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改性剂

合集下载

有机硅在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有机硅在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有机硅在表面改性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表面改性技术因其能够提高材料表面性能而被广泛应用。

其中,有机硅成为了表面改性技术的首选之一。

一、有机硅的概述有机硅就是一种中心原子是硅,并且有机基团附着在硅原子周围的有机化合物。

其具有高化学稳定性、极强的耐高温性、防水、耐腐蚀、抗氧化等优异性能。

由于这些特性,有机硅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改性、涂料、密封胶、消泡剂等领域。

二、2.1 有机硅改性剂有机硅改性剂是一种将有机硅化合物与被改性材料混合,在材料的表面或体内形成有机硅层的化学剂。

该层不仅能够增强材料的耐候性、耐磨性和耐化学性,还可以增加表面张力、提高润湿性和附着力,从而改善材料的性能。

有机硅改性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涂料、塑料、纺织品、橡胶、纸张、陶瓷、金属等。

2.2 涂料中的有机硅改性剂有机硅改性在涂料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将有机硅改性剂加入到涂料中,可以大大提高涂料的附着力、耐磨性、耐腐蚀性、耐候性和抗污染性。

同时,有机硅改性还可以改善涂层的流变性能,降低涂料的粘度,提高涂装效率。

2.3 塑料中的有机硅改性剂有机硅改性剂在塑料加工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将有机硅改性剂与塑料混合后,可以大大提高塑料的耐磨性、耐温性、耐化学性、抗UV性以及耐老化性。

同时,有机硅的加入还可以提高塑料表面的亲水性,增加塑料表面的粘附力。

2.4 纺织品中的有机硅改性剂有机硅改性剂在纺织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其可以大大提高纺织品的防水性、耐磨性、抗静电性和防污性。

与传统防水材料相比,有机硅改性剂可以避免传统防水剂使用后对纺织品的呼吸性和手感的影响,从而使纺织品更加舒适。

三、总结有机硅作为一种常用的表面改性剂,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仅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品质,还为工艺流程提供了巨大的改进空间。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有机硅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具体应用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具体应用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具体应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简称APTES)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具有3个氨丙基基团和3个甲氧基基团,化学式为C9H23NO3Si。

APTES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因此在多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APTES的具体应用。

1.表面改性剂APTES可用作表面改性剂,用于改善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界面相容性。

由于其具有亲水性的氨基和亲油性的甲氧基,APTES可以在有机和无机材料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架桥层,从而实现表面改性。

通过在材料表面交联APTES,可以提高材料的润湿性、粘附性、耐磨性等性能。

2.蛋白质固定化APTES可以与蛋白质表面的氨基反应,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这种特性使得APTES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固定化的研究和应用。

将APTES修饰的表面与蛋白质接触,可以有效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活性,并实现其在生物传感器、酶固定化和蛋白质纯化等方面的应用。

3.超疏水表面制备APTES可用作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关键材料。

通过在材料表面修饰APTES,可以引入硅氧键和甲氧基基团,从而形成纳米级的有机硅薄膜。

这些薄膜具有极低的表面能,使得材料表面形成了高度疏水的特性,水滴在材料表面呈现出“蓝莓效应”。

这种超疏水表面对液滴、油滴等液体具有很强的抗湿润能力,对应用于微流体控制、油墨喷射和防水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4.化学传感器APTES修饰的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与生物分子发生特异性反应。

因此,APTES被广泛应用于化学传感器的制备。

将APTES修饰的材料与靶分子接触,可以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或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检测靶分子的存在和浓度变化。

这种化学传感器可以应用于生物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5.功能涂料由于APTES在有机硅体系中的良好分散性和界面亲和性,它可以用于制备功能涂料。

通过将APTES与有机硅树脂、有机溶剂和其他添加剂相混合,可以制备出具有较好耐候性、防腐性、耐热性和耐化学品侵蚀性能的涂料。

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与改性

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与改性

化学修饰及改性方法
钛酸酯偶联剂
(RO)M-Ti-(OX-R’-Y)N
偶联无机相
亲有机相
单烷氧基型 异丙基三(异硬脂酰基)钛酸酯 异丙氧基三(磷酸二辛酯)钛
i-C3H7OTi[OP(OC8H17)2]3
O

HO
Ti-O-CH-CH3
CH3
Ti-O-
X-C、N、P、S等元素 R’-长链烷烃 Y-羟基、氨基、环氧基、双键等
03
不饱和有机酸
如油酸,用于处理含碱金属粒子的无机矿物填料
有机硅
硅油、硅表面活性剂,用于高岭土、碳酸钙滑石粉、 水合氧化铝等表面的改性
高级脂肪酸及其盐
用于氧化铁红、铁黑、铁黄等粉体表面的改性 如硬脂酸、硬脂酸锌
表面改性剂的种类
一部分为锚固基团,可通过离子对、氢键、范德华力等作用以单点或多点的形式紧密地结合在颗粒表面上,另一部分为具有一定长度的聚合物链。适用于提高颜料、填料在非水介质中的分散度
表面工程: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粒子表面进行处理,有目的地改变粒子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原子层结构和官能团,表面疏水亲水性,电性和反应特性等,实现人们对纳米微粒表面的控制.
表面修饰与改性目的: 改善或改变纳米粒子的分散性 提高微粒表面活性 使微粒表面产生新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 改善纳米粒子与其它物质之间的相容性
超分散剂(BYK公司)
在颗粒表面可形成多点锚固,提高了吸附牢固度而不易解吸 溶剂化链比传统分散剂亲油基团长,可起到有效的空间稳定
特点:
形成极弱的胶束,易于活动,能迅速移向颗粒表面,起到润
作用
不会在颗粒表面导入亲油膜,从而不致影响产品的应用性能
湿保护作用
表面改性剂的种类
表面改性剂的种类(常见超分散剂)

