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谈儿童智慧开发

合集下载

南怀瑾先生: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那就干净了,也就不怕衰老,智能和记忆恢复得更好

南怀瑾先生: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那就干净了,也就不怕衰老,智能和记忆恢复得更好

南怀瑾先生: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那就干净了,也就不怕衰老,智能和记忆恢复得更好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南公怀瑾先生著述
[内容节选]
真正的修养,是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那就干净了。

如果修养恢复到那个阶段,也就不怕衰老,脑筋尽管老化了,但是智能和记忆反而恢复得更好。

这个就牵扯到脑的问题了。

我们把医学、科学归纳起来,第一个是脑的科学。

我们的生命是在头脑上面,看的、听的、呼吸的,都在这上面,下面没有多大关系。

这个脑神经跟着年龄而成长,以唯物立场来讲,人类的脑到何时才成熟呢?年轻人有时候思想脑力不到的时候,还没有成熟,真的没有成熟。

一个人要到六十岁,脑的神经才完全成熟了,充满了。

但是却像苹果一样,果子成熟了,落下地了,没有了。

所以现在要研究脑,最高的修养,中国道家有几句话:还精补脑,长生不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证人至少有一个,我做证人。

我到现在的记忆力,比年轻时还要好,精力也更好。

不过有时候,中国人一句老话,倚老卖老,故意跟你们装糊涂。

比如说,他们跟我很久的知道,六七十岁时,我的头发比现在白的多了,现在白头发少了。

我现在还只做旁证,还没有正式站出来做证。

这就是告诉大家,生命靠自己保养,照那个原理,生命是可以改变的。

南怀瑾先生的11条“教子之道”,句句都是经典,父母应该都看看

南怀瑾先生的11条“教子之道”,句句都是经典,父母应该都看看

南怀瑾先生的11条“教子之道”,句句都是经典,父母应该都看看学贯儒释道、弟子遍天下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毫无疑问是一个大教育家。

他不仅以自己的学识、修行体悟和人生经验,对追随他的成年弟子进行教育,也对孩子的教育讲过很多语重心长的话。

这些话都是说给家长听的,散见在他的各种著作和讲演中,字里行间都是对孩子们成长的深沉关切。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这是学界对已故国学大师南怀瑾学术成就的评价。

而在日常生活中,南怀瑾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又是如何教育子女?南怀瑾先生的11条“教子之道”,句句都是经典,父母应该都看看一、教育孩子,先教做人南怀瑾老师,特别关心下一代成长,他经常用诸葛亮的《诫子书》、《朱子家书》、《曾国藩家书》等经典著作,深入浅出讲教育孩子的道理!他经常说:首先要教会孩子做人,然后才是教知识(技能),不要搞反了!南怀瑾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先教做人,而做人就要先从心性修养开始。

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

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

这是中国的教育根本。

《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害孩子父母不应该将自己一生做不到的愿望下意识的寄托到孩子的身上,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为人父母最应当思考的是如何正确的培养和辅导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他们读书、考试,这样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三、千万不可溺爱,让孩子自己站起来在古代,父母用心培养孩子的方式是把十二三岁的孩子送出来当学徒,而不是像现在的父母一样溺爱孩子。

中国古文有一句话,“恩里生害”,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恩情,可是“恩里生害”,爱孩子爱得太多了,反过来是害他不能自立了,站不起来了。

四、只要孩子做个好人、有门手艺古语说“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

学问归学问,吃饭归吃饭。

中国原来有很多有学问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来做“仕”的,因为他有谋生的本事,发财做官,都是过眼云烟的事。

南怀瑾谈教育的精髓

南怀瑾谈教育的精髓

南怀瑾:教育孩子要抓住传统的精髓与实践提要:今天是儿童节,是孩子们最爱过的节日之一。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最难、最困惑的问题无非是教育问题。

如何要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呢?南怀瑾在《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中,就清晰的讨论了这个话题。

你们诸位家长跟我一样,生在一个社会文化都发生大变乱的时代。

尤其在我们中国,是几千年未有的巨变,旧的文化打倒了,新的文化还没有建立,是很麻烦的一个时代。

现在的你们所感觉到的麻烦痛苦,不如我的深刻,我是从小看到现在。

所以我说自己经过了五六个阶段,一切看得很清楚,但很不幸的我还活着,活在九十多年的忧烦痛苦中,看自己的国家,看自己的民族,总是希望自己的国家民族走上最好的一条路。

我们在这里办了这个太湖大学堂,实际上的目的是沟通。

沟通什么?沟通东西文化,东方与西方,把西方科学与中国人文的文明相结合。

我们这一百年来的文化是输入的,都是从外国搬进来的,用得对不对,不知道。

几十年前我就说过了,从我开始,中国文化要输出,向外传出去。

至少你们有机会在这里碰到,有些外国的著名学者,都来这边找我,这是文化的出口耶!过去我们中国人崇洋媚外,对外国文化崇拜得不得了;你们现在也一样,也都想要孩子们出国念书。

可是你看这一批外国有名的老科学家、学者却来找我,实际上他们是来找我们的中国文化,想带回去融入西方,挽救人类社会。

你们这次刚好碰上几位,在这里是常有的事。

我说这些话的用意,是说中国人要自强,自己的文化断根了,要怎么去建立,这个题目太大了。

现在我看诸位,你们还是年轻人,都寄望儿女的教育好,记住我前面讲过的话,不要只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你们现在都只生一个,娇惯得不得了,已经害了孩子。

