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的有丝分裂
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图
![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bd37a0e671fe910ef12df8c6.png)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前染色体复制后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遗传物质存在形式及变化染色质染色体染色体染色体各时期特点1.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
2.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
3.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1.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2.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1.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染色体数加倍)2.在纺锤丝/星射线牵拉下,分开的两组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记忆口诀膜仁消失现两体形定数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两现重开始着丝点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 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 数有丝分裂特点有丝分裂意义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设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 )1.将亲代细胞的 (实质为 )经过复制后,精确的 到两个子细胞中。
2.保持了细胞亲代和子代之间 的稳定性。
子细胞染色质1.染色体解螺旋,变成染色质丝。
2.纺锤体逐渐消失。
3.核膜、核仁重建。
4.植物细胞:在赤道板(平面)处形成细胞板(结构),其扩展形成细胞壁(结构),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细胞;动物细胞:细胞中央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新细胞。
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复制 次,细胞分裂 次,一个细胞分裂成为 个子细胞(体细胞)。
1.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复制后染色体数不变,DNA 含量加倍)。
2.核膜、核仁可见。
3.细胞适度生长。
注: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复制,高等植物细胞无。
D 复蛋合细胞长分裂间期(在前,用时长)分裂期(在后,用时短)分裂时期细胞壁核膜核仁染色质(虚拟平面)赤道板1个着丝点1条染色体2条染色单体2个DNA 分子1个着丝点1条染色体2条染色单体2个DNA 分子1个着丝点1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1个DNA 分子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1个着丝点1条染色体2条染色单体2个DNA 分子2个着丝点2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2个DNA 分子细胞壁细胞板1个着丝点1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1个DNA 分子(虚拟平面)赤道板纺锤丝染色体星射丝中心体细胞膜染色体散中分罗平三中生物组 黄伟 制。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点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a6620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5.png)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点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如下:
一、相同点
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
2.在分裂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
3.在分裂后期都是着丝点的分裂。
4.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相同。
二、不同点
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
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
2.后期子细胞的形成方式不同。
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3.末期细胞质的分裂不同。
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在中央形成细胞板,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细胞有丝分裂图
![细胞有丝分裂图](https://img.taocdn.com/s3/m/a261bada84254b35eefd347e.png)
间期
间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间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间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间期
间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间期
间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间期
间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前期
前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前期
前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前期
前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中期
中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中期
中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后期
后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后期
后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后期
后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后期
后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末期
末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末期
末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末期
末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末期
末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子细胞
子细胞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
子细胞
子细胞
生物植物有丝分裂等记忆的口诀
![生物植物有丝分裂等记忆的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2e6cffb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d.png)
记忆的口诀: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中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分裂时,染色体同时复制,所产生的2个子细胞都有与亲代相同数目的染色体。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而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从而使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形状的稳定性!这就是有丝分裂的定义!看完了有丝分裂的定义,就一个字“乱”!其实有丝分裂还分两种,第一种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第二种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我们都知道,动植物细胞各有差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怎么记忆!前中后末由人定(各期人为划定)仁消膜逝两体现(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赤道板处点整齐(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处)姐妹分离分极去(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膜仁重现两体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相信通过高中学习方法指导名师这样说,很多同学对此有新的见解!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记忆口诀就这些了,希望你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记忆!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对于有丝分裂这个知识点的学习,高中学习方法指导名师希望同学们把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结合起来!通过它们的异同点,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和记忆,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高中学习方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中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分裂时,染色体同时复制,所产生的2个子细胞都有与亲代相同数目的染色体。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而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从而使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形状的稳定性!那么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是什么呢?它们的相同点相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它们的不同点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裂为二;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二。
6.1.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6.1.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3bd641d02020740be1e9bbe.png)
离后已被杀死,因此要通过移动装片寻找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
知识 整合
1、选择实验材料时要选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相对较高的生物细胞; 2、解离的要求是使根尖细胞充分解离,又不能破坏细胞结构; 3、漂洗是为了防止残留的解离液(盐酸)继续破坏细胞,同时盐酸也影 响染色和腐蚀镜头; 4、解离后的细胞已经死亡。
(1)高等植物的根尖、芽尖的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2)细胞内的染色体易被
碱性 染料染成深色。
2.实验过程
(1)培养洋葱至根长约5 cm。
(2)解离:剪取根尖2~3 mm,放入盛有 盐酸
(3)漂洗:将解离后的根尖放入盛有 清水 的玻璃皿中漂洗。
和 酒精 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
(4)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 龙胆紫 溶液(或者 醋酸洋红 液)的玻璃皿中。 (5)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将其弄碎后盖上 片
2n 4n 4n→2n
分裂后期
分裂末期
问题探究
结合上表分析:
1.请绘出核DNA的变化曲线,并分析: 答案 如图所示
(1)DNA数目加倍是在什么时期?原因是什么? 答案 分裂间期。原因是DNA复制,DNA分子数目加倍。 (2)DNA数目减半是在什么时期?原因又是什么?
