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_基于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视角的分析
人口流动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人口流动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人口流动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人口流动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社会福利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1. 人口流动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人口流动给城市劳动力市场带来了重要影响。
首先,人口流动通过向城市输送新的劳动力资源,缓解了城市劳动力供求矛盾。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的流动到城市能够为城市工业和服务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
其次,人口流动还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随着人口的流动,劳动力可以更加自由地流动到不同的行业和地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了劳动力的配置效率。
然而,人口流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可能导致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尤其是在一些低技术工种。
这可能导致一部分居民的就业机会减少和工资压力增大。
另一方面,由于流动人口多为农村居民,他们在城市中可能面临文化差异、职业技能不足等问题,这可能使得他们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2. 人口流动对城市社会福利的影响人口流动也对城市社会福利产生了影响。
一方面,流动人口的涌入为城市的社会福利提供了新的机会。
流动人口的增加可能会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纳税基础和购买力,促进了社会福利项目的改善和扩大。
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需求也给城市的社会福利体系带来了一定压力。
由于流动人口多为农村居民,他们在城市中被视为“外来人口”,其享受城市社会福利的条件和待遇可能相对较低。
3. 人口流动对城市文化的影响人口流动对城市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流动人口的涌入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多样性。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人口聚居在城市中,带来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
这种文化的多样性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创意和活力。
其次,流动人口也可能对城市的社会凝聚力产生一定的挑战。
流动人口多为临时居住,他们与城市的土著居民之间可能存在着文化冲突和疏离感,这会对城市社会的和谐产生一定的影响。
农村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村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动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农村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农村地区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助力,也给城市带来了劳动力和市场的增长。
本文将就农村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农村人口流动,首先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进入,解决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短缺问题,提高了城市工作人员的流动性。
农村人口流动的到来,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选择,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同时,流动劳动力的进入也使得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激发了城市居民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
二、消费市场的扩大随着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工作,他们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这就意味着农村人口流动对于城市消费市场的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村人口流动带来了更多的消费需求,增加了城市居民的购买力。
例如,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打工后,他们会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这种消费市场的扩大,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农村地区经济的转型农村人口流动还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村地区人口的流失,减少了劳动力资源,给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然而,这也迫使农村地区转变经济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村人口流出后,原本耕作的土地得以优化整合,农田利用效率得到提升。
同时,也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流动对于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打工,意味着他们离开了农村,在城市中定居下来。
这就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农村人口流动不仅使得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也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五、农村人口返乡带来的影响同时,农村人口流动还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返乡,这会对农村地区产生一定的冲击。
中国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中国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的流动。
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迁移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来分析这种影响。
一、经济影响1.城市劳动力供给增加随着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城市的劳动力供给得到了极大的增加。
这种增加使得城市能够更好地满足日益扩大的劳动力需求,促进了城市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2.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会导致农村人口减少,而这部分人口通常是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的流失意味着农村经济的衰退,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的产业转型和农业现代化。
3.扩大了城市市场规模人口迁移使得城市人口增加,进而扩大了城市市场规模。
这有利于城市内商品和服务的销售,推动了城市的商业和消费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影响1.城市社会结构多元化人口迁移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中涌入了大量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
这些人口的到来给城市社会带来了新的文化和社会习惯,使得城市的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
2.城市人口压力增加随着人口迁移的增加,城市中的人口密度不断上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面临巨大压力。
例如,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等问题凸显,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城市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口迁移对城市社会服务水平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为了满足迁入人口的需求,城市不断增加社会服务设施,提高了教育、医疗和文化等方面的服务水平,让城市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社会福利。
三、环境影响1.城市环境压力增加人口迁移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包括可持续发展所关注的资源消耗、能源使用、排放等问题。