你们的孩子在这里,你们是家长,我们等于一家人,我讲句在外面不大好讲的老实话,我寄望的是后一代能站起来,这一代是没有希望了。

但是我们这个愿望是不是做得到,不知道。

所以我认为现在不单是孩子教育的问题,家长更要重新受教育。

我讲话很直,请大家深刻地了解,不要只是望子成龙,不要只是望女成凤。

学习就是为了明理——南怀瑾老师谈教育

学习就是为了明理——南怀瑾老师谈教育

学习就是为了明理——南怀瑾老师谈教育南怀瑾老师可以说是我“传统文化”的启蒙老师,04年我的好友把南老“介绍给我”,其实是把南老的书介绍给了我,从那天起,我就开始通过南老的书《大学微言》《论语别裁》《孟子他说》......一部部的著作开始了我自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旅,至今为止,我还是认为南老的著作是引领我们当代中国人学习传统文化最经典之作。

我常说一句话:“当代的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有数理化没有文化的”,这句话来自我自己的感悟,我认为我在04年前,完全是个只有数理化没有文化的可悲的中国人,通过这些年的学习和工作,我慢慢的让自己有文化起来,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反思,一步一步在帮助家长的同时,慢慢的形成了一套家长“听得懂、可操作、有效果”的家庭教育新模式和方法,帮助了很多人,这个过程,更是帮助自己的过程,昨天我在我的博客首页上写下了一段话:“教育孩子是成人教育自己做人的过程,帮助家长是教育者教育自己做人的过程,大家不需要感谢我,我其实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自己身上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我都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并努力改正,我希望每一个和我学习的人和我一样,都有一颗止于至善的心”这一切,都源于南老的著作的引领,感恩南老。

下面这篇文章是我找到的“南老谈教育”文章,作为名家名篇共享给大家吧,大家体会体会一位国学大师眼中的教育,也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南老的书籍和南老学习传统文化,同时也以此文怀念我内心中崇敬的南老:《南怀瑾老师谈教育》我教了一辈子,二十岁起,就看透了这些,可是我没有放弃,还是朝这个方向努力。

大家都讲跟我学佛,有几个有成就我也不知道。

我说的几乎没有人听的,没有人真去做的,所以对教育我始终是很灰心,一辈子讲教育无用论。

孔子的一生,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是真正有成就的,十来个人而已。

释迦牟尼佛一生也是这样,真有成就的就是十大弟子,尽管经典讲得那么热闹。

教育是个牺牲,很难有成果,可是虽然如此,它的影响还是非常大。

《南怀瑾讲述:学习之道》:当大师远去,“无师自通”的学习之道,愈加珍贵

《南怀瑾讲述:学习之道》:当大师远去,“无师自通”的学习之道,愈加珍贵

《南怀瑾讲述:学习之道》:当大师远去,“无师自通”的学习之道,愈加珍贵视频:《学习之道》介绍《学习之道》——以远见,超越未见一、人生需要远见这个时代正发生着复杂变化。

人类社会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外部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处处充满着不确定性;各领域的竞争内卷,工作生活的快节奏,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带来了精神心灵的极大负担;互联网碎片化信息的冲刷,使我们的大脑不知不觉被智能算法影响、塑造和控制。

南怀瑾先生晚年曾透彻地洞察到:“我们这一代,受这个时代的文化教育影响,没有真正的学问中心,可是知识又非常渊博,各方面都知道,都很清楚,也很茫然,整个的茫然。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全世界的教育普及了,知识越来越广博,却没有真正的学问,生命的真谛没有了。

”(《列子臆说》)今天,我们比以往更加向往智慧,需要一个超然独立的远见,来超越种种之前所未见,以免被外部无常的力量裹挟前行。

而人生具有远见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重塑”自身。

二、面对“不确定”,该如何有效学习?工业革命以来的教育,注重书本知识与工作技能的学习,然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每天扑面而来,我们随时被灌输着各种信息和知识;人工智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传统行业,固守特定的工作技能,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取代。

面对着种种的转变,重新思考该如何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迫。

南怀瑾先生说:“一切的学问,如果与我们人的身心性命没有关系的话,是不会存在的……它会自然被淘汰。

”(《庄子諵譁》)知识焦虑的当下,新名词、新方法、新思路层出不穷,我们往往习惯于专注方法论,但在方法论之前还应该有本体论,即如何从本质上认知自我和世界。

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我们更需要追本溯源,去触摸人类永恒不变的最高智慧,把握亘古不变贯穿始终的“元”问题,故本书名为“学习之道”,着重于“道”,以“道”御“术”,以不变应万变,这样的学习可能会更高效。

远在两千年前,孔夫子曾透露自己的智慧学问从何而来:“吾道一以贯之。

南怀瑾教育孩子心理

南怀瑾教育孩子心理

南怀瑾教育孩子心理南怀瑾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教育孩子心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根据南怀瑾教育理念,关于教育孩子心理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首先,南怀瑾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天赋。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成人的意愿和标准去成长。

