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合集下载

徐州户部山刘家大院简介

徐州户部山刘家大院简介

徐州户部山刘家大院简介一、刘家大院在哪徐州户部山那可是个有历史韵味的地方,刘家大院就在这一片。

它就像一颗隐藏在这片土地里的明珠,静静地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这地方可算是徐州文化底蕴的一个小缩影呢。

二、大院的外观1. 建筑风格刘家大院的建筑风格那可太有看头了。

它有着传统中式建筑的特点,飞檐斗拱的,那些翘起的屋檐就像鸟儿展开的翅膀,好像随时要飞起来似的。

墙是那种厚厚的,透着一种踏实和厚重感,仿佛能把岁月都给挡住。

2. 布局整个大院的布局也是很讲究的。

从大门进去,庭院、回廊、各个房间错落有致。

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但又不会让你觉得晕头转向,反而每一处转折都能给你带来惊喜,像是突然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花园角落,或者是一扇精美的雕花窗户。

三、大院的历史故事1. 家族故事这刘家大院背后是刘家的家族史啊。

听说这个家族在以前可风光了,在徐州也是名门望族。

他们家出过不少有本事的人,在生意上、文化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个大院就像是这个家族的一部史书,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记录着家族的兴衰荣辱。

2. 历史变迁随着岁月的流逝,刘家大院也经历了很多的变迁。

它见证了徐州这座城市的发展,从古老的朝代一直到现在。

有时候想想,它就像一个老人,默默地看着周围的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却坚守着那份古老的记忆。

四、大院里的细节1. 雕花大院里的雕花简直绝了。

门窗上的雕花那叫一个精美,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像是花鸟鱼虫、神话故事里的人物。

这些雕花就像是会说话一样,告诉你过去的人们有着怎样的审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2. 家具大院里还留存着一些古老的家具呢。

那些桌椅板凳虽然有些破旧了,但能看出来以前的做工非常精细。

它们摆在那里,就像在诉说着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吃饭、聊天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五、大院的现状与保护1. 现状现在的刘家大院虽然没有了以前的繁华,但依然有很多游客会来参观。

它也成为了徐州的一个文化景点,让人们可以走进历史,感受过去的魅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州户部山民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州户部山民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州户部山民居山势高低错落,建筑因地制宜。

户部山离徐州博物馆很近,顺旁边的一条马路,蜿蜒几下就到了。

名曰山,其实为一缓丘。

项羽旧迹“戏马台”居高位,其他民居众星拱月散落其旁。

徐州曾是漕运重要枢纽,明代户部分司设置于此。

历史上的黄河曾经在今天地理上的安徽、江苏版图上左右摇摆过,明末时黄河决口水漫金山,浸淫徐州城,徐州主事便将户部分司至迁南山,以避水患,“户部山”之名由此而来。

即为山形地胜,达官新富也趋之若鹜,都在山地上置地架屋。

素色的清水砖建筑群和旁边的五光十色的酒楼、商铺形成了反差。

飞挑的屋脊高低错落,似海浪翻滚,目极无穷。

灯红酒绿的下面,只有这些老建筑依旧在矜持的把守自我个性,在熙熙攘攘的烦杂中散发出一份宁静。

户部山号称有八大院落,崔、郑、翟、余等等大户人家布落期间。

历经战乱和劫难后,保留完整完好的院落还有17处之多,这值得堪慰。

2006年户部山建筑群升级为国家级文物。

顺小路走,第一个进的就是崔家大院。

主人崔焘是清道光年间入翰林院的进士,门口的金字“翰林”匾额,昭示的就是主人的身份。

崔家大院正在如火如荼的翻修,大门洞开,不收门票。

整个大院占地近5000平方米,算是户部山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了。

虽是清中期建构,房屋规格也不高,但从砖木石三雕等来看,也能看出建筑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

里面垃圾如山,障碍重重,实在是再无法前行观瞻了。

但愿修葺好的崔焘故居不要返老还童,还是旧颜养眼。

这里唯一收门票的就是徐州民俗博物馆。

浏览了一圈,感觉大院没有统一筹划,位置不同,地势不同,院套院,房挨房,左突右冲,仿若踱入迷宫。

出来才知道,原来它是将余家大院和翟家大院连为一体的大院落,更名为博物馆,陈展当地世俗民风。

余翟两家还有姻亲关系,余家是在徐州开茶行的徽商,翟家是在徐州做买卖的晋商,都家道中兴,深深庭院的背后是殷实的家资在垫后。

单独来看,各院则自成体系,正房、偏房、客厅、花园、戏台等一应俱全。

墙外有着刻板的社会规则,在墙内洋溢着就是柔和的生活气息了。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一、户部山的历史来由:户部山位于徐州老城南门外,原名南山,海拔70米,方圆十万平方米。

因地势高爽,距城区较近,很早就成为登高胜地。

明天启四年(1624年),徐州奎山河堤决口,大水三年未退,户部分司主事张璇为避水灾,将户部徐州分署迁至南山办公,南山改名为户部山。

户部山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内涵。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在南山上构筑高台,指挥操练士兵,现留有系马桩遗迹及"秋风戏马"、"从此风云"、"戏马台"等名人碑刻。

公元416年,南朝刘裕北伐时,在戏马台会见百官,设宴赋诗,并在台上建有台头寺。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到彭城时,曾立毡屋于台上,观察城中动静。

