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改性剂总结
表面改性剂汇总
配位偶联剂是以 2个以上的亚磷酸酯为配体 , 将磷原子上的孤对电 子移到钛酸酯中的钛原子上 ,形成2个配价健, 钛原子由4价键转变 为6价键,降低了钛酸酯的反应活性,提高了耐水性。 配位型钛酸酯偶联剂多数不溶解于水,可以直接高速研磨使之乳 化分散在水中,也可以加表面活性剂或亲水性助溶剂使它分散在水 中,对填、颜料进行表面处理.
(1) 钛酸酯偶联剂
单烷氧基型偶联机理:
单烷氧基钛酸酯偶联剂对无机填料的作用机理
(1) 钛酸酯偶联剂 螯合型(适用于高含水量)
螯合200型:(含乙二醇,系统黏度下降,比100有效) O H2C—O | Ti —[O —P —(OC8H17)2]2 H2C —O
(1) 钛酸酯偶联剂
单烷氧基型偶联机理:
与无机粉末化学结合后 ,再与有机物大分子进行缠绕,一 般认为单烷氧基中只有一个可水解的异丙氧基与无机物表面 的羟基发生偶联,从而使无机物分子有机化 ,由原来的亲水性 物质变为亲油性物质 ,增加与有机相的互溶性 ,降低材料的表 面能,减少复合材料体系的摩酯偶联剂
(1) 钛酸酯偶联剂
1 2 3 4 5 6 (RO)M——Ti——(OX ——R ——Y)N
4:长链的纠缠基团,较软,能和有机基料进行弯曲缠绕, 增强结合力,提高相容性,改善分散性,熔融流动性及 润滑性、柔韧性。
5:固化反应基团。当活性基团联接在钛的有机骨架上, 就能使偶联剂和有机聚合物进行化学反应而交联。使无 机填料、颜料和有机基料结合。 6:非水解基团数(至少2个以上)。螯合型具有2或3个; 单烷氧基型具有3个。多个非水解基团可以加强缠绕,并 因碳原子数多可急剧改变表面能,大幅度降低体系的粘 度。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具体应用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具体应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简称APTES)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具有3个氨丙基基团和3个甲氧基基团,化学式为C9H23NO3Si。
APTES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因此在多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APTES的具体应用。
1.表面改性剂APTES可用作表面改性剂,用于改善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界面相容性。
由于其具有亲水性的氨基和亲油性的甲氧基,APTES可以在有机和无机材料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架桥层,从而实现表面改性。
通过在材料表面交联APTES,可以提高材料的润湿性、粘附性、耐磨性等性能。
2.蛋白质固定化APTES可以与蛋白质表面的氨基反应,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这种特性使得APTES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固定化的研究和应用。
将APTES修饰的表面与蛋白质接触,可以有效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活性,并实现其在生物传感器、酶固定化和蛋白质纯化等方面的应用。
3.超疏水表面制备APTES可用作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关键材料。
通过在材料表面修饰APTES,可以引入硅氧键和甲氧基基团,从而形成纳米级的有机硅薄膜。
这些薄膜具有极低的表面能,使得材料表面形成了高度疏水的特性,水滴在材料表面呈现出“蓝莓效应”。
这种超疏水表面对液滴、油滴等液体具有很强的抗湿润能力,对应用于微流体控制、油墨喷射和防水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4.化学传感器APTES修饰的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与生物分子发生特异性反应。
因此,APTES被广泛应用于化学传感器的制备。
将APTES修饰的材料与靶分子接触,可以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或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检测靶分子的存在和浓度变化。
这种化学传感器可以应用于生物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5.功能涂料由于APTES在有机硅体系中的良好分散性和界面亲和性,它可以用于制备功能涂料。
通过将APTES与有机硅树脂、有机溶剂和其他添加剂相混合,可以制备出具有较好耐候性、防腐性、耐热性和耐化学品侵蚀性能的涂料。
《粉体表面改性》--3表面改性剂
表面活性剂
• (2)高级胺盐 • 阳 离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 其 分 子 通 式 为 RNH2( 伯 胺 ) 、 R2NH(仲胺)R3H(叔胺)等.其中,至少有1~2个为长链 烃基(C12 ~C22)。与高级脂肪酸一样,高级胺盐的烷 烃基与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相近,因此与高聚物基料 有一定相容性,分子另一端的氨基与无机粉体表面 发生吸附作用。 • 在对膨润土或蒙脱石型粘土进行有机覆盖(或插 层)处理以制备有机土时,一般采用季铵盐,即甲 基苯基或二甲基二烃基胺盐
偶联剂
• 硅烷偶联剂的应用: • 适用于中性和酸性无机粉体的表面处理 • Ⅰ品种选择 • 在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矿物粉体时,品种选择 至关重要。 • 选择考虑因素: • ①应用体系的性质或树脂种类; • ②填充材料(或复合体系)的技术指标要求
偶联剂
• Ⅱ用法: • 一般水解后使用。水解pH范围为酸性或中性 (pH3.5~6.0)。 • Ⅲ用量: • 一般为粉体质量的0.2~2.0%;如已知粉体的比表面 积和偶联剂最小包覆面积可按下式估算:
偶剂
• (3)铝酸酯偶联剂 • 化学通式: • Dn • ↓ • (RO)x—Al----(OCOR’)m
• 式中, Dn代表配位基团,如N、O等
偶联剂