其次,南怀瑾提倡以德为先的教育。

他认为,教育孩子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品德。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他们学会尊重、诚实、勇敢和善良。

此外,南怀瑾还强调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情感是人的基本需求,对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满足,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南怀瑾还提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他认为,独立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过度依赖他人。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面对挑战。

同时,南怀瑾还强调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最后,南怀瑾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孩子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综上所述,南怀瑾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孩子心理的宝贵指导。

通过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品德,关注情感需求,鼓励独立性,提供实践机会,以及倡导终身学习,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和有爱心的人。

南怀瑾先生的11条养子之道

南怀瑾先生的11条养子之道

南怀瑾先生的11条养子之道南怀瑾先生的11条养子之道,句句是教子的智慧。

南怀瑾先生:我敢断言,想要教育小孩有出息,必须从经典入手!南怀瑾先生,国学大师,是教子观和中国传统教子观一脉的传承,他是一个真正的从做人、成人着手来培养一个孩子的老先生。

现在的父母,基本都是以西式的教育观念,来教育孩子,很少会有父母用中国传统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几乎是被舍弃了,有多少孩子学习是从学习《四书》、《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百家姓》等等开始学习的。

像《千字经》还是比较简单的,这只是用来认字的,如果真的是想学习知识,一定是从《大学》、《中庸》、《孟子》和《论语》开始学习的。

现在的孩子,你让他先学习《大学》,他们可能几个星期就学会了,但是如果让幼儿园的孩子先学习《三字经》,再去学习《大学》,他们学起来就会很困难。

放眼望去,又有多少的家长把古人的学习基础让孩子继续学习呢?南怀瑾先生说,想让孩子以后有出息,就要先从经典入手。

这句话是对的,那南怀瑾先生又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南怀瑾先生的11条养子之道,句句是教子的智慧,建议父母看看01 教育孩子,先教他做人如果你看过南怀瑾先生的讲座,应该能体会到,他的字里行间,全都是对孩子的成长的关心,他经常会说的一句话:首先要教会孩子做人,然后才是教知识(技能),不要搞反了!南怀瑾先生认为,教育孩子要先教他们做人,修身养性是一个人的根本,不管是从事什么职业,什么身份,只要你生而为人,就要先修身养性。

02 望子成龙的说法是错误的古人云:望子成龙,父母会把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孩子不是父母的,孩子是个体,父母要考虑的是怎么正确的培养孩子,而不是让孩子一味的读好书,考好成绩。

03 不要溺爱孩子现在的父母,基本都很溺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爱灌注的太满,会让孩子不能自理,会失去自我,要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不管多大的孩子,父母都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让孩子完成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

南怀瑾之让孩子自己成长

南怀瑾之让孩子自己成长

南怀瑾之让孩子自己成长
今日读到一文,转载自南怀瑾老先生,说,教育是让人读书明理,并不是教出人才,人之所以成长,在于自己本身的性格,要让孩子自己成长,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及时扶正,教会孩子明理,成才先成人。

话是不错,现在的社会,孩子早早的就开始各种学习,周末连着的补习班,教室里不停的刷题,是不是就是超负荷?到怎样的程度才算是刚刚好?不能适应社会的,自由发展的孩子,真就能赢在终点前?那么终点又在哪里呢?
学校教育不一定有用,但是不去学校一定是会让你悔终身的。

慧在明理。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是历练,是小狮子,小豹子扑蝶,不是自由的玩耍,而是巧妙的融合。

不要得了大师的只字片语就来反社会,凡是都要结合现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

让孩子自己成长,不代表不扶,好的学校教育也比比皆是。

没有超负荷的学习会压垮孩子,只有无休止的不合理要求,让孩子的情绪得不到发泄。

家长的态度,不是跟风,不是排斥,而是坚持。

选择适合孩子的路,坚持走!旁人总免不了说说自己的想法,莫要让只言片语动摇了你。

儿童为什么要背诵经典

儿童为什么要背诵经典

儿童为什么要背诵经典作者:南怀瑾关于儿童的教育,我们过去推广叫做“儿童读经”,有很多人根据五四运动以后的观念,反对“读经”这个名称的,甚至反对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趋势、观念还没有完全改过来,大家搞不清楚,一听到读经,好像就莫名其妙的害怕,也莫名其妙的废止,这都是很奇怪的事。

所以我们避开用“读经”这个名称,免得有些人不懂,有所忌讳,而一时又说不清楚,因此我改了,我说是“中国文化断层重整工程”,包括“儿童智慧开发”也好,“儿童智德启发”也好,做的就是这个。

现在儿童所读的偏向于唐诗、宋词等文学方面,我也表示过不大赞成,我说儿童读经也好,儿童智慧开发也好,都是为培养中华民族下一代的国民成为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才。

并不是要他们读了唐诗、宋词以后,会作诗作词而已,诗人更多的是对个人情怀的发挥,发发牢骚诉诉苦而已,光靠诗人治不好国家的,即使培养很多像李白、杜甫一样的诗人,这对国家社会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后一代的国民,有真正的思想学问,真正使这个国家社会,走向长治久安、天下太平之路。