答案 末期。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减半。
答案 如图所示
答案
4.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请
分析:
(1)AB段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DNA分子的复制。
(2)BC段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吗?
答案 是。
(3)CD段表示什么时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 体上又只含有一个DNA分子。
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6f550146bd97f192379e90e.png)
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共同特点:
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细胞适度生长。
另外间期又分为三个阶段:G1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DNA复制做准备,S 期——进行DNA复制,G2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M)做准备。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锤体染色体(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变成染色体,并散乱分布),有染色单体。
中期:形稳数清赤道齐。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有染色单体。
后期:点裂数增匀两极。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均匀分布在细胞两极,无染色单体。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纺锤体逐渐消失,染色体消失变成染色质。
核膜、核仁出现重新开始分裂,无染色单体。
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
1、间期:中心体(中心粒)复制,[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
2、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
(植物)从细胞质中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动物和低等植物)中心体移到两极,同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植物)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最终形成两个细胞。
(动物)无细胞板,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细胞縊裂成两部分。
有 丝 分 裂
![有 丝 分 裂](https://img.taocdn.com/s3/m/8391c5c6aa00b52acfc7ca65.png)
有丝分裂图例概述有丝分裂,又称为间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发现于动物及 E. Strasburger (1880)年发现于植物。
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高等植物)。
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特点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为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和分裂末期。
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过程。
过程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描述方便起见,习惯上按先后顺序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时期,在前期和中期之间有时还划分出一个前中期。
间期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S、G2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
其中,G1期主要是染色体蛋白质和DNA解旋酶的合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
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没有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而是以染色质的形式进行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单链复制。
有丝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全部过程重要准备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
前期自分裂期开始到核膜解体为止的时期。
间期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期时,核的体积增大,由染色质构成的细染色线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
因为染色体在间期中已经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
核仁在前期的后半渐渐消失。
在前期末核膜破裂,于是染色体散于细胞质中。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时靠近核膜有两个中心体。
每个中心体由一对中心粒和围绕它们的亮域,称为中心质或中心球所组成。
由中心体放射出星体丝,即放射状微管。
带有星体丝的两个中心体逐渐分开,移向相对的两极(图1)。
这种分开过程推测是由于两个中心体之间的星体丝微管相互作用,更快地增长,结果把两个中心体(两对中心粒)推向两极,而于核膜破裂后终于形成两极之间的纺锤体。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第6章第1节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相关曲线+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第6章第1节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相关曲线+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https://img.taocdn.com/s3/m/de990520844769eae009ed72.png)
时期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无中心粒的倍增(低等植物细胞除外)完成中心粒的倍增 前期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心粒移到细胞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 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分割细胞质细胞膜向中央凹陷,缢裂细胞质 1.有丝分裂的意义(1)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 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 ,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无丝分裂(1)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2)过程:①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核。
②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③实例: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比较1.教材问题探讨分析仔细观察教材P113图6-3和P114图6-6,结合有丝分裂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列表归纳总结有丝分裂过程中DNA 、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有关数目变化(假定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DNA 含量为2C )。
提示:含量变化。
提示:(3)分析表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关系,画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曲线。
提示: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除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外,还进行中心粒的倍增。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完全相同。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相同。
(×)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教材问题探讨分析阅读教材P115实验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从染色体的观察、计数角度分析,该实验选择洋葱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洋葱染色体数目较少,便于染色体的计数。