• 用途: • 各种无机填料、颜料及阻燃剂,如重质碳酸 钙、碳酸镁、磷酸钙、硫酸钡、硫酸钙、滑 石粉、钛白粉、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镁、 铁红、铬黄、碳黑、白炭黑、立德粉、云母 粉、高岭土、炼铝红泥、叶腊石粉、硅灰石 粉、粉煤灰、玻璃粉、玻纤、氢氧化镁、氢 氧化铝、三氧化二锑、聚磷酸铵、偏硼酸锌 等的表面改性
偶联剂
• 配位型 • (i—C3H7O)4Ti•[P—(OC8H17)2OH]2
• 配位型偶联剂是以2个以上的亚磷酸酯为配体,将磷 原子上的孤对电子移到钛酸酯中的钛原子上,形成2 个配价健, 钛原子由4价键转变为6价键,降低了钛酸 酯的反应活性,提高了耐水性。配位型钛酸酯偶联剂 多数不不溶解于水,可以直接高速研磨使之乳化分散 在水中,也可以加表面活性剂或亲水性助溶剂使它分 散在水中,对填、颜料进行表面处理
碳酸钙表面改性常用改性剂有哪些
碳酸钙表面改性常用改性剂有哪些?在实际生产中,碳酸钙的表面处理主要分为干法改性和湿法改性。
对于重钙、部分低档次轻钙等普通产品,可采用干法处理,对于纳米碳酸钙、专用碳酸钙等中高档次的产品则需采用湿法处理。
1、碳酸钙干法改性常用改性剂干法改性是将表面处理剂与碳酸钙粉末直接混合,通过高速旋转、喷淋等方式,使改性剂一端的基团与碳酸钙表面形成强化学键,另一端与高分子材料发生反应或物理缠绕,从而实现对碳酸钙的表面改性。
干法改性的工艺原理简单,设备要求也不高,但此法缺点也很明显,无法达到非常均匀的包覆效果,总有部分碳酸钙无法被包覆,这将导致产品在应用时使制品出现缺陷。
故干法改性一般适用于对性能要求不太高的产品。
干法改性工艺使用的表面处理剂主要有:钛酸酯类:主要分为单烷氧型,螯合型和配位型三大类。
单烷氧型因含有功能性基团,比较适合干法改性;螯合型因含有乙二醇基,比较适合湿法改性工艺;而配位型一般难溶于水,不与酯发生反应,适合干法改性。
铝酸酯类:常温下为白色蜡状固体,热分解温度高、约300℃,具有反应活性强,无毒、味弱、价格较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但因为易水解,钛酸酯只适合于干法改性工艺。
由于铝酸酯对PVC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润滑性,其已广泛应用于碳酸钙表面处理及塑料产品的加工中。
硼酸酯类:常温下为白色粉状或块状固体,由于具有优异的抗水解性和热稳定性,硼酸酯不仅可以应用于干法改性,湿法改性也同样适合。
磷酸酯类:表面处理时,可以与碳酸钙表面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磷酸钙包覆在碳酸钙表面,从而达到表面改性功能。
用磷酸酯处理过的碳酸钙在应用时可提高材料的加工、机械性能,同时也可改善制品的阻燃性和耐腐蚀性。
2、碳酸钙湿法改性常用改性剂湿法改性是将表面处理剂溶于水,加入到碳酸钙水溶液中,通过控制加入速度,溶液温度,包覆时间来进行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
相较于干法改性,湿法改性的包覆效果明显更好,包覆的更加均匀,得到的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
聚合物表面改性综述
聚合物材料表面与界面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姓名:王清平学号:311106000606 指导老师:王晓冬聚合物表面改性综述摘要:聚合物表面由于表面能低、化学惰性、表面被污染以及存在弱边界层等原因,聚合物材料表面常常呈现出表面惰性和憎水性,比如难于润湿和粘合。
所以对聚合物表面常常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此来改变其表面化学组成,增加表面能,改善结晶形态和表面形貌,除去污物,增加弱边界层等,以提高聚合物表面的润湿性和黏结性等。
聚合物表面改性的方法有很多,如化学改性、表面改性剂法、光改性、力化学改性、偶联剂改性、辐照改性和等离子体改性等等。
这些方法一般只引起10~10-1 nm厚的表面层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本章着重介绍聚合物表面改性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这些聚合物表面的亲水性和耐磨损性较差,限制了这些材料的进一步应用。
为了改善这些表面性质,需要对聚合物的表面进行改性。
聚合物表面改性是指在不影响材料本体性能的前提下,在材料表定的操作,赋予材料表面某些全新的性质,如亲水性、抗刮伤性等。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方法主要有溶液处理法、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法、表面接枝法、离子注入法改性包括机械改性和表面涂覆改性等,这种改性方法不发生化学反应,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原子力显微探针震荡法就是一种物理改性方法。
本文将结合具体聚合物材料详细介绍各种改性方法及其改性机理。
化学改性:化学氧化法、化学浸蚀法、化学法表面接枝、含氟高聚物的改性、其他化学改性方法化学氧化法:聚乙烯和聚丙烯是大品种通用高分子材料,但它们的表面能低,如聚乙烯的表面能只有31mJ/m2,属于非极性难粘塑料,这就制约了它们在某些方面的应用。
因此,需对它们进行表面改性。
化学氧化法是较早的用于对聚烯烃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即用氧化剂处理聚烯烃,使其表面粗糙并氧化生成极性基团在化学氧化法中,酸氧化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表面处理方法,常用的强酸性氧化液有:无水铬酸四氯乙烷系、铬酸醋酸系、氯酸硫酸系以及重铬酸盐硫酸系等,其作用原理是:处理液的强氧化作用使聚合物表面分子被氧化,在材料表面层生成羟基、羰基、羧基、磺酸基和不饱和键等极性基团,这些基团的生成,可使聚合物表面活化,使亲油表面活化成亲水表面,达到提高聚合物表面张力的目的;同时弱边界层因溶于处理液中而被破坏,甚至造成分子链断裂,形成密密麻麻的凹穴,增加表面的粗糙度。
表面改性剂汇总
(2)硅烷偶联剂
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低分子有机硅化合物.其通 式为:
RSiX3
式中, R代表与聚合物分子有亲和力或反应能 力的活性官能团 , 如氧基、乙烯基、环氧基、 酰胺基、氨丙基等; X 代表能够水解的烷氧基 ( 卤素、烷氧基、酰 氧基等).
(2)硅烷偶联剂
硅烷与无机粉体的作用机理: 首先X基水解形成硅醇,然后与无机粉体表面上 的羟基反应 ,形成氢键并缩合成—SiO—M共价 健(M表示无机粉体表面). 同时 , 硅烷各分子的硅醇又相互缔合齐聚形成 网状结构的膜覆盖在填料表面 , 使无机粉体表 面有机化.
