命运、急切地希望为祖国效力
“十月到幽州,戈铤若罗星。君王弃北海,扫地 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心知不得语, 却欲棲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揽涕黄金 台,呼天哭昭王”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
浅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作者:周旻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2期摘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朝代,唐朝诗歌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爱国主义作为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唐诗中得到充分显现,特别是李白诗作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更有其别具一格的特色。
本文将进一步对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展开探讨。
关键词:李白;诗歌;爱国主义思想李白是唐朝诗歌全盛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由其创作的诗歌彰显了一个时代的创作理念及审美取向。
诗人面对所处的时代,将诗歌用作武器,批判社会黑楠腐败,赞美祖国壮丽河山,维护国家巩固发展,维护国家和平统一,成为一名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爱国主义思想在其诗歌中得到充分体现[1]。
而李白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由此可见,对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一)维护国家巩固与发展的意识唐开元时期社会实现了空前发展,与此同时,社会黑暗腐败势力同样在不断滋长,直至天宝后期更是发展至顶点。
李白对这一社会现状深恶痛绝,并进行了深刻地批评。
例如,在《远离别》中“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在《古风·燕臣昔恸哭》中“浮云蔽紫闼,白日难辉光。
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
”社会的黑暗腐败,终将会造成唐王朝的灭亡。
诗人痛斥社会黑暗腐败,渴望国家的稳定发展。
(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李白所处的唐朝年间,即便国家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壮丽河山数不胜数,然而因为腐败势力对老百姓的常年欺压,使得广袤土地变得残破不堪,再加上长年战火,更是使得祖国大好河山变得满目疮痍[2]。
诗人通过自身的诗作,从多个不同方面对长年的战争进行了描绘,并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例如,《蜀道难》中“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李白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李白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作为一位传统文化学者,我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研究,而李白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
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李白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爱国情怀,更是对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呈现。
首先,李白的爱国情怀体现在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上。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他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比如《将进酒》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这些作品中,李白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国家兴衰的担忧,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其次,李白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他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弘扬上。
李白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以自己为代表,表达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比如《行路难》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以及《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些作品中,李白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和弘扬,体现了他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此外,李白的作品中还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
李白的歌颂祖国与民族精神
李白的歌颂祖国与民族精神李白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歌颂祖国与民族精神为主题,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研究。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让我深刻认识到他对于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以下是我对李白研究的心得。
首先,李白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
他常常以祖国的山川河流、历史文化和人民风情为题材,歌颂祖国的壮丽景色和灿烂文明。
例如《登金陵凤凰台》中,他以金陵(现在的南京)为背景,描绘了那里的山水和历史,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出现对于祖国边疆的歌颂,如《塞下曲》中的“万里长征人未还,更上一层楼”等,表达了对边疆守卫者的敬意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其次,李白的作品中蕴含了浓厚的民族精神。