《粉体表面改性》--3表面改性剂

《粉体表面改性》--3表面改性剂

表面活性剂
• (2)高级胺盐 • 阳 离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 其 分 子 通 式 为 RNH2( 伯 胺 ) 、 R2NH(仲胺)R3H(叔胺)等.其中,至少有1~2个为长链 烃基(C12 ~C22)。与高级脂肪酸一样,高级胺盐的烷 烃基与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相近,因此与高聚物基料 有一定相容性,分子另一端的氨基与无机粉体表面 发生吸附作用。 • 在对膨润土或蒙脱石型粘土进行有机覆盖(或插 层)处理以制备有机土时,一般采用季铵盐,即甲 基苯基或二甲基二烃基胺盐
偶联剂
• 硅烷偶联剂的应用: • 适用于中性和酸性无机粉体的表面处理 • Ⅰ品种选择 • 在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矿物粉体时,品种选择 至关重要。 • 选择考虑因素: • ①应用体系的性质或树脂种类; • ②填充材料(或复合体系)的技术指标要求
偶联剂
• Ⅱ用法: • 一般水解后使用。水解pH范围为酸性或中性 (pH3.5~6.0)。 • Ⅲ用量: • 一般为粉体质量的0.2~2.0%;如已知粉体的比表面 积和偶联剂最小包覆面积可按下式估算:
偶剂
• (3)铝酸酯偶联剂 • 化学通式: • Dn • ↓ • (RO)x—Al----(OCOR’)m
• 式中, Dn代表配位基团,如N、O等
偶联剂
• 用途: • 各种无机填料、颜料及阻燃剂,如重质碳酸 钙、碳酸镁、磷酸钙、硫酸钡、硫酸钙、滑 石粉、钛白粉、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镁、 铁红、铬黄、碳黑、白炭黑、立德粉、云母 粉、高岭土、炼铝红泥、叶腊石粉、硅灰石 粉、粉煤灰、玻璃粉、玻纤、氢氧化镁、氢 氧化铝、三氧化二锑、聚磷酸铵、偏硼酸锌 等的表面改性
偶联剂
• 配位型 • (i—C3H7O)4Ti•[P—(OC8H17)2OH]2
• 配位型偶联剂是以2个以上的亚磷酸酯为配体,将磷 原子上的孤对电子移到钛酸酯中的钛原子上,形成2 个配价健, 钛原子由4价键转变为6价键,降低了钛酸 酯的反应活性,提高了耐水性。配位型钛酸酯偶联剂 多数不不溶解于水,可以直接高速研磨使之乳化分散 在水中,也可以加表面活性剂或亲水性助溶剂使它分 散在水中,对填、颜料进行表面处理

jsr 微球表面电荷的作用

jsr 微球表面电荷的作用

jsr 微球表面电荷的作用
JSR微球是一种表面改性剂,用于改变物质的表面性质。

其表面电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分散性:带电的JSR微球可以与带相反电荷的物质产生静电作用,
使微球与其他物质更易于分散。

例如,带正电的JSR微球可以与带负电的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悬浮液或乳液。

2. 增强吸附性:带电的JSR微球可以与带相反电荷的表面发生吸附,从而
增强其对表面的附着力。

这种电荷相互作用可用于在材料表面涂覆、固定或修饰活性物质。

3. 促进离子交换:带电的JSR微球可以作为离子交换剂,用于分离、纯化
或去除溶液中的离子。

例如,带正电的JSR微球可以吸附溶液中的阴离子,而带负电的微球则可以吸附阳离子。

4. 调节表面张力:通过改变JSR微球的电荷性质,可以调节其表面的张力。

这可用于改善材料的润湿性、抗污性或防雾性能。

5. 增强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带电的JSR微球可以改善材料的
生物相容性,促进细胞的粘附、生长和分化。

例如,带正电的JSR微球可以吸引带负电的细胞膜,促进细胞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JSR微球的表面电荷具有多种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物质的分散性、吸附性、离子交换、表面张力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JSR微球,以实现最佳的性能表现。

玻璃微珠改性技术方法大全以及粉体表面改性剂的作用

玻璃微珠改性技术方法大全以及粉体表面改性剂的作用

玻璃微珠改性技术方法大全以及粉体表面改性剂的作用空心玻璃微珠是由纳硅硼酸盐材料经特殊工艺制成的薄壁、封闭的微小球体,球体内部包裹一定量的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耐高温,耐腐蚀、防辐射、密度小、低导热率、高绝缘度、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好等,作为复合材料的填料使用,能降低基体密度,提高基体的刚度、强度、绝缘性、尺寸稳定性等。

广泛应用于建材、塑料、橡胶、涂料、航海和航天等领域。

玻璃微珠表面改性技术表面改性是优化玻璃微珠等无机粉体材料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提高材料的应用性能和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方法有:表面化学改性、表面包覆改性、高性能表面改性及机械力化学改性。

(1)表面化学改性所谓表面化学改性是指通过表面改性剂与颗粒表面之间的化学吸附作用或者化学反应,改变粒子的表面结构和状态,从而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

表面化学改性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在玻璃微珠等无机粉体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表面包覆改性表面包覆改性是利用无机物或有机物对无机粒子表面进行涂覆/涂层以达到改性的方法,包覆物理涂覆、化学包覆及简单化学反应或沉淀现象进行包覆。

化学包覆是利用官能团反应、游离基反应、溶胶吸附等对无机粉体进行表面包覆改性,从而改善其在高分子聚合物的分散性、相容性等,让其具有更广的使用价值。

物理涂覆是利用表面活性剂、水溶性或者油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等对粉体表面进行覆膜处理来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进而改善无机粉体的胶结能力、强度、耐温能力等。

