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理性思维弘扬数学文化_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_陈昂.caj

合集下载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与考查

浅谈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与考查

撷英篇数学文化历史悠久,绚丽璀璨,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数学论著和数学家,是人类文明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改后国家对数学文化很重视,近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也常见对数学文化的考查,特别是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又发布正式文件明确提出要在高考题目中考查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已成一种必然趋势。

现以2017年高考试题为分析背景,浅谈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与考查。

一、数学史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与考查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学的历史。

学习数学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高考试题中加入渗透数学史的试题,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及它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家进行研究的数学背景和思维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名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例1(2017全国II)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A.1盏B.3盏C.5盏D.9盏本试题是从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引入,然后通过诗歌提出数学问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应用意识;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

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大多与实际生活、生产有紧密的联系,都有一定的实际背景,其主要特征是明显的问题式、综合性和算法化,本试题是经典的以“数学史”为背景的试题。

这种以数学史为背景的试题,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二、数学美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与考查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

数学文化在高考真题中的渗透——以2019年高考真题为例

数学文化在高考真题中的渗透——以2019年高考真题为例

•!•GAOKAO YANJIU数学文化在高'真题012透——!2019)*考例◎张畅畅(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数学文化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渗透数学文化的命题能充分发挥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本文从2019年的高考真题入手,以数学美、数学史、数学家三个角度剖析数学文化的高考真题,并提出数学文化渗透教学的【关键词】数学文化;高考真题数学是人类的组分,而数对数学的⑴.2017《数程标准》把数程内容.,高考题对数的考查已明,本2019考题为例,分析数「化在咼考题中的•-#2019年数学文化高考真题统计为分析数在2019考数学真题的,对的数试题统计(见1),可得岀:数在高考题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岀现;知识点分布较为广泛,涉及三视图、概率、集合等;涉及的数学为国内外数学巨著、数学家故事等.表12019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特征统计省份题号题型口匕旦冃眾出处知识点全国1卷4选择断臂维纳斯黄金分割全国1卷6选择卦《周易》概率全国2卷16填空金石文化正多面体全国3卷3选择四大名著《西游记》集合浙江卷4选择祖眶原理《祖眶原理》三视图北京卷8选择心形线曲线方程二、2019年数学文化高考真题分析过对数考真题归类,从数学美、数学史、数学家三个方面对2019考题赏析•(一)命题渗透数学美数科独特的抽象性、严谨性数学图形的对称美、数的形式美、数公式的简洁美,在试题:透数学美,有助于学生在获得愉悦感.例%(2019•1卷4)期,人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5_1252丄,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号丄•若某人满足个黄金分割比例,长为105cm,头顶至脖的长度为26cm,高可能是()•A.165cm9.175cm C.185cm D.190cm赏析通过断臂维纳斯雕塑,引岀古希腊伟大的发现:黄金分割•此题通过给岀的比例条件,让生体会抽象、转与化归的数方法,同时考查学生数的核心,有利于帮助学生将问题简⑵•过数化的,让生发现数的美 值,给学生数学知识美的与•(二)命题渗透数学史一门科有其发展的历史,而数史是研究数学的历史•了解数学史知识,能助学生厘清知识脉络.例2(2019•2卷16)中国有的文化,文化的之一.期的的“体”•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多体,它的有顶一个体的,且体的棱长为1,体共有________个面,长为________•图1图2赏析在惜字如金的高考试卷中,这道题用百余字介绍金石文化,一方面,为考查学生数学能力实;另一方面,国的金石,背景,数学的对称之美,在生应用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命题渗透数学家数学广泛的生产与生活,这与数学家的不力,这数家的与会在生的发挥巨大的用.例3(2019•江卷4)期的伟大科学家,他提出的“,积”为,用可以体的体积3体&S.%3体的三视图,体的体积是&)•俯视图图3(下转5页)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8■ZHONGKAO YANJIU(二)加强数学基本定理及模型的巩固初中数学介绍了不少基本定理,在动态问题中最常用的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角形三边关系”“垂线段最短”等.基于这些基本事实衍生出不少基本模型,在遇到新问题时,首先要确认的是该问题类似于以前熟知的哪一类基本事实或者模型,据此确定相应的解题方法,这也是解决类似问题的基本.因此,在中考复习中基本模型的训练是有必要进行强化训练的,同时加强不同模型之间的组合,提高对基本模型的辨识能力,提升解决动点问题的解题能力%(三)注重举一反三数学问题,特别是难度较大的压轴题是灵活多变的,性质、定理、公式在不同的条件背景下均会产生不同的题型,但是无论问题的形式如何改变,考查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因此,需要对概念、性质、定理及问题从不同切入点,不同背景做出适当变化,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题一的训练,I生的性、性,固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四)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和培养基础数学中的几何问题中蕴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反之数量关系同时也常常可以通过结合图形做出直观的描述和解决.正如本题一样,几何问题通过代数方法求解是快速而且有效的.因此,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利器.当然,在时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也要着手培养学生的解题自信,提醒学生应对待每一次考试,沉着冷静地思考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总之,对于压轴题的教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根基”,解题策略和方法是建立在双基之上的“上层建筑”.整个过程不能一味地强调攻坚克难,更要着眼于基础,做好基本题型的复习工作,着重数学方法的渗透和基本解题策略的指导,着眼于学生数学修养的提升,切实提高考数学的效率%【参考文献】[1]钟珍玖.解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道中考试题的考后思考[J].中学数学,2018(24):83-84.[2]刘春艳.理解试题内涵把好教学方向一一从一道北京中考试题说起#J].数学教育学报,2018(3):35-38.[3]蔡德清.中考数学压轴题的命题研究与反思[J].福建中学数学,2010(11):11-14.[4]王冰冰,苏圣奎,陈清华.2013—2015年福建省数学中考压轴题分类评析#J].福建中学数学,2018(1):6-9.(上接3页)A.158B.162C.182D.324赏析本题开宗明义地引入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X,通过他提出的祖X原理阐明试题的数学史背景,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有助于生的几观能力%三、对数学教学的启示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门文化⑶%在数学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教师在落实对数:化的,让生感受数科的魅力%(一)追溯知识的起源,激发学生兴趣数学文化知识,其背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定的背景⑷,通过对知识的,让生深刻地感受数知识蕴的蕴,在数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数系,从自然数、负数、分数、无理数扩的数史,出引数的必性,让生解史一次数,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二)讲述伟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共鸣由于数学抽象性强的特点,学生听讲起来会觉得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为学生讲述数学家名人的故事,会引发学生极大鸣.如,在数列的时候,教师可意大利数学家出的关于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发现并不困难,数学家也是从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堂%(三)课堂融入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顺着生活的可以找到数的脉络.在数堂中,分生活中的数,数与数学知识的,一方面,让生体会数学伟人不求真理的;另一方面,要让生在数发知识的本,对数、数方及数的%【参考文献】[1]齐龙新.高考中的数学文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2]祁平,任子朝,陈昂,等.基于数学文化视角的命题研究#J].数学通报,2018(9):19-24.[3]阮文婷,孔德鹏.挖掘试题内涵赏析数学文化一一以2018年各省市数学高考题为例[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8(22):34-36.[4]陈熙春.立足核心素养,弘扬数学文化一一数学文化在2018年高考试题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课程,2018 (Z2):19-23.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8。