(3)铝酸酯偶联剂
特点:
具有与无机粉体表面反应活性大、色浅、无毒、味小、 热分解温度较高以及使用方便等特点。在PVC填充体 系中铝酸酯偶联剂有较好的热稳定协同效应和一定的 润湿增塑效果。
用途:
各种无机填料、颜料及阻燃剂,如重质碳酸钙、碳酸镁、 磷酸钙、硫酸钡、硫酸钙、滑石粉、钛白粉、氧化锌、 氧化铝、氧化镁、铁红、铬黄、碳黑、白炭黑、;立 德粉、云母粉、高岭土、炼铝红石、叶蜡石粉、硅灰 石粉、粉煤灰、玻璃粉、玻纤、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三氧化二锑、聚磷酸铵、偏硼酸锌等的表面改性处理。
Si-OH
Si-O
硅烷偶联剂的加入并未改变二氧化硅的物质组成和晶体结构, 只是 其表面的部分羟基与硅烷偶联剂作用生成Si-O键,表面有机成分增 多,疏水性增强。
(3)铝酸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联剂
化学通式:
Dn (RO)x—Al----(OCOR)m
式中, Dn代表配位基团,如N、O等;RO为与无机 粉体表面活泼质子或官能团作用的基团;COR为与高 聚物基料作用的基团。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苄基三甲基氯化铵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羧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硫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磷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胺盐型表面活性剂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鎓盐型表面活性剂多羟基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型表面活性剂支链烷基型表面活性剂烷基苯基型表面活性剂烷基萘基型表面活性剂松香衍生物型表面活性剂高分子量聚氧丙烯基型表面活性剂长链全氟代烷基型表面活性剂聚硅氧烷基型表面活性剂52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高级脂肪酸及其盐分子式为rcooh一端为长链烷基c1618结构和聚合物相似与聚合物有一定的相容性
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应用
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应用引言: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成为了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技术。
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可以使其具有特定的性能和功能,从而提高材料的附加值和应用范围。
本文将探讨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一、表面改性的基本原理材料的表面改性是指对材料的表面进行物理、化学或机械等方式的改变,以获得特定的性能或功能。
改性的基本原理是改变表面的化学组成或物理结构,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质。
常用的改性手段包括表面改性剂、涂层技术、等离子体处理、离子注入等。
二、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1. 表面改性剂表面改性剂是指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附着的物理或化学改性剂,改变表面性质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改性剂有溶剂、硅烷、含氟表面活性剂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多种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耐腐蚀性等。
2. 涂层技术涂层技术是对材料表面进行覆盖一层薄膜的方法,以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能。
常见的涂层技术包括溅射法、沉积法、喷涂法等。
涂层技术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水、防尘、隔热等功能。
3. 等离子体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是利用高能等离子体作用于材料表面,从而改变表面性质的方法。
等离子体处理可以产生高能离子束,使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结构改变,从而提高材料的附着力、耐磨性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金属、陶瓷等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4. 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通过将离子注入材料中,改变其表面性质的方法。
离子注入可以增强材料表面的硬度、抗腐蚀性能,并且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新的物理结构层。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学器件等领域。
三、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案例1. 汽车制造在汽车制造领域,通过表面改性技术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气候适应性。
例如,采用防腐涂层可以提高车体的耐腐蚀性,增加其使用寿命;利用氟化处理可以使车窗具有防雨效果,提高行车安全性;通过表面硬化技术,增强发动机缸体的强度和耐磨性。
表面材料改性简述
材料表面改性简述摘要:随着材料新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材料进行的各种处理方法也多种多样,而材料表面改性可以使材料表面获得更好的表面特性,针对性提高材料性能。
本文主要介绍金属非纳米材料与无机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以及常用的改性方法与改性剂。
关键词:表面改性改性剂引言表面改性就是指在保持材料或制品原性能的前提下,改善工件表面层的机械、物理或化学性能,赋予其表面新的性能,如亲水性、生物相容性、抗静电性能、染色性能等。
传统的表面改性技术,如表面热处理、表面渗碳等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上世纪50年代高分子涂装技术有了非常大的发展,由古老的刷涂、空气喷涂发展为静电喷涂、流化床涂装、电泳涂装及静电涂装。
60年代以来,传统的淬火已由火焰加热发展为高频加热。
后来,激光器与电子束装置的应用,出现了激光束、电子束的淬火技术。
电镀是一门古老的表面改性技术,相当长时间,电镀只能镀覆纯金属模,目前已能镀覆多种合金,也可以在表面上镀陶瓷和金刚石粉末,以增加表面的抗磨性。
70年代以来,化学镀有了很大的发展,它已成为一个有效的镀覆手段。
近30年来,热喷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外形成了一种热喷涂技术热,使它在多种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发展出多种类型的热喷涂技术。