(3)高能表面改性高能表面改名是指利用紫外线、红外线、电晕放电、等离子提照射和电子束辐射等办法对粉体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

(4)机械力化学改性机械力化学改性是利用粉体超细粉碎及其他强烈机械力作用有目的的激活颗粒表面,使其结构复杂或表面无定型化,从而增加其与有机物或其它无机物的反应活性。

机械力化学改性有两层含义:(1)利用矿物超细粉碎规程中机械应力的作用激活矿物表面,使表面晶体结果与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应用需要。

碳酸钙表面改性常用改性剂有哪些

碳酸钙表面改性常用改性剂有哪些

碳酸钙表面改性常用改性剂有哪些?在实际生产中,碳酸钙的表面处理主要分为干法改性和湿法改性。

对于重钙、部分低档次轻钙等普通产品,可采用干法处理,对于纳米碳酸钙、专用碳酸钙等中高档次的产品则需采用湿法处理。

1、碳酸钙干法改性常用改性剂干法改性是将表面处理剂与碳酸钙粉末直接混合,通过高速旋转、喷淋等方式,使改性剂一端的基团与碳酸钙表面形成强化学键,另一端与高分子材料发生反应或物理缠绕,从而实现对碳酸钙的表面改性。

干法改性的工艺原理简单,设备要求也不高,但此法缺点也很明显,无法达到非常均匀的包覆效果,总有部分碳酸钙无法被包覆,这将导致产品在应用时使制品出现缺陷。

故干法改性一般适用于对性能要求不太高的产品。

干法改性工艺使用的表面处理剂主要有:钛酸酯类:主要分为单烷氧型,螯合型和配位型三大类。

单烷氧型因含有功能性基团,比较适合干法改性;螯合型因含有乙二醇基,比较适合湿法改性工艺;而配位型一般难溶于水,不与酯发生反应,适合干法改性。

铝酸酯类:常温下为白色蜡状固体,热分解温度高、约300℃,具有反应活性强,无毒、味弱、价格较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但因为易水解,钛酸酯只适合于干法改性工艺。

由于铝酸酯对PVC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润滑性,其已广泛应用于碳酸钙表面处理及塑料产品的加工中。

硼酸酯类:常温下为白色粉状或块状固体,由于具有优异的抗水解性和热稳定性,硼酸酯不仅可以应用于干法改性,湿法改性也同样适合。

磷酸酯类:表面处理时,可以与碳酸钙表面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磷酸钙包覆在碳酸钙表面,从而达到表面改性功能。

用磷酸酯处理过的碳酸钙在应用时可提高材料的加工、机械性能,同时也可改善制品的阻燃性和耐腐蚀性。

2、碳酸钙湿法改性常用改性剂湿法改性是将表面处理剂溶于水,加入到碳酸钙水溶液中,通过控制加入速度,溶液温度,包覆时间来进行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

相较于干法改性,湿法改性的包覆效果明显更好,包覆的更加均匀,得到的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

材料表面改性与润滑性能提升研究

材料表面改性与润滑性能提升研究

材料表面改性与润滑性能提升研究摘要:材料表面改性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提升材料的润滑性能。

本文将探讨材料表面改性与润滑性能提升的研究。

导言:随着工业的发展,润滑性能对于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至关重要。

而材料的表面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润滑性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材料表面改性方法,并探讨它们对润滑性能的影响。

一、材料表面改性方法1. 表面涂覆:通过在材料表面涂覆一层润滑材料,如聚四氟乙烯(PTFE)等,可以降低表面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从而提高润滑性能。

2. 表面改性剂添加:将一定量的表面改性剂添加到润滑剂中,可以形成一层钝化膜,从而减少材料之间的摩擦和磨损。

3. 离子注入: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氮化层或氧化层,可以降低表面摩擦系数和磨损率。

二、材料表面改性对润滑性能的影响1. 降低摩擦系数:材料表面改性可使材料表面更加光滑,减少摩擦力,从而降低摩擦系数。

2. 减少磨损率:表面改性可以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抗磨性,减少磨损率,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3. 提高润滑性能:通过表面改性剂的添加或涂覆,可以形成一层光滑的保护层,减少材料表面间的接触,从而提高润滑性能。

三、实验研究本文通过对几种不同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对比不同材料在改性前后的润滑性能进行了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可以降低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提高润滑性能。

同样,在添加表面改性剂的润滑剂中,材料的润滑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通过离子注入形成的氮化层或氧化层也可以改善材料表面的润滑性能。

结论:材料表面改性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提高材料的润滑性能。

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剂添加和离子注入等方法,可以降低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从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探索新的表面改性方法,并深入研究材料表面改性对润滑性能的影响机制,以进一步提升材料的润滑性能。

阻聚剂705

阻聚剂705

阻聚剂705
阻聚剂705是一种常用的尼龙聚合膜表面改性剂,可以改善尼龙聚合膜的表面性能,以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防止由外部水分所带来的腐蚀和锈蚀。

属于特种改性剂,主要通过阻止空气中的水分子以及溶剂释放度进行表面改性。

阻聚剂705属于聚醚树脂改性,具有出色的抗紫外线性能,具有很高的抗水、耐酸碱、耐摩擦性。

它的主要成分是环氧含量高达85%的聚氨脂,以及聚醚醚树脂,水性光固化剂。

通过特殊的制备工艺,可以改变各种聚氨脂的构造,达到优化抗紫外线、耐腐蚀、附着力和润湿性能。

阻聚剂705可以用于尼龙聚合膜表面改性,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避免腐蚀和锈蚀。