突出理性思维弘扬数学文化_数学文化在中的渗透_教育部考试中心 陈昂 任子朝(中国考试 2015年03期)

突出理性思维弘扬数学文化_数学文化在中的渗透_教育部考试中心 陈昂 任子朝(中国考试 2015年03期)

的试题情境,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分
析、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例 6: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
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0.75 ,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
率是 0.6 ,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
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A)0.8
(B)0.75
12 中国考试
2015 年第 3 期
术”曰:置积尺数,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开立方
除之,即立圆径。“开立圆术”相当于给出了已知球
的体积 V
,求其直径 d 的一个近似公式 d ≈
3
16 9
V

人们还用过一些类似的近似公式。根据 π = 3.14159...
判断,下列近似公式中最精确的一个是
A.
d≈
3
16 9
V
B. d ≈ 3 2V
C.
d≈
3
300 157
V
D. d ≈ 3 1211V
例 2: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
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
水。 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
二寸,盆深一尺八寸。 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
降雨量是 寸。
中国古代数学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出现过
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众多数学名著,
A
B
M
N
图1
试题以“不可到达两点”的距离测量为素材,要 求考生对解题策略、方法进行探究。题目没有像传 统的三角测量题目一样给出测量的方法和测量到 的数值,要求考生用公式进行计算,而是给出了飞 机航测可以测量的基本数据,为考生创设一个主动 探究的学习环境。要求考生对测量的要求有整体 的把握和通盘的考虑,设计测量和计算的方案,然 后自己确定需要测量的数据,并且可以利用这些数 据和三角知识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学生通过自主 操作和合情推理提出猜想,通过演绎推理证实或证 伪猜想。

立足核心素养弘扬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

立足核心素养弘扬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

2017年11月教育纵横立足核心素养,弘扬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张素婷数学文化体现了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在培 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 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 价值[1].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也开始渗透数学文化,主要 体现在数学史、数学精神、数学应用三个方面,其中数学 史是体现数学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数学史作为试题 背景,主要包括数学家生平事迹、数学史事件、数学史名著、数学名题、数学发展的历史等.以数学史为试题背景, 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探究数学问题锲而不舍的崇高精神,可以弘扬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一、历年各地高考试题的数学史背景梳理近年来高考试题中与数学史背景相关的高考题目 越来越多,而从历年试卷的评估上来看,这些数学史出现的形式也是广受好评.笔者将近年来(不含2017年)渗 透了数学史的高考试题进行全面分类整理,罗列在表1 中,便于读者查阅研究.表1年份、试题编号数学史背景年份、试题编号数学史背景2002年北京理19、2004年湖北理22美索不达米亚开方算法2005年北京文理14、2016全国 !卷文9理8、2016年四川文8理6《数书九章》“秦九韶算法”2006年湖北理15莱布尼茨三角形2006年广东理20、2009年湖北文理10、2012年湖北文17、2013 年湖北理14、2013年陕西理14毕达哥拉斯“形数”2006年四川理6、2008年四川理12、2008年江苏13阿波罗尼斯圆2007年湖南理15杨辉三角2007年广东理21、2008年上海理11牛顿迭代法2007年湖北理21埃斯科特猜想2008年湖北理15《猜测术》伯努利数2009年湖北文9黄金分割2009年湖北理15、2013年湖北理12角谷猜想2009年福建文16、2011年湖北理15、2012年江西理6斐波那契数列2010年湖北理7《九章算术》割圆术2010年江苏17米勒问题2010年湖北理15、2014年湖北理14《数学汇编》帕波斯三种平均数2010年湖北理21欧拉数2011年湖北文9、理13《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2012年湖北理10《九章算术》开立圆术2013年湖北文16《数书九章》天池盆测雨2013年全国课标I 理17布洛卡点2013年上海理13祖眶原理2014年湖北文10、理8《算数书》“囷盖”2014年湖北理13卡布列克数(自复制数)2015年全国课标I 理6《九章算术》米堆体积问题2015年全国课标!卷理8《九章算术》“更相减损术”2015年湖北文理2《数书九章》“米谷粒分”2015年湖北理19《九章算术》“阳马鳖臑”高中版十炎27数坛在线教育纵横2017年11月二、渗透数学文化的2017年高考试题评析根据2017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提出的“加强数学 文化考查”的要求,2017年高考数学通过多种渠道渗透 数学文化,架起试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以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为载体,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学生有兴趣、感受 深、易接受,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契合学生的成长 发展需求,整体提升了考试的育人效果.例如,通过数学 史展示数学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通过向考生揭示知 识产生的背景、形成的过程,体现数学既是创造的、发现 的,也是不断发展的;通过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总结、提 炼,呈现数学的思想性等.2017年高考数学试题加强了 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渗透,强调了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 传统特色.01(2017年全国!卷第3题)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 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 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 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A.1盏B.3盏C.5盏D.9盏评析:试题考查等比数列,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 法统宗》引人,然后通过诗歌提出数学问题,阐明试题的 数学史背景,激发考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喜 爱.例2 (2017年全国I卷第2题)如图1,正方形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A.丄B.IC.丄4 8 2评析:试题以我国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为原型,设计 几何概型及几何概率计算问题.可以使考生了解到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3 (2017年浙江卷第11题)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创立的“割圆术”可以估算圆周率"理论上能把"的值计算到任意精度,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割圆术”,将"的 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其结果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割 圆术”的第一步是计算单位圆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S6, _______.评析:试题以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创立的割圆术为 背景,设计在圆内计算正六边形的面积问题,使考生深28十.?炎,?高中版刻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反思:以“割圆术”为背景命题并非史无前例,命题者的意图是通过弘扬数学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是本题的落脚点是考查圆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即使没有“割圆术”为背景,学生也完全能解答出来,因此本题的命制似乎有强加数学文化之感,如何能在试题中自然地融人数学传统文化还需再思考推敲.例4 (2017年北京文理卷第8题)根据有关资料,围棋状态空间复杂度的上限)约为3361,而可观测宇宙中普通物质的原子总数*约为1080.则下列各数中与I最接近*的是(参考数据:lg3=0.48)( ).A.1033B.1053C.1073D.1093评析:北京卷文理数学选择题第8题均选择了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一围棋,从数学的视角欣赏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反思: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试题中引人围棋中的数学令人耳目一新,遗憾的是试题没有挖掘出围棋中的数学知识作为考查的知识点.比如,这道题目可改进为:给出围棋状态空间复杂度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棋盘的特点、围棋的规则,计算出围棋状态空间复杂度的上限.以围棋为载体考查排列组合的知识.这是笔者的一种尝试,读者也可以进行更深人的思考.三、小结高考试题在渗透数学文化时,首先,应当注意数学文化背景与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的自然融合,避免为了体现数学文化而勉强套上数学文化的外衣.其次,在渗透数学文化时,应该对古今中外的数学文化都有所覆盖,避免狭隘的民族情结.最后,在渗透数学文化的同时,还应该当心去数学化[2].近年来各省市都有不少高考试题因为渗透数学文化而被奉为经典,这些试题可以使考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研究这些优秀试题能对今后的高考命题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在如今人人都谈素养的背景下,如何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更好地渗透数学文化是值得探究的课题.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 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张奠宙,赵小平.当心“去数学化”[J].数学教学,2005(6).F。