城市环境的污染、水资源紧张等问题逐渐凸显,要求城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农村环境改善人口迁移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减轻了农村环境的压力。
农村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地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也得到了更好的执行。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指农村人口因为就业、创业等原因离开农村向城市或其他地区迁移的现象。
这种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使得农村留守人口相对减少,农村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匹配程度得到提高。
这样一来,农村的农业生产能够更加高效、规模化,农村产业结构也得到升级。
例如,通过农民工的返乡创业,一些农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村产业链为核心的经济模式,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动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促进了农村财富的积累。
相较于农村的传统农业收入,城市就业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农民通过外出打工或创业,获得了更高的工资和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这不仅为农村人口带来了实质性的利益,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促进了农村财富的积累。
然而,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流失,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工作,农村留守人口大量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留守现象较为严重,给农村社会稳定和家庭教育带来了困扰。
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减少,农村的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能力也难以满足需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导致了农村支出的增加。
农民外出打工或创业需要支付一定的生活费用和交通费用等,而在城市生活的成本相对较高。
此外,一些农民在城市就业期间需要支付住房、医疗等额外开支,这增加了他们的家庭负担。
对一部分贫困农民来说,农村劳动力流动增加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一些人难以承受这样的负担,进而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挑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中国农村的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农村的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种人口迁移在许多方面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这种影响,并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带来了正面影响。
大量的劳动力外流意味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这有助于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同时,农民工返乡经商、创业的现象也逐渐增多,这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农民工带回来的技能和资金为农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其次,农村人口迁移对城市工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涌入使得城市工业能够实现高效生产并降低劳动成本,这让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农村人口的迁移也带动了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经济增加了新的产业链。
然而,农村人口迁移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是农村地区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
随着大量年轻劳动力外流,农村地区可能面临人才断层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困扰。
其次是资源和环境问题。
农民工大规模涌入城市可能造成城市资源的紧张和环境的恶化,比如用水、用电等公共设施的超负荷压力以及城市垃圾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应对。
首先,应通过加大农村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力度,提升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从而吸引更多的城市资本和技术向农村倾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政府应强化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轻城市资源和环境压力。
此外,政府还应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通过推动产业转移和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村人口能够在家门口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压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农村经济和农业的投资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农村人口迁移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
它既带来了很多机会和促进作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趋势

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趋势日益增强。
这一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其中既有推动因素,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趋势进行探讨,并分析对农村和城镇带来的影响。
一、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原因1. 就业机会:城市拥有更多且更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吸引着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向城镇流动。
农村地区的农业劳动力在城市可以找到更好的、更稳定的工作,提高收入水平。
2. 教育资源: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更好的学校、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
农村家庭可能会将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以期望他们能够在城市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3. 公共服务设施:城市有更完善的医疗、社会保障、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人口可能会因此选择迁移到城市,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
二、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影响1. 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使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也更加迅速。
2. 农村空心化: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可能进一步加剧农村的贫困问题。
3. 社会结构变化: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会改变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结构。
城市人口增多,社会的多元化也增强,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农村人口的影响。
4. 城市资源压力: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会给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源供给等方面造成压力。
城市发展需要更多的住房、教育、医疗等资源来适应农村人口的流入。
三、应对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挑战1. 优化农村发展: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吸引力,减少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压力。
2. 城市规划与管理:加强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提高城市的容量和承载力,有效解决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带来的问题。