它能有效抑制尼龙表面受水解作用导致的氧化,减少尼龙表面的游离基,增强尼龙表面的耐候性能,抗湿性能也有一定提高。

此外,由于阻聚剂705表面紧密,具有出色的抗紫外线性能以及抗水、耐酸碱、耐摩擦性,因此也可以用于其他各种材料的表面改性,提高材料的抗紫外线性能和耐候性。

有了它,对各类表面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有一定的提高,还能起到防污抑菌,提高表面光亮度的作用。

最后,阻聚剂705具有良好的空气湿润性,能够抑制空气中的水分子,保护表面材料不受外部水分的侵蚀,延长表面材料的使用寿命,并有效提高产品的耐候性。

总之,阻聚剂705是一种新型的尼龙聚合膜表面改性剂,特殊的抗紫外线和抗水、耐酸碱、耐摩擦性能为不同表面材料提供了改善和保护,特别是在高温,湿热环境中,表现出了极佳的耐候性能。

表面改性剂汇总

表面改性剂汇总

(2)硅烷偶联剂
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低分子有机硅化合物.其通 式为:
RSiX3
式中, R代表与聚合物分子有亲和力或反应能 力的活性官能团 , 如氧基、乙烯基、环氧基、 酰胺基、氨丙基等; X 代表能够水解的烷氧基 ( 卤素、烷氧基、酰 氧基等).
(2)硅烷偶联剂
硅烷与无机粉体的作用机理: 首先X基水解形成硅醇,然后与无机粉体表面上 的羟基反应 ,形成氢键并缩合成—SiO—M共价 健(M表示无机粉体表面). 同时 , 硅烷各分子的硅醇又相互缔合齐聚形成 网状结构的膜覆盖在填料表面 , 使无机粉体表 面有机化.
(3)铝酸酯偶联剂
特点:
具有与无机粉体表面反应活性大、色浅、无毒、味小、 热分解温度较高以及使用方便等特点。在PVC填充体 系中铝酸酯偶联剂有较好的热稳定协同效应和一定的 润湿增塑效果。
用途:
各种无机填料、颜料及阻燃剂,如重质碳酸钙、碳酸镁、 磷酸钙、硫酸钡、硫酸钙、滑石粉、钛白粉、氧化锌、 氧化铝、氧化镁、铁红、铬黄、碳黑、白炭黑、;立 德粉、云母粉、高岭土、炼铝红石、叶蜡石粉、硅灰 石粉、粉煤灰、玻璃粉、玻纤、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三氧化二锑、聚磷酸铵、偏硼酸锌等的表面改性处理。
Si-OH
Si-O
硅烷偶联剂的加入并未改变二氧化硅的物质组成和晶体结构, 只是 其表面的部分羟基与硅烷偶联剂作用生成Si-O键,表面有机成分增 多,疏水性增强。
(3)铝酸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联剂
化学通式:
Dn (RO)x—Al----(OCOR)m
式中, Dn代表配位基团,如N、O等;RO为与无机 粉体表面活泼质子或官能团作用的基团;COR为与高 聚物基料作用的基团。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苄基三甲基氯化铵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羧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硫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磷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胺盐型表面活性剂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鎓盐型表面活性剂多羟基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型表面活性剂支链烷基型表面活性剂烷基苯基型表面活性剂烷基萘基型表面活性剂松香衍生物型表面活性剂高分子量聚氧丙烯基型表面活性剂长链全氟代烷基型表面活性剂聚硅氧烷基型表面活性剂52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高级脂肪酸及其盐分子式为rcooh一端为长链烷基c1618结构和聚合物相似与聚合物有一定的相容性

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应用

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应用

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应用引言: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成为了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技术。

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可以使其具有特定的性能和功能,从而提高材料的附加值和应用范围。

本文将探讨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一、表面改性的基本原理材料的表面改性是指对材料的表面进行物理、化学或机械等方式的改变,以获得特定的性能或功能。

改性的基本原理是改变表面的化学组成或物理结构,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质。

常用的改性手段包括表面改性剂、涂层技术、等离子体处理、离子注入等。

二、常见的表面改性方法1. 表面改性剂表面改性剂是指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附着的物理或化学改性剂,改变表面性质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改性剂有溶剂、硅烷、含氟表面活性剂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多种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耐腐蚀性等。

2. 涂层技术涂层技术是对材料表面进行覆盖一层薄膜的方法,以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能。

常见的涂层技术包括溅射法、沉积法、喷涂法等。

涂层技术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水、防尘、隔热等功能。

3. 等离子体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是利用高能等离子体作用于材料表面,从而改变表面性质的方法。

等离子体处理可以产生高能离子束,使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结构改变,从而提高材料的附着力、耐磨性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金属、陶瓷等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4. 离子注入离子注入是通过将离子注入材料中,改变其表面性质的方法。

离子注入可以增强材料表面的硬度、抗腐蚀性能,并且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新的物理结构层。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学器件等领域。

三、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案例1. 汽车制造在汽车制造领域,通过表面改性技术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气候适应性。

例如,采用防腐涂层可以提高车体的耐腐蚀性,增加其使用寿命;利用氟化处理可以使车窗具有防雨效果,提高行车安全性;通过表面硬化技术,增强发动机缸体的强度和耐磨性。

聚合物表面改性

聚合物表面改性

聚合物表面改性聚合物表面改性根据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化学改性、光化学改性、表面改性剂改性、力化学处理、火焰处理与热处理、偶联剂改性、辐照与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一、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通过化学手段对聚合物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其具体方法包括化学氧化法、化学浸蚀法、化学法表面接枝等。