历代到戏马台凭吊怀古的名人有白居易、韩愈、苏轼、文天祥等,他们都留下不少的诗文佳句,为户部山增添了浓郁的文化内涵。

二、户部山古民居的组成状况:户部山现在民居以清代建筑为主,间有明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

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官宦之家,二是富商之宅,三是一般富裕人家。

共有各家大院20余个,达200多个院落,房屋千余间,总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占地约两万平方米,但破坏比较严重,有的开始修复,有的可能不修复。

1、余家大院旧时户部山八大家之一,也是保存比较完好,现已完全修复的一所大院。

清雍正年间,安徽歙县的余姓商人来徐开茶行,家道中兴,购得户部山东南隅半山一处三进院,是原户部衙门的旧址。

经过七代人的努力,不断扩建,现拥有三个大院,两个花园:东院有四合院、东花园;中院有正房、客厅、仓户、伙房、盐库、茶房等;西院分前后院,还有西花园。

房屋总共有百余间。

2、翟家大院翟家紧靠余家,是嘉庆年间余翟结亲,余家出让给翟家的,同属户部山岭入大家。

翟家世居山西,明末来徐做小买卖,经几代人苦心经营,到清代中期成为徐州城内有名的富户。

翟家大院包括四进大小院落,房屋50余间,顺着大门进入门楼和过道,向南是一排客房,客房前有连体走廊,形成第一进院落。

地方户部山古民居

地方户部山古民居
成功经验
该古民居的社区参与和保护经验被广泛推广,为其他地区 的古民居保护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案例三:某古民居在旅游开发中的利用与保护
利用方式
该古民居被用作旅游景点,通过展示历史文化、传承传统技艺等 方式,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保护措施
该古民居在旅游开发中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包括限制游客数量 、加强安全管理、开展修缮维护等。
政策建议与措施
制定专项政策
出台针对地方户部山古民居保 护和开发的专项政策,明确各
项措施和要求。
加强资金支持
设立古民居保护专项资金,加 大对古民居修缮和维护的资金 支持力度。
引入专业团队
引导专业团队参与古民居的规 划、设计、修缮和维护工作, 提高保护水平。
加强宣传推广
加大对地方户部山古民居的宣 传推广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
成功经验
该古民居在旅游开发中的利用和保护经验被广泛借鉴,为其他地区 的古民居旅游开发提供了参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和相关 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颁布相关法律法 规、提供资金支持、实施修复工程等。此外 ,还加强了对违法建设和破坏行为的打击力 度,以维护古民居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与协调
矛盾
在保护古民居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矛盾,如 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静态与动态等。 这些矛盾容易导致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冲突和 不协调。
要点二
社区建设
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应与当地社区建设相结合。政府应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当地居民的生 活条件。同时,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与旅游业的融合 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此外 ,还应建立良好的社区治理机制,加强居民之间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推进古民居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户部山古建筑群

户部山古建筑群

户部山古建筑群深藏在风景秀丽的山水之间,户部山古建筑群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座宏伟的建筑群坐落在山巅,给人一种宁静而崇高的感觉。

户部山古建筑群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也是享有盛誉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先,让我们走进古建筑群的大门。

巍峨的牌楼映入眼帘,上面雕刻着各种祥云和龙凤纹饰,展示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通过牌楼,我们来到了宽敞平坦的广场上。

广场上有一座巨大的石台,上面雕刻有丰富多彩的狮子图案,它们栩栩如生地显示出明代石刻的精湛工艺。

广场两旁是建于明代的城墙,城墙上建有高高的角楼,为整个古建筑群增添了一分庄重和肃穆。

走过广场,我们来到了祈年殿。

祈年殿是整个古建筑群的核心,也是建筑群中最宏伟壮观的建筑。

殿内屋顶高高凸起,上面的彩绘古朴典雅。

殿内有一尊巨大的神像,是明代户部所奉祀的财神“财神爷”。

祈年殿是明代户部官员祈求丰收和家庭幸福的场所,它见证了这个时期人们对富裕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沿着石阶继续往上走,我们来到了大殿。

大殿是古建筑群中另一个重要的建筑物,通常用于举行各种仪式和重要活动。

殿内布置简洁,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古代名人的画像,展示了当时人们对知识和智慧的崇尚。

大殿正中央有一块巨大的红木雕屏,上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神话故事,令人叹为观止。

穿过大殿,我们来到了后殿,这里供奉着各种神明。

神明的雕像栩栩如生,根据传说它们具有保家护国的超凡能力。

殿内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氛围,人们在这里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神圣。

古建筑群内还有各种其他建筑,如钟楼、鼓楼等。

钟楼内悬挂着一口巨大的古钟,据说它能够招来好运。

而鼓楼内则悬挂着一面古色古香的大鼓,每天都会敲击几次,给人们带来节奏感和喜悦。

户部山古建筑群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它是中华文化瑰宝的象征。

这座古建筑群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当代人们思考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重要场所。