所以我说老是背文学诗词干什么?诗词不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是附带的。

我们自己编的儿童经典读本首先是《大学》、《中庸》、《老子》、《庄子》、《三字经》、《千字文》,其他都推到后面,诗词更少。

我们的目标是让儿童的中(中国文化)英(西方文化)算(心算)基础打好。

像香港和台湾都很注重了,由心算班开始,同时兼带读古书,这是香港、台湾方面的努力。

再说人家觉得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不过是提倡背诵而已,背诵不是几十年被人攻击吗?说中国文化衰落科学不发达,就是因为过去读书,只晓得背古书,所以害了中国。

嘿!这个话太武断了,完全不对。

中国传统教育几千年来至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的初期,读书素来是要背诵的,不只是儿童要背而已。

中国过去上古两三千年以前,有文字没有纸张和笔,开始是雕刻文字在甲骨文上,后来发展雕刻在竹简上面,然后把一片片竹简打洞用牛皮筋穿起来,这样认字很困难,所以读一篇书都要背诵,背了以后重新刻过,这样传下来。

南怀瑾先生智慧经典50句

南怀瑾先生智慧经典50句

南怀瑾先生智慧经典50句南怀瑾一生勤读不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对儒释道经典皆有很深体悟。

南师的著作虽然天马行空、旁征博引,但一言一语无不体现出那种贯通全盘、直达根本的气质。

我们从中挑选出了极具眼界和人生智慧的50段话,但愿大家能从中对中国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感知,对人生的修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1、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

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

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初期。

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阵漪涟,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十年。

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3、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

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2500个,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国文教授还认不到1500。

4、升官发财未必是好事作一个中国人,我常常问,你发财为了什么?以中国文化来讲,任何一个人发了财,要注意一件事: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你发了财,很多老百姓会怨恨的,眼睛歪着看,格老子怎么会发?读书出来做官,做了几十年的官,也同时造就了不少恶业。

我老祖母就不让我去做官,一代做官九代牛啊(九代投生为牛)。

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

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

春雨雨人、春风化人——《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简介《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一书是南怀瑾先生谈儿童经典教育的文集,包含南先生的文章、讲座辑录,南先生推荐的小学弦歌选本,还收录了少数跟经典诵读相关的研究或论文。

全书约十万字,16开,定价10元,已于2012年2月由明天出版社出版。

南怀瑾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

南先生从传统文化传承及理想人格养成的角度着眼,从儿童经典诵读的途径切入,多年来在多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在全球倡导儿童经典诵读,体现了他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和人生经验与智慧的自然流露,其谋深远,其情真切。

读过南先生著作的人大都有这种感觉:平日里在普通读者印象中深奥刻板的经典,经先生用活泼浅白的文字一点拨,读者顿觉经典果然处处精妙、字字珠玑,这正是先生文字的独特之处和过人之处。

《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一书也一如南先生平日的文字风格,深入浅出,在口语般的亲切中娓娓道出经典的微言大义和儿童读经典的重要意义。

南先生认为,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长大之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会自然运用出来。

至于成年后再来读经典,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就像脾胃不健康的人,即便面对丰盛的美食,也难以吸收其营养了。

《礼记·学记篇》中所提到的“记诵之学,不足为人师”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儿童经典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南先生看来,儿童经典教育的目标崇高而远大,可用宋儒张横渠的话来概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南先生更是将儿童经典教育看成是民族延续国家强盛的必要手段,他认为,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的,南先生多次意味深长地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模仿。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智慧开发.doc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智慧开发.doc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智慧开发1南怀瑾先生谈儿童智慧开发.txt始终相信,这世间,相爱的原因有很多,但分开的理由只有一个--爱的还不够。

人生有四个存折:健康情感事业和金钱。

如果健康消失了,其他的存折都会过期。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大家习惯所称“儿童读经”的事,“儿童读经”是大家最近讲惯的术语,其实就是儿童读书。

这样一来,一方面免除各方面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承先启后的新文化。

其实引用孔子的话,什么事都要“正名”。

什么叫正名呢?就是对于事情的一个主题,先要弄清楚,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

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

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

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他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

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

大家都会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

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

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

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

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

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

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

但是这个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再不采取朗诵,背诵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

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

后来影响到美国,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们所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这种制度。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南怀瑾讲演录》是根据南老师在2004年至2006年之间在上海进行的5次演讲整理出来的,共分五章。

第一章读书和工商文化第二章大会计?第三章人文问题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管理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媒读书和工商文化时间:2004年9月25日地点:上海市兴国宾馆听众:清华大学EMBA2002级A、B 班学员,约80人;其他听众,共约105人。

录音实录、校对:马宏达第一讲今之学者为钱读书的问题计利应计天下利姜太公的生意经管仲范蠡子贡文化与工商发展的论辩文化与工商发展的论辩魏峰(班长):我们很荣幸请到了国学大师南老师,这非常不容易,南老师从来不出来讲,但今天很给咱们同学面子。

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南老师给我们作一场精彩的演讲!南师:诸位先生,今天我是被逼出来的,这位班长(魏峰)很有办法,几次找到我的好朋友,逼我出来讲,害大家不远千里赶到上海来,很抱歉!因为我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