1.1化学氧化法是通过氧化反应改变聚合物表面活性,例如聚乙烯这种材料的表面能很低,用氧化剂处理聚乙烯,使其表面粗糙并氧化生成极性基团,从而使其表面能增高;在室温下将聚乙烯在标准铬酸洗液中浸泡1-1.5h,66-71℃条件下浸泡1-5min,80-85℃处理几秒钟,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通过臭氧氧化处理可有效地改善聚丙烯表面的亲水性,处理前的表面接触角为97°,臭氧氧化处理后,表面接触角将达到67°。

1.2化学浸蚀法是用溶剂清洗可除去聚烯烃表面的弱边界层,例如通过用脱脂棉蘸取有机溶剂,反复擦拭聚合物表面多次等1.3聚合物表面接枝,是通过在表面生长出一层新的有特殊性能的接枝聚合物层,从而达到显著的表面改性效果。

二、光化学改性光化学改性主要包括光照射反应、光接枝反应。

2.1光照射反应是利用可见光或紫外光直接照射聚合物表面引起化学反应,如链裂解、交联和氧化等,从而提高了表面张力。

如用波长184nm的紫外线在大气中照射聚乙烯能使表面发生交联,粘接的搭接剪切强度提高到15.4Mpa。

2.2光接枝反应就是利用紫外光引发单体在聚合物表面进行的接枝反应,该技术尤其适用于聚合物的表面改性,这是因为紫外线能量低,条件温和,只是在聚合物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反应,很难影响到聚合物本体。

例如对于一些含光敏基(如羰基),特别是侧链含光敏基的聚合物,当紫外线光照射其表面时,会发生反应,产生表面自由基。

三、表面改性剂改性采用将聚合物表面改性剂与聚合物共混的方式是一种简单的改性办法,它只需要在成型加工前将改性剂混到聚合物中,加工成型后,改性剂分子迁移到聚合物材料的表面,从而达到改善聚合物表面性能的目的。

了解碳酸钙表面改性的方法、工艺及常用改性剂

了解碳酸钙表面改性的方法、工艺及常用改性剂

了解碳酸钙表面改性的方法、工艺及常用改性剂碳酸钙是目前有机高聚物基材料中用量最大的无机填料,但是,未经表面处理的碳酸钙与高聚物的相容性较差,简单造成在高聚物基料中分散不均从而造成复合材料的界面缺陷,降低材料的机械强度。

随着用量的加添,这些缺点更加明显。

因此,为了改进碳酸钙填料的应用性能,必需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提高其与高聚物基料的相容性或亲和性。

1、碳酸钙表面改性简述碳酸钙的表面改性方法重要是化学包覆,辅之以机械化学;使用的表面改性剂包括硬脂酸(盐),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锆铝酸盐偶联剂以及无规聚丙烯,聚乙烯蜡等。

碳酸钙连续表面改性工艺表面改性要借助设备来进行。

常用的表面改性设备是SLG型连续粉体表面改性机、高速加热混合机以及涡流磨和流态化改性机等。

影响碳酸钙表面改性效果的重要因素是:表面改性剂的品种、用量和用法(即所谓表面改性剂配方);表面改性温度、停留时间(即表面改性工艺);表面改性剂和物料的分散程度等。

其中,表面改性剂和物料的分散程度重要取决于表面改性机。

2、脂肪酸(盐)改性碳酸钙硬脂酸(盐)是碳酸钙最常用的表面改性剂。

其改性工艺可以采纳干法,也可以采纳湿法。

一般湿法工艺要使用硬脂酸盐,如硬脂酸钠。

(1)硬脂酸干法改性碳酸钙涂酸磨机改性碳酸钙采纳SLG型粉体表面改性机和涡旋磨等连续式粉体表面设备时,物料和表面改性剂是连续同步给入的,硬脂酸可以直接以固体粉状添加,用量依粉体的粒度大小或比表面积而定,一般为碳酸钙质量的0.8%—1.2%;在高速混合机、卧式桨叶混合机及其他可控温混合机中进行表面包覆改性时,一般为间歇操作,首先将计量和配制好的物料和硬脂酸一并加入改性机中,搅拌混合15—60min即可出料包装,硬脂酸的用量为碳酸钙质量的0.8%—1.5%左右,反应温度掌控在100℃左右。

为了使硬脂酸更好地分散和均匀地与碳酸钙粒子作用,也可以预先将硬脂酸用溶剂(如无水乙醇)稀释。

改性时也可适量加入其他助剂。

硅烷偶联剂使用方法

硅烷偶联剂使用方法

硅烷偶联剂使用方法
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改性剂,其使用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将硅烷偶联剂充分摇匀,确保剂液均匀。

2. 表面处理:将需要处理的物体表面清洁干净,确保无尘、无油污等杂质。

3. 硅烷偶联剂的涂布:将硅烷偶联剂均匀地涂布在物体表面,可以使用刷子、喷雾器、浸泡等方式。

4. 固化处理:根据硅烷偶联剂的要求,进行固化处理。

有些硅烷偶联剂需要在常温下自然干燥,有些则需要在高温下加热。

5. 清洗处理:在固化处理完成后,需要将多余的硅烷偶联剂通过清洗的方式进行去除。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硅烷偶联剂时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避免接触眼睛和皮肤,以免造成伤害。

此外,不同种类的硅烷偶联剂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处理方式,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按照生产厂家的指导进行操作。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使用方法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使用方法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使用方法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是一种常用的有机硅化合物,也常称为VTS,其化学式为(CH3O)3SiCH=CH2。

它具有乙烯基和三个甲氧基基团,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改善材料的表面润湿性、增强涂层的附着力、提高树脂的耐候性和耐化学性等。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表面改性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能够被吸附在无机或有机物质表面,形成一层紧密而均匀的薄膜。

这薄膜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附着力,可以使材料的表面特性得到改善,如提高粘合强度、减少黏性、改善光泽和降低表面能等。