古彭民居户部山

古彭民居户部山

门楼两 面

字排开 七 问堂屋


那是主 人待客休




与客 人 座谈 的客 房
堂屋 两边 各有

间厢

客 房前面有 回 廊相通

回廊外 围有木棂花窗
李 家大 楼

可 透 视 院 内的景致
余 家大 院位 于 户部 山东坡 米

占地
180 0平 方
呈 三 纵 三 横 的建 筑格 局


由东 西 并 列 的 三 个

门 前 矗 立 着 的2 6

米高 的旗杆

择地建 宅
宦之 家

从 明 末至 民初

的4 0 0 年



户部 山周围
这些 民
顶 悬大大的




背面 书写 皇 帝表彰崔 氏的

高宅大 院密布

民居 鳞次 栉 比

其 中既 有 甲第 官

诏书

崔 家 大 院 迄 今 尚存 上
方米

下 两 院

房屋 百余
运 河 漕运 是 明朝
家 的余家大 院
翟 家大院


李家大楼
0 0余


刘家大 体



郑 家 大 院 等2 0 余 处

房 屋4


有着丰富



的运 输 方 式
15i f

因此

扼 南北 水 陆交通 咽 喉 的

徐州户部山传统聚落的现代启示

徐州户部山传统聚落的现代启示
e n t s o f Xu z h o u Hu b u Mo u n t a i n ,a n a l y z e s i t s s e t t l e me n t s h a p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i t c s ,c o mb i n e d wi t h t h e g e o g r a p h i c l a f a c t o r s ,a n d e x c a v a t e s i t s s e t t l e me n t o f he t c u l t u r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 .On t h i s
两种 情 况 : 要 么 一 味 地 考 虑 经 济 效 益 ,尽 量 提 高 容 积 率 ,牺 牲 环 境 特 色 ;要 么 一 味 崇 尚 国 外 设计 手 法 , 片 面 地 模 仿 抄 袭 ,个 性 过 于 张 扬 ,无 法 融 入 城 市 之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es r i d e ti n l a p l a n n i ng nd a d e s i g n b a s i s .
究长幼有序 、尊卑有定 ,尊老 爱幼,家庭观 念十分
浓 厚 。供 生 活 起 居 院落 的 私密 性 极 高 , 是仅 供 家 人
■ 吕立 胜 张志前 ■ L i f l i s h e n g Z h a n g Z h i q i a n
因此,在进行住 区规划设计时 ,首先应该充 分分析 周围环境特色,尊重 已有环境与城市肌理 ,使住 区 能很好地融入该片 区,成为其一 部分 ,而不 是非常 突兀 ;同时 ,还应该做好住 区内部的环境 、建筑设 计 ,分析周边建筑风格特色 ,力求做 到整体 统一协 调 。但 是 强 调 整 体 性 设 计 并非 只 是 要 求 适 应 环 境 、 顺 从 环 境 ,而 是 应 该在 尊 重环 境 的 基 础 上 , 努 力 地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徐州户部山古民居位于徐州老城南门外,古民居群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

....户部山原名南山,是徐州城外最近的制高点,是控制徐州城的要地。

“穷北关,富南关,有钱的都住户部山”,徐州历来有二大害事,一为战乱,二为水患。

自南宋绍熙五年,黄河改道,夺泗入淮,从此黄河多次泛滥淹城.平地成渠几为常事。

甚至大水数年不退。

天启四年,黄河两度决口,水浸徐州城,户部分司迁至南山,后来南山遂有“户部山”之名。

为避黄河水患,官绅富贾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中等富户也争相效仿从。

从明末至民国初年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

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行富商之宅、书香门第。

这些户部山古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

....户部山古民居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材硕大,雕梁面栋,琢刻精细。

并有“里生外熟”及“鸳鸯楼”等独特的建筑方式。

所谓“里生外熟”是指垒砌的墙体分为两层,外层为砖砌的清水墙,内层为土坯,这种建造方式既降低了造价,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使房间内冬暖夏凉。

鸳鸯楼的建筑形式仅国内仅有,由于户部山古民居多依山而建,可谓地无三尺平,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减少工程量,在落差较大的地方,建造了这种独持的鸳鸯楼。

这种楼分为二层,上下叠压,底层墙体部分利用了原有山体,楼内天梯,楼上楼下的门朝向相反,反映了徐州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聪明才智,是徐州人在建筑史上的一个创造。

....户部山古民居中比较著名的有清道光年间翰林崔焘的私宅(崔家大院),清康熙年间徐州状元李蟠府邸,有号称户部山八大家的郑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刘家大院、张家大院、李家大楼等,此外还有阎家院、魏家园、孟家园、春香阁等。

这些民居历尽沧桑,建国后还保留完整的有古民民院落17处,分院54个,比较完好的民居近600间。

建筑中的砖雕、木雕、石雕也极具艺术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州户部山古民居之崔焘旧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州户部山古民居之崔焘旧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州户部山古民居之崔焘旧居徐州户部山西坡最大的民居群要数户部山崔焘故居了。

当我们在戏马台沿着一条石板铺成的巷子往西走,这整条路就是崔家巷。

上坡是崔家上院,下坡彭城路边上的是崔家下院。

崔焘是清代道光九年的的进士,选入翰林院,故又称为崔翰林。

虽然翰林级别和职位很低,但是在老百姓眼里能考上进士是非常光宗耀祖的事情。

徐州户部山的这支崔氏是清朝乾隆年间从铜山吕梁迁来的。

从乾隆年间到民国初期是崔家的兴盛时期。

崔焘的旧居就在崔家的下院。

崔焘后来做到了多地的州府官员,有了功名有了官职,崔家在下院门口建立了旗杆。

一直到民国时期还能看到。

后来“崔家旗杆”成了崔家大院的代名词。

任何家族都会经历从兴盛到衰败的的过程,崔家也不例外。

崔家在晚清民国时期急剧衰落。

崔家大院人口繁衍很多,住不下了就陆续往外迁。

而留在大院里的人很多由于没有土地,城里的生意又经历战乱不稳定而收入不固定。

陆续崔家人搬出去很多,他们已经没有任何优越感。

建国后,崔家大院成了大杂院,很多外姓人口陆续进驻,私搭乱建严重。

2000年前后,政府对户部山进行了改造。

崔焘旧居被拆除部分,保留部分。

2006年崔焘故居成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州户部山古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来政府又投巨资对崔焘旧居进行了重建和修复。

