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洋务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根本立场上相同,但在解决内忧外患的政策手段上有所不同。

(2)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借以自强求富。他们既要维护封建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3)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引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中关于两派人物言论,比较两派主张,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论从史出”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导入:19世纪60年代,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人民革命,出现了暂时“和好”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一部分掌握实权的地主官僚提出向西方学习,不久便产生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兴起、发展和破产,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背景——内忧外患(板书)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又遭失败,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主权的丧失,割地赔款,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正猛烈冲击着它的统治。在外国入侵和国内人民起义双重打击之下,清政府再也不能照老样子统治下去了,因此,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

内: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政局岌岌可危。

外: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外暂时“和好”,但外国的经济侵略不断在加剧。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板书)

1、两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板书)

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重点引用和解释课本中标有*号的曾国藩的话)

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首。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的统治。

请同学们思考:洋务派和顽固派在主张上有共同点吗?如果有的话,共同点是什么?而他们的分歧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2、共同点和分歧(板书)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共同点: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分歧:采取的手段不同,对西方文明的态度不同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开明)

顽固派:反对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拒绝进行任何变革,

主张原封不动。(守旧)

(洋务派和顽固派围绕用什么手段来维护封建统治,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论,成为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有影响的思想论战)

前面我们学过,1861年的“辛酉政变”发动后,慈禧太后取得了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因此,洋务派与顽固派到底谁能占上风,关键就在于慈禧太后支持哪一方的主张。

3、论战结果(板书)

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慈禧太后意识到:要维护清朝的统治,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板书)

在讲洋务运动之前,先让同学们弄清楚两个概念:

(1)洋务:指诸如外事交涉、订立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都统称为洋务。

(2)洋务派: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在清朝统治集体内部出现的一个政治派别,它的主要政治主张是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注意:它的阶级属性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而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的势力不在中央,而是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方面。他们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又形成了若干个不同的政治集团,其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和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势力最大。

洋务运动就是一场由洋务派掀起的、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为挽救清朝统治危机的一场自救运动。由于它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因此又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

洋务运动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

前期(19世纪60—70年代)(板书)

后期(19世纪70—90年代)(板书)

1、创办军事工业“自强”(板书)

B、特点:官办(板书)

这些企业都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生产不计算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的动力。工厂实行封建管理,用管理军队的办法来约束、压迫工人,挫伤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又不重视工艺技术的改进,影响产品质量,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C、作用(板书)

就其主要作用来说,是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标榜“自强”,却在反侵略战争中未能真正发挥作用。但另一方面,它引进

了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时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最突出的是经费来源,还有原料、燃料以及运输等问题。因此,他们提出了“要先富而后强”的口号。从70年代开始,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开始创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

2、创办民用工业“求富”(板书)

B、特点:官督商办(板书)

民用工业主要采取官督商办形式。它既要依靠洋务派“官”的支持与扶植,又要依靠“商”的经济投资和经营管理。

在企业内部都雇佣大量的工人,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企业的产品除供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去,获取利润。基本上是资本主义企业,但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封建性。”

C、作用(板书)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倒是富了洋务派个人。(课本上小字部分的说法“宰相合肥天下瘦”就很能说明问题)但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刺激了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这就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如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湖北织布局开织后,

(除了创办军事、民用工业,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是洋务运动的另一个主要任务。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提出十年内建成几支海军的倡议。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但重要的舰船还是向英德两国购买。)

3、创建海军(板书)

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海军的实力最强。

1885年,清政府为了统一掌握海军大权,成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洋务运动兴起后,对翻译、科技、军事、外交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洋务派为适应这一新形式的需要,就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除此以外,还选派了几批留学生出国深造。)

4、创建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板书)

最早创办的是1862年在北京开设的培养翻译人才的同文馆(相当于今天的外语学院),我们广州也有一所,原址在今天的朝天路小学。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

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4批,120名。这就出现了我国第一批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课本上列举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留学生,三位都是我们广东人,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出生于广东南海县,著名的采矿工程师邝荣光是广东新宁人,著名教育家唐国安是广东香山人,大家应该引以为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