因此,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常被用作制备涂料、粘合剂、陶瓷材料、塑料等表面改性剂。

二、耐水性改善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能,能够形成一层具有疏水性的表面薄膜。

这种薄膜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分渗透,提高材料的耐水性能,如用于改善纺织品、纸张、木材等的抗水性能。

三、塑料增韧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对于热塑性塑料中的树脂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

它可以与树脂发生共聚反应,提高塑料的韧性和拉伸强度,同时改善塑料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

四、油墨和涂层助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可以作为印刷油墨和涂层助剂使用。

它可以提高颜料的分散性,增加油墨和涂层的附着力,提高耐久性和抗刮擦性能,同时还可以改善油墨和涂层的流动性和光泽度。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用作单一成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可以直接作为单一成分加入到目标系统中。

具体使用方法是根据目标系统的需要,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溶解或分散在适当的溶剂或介质中,然后通过喷涂、浸渍、刷涂等方式施加到目标物表面,完成表面改性。

二、用作共聚反应单体: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可以作为单体与其他共聚反应单体一起参与聚合反应,形成具有乙烯基和甲氧基基团的聚合物。

这种方法可以在合成过程中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其他单体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中,实现表面改性和性能增强。

三、作为添加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可以通过混合方式加入到目标系统中,用作添加剂。

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材料配方

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材料配方

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材料配方引言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保温材料,具有优异的绝热性能和疏水性能。

本文将介绍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材料的配方,并详细讨论每个成分的作用和添加比例。

成分及其作用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材料的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硅、表面改性剂、交联剂和溶剂。

下面将逐一介绍它们的作用。

1. 二氧化硅 (SiO2)二氧化硅是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起到支撑结构的作用。

它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抗压强度,可以有效阻止热量传导和承受外部压力。

在配方中,需要选择高纯度、细颗粒的二氧化硅,并控制其添加比例以达到所需的保温效果。

2. 表面改性剂表面改性剂是为了提高疏水性能而添加的成分。

它可以在二氧化硅表面形成一层疏水膜,阻止液体渗透和吸附,从而减少热传导。

常用的表面改性剂包括有机硅化合物、硅酮等。

在配方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表面改性剂,并控制其添加量以达到最佳的疏水效果。

3. 交联剂交联剂是为了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而添加的成分。

它可以将二氧化硅颗粒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三维网状结构,提高材料的抗压和抗拉强度。

常用的交联剂包括有机聚合物、无机盐类等。

在配方中,需要选择适当的交联剂,并控制其添加量以达到所需的强度和稳定性。

4. 溶剂溶剂是为了调整材料的粘度和流动性而添加的成分。

它可以使配方混合均匀,并便于后续加工。

常用的溶剂包括水、有机溶剂等。

在配方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溶剂,并控制其添加量以达到所需的粘度和流动性。

配方示例下面是一个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保温材料的配方示例:•二氧化硅:80%•表面改性剂:10%•交联剂:8%•溶剂:2%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配方仅供参考,具体的配方比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试验和优化来确定最佳的配方比例。

制备方法下面是一个简要的制备方法:1.将二氧化硅和溶剂加入搅拌机中,并搅拌均匀,形成一个均质的混合物。

2.将表面改性剂逐步加入混合物中,并继续搅拌,直至表面改性剂完全溶解。

表面改性剂讲解

表面改性剂讲解

表面改性剂:涂料油墨的点睛之笔简介为什么改变涂料表面特性改变表面能优化表面消光蜡蜡在涂料油墨中起什么作用蜡的消光性能回到改变表面能怎样加入添加剂实际应用结论简介涂料和油墨的表面暴露在“外面的世界”里,必须经受一些严峻的环境考验,很可能导致体系本身的快速老化。

除了这一点,表面还是形成涂料外观的主要原因,比如光泽和“质感”,这些都来自于表面。

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加入改变涂料表面性能的特定添加剂――也就是表面改性剂,就无法得到优越的表面性能。

加入不同种类的添加剂,现在我们可以改变以下性能:•斥水性•耐刮擦、片落、损伤性能•耐磨性能•提高,或降低光泽•流动和流平性•柔和,平滑的质感•抗粘联性能•表面纹理为什么要改变涂料的表面性能?改变涂料的表面基本上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需要降低表面张力/表面能,以便获得与此相关的特定性能。

第二个原因,是获得不同的光学效果,比如消光,或者表面纹理。

后一种添加剂不一定需要影响体系的表面能――不过这要根据化学结构来看――也有很多种类的添加剂,同时改变了这项特性。

改变表面能设计涂料油墨配方时,必须明白表面张力和表面能的规律和关系,因为这个现象控制着很多我们需要的涂膜特性,比如流平性、润湿性、耐刮擦和损伤能力、斥水性以及表面“质感”等等。

所有这些特性,都严重依赖涂膜的表面张力。

涂料和油墨中使用的大多数介质表现出高表面能。

最常用的介质――比如以环氧为例――表面能是47达因/厘米(参见图表)。

涂料油墨中使用的大多数其他介质――除了硅树脂以外――数值都在差不多的水平。

由于一般涂膜具有这个相对较高的表面能数值,所以很难得到优越的流平性、质感和耐刮擦、损伤性能。

硅树脂、各种蜡产品以及特定的表面活性剂,都是专门设计,用来提高这些性能的。

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这些产品的优劣。

尽管它们都能用来改变表面能,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别却很大。

优化表面很多情况下,必须改变涂料或者油墨的表面光学效果,比如降低光泽或者特定纹理。

表面改性剂

表面改性剂

表面改性剂1、偶联剂 (2)2、表面活性剂 (6)3、有机硅 (7)4、不饱和有机酸及有机低聚物 (8)5超分散剂 (9)6水溶性高分子 (9)7无机表面改性剂 (9)1、偶联剂偶联剂是具有两性结构的化学物质,按其化学结构和成分可分为硅烷类、钛酸酯类、铝酸酯类、锆铝酸盐及有机络合物等几种。