崔焘旧居上院保存相对较为完好,下院则毁损严重,多为重建。

修复后的崔焘旧居目前为崔氏后人占用,并没有像其他大院一样修复后对公众开放。

崔焘旧居的修缮经历了破坏、保护的反复过程。

也是国内近二十年来文物保护的现状写照。

文物修缮后如何利用一直是国内文物保护界的一个摆脱不掉的话题。

根据国家的政策,文物的维修是由使用单位来进行的。

目前崔焘旧居早已不是崔氏的私人房产,而早已收归国有。

而目前崔焘旧居的现状是由崔氏后人占用,甚至开了饭店。

这样对文物保护消防提出很高要求,饭店油烟对建筑的外观有很大伤害。

而另一方面国家花了巨资修缮文物,本应开放给所有市民,而不能让私人占有。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的生态解读与保护研究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的生态解读与保护研究

了 当时 富 商们 备 受 热捧 的理 想 的 集商 业 居 住 于一 体 的风 水宝 地 。 2古 民居 群 落 空 间布 局 的生 态合 理 性 21建 筑 群 总 体 空 间 布 局 分 区 合 理 . 户 部 山 古 民居 群 落 的 整 体 空 间 布 局
功 能 。 各 院 落 以 山 顶 端 的 项 羽戏 马 台 等 庙 宇 为 中 心 ,呈 放 射 状 环 列 分布 。 从 风 水 采 光 等 角 度 而 言 ,南 坡 最 好 ,东 西 次 之 。 因 此 ,民 居 多 集 中于 山 的 南 半 坡 布
通 风 角 度 看 , “ 阴 ” 与 “ 阳 ” 可 负 抱
t sb s s hi a i .
【 e wod acetok o s gi H b u tni Xuh ueoo iasi bly K y rs】 n i lh ui u u nf n n Mo na zo ,c lgclut it, in a i
e o o c a i al y, c og c l e h l gy, r e ton c l gial ton i e ol i a c no o r t t p ot ci
0引 言 徐 州 现 存 的 古 民 居 , 主 要 指 的 是 明 清 时 期 的 建 筑 。 保 存 比较 完 整 而 且 有 代 表 性 的 传 统 民 居 就 只 剩 东 起 解 放 路 ,西
至 彭 城 路 ,南 起 劳 动 港 ,北 至 马市 街 , 面
1户部 山古 民居位 置选 址的生态适应 性
以 形 成 热 压 通 风 , 而 “ 山 ” 则 可 阻 背
于 位置 靠 近在 古奎 河 上 游的漕 运 码头 ,
商 业 位 置 绝 佳 。 这 使 得 户 部 山 地 区成 为

从徐州户部山历史地段古民居改造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重生_刘永强

从徐州户部山历史地段古民居改造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重生_刘永强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建城史,作为彭祖文化的发祥地和两汉文化的集萃之地,文物古迹颇多。

户部山地区古民居集中体现了徐州传统住宅的特征,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

在经省政府批准的1995至2010年徐州市总体规划中户部山地区古民居被确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黄河流经徐州600多年(1194~1855),给徐州带来了水运之便,同时也给徐州带来了很大的灾害。

仅以康熙十四年为例,一年之中数处决口,徐州境内一片泽国,百姓流离,苦不堪言。

为避水患,一些官商富贾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中等富户也争相效仿。

从明末到民国初年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

户部山古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

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材硕大,雕梁画栋,雕刻精细,建造形式也充分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性、多样性以及生态性。

如保存较好的崔家大院“鸳鸯楼”(图1)便是国内少有的建筑形式,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户部山地区的古民居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古民居由于其自身的限制因素,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环境衰败;有经济能力购房者迁出,剩下的多是低收入家庭和老弱病残者,无力维修,致使房屋更加破旧。

另外,古民居多为砖木结构,年久失修也存在安全隐患。

市政府从1998年开始对户部山地区进行改造,现在该工程已基本结束。

一、历史地段的概念与保护历史地段是城市发展中保留下来的连片建筑群,体现着城市的文脉发展和传统特色,是城市历史活的见证。

在我国需要全面保护的古城不多,对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来说,除文物古迹外有重点地保存若干历史地段,是切实可行的。

以此来反映古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展示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和文化特点。

历史地段是指在城市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代表城市文脉发展和反映城市传统特色的地区,如传统的商业区、居住区、宫殿、庙宇、王府、园林等。

游记|户部山古建群的历史承载

游记|户部山古建群的历史承载

游记|户部山古建群的历史承载戏马台承载着徐州2000余年前的楚汉历史文化,户部山古建群却展现着2000余年来汉文化的中华历史传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戏马台乃是户部山古建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离开戏马台我们来到了紧邻的户部山古建筑群。

户部山古建群始建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反映了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建筑风貌和建筑技艺,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

我们一行八人在迟表弟的引领下,来到项王路“户部山古建筑群”入口处,大家在竖立着标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户部山古建筑群”碑石前集体照相留念后,各自轻松浪漫地开始了游览观光的自由行。