激光束、电子束成功地应用于现代材料表面改性,出现了如激光表面涂敷、激光表面合金化、激光表面淬火、电子束表面淬火、表面镀膜等等多种现代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使镀膜技术迅速由最初的热蒸汽镀膜发展为一系列的现代表面镀膜技术,使镀膜温度大大降低,膜层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进。
还有如今发展的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等离子体技术等等使工业应用有了美好的前景。
1.金属非纳米表面改性金属零件在服役过程中会由于表面强度不足,或耐腐蚀性差而疲劳破损,故改善和提高材料表面性能成为提高疲劳强度、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工艺措施。
一般有金属表面形变强化和金属表面热处理。
表面形变强化一般有喷九、滚压和内孔挤压等,喷九主要是利用高速弹丸强烈冲击零件表面,使之产生形变硬化层并引进残余压应力,可显著提高金属的抗疲劳、抗应力腐蚀破裂、抗腐蚀疲劳、抗微动磨损、耐点蚀等。
了解碳酸钙表面改性的方法、工艺及常用改性剂
了解碳酸钙表面改性的方法、工艺及常用改性剂碳酸钙是目前有机高聚物基材料中用量最大的无机填料,但是,未经表面处理的碳酸钙与高聚物的相容性较差,简单造成在高聚物基料中分散不均从而造成复合材料的界面缺陷,降低材料的机械强度。
随着用量的加添,这些缺点更加明显。
因此,为了改进碳酸钙填料的应用性能,必需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提高其与高聚物基料的相容性或亲和性。
1、碳酸钙表面改性简述碳酸钙的表面改性方法重要是化学包覆,辅之以机械化学;使用的表面改性剂包括硬脂酸(盐),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锆铝酸盐偶联剂以及无规聚丙烯,聚乙烯蜡等。
碳酸钙连续表面改性工艺表面改性要借助设备来进行。
常用的表面改性设备是SLG型连续粉体表面改性机、高速加热混合机以及涡流磨和流态化改性机等。
影响碳酸钙表面改性效果的重要因素是:表面改性剂的品种、用量和用法(即所谓表面改性剂配方);表面改性温度、停留时间(即表面改性工艺);表面改性剂和物料的分散程度等。
其中,表面改性剂和物料的分散程度重要取决于表面改性机。
2、脂肪酸(盐)改性碳酸钙硬脂酸(盐)是碳酸钙最常用的表面改性剂。
其改性工艺可以采纳干法,也可以采纳湿法。
一般湿法工艺要使用硬脂酸盐,如硬脂酸钠。
(1)硬脂酸干法改性碳酸钙涂酸磨机改性碳酸钙采纳SLG型粉体表面改性机和涡旋磨等连续式粉体表面设备时,物料和表面改性剂是连续同步给入的,硬脂酸可以直接以固体粉状添加,用量依粉体的粒度大小或比表面积而定,一般为碳酸钙质量的0.8%—1.2%;在高速混合机、卧式桨叶混合机及其他可控温混合机中进行表面包覆改性时,一般为间歇操作,首先将计量和配制好的物料和硬脂酸一并加入改性机中,搅拌混合15—60min即可出料包装,硬脂酸的用量为碳酸钙质量的0.8%—1.5%左右,反应温度掌控在100℃左右。
为了使硬脂酸更好地分散和均匀地与碳酸钙粒子作用,也可以预先将硬脂酸用溶剂(如无水乙醇)稀释。
改性时也可适量加入其他助剂。
材料改性教学总结
材料改性浅谈表面改性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各种材料的改性及改性剂对其的影响,其中还涉及到各种改性方法及对材料改性的展望。
关键字:表面改性纳米金属1引言表面改性是指在保持材料或制品原性能的前提下,赋予其表面新的性能,如亲水性、生物相容性、抗静电性能、染色性能等。
表面改性的方法有很多报道,大体上可以归结为:表面化学反应法、表面接枝法、表面复合化法等。
表面改性技术(surface modified technique)则是采用化学的、物理的方法改变材料或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或组织结构以提高机器零件或材料性能的一类热处理技术。
它包括化学热处理(渗氮、渗碳、渗金属等);表面涂层(低压等离子喷涂、低压电弧喷涂、激光重熔复合等门薄膜镀层(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等)和非金属涂层技术等。
这些用以强化零件或材料表面的技术,赋予零件耐高温、防腐蚀、耐磨损、抗疲劳、防辐射、导电、导磁等各种新的特性。
使原来在高速、高温、高压、重载、腐蚀介质环境下工作的零件,提高了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推广价值。
2表面改性对不同材料性能的影响2.1对SF/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剑麻纤维(SF)因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而成为树脂基体较好的天然纤维增强材料,适用于制备成本低、比模量高和耐冲击的纤维/树脂复合材料。
国内常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或有机硅烷为界面相容剂,来提高S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面改性可以提高纤维与PP基体的黏合性。
使SF/PP M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动性能提高,吸水率下降"】。
2.2对羟基磷灰石蛋白吸附的影响羟基磷灰石因为与人体骨组织中的无机组分相近而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无机复合物中。
但是,HAP表面具有亲水性,大多数应用于骨修复的有机材料具有疏水性,两者的极性差异导致了界面相容性下降,进而降低复合物的力学性能。
克服这一困难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HAP表面改性,它一方面可以增强复合物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可以使HAP在基体间均匀分散,有利于复合物的蛋白质和细胞吸附。
表面改性剂
Company Logo
Contents
1 2 3
定义
作用机理和分类
复配
Company Logo
Hot Tip
一、定义
在表面处理过程中, (1)有机颜料在表面处理过程中,为使其粒子表面极性与所使用 )有机颜料在表面处理过程中 的分散介质(如连接料或展色料 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 如连接料或展色料、 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或 的分散介质 如连接料或展色料、有机溶剂 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或 匹配性,需在添加表面处理剂或包覆剂时, 匹配性,需在添加表面处理剂或包覆剂时,常常首先添加具有特 定取代基(如磺酸基 氨基等)的表面改性剂 吸附在粒子表面上, 如磺酸基、 的表面改性剂, 定取代基 如磺酸基、氨基等 的表面改性剂,吸附在粒子表面上, 然后添加表面处理剂,使其与表面改性剂以化学键、 然后添加表面处理剂,使其与表面改性剂以化学键、离子对或氢 键等方式结合,最后使表面处理剂更牢固地吸附于颜料表面, 键等方式结合,最后使表面处理剂更牢固地吸附于颜料表面,达 到颜料粒子的改性目的。 到颜料粒子的改性目的。 (2)用于改变粉体表面性质并改善粉体应用性能的化学物质 )
Company Logo
人们开始用含氟材料改性环氧树脂以提高其耐候 人们开始用含氟材料改性环氧树脂以提高其耐候 含氟材料 氟碳材料不仅对可见光和紫外线几乎不吸收, 性。氟碳材料不仅对可见光和紫外线几乎不吸收, 有很好的耐候性;而且大大提高了材料的耐蚀性能 有很好的耐候性 而且大大提高了材料的耐蚀性能 和耐化学药品性能, 和耐化学药品性能,并且能较好地克服有机光稳 剂的某些不足。 剂的某些不足。不仅可以代替传统的有机紫外线 吸收剂作为抗老化剂使用, 吸收剂作为抗老化剂使用,而且同时可以提高材 料的机械性能。 料的机械性能。
粉体表面改性剂大全,配方都在这里了
粉体表面改性剂大全,配方都在这里了粉体的表面改性重要是依靠表面改性剂在粉体颗粒表面的吸附、反应、包覆或包膜来实现的。
