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题三 词语运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词语(成语)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词语(成语)的运用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一)选词填空。
1. 辨析词义的轻重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在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
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别。
例如:“损坏”“毁坏”“破坏”其表现的程度就层层升级,依次加重。
再如:“陌生”与“生疏”,两个词都有“不熟悉”的意思。
但“陌生”表示对一个人或事物因初次接触而不熟悉;“生疏”则可表示对一个人或事物以前熟悉或曾经有过接触,因相隔时间长变得不熟悉了,或者因接触时间不长次数不多所以不熟悉。
2. 辨析词义的范围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这种分别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
例如:“边疆”“边境”“边界”范围是越来越小。
“边疆”指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国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
“边界”仅指一条界限,范围最小。
再如:“年纪”与“年龄”。
“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
如:(1)校园里的两棵银杏树,看上去它们的年龄足有千年。
(2)你这把年纪还带头干活,我们这些年青人哪敢怠慢?这里的例(1)的“年龄”就不能换成“年纪”。
3.辨析词义侧重点有些近义词虽指意义相似,但由于词素构成不同往往所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就有所不同。
例如:“景色”与“景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
“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
再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4.结合语境,区分词义汉语语意丰富,有时一个词语有多重意思,那就要结合语境来区分。
也就是说,同一语境中,根据上下文的因果、对比、修饰等关系来明确词语语意;(二)成语运用一看词义,忌重复赘余成语使用中的意义重复是指句中已含有与成语本身的意义相互重叠或重复的部分,进而造成使用失当。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三词语理解与运用点训人教福建课件

)
乡下三四月间,一院子春色
,桃李吐
芳,姹紫嫣红。然而,
的一角里,总有一
两棵芥草窝在石板下,独自努力地生长,虽然它花仅
有
鹅黄,显得孤单、弱小,但它依然是春
天的一部分——渺小而又
的一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满园 荒凉 一片 开天辟地 B. 烂漫 荒凉 一点 顶天立地 C. 满园 凄凉 一点 开天辟地 D. 烂漫 凄凉 一片 顶天立地 答案:B
怀,
着奋斗者的赤子之心,无论经受何种考验,
都永葆初心;彰显着奋斗者的顽强意志,无论遇到何
等
,都坚韧不拔;体现着奋斗者的奉献精神,无
论做出何种牺牲,都
。浓郁的家国情怀,背后
是 的家国责任、强烈的家国担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映照 B. 映衬 C. 映照 D. 映衬 答案:A
东西,抛掷时毫不
,等到时光逐渐逝去,失去的
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
,在回忆里逐渐被放
大,等有一天终于
,却再也无法回头。
A. 惋惜 闪烁 醒悟
B. 怜惜 闪念 醒悟
C. 怜惜 闪烁 悔恨
D. 惋惜 闪念 悔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畏困难、不惧牺牲,心系家国、舍生取义。家国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文化里,有以虚为美、文贵曲折的传统,而谐
音正好可以起到化直白为
、避粗俗
成
的效果。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金圣叹含冤
专题0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答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精选精练(全国通用)

专题0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答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精选精练(全国通用)专题0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精选精练(全国通用)一、选择题1.(2022春·青海海东·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王芳经常帮助同学解决作业难题,这种可歌可泣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B.为了能顺利通过会计师资格考试,姐姐一年来目不窥园,终于如愿以偿。
C.他自小浪迹四方,以偷窃为生,练就了扒窃绝技,成了当之无愧的“神偷手”。
D.这里有令人心跳的独石桥,有不可捉摸的山洞,有盘根错节、高耸入云的参天古树。
2.(2022春·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连用引发了读者美好的想象。
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采用排比,表现木兰接连奔赴四个集市购物的匆忙。
C.古时,君王称亲近的大臣为卿,有的称“爱卿”。
古时“卿”也是夫妻或好朋友之间非常亲昵的称呼。
D.《山海经》记载了很多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如帝江、刑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
3.(2022春·广西贵港·七年级统考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文明美德就像一弘清泉()着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
让文明美德之风吹遍校园,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美丽;让文明美德的新风吹遍社会,让我们的社会()出文明的火花。
让我们和文明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A.滋养慰藉绽放爆发B.滋润慰藉绽放迸发C.滋养慰劳开发迸发D.滋润慰劳开放爆发4.(2022春·广东阳江·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贩毒分子被缉毒警察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B.欣赏文章时,要细细咀嚼,才能的得知其中含意。
初中语文专题训练 第三章 语文知识及运用之词语(成语)