行走在古民居建筑群的石道上,阵阵清风伴随着道边摇曳的枝叶给人轻松凉爽的快感,汗渍在躯体衣着上渐渐退去。

此时没有了戏马台“楚汉风云”的穿越激荡,没有了戏马台“大幕天垂”的千古悲遗;没有了“朔风流水锁孤残”的历史追忆,没有了“从此风云岁月传”的沉重探索。

此时放飞的心情敞开了我无限的观赏情怀,我漫步享赏着、我悠悠体趣着;我用有限的历史知识诠解着古建的文化内涵,我用“无知”的审美思维感受着古建的艺术风范。

户部山古建群因山就势而建,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建筑形式以传统四合院为主,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既继承了中华传统建筑的严谨稳重,又发展了木构架技艺的饰装秀雅;其建筑材料多用青石与青砖,墙体垒砌清晰庄重,路道铺石简洁大方;梁架用材硕大硬质,雕梁画栋、龙飞檐趐,琢刻精细、风格独特。

户部山民居建筑采用“里生外熟”的建筑方式,将垒砌的墙体分为两层,外层为砖砌的清水墙,秀雅美观;内层为土坯垒砌,能够有效地隔离外界四季热冷气温的影响,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使房间内冬暖夏凉;这种两层垒砌的建造方式不仅筑观清秀典雅,而且降低了造价,美观实用。

户部山古建筑群保存较完整的古民居院落有崔焘翰林府、李蟠状元府、郑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李家大楼、魏家园、闫家院、刘家院、老盐店等十余处500余间。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之美——探访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之美——探访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 五脊六兽 ” “ 、插花云燕 ” 极具徐 州 当地特色 。其 内部装饰 雀替 、
仡板、 驼峰 、 月梁 、 匾额 、 对联 等木雕作 品近百件 , 最 能体现 徐 是 州地域文化和地方工艺 的优秀作 品 , 图案 内容丰富 , 二 1 艺精美 绝
伦 , 中二梁木架 最为珍贵 , 其 是徐州现存 古建筑之精 品 。崔家 大
中国传 统 室 内设计 之美
探访徐 州户部 山古 民居对现代 室 内设计 的影响
画 张 虎 刘文 婷

要 : 文 以徐 州户 部 山为 例 , 过 研 究 户部 山 的地 理 位置 、 内装 饰 的 特点 、 部 山 古 民居 室 内装 饰 本 通 室 户 的 艺术价 值 , 一 步探 讨现 代 室 内设计 与传 统装 饰 的意 义 。 进
目前户部 山仅 存的古 民居建筑室 内多采用木结构 ,木料上 乘、 雕刻精美 , 处处散发着华丽之风。 户部 山古 民居 中的主要材料
1 部 山地 理 位 置 . 户
户部 山位于 中国历史 文化名城徐 州 ,坐落 于原 徐州老城南 门的戏马 台, 明天启 四年 (6 4年 )黄河决 口, 12 , 水浸徐州 城 , 司 分
包括砖 、 木等 , 都取 自自然 , 触感温 暖 , 蕴藏 着大 自然深 沉温馨 的
美感 。
诸事 张璇为避水 , 户部分司署迁 至戏马 台, 山始 有“ 部山” 将 南 户
之称 , 并逐步确立 了徐州乃至苏北 的新的政治 中心 , 也为如今 的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 户部山古民居充分利用 _当地石材 的耐 r 压性 和防潮性 , 往往 垒石或凿石为墙 , 房屋 的青石基本 上都 比较 高, 并采用外熟里 生的维护墙体 的保温隔热技术 , 即外 墙为清水 墙, 内墙用土坯 , 这样 比较保暖 。 由于户部山多为徽 商和晋商 的院落 , 建筑 风格秉承南 北 , 其 又显现其 地域性 , 整个建筑 的色彩较为讲究。整个建筑群以青灰 色为主色调 , 灰色 的瓦 当, 青色 的砖和灰色 的石材 , 笼罩在青山绿 水之间, 就宛如一幅如诗如画的水墨画, 呈现出怡人的建筑景观和 人居环境 。 内装饰则尽可能保持材料 的质感, 室 色彩运用恰 当, 基 本采用材料的原色调。 内装饰艺术风格淡雅 、 室 朴实 、 秀丽 、 蓄 、 含

翟家大院——徐州户部山传统民居

翟家大院——徐州户部山传统民居

翟家大院——徐州户部山传统民居朱广轶【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3页(P222-224)【关键词】徐州户部山民居; 翟家大院; 传统民居【作者】朱广轶【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前言徐州自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宋都、历西楚霸王都,至两汉以后楚国、彭城国王都,先后达800余年[1]。

徐州古城濒临黄河故道,在历史上多次受到黄河水患侵袭。

其中最具破坏力的一次可以追溯到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大水三年未退[2]。

为躲避水患,徐州户部分司①将办公地点迁移至城南门外一座高为70m的小山(亦称南山)上,此后更名为“户部山”。

《同治徐州府志》卷十一,山川考曾记载“户部山”在“城南里许,上为戏马台”[3],《铜山县志》古迹考上曾记载“案此山旧名南山……明天启间,户部分司署移其上,遂名户部山”[4]。

两者明确记载了户部山的地理位置(图1)。

户部分司的迁移带动了徐州南关一带商业的繁荣,再加之户部山较高的地势在面对黄河水泛滥之时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商贾官绅纷纷来此觅地造屋。

户部山民居现存建筑大多以清代为主,间有明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5]。

这些建筑均以山坡顶部的戏马台②为中心,分布在户部山的四周。

其中,位于山坡南侧的大院选址最佳,如余家大院、崔家大院、李蟠状元府邸,均为坎宅巽位,坐北朝南,大多继承了传统合院的布局设计手法,建筑群体既有明确中轴线,又能因地制宜而灵活变化。