(2)分析选择洋葱根尖部位的原因。
提示:根尖、茎尖组织细胞分裂旺盛。
(3)从细胞周期角度分析,对实验材料的选择有什么要求?提示:选择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大的细胞,易观察到分裂期细胞。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讲义: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及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讲义: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及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https://img.taocdn.com/s3/m/be2e8b9b14791711cc7917cc.png)
第2课时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及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说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同于植物细胞的特点。
(重点)2.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3.观察植物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重点)1.通过学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养成比较与分类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观察植物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提高实验观察及进行实验结果交流的能力。
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无中心粒的倍增(低等植物细胞除外)完成中心粒的倍增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心粒移到细胞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分割细胞质细胞膜向中央凹陷,缢裂细胞质1.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三、无丝分裂1.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变化。
2.过程(1)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核。
(2)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3)实例: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实验原理(1)高等植物根尖、茎尖的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
(2)在高倍显微镜下,可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
2.实验试剂(1)解离液:由质量分数15%HCl和体积分数95%酒精按1∶1配制而成。
(2)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使染色体着色。
(3)漂洗液:清水,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
3.实验步骤(1)装片的制作(2)观察:使用低倍镜找到根尖分生区的细胞,然后换上高倍镜,观察分生区的各个细胞,并找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有丝分裂变化规律归纳
![有丝分裂变化规律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7a4abd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6.png)
有丝分裂变化规律归纳
有丝分裂相关知识点归纳
⼀、动物、植物有丝分裂细胞图像、各时期细胞中染⾊体、DNA、染⾊单体数量变化:
⼆、细胞中数量变化曲线
三、数量变化规律及原因
细胞中染⾊数加倍:着丝点分裂(有丝分裂后期)
减半:细胞分裂完成
细胞中染DNA数加倍:DNA复制(细胞分裂间期)
减半:细胞分裂完成
染⾊单体形成:染⾊体复制(细胞分裂间期)
消失:着丝点分裂(有丝分裂后期)
每条染⾊体上DNA数增加:染⾊体复制(细胞分裂间期)
减少:着丝点分裂(有丝分裂后期)
四、染⾊体各时期形态及每条染⾊体上相关数量
五、每条染⾊体上的DNA分⼦数量变化曲线
六、有丝分裂过程中⼏个时期的相关细胞器
①分裂间期核糖体:合成蛋⽩质(包括酶、组成染⾊质的蛋⽩质)线粒体:供能
②分裂前期中⼼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动物、低等植物)线粒体:供能
③分裂末期⾼尔基体:形成细胞板(细胞壁)
(植物)线粒体:供能
七、细胞分裂各时期特点。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2a2a875aeaad1f347933f08.png)
答案精析一、知识梳理1.(1)中心体间期(2)中心体星射线(3)缢裂2.(2)纺锤丝染色体合作探究1.(1)发生复制的结构不完全相同,动物还有中心体的复制。
(2)高等植物细胞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是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高等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2.3.中是形成细胞板,使细胞质分割为二,还是细胞膜内陷使细胞质分割为二作为鉴别依据。
4.无丝分裂没有细胞周期,但有DNA的复制。
活学活用1.C [ b图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分裂应是在赤道板的中央位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为细胞壁将细胞分开,不是细胞膜向内凹陷。
从题干可知,这些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但d图却出现了中心体这个结构。
] 二、知识梳理4c2n0 4c2n4n4c2n4n4c4n0 2c2n0合作探究1.如图所示(1)分裂间期;原因是DNA复制,DNA分子数目加倍。
(2)末期;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减半。
2.如图所示(1)后期;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2)末期;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
3.如图所示4.(1)DNA分子的复制。
(2)是。
(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又只含有一个DNA分子。
活学活用2.D [从甲过程到乙过程,DNA含量从2c达到了4c,反映出了细胞中DNA的复制过程。
处于甲状态的细胞较多,说明间期持续时间较长。
如果将DNA的复制阻断,则会导致甲细胞数增多,而乙、丙细胞数相对减少。
] 一题多变46条92个46条46个三、知识梳理1.(2)碱性2.(2)盐酸酒精(3)清水(4)龙胆紫醋酸洋红(5)盖玻片载玻片(6)分生区细胞中期前、后、末期合作探究1.由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因此选材时要选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相对较高的生物细胞,这样可以使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相对较多,容易观察。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49df1f4ba0d4a7302763a70.png)
⑥压片时用力要恰当。过重过猛可能将组织压碎、 压片时用力要恰当。过重过猛可能将组织压碎、 细胞未 而重叠, 压烂;过轻则细胞 充分分散开而重叠 压烂;过轻则细胞未充分分散开而重叠,二者都影响 观察。压片时拇指用力要垂直,避免盖玻片移动。 观察。压片时拇指用力要垂直,避免盖玻片移动。 加盖玻片时,防止产生气泡。 ⑦加盖玻片时,防止产生气泡。 在观察装片时,可见处于间期的细胞往往最多 处于间期的细胞往往最多, ⑧在观察装片时,可见处于间期的细胞往往最多, 这是由于在细胞周期中间期的时间最长。 这是由于在细胞周期中间期的时间最长。 由于在细胞周期中间期的时间最长 用高倍镜观察时, ⑨用高倍镜观察时,在一个视野中一般不会同时有 各个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去寻找,但要注意 各个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去寻找,但要注意 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的方向相反) 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的方向相反) 细胞在解离时已被杀死, ⑩细胞在解离时已被杀死,已永久地处于细胞周期 中的某个时期,所以不可能看到某个细胞连续分裂的 中的某个时期,所以不可能看到某个细胞连续分裂的 过程。 过程。