其分子中的一部分基团可与粉体表面的各种官能团反应,形成强有力的化学键合,另一部分基团可与有机高聚物基料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缠绕,从而将两种性质差异很大的材料牢固的结合起来,使无机粉体和有机高聚物分子之间建立起具有特殊功能的“分子桥”。

1.1 钛酸酯偶联剂结构式其中:1≤m≤4,m+n≤6;R1为短碳链烷烃基;R2为长碳链烷烃基;X为C、N、P、S等元素;Y为羟基、氨基、双键等基团。

功能区1--(R1O)m为与无机填料,颜料起偶联作用的基团,根据此基团的不同,钛酸酯偶联剂分为三种类型:单烷氧基型、螯合型、配位型。

其中单烷氧基型适用于干燥的仅含键合水的低含水量的无机颜料或填料;螯合型适用于高含水量的无机颜料或填料。

钛酸酯偶联剂的用量是要使钛酸酯偶联剂分子中的全部异丙氧基与无机粉体表面所提供的羟基或质子发生反应,过量是没有必要的。

钛酸酯偶联剂的用量大致为填料或颜料用量的0.1-3%。

被处理的填料或颜料的粒度越细,比表面积越大,钛酸酯偶联剂的用量就越大。

1、单烷氧基型钛酸酯的使用方法单烷氧基型钛酸酯偶联剂,除含有三乙醇胺基(即属单烷氧基型,又属螯合型)、焦磷酸酯基两类外,大多数耐水性差,只能在溶剂中溶解和包覆粉体物料。

操作方法:先将单烷氧基型钛酸酯偶联剂溶解在少量异丙醇、甲苯、二甲苯等烃类溶液中,然后和粉体物料在温室下搅拌均匀,适当升温,在900C搅拌混合一定时间,确保钛酸酯偶联剂与粉体表面的偶联作用。

如果没有条件加温,偶联剂作用在室温下也能进行,只是比较缓慢,最好在室温下搅拌2h然后放置过夜后使用。

一般讲,溶剂用量大,对粉体的包覆效果较好,但溶剂最终必须除去。

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与机制

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与机制

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与机制材料的表面改性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用于提高材料的特性和性能。

通过对材料表面的处理,可以改变其表面性质,如增加化学反应活性、提高抗腐蚀性能、改善疲劳性能等。

本文将探讨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与机制。

一、物理方法1. 涂层技术涂层技术是常用的一种表面改性方法,通过在材料表面形成薄膜来改变其性质。

常见的涂层技术包括溅射法、电镀法、喷涂法等。

涂层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性,同时也可以改变材料的外观。

2. 热处理热处理是一种利用高温对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

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温度和时间,可以改变其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能。

例如,淬火可以使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3. 表面改性剂表面改性剂是一种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薄膜或覆盖层的物质。

通过采用表面改性剂,可以改善材料的润滑性、耐腐蚀性等特性。

表面改性剂常常被用于润滑油、防锈剂等领域。

二、化学方法1.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一种将材料浸泡在化学溶液中的方法,通过与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

比如,氧化处理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

2. 化学合成化学合成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材料的方法。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物质,可以改变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质。

化学合成常常用于制备新的纳米材料和功能性材料。

三、生物方法1. 生物体反应生物体反应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内部的化学反应来改变材料性质的方法。

例如,生物体内的酶可以催化一些特定的化学反应,从而对材料进行改性。

2. 生物微生物处理生物微生物处理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改变材料性质的方法。

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作用来改变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质,例如,通过菌种的作用,可以使材料表面具有抗菌性能。

四、机制材料表面改性的机制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氧化反应在许多材料的表面改性过程中,都涉及到氧化反应。

例如,金属材料表面的氧化处理可以形成氧化膜,提高抗腐蚀性能。

2. 化学键形成材料表面的改性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化学键的形成。

粉体表面改性方法原理、工艺技术及使用的粉体改性剂

粉体表面改性方法原理、工艺技术及使用的粉体改性剂

粉体表面改性方法原理、工艺技术及使用的粉体改性剂无机粉体的表面改性是根据使用行业所需求粉体具备的性能而进行的对应表面改性,以满足现代新材料、工艺和技术的发展需求,提升原有产品的性能特点,而且还可以提升对应的产能以及生产效率,在粉体加工行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无机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主要为6大类。

1、方法一:物理涂覆方法原理:利用高聚物或树脂等对粉体表面进行处理,一般包括冷法和热法两种。

粉体改性剂:高聚物、酚醛树脂、呋喃树脂等。

影响因素:颗粒形状、比表面积、孔隙率、涂敷剂的种类及用量、涂敷处理工艺等。

适用粉体:铸造砂、石英砂等。

2、方法二:化学包覆方法原理:利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在无机粉体表面的吸附或化学反应对颗粒表面进行包覆,一般包括干法和湿法两种。

除利用表面官能团改性外,该方法还包括利用游离基反应、鳌合反应、溶胶吸附等进行表面包覆改性。

粉体改性剂:如硅烷、钛酸酯、铝酸酯、锆铝酸盐、有机铬等各种偶联剂,高级脂肪酸及其盐,有机铵盐及其他各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磷酸酯,不饱和有机酸,水溶性有机高聚物等。

影响因素:粉体的表面性质,粉体改性剂种类、用量和使用方法,改性工艺,改性设备等。

适用粉体:石英砂、硅微粉、碳酸钙、高岭土、滑石、膨润土、重晶石、硅灰石、云母、硅藻土、水镁石、硫酸钡、白云石、钛白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氧化铝等各类粉体。