初中语文专题训练第三章:语文知识及运用之词语(包括成语)上篇专题精析一考纲解读《命题细则》第一部分的第三项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这一项对应着历年中考的第3题,我们简称为词语题。
二考题回顾本课堂所选例题均为中考真题,通过对几年的中考题的比较,我们不难确定考题的设置方向与范围。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2008年中考】①毋庸__________,杭州有着良好的治安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②谁来为这些弱势人群___________正义?③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走过我的身旁。
A.质疑声张泰然自若 B.置疑声张泰然自若C.置疑伸张悠然自得 D.质疑伸张悠然自得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分)【2009年中考】A.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亭宇古朴,处处富有诗情画意。
(典范)B.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贵的暂行规定》。
(审查)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叹为观止)D.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
(一筹莫展)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0年中考】A、近期,我国南方地区遭受暴雨袭击,国家气象局加强了对天气的实时监控..和趋势分析。
B、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在成绩面前,也会经常鞭策..自己,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和能力。
C、近年来,杭州钱江新城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D、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需要积累语言、深入理解,这种寻章摘句....的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花枝,比喻美丽的女子。
招展,迎风摆动。
2.: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3.: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4.: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5.: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6.: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7.: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胜,完、尽。
8.: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9.: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
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10.: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改变。
11.:不长庄稼的地方。
12.: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13.: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14.: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答案:1.花枝招展,2.咄咄逼人,3、人声鼎沸,4、不求甚解,5、混为一谈,6、花团锦簇7、美不胜收,8、拈轻怕重,9、麻木不仁,10、见异思迁,11、不毛之地,12、怪诞不经,13、大相径庭,14、神采奕奕)二、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是荒园,(少有人来),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2.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3.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长草木的地方)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4.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5.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起来。
(答案:1.人迹罕至2.殉职3.不毛之地4.大相径庭5.神采奕奕)三、解释下列词语。
(1)贮蓄: 。
(2)安适: 。
(3)吝啬: 。
(4)憔悴: 。
(5)鉴赏: 。
(6)殉职: 。
(7)怂恿: 。
(8)怅然: 。
(9)缥缈: 。
(答案:(1)储存,积聚(2)安静而舒适(3)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4)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5)鉴定和欣赏(6)为公务而牺牲生命(7)鼓动别人去做某事(8)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9)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四、选择题。
词语运用检测卷(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点大串讲

专题02 七(上)词语运用检测卷(解析版)一、词语判断1.(2020·广东七年级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外国记者咄咄逼人....的提问,我国新闻发言人给予了机智的回答。
B.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就要让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C.自从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不毛之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
D.对于一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答案】D【解析】A.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符合语境;B.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符合语境;C.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
形容荒凉、贫瘠。
符合语境;D.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不符合语境;故选D。
2.(2019·河南七年级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父母师长无时无刻....都在关心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B.阳春三月,游览园林固有情趣;可穿行在古城的大街小巷,目不窥园....,亦别有风味。
C.一到活动课,操场上就人声鼎沸,气冲斗牛....,显示出青春的活力。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答案】D【解析】A.无时无刻,没有时刻。
常与否定词连用,指时时刻刻、随时的意思。
此题要改成“每时每刻”;B.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此题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C.气冲斗牛,气:气势。
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
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运用语境错误;D.孜孜不倦,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韩哥智慧之窗-精品文档韩哥智慧之窗-精品文档 2 不知疲倦。
使用正确;故选D 。
3.(2020·内蒙古七年级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部编版)专题03雨的四季-刘湛秋(解析版)