3. 教育与技能培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中国农村人口转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农村人口转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触及了农村地区人口转移的话题。
中国农村人口转移是指农民工离开农村,向城市或其他地区迁移劳动力的过程。
这一现象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村人口转移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大量农民工流入城市,成为城市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他们投入了城市建设和制造业,增加了城市劳动力的供给,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这种人口涌入使得城市规模急剧膨胀,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其次,农村人口转移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大量的农民工通过外出打工,增加了家庭的收入。
他们往往能够挣得比农村务农更多的收入,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给他们的家人。
这一现象不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而且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
第三,农村人口转移加快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
传统农业往往面临劳动力短缺和生产技术的滞后。
大量的农民工转移至城市,减少了农村的劳动力供给,促使农村转向了农业现代化。
许多地方开始推动农业产业化,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同时,农村人口转移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撤销计划造成功能缺失的问题。
大量的年轻人离开了乡村,导致农村老龄化严重,乡村的建设和服务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随之出现,他们面临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困境。
其次,农民工在城市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他们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工作环境较为艰苦,缺乏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导致了农民工的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存在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例如,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规模化的农业企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农业效益。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民工维权的力度,完善了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体系。
总的来说,中国农村人口转移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快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
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影响城市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人们对城市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迁移不仅对农村地区、城市地区和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还关系到个人与家庭的发展和未来。
本文将探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1.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农村人口的流入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活力。
他们带来了劳动力资源和创业创新的能力,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他们的工作和消费行为促进了城市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2. 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可以缓解农村地区的就业压力。
他们可以通过在城市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同时也能够减轻农村地区的就业压力。
3. 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会导致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土地和农业资源的利用也发生改变。
这将推动农村经济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二、社会影响1. 改善教育水平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会带来更好的教育机会。
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可以为农村人口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
这将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提升农村人口的知识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2. 提升医疗水平城市地区的医疗设施和医疗资源相对较好,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可以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这将有助于提升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减少因疾病造成的损失,提高生活质量。
3. 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不仅带来了人力资源,还带来了各地不同的习俗和文化。
这种流动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也有助于农村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三、环境影响1. 增加城市人口密度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会增加城市人口数量,从而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密度。
这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挑战,例如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城市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以确保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人口流动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人口流动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流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农村人口流动既是乡村振兴的推动力之一,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中的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之策。
一、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1. 就业机会的不足: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农村青年在农田劳作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这促使他们选择离乡务工,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2.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对于家长而言,他们更愿意将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因此,有很多农村学子选择离乡求学,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流动现象。
3. 城乡差距的拉大:近年来,城市的发展快速,人口众多,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异,还表现在医疗、文化等方面,这也导致了农村人口外流。
二、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1. 向城市输送劳动力:农村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填补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缺口。