位于户部山东坡的郑家大院、翟家大院(图2)等,地理位置较南坡稍差,受选址方位的影响,这些大院的院门只能开在东侧,建筑以东西向为正,南北向为厢。

位于户部山西侧的王家大院和周家大院,比邻彭城南路的上街。

目前,各界学者关于户部山民居的研究虽有一定进展,但关于翟家大院的建筑学层面研究较为薄弱,缺乏对其形态机制、空间缘由的具体和深入。

鉴于此,本文试图以调研测绘为手段,对徐州户部山翟家大院展开更为深入仔细的研究,企图探讨在用地紧张及山地地形条件下的传统民居的设计特点。

徐州户部山传统民居探究

徐州户部山传统民居探究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季 翔(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摘 要] 徐州户部山传统民居现存 13 处约 70 个院落的明代、清代、民国建筑,不仅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还有着深 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扼要阐述了户部山民居建筑群的成因及历史内涵,对其中具有典型性的余家大院、翟家大院的空 间布局进行了解读,并从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三个方面对户部山传统民居独特的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做 出了对徐州户部山传统民居建筑群的具体保护、继承的反思与构想。

[ 关键词] 徐州户部山;传统民居;成因;风格特点;保护与继承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75(2008)01-0144-03徐州古称彭城,在江苏省拥有最早的建城史 (史书记载城成于公元前 573 年),但由于战争和 黄河水灾的破坏,古城几经变迁,地面传统建筑 所剩无几。

明代天启四年(1624 年),黄河泛滥, 大水三年未退,直至崇祯八年(1635 年)徐州城 才逐步重建。

徐州户部山民居建筑多少年来世代 相沿,随着生活不断演变,成为徐州传统建筑中 数量最多,形制体态最丰富,生活气息最浓郁的 一种建筑类型。

无论从选址就位,型制布局,建 筑处理,空间组织诸方面,它都具有鲜明的性格。

应当说,它是传统建筑中一块瑰丽宝石,是一项 宝贵遗产。

对她的挖掘与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 实意义。

粮库。

每年从徐州运往北京的粮食多达 400 万石, 漕船达万余只,为漕船服务的商船更多达四五万 只。

徐州很快成为运河沿岸重要的商业城市,晋、 徽大商巨富均在徐州设立商贾店肆,徐州商业经 济空前活跃。

明天启四年(1624 年),黄河泛滥,徐州户部 分司主事张璇将户部分司署迁至南山,尔后在山 上筑垣构室。

户部分司署在明清两代是专司漕运 的财政机构,并分管钞务、税务等事宜,自此南 山改称户部山。

商家频繁出入户部山,徐州南关 一带成为十分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再加之徐州城 南户部山因地势较高 ,在历次洪水中凸现优势。

解密户部山

解密户部山

解密户部山解密户部山“三大谜团”javascript:void(0);云龙之声?1周前一座户部山,半部徐州史。

户部山一直被认为是徐州的人文家园和精神高地。

对于户部山的古民居,你可曾仔细研究过它们的建筑特点?可曾听说过它们背后的故事?11月17日,文博副研究员、徐州民俗博物馆馆长李春雷来到云龙书院。

主讲了《户部山古民居所体现的人文精神》,解开户部山古民居的“三大谜团”。

为什么费时费力地在山上建房?相信大部分徐州人都曾经漫步过户部山的青石板路,留连过余家、翟家、郑家等几个大院。

李春雷介绍说,户部山古民居现有10个大院,占地面积2万4千余平方米,是国内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是徐州作为区域中心的重要文化载体。

户部山古民居的形成,与徐州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不可分。

户部山在徐州古代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云龙山,本应是文人墨客休闲游览的地方,人们为什么会费时费力地在山上建房居住呢?这与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徐州所受的黄河火灾有关。

黄河由奎山堤决口,将徐州城淹没,历时整整三年。

当时徐州政府在户部山建起了临时衙门(即后来的积善堂),向老百姓发放救灾物资。

洪水退去后,徐州城整整被抬高了三米,政府组织人们在原址修建新城。

为了安全起见,有钱人自然选择在高处建房,距离南城门只有200米的户部山自然成了“高档住宅区”。

户部山高档住宅区的兴起也与漕运有关。

当时徐州有两条主要街道,一条是上街(如今的彭城路宽段),一条是下街(如今的解放路),户部山刚好位于两条街道之间。

外运物资经奎河进城,徐州没有水门,就从奎河修了一条水道到户部山,将所有物资都运到户部山,然后再发放到城内各处。

总而言之,人们争相到户部山建房居住,是趋利避害的一种选择,就像鸟儿在树上筑巢、兔子在地下打洞一样自然。

兵家必争之地,为何保存完好?提到徐州,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句话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徐州从古到今之所以一直受到“兵家”的青睐,主要由于它独特的战略位置,它是我国纵文化带(大运河)和横文化带(黄河)的唯一交叉点。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建筑艺术教学的探索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建筑艺术教学的探索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建筑艺术教学的探索作者:张冬来源:《教师·下》2015年第04期摘要:徐州受战争和水灾的影响,保存完整的民居建筑数量极少。

户部山因其地势高,保留了一些明清民居建筑。

本文通过对户部山余家大院、李蟠状元楼、李家大楼的院落布局、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美术教学,希望能对小学乡土美术教育有所启发。