【专题研究】【数学文化】聚焦核心素养_弘扬数学文化_数学文化在2020年高考试题中的渗透_陈熙春

【专题研究】【数学文化】聚焦核心素养_弘扬数学文化_数学文化在2020年高考试题中的渗透_陈熙春

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 (4)重视能力立意,培养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是伴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数学教学的一大核心任务是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严密性,要求言必有据,分析问题细致周密,并养成反思的习惯,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对教材中的典型例习题,要注意挖掘蕴含的内在价值,认真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陈耀忠,袁正千.回归教材、致敬学科经典,稳中求变、突出核心素养———浅谈2017年安徽数学中考[J].中学数学(下),2017(20)(收稿日期:2020-10-16)聚焦核心素养 弘扬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2020年高考试题中的渗透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陈熙春 (邮编:750000)摘 要 高考中的数学文化试题在追求创新与经典的同时,蕴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淌动着鲜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试题中渗透数学文化,有利于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欣赏数学智慧之美,丰厚数学文化底蕴,让数学文化“进村入户”,让核心素养“飞入寻常百姓家”,促进学生健康、和谐、持续发展.关键词 高考试题;数学文化;文化渗透;核心素养 1 渗透数学文化,彰显育人导向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突出特点是命题人根据历史材料,编制或改编数学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考查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突出学科素养导向,渗透数学文化,发挥数学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以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学习发展,架设起使核心素养落地的桥梁,彰显积极引导教学,树好“一面旗”的作用.今年高考试题的明显特点是从能力立意转变到素养导向,标明高考命题已经实现从能力立意到素养导向的重要转变.明确释放强烈信号,突显素质教育的鲜明导向.素养导向的高考命题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理解,重视学科素养的提升,突出科学思维的考查.清晰地指明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方向,引导中学教学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深耕课堂教学,培育核心素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聚焦立德树人,上好“一堂课”,着力凸显价值引领的功能.“情境新颖,内涵深刻,以美启真”是今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的最大特色.高考数学试题渗透数学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数学史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增加探究性,体现深刻性、拓展性,渗透数学精神;三是突出数学的应用性,关注学生思维碰撞.试题从“真、善、美”三个维度“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核心素养,充分彰显传统性、渗透性、美学性,让考生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发现数学之美,体会数学之妙,欣赏数学智慧之美.强调数学应用,收到了“以文化人,以德润身”的作用,使新课标准对核心素养考查落地生根,有效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旗帜鲜明地发挥了高考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2 浸润数学文化的2020年高考试题评析例1 (2020年北京卷数学第10题)2020年3月14日是全球首个国际圆周率日(πDay).历史上,求圆周率π的方法有多种,与中国传统数学中的“割圆术”相似,数学家阿尔·卡西的方法是:当正整数n充分大时,计算单位圆的内接正6n边形的周长和外切正6n边形(各边均与圆相切的正6n边形)的周长,将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作为2π的近似值.按照阿尔·卡西的方法,π的近似值的表达方式是( )A.3n(sin30°n+tan30°n)B.6n(sin30°n+tan30°n)C.3n(sin60°n+tan60°n)D.6n(sin60°n+tan60°n)此题以求圆周率π的近似值的计算为背景,考查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核心素养,根据题意计算出单位圆内接正6n边形和外切正6n边形的周长是解答的关键.π值所隐藏的规律丰富多彩,人类追求“π”值精度的旅程从未停止.“割圆术”在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三》第45页中的阅读材料中进行了介绍,学生并不陌生.试题着眼于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入手,用一种经典的积淀诠释着数学的魅力,关注蕴含其中的文化精神、科学理性、创新实践的基因,引领考生传承文化基因,传播数学文化.试题坚持学科素养导向,引导学生要研究教材、关注教材,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习数学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凸显高考试题积极引导教学的功能.例2 (2020年文科数学全国卷Ⅱ第3题)如图,将钢琴上的12个键依次记为a1、a2、…、a12.设1≤i<j<k≤12.若k-j=3且j-i=4,则称ai、aj、ak为原位大三和弦;若k-j=4且j-i=3,则称ai、aj、ak为原位小三和弦.用这12个键可以构成的原位大三和弦与原位小三和弦的个数之和为( )A.5 B.8 C.10 D.15本题以钢琴键为载体,把“多情”的音乐与“冰冷”的数学巧妙地进行了嫁接,使数学与音乐友好“握手”,展现了数学在音乐中的应用,实现了跨学科综合,这也是今年高考试题的一大创新.试题考查了列举法和对新定义的理解与应用.根据原位大三和弦满足k-j=3,j-i=4,原位小三和弦满足k-j=4,j-i=3从i=1开始,利用列举法即可解出.考查了数学建模和数学抽象核心素养,让考生感到数学很有“味道”,生活中处处可用上数学,让考生在解题的同时,不由自主地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韵味.试题突出“五育并举”功能,彰显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凸显高考试题的导向功能.让学生从“数学文化”“学科统整”中提高综合素养,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增强理性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改善思维品质.数学和音乐都有自己的符号语言,它们之间有一种深奥的内在的联系.音乐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元素,数学元素表达了音乐中的许多规律,刻画了音乐中的美.数学和音乐的“握手”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是思性与灵性的相随,起到了“熏陶感染荡心胸,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例3 (2020年理科数学全国卷Ⅱ第4题)北京天坛的圜丘坛为古代祭天的场所,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形石板(称为天心石),环绕天心石砌9块扇面形石板构成第一环,向外每环依次增加9块,下一层的第一环比上一层的最后一环多9块,向外每环依次也增加9块,已知每层环数相同,且下层比中层多729块,则三层共有扇面形石板(不含天心石)( )A.3699块 B.3474块 C.3402块 D.3339块本题以著名北京的天坛的圜丘坛为载体,考查等差数列求和问题,检测了数据分析、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在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又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凸显数学应用,传播数学文化,有利于考生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与现实也是如此接近,培养学生的“用数学意识”,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命题人选此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有助于考生了解数学历史文化,“闲花落地听无声”地引领考生接受数学文化熏陶.试题突出美育导向,展示了数学中的美,反映了数学是艺术创作中美的源泉,令人耳目一新,真可谓“映日荷花别样红”,是今年高考试题中的一大亮点.天坛的圜丘坛体现了对称美、和谐美,数学的美体现在它的应用,使考生感受到数学不仅有“冰冷的美丽”,还有“火热的思考”,产生思之回味无穷的韵味.启迪考生从艺术和思维的角度发现数学美、认识数学美、理解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研究数学美、创造数学美.例4 (2020年文、理科数学全国卷Ⅰ第3题)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的形状可视为一个正四棱锥.以该四棱锥的高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该四棱锥一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则其侧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面正方形的边长的比值为( )A.槡5-14 B.槡5-12C.槡5+14 D.槡5+12命题人独具匠心地以古代埃及胡夫金字塔为背景,突出考查正四棱锥的相关计算问题,考查了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闻名世界的胡夫金字塔的建造蕴含着很多数学原理、奥妙和神奇,在建筑史上创造了伟大奇迹,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在解题的同时,让考生领悟到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引领考生了解古建筑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展示数学与金字塔的相互交融,体会数学在建筑中的应用,刻画了数学美在艺术中的体现,它在技术上展示了对称美,艺术上体现了简单美,有利于考生更加理性地鉴赏建筑作品.例5 (2020年新高考数学山东、海南卷第4题)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地球上一点A的纬度是指OA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且与OA垂直的平面.在点A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 )A.20° B.40° C.50° D.90°此题运用了数学与地理、天文知识,考查空间线面角的计算,体现了学科综合,是今年高考试题中的最大特色.试题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晷为背景,有机地将日晷知识镶嵌在试题中,让日晷的精妙技巧与数学文化完美结合,情境真实、贴近生活,体现了数学中的对称美、周期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展示了数学文化的渊源,融汇了古人的聪明智慧,侧重考查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浸润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增加文化自信.命题人刻意在试题情境中融入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试题中积淀的数学文化元素深厚久远,蕴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悄然流淌着鲜活的数学思想,有利于强化素养导向.例6 (2020年数学浙江卷第11题)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朱世杰等研究过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如数列{n(n+1)2}就是二阶等差数列.数列{n(n+1)2}(n∈N*)的前3项和是 .本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构知识的发生设置问题情境,试题沉淀着古代数学家的智慧和力量,体现数学发展中火热的思考过程,促进知识的理解.考查了数列求和与数列的函数特征,检测了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命题人刻意在试题中融入传统文化,让考生感到“和霭可亲”,使数学文化“平易近人”,春风化雨般地引导考生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学习兴趣.3 教学启示与思考数学教育应当关注育人目标,重视“学科育人”,承载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品尝数学的精美味道.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怎样有效地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呢?(1)将“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数学课堂应充满“文化”味,积极营造有文化、有温度、有情感的课堂.用思想熏陶学生的心灵,只有关注人的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教学,才能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历史是个大宝藏,要充分挖掘数学历史中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数学家的趣闻轶事,有关数学发展的重要事件,与学生共同探究经典的历史名题等方法,融入数学思想方法,启迪思维,开阔视野,激发热情,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强化数学应用等渗透数学文化.(2)积极开展数学文化案例研究开发案例研究切入数学文化教育,搜集整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典型案例,建立案例库,丰富课程资源.如关于斐波那契数列、阿波罗尼斯圆、杨辉三角等蕴含浓郁数学文化的素材,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或直接采用历史上的数学问题、解法,拉近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获得探究机会等,指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精神,使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数学文化的渗透有机融合,有助于为学生打牢坚实根基.(3)坚持阅读,寻找数学文化的“精神家园”读书是教师“输入思想”和“输出智慧”的桥梁.课堂教学是渗透数学文化的主渠道,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融入血液的教育情怀.教师要重构学习生态,善于点燃、激发、引导,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必须不断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提升教学本领.教师要带领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数学文化领域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地带领学生走进人文世界,就会更从容地站在“三尺讲台”,开口便神采飞扬,魅力四射,就会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高层境界,就会发现有效进行数学文化渗透的灵感源泉,找到弘扬数学文化的“精神家园”.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史宁中、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收稿日期:2020-10-03)。