因此,表面改性剂对于粉体的表面改性或表面处理具有决议性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表面改性剂重要有偶联剂、表面活性剂、有机低聚物、不饱和有机酸、有机硅、水溶性高分子、超分散剂以及金属氧化物及醇盐。
1、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低分子有机硅化合物,其通式为RSiX3,式中R代表与聚合物分子有亲和力或反应本领的活性官能团,如氧基、巯基、乙烯基、环氧基、酰胺基、氨丙基等;X代表能够水解的烷氧基,如卤素、烷氧基、酰氧基等。
品种:氨基硅烷(SCA—1113、SCA—1103、SCA—603、SCA—1503、SCA—602、SCA—613等);环氧基硅烷(KH—560、SCA—403等);硫基硅烷(KH—590、SCA—903、D—69等);乙烯基硅烷(SCA—1603、SCA—1613、SCA—1623等);甲基丙基酰氧基硅烷(SCA—503);硅烷酯类(SCA—113、SCA—103等)。
适用对象:石英、二氧化硅、玻璃纤维、高岭土、滑石、硅灰石、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云母、叶蜡石、高处与低处棒石、海泡石、电气石等。
选择硅烷偶联剂对无机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时肯定要考虑聚合物基料的种类,也即肯定要依据表面改性后无机粉体的应用对象和目的来认真选择硅烷偶联剂。
2、钛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的通式为(RO)M—Ti—(OX—R—Y)N,式中1M4,M N6;R—短碳链烷烃基;R—长碳链烷烃基;X—C、N、P、S等元素;Y—羟基、氨基、双键等。
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3种类型:即单烷氧基型、鳌合型和配位型。
品种:单烷氧基型(NDZ—101、JN—9、YB—203、JN—114、YB—201、T1—1、T1—2、T1—3等);螯合型(YB—301、YB—401、JN—201、YB403、JN—54、YB404、JN—AT、YB405、T2—1、T3—1等);配位型(KR—41B、KR—46等)。
利用表面改性剂提高和解散剂的分散效果
利用表面改性剂提高和解散剂的分散效果表面改性剂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其中一项主要功能是提高和解散剂的分散效果。
通过利用表面改性剂,我们能够更好地改善材料的分散性能,从而达到更好的生产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表面改性剂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理,以及其在提高和解散剂的分散效果方面的应用。
一、表面改性剂的定义表面改性剂(surface modifier)是指在分散体系中加入的一种具有活性基团的化学物质,通过在分散系统的界面上形成吸附层,使分散体系得到自由的分子运动、均匀的分散状态。
表面改性剂通常是有机化合物,具有两性结构,类似于肥皂的结构,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构成。
二、表面改性剂的分类根据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之间的比例和结构,表面改性剂可以分为离子性和非离子性两类。
离子性表面改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们根据溶液中的电荷性质进行分类。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含有胺基或季铵盐基团,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含有酸基或酯基团,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没有电荷性质。
非离子性表面改性剂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酯、脂肪醇乙氧基磺酸酯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酮等,这些表面改性剂具有较弱的表面活性,通常用于提高分散剂的分散性能。
三、表面改性剂的作用机理表面改性剂在分散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吸附于分散系统的界面上,形成一个分子层,从而改变界面的特性,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首先,表面改性剂能够降低分散介质的表面张力,使其易于与其他成分混合,并提高溶剂的浸润性。
这有助于改进溶剂的湿润能力,从而促进分散相的分散。
其次,表面改性剂能够稳定分散体系,防止分散相的沉降和聚集。
它们通过电荷作用、静电斥力、空间位阻等方式,阻碍分散相的相互吸引和聚集,使分散相保持均匀分散态。
另外,表面改性剂还能够调控分散相的粒径大小。
通过控制表面改性剂的类型和添加量,我们可以改变分散相的颗粒大小,从而实现粒径分布的调控。
第十一讲 表面改性汇总
热等离子体中的高温等离子体温度可达108109K,低温等离子体也在2000-20000K,在冷等离 子体中,一般重粒子温度远低于电子的温度,前者 接近常温,后者却可高达103-104K,混合等离子体 是在常压或略低的压力下,用5-50KV直流或交流高 阻抗的电源,在电极间发生的电晕放电或臭氧发生 器离子化学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将工件置于真空室内, 其间充以适当分压的渗剂气体(氮气或碳氢化合物),在外 加直流电压的作用下,电子从工件向真空室壁运动,当含渗 剂的混合气体分子被电子碰撞离化时,产生辉光放电。新 形成的正离子将向工件加速,当与工件表面发生碰撞时,与 工件表面的化学元素相结合。高能粒子对工件表面的轰击 造成温度升高,促进所需元素在工件表面的渗入,形成扩渗 镀层。
低压(冷)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
近年来,低压等离子体在表面镀膜、表面改性及表面聚合 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溅射和离子镀 溅射镀膜是基于离子轰击靶材时的溅射效应,采用的最简
单装置是直流二极溅射,其它类型的溅射设备有射频溅射 磁控溅射、离子束溅射等,其中磁控溅射由于沉积速率高, 是目前工业生产应用最多的一种。磁控溅射的基本原理是: 辉光放电加热工件,源极的合金元素在离子轰击下被溅射 出来,高速飞向工件(阴极)表面,被工件表面吸附,借助 于扩散过程进入工件表面,从而形成渗入元素的合金层。
3、等离子体对高聚物表面的作用
低温等离子体对金属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应用 低温等离子体对金属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应用主
要可以分为:改善生物相容性,固定生物活性大分 子和提高金属的抗生理腐蚀性能3大类。
改善生物相容性
当把金属材料植入生物体内时,必须满足生物相容性的 要求。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与血液和组织相互适应的 程度。在金属生物材料表面接枝聚合亲水性的功能团 改善材料表面性能是目前最受重视的金属生物材料表 面改性方法,主要应用于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对活 体细胞的生长诱导性,使其具有更优良的生物活性。主 要的手段有在金属基体上接枝无机物和在金属基体上 接枝有机高分子。
改性聚丙烯研究报告总结
改性聚丙烯研究报告总结
本次研究主要对改性聚丙烯(PP)进行了探究,并对其性能