这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满足城市工业化进程中的需要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减轻农村劳动力过剩压力: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部分从事农田劳作,由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状况日益严重。
农村人口流动缓解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过剩压力,有助于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3. 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随着农村人口外流,农村留守人口日益增加,农村社会结构面临着巨大变革。
农村社会的老龄化问题、留守儿童和空心化等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三、应对农村人口流动的策略1. 建设美丽乡村:通过农村精细化管理和绿色发展,提升农村的品质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流农村,为农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通过加强对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收入水平,使他们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减少外流。
3.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减少农民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而选择外流。
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_基于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视角的分析

世界人均的一半 , 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而且 , 在最近 的十几年中 , 由于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 耕 地在以每年约 1000万亩的速度锐减 。有限的耕地与大量 的农业劳动者结合在一起 , 使得每个农业劳动者拥有的 耕地面积少得可怜 , 由此形成的只能是小而分散的经营 方式 , 规模经营根本无从谈起 , 农业生产效益自然低
叶香丽
(深圳大学 , 广东深圳 518060)
摘 要 : 中国的农民问题 , 说到底就是农民的出路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农民工和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流 动 , 为缩小我国的城乡差距以及加速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阶段 ,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 , 更有 待进一步处理好建设新农村和农村人口流动之间的问题 。本文以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为农村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 分 , 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及其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较为详细的分析 , 并对农村人口的转 移出路提出建议 。
这群流动人口中 , 以农民工为主 (曾出现所谓的 “民工 们从表 1可以看到 , 政府一直为增加高等教育资源而努
潮 ”) , 除此之外 , 还有进城经商的 , 学习 、进修的 , 以 力 , 也取得一些成就 。 1978 年普通高等学校个数只有
及伴随农民工进城的家属 , 等等 , 其中以农民工和进城 598所 , 到 1999 年实行扩招后学校数量差不多翻了一
2024年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影响

2024年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动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不仅影响着农民自身的生计与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背景、构成特点、就业领域、影响、问题与挑战以及政策建议与展望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背景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此外,政策引导也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原因,如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政策等,都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流动劳动力的构成特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构成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流动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年轻化,多数为青壮年劳动力;二是流动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三是流动劳动力的性别比例失衡,男性劳动力占比较大;四是流动劳动力的地域分布不均,主要流向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
三、流动劳动力的就业领域农村劳动力流动后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
建筑业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就业领域,因为建筑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技能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农村劳动力的特点。
制造业也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就业领域,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玩具制造等。
此外,随着城市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
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动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推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口流动现象愈发突出。
人们纷纷离开农村,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这种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的利与弊。
首先,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涌入,城市的市场规模扩大了,消费需求也进一步增长。
这有利于激发经济活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迁至城市,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创新资源。
同时,人口流动还带来了劳动力的增加,满足了城市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了城市的生产力提升。
人口流动还为城市带来了人才资源的集聚。
大量的年轻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求学、工作,他们拥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为城市的创新与创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城市的繁荣中,创造了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有效地推动了科技进步与社会创新。
此外,人口流动还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需要更多的住房、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政府不断加大对城市的投资力度。
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为城市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动,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然而,人口流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人口流动加剧了城市资源的紧缺。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的住房、用水、交通等资源承载压力加大。
城市的环境质量下降,交通堵塞问题凸显。
这需要政府加大资源配置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力度,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人口流动也加剧了城市社会的分化和不平等。
一方面,由于机会和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人流动后依然面临着贫困和失业的困境。
另一方面,城市高收入人群的财富和机会积累加速,导致城市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最后,人口流动还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农村地区人口的减少,导致了农村经济的衰退和农村劳动力的短缺。