他以自己为代表,表达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和对于民族精神的追求。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的描绘和赞美,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表达了对于中华民族的自豪和对于民族精神的追求。
他还常常以民族英雄和传统节日为题材,如《白日依山尽》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等,表达了对于民族精神的赞美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
此外,李白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也是他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他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于人生的感悟,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他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表达了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如《行路难》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等,表达了对于人生困境的思考和对于自由的追求。
综上所述,李白的作品以歌颂祖国与民族精神为主题,展现了他对于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通过研究李白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祖国的壮丽和民族的精神,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自己的时代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李白的民族情感与认同
李白的民族情感与认同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流传至今,深受后人喜爱。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心得可以归纳为李白的民族情感与认同。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
首先,李白的诗歌中流露出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他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对自己的使命感。
他将自己比作天生的材料,表示自己必定有所作为。
他不仅乐于享受生活,更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
这种对祖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民族的情感认同。
其次,李白的诗歌中展现出对民族的自豪。
在《蜀道难》中,他写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首诗描述了他在蜀道艰难的旅途中的心境。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
他将自己与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经历视为整个民族的象征。
最后,李白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也是他的民族情感与认同的体现。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古代文化的推崇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他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古代文化的敬仰。
他将黄鹤楼作为离别的象征,将长江作为友人离去的背景,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中体现了他的民族情感与认同。
他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都是他作品中重要的主题。
通过研究李白的诗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民族情感与认同,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李白的诗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情感与认同的重要表达。
浅议李白诗歌中的爱国情结
浅议李白诗歌中的爱国情结论文提纲题目:浅议李白诗歌中的爱国情结论点: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诗歌之所以有永久的生命力和审美价值,与他的爱国思想是分不开的。
正文:一. 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诗人雄奇之笔,使祖国山河更添色彩。
二. 李白关怀祖国命运,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同情民之疾苦,并且急切希望为国效力。
三. 把爱国放在忠君之前,敢于在诗歌中揭露,讽刺,批评皇帝为首的昏庸腐败的统治集团。
参考文献童一秋《中国十大文豪全卷·李白传》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4年版王琦《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周啸天《唐诗鉴赏词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年版葛剑雄《千秋兴亡·盛唐气象》长春出版社 2004年版浅议李白诗歌中的爱国情结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有着一颗执着的爱国之心。
一方面通过浪漫主义笔调和抒情手法深情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另一方面,终生不肯与害国的权贵合作,反对那些祸国殃民的权贵。
诗人对权贵们腐朽淫乱生活的揭露,对反动黑暗政治的抨击,对对外侵略战争的鞭挞,是一贯的,是诗人爱国思想最现实、最集中、最深刻的表现。
李白反对权贵是为了爱国,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富贵。
报国、爱民以及对民众的同情的动机是李白反权贵的原动力,当李白报国之愿屡遭挫折和打击后,他便由憎恨权贵而发展为鄙视功名富贵。
李白诗歌之所以有永久性的生命力和审美价值,与他的诗歌所体现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也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李白诗歌爱国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隋末其先祖因罪徙居中亚碎叶,李白即出生与此。