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在改性方面,我们通过添加不同的改性剂对聚丙烯进行了处理,不仅提高了其抗冲击性能,还改善了其热稳定性和耐候性。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数据,我们发现改性聚丙烯在抗冲击力、耐热性和耐候性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这证明了改性剂的添加对聚丙烯的性能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性能分析方面,我们对改性聚丙烯进行了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和表面性能等方面的测试。
结果表明,改性聚丙烯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强度,具备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
此外,改性聚丙烯的表面性能也得到了改善,具有较好的润湿性和附着力。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通过添加改性剂对聚丙烯进行改良,提高了其综合性能。
改性聚丙烯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耐热性、耐候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适用于各种工业应用领域。
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改性剂的最佳添加量、改性过程的条件优化等。
希望本次研究能为改性聚丙烯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表面改性剂
一粉体表面改性概念粉体表面改性, 是指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对粉体材料表面或界面进行处理,有目的地改变粉体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能、表面润湿性、电性、吸附和反应特性、表面结构和官能团、等等,以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表面改性的目的(1)改善粉体颗粒的分散性、稳定性和相容性。
(2)提高粉体颗粒的化学稳定性,如耐药性、耐光性、耐候性等。
(3)改变粉体的物理性质,如光学效应、机械强度等。
(4)出于环保和安全生产目的。
三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1)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塑料、橡胶等)•改善无机填料(包括增量无机填料和功能性无机填料)与有机(高聚物)基料的相容性,提高其分散性及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2)油漆、涂料•提高涂料、油漆中颜料的分散性并改善涂料的光泽、着色力、遮盖力和耐候性、耐热性、保光性、保色性等•(3)无机/无机复合材料•提高无机组分,特别是小比例无机组分在大比例无机组分中的分散性,如陶瓷颜料和多相陶瓷材料•(4)吸附与催化材料•提高选择性、活性和机械强度•(5)健康与环境保护•(6)超细和纳米粉体制备中的抗团聚•(7) 其它(插层改性)四粉体表面改性的主要研究内容•(1)粉体表面改性的原理和方法•表面或界面性质与其应用性能的关系•表面或界面与表面改性剂或处理剂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模型•各种表面改性方法的基本原理或理论基础,包括表面改性处理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拟和化学计算等•(2)表面改性剂及其配方•种类、结构、分子量、活性基团与其应用性能或功能的关系•与粉体表面及复合材料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模型•用量和使用方法•新型和专用表面改性剂的制备或合成•(3)表面改性工艺与设备•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途粉体表面改性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途粉体的表面改性配方•影响表面改性效果的因素•高性能和专用改性设备的研制开发•(4)过程控制与产品表征与检测技术•过程温度、浓度、酸度、时间及表面改性剂用量、表面包覆率或包膜厚度等监控技术•表面改性产品的表征与检测(直接检测和表征)方法及仪器;•控制参数与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及过程的智能化控制等。
表面改性剂讲解
表面改性剂:涂料油墨的点睛之笔简介为什么改变涂料表面特性改变表面能优化表面消光蜡蜡在涂料油墨中起什么作用蜡的消光性能回到改变表面能怎样加入添加剂实际应用结论简介涂料和油墨的表面暴露在“外面的世界”里,必须经受一些严峻的环境考验,很可能导致体系本身的快速老化。
除了这一点,表面还是形成涂料外观的主要原因,比如光泽和“质感”,这些都来自于表面。
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加入改变涂料表面性能的特定添加剂――也就是表面改性剂,就无法得到优越的表面性能。
加入不同种类的添加剂,现在我们可以改变以下性能:•斥水性•耐刮擦、片落、损伤性能•耐磨性能•提高,或降低光泽•流动和流平性•柔和,平滑的质感•抗粘联性能•表面纹理为什么要改变涂料的表面性能?改变涂料的表面基本上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需要降低表面张力/表面能,以便获得与此相关的特定性能。
第二个原因,是获得不同的光学效果,比如消光,或者表面纹理。
后一种添加剂不一定需要影响体系的表面能――不过这要根据化学结构来看――也有很多种类的添加剂,同时改变了这项特性。
改变表面能设计涂料油墨配方时,必须明白表面张力和表面能的规律和关系,因为这个现象控制着很多我们需要的涂膜特性,比如流平性、润湿性、耐刮擦和损伤能力、斥水性以及表面“质感”等等。
所有这些特性,都严重依赖涂膜的表面张力。
涂料和油墨中使用的大多数介质表现出高表面能。
最常用的介质――比如以环氧为例――表面能是47达因/厘米(参见图表)。
涂料油墨中使用的大多数其他介质――除了硅树脂以外――数值都在差不多的水平。
由于一般涂膜具有这个相对较高的表面能数值,所以很难得到优越的流平性、质感和耐刮擦、损伤性能。
硅树脂、各种蜡产品以及特定的表面活性剂,都是专门设计,用来提高这些性能的。
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这些产品的优劣。
尽管它们都能用来改变表面能,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别却很大。
优化表面很多情况下,必须改变涂料或者油墨的表面光学效果,比如降低光泽或者特定纹理。
表面改性剂
表面改性剂1、偶联剂 (2)2、表面活性剂 (6)3、有机硅 (7)4、不饱和有机酸及有机低聚物 (8)5超分散剂 (9)6水溶性高分子 (9)7无机表面改性剂 (9)1、偶联剂偶联剂是具有两性结构的化学物质,按其化学结构和成分可分为硅烷类、钛酸酯类、铝酸酯类、锆铝酸盐及有机络合物等几种。
其分子中的一部分基团可与粉体表面的各种官能团反应,形成强有力的化学键合,另一部分基团可与有机高聚物基料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缠绕,从而将两种性质差异很大的材料牢固的结合起来,使无机粉体和有机高聚物分子之间建立起具有特殊功能的“分子桥”。
1.1 钛酸酯偶联剂结构式其中:1≤m≤4,m+n≤6;R1为短碳链烷烃基;R2为长碳链烷烃基;X为C、N、P、S等元素;Y为羟基、氨基、双键等基团。
功能区1--(R1O)m为与无机填料,颜料起偶联作用的基团,根据此基团的不同,钛酸酯偶联剂分为三种类型:单烷氧基型、螯合型、配位型。