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正确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 顺序是( 顺序是( B ) 固定→解离→染色→ A.固定→解离→染色→压片 解离→漂洗→染色→ B.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漂洗→解离→染色→ C.漂洗→解离→染色→压片 解离→染色→漂洗→ D.解离→染色→漂洗→压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时,视野内看到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时, 最多的细胞为( 最多的细胞为( A ) A.间期细胞 B.前期细胞 C.后期细胞 D.末期细胞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Ⅰ、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P39) 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P39) Ⅱ、方法步骤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71b0d3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b.png)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二、有丝分裂的意义1.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三、无丝分裂1.特点: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细胞分裂前也要进行DNA的复制)。
2.过程(1)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核。
(2)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3.实例: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四、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1.实验原理(1)高等植物根尖、茎尖的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
(2)在高倍显微镜下,可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着色。
(4)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能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2.操作步骤1. 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分生区适宜作为有丝分裂的观察材料,其他区域不宜作为该实验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小题1】1.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也可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的观察。
①【小题2】1. 分生区细胞多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①【小题3】1. 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甲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①【小题4】1. 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①[知识点]细胞的增殖,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答案]【小题1】错误【小题2】正确【小题3】错误【小题4】错误[解析]【小题1】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液泡较小,而发生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一般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含有大液泡),故错误。
【小题2】分生区细胞多为正方形,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壁薄,液泡小,细胞核较大,故正确。
【小题3】甲紫溶液是碱性染料,故错误。
【小题4】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大多处于间期,这些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故错误。
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第二课时)
![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bf6c3e06294dd88d0d26b35.png)
细胞中部形成 细胞膜从细胞的 ______→细胞壁将细 ______________ , 细胞板 中央向内凹陷 胞均分为两个子细胞 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应用训练2]
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 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 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为染色体的物 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 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C )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 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1.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4N
2N
0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末期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相同点 前 不 期 同 末 点 期
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 细胞两极 由_________发出 纺锤丝 _______形成纺锤体 中心粒 由两组______发出 星射线 _______形成纺锤体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 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处于图3中BC段的是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D段 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可对应图3中的
4.下列图中曲线①表示染色体着丝点与纺锤体相应极之间的 距离,②表示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则正确的绘图是( B )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 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胸 7.4 苷约_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 h,M期时长为1.9 h。 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等的变化规律
(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
体细胞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 体2nຫໍສະໝຸດ 2n2n2n
4n 4n
4n 4n
0
4n-2n 4n-2n
0
DNA 2n 2n-4n 4n
染色
单体
0
0-4n 4n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
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DNA的数量变化
4n
例5 下图为植物有丝分裂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用图中字母排出有丝分裂细胞各时期的顺序 CAEBD 。 (2)图中细胞内有六条染色体的时期是 ACDE 。 (3)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 A 。染色体消失的时期是 D 。 (4)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是 C ,消失的时期是 B 。 (5)核膜、核仁消失在 A ,重新形成于 D 。 (6)B 图中的染色体数是 12 ; E图中染色单体数是 12 。
前 末 • 6、分裂过程中,-------期和----------期的 变化是正好相反。 间 • 7、DNA加倍发生在分裂---------期,染 后 色体加倍发生在分裂--------期。 • 8、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的区别就 前 末 是在--------------期和----------期 细胞板 • 9、植物细胞的末期在细胞中间形成----细胞壁 ----,它将形成-----------。 • 10、分裂后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 一样 色体数目和形态和母细胞的---------。
4n
2n
2n 0
0
分裂 间期
前
中 后 分裂期
末
分裂 间期
前
中
后
末
分裂期
(分裂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DNA含量为2n)
染色单体 4N
2N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以下现象是出现在细胞分裂的什么时期?