城乡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

城乡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城乡人口流动是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或务工,城市人口返回农村定居或发展产业的过程。
这种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就业机会、资源配置、农村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入探讨城乡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影响。
首先,城乡人口流动对就业机会的提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过剩,人口流动为他们提供了到城市就业的机会。
他们可以在城市中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城市中的企业和工厂也因为农民工的加入,提高了生产效率,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这种就业机会的提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次,城乡人口流动改善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农村地区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但城市中有更好的资源配置体系,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农民工的流动可以使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城市的产业发展也会得到更好的支持。
同时,农村地区也可以通过向城市输送劳动力和农产品来获取城市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实现。
第三,城乡人口流动对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很多农民通过流动来实现了在农村地区难以获得的个人发展目标。
他们可以通过在城市中创业或就业,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然后回到农村发展自己的事业。
这种流动带回了人才、资金和技术,为农村地区的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农村地区也因为有了更多的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城乡人口流动对社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农民工的流动可以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互相了解和认识,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他们带着自己的习俗和文化传统进入城市,与城市人民进行交流和互动,形成了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多元文化。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城乡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区迁移,寻求工作机会和经济发展。
这种流动对当地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既包括正面效应,也包括负面效应。
首先,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当地经济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和生产力的提升。
随着农民工的进城就业,城市劳动力市场得到了持续的补充,加速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而在农村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出也可以缓解就业压力,通过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这种劳动力资源的重新调配和有效利用可以提高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力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对当地经济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进而影响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农村老年人和儿童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使得农村生产水平下降。
此外,劳动者外出务工也可能导致家庭分离、社会关系破裂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流出也给城市带来了一些挑战。
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使得城市居住环境和城市管理面临更大的压力。
由于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使得城市管理难度增加。
同时,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状况和生活质量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改善。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当地经济造成的影响。
首先,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的关爱与照顾,促进家庭稳定。
其次,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此外,在城市管理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农村人口就业创业,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培养。
同时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外出务工人员权益得到保障,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近年来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趋势及影响研究

近年来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趋势及影响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农村人口流动趋势不断加强。
这种趋势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形态,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趋势1、人口轻松流动的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农村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而城市的人口数量则不断增加。
同时,城市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日益增加。
这就使得中国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倾向于向城市流动。
很多人选择去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人们的流动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2、农民工的数量增加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程,农村的劳动力已经逐渐流向了城市。
作为农村劳动力的代表,农民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了近两亿人之多,他们主要从事着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
这些人的流动性非常大,平均每年要跨越几千公里的距离,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人口流动的影响1、城市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对城市的流动带来了劳动力的流动、技术的传播和市场的扩大。
这些因素都促进了城市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巨大的变化与农村人口与城市的流动密不可分。
2、社会安全问题的出现乡村流失大量的劳动力和人口,造成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困难;而城市生产、生活、环保等问题,也给农村人员带来了困扰。
同时,农村人口流动问题滋生各类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给城市的社会安全带来了威胁。
3、农村家庭形态和亲情关系的改变伴随着人口流动,农村家庭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涉及到家庭结构、教育方式和生活习惯等。
消失的不仅是农村劳动力,还有亲情关系。
农村人口流动会使得很多人离开自己的家人,无法在儿时相互陪伴。
这也是值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4、城市基础设施压力人口流动以及就业就会带来需求,需求就会带来压力,城市的基础设施压力也会随之加大。
农村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农村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农村人口流动是指农村居民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其原居地,并迁入城市或其他农村居住的现象。