其中单烷氧基型适用于干燥的仅含键合水的低含水量的无机颜料或填料;螯合型适用于高含水量的无机颜料或填料。
钛酸酯偶联剂的用量是要使钛酸酯偶联剂分子中的全部异丙氧基与无机粉体表面所提供的羟基或质子发生反应,过量是没有必要的。
钛酸酯偶联剂的用量大致为填料或颜料用量的0.1-3%。
被处理的填料或颜料的粒度越细,比表面积越大,钛酸酯偶联剂的用量就越大。
1、单烷氧基型钛酸酯的使用方法单烷氧基型钛酸酯偶联剂,除含有三乙醇胺基(即属单烷氧基型,又属螯合型)、焦磷酸酯基两类外,大多数耐水性差,只能在溶剂中溶解和包覆粉体物料。
操作方法:先将单烷氧基型钛酸酯偶联剂溶解在少量异丙醇、甲苯、二甲苯等烃类溶液中,然后和粉体物料在温室下搅拌均匀,适当升温,在900C搅拌混合一定时间,确保钛酸酯偶联剂与粉体表面的偶联作用。
如果没有条件加温,偶联剂作用在室温下也能进行,只是比较缓慢,最好在室温下搅拌2h然后放置过夜后使用。
一般讲,溶剂用量大,对粉体的包覆效果较好,但溶剂最终必须除去。
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与机制
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与机制材料的表面改性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用于提高材料的特性和性能。
通过对材料表面的处理,可以改变其表面性质,如增加化学反应活性、提高抗腐蚀性能、改善疲劳性能等。
本文将探讨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与机制。
一、物理方法1. 涂层技术涂层技术是常用的一种表面改性方法,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薄膜来改变其性质。
常见的涂层技术包括溅射法、电镀法、喷涂法等。
涂层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性,同时也可以改变材料的外观。
2. 热处理热处理是一种利用高温对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
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温度和时间,可以改变其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能。
例如,淬火可以使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3. 表面改性剂表面改性剂是一种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薄膜或覆盖层的物质。
通过采用表面改性剂,可以改善材料的润滑性、耐腐蚀性等特性。
表面改性剂常常被用于润滑油、防锈剂等领域。
二、化学方法1.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一种将材料浸泡在化学溶液中的方法,通过与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
比如,氧化处理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
2. 化学合成化学合成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材料的方法。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物质,可以改变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质。
化学合成常常用于制备新的纳米材料和功能性材料。
三、生物方法1. 生物体反应生物体反应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内部的化学反应来改变材料性质的方法。
例如,生物体内的酶可以催化一些特定的化学反应,从而对材料进行改性。
2. 生物微生物处理生物微生物处理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改变材料性质的方法。
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作用来改变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质,例如,通过菌种的作用,可以使材料表面具有抗菌性能。
四、机制材料表面改性的机制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氧化反应在许多材料的表面改性过程中,都涉及到氧化反应。
例如,金属材料表面的氧化处理可以形成氧化膜,提高抗腐蚀性能。
2. 化学键形成材料表面的改性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化学键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改性剂:涂料油墨的点睛之笔简介为什么改变涂料表面特性改变表面能优化表面消光蜡蜡在涂料油墨中起什么作用蜡的消光性能回到改变表面能怎样加入添加剂实际应用结论简介涂料和油墨的表面暴露在“外面的世界”里,必须经受一些严峻的环境考验,很可能导致体系本身的快速老化。
除了这一点,表面还是形成涂料外观的主要原因,比如光泽和“质感”,这些都来自于表面。
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加入改变涂料表面性能的特定添加剂――也就是表面改性剂,就无法得到优越的表面性能。
加入不同种类的添加剂,现在我们可以改变以下性能:•斥水性•耐刮擦、片落、损伤性能•耐磨性能•提高,或降低光泽•流动和流平性•柔和,平滑的质感•抗粘联性能•表面纹理为什么要改变涂料的表面性能?改变涂料的表面基本上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需要降低表面张力/表面能,以便获得与此相关的特定性能。
第二个原因,是获得不同的光学效果,比如消光,或者表面纹理。
后一种添加剂不一定需要影响体系的表面能――不过这要根据化学结构来看――也有很多种类的添加剂,同时改变了这项特性。
改变表面能设计涂料油墨配方时,必须明白表面张力和表面能的规律和关系,因为这个现象控制着很多我们需要的涂膜特性,比如流平性、润湿性、耐刮擦和损伤能力、斥水性以及表面“质感”等等。
所有这些特性,都严重依赖涂膜的表面张力。
涂料和油墨中使用的大多数介质表现出高表面能。
最常用的介质――比如以环氧为例――表面能是47达因/厘米(参见图表)。
涂料油墨中使用的大多数其他介质――除了硅树脂以外――数值都在差不多的水平。
由于一般涂膜具有这个相对较高的表面能数值,所以很难得到优越的流平性、质感和耐刮擦、损伤性能。
硅树脂、各种蜡产品以及特定的表面活性剂,都是专门设计,用来提高这些性能的。
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这些产品的优劣。
尽管它们都能用来改变表面能,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别却很大。
优化表面很多情况下,必须改变涂料或者油墨的表面光学效果,比如降低光泽或者特定纹理。
要降低体系的光泽,可以通过引进一种“微观粗糙”的表面,来“破坏”高光涂膜的光滑表面,这样入射光线就会被反射到各个不同的方向(如图)常用的消光解决方案,是加入氧化硅消光剂。
这种添加剂能很有效地降低各种体系的光泽――不仅是溶剂型――还有水性体系。
消光效果依赖于多孔性――以及不规则的颗粒表面。
当在涂料油墨体系中加入足够的数量,当涂膜干燥收缩时,它们就会扩展到涂膜表面,这样就能把涂膜从一个光滑的――甚至高光的表面,变成平光表面。
大多数情况下,添加量2-4%时,就能达到效果。
氧化硅助剂在一般溶剂型体系,和水性体系里面一样有效,但是在现代高固含量――或者无溶剂体系中,效果就差得多了。
其消光机理――如上文所述――此时不再发生作用。
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溶剂:所以不发生――或者很少发生涂膜收缩。
