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专题复习人口的数量的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及其效果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2. 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 我国人口政策及其效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 运用统计图表和数据分析法,直观展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政策及其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发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关注。

2. 讲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等因素的关系。

3. 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运用所学知识,探讨人口数量变化对资源、环境、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4. 讲解我国人口政策及其效果:介绍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过程,分析政策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数量变化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收集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数据,分析地区间人口数量变化的差异。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七、案例分析1. 以我国某城市为例,让学生分析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调查访问,了解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

八、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劳动力市场、消费结构等。

2. 让学生结合我国实际,探讨如何应对人口数量变化带来的挑战。

九、统计分析1.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对人口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范文模板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范文模板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表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能力。

4. 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二、教学内容:1. 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 统计图表在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中的应用4. 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和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2. 教学难点:统计图表在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利用统计图表,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统计图表,引发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关注。

2. 讲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讲解统计图表在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中的应用,教授如何阅读和解读统计图表。

5. 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6.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数量变化问题。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统计图表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对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特点和趋势的了解。

七、教学资源:1. 人口数量变化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统计图表制作软件(如Excel)。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人教版)
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收集数据、整理资料,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共同提高对人口数量变化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检验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概念的理解。
3.强调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学生在面对人口问题时应有的态度和责任感。
4.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整理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形成知识结构图或思维导图。
b.引导学生构建简单的人口预测模型,通过模型预测,使他们对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有更直观的认识。
c.深入剖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发展历程、实施效果及调整原因,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口政策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6.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7.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激励他们持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如家庭人口变化、城乡人口流动等,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数量变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区或国家,收集其近几十年的人口数量变化数据,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3.根据所学人口预测方法,预测我国未来10年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可能的人口政策调整。

高三地理学科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高三地理学科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高三地理学科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掌握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3.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理解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2.难点: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人口数量是如何变化的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知识讲解(1)介绍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等。

(2)讲解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如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

(3)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差异。

3.案例分析(1)展示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数据图表,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2)举例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

4.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人口数量变化带来的挑战?(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概括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6.课后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人口数量变化的理解。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应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具体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情况。

2.学生对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的理解程度。

3.学生对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认识。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2.开展主题班会,讨论如何应对人口数量变化带来的挑战。

3.鼓励学生参加人口研究相关的竞赛活动,提高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以教学内容与过程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以我国的人口政策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4.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人口数量变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人口数量变化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案例分析为主线,结合图表、数据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探讨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就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模板

最新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模板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一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1、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2、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3.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了50亿。

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更深远的关注,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40年只有10亿。

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增长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达到了60亿。

通过观察这些数字,同学们可以发现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人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么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有何不同?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人口数量变化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加强对人口数量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近十年来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并撰写一篇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文章中需包括以下内容:
-我国近十年来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特点;
-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人口问题,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总结提升: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活动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针对人口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区,收集该地区近五年来的人口数量变化数据,绘制图表,并分析其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要求如下:
-图表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有深度;
-阐述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地区的人口政策。
3.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设计一道与人口数量变化相关的地理问题,要求问题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完成后,将问题与解答过程整理成文档,与同学分享。
2.了解世界及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把握人口数量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和数据,概述近现代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学生能够结合实例,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3.掌握人口数量变化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人口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多角度分析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城市规模等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范文模板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范文模板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数据、预测人口趋势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及其调整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和指标2. 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 人口数量变化的数据分析与预测4. 我国人口政策及其调整5. 人口数量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影响因素、数据分析与预测方法,我国人口政策及其调整。

2. 教学难点:数据分析与预测方法的应用,人口政策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3. 运用数据统计法,让学生学会分析人口数据、预测人口趋势。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数据图表,引发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关注。

2. 讲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和指标,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情况。

3. 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政策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4. 运用数据分析与预测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人口数据、预测人口趋势。

5.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和趋势,讨论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6.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收集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数据,分析地区间的差异及其原因。

2.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和讨论。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年来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2. 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对当地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激发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课题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 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

2. 人口数量变化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如何激发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课题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引导法:引导学生关注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现象。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数量变化的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分析: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具体现象。

第二章: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及其演变过程。

2. 让学生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3. 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教学重点:1. 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及其演变过程。

2.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3.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教学难点:1.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原因。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及其演变过程。

2. 比较法:让学生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及其演变过程。

3. 比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4. 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第三章: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2. 让学生掌握各影响因素对人口数量变化的作用机制。

3. 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

探讨人口数量变化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发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思考。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现象。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人口增长的历史与现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回顾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

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历史和现状的数据图表,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

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三章: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2 教学内容探讨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四章:人口政策及其对人口增长的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分析人口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效果。

4.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分析人口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效果。

4.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数据和政策文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人口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效果。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五章:应对人口增长挑战的对策建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应对人口增长挑战的对策建议。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1. 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与重要性。

2. 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原理。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与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原理。

1.4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数量变化的意义。

2. 讲解:详细阐述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与重要性。

3. 讨论:分组讨论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原理。

4. 总结:归纳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人口增长模式2.1 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2. 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1.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