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题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题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题中的渗透【摘要】数或者格式要求等。

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题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历史地理文化题中融入了数学元素,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增进对数学文化的了解。

数学名人及其作品在高考题中体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

艺术与数学的结合也在高考中展现,丰富了数学的文化内涵。

数学思想在语言文字题中的体现让学生理解数学思维与语言文字的关联。

数学文化不仅影响着高考命题的方向,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启发,提升他们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数学文化在高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启发与指导将成为未来数学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高考题、历史地理文化题、数学名人、艺术与数学、数学思想、语言文字题、高考命题、重要性、发展趋势、学生数学学习、启发1. 引言1.1 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题中的渗透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题中的渗透是一种重要的现象,它反映了数学在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

数学不仅是一种抽象的学科,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表达。

在高考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与历史、地理、文化等领域密切相关的数学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

数学名人及其作品在高考题中的体现也是一种典型的数学文化渗透,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数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成就。

艺术与数学的结合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数学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更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数学思想在语言文字题中的体现也是数学文化在高考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些题目不仅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更反映了数学与语言之间的微妙联系。

数学文化对高考命题的影响是全面的,它促使高考试卷更加丰富多样,更具有思想性和文化内涵。

数学文化的渗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本质和意义,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数学文化在高考中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它将继续对高考命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2017年全国高数学卷评析

2017年全国高数学卷评析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卷 评析与应对策略
南昌二中 孙庆宏
一、回顾2017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二、2017年高考全国数学命题的思想与
规律 三、2018年全国Ⅰ卷的几点预测 四、2018年复习建议 五、南昌二中的一些模式 六.精细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一、回顾2017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四翼”考查要求是从国家人才强 国战略出发,结合高校人才选拔需求 提出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 新性等四项要求,着重体现了国家人 才强国战略中对未来发展所需应用型 和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也集中体 现了各类高校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共 性需求。
“四层”考查目标是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结合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和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圈层环环相扣、层层叠加,既有 内涵的科学划分,又有外延的有机融合。
23
2.梅磊:《例谈数学文化融入高考试题的意义 和途径》
摘要:数学时事、数学游戏、数学名人 、 数学名著、数学名题、 数学猜想、 数学图形、 数学符号、数学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十个方面 (湖北高考题)
3.史嘉:2015年数学文化高考题分类欣赏, 《数学通讯》,2015年第12期
摘要:按试题与数学知识的关联程度,把数 学文化试题分为点缀式、附加式、复制式、顺应 式、重构式、内隐式。
“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 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 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 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 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 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 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一体”是总体框架,“四层”与“四翼” 是“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实 现高考评价功能的理论体系。

【恢复高考40周年】任子朝 陈昂:发挥学科特点 坚持改革创新——恢复高考40年数学科命题评析

【恢复高考40周年】任子朝 陈昂:发挥学科特点 坚持改革创新——恢复高考40年数学科命题评析

【恢复高考40周年(3)】任子朝陈昂:发挥学科特点坚持改革创新——恢复高考40年数学科命题评析作者:任子朝,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陈昂,教育部考试中心,助理研究员。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7年第2期。