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
少年时即咏诗入赋,博学多才,行侠仗义。
天宝初年奉诏入京,任翰林供奉。
①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浪漫主义为主调,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
在文学史上,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
尽管是以浪漫为主调,其诗同时也表现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的疾苦寄予深切的同情,讴歌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山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李白的爱国主义思想1.引言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贺知章称其为“谪仙人”,后世尊称李白为诗仙。
他的诗歌想象瑰丽、感情奔放,诗中多引用神话传说和道教典故,经常表达对权贵的蔑视和渴望求仙问道的归隐情怀。
但不容我们忽视的是他部分诗歌中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之所以不同于现实主义诗人的地方就在他描述人民的苦难和政治的黑暗往往用典故或者比喻隐晦地表达出来,再加上他强烈的浪漫主义诗风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让后世的人往往无法看到他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本文将从李白的生平入手,结合其儒道兼修的思想和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从他的作品和行径中寻觅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争取还原一个真正的李白,更要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名号前加上“爱国”二字。
2.李白的生平、思想和历史中形象2.1 李白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作品是文学之流,生活是文学之泉。
我们要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思想就要先了解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中亚碎叶,五岁随父迁居绵州昌隆的青莲乡,因以号之青莲居士。
少时“通诗书,观百家”,吟诗作赋,轻财任侠。
二十岁前后,漫游蜀中,登临峨眉、青城诸名山,此生就有了求仙问道的思想。
二十五岁,李白“辞亲远游”与友人吴指南经江陵,入洞庭,登庐山,下金陵,历扬州。
后复回西上,漫游云梦,寓居安陆,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
继而北上太原,东至齐鲁,游踪遍及大半个中国,对社会生活有所体验。
天宝元年,经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应玄宗诏征赴长安,为翰林供奉。
终因抱负不得施展,且遭权贵馋毁,于天宝三年春被赐金放还,开始了第二次漫游。
同年,在洛阳遇到了杜甫,两人相见恨晚,诗酒唱和,结为至交。
随后,杜甫进京谋取功名,而李白则辗转于河北、东鲁、梁宋等地。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隐居于庐山。
永王李璘起兵平乱,李白受其邀请出任幕府,他自己写下了一组《永王东巡歌》,倾诉了自己老当益壮,渴望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
可惜好景不长,李璘因图谋割据反叛,兵败被杀,李白也为之受到了牵连,流放夜郎。
途经巫山时,遇赦得还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早发白帝城》。
李白的爱国之情丝毫没有因为永王之事而受到打击。
上元二年,李白听闻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史朝义,他又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不幸的是,至金陵染病折还。
翌年,病死于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生中充满着入世出世的矛盾,为官时渴望归隐,归隐时渴望报国。
究其根本,还是在于诗人经纬天地的才华无以施展,正如梁任公称赞陆放翁的诗中所云:“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2]2.2左右李白一生分类繁杂的思想2.2.1儒家思想李白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涉猎广泛,除了当时必读的儒家经典之外,他还饱览诸子百家和史书典籍,他自称:“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3]他还自称:“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
”[4]从其散文中就流露出“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更体现了李白的爱国主义情怀,渴望建功立业,通过自己的才智辅佐帝王开创太平盛世。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在初露锋芒之时都饱含着从政热情,直到后来屡遭挫折才渐渐心生归隐之意,陶渊明如此,孟浩然如此,李白亦如此。
儒生们孜孜不倦,皓首穷经的目的是什么?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无非是为了求取功名,博得封妻荫子,施展一番抱负;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是为了奋己智能,“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
”[5]李白终其一生都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也是他诗歌中爱国主义的源泉,更是他渴望追求功名的指导思想。
在仕途受阻之时,李白看似潇洒离去,实则饱含着不甘心和失落,只是他自己心胸旷达,既然政治黑暗,何不将这满腔抱负寄托于山水之间,用诗歌为自己筑建一个精神家园,在归隐中等待时机。
而这也恰恰符合了孟子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6]2.2.2 道家思想李白的道家思想可以说是伴随着儒家思想而生的。
他年轻时在蜀中戴天山过着读书隐居的生活,经常和戴天山的道士往来,《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首早期的代表诗作便是与道士们交游时所作。
诗中李白着力描述戴天山道士们的居住环境宛如世外桃源般,上光水色,清幽雅静,惹得李白好生羡慕。
可以说李白喜爱名川大山和游山玩水的雅号正是从这个时期就开始形成了,而这也促进了他潜意识中道家思想的萌发,他渴望自由和宁静,不喜欢受到俗务缠身,他的诗歌也开始沾染了道家的仙逸之气。