2.3 教学方法1. 图表法:展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理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

2.4 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图表,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阐述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理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

4. 总结:归纳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转变原因。

第三章: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3.1 教学目标1. 理解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2. 掌握各因素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

3.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1. 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2. 各因素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2. 小组讨论法:分析各因素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

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2. 讲解:详细阐述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3. 小组讨论:分析各因素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程度。

4. 总结:归纳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

部编教材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高中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其次,在讲解人口数量变化阶段的特点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各个阶段的记忆不够深刻。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加入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各个阶段的特点,并以图表或时间轴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政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可能过于关注政策本身,而忽略了人口数量变化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人口的数量变化》这一章节时,对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和人口数量变化阶段的特点这两个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实例来阐述这些概念,但感觉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对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我觉得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可以用班级学生人数的变化来解释这个概念,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指标的实际意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我国人口政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世界人口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举例:讲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背景、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以及当前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原因。
2.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出生率、死亡率等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7.拓展教学内容,引入时事热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人口政策的发展动态。结合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的长远影响,提高他们的国家意识和全球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向学生提出“你们知道我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吗?”等问题,引发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历史演变:介绍我国及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现状及趋势,让学生了解人口问题的演变过程。
3.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等,并举例说明。
4.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展示人口数量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帮助学生理解人口分布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具备不同能力层次,以便相互学习、互补优势。
1.知识点回顾: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等。
2.能力提升: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培养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
3.情感态度:强调关注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的判断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选择题:设计一些涉及人口数量变化影响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选择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分析题:给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范文模板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范文模板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模板第一章:人口增长的概念与衡量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指标,如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等。

3. 能够计算和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指标: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

3. 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活动:1. 引入人口增长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讲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指标,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计算。

3. 讨论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概念,让学生分析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和影响。

第二章:人口增长的历史与现状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与现状。

2. 掌握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与现状。

3. 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与现状,重点掌握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

2. 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与现状,重点掌握中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3. 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经济发展、社会福利、教育水平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教材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与现状。

2. 讲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与现状,并讨论中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人口增长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如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等。

2. 掌握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如就业、教育、医疗等。

3. 能够分析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如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等,并了解相关的环境问题。

2. 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如就业、教育、医疗等,并了解相关的社会问题。

3. 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教材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模板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模板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模板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人口数量变化的定义和背景。

2. 人口数量变化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了解,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定义和背景:介绍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解释人口增长和人口减少的原因。

3. 强调人口数量变化的重要性:讨论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第二章:人口增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和原因。

2.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的概念和原因。

2. 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对人口增长的了解,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和原因:介绍人口增长的定义,解释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3. 分析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讨论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人口减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减少的概念和原因。

2.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减少对社会的影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人口减少的概念和原因。

2. 人口减少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对人口减少的了解,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人口减少的概念和原因:介绍人口减少的定义,解释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对人口减少的影响。

3. 分析人口减少对社会的影响:讨论人口减少对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第四章:人口数量变化的应对策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带来的挑战。

2. 培养学生提出解决人口数量变化问题的策略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人口数量变化带来的挑战。

2. 应对人口数量变化的策略。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引起学生对应对策略的思考。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人口数量变化的定义和背景。

人口数量变化的意义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数量变化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具体情况。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数量变化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人口增长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教育和卫生条件。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人口增长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具体案例中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学生分析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原因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教育和卫生资源。

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资源消耗、城市化和环境污染。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具体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学生分析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影响的分析能力。

第四章:人口数量变化的应对策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应对人口数量变化的有效策略。

培养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政策层面: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

社会层面:教育和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三地理学科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高三地理学科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高三地理学科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教案主题:高三地理学科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巧。

3. 理解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对人口数量变化的思考:1. 你所在的城市或中国的人口数量是否在不断增加?为什么?2. 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15分钟)1. 讲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如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2. 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3. 通过案例分析,解释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三、数据实证分析(25分钟)1. 提供一组人口统计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并分析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

2.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判断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

3. 指导学生利用统计数据和地理知识,探讨人口数量变化对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并对比其影响因素和后果。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或国家,展示其人口数量变化的数据和对应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3. 整合小组讨论和展示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人口数量变化的共性和差异。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 通过讨论和展示的结果,总结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

2. 强调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3. 鼓励学生关注当前人口问题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选择一个地区或国家,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的人口统计数据,并分析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评估方式:1. 通过课堂活动中的小组讨论、展示和总结,评估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设计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设计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计算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2)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转变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的相关图表和资料,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运用人口增长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关注人口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转变。

2、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的视频或图片,提问:世界人口数量是如何变化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的数量变化。

(二)新课讲授1、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2)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曲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在古代,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介绍“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和“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并分别阐述其特点。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结合案例,分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范文模板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范文模板

人教版高中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优秀范文模板第一章: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人口减少和人口稳定的概念。

3. 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1. 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