摘要:恢复高考40年来,数学科考试经历了突出“双基”、探索加强能力考查、更新考试内容、能力立意命题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数学科高考坚持改革创新,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发挥学科特点,加强理性思维、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在人才选拔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中学数学教学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恢复高考;高考改革;高考数学;高考命题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数学在为高考选拔优秀人才、引导中学教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

40年间,高考数学经历突出“双基”考查、探索能力考查、更新考查内容、加强能力立意考查等阶段。

本文分阶段对高考数学考查内容的历史进行梳理,以期总结经验,更好发挥数学在高考中的作用,为后续的高考改革提供借鉴。

1 恢复高考的初期(1978—1982年):确定考试范围,突出“双基”1977年,教育部组织编写《1978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大纲》(以下简称《复习大纲》)。

《复习大纲》规定了高考命题的范围,并且指出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各部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它们的综合运用,特别应着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复习大纲》中关于数学的考试内容以初等数学知识(包括平面几何、解三角形、初等函数等)为主,同时指出,考虑到各地区教学内容不同的实际情况,反三角函数、复数、排列组合、参数方程、极限等知识都没有列入高考范围。

1978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比较简单、直白,如直接要求分解因式等。

1980年,随着各地试行全日制十年制教学大纲和试用全国统编教材,《复习大纲》就没有再出版。

在之后的几年里,参加高考的人数增加,为了区分考生,数学试题的要求有所提高,逐渐向深、难方向发展,有的试题内容甚至涉及高等数学里的微积分等知识。

高考背景下数学文化试题命题探究

高考背景下数学文化试题命题探究

高考背景下数学文化试题命题探究作者:陈雪芹来源:《速读·上旬》2021年第10期◆摘要:在我国,高考是一种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

统一考试达到了公平竞争的目的,被广泛应用于人才选拔机制。

应该指出的是,大学入学考试对教育具有指导作用。

在高考“知识设计能力设计”进行的同时,对高考文件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研究,对于所有年份和学科的教学和复习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行动哲学;胡塞尔现象学;集体意向一、引言在我国,高考是一种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

统一考试达到了公平竞争的目的,被广泛应用于人才选拔机制。

应该指出的是,大学入学考试对教育具有指导作用。

在高考“知识设计能力设计”进行的同时,对高考文件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研究,对于所有年份和学科的教学和复习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高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通过考试促进学习。

考试的顺利成功会极大程度地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激发和鼓励的效应,也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指导着学校的教学方向。

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無论是高考内容或是高考制度,都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深化;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考试与教学的复杂关系等,成为教育领域和整个社会讨论的中心。

二、数学文化的概念和范围简而言之,数学文化指的是思维的精神、方法、形成和发展;以整体而言,它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的美感、数学教育、数学的发展的人的因素,并与社会主义、数学和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等,以及作为有机部分的数学理论强有力的精神及物质功能的动态系统。

三、数学文化在高考数学中的体现从2015年起,高考的命题越发地注重传统数学文化与教育知识的结合,对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础计算的准确性和问题考察的严密性的测验占比也越发多起来。

例(1):古代数学的杰作“数学九章”中有“米粒”的问题。

为了收集谷物,粮仓打开,有人送去1534石米,米中有谷物,取了一把米样,254粒大米中有28粒谷物,这批大米中的谷物大约是()石。

《九章算术》一书是系统总结秦汉数学成就的"古典十册"中最重要的一本。

数学文化在高考题中的渗透及其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

数学文化在高考题中的渗透及其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

数学文化在高考题中的渗透及其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摘要:隨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的课程教学和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都有所增加,高中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本文分析了数学文化在高考题中的渗透,深入研究了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中数学;文化渗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校、教师和家长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过度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数学教学中信奉“题海战术”,使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文化在高考题和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数学文化在高考题中的渗透(一)数学史渗透数学史就是数学这门学问的发展历程,将数学史渗透到数学高考题中,是数学史教育价值的体现。

如2018年全国卷Ⅱ第8题: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哥德巴赫猜想是‘每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如30=7+23。

在不超过30的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问其和等于30的概率。

这道题虽然考的是概率,但引用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文化背景。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史上著名的世界数学三大难题之一。

在经历了无数权威数学家的研究后,陈景润提出“1+2”定理:“任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均可写成一个质数与不超过两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的形式。

”该题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相关数学知识,还让学生明白数学理论的探索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另外,通过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的数学成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017年全国卷Ⅱ的第3题: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通俗解释为‘七层塔共挂381盏灯,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为上一层灯数的2倍,求塔顶灯有几盏”。

题目中引用了我国的数学著作《算法统宗》,题目的考点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求和公式的相关数学知识。

高考数学试题的相关研究

高考数学试题的相关研究

高考数学试题的相关研究(1)在高考数学的命题特点研究前有任子朝、陈昂、刘徽、柯跃海等学者对高考的质量、难度、效度、区别度等进行研究,比如任子朝和陈昂对40多年高考数学学科命题评析,以时间节点分类,分别研究每个时间段,数学高考命题的特点,得出40年来数学高考从国家选拔人才的角度出发,高考数学命题坚持改革创新,在考查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应用以及创新能力考查,突显学科特点,发挥对中学教育的引导作用。

任子朝、佟威等研究员在试卷难度和区分度上,对2007年至2016年的高考理科数学课标卷进行研究,发现无论是理科试卷还是文科试卷, 难度和变异系数都具有明显的负相关,试卷具备较好的区分度,并给出解答题是数学核心素养考查的着力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题目设置和难度调整。

刘徽、张朋等学者对高考测评结果的效度研究,针对11所高中联考数据分析,将学生的原始分转化为能力得分,得出原始得分更趋于正态分布、更稳定等结论。

众多学者根据鲍建生的难度模型(以背景、探究、知识含量、推理和运算五个方面构建数学试卷综合难度模型)和李淑文、武小鹏等学者基于鲍建生的难度进行修改,对高考的试题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比如杜剑南对2010-2019年的新课标数学卷进行分析,得出试卷难度的层次性相对稳定,对于不同种类的试卷难度吴显著差异性,在教学命题过程中,重视数学本质,注重问题情景,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唐琴利用分层抽取1978年-2017年的全国试卷对其难度进行分析,得出高考试题难度的变化是基于高考试卷整体综合难度的变化而导致,为满足现代社会多样化的人才时代需求,对于高考命题应减少传统试题适当增加主观题灵活考察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高考数学试题背景研究汪晓勤、祁平、王雅琪、王绚等学者从高等数学、高观点、数学文化、数学史、新课标和新课程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汪晓勤、陈莎莎基于数学史的出题背景对全国的2007-2016年高考数学试卷从数学史的作图工具、几何图形、数学命题、数学问题和思想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数学命题将在知识之间进行综合考查,呈现数学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与理解能力,从而培养数学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浅析数学文化在高考中的渗透