可是今天要讲的题目,我现在还不知道。

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不算高龄,也不算低龄了。

对自己评价八个字,平生“一无是处,一无所长”,不是故意谦虚,是真的。

这几年,我在提倡儿童智慧开发的教育,大概诸位还不知道。

一般人都认为我在提倡儿童读经运动,其实不是读经。

因为我从小到现在,感觉到中国文化是个大问题,尤其是现在,文化没有根了,所以我提倡重新读书。

在我的观念里头,现在三四十岁左右的人都没有希望了,文化要靠新的一代才行。

如何建立中国文化跟人类的文化,(还不是世界的文化,)两个合流,开展人类未来的前途,这是极为重要的事。

在我的观念里,中国未来的前途关系人类的前途。

因为我自己是读古书出身的,对教育有个观感。

我从小读古书是在家里读的,以前在家里读书叫私塾,请的老师都是满清的遗老,有的是秀才、举人,甚至还有进士、榜眼。

那个时候,这些老先生一边教书,一边感叹,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听了就讨厌。

等自己到了三十几岁的时候,自己也在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儿童读经网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儿童读经网

南怀瑾对儿童背诵经典的这种看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医师论证说: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计算机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没程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没资料空有程序,程序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与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1至3岁即有显著发展,3至6岁,其进展更为迅速,6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13岁为一生记忆力的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20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减退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1至13岁总是缓慢上升,13岁以后方有长足之发展,18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13岁以前儿童正处于记忆力黄金时期,因此,提倡儿童背诵经典的效果最好。
美国医学博士杨定一医师在台湾长庚纪念医院进行儿童读经所经历的身心变化的科学试验。他说,初步研究显示:参加读经活动的儿童,其记忆力增强,且数项EEC变化也类似深度打坐的反应。当朗读经典时脑波韵律慢下来,而且比较同步,类似激光作用。这些脑波变化,可以解释为儿童在读经时所呈现宁静安详的身心状态,也因此更有助于注意力集中与持久。经常有家长表示,参加读经活动后,会迸发创造性见解,这些是与缓慢的α波及同步的脑波韵律十分有关联的。
然而,“五四”运动时,胡适一班人提倡白话文。这本来有益于普及文化,但他们却以废弃文言文为代价。于是,这一代知识分子不再能够使用文言文,基本上就读不懂古书,结果失去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无法再从传统经典中吸取养料,产生出新的创造活力。相反,只得拾人牙慧,从欧美文化中一麟半爪地讨一点来卖弄。因此,如今提出重整中国文化断层,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实际内容的,就是要培养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一代人,找回打开这个上下五千年文化宝库的钥匙,让传统重新成为文化创造的动力。

如何开发4岁孩子智力

如何开发4岁孩子智力

如何开发4岁孩子智力要给孩子开智慧,要靠佛菩萨加持。

中国人讲命,读书人也要有会读书的命,这个是教育不了的。

如果你真的想孩子读书,那就得靠观音菩萨加持,加持让他们命的改变,改变了,才可以。

我见过一些人,父母是高学历,也会生个不爱读书的孩子。

你说他不爱读书,那又如何能读好书呢。

孩子要想开发智慧,也要靠佛菩萨加持力,比如说多求观音菩萨,而且你看,孩子能不能考到一个好学校,也要看孩子的福报,福报不够,到了考试就会发懵。

所以民间说,科举是谁在管,是奎星。

培养福报,才干开发智慧。

而培养好德行,才干增加福报。

爸爸妈妈可带宝宝到一个较空旷的草地或广场,爸爸、宝宝、妈妈3个人之间间隔一段距离,爸爸用语言加手势把一句话表达清楚,宝宝看到后再学着爸爸的样子把这句话传给另一边的妈妈。

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宝宝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和肢体表达),在有趣的游戏式活动中提升宝宝的语言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

2如何可以开发孩子智力多爬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激励宝宝多爬。

爬对宝宝空间概念的学习很重要,到处爬动的宝宝会慢慢理解这样一些空间概念:在下面,在上面,近和远。

爬和身体的移动使她的脑子里开始有了"空间地图',也使她和所处的环境有了友好的关系。

多搭积木挑选对宝宝大脑发育相合适的玩具,使宝宝充分探究和接触四周有趣的世界。

搭积木的游戏能帮助宝宝学习因果关系和"如果那么'的推理关系。

如果宝宝把一个大的积木放在一个小的积木上,上面的积木就会掉下来;如果她把一块小的积木放到了大的积木上,她就成功了。

大脑会把这个信息储存起来。

和孩子一起阅读人们很早就知道阅读有助于提升儿童的智商。

常常阅读的孩子的写作和算术能力比其他孩子发展的要早。

如果父母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那么拿着书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也会大有帮助。

3怎么开发4岁孩子智力人类右脑的储存量是左脑的1万倍,记忆潜能是左脑的100万倍。

但是现实生活中95%的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5%,其余的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我们都习惯用右手,拿笔、拿筷子、敲键盘、打羽毛球等,都是以右手为主,而左手长期处于辅助状态,导致右脑与左脑的差距不断拉大。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南怀瑾生平: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

他的《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孟子旁通》、《易经系传别讲》等三十几部著作,几十年来在海内外长销不衰,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人生颇富传奇。

记:您现在正致力于"儿童读经"的推广,这又是为什么呢?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文化都丢掉了,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就在于由一批历代流传的经典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资产。