关键词: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建筑;院落布局;教学实践户部山位于徐州老城南门外,原名南山,是徐州城外最近的制高点,是控制徐州城的要地。

为避黄河水患,一些官绅富贾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中等富户也争相效仿。

从明末至民国初年的几百年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

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行富商之宅、书香门第。

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

江苏省徐州市星光小学美术组在中高年级尝试“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建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

这一选题结合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较为丰富这一资源优势,让学生开展古建筑的研究学习,使学生了解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弘扬家乡文化,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古建筑、开发旅游资源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在讲授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创作。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1)听:诗朗诵台湾知名文学家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赏析:《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浅谈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浅谈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浅谈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户部山聚落成形原因:徐州户部山处徐州徐州城南,徐州自古为北门锁钥,南国屏障,是南北交通要道。

徐州户部山的兴起,有赖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明清两代商业的高度发展。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最为话跃的时期同时朝廷的漕运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以南北二京为纵向的商业贸易联系。

古徐州地处漕运古道泗水和汴水的交会处,漕运便利,商业发达,商业从事人员多居户部山。

二是黄河泛滥的影响。

自明代起黄河徐州段河患频繁,城池多次被淹,包括府衙等政府办事机构也在所难免。

天启四年六月彻二日夜,河决奎山堤,徐州户部分司主事张璇在大水来临前将户部分司署迁至山上,尔后即在山上筑垣构室。

户部山民居特点:户部山民居坐落在山坡地带在平面布局上不同干平原地带的民居,具有自己的特点。

各大院以山顶端的项现戏马台等堂庙建筑为中心,呈放射状环列分布。

1.等级分布:户部山民居可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商贾巨富,象徐万顺纸坊、"洪昌顺"干货店、李同茂酱园等都是前店后坊的商人之家,这一类的数量最多,占户部山民居的一半以上。

二是官宦之家,如状元李蟠故居、翰林崔濤故居、余家大院等,李蟠是徐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崔氏是由明末商人发展成为清代官宦的。

三是一般的富裕人家,如阎家小陡、魏家园等,他们多是做买卖出身,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才买地造房。

2. 因地制宜:户部山民居的特征,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如余、翟、郑家三个大院,从总体上有着四合院的共性,但由于建在山上,面积有限,地面落差大,不可能按平原四合院的模式一成不变,因地制宜也就成了户部山古民居的主要特点:(1)建筑的本质在于院落,地势起伏造就了建筑空间错落跌宕,山地四合院布局使竖向空间变化更为生动丰富。

如鸳鸯楼,这种楼上下叠压,内无楼梯,楼上楼下朝向相反,即为鸳鸯,是户部山民居一特色。

(2)建筑因地域不大,而使建筑体量相对较小,结构更加严谨,四合院精华更需加以浓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
摘要:本文引入城市意象理论,通过其五要素分析徐州户部山依傍黄河、因山建宅等城市地理学上的特点;整合文脉的梳理作答这些城市现象形成的根源。

文章旨在将当地居民记忆中的元素重新拼接,试探寻户部山古民居之原貌,并为其修复项目提供线索。

关键词:户部山;古民居;城市意象;漕运
1、引言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漕运城市的功能转型,黄河改道对城市地理学上的影响和黄河“文化层”的断代,苏、鲁、豫、皖一带传统建筑的纵、横两向对比等课题,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为了分析这个特定的古城区,本文引入“城市意象”(CityImage)理论,并运用其原理展开分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凯文。

林奇教授(Prof.KevinLynch)的城市意象主要是指通过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心理印象,来评价城市的客观形象。

他提出:环境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

城市或城区可以分成五个元素:区域、道路、边界、节点和地标。

各个元素之间的意象表达是可以变换和传递的,一个城市设施可以具有多重意象元素。

研究城市意象可以唤起人们对城市的记忆,并分析城市的心理地图。

2、徐州户部山古聚落的渊源
濒临黄河故道的徐州古城,在历史上多次受黄河水患侵袭,造成了著名的“叠城”现象。

而其中最具破坏力的一次可以追溯到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大水三年未退。

直至崇祯八年(1635年),徐州城经过重建才恢复旧观。

因此所谓徐州古民居,主要指的是明清时代的建筑。

据考证,清同治时期,徐州城的范围大致是:北至黄楼,南至道平路,西至燕子楼,东至黄河故道①。

徐州城民国初期尚维持原状,建国初期也改变不多,只是近20年变化最大。

黄河让徐州城饱受摧残,但同时也促成了兴盛的漕运。

天启年间毁灭性的大水之后,正是徐州在漕运路线上的关键性地位,才使得当地百姓和官员没有放弃这座城市,并坚定了与洪水做斗争的信念。

水患之际,户部分司署移至城南的南山(戏马台)上办公,此山遂得名户部山。

户部山地势较高,可抵御洪水;其位置靠近奎河上的漕运码头,商业位置绝佳。

洪灾期间大量的官署迁徙于此,逐步确立了徐州乃至苏北新的政治中心。

从此富裕的市民们争相在此购地,添置产业,达官显贵们在此修建宅邸、书院、会馆、庙宇、道观。

户部山顿时成了一块寸土寸金,炙手可热的土地。

“穷南关,富北关,有钱人都住户部山。

”由这一流传至今的徐州俗语可见一斑。

正是这一些列的历史事件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户部山开始了长达近400年的繁荣。

3、解读户部山古聚落的城市意象
3.1道路(path)
3.1.1道路布局
从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上看户部山的街巷系统,如果把黑色的构筑物作为图,那么道路就可以视为白色的底。