2. 人口增长、人口减少和人口稳定的概念。

3. 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人口增长、人口减少和人口稳定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口数量变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教学步骤:1. 引入:提问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讲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人口增长、人口减少和人口稳定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口数量变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4. 总结:总结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验其对人口数量变化的理解。

第二章:人口增长及其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其影响。

2. 让学生掌握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的概念。

3. 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的概念。

2. 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的概念。

3. 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增长的概念、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口增长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提问学生对人口增长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讲解人口增长的概念、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口增长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5. 总结:总结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人口的变化第一课人口的数量变化【课题】人口的数量变化【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练结合、问题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高考考点】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理解并掌握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及我国现阶段人口政策。

【考点解读】1、理解并掌握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及其地区差异;2、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3、通过数据或图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状况及影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4、应用: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考情分析】从考核内容看,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结构等是常考的考点。

以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坐标图、金字塔图、正三角图)或以人口普查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主复习】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点拨】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能够说明人口增长的快慢,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为正值,说明人口在不断增长,为负值,说明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例如中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很大。

【典例剖析】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间为()A.①B.②C.③D.④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埃及 B.中国 C.德国D.新加坡【点拨】1.D 2.C(二).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合作探究】结合下图,以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分界点,将世界人口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描述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

结论:【点拨】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主要看曲线的陡缓,坡度大说明增长速度快,反之就慢)虽然在不同时间段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但是人口的增长趋势是不断增加的 2、空间差异:人口增长原因 人口问题 对策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出现负增长的国家 有_德国和俄罗斯经济、文化教育、生育观念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加重。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_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_较快___ 政治、经济、医疗水平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资源短缺;人地矛盾加剧采取计划 生育政策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进步; 防御疾病灾害的能力增强; 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增强人口增长的总趋势:不断_增长_____ 影响因素 农业革命前:增长速度__ 缓慢农业革命期间:增长速度先 __ 快 后__慢 工业革命后:迅猛增长 近100年:迅猛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进步; 防御疾病灾害的能力增强; 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点拨】发达个国家人口增长速度缓慢,某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比如德国和俄罗斯。

由于增长缓慢出现的人口问题主要有老龄化严重,(注:≥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就称为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加重。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发达国家主要采取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的对策来缓解本国的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每年新增人口数量较多。

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除此之外还有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等问题。

人口过多影响经济发展,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发展中国家采取的对策主要有采取计划生育政策【知识整合】中国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中国的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快的问题,还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净增人口多。

我国目前人口问题最大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因此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人口问题解决措施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流动日趋活跃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D.人口增长快(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D.淡水匮乏【解析】第(1)题,从图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2010年,本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最明显的特点是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还可从图中读出,1980年本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就已经超过了7%,且呈继续增大的趋势,即出现了明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2)题,从图中1980年到2010年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该地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且出现了明显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在亚洲国家中只能是日本。

结合日本的国情,与俄罗斯相比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应为能源短缺。

答案:(1)B(2)B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自主复习】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类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__高_高低__传统型高_低 _ 高现代型_低低低a.发达国家:现代型。

b.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c.我国:基本实现了由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巧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在转变,三式二次最关键;从死到生来实现,生产发展是根源。

【方法技巧】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判断(1)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2)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3)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

2.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特征区分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它所体现出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增长趋势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比较项目扩张型(原始型或传统型)静止型(现代型)收缩型(现代型)示意图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4、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5、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典例剖析】下图为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五地数据相比,正确的判断是()A.上海市的人口死亡率最低B.宁夏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江苏年净增加人口数量最多D.西藏的老龄化现象最严重2、关于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藏、宁夏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原始型B.北京的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呈正相关D.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死亡率小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点拨】1.C 2.B【技能强化】不同图表的判读方法(重点讲解前三种)【判读程序】:读图名---读图例---读坐标---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类型一、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三角坐标统计图主要体现某地区三个不同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分为0-14岁、15-64岁和65岁及以上三个阶段,分别用来表示少年儿童、青壮年和老年人的比重。

不能体现出男、女的比重。

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1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直线。

3.读出上述直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值。

4.验证一下三个比例的数值之和是否为100%【典例剖析】右图中的“★”表示某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约是A.43% B.30% C.23% D.50%【答案】C类型二、人口金字塔的判读金字塔图既能表示人口的年龄结构还能表示性别结构,一般的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或者是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的数量。

甲图乙图丙图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2.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①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②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大,塔形较直,只有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③老年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丙图)【典例剖析】(2012·山东高考)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解析】第(1)题,图中左侧为1982年数据,右侧为2009年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人口的0~14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龄化问题突出,所以1982年人口老龄化比2009年低,选项为B。

第(2)题,人口增长速度降低,选项A错误;人口老龄化加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选择B正确;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选项C错误;无法看出25~59的劳动力资源数量,选项D错误。

【答案】(1)B (2)B类型三、平面正方形坐标图【判读方法】图中常用底边表示人口死亡率,另外一条边表示人口出生率,剩余两条边表示自然增长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