儿童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

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不知晓,这的确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人本来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

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

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记:您提倡读古代的经典,那么经典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南:还是为了"做人"。

而不是为了"生活"。

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要更好地"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

南怀瑾先生:孩子太聪明了,教育上要小心,要注重培养他的厚重

南怀瑾先生:孩子太聪明了,教育上要小心,要注重培养他的厚重

南怀瑾先生:孩子太聪明了,教育上要小心,要注重培养他的厚重“大器晚成”,这一句话,青年同学可以拿来安慰自己了。

书读不好的人,事业做不成功的,自认为是“大器晚成”,自认将来一定会成功的。

其实“大器晚成”这句话,是以物理来讲人生,一个大的建筑物,不会建造得那么快。

我们现在喜欢用西方的一句话做比喻:“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其实,万里长城也不是一天造成的,人类的历史,更不是一天构成的。

古代的教育,时常引用这句话,不过,现在家庭教育要注意,因为现代的孩子太聪明了,真是叹为观止。

几十年前,在我们幼小的时候,笨得不得了,什么也没有看过,泥巴是第一等的玩具。

几十年后的现在,那么多玩具,是我们小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的,所以小孩子都变得特别的聪明了。

但是我发现另外一句古人说的话,似乎也有道理,就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很多小孩子,看起来非常聪明,等到读大学的时候就差了。

我教大学的时候,教得连我也烦起来了,因为发现学生比我还笨。

打听之下,这些学生在儿童时期,都是聪明绝顶,长大却有问题,实在颠倒了。

所以我现在发现,“大器”未必“晚成”,这在教育上一定要正当才对。

我经常告诉朋友们,你的孩子太聪明了,教育上要小心。

现在许多家庭的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聪明,便高兴得很,拼命去培养。

实际上,教育孩子和种一棵好花一样,一棵好的花苗,如果肥料用得太多,浇水过勤,反而害了这个好花苗。

教育的道理,也和用兵一样,“置之死地而后生”,要经过艰难困苦,他才能站得起来;好的环境长大,成绩单上的分数非常好看,但这在将来的事业上等于零。

幼年的聪明和成绩单,并不等于能做事,能创业。

所以千万要注意,大器固然晚成,到底成个什么,就看小时候的教育了。

(《老子他说》)孟子下一个结论,也是千古不易的铁则:“其进锐者,其退速。

”进步得太快,退下来一定也很快。

就教育而言,有些父母,如果自己的子女聪明过度,不能再把他当作聪明去培养,不能使他做超越年龄的进步;宁可培养他的厚重,让他在知识上的进步慢一点,向下扎根基深厚一点,培养健壮的身体。

南怀瑾先生关于儿童教育

南怀瑾先生关于儿童教育

南怀瑾先生关于儿童教育南怀瑾先生关于儿童教育(转载)当我们的后代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从小浸润于中华文化这最深切、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我们并不奢望未来的他们人人都成为鲁迅、陈寅恪、林语堂、老舍,抑或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但他们的胸襟将因之而博大,目光将因之而睿智,人格将因之而优秀,人生目标将因之而高远,因为他们曾确确实实地站在巨人的肩上。

也许,这正是中华民族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也许,这也正是我们对未来世纪最引以自豪的贡献。

--作者题记--“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5岁的丁淑淳和孟子杰手持麦克风,不慌不忙,好整以暇地背完全本《诗经》时,全场的家长和来宾惊讶得拍红了手,对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激赏不已。

75名由两岁至14岁的“儿童读经班“的学生们,不久前在美国新泽西州利文斯顿市台湾塑胶公司举办的儿童读经联谊会上,将半年多来读经的丰硕成果展现在惊叹莫名的家长和来宾面前。

望着孩子们全身心投入的专注神情,倾听着孩子们诵读古诗文那愉悦的稚语童声,感受着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挚爱,“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怦然心动,不禁涌出欣喜的泪水。

在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数十年矢志不渝的大力倡导下,在众多有识之士的殷殷期盼中,台中师院教授王财贵博士率先身体力行,创办并推广儿童读经活动。

此活动甫一问世,迅即以“多米诺骨牌”效应向全球华人社会的纵深发展,掀起持久不衰的儿童读经热潮。

其影响所及,从台湾至香港,从祖国大陆到美利坚合众国,从东南亚到大洋洲,凝集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被人为冷藏了80余年后,重新回到了炎黄子孙的手中,成为他们一生中将具有的高远见识和优秀人格的源头活水。

南怀瑾:真正的修养,是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

南怀瑾:真正的修养,是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

南怀瑾:真正的修养,是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清白之年朴树 - 猎户星座画作 by 林曦01真正的修养,是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思想是个人生命自己带来的,婴儿脑袋一封了顶,开始有意识思想。

后天的思想教育越来越“污染”,人年纪大了,知识越多了,思想“污染”也越多。

我是中国人,我代表的是中国文化,小的时候我们骂这些老头子,“老奸巨猾”四个字,越老越奸诈,花样越多,越靠不住。

我年轻时也骂这些老前辈,到了三十五岁以后,自己承认是老奸巨猾了。

现在我八九十岁了,岂止是老奸巨猾,而且不是东西了。

这就是思想的顽固,所以人生的经验越多越顽固,越来越“污染”,要想恢复到儿童时的那个天真活泼,就非常非常难。

真正的修养,是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那就干净了。

如果修养恢复到那个阶段,也就不怕衰老,脑筋尽管老化了,但是智能和记忆反而恢复得更好。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东方出版社人类的文化是了不起,但是过分的书卷气——在我们老的观念是“头巾气”,现在的观念是“书呆子”,这也可以说对于文化的鄙薄。