3、沉淀反应方法原理:通过无机化合物在颗粒表面的沉淀反应,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包膜”,以达到改善粉体表面性质,如光泽、着色力、遮盖力、保色性、耐候性、电、磁、热性和体相性质等。

粉体改性剂: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其盐类等各类无机化合物。

影响因素:原料的性质(粒度大小和形状、表面官能团),无机表面改性剂的品种,浆液的pH值、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洗涤、脱水、干燥或焙烧等后续处理工序。

适用粉体:钛白粉、珠光云母、氧化铝等无机颜料。

4、机械力化学方法原理:利用超细粉碎及其他强烈机械作用,有目的的对粉体表面进行激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颗粒表面的晶体结构、溶解性能(表面无定形化)、化学吸附和反应活性(增加表面活性点或活性基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表面改性剂
粉体的表面改性,主要是依靠表面改性剂(或处理剂)在粉体颗粒表面的吸附、反应、包覆或包膜来实现的。

因此,表面改性剂是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粉体的表面改性或表面处理具有决定性作用。

粉体的表面改性一般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背景或应用领域。

因此,选用表面改性剂必须考虑被处理物料的应用对象。

例如,用作塑料、橡胶、胶粘剂等高聚物基复合材料的无机填料的表面改性所选用的表面改性剂既要能够与表面吸附或反应、覆盖于填料颗粒表面,又要与有机高聚物有较强的化学作用和亲和性,因此,从分子结构来说,用于无机填料表面改性的改性剂应是一类具有一个以上能与无机颗粒表面作用较强的官能团和一个以上能与有机高聚物基分子结合的基团并与高聚物基料相容性好的化学物质;而用作多相陶瓷、水性涂料体系的无机颜料的表面改性剂既要能与无机颜料有较强的作用,显著提高尤机颜料的分散性,还要与无机相或水相有良好的相容性或配伍性。

表面改性剂的种类很多,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分类方法,常用的改性剂有偶联剂、表面活性剂、有机低聚物、不饱和有机酸、有机硅、水溶性高分子、超分散剂以及金属氧化物及其盐等,以下分别子以介绍。

5,1 偶联剂
偶联剂是具有两性结构的化学物质。

按其化学结构和成分可分为硅烷类、钛酸酯类、铝酸酯类、锆铝酸盐及有机络合物等几种。

其分子中的一部分基团可与粉体表面的各种官能团反应,形成强有力的化学键合,另一部分基团可与有机高聚物基料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缠绕,从而将两种性质差异很大的材料牢固的结合起来,使尤机粉体和有机高聚物分子之间建立起具有特殊功能的“分子桥”。

偶联剂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有机高聚物和无机填料的复合材料体系。

经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后的无料[填料,既抑制了填充体系“相”的分离,又使无机填料有机化,与有机基料的亲和性增强,即使增大填充量,仍可较好的均匀分散,从而改善制品的综合性能,特别是抗张强度、冲击强度、柔韧性和挠曲强度等。

5.1.1 钛酸酯偶联剂
钛酸酯偶联剂是美国KENRICH石油化学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新型偶联剂,至今已有几十个品种,是无机填料和颜料等广泛应用的表面改性剂。

第51页
(1)钛酸酯偶联剂分子结构及6个功能区的作用机理
钛酸酯偶联剂的分子结构可划分为6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都有其特点,在偶联剂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钛酸酯偶联剂的通式和6个功能区:
功能区1,(RO)M为与无机填料、颜料偶联作用的基团。

钛酸酯偶联剂通过该烷氧基团与无机颜料或填料表面的微量羟基或质子发生化学吸附或化学反应,偶联到无机颜、填料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同时释放出异丙醇。

由功能区1发展成偶联剂的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由于偶联基团上的差异,对颜料或填料表面的含水量有选择性。

一般单烷氧基型适用于干燥的仅含键合水的低含水量的无机颜料或填料;螯合型适用于高含水量的无机颜料或填料。

功能区2,Ti—O……酯基转移和交联基团。

某些钛酸酯偶联剂能够和有机高分子中的酯基、羧基等进行酯基转移和交联,造成钛酸酯、填料或颜料及有机高分子之间的交联,促使体系粘度上升呈触变性。

功能区3,X-联结钛中心的基团。

该基团包括长链烷氧基、酚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焦磷酸基等。

这些基团决定钛酸酯偶联剂的特性与功能,如磺酸基赋予一定的触变性,焦磷酸基具有阻燃、防锈、增加粘结性功能,亚磷酸配位基具有抗氧化功能等。

通过这部分基团的选择,可以使钛酸酯偶联剂兼有多种功能。

功能区4,R`为长链的纠缠基团。

长的脂肪族碳链比较柔软,能和有机基料进行弯曲缠绕,增强和基料的结合力,提高它们的相容性,改善无机填、颜料和基料体系的熔融流动性和加工性能,缩短混料时间,增加无机填料的填充量,并赋予柔韧性及应力转移功能,从而提高延伸、撕裂和冲
击强度。

还赋予无机填、颜料和基料体系的润滑性,改善分散性和电性能等。

功能区5,Y为固化反应基团。

当活性基团联结在钛的有机骨架上,就能使钛酸酯偶联剂和有机聚合物进行化学反应而交联。

例如,不饱和双键能和不饱和树脂进行交联,使无机填、颜料和有机基料结合。

功能区6,N为非水解基团数。

钛酸酯偶联剂中非水解基团的数目至少具有两个以上。

在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中具有2个或3个非水解基团;在单烷氧基型钛酸酯偶联剂中有3个非水解基团。

由于分子中多个非水解基团的作用,可以加强缠绕,并因碳原子数多可急剧改变表面能,大幅度降低体系的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