这意味着要达到消光效果,就必须增加添加数量,比如达到10-15%的水平。
但是这样一来,其他问题就出现了:体系的粘度和流变水平,上升到了不可接受的地步。
换句话说,消光效果和应用特性,实际上不可能同时达到足够好的程度。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不依靠涂膜收缩来消除光滑表面的添加剂。
加入的数量必须相对较低――以便维持应用性能――但是同时必须能有效影响涂膜表面。
这种产品确实存在:消光蜡什么是蜡?几个世纪以来,蜡意味着蜂蜡。
主要用来燃烧蜡烛,偶尔也用在船只防水。
在17世纪,第一批巴西棕榈蜡被进口到欧洲。
那时,蜡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
后来,化石材料,比如褐煤蜡、固体石蜡还有微晶蜡纷纷加入蜡的家族。
蜡的化学性能:总的倾向今天,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蜡。
很多都是合成的,蜡是什么,这个问题变得更难回答。
下表给出了最常用天然蜡的特性汇总――巴西棕榈蜡――还有各种合成蜡。
聚乙烯蜡――仍然是使用最广泛的蜡――被列在当中:它是“万蜡之母”蜡在涂料油墨中起什么作用蜡作为表面改性剂,必须出现在体系表面,才能发挥作用。
基本上,有两种理论解释这个现象:轴承效应和漂浮效应。
原理如下图所示,两种理论都有充分依据。
轴承理论认为蜡只有在其颗粒尺寸接近涂膜厚度、或者稍大时,才能发挥作用,这解释了蜡对于提高涂料耐刮擦和耐损伤性能的有利影响。
该理论得到了以下观察结果的支持:•a)各种颗粒极细的蜡产品,没有更粗一点的产品有效•b)在很快干燥的涂膜中,蜡没有时间漂浮到表面•c)高粘度涂料中,蜡不能漂浮,因为在涂膜中的运动受到限制这些陈述都来自于对薄膜印刷油墨的观察,厚度范围通常是3-5微米。
同时,凹版,或者凸版印刷油墨的干燥时间的确非常短。
最后一个反对漂浮理论的证据,就是各种蜡产品可以在高粘度的涂层中起作用,比如转印油墨,在这种情况下,蜡不大可能漂浮到表面上。
漂浮理论假设,蜡实际上能漂浮到涂膜表面,来发生作用。
这个理论也得到有力支持:•a)微细颗粒的蜡(3-5微米)在厚膜中有效(在超过100微米的特定无溶剂体系中)•b)“重”组分,比如PTFE(四氟乙烯,比重0.15),在厚膜中不是经常有效,因为只有一小部分能达到表面•c)有些情况下,厚膜中的蜡,消光能力超过薄膜。
看起来存在“水池效应”:如果涂膜中的蜡越多,那么能飘浮到表面的也越多。
可以推论说,这两种“观点”(就像双重信仰)都有一定价值,主要看立足点在哪一边,到底是油墨(薄膜,干燥快),还是涂料(较厚的涂膜,更长的干燥时间)蜡的消光性能不管哪一种情况,蜡都是在表面发生作用。
根据蜡的类型,以及蜡的颗粒尺寸,它可以用作消光剂。
在很多方面,蜡和氧化硅不同。
当然,这有优点,也有缺点。
效率――坏消息在“普通”的体系里面,和氧化硅相比,蜡的效率要低50%。
换句话说,如果添加2%的氧化硅能达到你所希望的消光效果,那么用好的消光蜡就需要4%,比如聚乙烯蜡,才能达到同样的消光水平。
效率――好消息不过,在高固含量体系里面,比如以前讨论过的紫外体系,选择合适的蜡要比氧化硅效果好。
根据前面提高的漂浮理论,这是由于蜡能漂浮到表面。
这意味着只需要加入较少的蜡,就能得到很好的消光效果,同时保持体系的粘度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同时,作为额外收获,耐损伤性能明显提高,同时耐刮擦性能和表面质感(或者叫触感)也提高了。
紫外体系的消光(60度)和粘度上面显示的是,在100%固体的地板涂料紫外体系中,粘度和消光的影响。
选择了两种知名的氧化硅品牌,与两种100%聚乙烯蜡比较。
通过图形可以看到,氧化硅和蜡的添加量为10%。
对于氧化硅,体系的粘度上升到了不可接受的水平,但是体系的光泽仅仅下降了一点。
对于蜡,从60度角观察,光泽下降了30%,体系粘度仅仅提高了一点。
需要补充一句,这样的消光效果只有使用特种纯聚乙烯蜡才能达到。
评估的其他蜡,比如聚乙烯共聚物蜡,聚乙烯或者四氟乙烯PTFE化合物等等,对于粘度的影响都很小,但是消光效果达不到这个水平。
对平光光泽的影响平光光泽是不同角度观察时,光泽/平光的变化。
对于这个特性,蜡产品和氧化硅也有不同的影响。
改变角度,比如从60度转到30度,氧化硅消光体系的消光性能将下降,也就是更倾向于高光。
蜡产品对此不敏感。
从不同角度观察涂层,光泽只有少许变化。
对耐刮擦性能的影响对于消光涂料来说,最难的问题就是保持或者获得很好的耐刮擦能力。
光泽越低,越难防止表面对于刮擦的敏感性。
这一次,氧化硅和蜡的性能再次体现出不同。
在氧化硅消光的表面刮擦,通常只能得到白色刮痕。
对于蜡消光表面来说,对于刮擦不太敏感――当然这和使用的蜡有关――可能表现出“光泽刮痕”。
解释很明显:刮擦一个氧化硅消光表面,将打破突出的氧化硅颗粒,形成白色刮痕。
由于蜡不像氧化硅那么脆,但是倾向于随温度变化――突出的蜡颗粒不会破裂,但是可能在高压下融解,在涂层表面形成“污损”,造成光泽刮痕。
回到改变表面能硅树脂类添加剂,表面活性剂,还有蜡都能对涂料油墨的表面能形成明显影响。
问题仍然是:“我们应该先看哪一种?”答案则可能是,需要对比所有产品的优缺点。
正如我们都知道的那样:没有一种产品――单打独斗――就能解决涂料和油墨的问题。
我们得出的解决方案,将会是一个折中:“将会得到这些性能,同时失去那些……”让我们逐个看看:硅树脂正如从表面能图表上看到的那样,硅树脂的数值很低,只比PTFE高。
这意味着将会对所有相关于低表面能的特性,产生影响,比如流平、流动、斥水性、以及耐刮擦性能。
因为硅树脂很容易迁移到表面,所以只要添加很少数量,就能达到效果。
这种添加剂的主要优点在于――作为液体产品――只需要用低能量的设备搅拌加入就行了,而这样的低能量设备根本不会影响涂料的光泽。
如果需要低表面能,同时不能影响高光性能,那么除了硅树脂别无选择。
不过,还有唯一的一个缺点:根据使用硅树脂的种类不同,可能对涂料的二次涂装,或者涂层之间的粘合造成影响。
由于这个原因,很多配方师都宁可不用这个产品。
在需要改变涂料外观、以及表面“触感”的情况下――比如涂料需要“柔和的触感”――这时,使用部分经过特殊改性的硅树脂就能达到效果。
有些硅树脂是交联的,所以能产生三维的网络,形成弹性颗粒。
可以悬浮在水性乳液中,或者制成颗粒,使用时可以搅拌加入涂料配方。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通常用于改善颜料、填料分散性,不过也可以成为解决表面问题的高效助剂,用来处理基材润湿、流平性等等问题。
在涂料配方中,用于流平和润湿功能的表面活性剂,大致分成两类。
烃类表面活性剂和氟碳类表面活性剂。
烃类表面活性剂中,用来降低表面张力的主要结构,由碳和氢组成,而氟碳类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功能性结构,由氟和碳组成。
不论是烃类还是氟碳类表面活性剂,都有阴离子、非离子和阳离子三类化学品。
烃类表面活性剂通常要比氟碳类表面活性剂便宜,并且烃类表面活性剂具有各种功能基团。
另一方面,氟碳类表面活性剂,能把表面张力变得很低。
氟碳表面活性剂同时要比烃类表面活性剂效率更高――也就是产生效果需要的浓度更低。
氟碳表面活性剂可以进行调整,适用于各这涂料体系,包括溶剂型,或者水性体系、高固含量涂料、以及粉末涂料。
因为烃类表面活性剂相对比较便宜,所以涂料配方中出于经济因素考虑,一般会首先试用。
比较好的基本配方浓度,是重量百分比0.3-0.4%。
必须把浓度调整到表面张力开始下降为止。
烃类表面活性剂通常能把涂料的最低表面张力降低到28-35达因每厘米。
如果烃类表面活性剂试用不能解决涂料问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涂料表面张力尽管降低了一点,但是还是比较高•烃类表面活性剂不是体系里面表面张力最低的组分。
例如,如果配方里使用了硅树脂消泡剂,当干燥或者固化工艺中出现表面张力梯度时,再使用烃类表面活性剂就不能解决问题。
•必须使用高浓度的烃类表面活性剂才能充分降低表面张力――这是烃类表面活性剂最常见的问题――这会把涂料对水分的敏感性,提高到无法容忍的地步。
如果尝试烃类表面活性剂之后,出现了以上一种或几种情况,下一步就必须在配方中使用氟碳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