浅析数学文化在高考中的渗透

浅析数学文化在高考中的渗透蒙国锋摘 要:我国数学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灿若星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数学家和知名的数学著作,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课程改革后师生也对数学文化的培养高度重视,最明显就是这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很多都出现了众多对数学文化考查的试题,尤其是两年前教育部考试中心明文要求在高考试题要有考查数学文化的内容,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出现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现在作者就以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为分析背景,来研究如何将数学文化更好渗透到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考;渗透一、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在高考数学试题中的渗透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学科中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规律的科学,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书序的历史。

这几年来在高考数学试题中都可以发现有关数学史的内容,这样学生对数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价值意义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这样是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激发,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研究的背景和数学学科固有的思维模式,这样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拓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在数学研究上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比如,在2017年高考全国第二套数学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我国古代数学知名的书本《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道题:“远望巍峨塔七层,红光闪闪倍增加,计灯三百八十一,试问尖头几盏灯?”用现在的话语来说:远处有一座塔共有七层,挂了三百八十一盏灯,并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的数量是上一层的两倍,请问这座塔的顶层共有灯多少盏?( )A.一盏 B.三盏 C.五盏 D.九盏这道题是来自于我国古代《算法统宗》这本书学名著中,以诗歌的形式来论述数学问题,对学生等比数列知识的一个考查,将考查学生的求解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考查,比如函数方程的思想、转化思想。

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在古代日常生活中都能发现数学知识的应用,这些都具有很强的时代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也很明显,最常用的方式有问题式、综合性和算法化。

高考中的数学文化:欣赏数学的真、善、美

高考中的数学文化:欣赏数学的真、善、美

高考中的数学文化:欣赏数学的真、善、美作者:***来源:《新高考·高三数学》2018年第03期数学文化是国家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高考数学考纲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明确提出要加大数学文化的考查力度.有关高考中的数学文化的研究,目前正呈现如火如荼之态.值得关注的倾向是,目前的相关研究常常泛化数学文化的内涵,甚至将所有考查数学能力的高考题都纳人数学文化的范畴,如此就显得“数学文化”早就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了,何来考纲中提出的“变化”?所以,需要正本清源,明确高考中的数学文化的内涵,有针对性地进行扎实稳妥的高考复习,教育部考试中心陈昂、任子朝认为,数学文化的最主要内涵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形成的数学史、数学精神及其应用,数学具有真、善、美三个层次的表现力,数学文化应包含对数学的科学性和理性精神的认同,对数学的价值和功用的肯定,对数学的艺术性的感悟,高考中的数学文化试题,是以数学史作为试题背景,主要包括数学家生平故事、数学史事件、数学名著等,通过创设新的情境、改变设问方式等多种方法欣赏数学的真、善、美.在渗透数学文化的同时,高考题特别注重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着重体现数学文化素材中理性思维的本质内涵.高考中的数学文化试题,从试题背景看,其主要类型有涉及数学史料中的古算题、数学名题、数学家人物及优秀成果、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文化联系等.从试题的具体内容看,可以分为数学发展史(或数学名著)上的经典问题(如阿波罗尼斯圆、米勒问题等)、重要结论(如杨辉三角、祖咂原理等)、重要思想方法(如算法思想、极限思想等)三个层次.从问题呈现方式看,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前者直接给出数学文化背景作为试题的情景或者引子,解答与背景基本无关,后者则不直接给出背景,而是隐含考查与数学文化相关的知识和思想方法.从试题难度看,欣赏数学之美、数学之善(应用价值)的试题较易,欣赏数学之真(理性精神)的试题较难;以显性背景呈现的试题较易,隐含数学文化背景的试题较难.一、欣赏数学之真例1 (2013年高考上海卷)在xOy平面上,将两个半圆弧(X-1)2+y2 =1(x≥1)和(x-3)2+y2 =1(x≥3)、两条直线y=l和y=-1围成的封闭图形记为D,如图1中阴影部分.记D绕y轴旋转一周而成的几何体为Ω,过(0,y)(|y|≤1)作Q的水平截面,所得截面面积为4π√(1-y2)+8π,试利用祖啦原理、一个平放的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得出Ω的体枳值为______.解根据提示,一个半径为1,高为2π的圆柱平放,一个高为2,底面面积为8π的长方体,这两个几何体与Ω放在一起,根据祖咂原理,每个平行水平面的截面面积都相等,故它们的体积相等,即Q的体积值为丌.12·2π +2·8π =2π2 +16π.例2(2016年上海闵行区一模)我国南北朝数学家何承天发明的“调日法”是程序化寻求精确分数来表示数值的算法,其理論依据是:设实数x的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分别为b/a和d/a(a,b,c,d∈N*),则(b+d)/(a+c)是x的更为精确的不足近似值或过剩近似值.我们知道π=3.14159…,若令31/10解第二次用“调日法”后得47/15是π的更为精确的不足近似值,即47/15点评例1考查祖暅原理的灵活运用,由于祖暅原理是教材中的内容,因此在试题中不再复述;例2则以阅读材料的形式介绍“调日法”,考查即时学习能力,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数学的精髓——算法思想.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呈现数学文化背景,在高考题中欣赏数学之真,关键是领悟数学文化背景下的重要原理(如祖暅原理为求体积的依据)、重要思想方法(如调日法所反映的算法思想)中所表现出来的数学理性精神.二、欣赏数学之善点评例1是基于荷兰数学家舒腾设计的机械椭圆规命制的,这是椭圆方程知识的实际应用的例证,至于圆锥曲线知识在天文、航海等方面的应用更是不胜枚举,而这些实际问题正是推动解析几何思想萌芽和发展的原始动力.例2则是以信息论的基本概念为背景的,1948年克劳德·香农创立了数学信息论,用对数来刻画信息量的概念.在看起来“没有数学问题”的地方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相应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乃是数学之善的深刻表现.三、欣赏数学之美点评例5考查了图形的对称性,而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本身的形式之美,正体现在对称、统一、简洁、奇异等方面,欣赏数学之美、享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最后,回到日常学习和高三复习中,我们应该重视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文化素材.许多高考数学文化题都来源于教材,比如“阿波罗尼斯圆”“三角形数”“割圆术”等均出现在高中数学教材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凡事问个“为什么”,钻研教材、延伸阅读,是应对高考数学文化题的基本策略.。

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题中的渗透研究

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题中的渗透研究

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题中的渗透研究作者:曹艳芳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02期【摘要】加强对高考考题的研究,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高考成绩,还可以促进高中数学教育水平的提升,提高数学教师对高考题目的了解,有利于针对性训练的展开。

研究发现,数学文化在高考题目中的渗透较深,加强对数学文化的理解,了解数学文化在高考题中的渗透,从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本文叙述了什么是数学文化,还阐述了高考数学题目中数学文化的渗透以及特点。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考考题;渗透【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52-01随着新课堂改革的推进,高考模式的变化为学子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数学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占据了高考较大的分值,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数学文化是数学发展的基础,在高考题中,数学文化的渗透越来越深,加强对数学文化的理解,不仅可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发现数学的美,提高学神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数学文化在高考题中的渗透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等特点,从数学史、数学应用、数学语言等多个方面体现了高考题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加强对这些方面的认识,有利于提升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题中渗透的研究,从而促进数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数学文化发展至今,对人们的进步与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数学文化的核心是数学观念系统,数学文化包含了:数学的美;学的发展历史;数学的应用、数学的语言、数学的精神、数学方法以及数学内容等。