• • • • • • • 形成细胞板,将两个子细胞分开 纺锤体的出现 核仁、核膜的消失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面上 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状态 染色体数目加倍
DNA复制 蛋白质的合成 1、分裂间期完成了------------和----------。
• 6、分裂过程中,-------期和----------期的变 化是正好相反。 • 7、DNA加倍发生在分裂---------期,染色体 加倍发生在分裂--------期。 • 8、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的区别就是在 --------------期和----------期 • 9、植物细胞的末期在细胞中间形成---------, 它将形成-----------。 • 10、分裂后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 体数目和形态和母细胞的---------。
• 1、分裂间期完成了------------和----------。 • 2、分裂前期:两出现是---------------的出现; 两消失是------------------的消失。 • 3、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上。 • 4、分裂后期:----------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变成------------,着丝点拉着染色体向----------移动。 • 5、分裂末期:两出现是-------------的重新出 现,而-----------------重新消失。
• 染色体、纺锤体 • 2、分裂前期:两出现是---------------的出 核膜、核仁 现;两消失是------------------的消失。 赤道板 • 3、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上。 着丝点 • 4、分裂后期:----------分裂,姐妹染色单 染色体 体变成------------,着丝点拉着染色体向--两极 --------移动。 核膜、核仁 • 5、分裂末期:两出现是-------------的重新 染色体、纺锤体 出现,而-----------------重新消失。
例3 图中,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 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C
A.①④⑤③② C.①⑤④③②
B.②③①④⑤ D.⑤④③②①
例4 若用化学药物强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DNA 复制,这些细胞就停止在细胞周期的 D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间期
• 例5 下图为植物有丝分裂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 (1)用图中字母排出有丝分裂细胞各时期的顺 序 。 • (2)图中细胞内有六条染色体的时期是 。 • (3)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 。染色体消失的时期 是 。 • (4)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是 ,消失的时期是 。 • (5)核膜、核仁消失在 ,重新形成于 。 • (6)B 图中的染色体数是 ; E图中染色单体数 是 。
例题选讲
例1: 一个细胞核中有20个染色体的细胞,在连 续进行四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是 B A.10 B.20 C.40 D.80 例2 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 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 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Q B. N/2和Q/2 C C. N和Q/2 D. N/2和Q
末期
前期 前期 分裂间期 中期 末期 后期
分裂间期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出 纺锤 丝,形成纺锤体
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 成纺锤体
中期
后期
末期
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 扩展形成细胞壁,从 而形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向内凹陷,缢 裂成两个子细胞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相 1. 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 同 2. 核仁、核膜的变化相同 3. 染色体形为、变化规律相同 前 由细胞两极发出 纺锤 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期 丝,形成纺锤体 构成纺锤体 不 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 同 末 扩展形成细胞壁,从 期 而形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向内凹陷,缢 裂成两个子细胞
三、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1、特征: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在间期经过复制 , 然后在分裂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意义:由于染色体有遗传物质DNA,保证了 亲子两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可见,细胞的有 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四、无丝分裂
观察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
这种分裂方式为何叫无丝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