这种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劳动力供给,也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农村人口流动首先对农村经济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缺乏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同时,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也带来了资金的回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村人口流动其次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这不仅降低了城市企业的用工成本,也促进了城市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
农村人口流动同时也对农村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人口的外流导致了农村地区留守妇女和儿童增多,加重了农村的劳动力负担。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解决。
农村人口流动还对农村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导致农村土地荒芜,农村环境恶化。
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也为农村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农村人口流动还促进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人才流动和资源共享。
农村人口流动使得农村人口更加接触到现代化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同时,城市人口也通过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地区建立起联系,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人口流动加快了农村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促使农村地区加快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同时,农村人口流动也为农村地区输送了一批农业技术和经验,促进了农村的农业科技进步。
农村人口流动还有助于缓解农村地区的就业压力。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农村地区减轻了就业压力,缓解了农民的生计困难。
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人口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人口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1. 人口流动现象的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形成了城市人口高速增长的局面。
与此同时,人口流动也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 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经济的影响随着人口外流,农村的劳动力资源骤减,导致农田耕作面积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农业经济受到极大影响。
此外,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对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构成了挑战。
3. 人口流入城市对农村经济的积极影响一方面,流入城市的农民工通过打工增加了家庭的收入,部分资金会转为农村投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也带来了技术与知识的传递,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部分农村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成功吸引城市人口流入,推动了农村经济增长。
4. 城市化带来的农地资源流失问题随着城市化过程,大量农地被转化为工业园区、住宅区等城市用地,导致农村的农业发展面临困境。
土地资源的流失使得农村地区的农民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无法继续依赖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5. 人口流动对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外流主要是年轻人前往城市打工,导致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的比例增加。
留守儿童面临教育和心理问题,而留守老人则缺乏照顾和关爱。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阻碍了人口流动对农村经济的积极影响。
6. 政府应对人口流动的政策针对人口流动现象,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能力,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
其次,在农村地区建设更好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城市人口流入农村。
7.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与创新要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政府可以引入新的农业技术和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同时,培育农村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
8. 加强农村医疗和福利建设当人口流动导致农村地区医疗资源不足时,政府应加大力度加强农村医疗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减少疾病对农民的影响。
中国农村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农村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发展分析报告导言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城镇化浪潮。
由于农村人口迁移的不断加速,中国的城市开始快速发展壮大。
本文将分析中国农村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中国农村人口迁移的原因农村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
首先,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许多农民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收入,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其次,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农村居民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医疗条件以及生活便利,也会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
再次,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农村地区面临着贫困、落后等问题。
为了摆脱贫困和改变命运,很多农民选择去城市打拼。
最后,农村人口迁移还受到政策的引导和推动。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城镇化发展,通过政策措施吸引农民前往城市定居,助力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人口迁移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农村人口迁移对城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村人口的流入使得城市劳动力资源更加充足,有利于增强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大量的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进步。
其次,农村人口迁移为城市居民增加了多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农民的到来使得城市变得更加多样化,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促进了城市文化的繁荣。
再次,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村地区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农民工通过城市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技能,一部分人选择回到农村创办企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城乡经济差距。
最后,农村人口迁移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给城市资源环境带来了压力。
同时也存在着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住房问题等一系列的难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三、农村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农村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挑战之一是农村地区人才流失问题。