目前,我国数学教师与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不高,缺乏数学观念与数学应用意识,学生缺乏对数学的欣赏,被动的去进行数学的学习,导致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出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要求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数学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分析

高中数学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分析

高中数学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分析摘要:高考数学考试历来被视为“宝典”,以高考数学试题为导向进行分析、教学已经成为如今高中数学教学主流内容。

近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中对于数学文化考查的占比也逐渐升高,因此文章下面重点分析高中数学考题关键词:高考试题;高中数学;导向作用在新形势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招生考试的方向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以往的高中数学试题,都是根据高中课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但如今,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如今的高考,对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是非常看重的。

它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十分吻合,同时,也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此次高考数学试题的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中数学知识的教学。

1.高考试题中对数学文化的考查内容1.1对数学精神及思维能力的考查数学是一门以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归纳思维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性的分析,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分析和科学的方法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所谓的“数学精神”,就是人类根据自己的思考能力,对事物的表面现象做出合理的假设,然后用自己的推理和假设来验证结果。

学生们在做题的时候,就是在考验他们的数学思维。

能不能熟练的使用自己的知识,做出正确的答案,这是对解题和数学能力的一种考验,如果学生的他们的数学水平很高,思路也很完整,就不会再有任何的差错了。

否则,一个微小的误差都有可能让所有的答案都错误。

身为一名追求真理的高中生,必须要培养一种小心谨慎的好习惯。

1.2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问,从日常的采购、自然到商业经营,无不涉及到数学的方方面面。

这些知识包含了简单的运算和数据分析,是一种简单的数学思考能力。

在高考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考验学生的数学能力。

比如,当地最近的一天是晴天的可能性是0.75,连续两天是晴天,那么接下来一天有多大的概率会是晴天?这一次的考试,不但考验了学生的概率,也考验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题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题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题中的渗透作者:付尊广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05期摘要:新课改后,一些地方性高考试卷中加入对数学文化的考试内容,但是,数学文化在数学高考题的渗透研究却不多,仅有个别的案例。

通过已有的案例来分析数学文化的研究趋势,来对数学文化进行定义。

对数学文化的考题进行分类研究,分析了渗透文化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考试题;渗透;启示一、数学文化研究现状数学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时非常流行,并且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研究角度。

在我国,对数学文化的研究起源于《数学与文化》这本书,其以辩证法的思想来进行对数学文化的研究。

数学文化往后发展,出现了更多关于此的书籍,这些书籍有些研究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的兴起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些结合国外发展状况,来对数学文化的意义进行阐述。

后来人们研究领域扩大,出现了多个角度。

例如,郑敏信教授将数学文化解释为:数学对象的逻辑构建性和数学共同体特有的数学传统,也是整个人类文化的一个分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同数学文化的重要性,数学文化的内涵慢慢成为研究的重点。

后来,人们开始重视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到了现在,数学文化从理论走到应用,开始进入教学中,开始出现在高考试卷中,数学文化的研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如今仍存在数学文化在高考中的渗透研究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地研究分析等问题,仍需值得我们去改进。

二、渗透数学文化的考题分析1.对渗透数学史的考查数学史主要为数学家生平所做的事件,可以详细地分为对古代数学的考查,对渗透数学家的故事的考查,对渗透数学名题的考查三大类,在对古代数学的考查中,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领域有很大的成就,出现了刘徽、祖冲之等数学家和许多著名的数学名著,新课改后,高考试卷中加大了对此的考查力度,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已经出现了许多有关的题目,涉及不少人物和名著。

在对渗透数学家的故事的考查中,高考题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数学家流派的题目,在对高考真题的分析中,发现了曾经出现过对毕达哥学派的考查,毕达哥学派在世界上首次将数和形联系起来,对当时的数学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突出理性思维弘扬数学文化_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_陈昂.caj

突出理性思维弘扬数学文化_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_陈昂.caj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突出理性思维 弘扬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
陈 昂 任子朝
摘要:数学文化是国家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一种理性思维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 探索、形成的数学史,数学精神及其应用。高考试题主要从数学史、数学精神、数学应用三个方面渗透数学 文化。通过这种渗透,有效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理性思维;数学文化;高考;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427(2015)03-0010-5
1 数学文化的内涵
近些年来,人们对数学的内在价值和认识不断 突破发展,对由此产生的数学文化研究更是得到了 国内外数学家、教育家的关注。李大潜院士曾提 出:“数学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 础。它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重要 的推动作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课程标准中 也提出要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 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2]
d≈
3
300 157
V
D. d ≈ 3 1211V
例 2: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
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
水。 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
二寸,盆深一尺八寸。 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
降雨量是 寸。
中国古代数学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出现过
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众多数学名著,
包括数学家生平故事,数学史事件,数学名著,数学
名题,数学发展的历史等。以数学史为试题情景材
料,可以引导中学生理解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
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的

解析高考数学试题:突出理性思维,考查实际应用

解析高考数学试题:突出理性思维,考查实际应用

解析高考数学试题:突出理性思维,考查实际应用
高考命题专家说。

重视实际应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命题,体现了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考生的现实生活的特点。

高考命题专家介绍说,全国Ⅰ卷第4题的情景涉及公司班车,第16题为高科技企业产品利润,第19题为企业的成本控制。

全国Ⅱ卷第18题为保险费用的设计,文科第8题情景为交通灯设计。

全国Ⅲ卷第4题的情景为旅游城市的气温统计,第18题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此外,今年的数学试题设计努力发掘我国古代数学的精髓。

例如,全国Ⅱ卷第8题的程序框图考查我国南宋时期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求多项式值的算法,可以通过解题使考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庄肃钦说,从总体上看,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在传承与稳定的同时又能够适度创新,既贯彻了新课标的学习理念,又兼顾考生未来学习与发展的需求。