整个构图形成的“环放射”的骨架支撑起居民们粗略的“公众意象”②。

户部山因漕运而生,因贸易而兴,所以沿街户型多为上宅下铺、前店后坊。

由于中国古代日常用品除了官粮、官盐由官府统一销售之外,布料、酱油、茶叶等商铺均为私人经营,所以明清时期的户部山既汇集了官方漕运和民间贸易,又促进了萌发的手工业。

有趣的是,拿户部山和同一时期营造的北京城相比,尽管它们尺度上差异巨大,但在构图和路网组织上有相似之处;而其不同之处,户部山受山丘地形影响,形成的环近似于圆。

总体格局符合《管子。

乘马》中关于“自然型”城市的经营模式。

而北京城位于平原,又深受《周礼。

考工记。

匠人营国》③中关于“理想都城”规划思想的影响,所形成的环近似于方。

由此可推测,其一,环放射形的路网系统在中国古代有着较高的便利性和可达性;其二,中国古代,内陆平原以及丘陵地区的城市有着较为相似的心理地图。

3.1.2街巷尺度
在1998年大规模改造前,户部山的内部街巷系统非常局促,环状主干道的宽度不足2m,放射状小巷仅1m左右。

经测绘,老盐店北部一带的道路最窄处,仅可供一个人通行。

从现代规划理论来看,这是极不合理的道路尺度,而它恰恰是户部山当年聚集人气的魅力所在。

究其原因有三。

其一,中国自春秋时期就施行里坊制度,即城市被规划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

坊四周设墙,内部由四通发达的窄巷连接,坊墙外才设街
道。

里坊制度虽然因为日益繁荣的小手工业经济在唐宋时期逐步瓦解,但是对后世的中国民居有深远的影响。

其二,明清时期户部山商铺的作坊不大,生产、销售周期也很短,这就意味着贮藏、运输规模都比较小。

由室内贮藏和人力运输即可实现,街巷自然不需太宽。

其三,马车如法进入小巷,虽然交通效率降低了,但安全性大幅度提升。

由于尺度过于狭窄,巷子反而从线性空间转变为带状空间,提供给居民以驻足,聊天,甚至下棋、吃饭的场所。

3.2边界(edge)
‘“边界’是种线形要素,它们通常是两地区的边界,相互侧面的参照作用。

”④
3.2.1伦理界定功能
古老的中华文明早在两千年前就找到了应对拥挤的机制,那就是儒家思想为基础的社会规范建立的高密度行为准则。

它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每种人在自己的言行规则上各行其是。

作为补充,道家则留以人心灵上的桃花源。

无论得失,贫富,每个人都可以保持一个自得其乐的心境。

户部山的居民既有翰林、状元,也有农工商等小户人家。

在院墙之内遵循的是主从、尊卑的规则;院墙之间的街道则洋溢着自由自在的气息,流行的也是世俗的生活。

如果把户部山的文化氛围分成出世和入世,那么墙就充当了渗透儒道互补的文化边界;如果把户部山比做一个巨大的容器,那么墙就是街道和院落两个子容器的实体边界。

3.2.2区域围护功能从构造角度,户部山民居的墙体做法多用“里生外熟”,即模数为58x125x260mm青砖内外两皮。

中间形成的腔体内填充土坯与废砖,墙厚可达500mm。

据古建修复专家孙统义先生介绍,此做法仅见于徐州一带,所砌筑的墙体热工性好,利于防潮,且结构稳定。

而这种貌似出于抵御风寒而设的厚重外墙,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和建城2500年来挣扎在争战之中的徐州人的防御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3区域(district):
户部山的分区,可以从第五立面上所形成的肌理来认知。

1区代表大块的空地,以戏马台为主。

2区代表官宦世家,院落尺度较大。

如翰林府、状元府等。

3区代表市井小民的院落。

诸如苏家院、魏家院等。

从城市空间方面,伊利尔。

沙里宁(E.Sarrian)在所著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死亡》中提出“城镇设计应当一开始就按三维空间的要求进行考虑”使城市设计理念从单纯的景观设计提升到了三维空间形态观念的高度。

虽然户部山古聚落的形成和规划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标高上的分区遵循着严整的规律。

内圈(山顶)以戏马台为中心,供奉象征皇权的霸王项羽。

中圈(山坡)以圆形的环山路相隔,分布着其乐融融的居住区。

外圈(山脚)则布满商铺和作坊。

户部山的地形和上述阶层金字塔完全契合,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3.4地标(landmark)
地标一:位于户部山山顶的戏马台遗迹不仅是地标,也是徐州建城数千年来,最为当地人引以自豪的古迹之一。

地标二:崔翰林府前院东南角伫立着一座十余米高的更楼,它不仅用定时发出的声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提供时间尺度上的参照,也为居民在空间定位上提供了参照。

作为户部山最高的一座构筑物,更楼在整个聚落的立面效果上起到统帅作用。

因为不仅只有崔家才有财力修建,而且崔家是居民中官位最高、人丁最旺的一家,只有崔家才有资格修建更楼。

地标三:户部山特有的建筑“鸳鸯楼”以其奇特的造型和巧妙的布局,为当地人所称道。

由于户部山寸土寸金,不可按平地来布置房屋,只能因山造景,因地制宜,利用山坡高差,采用阶梯式的竖向布置,使各房屋相互依借。

鸳鸯楼正是如此,它上下压叠,内无楼梯,楼上楼下,朝向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