农村人口流出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人口流出原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农村人口流出的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我国农村人口流出现象日益凸显。
农村人口流出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的增加。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农村家庭的劳动力都转移到了城市工厂和建筑工地上,导致农村劳动力空缺和农业生产力下降。
二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不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力,导致大量农民主动选择外出打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
三是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
城市吸纳了大量资源,而农村却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导致农村人口流出现象日益加剧。
农村人口流出的背景是多方面的,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
1.2 农村人口流出的影响农村人口流出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村人口流出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导致农村生产力的下降,农田荒芜,农业生产无法有效进行。
农村人口流出加剧了农村社会结构的空心化,老龄化趋势更加显著,农村留守人口增多,留守儿童和老人生活质量下降。
农村人口流出也导致了农村市场萎缩,农村消费能力下降,农村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农村人口流出还给农村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比如农村文化传承面临严峻挑战,传统乡土风情逐渐消失,农村社会凝聚力减弱。
农村医疗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居民的医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农村人口流出还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不便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人口流出对农村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寻求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2. 正文2.1 农村人口流出的原因分析一、经济因素1. 就业机会不足: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导致农民无法在家乡找到稳定的工作。
2. 收入水平低: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而城市的工资待遇相对更高,吸引了大量农民外出务工。
3.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农民在家乡难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农村人口外流对乡村发展有何影响

农村人口外流对乡村发展有何影响在当今社会,农村人口外流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一现象对于乡村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令人担忧的问题。
农村人口外流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够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
他们在城市中从事各种工作,将所得的收入寄回农村,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条件。
家里可以盖起新的房屋,购买现代化的家电,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家人的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提升。
其次,农村人口外流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外出的农民在城市中接触到了新的观念、技术和管理经验。
当他们回到家乡时,会将这些新的元素带回农村,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活力。
比如,有人学会了电商运营,回到家乡后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有人掌握了新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了家乡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再者,农村人口的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的资源压力。
农村的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外流使得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增加,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
然而,农村人口外流也给乡村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人口的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使得农村的农业生产面临困境。
许多农田无人耕种,或者耕种效率低下,影响了农业的稳定发展。
一些传统的农业技艺也因为缺乏传承者而面临失传的危险。
农村人口外流还削弱了农村的消费市场。
消费人群减少,导致农村的商业活动不够活跃,许多店铺经营困难甚至倒闭。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便利,也制约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乡村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了冲击。
在人口外流的过程中,许多年轻人离开了农村,他们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了解不深,缺乏传承的意愿和能力。
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民间技艺逐渐式微,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逐渐消失。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因为人口外流而面临困难。
由于人口减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相对降低,同时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也不足。
这导致农村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
(一 ) 中国社会条件的变化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 , 面对国内外的各种压力 , 我国 选择了以 优 先 发 展 重 工 业 为 核 心 的 国 家 工 业 化 发 展 战
略 。直到改革开放以前 , 社会结构还是城乡分割的二元
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等原因 , 导致很多企业无法留住老员 工 , 招 不 到 新 工 人 , 即 所 谓 的 “民 工 荒 ”。据 统 计 , 2005年春运期间涌向 “长三角 ”的安徽 、江西等省的农 民工 , 首次超过了前往 “珠三角 ”地区打工的劳动力 。 在奔向 “长三角 ”的民工大潮中 , 有一部分是从 “珠三 角 ”转过来的 。这种劳动力的区域间转移与 “珠三角 ”
示 , 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85916 元 , 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 236614 元 。到 2004 年 , 我 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 9421161 元 , 而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仅有 293614 元 。从相对数看 (图 1) , 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张趋势 。1978年我国城乡居 民人均名义收入比率为 2157,到 2004年上升到 3121。据 李国祥在《新农村建设 :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带来机 遇 》一文中所说 ,“城乡居民收入比 (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由 2001年的 219上升到 2005年的 312”。中国社科院 发布的二 00六年《农村经济绿皮书 》亦不讳言 , 2006中国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继续扩大 ,农民消费增长乏力的现 象仍难改变 。
① 《中央今年一号文件 : 解决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招多 》, 《中国劳动保障报 》, 2006年 3月 1日 ② 刘尔铎 : 《从城市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短缺与 “民工荒 ”》, 载 《人口学刊 》, 2006 (6)