解析2019高考数学试题:突出理性思维,考查实际应用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数学试题栏目。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
陈文化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数学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了解数学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而数学教育不仅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具备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对高中数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展开探讨,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总页数】2页(P64-64)
【作者】陈文化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
2.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探讨
3.试析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
4.试析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
5.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意义及途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0.6
(D)0.45
本题以当前社会关心的空气质量问题为背景,
给出了两个实际的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引导学生分
析各事件及相应概率间的相互关系。试题的设计
源于社会实际,体现了新课程内容与我们社会生活
的密切相关性。试题设计了几个事件,要求学生能
分析清楚各事件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事件间的关系
及相应计算公式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新的发现以及总结新的规律。
本题将函数设计为指数函数与线性函数的组
合 f (x) = ex - e-x - 2x ,第(Ⅰ)问要求讨论单调性。问
题基本,直接求导,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即可解决。
第(Ⅱ)问则引进另一个函数 g(x) = f (2x) - 4bf (x) ,假
定当 x > 0 时,g(x) > 0 ,求参数 b 的最大值。这一问
10 中国考试
2015 年第 3 期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渗透中国古代数学史考查 数学是一门层层递进发展的学科。重大的数
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它们不仅不会推翻原有的理论,而且总是
包容原先的理论。[8]因此数学史对学生数学素养的
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史作为试题背景,主要
群体,数学共同体所特有的行为、观念和态度等。”[5] 顾沛给出的数学文化的定义为:“数学文化”一词的 内涵,简单说,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 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泛些说,除上述内涵外, 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 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 文化的关系,等等。”[6]代钦则认为“数学文化是数学 知识、思想方法及其在人类活动的应用以及与数学 有关的民俗习惯和信仰的总和”。[7]这些定义从不 同方面论述了数学文化的内涵,通过比较这些不同 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数学文化的最主要内涵是一种 理性思维方式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形成的数 学史、数学精神及其应用。
d≈
3
300 157
V
D. d ≈ 3 1211V
例 2: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
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
水。 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
二寸,盆深一尺八寸。 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
降雨量是 寸。
中国古代数学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出现过
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众多数学名著,
2.5 2.6 1.2 2.7 1.5 2.9 3.0 3.1 2.3 2.4
服用 B 药的 20 位患者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
3.2 1.7 1.9 0.8 0.9 2.4 1.2 2.6 1.3 1.4
1.6 0.5 1.8 0.6 2.1 1.1 2.5 1.2 2.7 0.5
(Ⅰ)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从计算结果
2 高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体现了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 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高考数学科试题中也开始渗透数学文化,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GFA111006)阶段性研究 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陈 昂,男,教育部考试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084) 任子朝,男,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084)
行思考,将试题条件与前两问结论创造性结合在一
起,最终得到我们要证明的结论。在这道试题中,
通过分步设问的方式,逐步推进,将不同知识和方法
有机整合。对知识的考查侧重理解和运用,让学生
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2.3 渗透数学应用 数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这
种联系是双向的,即一方面,数学的发展依赖于社
关键词:理性思维;数学文化;高考;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427(2015)03-0010-5
1 数学文化的内涵
近些年来,人们对数学的内在价值和认识不断 突破发展,对由此产生的数学文化研究更是得到了 国内外数学家、教育家的关注。李大潜院士曾提 出:“数学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 础。它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重要 的推动作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课程标准中 也提出要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 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2]
例 5:已知函数 f (x) = ex - e-x - 2x 。 (Ⅰ)讨论 f (x) 的单调性; (Ⅱ)设 g(x) = f (2x) - 4bf (x) ,当 x > 0 时,g(x) > 0 , 求 b 的最大值; (Ⅲ)已知 1.414 2 < 2 < 1.414 3 ,估计 ln 2 的 近似值(精确到 0.001)。 独立思考指的是敢于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打 破常规去思考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 括等方法辩证地讨论问题的各个影响因素,提出研 究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步骤,或者提出新的观点、
其中《九章算术》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些中国古
代数学名著是我们的丰富宝库,是灿烂悠久的中华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数学遵循“经世致
用”,涉及的研究大多与实际生活、生产结合紧密,
具有浓厚的实际背景,其体现出明显的问题式、综 合性和算法化的特征。这样设计的试题,考查中学 立体几何中空间几何体部分的重要知识与算法结 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既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又可 以引导考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 2.2 渗透数学精神
包括数学家生平故事,数学史事件,数学名著,数学
名题,数学发展的历史等。以数学史为试题情景材
料,可以引导中学生理解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
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的
崇高品质以及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可以弘扬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使潜移默化增加学生的爱国
主义情感。
例 1: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开立圆
看,哪种药的疗效更好?
(Ⅱ)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下面茎叶图,从茎叶图
看,哪种药的疗效更好?
A药
B药
0 1 2 3
合理安排试验以获取多个样本,并对多个样本 进行比较,以对所考查的问题作出统计结论是统计 学中常见的问题,也是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 题。对两样本的比较方法有多种,在中学阶段所学 的统计知识中,可以用直方图、茎叶图作出直观的 比较,也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数、标准差等作出初步 判断,还可以用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方法作出统计
3 思考及建议
11 China Examinations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例 4:为了测量两山顶 M,N 间的距离,飞机沿水 平方向在 A,B 两点进行测量。A,B,M,N 在同一个 铅垂平面内(如图 1 所示)。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 俯角和 A,B 间的距离。 请设计一个方案,包括:①指 出需要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 ②用文字和公式写出计算 M,N 间的距离的步骤。
A
B
M
N
图1
试题以“不可到达两点”的距离测量为素材,要 求考生对解题策略、方法进行探究。题目没有像传 统的三角测量题目一样给出测量的方法和测量到 的数值,要求考生用公式进行计算,而是给出了飞 机航测可以测量的基本数据,为考生创设一个主动 探究的学习环境。要求考生对测量的要求有整体 的把握和通盘的考虑,设计测量和计算的方案,然 后自己确定需要测量的数据,并且可以利用这些数 据和三角知识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学生通过自主 操作和合情推理提出猜想,通过演绎推理证实或证 伪猜想。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突出理性思维 弘扬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
陈 昂 任子朝
摘要:数学文化是国家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一种理性思维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 探索、形成的数学史,数学精神及其应用。高考试题主要从数学史、数学精神、数学应用三个方面渗透数学 文化。通过这种渗透,有效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数学文化是数学史、数学与文化学、社会学的 交叉学科。[3]关于数学文化概念界定的文章较多, 黄秦安认为数学文化可以表述为以数学科学为核 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内容等所辐射的相 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 的动态系统,其基本要素是数学及与数学有关的各 种文化对象[4]。郑毓信等对数学文化的定义还有另 外一种解释,“即一种由职业因素联系起来的特殊
例 7:为了比较两种治疗失眠症的药(分别称为
A 药,B 药)的疗效,随机地选取 20 位患者服用 A 药,
20 位患者服用 B 药,这 40 位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
后,记录他们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单位:h)。试
验的观测结果如下:
服用 A 药的 20 位患者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
0.6 1.2 2.7 1.5 2.8 1.8 2.2 2.3 3.2 3.5
的解决需要能把 ex + e-x 看做一个整体,之后通过解
不等式,从而得到 b 的最大值。第(Ⅲ)问给出 2
的近似值,要求估计 ln 2 的近似值。
从试题本身上来看,前两问与第(Ⅲ)问之间貌
似并无直接联系,在解第(Ⅲ)问时,若直接利用前
面结果,不借助 2 的近似值,直接估计 ln 2 的近似
值,但估计的精度不够理想,这时需要我们重新进
的试题情境,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分
析、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例 6: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
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0.75 ,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
率是 0.6 ,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
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A)0.8
(B)0.75
12 中国考试
2015 年第 3 期
例 3:(Ⅰ)正四棱锥的体积,求正四棱锥的表面 积的最小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