专题03雨的四季-刘湛秋知识讲解1.作者简介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2.理解词语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
邈,遥远。
造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莅,到。
粗犷:粗野豪放。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3.课文主题作者通过细致描写四季的雨的景象、雨的音响、雨的气息,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静谧(mì)花苞(bāo)高邈(miǎo)咄咄逼人(duō)B.甘露(lù)干涩(sè)粗犷(kuàng)毫不掩饰(shì)C.凄冷(qī)莅临(wèi)吝啬(lìn)干净利落(luò)D.池畦(wā)草垛(duò)萌发(méng)倾盆瓢泼(piáo)【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正确;B.有误,“粗犷”的“犷”应读作“guǎng”;C.有误,“莅临”的“莅”应读作“lì”;D.有误,“池畦”的“畦”应读作“qí”。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娇媚睫毛敝开绿茵茵B.屋檐化妆干躁彩棱镜C.端庄诱惑浇灌戴斗笠D.资容铃铛造访交响曲【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汉字的正确书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专题三_句子(病句、标点、衔接与排序、仿写)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出 第一步。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 沿运河依次排列。 D.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 湾歌曲是‘高山青’。” 【解析】A句中问号改为逗号;B句引号内逗号放在引号外; D句“高山青”应用书名号。
2.成分残缺:即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 思的表达。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1)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主语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2)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献爱心”。 句子后面缺少“开展”的宾语,可以加上“活动”一词。
3.重复啰唆:即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1)刘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 “具体”与“详”重复,删掉“具体”。 (2)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啰唆。
4.下列句子中冒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A.“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 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B.这位官员的运气并不比头一位钦差大臣好:他看了又看, 但是那两架空织布机上什么也没有,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 来。 C.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 亮!” D.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 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 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2.(2017,巴中)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A )
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有压力和痛苦,________________。
①他们可以在动漫中找到某种平衡点,获得释然的感觉。
②因此,青少年还能从动漫创设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积极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具匠心”指在文学艺术和技巧方面具有与众不 同的巧妙构思。“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林”是天 然形成的,不属于人为的“巧妙构思”。
5.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当时,他不过是个五尺之童,却非常狡猾地骗过 了敌人,保全了我党的地下机关。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 安排。不合句意,应用“各有所长”。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端庄秀气的鼻子下面,一张小嘴色泽红润,像樱 桃似的。
B.董事长德高望重,公司上下同仁都对他恭敬有加。 C.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林,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
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 千,别具匠心。
B.老师叮嘱大家不要松懈,全力应对下周的考试。 C.老师说,小刚同学这种对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
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
感染力。
“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不能形 容情节。
9.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小明学习成绩那么好,却从来不在同学面前炫耀 自己。
粹的美的享受。 C.校园里传来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宁获得了全市数
学竞赛一等奖。 D.杭州西湖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令我流连忘返。
“骇人听闻”是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用在 此处不符合句意。
8.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峡内奇峰突兀,层峦叠嶂,船行其间,宛若进入 了美丽的画廊,充满了诗情画意。
A.李爷爷年近九十,依然鹤发童颜,身体硬 朗。
B.在家人的怂恿下,他下定决心不再赌博。 C.这些树木很久没有修剪了,长得高高低低
参差不齐。
D.努力程度不同,学习效果也会截然不同。
“怂恿”是指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多用于 贬义。不合句意。
B.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 力。
C.在儿子的心目中,父亲往往是神通广大的人,什 么事情都难不倒他。
D.由于我们的观点大相径庭,讨论陷入了僵局。
狡猾”是贬义词,用于此处不符句意。
6.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可能就会悔恨一辈
子。 B.那几只刚出生的小狗仔,眼睛还没有睁开,就贪
专题三 词语运用
1.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当初他对奶奶的病不以为意,结果那次竟成了诀
别。 B.也可以说她过的是一种守法的天真烂漫的生活。 C.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
至。 D.春天到了,小鸟们在枝头呼朋引伴,嬉戏玩耍。
爱护备至: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者上级对下级。
婪地吮吸着母亲的乳汁。 C.他这人生来谨慎,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 D.同学们特别喜欢上语文课,每节课对老师的提问
都随声附和。
“随声附和”含贬义,不符合句意。
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音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乐声本身中获取纯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春天的雨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 B.她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向上天祷告:希望一年风调
雨顺,能有个好收成。 C.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小屋,
推开门,果然发现了他。 D.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
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2.下列各句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B.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
啬了。 C.他平时刻苦努力,这次取得好成绩是自以为是的
事。 D.地震造成的损失已经无可挽回,但我们应该从中
吸取宝贵的防震抗灾经验。
“自以为是”指盲目自大,有贬义,不符合句意。
B.晴朗湛蓝的高空万里无云,像碧玉一样澄澈。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
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三年前这里曾是一片不毛之地,经由同窗们的尽
力栽培,这里现在已经郁郁葱葱了。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 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能用于学生请教老 师。
10.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 一项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