真正的诚恳、朴实,就是最好的文化,也是真正的礼乐精神。

而后天受这些知识的熏陶,有时候过分雕凿,反而失去了人性的本质。

如明朝理学家洪自诚的《菜根谭》——此书两百多年来不见了,清末民初,才有人从日本书摊上买回。

其书与吕坤的《呻吟语》是相同的类型。

书中第一条就说:“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

”涉世,就是处世的经验。

初进入社会,人生的经验比较浅一点,像块白布一样,染的颜色不多,比较朴素可爱。

慢慢年龄大了,嗜欲多了(所谓嗜欲不一定是烟酒赌嫖,包括功名富贵都是),机心的心理——各种鬼主意也越来越多了。

这个体验就是说,有时候年龄大一点,见识体验得多,是可贵;但是从另一个观点来看,年龄越大,的确麻烦越大。

所以世故与经验,加到人的身上,有时候使人完全变了质,并不是一件好事。

——《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02所谓“赤子之心”,是指永远保持干净、纯洁、诚恳、少爱憎、少恩怨、仁慈、爱物的心理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现在工业这么进步,金融发展那么快,再反过来读古书,中间有什么关联?
答:工业发达,工商业作股票,经济、金融发展的时代,也要知识啊,知识要智慧指挥,读了这些古书以后,脑筋开发了,学知识就更容易了,智慧更高了,不但没有冲突,还有好处啊!
问:小孩子功课很多,那么再读这些古书的话,就没时间了,而且也增加压力。
这样一来,一方面免除各方面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承先启后的新文化。
其实引用孔子的话,什么事都要“正名”。什么叫正名呢?
就是对于事情的一个主题,先要弄清楚,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
我们现在提倡儿童智慧的开发,习惯也叫读经,就是那么一种古老的方法,那么简单一条路线。这个工作每个家庭都可以开始,拿本古书就可以背。我们现在印这些书,发送出去,只要有人肯背,就帮忙他。
问:有人提问读经跟经济效益有没有脱节?
答:如果父母所希望的经济效益的定意,是让每个孩子们从学校毕业出来,在社会上,就能找一份工作,可以赚钱谋生致富的话,那么有的人读了大学、硕士、博士,找不到工作的还很多呢!至于说读古书出身,将来到社会上找不到工作,赚到钱或赚不到钱,谁做结论?可能读了古书在社会上更好哇!比如说,我就是读古书,背古书,我的经济效益好像比你们都好一点。至于读了古书以后,怕孩子长大以后没有经济效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们背诵古书,真的把古文背好,智慧开发以后,读现在学校的教科书,一看就懂了,这效益已经出来了。我们看到现在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从小学到中学,书包越背越重,眼镜越戴越厚,晚上做功课到九、十点,天天考、年年考,考了高中,初中读的东西不要了,考了大学,前面的东西都不要了,这都是浪费。如果用背诵的方法,把文字基础、文化基础打稳了以后,读这些教科书,并不要花几年时间,只要几个月,中学教科书就都会、都懂了。这样可以节省好多时间,节省好多办学经费。可是大家不懂。经济效益的理论可以说是很大的。
不管称儿童读书、儿童读经,或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也好,在我的看法,这个时代,尤其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国家,在近七、八十年来这个时代,中国人一听到“读经”两个字,就莫名其妙地反感,认为是复古,走倒退的路线,或者认为不合时宜,这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此,我对大家推广的这个工作,就改个名称,叫做“儿童智慧开发--中国与西方文化导读”。
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他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
问:还有一个问题,背完了永远会记得吗?
答:像我们是背书出身。对不起,还是记不得。可是到底记得不记得呢?记得。我7、8岁读的书,我现在80多岁,你提了那一点,我马上都可以答出来,还是忘不了,理解了就忘不了。现在学校里,6岁起,读到20几岁大学毕业,拿到博士,有时你问他,这十几年当中学的东西,就答覆不出来呀,这是常有的事,很明显的事。因为他不肯背诵,是应付临时的考试,那样叫做强记、硬记。“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像唱歌一样,不用动脑筋。现在的教育,假如是用脑筋强记,把脑筋都记坏了,这不是背诵。像有些人,大学毕业了,再去背书,用的方法是强记,不是背诵。因为他已经成人,就是强记,背诵是小孩,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内涵,并不知道的,就是会唱、会念、这个叫背诵。以佛学来讲,背诵是进到第八阿赖耶识里去,记忆强记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是脑子表层的作用。比如一个小孩子学普通流行的歌曲,随便一听就背来了,他不要用心的,就永远记得了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我们只要看看犹太人就知道。自摩西出“埃及”,到现在二、三千年来,犹太人在世界上,始终是第一等人,在几千年以后的现在,重新建国,建立了以色列。犹太人几千年来的教育,自己独立一个系统,不与外面接触的,始终保存他的文化精神。可是世界上的人忽视、轻视了这一点,尤其我们中国人更不注意,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
“五四运动”这一班人,为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推翻旧文化,可是新的中国文化是什么,并没有建立。所以对中国文化就拦腰砍了一刀。现在国内文化断层是很严重的,这几十年来,新的权策,新的一些做法,几乎连根都挖掉了。像我们这个年龄层,七、八十岁的人,快要死光了,将来要想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使国家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几乎不可能。因此趁我们还在,极力地提倡注重文化。