后来李白又前往绵山和一位名叫东岩子的隐士学习道术,多年潜心研习,卓然有成。
李白东游经过江陵时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何许人也?其人学得了一整套道家法术,诗风飘逸如仙,道篆书写得精美绝伦,由此受到了唐朝三代皇帝的召见,唐玄宗甚至派遣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习道法。
李白遇到了这样一个唐朝皇室身边的大红人,他的命运当然要随之改变了。
司马承祯非常赏识李白的才华,又见李白生得器宇轩昂,便称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司马承祯阅人无数,可是从没有看到像李白这样才高志大,却又不汲汲利禄的人,于是又用了道家最高的称赞词来褒奖李白,说他有“仙根”,也就是说先天有神仙的风骨。
李白受此高评,在激动欣喜之余写下了最早让他名扬四海的《大鹏遇希有鸟赋》。
后来在又在另一位道士吴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见到了玉真公主,继而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
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他于年末到达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道士。
可以说,李白的一生因儒而起,因道而名。
随之李白漫游吴越,在安史之乱爆发后隐居于庐山,此时他出世入世的矛盾达到了顶峰。
他虽然过着安逸的隐居生活,但还时刻忧心时局,最终还是出山相助李璘进行平叛。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李白虽然有逃逸遁世的思想,而给我们的感觉是他的一生在不断地放浪形骸、游山玩水,但实际上他却在不断的忧国忧民,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忱完全不亚于杜甫,只是他用他的诗歌和某些行为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2.2.3 纵横思想“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7]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又有诗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侠客行》),“托生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唐朝有三绝,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董旻的剑舞。
董旻的剑法是当世一绝,但是李白的剑法也不遑多让。
大部分人只看到了李白在诗歌文学上的成就,往往忽略了他的侠肝义胆和精绝剑术。
李白十分向往游侠们的生活,他也极度尊敬古代的侠客,因为从他们身上李白看到了“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扼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8]而这正是李白除了儒道思想外最重要的一种思想,之所以羡慕敬佩的原因就是他自己也想成为古代游侠那样纵横四海、仗义行事的人。
侠客中最为人称道的精神还是爱国主义,而李白深受纵横思想的影响,也试图效仿侠客们的行径建功立业,他所为之效力的对象自然是唐王朝,这更加激发了贯穿他一生的爱国情怀。
2.3李白在历史中的形象“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州举有道,不应。
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9]这是《新唐书》中对李白的部分记述和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的出生就异于常人,少年早慧,通达诗书,不慕名利,被人看作是司马相如一般的人物。
李白交游广泛,分别是“竹溪六逸”和“饮中八仙”的一员。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白天性率真,对权贵不阿谀奉承,流露出自己超凡脱俗的本色。
纵观千古文人墨客,能称得上“仙”号的也只有李白一人而已,其他的最多不过是称“圣”,如“诗中之圣”曹植、“诗圣”杜甫、“文圣”欧阳修。
李白无愧于我国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他的爱国情怀丝毫不亚于屈原。
3.爱国思想作品浅析3.1 《蜀道难》《蜀道难》是李白的古体诗代表作,也是李白早期重要作品之一,李白在长安遇到贺知章时曾请其观阅,贺知章大为赞赏,惊呼李白是谪仙人下凡,并解下佩戴的金龟请李白痛饮。
这首诗也入选了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但通常我们学习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其中饱含的爱国之情。
开篇李白极力描写蜀道之难,行走难,开国难,飞渡难,攀援难,仿佛没有一处不难。
其实李白真正担忧,真正认为难的地方却在接近末尾的地方。
那就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李白对于剑阁守卫的担忧,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李白的担忧绝对不是杞人忧天。
唐朝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中央集权逐步弱化,而掌控剑阁就等于掌控了进入蜀中的门户,掌控了蜀中就相当于打开了长安的西门,一旦蜀中反叛或者异族入侵,剑阁的争夺必定是首当其冲的。
唐玄宗统治中期已经形成了奢靡之风,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也印证了李白的先见之明。
李白的诗风虽然激昂奔放,但他的爱国思想却含蓄地隐藏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中,从不轻易地被人发现。
3.2《远别离》李白擅长写乐府诗,更擅长写古乐府诗,这首《远别离》就是李白古乐府诗的代表作。
李白用比兴的手法,先描述舜帝的二妃娥皇与女英生离死别的场景和“尧幽囚,舜野死”引出了他所要讨论的话题。
李白又在诗中自问来表述一腔悲愤“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我们通过这句诗完全可以看出李白的爱国之情,就连皇天也不能明鉴他的忠诚,他表达出来却要遭受上苍的怒气,可以说冤屈到了极点,悲愤到了极点。
看到这里,难道李白在爱国层面上还不能和屈原、杜甫、陆游、辛弃疾他们划统一吗?我想是完全可以的。
这时的李白已经深刻看出了唐朝的政治危机,那就是权力下放太过严重,统治阶层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来自地方的威胁,李白引用上古传说想借此提醒统治阶层,但却招来一阵非议和排斥,诗人的爱国热忱竟遭受到了人神共愤的打击。
此时的李白就是千年前的屈原,“信而被谤,忠而见疑。
”[10]3.3 《战城南》《战城南》一诗中李白表达了对唐玄宗在西北地区穷兵黩武的不满和批判,李白看到国家屡次兵败边陲却又不知道休养生息,致使民生凋敝,国力衰微,他在悲愤、同情、压抑等复杂的心情下写下了这首《战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