76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这群流动人口中 , 以农民工为主 (曾出现所谓的 “民工 们从表 1可以看到 , 政府一直为增加高等教育资源而努
潮 ”) , 除此之外 , 还有进城经商的 , 学习 、进修的 , 以 力 , 也取得一些成就 。 1978 年普通高等学校个数只有
及伴随农民工进城的家属 , 等等 , 其中以农民工和进城 598所 , 到 1999 年实行扩招后学校数量差不多翻了一
(一 ) “民工潮 ”的历史和现状
高等学校个数达到 1731 所 。在这 1731 所处在城市的高
如果说 ,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期 , 校中有千千万万的农村学生 。
表 1 普通高等学校个数
单位 : 所
年份
1949 1978 1980 1985 1989 1997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学习 、进修的农村大学生为主 , 毕竟有本钱到城里经商 番 , 虽然比起 1998年数量有所下降 , 但那是因为整顿 、
的农民为数极少 。本文站在以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为主 规范教育 , 使一些学校合并 , 扩大学校规模 , 更有效地
要的流动人口角度进行分析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防止浪费 。截至 2004年 , 全国普通
生产的积极性受挫 , 压力加大 , 被迫外出务工 。笔者访 业税只是稍稍增加了家庭的收入 ,甚至有的地方农民因
和 “推力 ”。正是城乡差距的存在而产生的各种 “拉力 ” 经很大 , 流动增长的速度明显放慢 , 在较大总量的规模
和 “推力 ”使农民从农村走出来 , 步向城市 , 才有今天 上平稳运行 。
城市的繁荣和农村的进步 。
(二 ) 高等教育概况
一 、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概况
自从 1999 年以来 , “扩招 ”这个词频频于耳边响
改革开放以后 ,中央全面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同时 ,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允许务工 、经商 、办服 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这标志着城乡隔绝体 制首次被正式打破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社会 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开放的不断扩大 ,中国社会进入 了一个经济制度转轨 、社会结构转型的新的发展阶段 。
业 、社会服务业等 , 他们的职业类型更广了 。 31女性流动者的主体发生变化 。未婚女性曾经占到
女性流动人口的的大多数 。然而 , 近年的调查发现 , 女 性流动人口中已婚者比例在持续上升 , 有些地方女性流 动人口中已婚者比例甚至占到三分之二 。
41外来农民工出现从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的转 移 。珠三角地区的工资水平低且长期得不到提高 , 加上 长时间加班 、劳动条件恶劣 、生活质量不高 、合法权益
《经济问题探索 》2007年第 4期
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 原因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视角的分析
叶香丽
(深圳大学 , 广东深圳 518060)
摘 要 : 中国的农民问题 , 说到底就是农民的出路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农民工和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流 动 , 为缩小我国的城乡差距以及加速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阶段 ,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 , 更有 待进一步处理好建设新农村和农村人口流动之间的问题 。本文以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为农村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 分 , 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及其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较为详细的分析 , 并对农村人口的转 移出路提出建议 。
与此同时 ,城市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 ,经济制度与社会政 策也在变化 , 户籍制有所松动 , 城市用工制度也逐渐宽 松 ,中国农民流动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急剧增加 。一九九 四年 ,中国的民工潮达到了顶点 。
(二 ) 农村人口流动的宏观动因 11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是农民流 向城市的重要原因 , 甚至可以说是根本原因 。城乡居民 一开始的收入起点就不一样 , 以至于收入差距不管是绝 对数还是相对数都在加大 。据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显
的流动势能主要是由经济的差距造成的 。说到底 , 农民 上 , 也可能是世界历史上 , 一次规模最宏大的社会流
会流动是因为城乡的收入差距造成的经济势差 。当然 , 动 , 这也是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中速度最快的一次移民
除此之外 , 还有一些文化和社会因素 (比如 , 社会地 行动 。
位 、发展前景 , 生活素质等等 ) 在起作用 。笔者在对家
11省际间流动人口所占比重将持续增长 。交通和通 信业的迅猛发展将使流动人口的交通成本和心理成本持
续降低 , 他们流动的空间距离自然会拉长 。 21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呈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农村
青年受教育年限的 增‘ 长 , 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提升 , 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只是在建筑业 、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 , 2004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
乡情况作了解的基础上参考了大量文献 , 总结得出 , 无 力 11823万人 , 比 2003 年增加 433 万人 , 增长 318% ,
论哪种原因 , 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两种因素 ——— “拉力 ” 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 2318%。现在由于农民工的基数已
作者简介 : 叶香丽 (1983年 - ) , 女 ,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 : 公共经济学 。
75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下 , “零值劳动力 ”不断增多 。
产出比是十分低下的 。所以 , 这个村几乎家家有人外出
而且 , 我国大多数农村到目前为止基本上都处于靠 打工 , 正是 “一人外出 , 全家脱贫 ”。
天吃饭的状况 , 只要进行农业生产的一个条件不具备 ,
虽然 2005年废除了绝大部分农业税 ,但同时化肥价
就会对农业生产产生重大的制约 。风调雨顺的年景 , 则 格上涨得厉害 , 例如 , 钾肥每包 78 元上升到 2005 年的
日前指出 , 这方面的统计是从两方面进行的 : 一是统计 他的户籍 ,从户籍管理的角度来看 ,中国的农村人口现在 有 914亿 ;二是从现实的居住地统计 ,这几年公布的主要 数字是从居住情况来统计的 ,按这个标准 ,现在真正长期 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大概是 715亿左右 。①
民工潮过后 , 农民流动持续至今出现新动向 。从短 期内来看 , 农村人口流动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
结构局面 。在单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 , 身份制通过 户籍制度把乡村和城镇人口人为地分割为两种性质不同
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 , 国家对这两种人的就业 、教 育 、住房等实行有差别的社会福利政策 。这不仅客观上
把城乡人口分为两个经济利益不同的阶层 ,而且强化了 人口对所在地区的人身依附关系 ,从而限制了社会流动 , 农民流动是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的 。
在中国历史上 , 一般而言 , 除了大的灾荒和战乱 起 。的确 ,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 为
外 , 农民流动是缓慢而且几乎是停滞的 。改革开放后 , 了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 , 有必要让更多人进入高等院校
农村人口持续向城市流动 , 甚至 “一发不可收拾 ”。在 接受教育 。无可厚非 , 这是政府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我
2004
个数
205 598 675 1016 1075 1020 1071 1041 1225 1396 1552
1731
(三 ) 农民流动新动向 目前 , 农民数量正在逐步减少 , 大约有两亿农民由
资料来源 :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 (2005) 于劳动就业的流动以及行政区域的变化 , 实际已不在农 村 , 而此过程今后还将继续下去 。农业问题专家陈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