提倡以后,推广些什么?现在回到原来的本题,也就是我们让孩子们背书、朗诵的方法,不须告诉理由。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我们需要认识背诵,重点在那里,也许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中国五千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西伯来文也是靠背诵流传下来的。中国唐朝、欧洲十二世纪以前,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也没有纸张,人类文化保存,是靠每个人背下来,口口相传。譬如,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烧书,在那个时候已经发明毛笔了,有些是用毛笔写在牛皮、羊皮上,或用刀刻在竹片上,然后一卷卷卷起来,所以读书是一卷一卷的,所以叫开卷有益。自秦始皇烧书,到汉武帝开始重新恢复文化,距离七、八十年之间,中国文化,《四书》、《五经》、《老子》、《庄子》,都靠这老先生亲口背出来,口口相传。你以为是像现代靠印刷术、电脑联网出来?不是的,都是背出来的。他们这些读书人、大学问家,怎样读书呢?都背来的。比如过去背了的《大学》、《中庸》,随时想起就背一背,从小背到老,中国文化是这样背下来的。即使到了宋朝以后,发明了印刷术,还要背啊!因为那时印书不是很普及,也是很困难的。甚至到满清末年民国初年,在我小的时候,有些书还是借来抄,亲手抄,然后背。当时印刷业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一本书、一篇文章要亲笔抄写三遍,还要背给老师听。像林则徐、林则徐的好朋友龚定盦这些人,都是背书的,而且背的很熟啊!背诵的方法,不但不妨碍社会的发展,反而使社会文化发展更发达,更精详。可是现在人不懂,以为背书是背死书。至于背书的理论基础,这就牵涉到修养的科学,以现在来讲,牵涉到脑的科学。背书非专一、安定不能背起来。小孩子背东西是不痛苦,是很快乐的。因为专一唱歌、专一背书,脑筋就更宁定。思想行为都要变的。这个就要讲到脑波的问题,譬如大家讲修养、修道、学佛打坐,打坐就是使脑神经专一思维,专一思维,就宁定,使身体生理机能改变,健康起来。脑子变健康,那么思想行为也变健康了。背书有很多很多好处的,现在一般医学,尤其脑科医学,还没有作详细研究。关于脑科医学这点,我也不是专家,只是大概提一下,背诵的作用可增加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使头脑就更细腻、更精详。
答:现在在台湾全省各地,台北薇阁学校,以及在大陆很多小学,每天十分钟,或每个礼拜只花两次半个钟头时间来背书,等于一个礼拜只花一个钟头,就像唱歌嘛!这不会增加功课的压力。现在成果已出来,他们背熟了,中国字认多了,读学校的教科书认得更快了,自己也理解进去,不会增加压力,反而使他们更轻松愉快地打开脑中的思想,增加知识,一点都不妨碍。我倒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都在浪费青年的头脑、精力,乱读的书都没有用。像我的方法,原来我叫我家的孩子不要去学校读书,我说你们六岁起,我教你们六年,包你直接考上大学。可是孩子的妈不赞成这种做法,那只好听他妈妈的喽,所以孩子自己吃了苦。现在湖北武汉的一个孩子,父亲教他背书,现在13岁,升大学。这也是一个案例,不但没有浪费时间,还争取缩短了教育时间。
大家都会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
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
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但是这个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再不采取朗诵,背诵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后来影响到美国,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们所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这种制度。认为念诵、背诵是像打针一样注入式的,又像喂鸭子硬喂进去,只会把人喂怀了。所以一百年来,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都采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诵。只要求他懂得,来启发他的脑筋,开发他的智慧。尤其在中国“五四运动”这个阶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彻底的推翻了读中国的古书,接受新的教育,把一些教科书都变了。过去是读《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变成读的是“小猫叫,小狗叫,开学了,开学了,老师早,老师好”,这是学语言,没有文化了,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教育方法所造成的流弊,祸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代的中国人,变成没有文化根基。
硬记的不算数。就像我们现在看那些领导人站在台上拿讲演稿一样,是强记的。每天怎么样讲演,是秘书替他写好的稿子,要点也是你说的,可是自己就记不住。然后一边演讲一边看稿子,这是现代人的作法。古代的人不会作这个动作。现在这些高级领袖,站在台上背自己的演讲稿,自己还不晓得是讲了些什么东西,这是很丢人的时代。过去的学者也好,了不起的英雄领导哪里还会拿个稿子去讲话,心理想的什么要点都有,就直接讲出来。我们小的时候,看到革命的老前辈,上台演讲从来不带稿子的,但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现代人长篇大论,站在那里,低著头,戴个眼镜,看一下,抬起头讲一句,讲了上半句,忘了下半句,自己也不晓得讲些什么,这就是不读书、不记诵的问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